历史高考热点历史八个热点主观题预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高考热点历史八个热点主观题预测

‎2010年历史高考热点:历史八个热点主观题预测 湖南 罗石文 一、上海世博会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851年,英国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中陈列着7000多家英国厂商的商品和几千家外国厂商的商品,最令人瞩目的是庞大的汽锤、运行不息的机车等技术产品。‎ 材料二 时间 国家 名称 性质 会期 入场人数 特点 ‎1878年 法国 第三届巴黎世界博览会 综合 ‎190天 ‎1616万 展出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等新产品 材料三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办博工作,明确指出筹办和举办上海世博会是国家行为,不仅是上海的责任,也是全国的责任。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上海的一个平台,更是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深厚文化沉淀和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大平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中展出的最新产品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3)简要分析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给我国带来的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 ‎(1)英国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经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英国科技的发展。‎ ‎(2)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 ‎(3)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经济、科技、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宣传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振奋民族精神,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20分)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6分)‎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4分)‎ 材料三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6分)‎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发明”和北京奥运会场馆科技成果展台,请你分别给设计一个简单的解说词(4分)。‎ 参考答案:‎ ‎(1)(从19世纪中期英国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等方面状况分析条件)英国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即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 ‎(2)(结合1915年,一战期间中国的政治状况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答题)原因: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重视开辟世界市场,参与国际交流;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从中国整体状况、政府与民众角度、上海的独特优势等角度分析)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民的热情参与;上海自身的地理优势与综合实力。(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4)(重点围绕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意义和北京奥运会的理念去答题)答题指南:古代发明解说词围绕中国古代重大发明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说明;北京奥运场馆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方面说明(4分,此问具有开放性,鼓励答出新意)‎ ‎3、(32分)世界博览会源于1851年的英国,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60年代,曾担任美国驻法外交官的毕格罗、曾任职1867年巴黎世博会美国参展团的诺顿将军以及大学教授坎贝尔,写信给当时的费城市市长,建议在费城举办世博会。其间沉寂了许久,直到‎1871年3月3日,国会终于通过举办1876年费城世博会的议案。‎ 应邀前来参加本届博览会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共有37个。中国政府派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团去美国,并破天荒地第一次派出了中国工商界的代表李圭参加。李圭回国后写了一本《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这届世博会,李鸿章为此书做了8页的序文。‎ ‎——中国与1876年费城世博会 材料二 1889年底张之洞由两广调督湖广,即开始推行大规模地早期现代化建设。张之洞说:“照得各国都会地方,多设有劝工场及商品陈列所,聚百货于其中,分行罗列,以类相从,物标定价,听人观览购取。工者价昂而售速,劣者价贬而滞销,彼此相形,自生激励。此外又设立博览赛珍等会所,以劝工商实业者,洵属法良意美。湖北武汉地方,东西据长江上下之冲,南北为铁路交会之所,商货日见辐辏,工业必渐繁兴。凡各国所以劝工劝商者,亟应酌量仿办,以开风气”‎ ‎。1909年,张之洞和湖广总督陈夔龙在武昌发起了武汉劝业奖进会,前后45天,开设有天产部、工艺部、美术部、教育部和古物参考部,出品共六千多种。同时分设直隶、湖南、上海、宁波四馆及汉阳钢铁厂、枪炮厂、实习工厂等七个特别展览室。武汉劝业奖进会合计物品八千多种,与会人员20多万……武汉劝业会中,人们“专以繁华娱目,罕有考究实业者”,“逐日观览者,多趋彩色斑斓之处,而罕留心工艺良窳”。 ‎ 材料三 20世纪一些世界博览会简表 注:从1900年至1999年,共举办了28 次世界博览会。‎ 请回答:‎ ‎(1)毕格罗等人建议1876年在费城举办世博会主要出于什么考虑?(3分)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李鸿章为《环游地球新录》作序说明了什么?(3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09年张之洞、陈夔龙在武汉举办劝业奖进会的原因是什么?(6分)你认为1909年武汉劝业奖进会有哪些明显不足?(6分)‎ ‎(3)20世纪下半期与上半期相比,世界博览会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6分)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5分)‎ 答案要点:‎ ‎(1)考虑:费城是美国诞生地,借举办世博会纪念美国诞生一百周年。(3分)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3分)说明:李鸿章对世界博览会持开明的态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3分)‎ ‎(2)原因:受国外举办博览会的影响;(2分)武汉交通便利;(2分) 20世纪初武汉工商业有相当的发展;(2分)不足:规模不大(时间较短、参展展馆少、无国外展馆等);(2分)展品科技含量不高;(2分)参观者多以游乐为主。(2分)‎ ‎(3)举办国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2分)博览会的类型由以综合性为主转变为以专业性为主;(2分)由部分有主题发展为每次博览会都有主题。(2分)反映: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2分)除关注科技发展外,越来越多地关心人类生存与发展、寻求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3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 材料一: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 ‎(1)根据材料一,运用史实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材料二: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2)根据材料二,阐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这届博览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扩大了英国在世界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议会改革,具有英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蒸汽机在火车和轮船上的使用,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积极影响:促进科技发明的传播与普及;丰富人们的社会娱乐生活;促进人类的交流与信心传播。(,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 ‎(3)特点:以中国传统的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品质优良,但缺少现代工业产品。原因:中国近代工业水平的严重落后。影响:有利于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短暂春天的出现。