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地理真题集锦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集锦答案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集锦参考答案 第1题 ‎(1)优点:运量大、运费低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 ‎(2)欧洲西部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拓展欧洲市场(市场广阔)。‎ ‎(3)当地盛产橡胶,原料丰富;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产品靠海运,运输成本低。‎ ‎(4)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保护森林资源等。‎ ‎【归纳】技术导向型工业产业分散原因 ‎ ‎1.研发中心——科技发达;高素质人才多 ‎ ‎2.销售中心——拓展市场 ‎ ‎3.生产装配中心——降低成本 ‎ ‎4.交通(快) ‎ 原料导向型工业产业分散原因,围绕中心:成本 ‎ ‎1.原料 ‎ ‎2.劳动力 ‎ ‎3.地价(内部交易成本) ‎ ‎4.交通(实惠) ‎ 政策支持(社会主义优越性) ‎ 第2题 ‎ ‎ ‎(1)耕地变林地(桔园)后,下渗(和植物截留)增强,地表径流减小;同时由于树木的阻挡,水流速度变慢,流水侵蚀(或冲刷)作用减弱,因此水土流失减小;耕地变林地(桔园)后,地下水增多,雨季汇入河流的水量减少,而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大,使河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因此旱涝灾害减少。‎ ‎(2)冬季夜晚,坡顶近地面因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②地(河谷),使②地(河谷)气温较高的暖空气被抬升到上空,导致②地(河谷)冷而①地(山坡)暖,因此,②地(河谷)的柑橘树比①地(山坡)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3)合理。理由:该地原料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 或答:不合理。理由:可能会加大果树与粮食争地的矛盾;需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资金投入高;劳动力素质较低等。‎ 第3题 ‎(1)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赤道地区多对流雨,强度大,但历时短,能保证每天光照时间充足 ‎(2)油棕生长在热带,经济寿命长,产果量大;油棕果含油量高,单位面积产油高;马来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丰富,棕油加工成本低 ‎(3)中国热带面积小,油棕适宜种植区少,棕油消费量大,需要大量进口;印尼地处热带地区,油棕种植面积大,棕油自产量大 ‎(4)①周边油棕种植广,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港口,便于产品运输;园区占地面积大,小镇地价更便宜。(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利于产业集聚化,形成规模效应;方便产业之间生产联系,降低生产成本。‎ 第4题 ‎(1)①纬度较低,夏季高温;②地势较低,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冬季温暖;③地处云贵高原,高粱生长期光照充足;④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适中,适宜高粱生长。‎ ‎(2)①接近优质酿酒原料(糯高粱)地、水源量大且质优;②当地酿酒历史悠久,多质优熟练的酿酒工人; ③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④公路运输便利,基础设施完善;⑤茅台酒的品牌影响大。‎ ‎(3)赞同:①有利于优化茅台镇的产业结构;②提供更多的就业就会;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④改善茅台镇的生态环境。 ‎ 反对:①茅台镇旅游基础设施落后;②地处偏远地区乡镇,远离市场、交通不便;③酿酒的独特行业特征使有些环节可欣赏性不强。‎ ‎(4)有利影响:①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④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不利影响:①用地紧张,土地资源紧缺;②争夺共同的基础设施;③污染加剧,环境恶化;④交通运输的压力加大;⑤资源枯竭加剧。‎ 第5题 ‎(1)气候干旱影响,生长条件恶劣影响猴面包树生长。‎ ‎(2)猴面包树适合生长高温,降水适中的地区;马达加斯加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适合;穆隆达瓦位于马达加斯加西侧,处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条件适合猴面包树生长;穆隆达瓦地区视猴面包树为图腾崇拜,宗教信仰,使得猴面包树在穆隆达瓦地区免遭破坏,并得到保护。所以有成片分布。‎ ‎(3)猴面包树的果实可以给当地人提供食物;树叶,树皮均可入药,可以作为经济林木,提高经济收入;猴面包树树干储水,可于旱季为当地人提供饮用水源;猴面包树,树形独特,成片的树林更是景观独特,可作为旅游景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猴面包树,属于热带树种,中国热带范围较小。猴面包树生长缓慢,短时间难形成经济效益。因此很难得到推广和成片大规模种植。‎ 第6题 ‎(1)博斯腾湖水是孔雀河主要补给水源,湖泊有调节径流的作用,因而孔雀河径流季节变化小;塔里木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径流大,冬季断流,因而塔里木河径流季节变化大。‎ ‎(2)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较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气候干燥,病虫害少,少用农药。