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4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4含答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4)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前,有俄罗斯媒体发表评论称,面对中国海军飞速发展的舰艇建造计划,曾经的海军大国俄罗斯已经望其项背了。‎ ‎②我们的文化建设不是割断历史、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是另起炉灶、阻断文化血脉,而是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③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许多观点上都有激烈的碰撞,唯独在“民本”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民本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洋洋大观。‎ ‎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明哲保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⑤我们要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经历和群众工作经历,不拘一格地从基层、各个领域选用优秀人才。‎ ‎⑥有前辈积累的丰富经验,有几代作者的支持,再加上古籍出版环境的改善,新一代编辑有信心使“丛书”的出版历久弥新。‎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答案 B 解析 ①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不合语境。②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使用正确。③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不合语境。④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不合语境。⑤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使用正确。⑥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使用正确。‎ ‎2.(病句)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B.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提振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C.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答案:C(A项错在“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B项错在“提升”和“意识”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错在两面对一面)‎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C.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D.“我这法行不行?”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你给雅正,大叔请你喝酒。”‎ 答案 A 解析 B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不合语境。C项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忝列”表自谦,不合语境。D项雅正:敬辞,用于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教。是书面语,此处应为口头语。‎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白开水适合饮用,制取简单,经济实惠。“烧开水”在中国家庭司空见惯,但专家强调,① 。首先,“烧开水”的最佳时间是水烧开后再加热3至5分钟。研究显示,加氯消毒的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所生成的卤代烃等致癌物质的含量也不断升高,烧到90摄氏度和刚烧开的水,潜在的危险最大。沸腾后再加热烧3到5分钟,这些有害物质可迅速挥发,② 。但是,水烧的时间太长也不利,③ ,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能越高,可危及人体健康。其次,“烧开水”的水质应该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答案 (示例)①“烧开水”也是大有讲究的(“烧开水”也要讲科学)  ②水的无害性得到提升(饮水安全度随之提高)  ③烧的时间越长 二、古代文化知识 ‎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答案 C 解析 “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百姓有着自己的各种快乐,但自己会一直追求修身养性的高洁品格。‎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 ‎(2)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四、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被试出塞 沈佺期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 寒日生戈剑,阴云拂旆旌。‎ 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 辛苦皋兰北,胡霜[注]损汉兵。‎ 注 胡霜,指异族入侵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十年”写出了戍边时间之长,“万里”则极言距离之远。‎ B.故垒之旁,饥乌哀啼,从侧面渲染出边塞条件的恶劣。‎ C.一个“恋”字,透露出了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汉兵”指唐军,“损”字揭示了战事之激烈,伤亡之惨重。‎ E.这是一首边塞诗,在苍凉哀伤中也充溢着昂扬的战斗豪情。‎ ‎2.颔联“寒日生戈剑,阴云拂旆旌”极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在何处。‎ 答:  ‎ ‎【参考答案】‎ ‎1.CE [C项不是思恋故乡,而是写出了边城的凄凉空寂。E项没有“充溢着昂扬的战斗豪情”。]‎ ‎2.①构思妙:将天空中的“日”“云”和地上的“戈剑”“旆旌”组合,天地相连,境界阔达,弥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气氛。②用词妙:“生”字一方面写出了戈剑寒光四射的景象,另一方面也表明将士枕戈待旦,渲染了紧张的氛围;“拂”字写出了阴云低垂,战旗猎猎的景象,显压抑之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 材料一:‎ 八十五岁那一年,我离开办公室,不再参加社会活动,回到家里,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 我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经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时期,友人戏称我四朝元老。‎ 常听老年人说:“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我的想法不同:“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我从八十一岁开始,作为一岁,从头算起。‎ ‎2019年冬到2019年春,我重病住院。我的九十九岁生日是在医院里过的。人们听说这里有一个百岁老人,就到窗子外面来偷偷看我这个老龄品种,我变成医院里的观赏动物。佛家说,和尚活到九十九岁死去,叫做“圆寂”,功德圆满了。我可功德圆满不了。病愈回家,再过斗室读书生活,消磨未尽的尘世余年。