‎ 二、民生问题 ‎1、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发展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摘自《孟子》‎ 材料二 国家以人民为本,人民以生计为先,故民生之一息一耗,即为国家治乱之所有。实业者,国民资赖以生之物,而国家之血液营养也。‎ ‎——摘自《实业救国悬谈》‎ 材料三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卷》‎ ‎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孟子重视民生问题的基本主张。(2分)‎ ‎ (2)材料二认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是什么?该观点为何在中国近代无法实现?(6分)‎ ‎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6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 ‎ (4)上述材料中的有关民生问题给我们以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仁政;民为贵、君为轻;轻徭薄赋;不夺农时。(2分)(答出两点即可)‎ ‎ (2)以发展实业富足人民的生计,才能振兴国家。(3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严重阻碍。(3分)‎ ‎ (3)发展变化:①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2分)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2分)③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2分)‎ 原因: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③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答出两点给4分)‎ ‎ (4)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社会生产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2分)(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古今中外,许多统治者面对自然灾害和其它灾难,他们采取种种措施以应对,或防范,或救灾,曾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乏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一曰兴土筑;十二曰集流亡”。‎ ‎ 材料二: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又据《清朝文献通考》规定:州县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一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 材料三: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储制度——常平仓、社仓和义仓以积谷备灾。‎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政府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6分)‎ 材料四:朝廷上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诸河频频漫口决口,堵而复决。“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 ‎(2)依据材料4 分析,康熙、雍正年间,水患较少,乾隆以来,水患日益增加,危害越来越大。原因是什么?(4分)‎ ‎(3)据以上分析,总结清朝备荒救灾的经验教训。(4分)‎ 面对各种天灾人祸,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欧美国家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 ‎ 材料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商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的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 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提示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人及残疾人保险法,以保障工人权利。面对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 材料六: 在30年代大危机中,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4)根据材料六概括欧美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6分)‎ ‎(5)材料六中,罗斯福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措施来扩大内需,恢复和发展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 参考答案:‎ ‎(1)备荒与抗灾相结合;防灾与救灾相结合;国家防灾、救灾与灾民自救相结合;制度严密,措施完备、灵活;各种措施多管齐下。‎ ‎(2)政治腐败,贪污盛行,水利工程偷工减料,河工废弛,水利失修。‎ ‎(3) 经验:应制定完备、严密的制度,将防灾与救灾相结合,国家与民众相结合.‎ 教训:要根治腐败,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位。‎ ‎(4)通过立法手段(或颁布一系列法案)救济或保障工人权益;成立专门机构,保障工人生产、生活权益;‎ 建立保险体制,保障工人安全和健康。‎ ‎(5) 以工代赈,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以扩大就业,刺激消费。‎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两千一百多年间,许多王朝此亡彼兴,此兴彼亡,就像走马灯一样转换。总的印象是,王朝的兴亡似乎有一个循环的周期。人称王朝兴亡周期率。在我国古代,一个新王朝取代旧王朝,不外三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靠战争,所谓“以马上得天下”。 第二种途径是王朝的更替采取了非暴力的手段。 第三种途径就是崛起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借中原旧王朝战乱的机会起兵南下,征服半个乃至全部中国。‎ ‎(1)请举例说明关于新王朝取代旧王朝的三种途径。‎ 材料二: 新王朝建立之始,一般来说要面对三个重要矛盾。第一个矛盾是农民同新王朝的矛盾。第二个矛盾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第三个矛盾是新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统治者如果善为处置,就会出现盛世,否则就会引起大震荡,乃至王朝的迅速覆亡。‎ ‎(2)请以唐朝为例,说明封建统治者是如何妥善解决材料中的“三个矛盾”的。‎ 材料三:一个王朝到了中期,统治时间长了,开国时新鲜的劲头失去了,惰性出现了,对国家的治理渐渐弛缓了,各种矛盾开始孕育,土地兼并激烈起来,赋税逐渐苛繁,贫富分化开始严重,吏治走向败坏,腐败现象滋生,统治者奢靡浪费开始成风,农民小股起义出现了。这时一些有见识的统治者开始指陈时弊、倡言改革。改革针对国计民生,更重要的在经济方面,希望能够减轻一些农民负担,减轻一些经济危机、财政危机。‎ ‎(3)请举出北宋以来的封建统治者“指陈时弊、倡言改革”的实例。‎ 参考答案:‎ ‎(1)刘邦建立西汉,赵匡胤建立北宋,忽必烈(蒙古族)建立元朝。 (2)唐初特别是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实行租庸调制。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唐初,在打败东突厥基础上采取开明民族政策,设机构管辖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到唐玄宗前期进入全盛时期。‎ ‎(3)北宋王安石进行税制方面的改革。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雍正实行摊丁入亩。 ‎ 三、国庆大阅兵:‎ 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1) 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材料二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2) 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3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3) “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4) ‎2009年10月1日,中国了举行60周年国庆大阅兵。假如你要参加阅兵典礼后的群众游行方队,请你为这个方队的展示主题提两个建议。 ‎ 参考答案:‎ ‎(1) 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 ‎(2) 表现: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3) 心声: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 原因: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 可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教、外交等方面任选几个角度进行设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展示“神舟”飞船的模型、高举“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标语等)‎ 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今天下午我接受CNN采访的时候,记者小姐问我,你最喜欢美国哪个城市?