‎ ‎(3)库尔勒香梨果皮薄质脆,果肉白色,肉质细嫩,品质好;扩大种植规模,产量高;极耐贮藏,储藏保 鲜能力强,能实现全年销售;政府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4)扩大库尔勒香梨种植:充分利用光热、气温日较差大等气候资源;可增加地表植被、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生态。‎ 扩大优质长绒棉种植:热量充足,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土壤肥沃;有较充足的灌溉水源。‎ 第7题 ‎(1)桃树分布在海拔1600米-4200米的山区,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开花时间早晚差异大,赏花时间延长。‎ ‎(2)林芝桃花树高花繁,开得狂野,桃花与雪山、蓝天白云相呼应,具有独特性,对游客的吸引力大;还可游名胜古迹、体验人文风情,景观地域组合状况和集群状况良好;桃花开放时间长,可欣赏时间长;桃花节举办活动多(每年主题不同),给予旅游不同的体验。‎ ‎(3)林芝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注意保暖,带防寒服(羽绒服等);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偏低,需注意预防高原反应,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太阳辐射强,需注意防晒,带防晒霜等。‎ ‎(4)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林芝经济发展。‎ 第8题 ‎ (1)地势平缓,河网密集,河道淤塞,排水不畅;土质黏重,阻滞水分下渗(或地下水位高,下渗弱);当地夏半年汛期洪水泛滥等。‎ ‎(2))南半球夏半年(10月到次年3月,或1月前后)三角洲面积大,冬半年(4月到9月或7月前后)三角洲面积小;原因:奥卡万戈河以雨水补给为主,上游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湿(雨)季出现在南半球夏半年,汇集雨水多,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洪水到达三角洲后,四处流散;干季出现在南半球冬半年,汇集雨水流少,流量小,为枯水期。‎ ‎(3)奥卡万戈三角洲纬度低,终年高温,水源充足,植物生长快,食物丰富。地形平坦,湿地面积大,地域广,适宜动物生存的空间大。所以动物数量丰富。‎ 第9题 ‎ (1)纬度高,冬季寒冷时间长,“美登”是抗寒品种;春季积雪融水、夏季多雨,土壤湿润,适合“美登”生长。‎ ‎(2)位于小兴安岭,植被以温带落叶林为主;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冬季降雨少,淋溶作用弱,寒冷,分解者分解能力低,大量落叶枯叶在土壤表层积累。‎ ‎3)伊春蓝莓生产规模大,产量多;蓝莓果实容易腐烂变质,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延长产业链,提高蓝莓产业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等。‎ ‎(4)野生蓝莓产量少,无污染纯天然绿色,釆摘成本高等。‎ 第10题 ‎(1)特点: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区。 有利条件:地处热带,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全年高温(或热量充足),年降水量大;地处山地丘陵的南坡和东南坡,光照充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米以下,地势相对较低,且坡度适中,排水良好。不利条件:该地台风灾害偏多,强风频繁,易伤害槟榔;降水季节变化大,影响槟榔生长;冬春季节易遭受冷空气侵袭,产生寒害。‎ ‎(2)原料:海南比湖南更靠近原料产地;消费市场:湖南比海南更接近消费市场;交通:湖南比海南对外交通更为便利。‎ ‎(3)赞成。靠近原料产地,便于加工;可增加海南收入,促进就业;距离市场(海南)近,利于销售。或不赞成。海南工业基础薄弱,如工能力有限;距离湖南、湖北等市场远,且有海峡阻隔,交通不便,增加了运输成本。‎ 第11题 ‎(1)冬季。海拔600-900米;分布范围窄;仅位于常绿阔叶林带。‎ ‎(2)春季,黄山短尾猴食物相对短缺,随天气逐渐转暖,各种植物的嫩芽嫩叶等从麓向上逐渐生长发育,为了觅食短尾猴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3)海拔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植被结构单一,地表植被不丰富: 黄山短尾猴不喜食针叶 ‎(4)人类开垦种植,破坏了黄山短尾猴的栖息地,使其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人为投食,限制了黄山短尾猴的活动范围,活动距离减小; 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生存能力减弱。‎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整体性和差异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图中1所示黄山短尾猴栖息地活动范围小且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区(600~900米),位于常绿阔叶林带。因此该季节是冬季,短尾猴选择在海拔较低、植被茂密食物更丰富气温更适宜地区活动。‎ ‎(2)季节4黄山短尾猴活动范围最广,说明此时段食物短缺使得黄山短尾猴活动空间变大,冬季大量树木落叶,春季随着天气转暖,各种植物开始复苏发芽,为觅食所以短尾猴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3)马尾松林海拔较低,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这些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植被不丰富,短尾猴食物较少;另外短尾猴可能不喜食用针叶林。‎ ‎(4)人类活动在该地区可能会陡坡开垦,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使得短尾猴栖息地遭受破坏,栖息地面积减少;目前该地区随着旅游开发,大量人为投食使得短尾猴的活动范围减小,活动距离减小;短尾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生存能力减弱。‎ 第12题 ‎(1)风化作用(2分),砾岩坚硬,难以开凿;当时的开凿工具和技术较落后。