‎ 老年读书,我主要读专业以外的有关文化和历史的书籍,想知道一点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背景。考古不易,考今更难。了解真实的历史背景困难重重。可是旧纸堆里有时发现遗篇真本,字里行间往往使人恍然大悟。‎ 先知是自封的,预言是骗人的。如果事后不知道反思,那就是真正的愚蠢了。聪明是从反思中得来的。近来有些老年人说,他们年轻时候天真盲从,年老时候开始探索真理,这叫做“两头真”,这是过去一代知识分子的宝贵经历。‎ 老来回想过去,才明白什么叫做“今是而昨非”;老来读书,才体会到什么叫做“温故而知新”。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这就是老来读书的快乐。‎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最好的长生不老滋补品。‎ 希望《百岁新稿》不是我的最后一本书。‎ ‎(摘自周有光《百岁新稿·自序》)‎ 材料二:‎ ‎1月14日‎,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有着“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周有光先生以112岁高龄辞世。‎ 作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最大功绩是创立了汉语拼音系统。早年在大学主修经济学时,他就对语言学、文字改革有浓厚兴趣,并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1955年以后,根据国家需要,他专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研究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问题,主持和拟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主导和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1961年出版著作《汉字改革概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文字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此后他还陆续出版了《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朝闻道集》等30余部重要著作。对于这段辉煌的历史,周有光却看得很淡,他一直坚持创立汉语拼音系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并始终认为,他个人在其间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罢了,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周有光先生不仅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斐然,在文化史研究等领域同样成就显著。不仅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还担任过《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不列颠国际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是中国最受敬重的著名学者之一。‎ 材料三:‎ 作为《北京晚报》的记者,我跟周先生有过两面之交,在我的印象中,老爷子是一个非常随意谦和的长者,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老爷子脸上总是笑呵呵的,非常坦诚和善良,甚至是很单纯的。‎ 有关“汉语拼音之父”的说法,并不是老爷子自封的。记得当年我采访他时,跟他提起汉语拼音方案的事,老爷子在我这个记者面前淡然一笑说,这是集体智慧,只字未提自己的功劳。‎ 他曾在《晚年所思2》里,专门写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特别强调了拼音方案委员会是吴玉章领衔,而且是吴老建议用拉丁字母方案。他自己则只是这个委员会的一员,方案的具体研究者和执行者。‎ 作为语言学家和当年汉语拼音方案的最后一个制定者,而且也是一百多岁的老人,年轻的记者在报道时,把他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就我对老人的了解,他是最反对什么什么“之父”、“泰斗”、“大师”一类虚名的。所以,有些人以“贪天之功为己有”来评价周先生,显然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诚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同时,我们也生活在对英雄、对先辈没有敬畏之心的年代。让人心寒的是有些人对所有英雄、伟人、名人都有“舍得一身剐”的精神,给以抨击,不但质疑他们的生平事迹,而且怀疑他们的人品和人格。这些人是何用心,正直善良的人实在难以理解。(摘自刘一达《有关周有光的“讨伐”和汉语拼音之父的争论可以歇歇了》)‎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材料一中,周有光自述晚年“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特别是百岁病愈后回家“消磨未尽的尘世余年”,字里行间弥漫着些消沉的情绪。‎ B.材料二满怀崇敬地对周有光一生业绩作了高度评价:“主持”“主导”等用语都显示了作者对周有光在汉语拼音方案创建中的地位的看法。‎ C.材料三中,《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对有些报道称周有光为“汉语拼音之父”表示不能认同,因为“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 D.材料一是周有光的自述,最真实;材料二、三都是他人的描述和评判,虽是真诚之语,但都是主观的,二者对周有光的看法都不够准确。‎ ‎[解析] A“弥漫着些消沉的情绪”错。C“不能认同”表述不准确,原文只是表达了年轻记者这样称呼周有光无可厚非的意思;再者,本项的因果关系也不对。D“都是主观的”不准确,材料二对周老功绩和成果多是客观陈述;材料三也有引用周有光的自述;“二者对周有光的看法都不够准确”错。‎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C )‎ A.从材料一展现的周有光的为人看,现实中的他应该不会看重材料二中的那一系列的令人目眩的头衔,当然也不会多在意材料三中有一些人的指责。‎ B.在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一事上,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记述周有光坚持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的态度,但二者对周有光所起作用的评价却截然不同。‎ C.材料一是周有光的“自述”,多写其晚年生活及感怀;材料二重在对周有光学术成就、地位的评判;材料三侧重谈对周有光身后论争的看法。‎ D.材料一中的周有光读书、写作、思考,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平和老人的形象,材料二、三中的周有光虽然学术地位崇高,但并不能让人心生敬畏。‎ E.三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文字风格各异,或朴实,或严谨,或理性,因为各自的写作目的完全不同,最终呈现出的面貌也就很不一样。‎ ‎[解析] B“对周有光所起作用的评价却截然不同”错。D“不能让人心生敬畏”错误,材料三“没有敬畏之心”的说法是在特定的背景下针对某些居心叵测的人而言,这个说法也不准确。E“各自的写作目的完全不同”错误,二、三则材料都有纪念周有光先生的目的。‎ ‎3.周有光反思年轻时的“盲从”,刘一达却批评一些人的“怀疑”。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盲从”和“怀疑”的理解。(4分)‎ 答:__‎ 示例:(1)盲从,毫无疑问地应该被摒弃;而保持一种怀疑精神是必要的,但怀疑一切,为“怀疑而怀疑”,却是另一种形式的盲从,也是要不得的。周有光反思的“盲从”和刘一达批评的“怀疑”都有社会、时代的背景。(2)二者都是理性缺失的产物,“盲从”是失去了自我独立思考能力的必然结果,而有些人的“怀疑”(一切)的言行,却是自我主体性极度膨胀、绝对虚无主义的表现,二者都是不健康的。__‎ ‎[解析] 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