……但是今天,我可以在这里说,我最喜欢纽约。我讲这个话是我心里的感受,因为我今天上午去访问NASDAQ(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的代名词)的时候,经过你们的East River(东河),看到旁边的高楼大厦,就想起了上海的外滩。我想,上海就是中国的纽约。‎ 保持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这样一个政策,是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一致的政策。首先,是共和党的尼克松总统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关系的大门,我很高兴今天能够会见尼克松总统的女儿;是民主党的卡特总统建立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 在加入WTO问题上,我们认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双方在中国加入WTO问题上的谈判已经接近于完成了。据美国方面的有些人士分析,现在已完成了95%,照我看起来,99%已完成了。‎ ‎——朱镕基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晚宴上的演讲(‎1999年4月13日)‎ ‎ 材料二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其在诉状中声称,从中国大量进口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若不对中国轮胎采取措施,到2009年年底还会有三千名美国工人失去工作。 ‎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时间‎2009年9月12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说,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 ——摘自新华网 ‎ 材料三 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商佳通轮胎美国分公司执行副总裁维克•德罗利奥对此(美国轮胎特保案)深表失望。他说:“奥巴马此举与其早前声称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公开承诺自相矛盾,这样做不但不能增加美国的就业岗位,而且会加重普通消费者的负担。”由美国轮胎进口商组成的美国自由轮胎贸易联合会警告说,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将导致轮胎销售业内2.5万人失业,而且美国消费者每年花在更换轮胎上的开支也将增加7亿美元。华盛顿智库美国传统基金会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对记者表示,轮胎特保案是奥巴马政府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的重大失误。史剑道称,对中国输美轮胎实施特保措施不仅对中国轮胎企业和工人造成沉重打击,而且也有悖于美国的整体国家利益,可谓损人不利己。‎ 材料四 (2001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根据已签署的农业协议,我国将逐年降低目前高达45%的农产品关税。到2004年,农产品平均关税要降至17%,重点农产品关税则要降至14.5%。据估计,目前我国每年约进口200万吨美国小麦,今后有可能增加进口300万吨,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冲击。‎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朱镕基说:“上海就是中国的纽约。”这是从经济意义上说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的上海重大经济事件。(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美国轮胎特保案的出台背景及部分美方人士持反对立场的理由。(6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1)经济事件:①1842年,上海成为最早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之一;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诞生最早一批中国近代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等);③1984年,上海成为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④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上海浦东。⑤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⑥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每点1分)‎ ‎(2)背景:美国钢铁工会为美国工人利益提出调查申请;(1分)美国总统批准轮胎特保,对中国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税率。(1分)‎ 反对理由:①加重美国消费者负担;②打击中国轮胎企业和工人;(2分)③这是贸易保护主义;④错误的贸易政策,有悖美国国家利益。(2分)‎ ‎(3)积极影响:推动贸易往来;(1分)有利于世界资源的利用;(1分)引领工业文明;(1分)加速城市化进程;(1分)有利于人民生活的丰富与改善。(1分)‎ 面临挑战:贸易争端;(1分)工业竞争强;(1分)农业发展受冲击大。(1分)‎ 五、和平发展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战略机遇期”是指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面临的机遇。回顾历史,从1500年起,中国的发展曾先后面临过五次的机遇期。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们没能把握住前四次的发展机会,在与世界强国的竞争中逐渐落后,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材料一 ‎ ‎ ‎ ‎ 材料二 1772年马戛尔尼使华团进入广州。1793年乾隆皇帝通过这个使华团给英王的信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军事、经济上的绝对优势,用暴力手段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在统一体中的中国试图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但终因各种因素而失败。‎ ‎ 材料四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工业革命,创造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亚洲一些国家趁其有利时机,创造了“日本奇迹”和“东南亚奇迹”等经济起飞。但同时代的中国虽然存在“崭新的机遇期”,却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连续出现失误,丧失了发展的机遇,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也落后于亚洲一些国家。‎ ‎ 材料五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世界处于动荡时期,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两次航海结局形成的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乾隆皇帝的态度反映出什么心态?(1分)‎ ‎(2)根据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指出“在统一体中的中国”是怎样试图赶上这种发展机遇的?(2分)分析中国未能赶上这种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2分)‎ ‎(3)材料四所提到的中国“崭新的机遇期”主要指什么?(2分)试从国内的因素分析中国丧失这次机遇的主要原因。(2分)‎ ‎(4)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3分)‎ 参考答案:‎ ‎(1) 中国郑和航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缺乏经济动力,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作法,给国家造成重大损耗,(2分) ‎ 天朝上国、妄自尊大。(1分)‎ ‎ (2‎ ‎)资产阶级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2分)两次运动由于发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2分) ‎ ‎(3)新中国的建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分)国内;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指导思想上犯了左倾错误.