(4分)‎ ‎(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分),水利工程顺应地势自流引水灌溉。(2分)位于出山口位置(冲积扇顶端),汛期可分流洪水,减轻涝灾。(2分)内江位于凹岸,河床较深,流量较大,保证枯水期灌区的灌溉用水;(2分)‎ ‎(3)水利工程修建减轻了水旱灾害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供应充足,作物一年两到三熟;紫土广布,土壤肥沃;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单产高,粮食供应充足。‎ ‎【解析】试题分析:‎ ‎(1)由材料可知当时是要开凿坚固砾石岩构成的玉垒山,由于岩石坚硬,所以先烧后浇,通过火烧使得坚硬的岩石受热会膨胀,通过浇水会使已经膨胀的岩石迅速收缩,通过频繁的膨胀收缩,会使坚硬的岩石变得破碎,破碎的岩石易受外力等人力作用开凿,该地质作用类似于风化作用;宝瓶口工程历时时间长,主要是因为该地的岩石坚硬,不宜开凿,再加上当时工程的技术和工具都比较落后。‎ ‎(2)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3)该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成都平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供应充足,作物一年两到三熟;紫土广布,土壤肥沃;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单产高,粮食供应充足。再加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减轻了水旱灾害影响。‎ ‎【考点定位】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都江堰水利工程,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 ‎【知识拓展】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1、宝瓶口的修建过程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2、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3、飞沙堰的修建过程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在李冰的组织带领下,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历史工程——都江堰。‎ 第13题 ‎ (1)地形高差较大,形成植被垂直差异;由于山地对季风的阻挡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导致降水差异,从而形成植被的东西差异。(4分)‎ ‎(2)水文差异:M河含沙量大于N河;M河水流速度慢于N河;M河流量小于N河。(6分)‎ 原因:强沙尘天气,风力大,风吹沙入河,M河水流含沙量提高,N河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含沙量低;M河流径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绥慢,N河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M河途径沙漠区,降水少,N河春季积雪融水量大,夏季降水较多。(6分)‎ ‎(3)该日为强沙尘天气,在内蒙古高原路段,能见度很低;冀北山地西侧路段,沙尘的影响依然显著,同时该区域为山地森林草甸区,植被的遮挡难以欣赏到落日景观;山地东段,受地形的阻挡,难以观察落日景观。(6分)‎ 第14题 ‎【答案】(1)地势低洼,由于周边地区建设排水渠,使得汇入淡水增加;历次水灾,大量泛滥河水汇入;湖泊形成时间短,盐分积累有限。‎ ‎(2)气候变暖,流域内降水减少,蒸发加剧;周边开采煤矿,用水量加大;修建水库,拦截入库河水。‎ ‎(3)气候条件变差,降水减少,风力加大,温差变大。湖内与周边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盐碱化加剧。‎ ‎【试题分析】‎ ‎(1)沼泽地变为淡水湖的原因主要从湖泊中的盐分含量以及水位深浅入手。沼泽地与淡水湖的最大区别在于,沼泽地属于地表过湿或有薄层积水,沼泽地的水位比淡水湖的水位浅。从材料可以看出建国后周边地区疏通排水渠,60年代连年水灾,面积增至70平方公里,导致水位升高,同时形成的时间为建国后,时间短,盐分含量较少,所以为淡水湖。‎ ‎(2)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因素角度分析。自然原因包括全球变暖,降水少,蒸发加剧。人为因素主要从图表材料得出:大量煤矿的开采,用水量大。图中有2004和2009年修建的水坝拦截,使得流进红碱淖的水量减少。‎ ‎(3)水位下降的影响可以结合湿地的生态效益列举回答。比如生物多样性、土地盐碱化以及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等。‎ ‎【考点定位】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知识拓展】湿地的生态效益:(1)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超过40%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许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都在湿地中栖息和繁殖。(2)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3)提供水资源。水资源在人类文明史中被称为“生命之源”‎ ‎,专家特别指出,在考虑淡水资源的问题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4)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 第15题 ‎【答案】(1)季节变化明显;各收支项年内变化特点相似;总辐射、净辐射、土壤热通量及地面热源强度在 6 月~7 月最大,在 11 月~12 月最小。‎ ‎(2)差异:土壤热通量数值幅度远小于其它各因子,且收、支转换明显。依据:随着地表能量的季节转换,土壤热通量有明显的正负交替。‎ ‎(3)冻融过程:大致 4 月~10 月为融化期,11 月~次年 3 月为冻结期。原因:11 月~次年 3 月活动层土壤温度在 0℃以下,活动层土壤处于冻结期;土壤温度 由 4 月中下旬开始升至 0℃以上,土壤开始融化。‎ ‎(4)特点:4 月~10 月中下旬开始融化,到 9 月底 10 月初达到最大融化深度,10 月开 始减少乃至消失。