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专题训练 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反映技木研发投入的多少。下图为中国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部分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正值表示空气质量的正向效应,负值表示负效应 1.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空气质量越差 B. 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 C. 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D. 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2.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区域说明 A. 珠三角技术水平较高 B. 工业化速度最快 C. 人均GDP最低 D. 能源以清洁能源为主 3.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与R&D经费占GDP比重相关性不同说明 A. 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 B. 不同区域技术进步程度不同 C. 珠三角区域出现异常影响因素 D. 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 【答案】 1.C 2.A 3.B 【解析】 1. 据图可知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为正相关关系,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说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人均GDP越高越有利于环境保护投入,所以C对,B错;而工业化程度高并不一定空气质量差,如珠三角工业化程度高,但城市空气质量较好,A错;图示中显示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为负相关关系,D错;故该题选C。 2.读图可以发现,珠三角R&D经费占C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影响较大,说明珠三角在经济发展中技术研发已经进入到较高水平,工业发展水平高,且污染较少。珠三角改革开放后,工业化速度快,人均GDP位于我国前列,单从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地区,无法得出工业化速度最快和人均GDP最低的结论,BC错;珠三角能源消耗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其能源结构不是以清洁能源为主,D错,故该题选A。 3.读图可以发现,无法得出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的结论,A错;珠三角的影响因素有工业结构、技术进步程度等,无特殊影响因素,C错;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小和两者相关性无联系,D错;据图可知R&D经费占G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在不同区域相关性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程度对资源利用能力与效率作用不同,故该题选B。 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左图示意东北平原黑土的分布,右图示意东北平原黑土厚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东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A. 纬度偏高,气温偏低,物理风化作用弱 B. 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气候寒冷 C. 地势低平,水系发达,有机质积累多 D. 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植物生长旺盛 5.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 B.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C. 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D. 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6.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A. 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 B. 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 C. 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D. 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答案】 4.B 5.C 6.A 【解析】 22.东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是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气候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B对,C错。气温日变化、季节变化幅度大,冻融作用明显,物理风化作用强,A错。热带雨林区植物生长旺盛,土壤有机质积累少,D错。 5.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水土流失严重,C对。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是土壤厚度变薄的原因,A、B错。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D错。 6.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A对。该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压缩耕作业规模,会影响粮食产量,B错。大力植树造林,利于抵御寒潮危害,不能恢复土壤肥力,C错。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减缓肥力下降,不能恢复黑土肥力,D错。[来源:]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9-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 地势第三阶梯 B. 东部经济地带 C. 内流区 D. 季风区 8.精准扶贫过程中 A. 甲地打造商品棉基地 B. 乙地可实施生态移民 C. 丙地应发展立体农业 D. 丁地防治土地盐渍化 【答案】 7.D 8.B 【解析】 7.图示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都有分布,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外流区,所以D正确。 8.图示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东北地区,重点打造商品粮基地,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可实施生态移民,丙地位于西部山区,应发展林木业,丁地位于江南丘陵,主要防治石质荒漠化,所以B正确。 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2019年10月24号开始,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下图为遥感卫星工作流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与地面监测站相比,“碳卫星” A. 工作流程简单 B. 观测精度高 C. 观测范围广 D. 监测时间长 10.我国发射“碳卫星”时间较晚,主要是由于 A. 技术难度大 B. 资金投入不足 C. 市场需求不大 D. 政策支持不够 11.“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 A. 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 B.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C. 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 D. 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 【答案】 9.C 10.A 11.C 【解析】 9. 根据遥感工作图可知,“碳卫星”的工作流程对复杂,A错;地面观测精度高于“碳卫星”,B错;“碳卫星”观测范围广,C对;地面监测和“碳卫星”监测时间没有太大差别,D错。 10. 结合材料可知,由于技术难度大,我国发射碳卫星较晚,目前发射“碳卫星”的国家也比较少,A对。 11.“碳卫星”只能监测碳排放的空间分布,无法取各行业的数据,A错;“碳卫星”只能监测二氧化碳含量,无法减少排放量,B错;监测到二氧化碳的空间变化,能够精确分析其来源,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C对;对极端天气危害没有影响,D错。 2019年11月5日,我国北斗三号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技术中,和北斗导航系统技术相似的是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12.北斗导航系统已应用于农业生产,其在“精准农业耕作”中的作用是 A. 估算农作物产量 B. 管理措施决策 C. 分析处理获取信息 D. 农田信息定位获取 【答案】 11.B 12.D 【解析】11.北斗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相似,因此选择B。 12.北斗导航系统主要是获取定位信息,因此答案选择D。A和C选项主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来完成。B选项所叙述的管理措施决策主要通过决策者也就是人来完成。 智慧医疗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城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下图为2019-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规模预测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智慧医疗得以实现主要依赖于 A.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B.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C. 国家政策的支持 D. 医疗事业的发展 14.有关2019-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投资规模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①投资規模的增长幅度越来越大 ②2019年—2019年投资规模的增幅最大 ③投资规模越来越大 ④投资规模5年增长了约2.4倍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15.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智慧医疗的投资规模较小,这说明我国智慧医疗 A. 发展水平高,目前维护费用低 B. 目前水平低,发展潜力较大 C. 普及率高,新增项目少 D. 起步时间晚,重视程度低 【答案】 13.B 14.A 15.B 【解析】 13.智慧医疗是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疔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得以实现主要依赖于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B对。与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无关,A错。国家政策的支持、医疗事业的发展不是主要因素,C、D错。 14.根据图中数值,2019—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投资规模的变化,投资規模的增长幅度呈波动增长,①错。2019年—2019年投资规模的增幅最大,174亿元,②对。投资规模越来越大,③对。投资规模5年增长了约1.4倍,④错。A对,B、C、D错。 15.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智慧医疗的投资规模较小,这说明我国智慧医疗目前水平低,发展潜力较大,B对,A错。普及率低,C错。起步时间晚,投资规模小,是受技术水平影响,国家的重视程度高,D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