(2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党的工作重心战略转移(或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技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任答三点,3分)‎ ‎2、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 ‎ ‎ 巨人中国 ‎ (1)结合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 ‎ ‎ 瓜分中国 ‎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2分)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方案,可以查阅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2分)‎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 ‎ ‎ Dragon(中国龙) ‎ ‎ (3)上图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 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4分)‎ ‎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加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综合国力强大;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人缺乏对中国的了解。(4分)‎ ‎ (2)现象:遭受列强瓜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举例说明: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查阅《孔子改制考》;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查阅《民报》;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查阅《新青年》;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查阅《民国日报》或《每周评论》等。(2分)(任选其中一点即可)‎ ‎ (3)原因: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形成了意识形态的矛盾;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一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上升;经济全球化,中美经济联系加强;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丧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答出其中4点即可,本题共4分)‎ ‎ (4)错误。美国是当今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强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是部分西方人宣扬“中国威胁论”的体现。(4分)‎ 六、民族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党和政府对回、壮、满等族的封建土地制度,进行土地改革,帮助他们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处于农奴制和奴隶制阶段的藏、傣、彝等簇,则采用协商的办法,把土地分给人民使用;对还保留原始公社残余的佤、景颇等族,采取国家帮助大力发展生产力,引导群众组织合作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 ‎ ‎ ——选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城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城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 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城自治政策,是为了经济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四 民族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之间的差别可以分为结构性差别和文化性差别两类。结构性差别就是指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别,……世界上许多民族之间爆发的冲突都是由结构性差别扩大成群体性冲突的。……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差别,(注:西部民族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民族分裂分子常常恶意地夸大这种差距,并且歪曲差距产生的原因,使之成为引起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切实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交往,在各族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宗教观念、国家观念和公民观念,从而夯实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 ‎——《“7·5”事件改变不了新疆民族团结的大局》2009.07.‎ 请回答:‎ ‎(1)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所处社会发展阶段较为落后的原因是什么?(2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进行改造的方式和目的又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1分)概括其主要内容。(1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目的。(2分)‎ ‎(4)结合材料四分析,从长远看,要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应该做好哪些工作?(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以及旧中国实行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般都较为落后。(2分)‎ 方式:和平方式。(1分)‎ 目的:废除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压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使各族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1分)‎ ‎(2)时间: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分)‎ 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有各民族组成的自治机关。(1分)‎ ‎(3)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1分)‎ 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1分)‎ ‎(4)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切实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二是帮助各族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和公民观。(2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三国时期,西部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先后被称为“天府”。关中地区曾是秦代和西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故《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今陕西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交界的毛乌素沙漠地区,当时水草丰美,有较多重要的城镇。从关中以西,汉代的丝绸之路十分通达,有“胡商贩客,时见于塞下”的描写;丝路两旁农牧兼营,河西、西域地区屯田众多;丝路上城镇繁荣,如楼兰、精绝、且未、鄯善等十分知名。汉代成都平原由于有都江堰工程而“水早从人,不知饥馑……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 ‎ 材料二 “一五”期间,国家对工业部门的投资总额达250.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2.5%,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中,重工业的投资占87%。“一五”‎ 期间,国家对黑色金属工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头3年,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三省黑色金属工业的投资占全国的81.7%。棉纺织业工业的投资主要在河北、陕西、河南、山西等地。与此同时,内蒙、新疆、西藏、昌都等地,投资中以交通运输和工业建设比重为大。‎ 材料三 “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区域比例表 部门 沿海 内地 工业 ‎44.7%‎ ‎55.3%‎ 建筑业 ‎47.0%‎ ‎47.6%‎ 地质勘探 ‎22.5%‎ ‎76.2%‎ 交通运输 ‎29.3%‎ ‎52.1%‎ 农林水利 ‎37.7%‎ ‎62.3%‎ 总计 ‎44.5%‎ ‎52.4%‎ 材料四 “我国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状况。沿海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的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我们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五 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 摘自朱鎔基在“新加坡讲座” 的演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古代早期西部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 ‎(2)材料二、三反映“一五”期间我国在工业投资部门和投资地区布局上有何特点?