原因:在融化期间,从 4 月中下旬开始随地表接收太阳辐射的增多,融化厚度逐渐增大,至 9 月底 10 月初融化厚度达到最大值;10 月初开始随地表接收太阳辐射的减少,融化 厚度逐渐减小,当地表能量积累为 0 时活动层的融化厚度最小。‎ 第16题 ‎【答案】(1)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多,季节变化大,夏半年水位高,冬半年水位低。5~8月峰值主要由雨季造成,10月峰值与台风(或热带气旋)降雨有关 ‎ ‎(2)②热带草原带 ③热带季雨林(雨林)带。(4分)②西部为山地,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6分)‎ ‎(3)②干旱缺水;年降水量小,需要引水灌溉。(4分) ③洪涝;年降水量大且集中,需要防洪排涝。(4分)‎ ‎(4)近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3分)邻近中国西南地区,油气输出不必绕行马六甲海峡,大大缩短运输距离;(3分)缅甸西海岸重要港口。(3分)‎ 第17题 ‎(1)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河谷(峡谷)北上,到达昌都地区,受地形抬升和夏季较旺盛对流运动影响,形成较丰富降水 ‎ ‎(2)地势高,多大风;冬季多降雪;夏季多强对流天气;通航初期基础设施不完善(航空技术较落后) ‎ ‎(3)昌都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飞机发动机实际功率小 ‎ ‎(4)昌都市坐落在群山之中,市区附近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机场建设 第18题 ‎(1)趋势: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月份(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此后开始下降)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8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此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 ‎ ‎(2)因素:(同一农业耕作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植株密度)、叶片大小、植茎高度均不同,因此植被覆盖度的大小差异明显 ‎ ‎(3)4~5月份峰值原因: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8月份玉米、高粱等达到生长期峰值 第19题 ‎ (1)风速高;大风的日数多;季节性强;变化速度快;风向稳定。‎ ‎(2)靠近蒙古-西伯利亚源地,西北风风力强劲;昼夜温差大,导致气压梯度大,风力强。处于天山东段的谷地,地势北高南低,加剧风势;位于谷口处,狭管效应明显,风力强劲,刮风的天数多。(2分)‎ ‎(3)通风采光。拱形结构直边墙低、拱部较为圆顺,对风沙流具有疏导作用,防止风沙的堆积;拱形结构上的风荷载(风阻)相对较小,结构稳定,抗风侵蚀能力强;拱形结构与多数隧道结构内轮廓一致,施工技术难度小。‎ 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风力大小影响因素 常考分析语句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降水多 距高压远近 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 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 海面上风力大 植被多少 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地形起伏大小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 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 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第20题 ‎【答案】(1)气候寒冷单一,生物演变速度慢;极地气候常年严寒且稳定,生物习性与气候相适应,生存条件稳定;位置偏僻,受人类过度捕捞和船舶运输影响小。‎ ‎(2)气候干冷,植被发育差;冰川侵蚀,基岩裸露;气温低,受冰川冻融作用,岩石风化严重形成碎石。‎ ‎(3)靠近南极极地高压,气压梯度较大;气流经过横贯南极山脉的缺口峡谷处,狭管效应增强风力;西风吹向难言岛的过程中地势降低,气流下沉,风速增强;地面多为冰川覆盖,摩擦力小)‎ ‎(4)有利条件:远离已有科考站,填补南极研究的空白地域;西风为离岸风,将海面浮冰吹散,有利于船舶停靠补给;罗斯海为最靠近南极点的海域,有利于展开高纬度海洋研究。‎ 不利条件:地表多碎石,大风日数多,不利于建筑施工。‎ 第21题 ‎(1)1、2月:此时受冬季风控制,降水量较少; 5、6月:此时,夏季风未临降水量较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 ‎(2)交通:公路、铁路网络密集,交通便捷;临近北京空港,航空运输便捷;科技:临近北京,便于引进先进的产业、技术和人才。政策:政府政策扶持。人口:现阶段人口介绍,城市开发程度低,开发成本低,发展空间宽阔。‎ ‎(3)开源:引黄河水入白洋淀(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合理开采地下水等。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滴管或喷灌);防治水污染等。‎ 第22题 ‎(1)主要作用:冬季保温。 原理:后屋面由保温材料构成;增加后屋面可缩小前屋面的面积,从而减少热量损耗;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后屋面可增加反射面,加强大棚内太阳辐射 ‎(2)光照充足;病虫害少;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破坏性自然灾害少(或几乎没有、没有)。‎ ‎(3)赞成。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或不赞成。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修复;居民生产、生活习惯不易改变;环境恶劣,生产成本高;距离市场远,销售困难。)‎ 第23题 ‎ (1)油气储集在背斜构造中,与泥沙等物化合而成沥青;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沥青沿断层上涌到地表堆积,形成沥青湖。‎ ‎(2)7月,彼奇湖地处10°~11°N,7月受北移的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较多,雨后气温较低湖面会变硬,可以行走;沥青透水性差,湖面有积水(彼奇湖地处10°~11°N,7月受北移的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较多,雨后气温较低湖面会变硬,可以行走;1月彼奇湖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烈日照晒,沥青会变软黏脚。)‎ ‎(3)位于海湾,建港条件好;港口设施完善;附近沥青资源丰富(最大的天然沥青产地):沥青国际市场广阔;运输的需求量大。‎ ‎(4)赞成:沥青资源丰富:国际市场需求大;靠近港口,运输方便:埋藏浅易开采:增加就业收入等。‎ 不赞成:非可再生资源,大量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开采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破坏彼奇湖旅游景观;初级产品利润低等。‎ 第24题 ‎(1)该地区多数时间降水少,流域面积小,河流流量小,水位低于海堤高程;地势平缓,河流流速缓慢,冲刷能力差;河流只能沿着海堤流淌。‎ ‎(2)夏季风推高海水水位,海水越过低矮的海堤进入河流;夏季风盛行时,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大量雨水汇入,河流水位上升,漫过海堤倒流入海。‎ ‎(3)洪涝(灾害)。‎ 原因:该季节,夏季风强盛,海水大量倒灌;降水充沛,汇水快,河湖水位暴涨;该区域地域狭小而平缓,蓄水排水能力差;因此洪涝多发。‎ ‎(4)1 - 3月是喀拉拉的旱季,晴天多,便于出行;降水少,树木落叶,视线好;天气较凉爽舒适;陆地饮水源减少,野生动物到湖边饮水,观赏到野生动会机会大。‎ 第25题 ‎【答案】(1)下游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 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2)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3)热带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冲积平原地带,土地平坦肥沃;有朱巴河提供灌溉水源,水源充足。‎ ‎【点睛】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① 河流长度、流向。②水系状况与流域范围。③ 支流数量及其形态。④ 河网形态、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等。‎ 第26题 ‎(1)热带草原氕候。 卡卡杜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北部,雨季,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并在地形的抬升下,形成大量降水,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大暴雨连连;旱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热信风的影响,降水少;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地和空气干燥,森林自燃,易发森林火灾。‎ ‎(2)旱季。 河道弯曲的原因:地处平原区,地势低平,地形对河水的约束限制小;河水差异侵蚀,导致河道变弯;河湾处凸岸以沉积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河道弯曲加剧,长年累月,蜿蜒曲折的河道便形成。 灌丛植被沿河分布呈带状的原因:旱季降水极少,蒸发旺盛,土地干旱,沿河地区水源丰富,植被生长茂盛,远离河道的地区土地干旱,则植被稀少。‎ ‎(3)地貌多样,高低不平;常年高温,旱雨季分明;位于沿海,是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因此每种生物都能找到自己最理想的栖息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人烟稀少,经济活动较少,干扰小;相对封闭,很长时间与世隔绝,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第27题 ‎ (1)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光照、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土壤等环境改变,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美学观赏性(统一标准绿化等),造成本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 ‎(2)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种以植物为主。‎ ‎(3)近郊区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近郊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样,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2分),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种类均较多)。‎ 第28题 ‎【答案解析】(1)纬度低、海拔高处气候凉爽(2分);山区河谷冰川融水量大,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2分);地形崎岖,利于防御(2分)。(共4分)‎ ‎(2)原因:地处山区,地形崎岖,土层薄且易水土流失(2分);修筑梯田以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2分);山区裸露岩石较多,可以就地取材,因此多以石块垒成(2分)。‎ ‎(3)a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地形陡峭,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2分)。