并结合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不合理现象分析这些特点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五,说明80年代以来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和材料五有哪些相同观点?两者在西部开发的着重点上又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 ‎(1)繁荣原因:①居于政治中心;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③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④水利工程的兴修 ‎(2)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在投资区域上,以内地为主,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投资区尽量和原料产地相适应;适当照顾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 原因: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旧中国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工业。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加强内地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协调发展。‎ ‎(3)率先发展东部地区是中央的战略部署;东部地区原有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对外开放早。‎ ‎(4)相同观点:都主张改变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缩小东西部差距;都主张利用东部沿海地区良好的工业基础。‎ 不同点:前者主要着眼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和备战的需要,后者主要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利用沿海经济优势发展西部内地经济,发展全国经济。‎ 七、中美关系 ‎1、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富生机活力、最具重要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深刻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 ——摘自‎1972年2月29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美)双方同意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于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二十一世纪的和平与繁荣是重要的。……在加强双边经济发展、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两国还同意,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就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问题进行磋商。‎ ‎ ——摘自《中美联合声明》(1997年)‎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美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 不正确。因为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美国是因为敌视、遏制新中国,因此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 变化:由敌视新中国转变为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 原因: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中美双方在规定继续保持对话和磋商方面有何变化? (不得照抄原句,2分)‎ 交流的内容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和加深,由单纯的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等方面发展到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等问题;由不同渠道、不定期地派遣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到两国政府官员定期互访。(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中美处理双边关系的根本出发点。(2分)‎ 国家利益。(2分)‎ 参考答案:‎ ‎(1)不正确。因为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美国是因为敌视、遏制新中国,因此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 ‎(2)变化:由敌视新中国转变为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 原因: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3)交流的内容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和加深,由单纯的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等方面发展到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等问题;由不同渠道、不定期地派遣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到两国政府官员定期互访。(2分)‎ ‎(4)国家利益。(2分)‎ ‎2、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历史上“巨人”的握手,往往引发“震动”。‎ 材料一《第一次握手》中写道:“1924—1927年问,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两次握手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2分)‎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 始了。”‎ ‎(2)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2分)‎ ‎(3)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太势所趋。图为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举行会谈。会谈在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有何重大意义?(3分)‎ ‎(4)材料三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部分活动大事记 ‎1981年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0、6‎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材料四 图是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杜尚别开幕胡锦涛等出席简述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外交活动的突出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第二次合作: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 ‎(2)含义: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立,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分)‎ ‎(3)成果:双方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1分)意义:使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促进了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局面的形成。(2分)‎ ‎(4)目标:谋求良好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分)‎ 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2分)‎ 八、国产大片《孔子》热映 ‎1、千百年来,有人崇拜孔子,有人批判孔子,孔子就象中国传统文化源流上的一轮明月,倒影在每一条江河之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图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井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材料三 (四月)初十日,……上命臣索康有为所进书,令再写一份递进。臣对:“与康不往来”.上问:“何也”?对以:“此人居心叵测”.日:“前此何以不说?”对:“臣近见《孔子改制考》知之.”‎ 材料四 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一文中说:“孔教本失灵之偶象,过去之化石。”他还认为“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在‎1917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又发表《再论孔教问题》,提出“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材料五 两千多年来,孔子在中国被尊称为圣人,他的故乡曲阜也被称为圣城,有关他的历史建筑孔府、孔庙、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子也被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人物之首。