b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分),地处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为主(2分)。‎ ‎(4)地形崎岖,土地较为分散,耕作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的素质较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当地农民生活贫困,资金投入少。(任答4点得8分)‎ 第29题 ‎ (1)冬枣营养丰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市场范围扩大。‎ ‎(2)位于黄河三角洲,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地形平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成熟期(深秋),光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 ‎(3)观点l:可扩大。该地冬枣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与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该地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2:不可扩大。过度种植,产量大增,价格下跌;收入下降;大量种植,管理难度上升,质量下降。‎ ‎(4)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适度开发荒地,发展种植业;有序开发滩涂,适度发展水产养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盐、石油等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解析】(1)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及规模多与市场有关。结合材料可知,冬枣营养丰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量增大;交通便利,市场扩大。‎ ‎(2)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主要结合具体区域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其中气候侧重光照、热量、降水分析。‎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无论选择哪一种态度都要依据。选择扩大的理由主要从自然条件、种植经验、市场需求、经济影响来作答;选择不可扩大的理由主要从质量下降、价格下跌等角度来说明。‎ ‎(4)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方向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意生态效益,其发展措施主要从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新能源、适度开发等方面回答。‎ 第30题 ‎ (1)艾比湖因地势低而形成盆地的聚热效应,进而形成相对的低压区;‎ 加上阿拉山口地处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受到地形的控制而盛行西北风。‎ ‎(2)阿拉山口东北部是玛依力山,西部是阿拉套山,是一个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地形的狭管作用,是形成当地西北大风的主要原凶;‎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了风速;‎ 该地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覆盖率低,风阻小;‎ 离冬季风源地近,气压梯度大,风力强。‎ ‎(3)干涸的河床底部,人湖水量减少,干涸湖底扩大,增加了沙源;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耕地强度加大,风力侵蚀加强;湖滨沼泽植被、草甸植被及荒漠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增加了沙源。(任答2点)‎ ‎(4)赞成。夏季日照长、晴天多,光照、热量充足;棉花品质好,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生产成本低;种植历史悠久。‎ 不赞成。水源不足,加剧水资源紧张;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劳动力不足;远离市场,价格波动大;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 第31题 ‎(1)必要性:有稳定的货源;促进重庆与欧洲的经贸联系。‎ 优势:与空运比,运费更低;与水运(或海运)比,运输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与普通铁路运输相比,通关更便捷;该运输方式资金周转快,提升了电子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2)原因:乌拉尔山呈南北走向,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风向成直角;西坡(迎风坡)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适宜落叶阔叶林坐长;东坡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由于受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影响,气温较低,主要生长针叶林。‎ ‎(3)原因:连接欧洲东西部的交通枢纽(毗邻明斯克国际机场,有国际铁路、公路经过);园区提供了优惠的政策 或地价低、劳动力成本低且素质高等优势;可以帮助中国高科技企业开拓欧洲市场(工业园区地处欧洲东部和 西部的结合部);两国合作关系良好(中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可深度加强国际协作。‎ 第32题 ‎(1)南北支流不对称;北岸支流多且长;南岸支流少而短。 ‎ ‎(2)防洪、灌溉、航运等。‎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生产不足,开垦农场可缓解粮食紧张状况;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繁,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河流径流量能力降低,旱涝灾害加剧;退垦还湖,有利于调蓄河流径流量,减少旱涝威胁。‎ 第33题 ‎(1)咖啡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能力强;加工技术水平高;市场广阔;临海国家,对外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2)海拔高的地方,气温相对较低,咖啡树生长周期长,积累的有机物多,咖啡豆品质好;降水较多,为咖啡树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多云雾天气,避免强烈日晒;火山土土质疏松且肥沃。 (3)该国咖啡产量大,质量好,原料丰富;位于北美洲东海岸,靠近巴拿马运河,航运便利;哥斯达黎加为热带水果的集中产区,水果依赖大量出口。‎ 第34题 ‎(1)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油棕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种植的油棕质量较差 ‎ ‎(2)油棕果量大,节约运输成本;我国人口众多,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对棕桐油需求量大,且能改善人们食用油结构 ‎ ‎(3)原因:热带雨林气候区,特别适宜油棕种植;岛上地广人稀,有大片适宜种植油棕的地区未得到开发;积极影响:促进当地人就业,增加经济收人,改变贫困落后局面;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港口工程等,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4)大量种植油棕树,会改变热带雨林植被多样性;动物失去食物和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难以恢复;同时对土壤肥力、地下水和气候造成影响(任答两点)‎ 第35题 ‎(1)差异:南部降水少北部降水多(或总体上自南向北降水增多)。 原因:南部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少;(2分)北部地区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年平均降水量较多。‎ ‎(2)加州地区由沿海到内陆地势逐渐升高,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沿海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而内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凉夾;冬季,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而内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较为湿冷 ‎ ‎(3)多年没有爆发大型山火,森林中积累的干燥树叶和枯枝多而厚;受罕见高温和干旱等特殊天气条件影响,造成上千万棵树木枯死,为大火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该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人类居住区进入林区,导致火灾造成的损失惨重。‎ ‎(4)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建设天气预报和森林监控系统;加强森林火灾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降低人为火灾的发生概率;增设消防设备,把火灾消灭于初始阶段;建设防火隔离带和防火性隔离道路,隔绝火灾蔓延;做好森林火灾应急疏散预案;推岀森林火灾保险产品等。‎ 第36题 ‎(1)①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加上向南倾斜的地形,晴天多,光照充足;②地处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黄土深厚疏松,透气和排水性能良好;③黄土肥沃,富含营养成分;④位于渭河上游,拥有灌溉水源;⑤铁路交通便利。‎ ‎(2)①减少相互遮阳现象,充分利用光照条件,;②便于机械化操作,避免了劳动力不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③提高苹果的品质和产量;④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3)①发展苹果分选、冷藏、运输、网销、物流产业;②投资建设以苹果为原料的食品、饮料等加工工业;③吸引宝鸡、西安等城市人们来苹果基地旅游,发展与苹果园配套的旅游业活动和服务产业。‎ ‎(4)①开辟(挖掘)苹果市场新的商机(消费需求),抢先占领市场;②提高苹果产品的品质、独特性、市场竞争能力、经济效益。‎ 第37题 ‎(1)海运条件优越;靠近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协作条件好;四面临海、环境优美。‎ ‎(2)航空产业生产联系广,相关企业数量多,占地面积大;岛屿土地面积有限,分两区布局更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朱家尖岛有民航机场,设施配套齐全且航班不多,适合飞机总装、交付试飞;舟山本岛北部工业基础较好,且面积较大,适合发展零配件制造产业 ‎(3)带动高端制造业,培训、维修保养高端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第38题 ‎(1)阳光充足,饵料丰富,适宜鱼群生长;浅水区水温适宣,盐度低,水质适宜鱼卵孵化;水流急,水体含氧量高;砂砾质河底,利于鱼卵的附着和覆盖 ‎ (2)鱼类洄游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靠近河流,饮水方便;湿地面积广大,位于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且河边草木茂盛,生存的空间大,方便躲避 ‎ ‎(3)冬季鱼冬眠,较好捕捞;冬眠时,鱼类不进食,品质好;冬季鱼类生长缓慢,错开鱼类生长的高速期;冬季气温低,捕捞的渔产品易保存。