据统计,全世界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自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丰已经连续举办了25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 请回答:‎ ‎(1)孔子周游列嗣宣扬哪些思想主张?‎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引起的改革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3)材料三是清朝某大臣的一段日记,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他为什么对皇帝说康有为“居心叵测”?‎ ‎(4)简析材料四中陈独秀主张“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的原因?‎ ‎(5)康有为与陈独秀在对待孔子的问题上态度截然相反,试分别说明。他们在政治主张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 (6)试从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分析出现材料五所述状况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宣扬礼和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 (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理论,主张君主立宪,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 (4)陈独秀提倡民主和科学,希望冲破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实现思想解放。‎ ‎ (5)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陈独秀主张民主科学,反对尊孔复古。向西方学习,建立现代民主政治。‎ ‎ (6)孔子是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影响十分深远。‎ ‎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孔了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引自《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西汉以后,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3分)‎ ‎ 材料二 利玛窦是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在华28年中,他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企图从这些经典中寻找“儒耶对话”的切入点,探讨用儒家思想论证基督教教义的可能性。 ——引自《跟随利玛窦到中国》‎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读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 中世纪的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难以提供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的理论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思想家就只有从非基督教统治的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家即中国那里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中合乎他们需要的理论和知识。明清之际,程朱理学被欧洲的耶稣会士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引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法国历史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目的有哪些?(3分)‎ 材料四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确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 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 ——引自《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4)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与联合国宪章中传达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在具体实施上有何不同?(3分)‎ ‎(5)材料中‘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 它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通过变通来适合形势的发展;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2)‎ ‎ 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研读中国儒家经典便于融中外文化于一身,深入中国民众,利于传播基督教。‎ ‎(3)欧洲思想家借用儒家文化为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提供理论基础;儒学不是宗教,伏尔泰借儒学抨击天主教会,借科举制抨击等级制度。(3分)‎ ‎(4)同:都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以和平友好相互尊重为原则(言之成理可酌情冶分)。‎ 异:联合国宪章强调以法律、国际机构来保障上述目的;中国传统文更多是以强化道德来引导人和国家的行为。‎ ‎(5)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孔子学院,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儒学,在当今世界再次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13分)‎ 材料一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论语》‎ 材料二 伏尔泰(1694-1778年),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2分)‎ ‎(2)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3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1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儒学对韩国民族精神的影响。(2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财富观:重义轻利;安贫乐道。(2分)‎ ‎(2)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1分)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人们相互关爱,体现了“博爱”的精神;他还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2分)‎ ‎(3)思想:对儒学的批判。(1分)原因:儒家传统道德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提倡的纲常伦纪与西方民主思想相对立;北洋军阀倡导“尊孔复古”。(2分)‎ ‎(4)集体意识;自强不息的精神。(2分)‎ ‎(5)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也带来了禁锢思想,压抑人性,封闭保守的消极影响。(3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材料二: 陈独秀说:“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这共和国体,非将这般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宋代有什么新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主要目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什么把矛头指向孔教?试对其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1)主张:以德治民;以身作则;关注民生。发展:宋代儒家思想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 ‎(2)观点: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反对旧道德,反对旧文学。‎ 目的:通过彻底批判封建伦理思想,来维护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原因:北洋军阀政府尊孔复古;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评价:反对尊孔复古,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对传统文化有全盘否定的倾向。而且要真正地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必须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斗争,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