‎ 第39题 ‎ (1)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位于盛行西风带,洋面广阔,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 ‎ (2)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处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由于陆地气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 (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推测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第40题 ‎ (1)离苹果、微软等企业总部较近,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享受美国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及时了解北美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份额。‎ ‎(2)基诺沙市是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工人素质较高;基础服务设施完善,水陆交通便利。‎ ‎(3)美国工人工资高,用工成本较高;这届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是否延续到下届政府,优惠政策是否持久并不确定。‎ ‎(4)启示:高端制造业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在降低,我国制造业凭借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结束;我国应当淘汰落后产能,压缩低端制造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才是中国创造发展之路。‎ 第41题 ‎(1)与现有铁路并行,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设施,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减少对国家公园保护区的二次破坏;连接城市多,沿线运输需求量大;线路短,降低建设成本,节省运营时间 ‎ ‎(2)地势起伏较大(相对高度大);断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干季淡水缺乏,湿季降水多;(沿线火山灰土分布广泛,土壤疏松,遇水软化)地基不稳;野生动物,蚊虫侵袭(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3)电气化双轨铁路投资大,肯尼亚经济落后,资金不足;肯尼亚电力工业薄弱,电力供应不足;双轨铁路占地面积大,征地困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客货运输需求较小,单轨内燃机系统已能满足运输需求 ‎ ‎(4)铁路修建过程中,混凝土使用量大,进口粉煤灰费用高,该技术的运用有利于降低铁路修建成本;当地火山灰资源丰富,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火山灰的开采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点睛】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应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1.区位条件 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 ‎2.自然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1)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2)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 ‎3.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4.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5.科学技术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第42题 ‎(1)该国自然带大致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典型植被自北向南依次主要是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植被的需水量越来越少,说明该国年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减:原因是该国水汽来源于北冰洋,且北部多山,多地形雨 ‎ (2)该国古代交通运输落后,主要交通工具车和牲畜;该国气候干旱,草原、荒溴广布,盛产骆驼;沿途水、草等资源短缺,不适合选择马、牛运输;骆驼适合在干旱缺水的环境驮载货物 ‎ (3)季节:冬季。理由:沿途需跨越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骆驼难以涉水通过;该国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河而冰层厚度大 第43题 ‎(1)夏季气温高,热量足,有效积温高,利于番茄生长;降水稀少,日照时间长,利于番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利于番茄植物体内糖分和养分的积累 ‎ (2)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短缺;经济落后,农业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技术水平低下等(答出两点)‎ ‎(3)土地面积大,种植成本低,农业开发前景广阔;邻近新疆,尤其与俄罗斯等欧洲发达国家距离近,交通便利,便于拉近产销区的距离,降低销售物流成本;有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可以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利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等(答出4点)‎ ‎(4)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税收(答出3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