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检测4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检测40

课时训练12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如图为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  )‎ A.1处有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条件 B.2处的火已喷发可能形成石灰岩 C.3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D.4处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 ‎【答案】 D ‎【解析】 读图,1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是良好储油、储气构造,选项A错。2处为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选项B错。3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便于储存地下水,选项C错。4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常常含有化石,选项D正确。‎ ‎2.从成因上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为背斜成山,C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山地 B.B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C.D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峰 D.外力作用是形成图示地貌形态的主导因素 ‎【答案】 A ‎【解析】 从地表形态看,1处背斜成山,C处为断层构造,抬升的岩块成山,因此A项正确。B处位于河流汇入海洋的位置,常常由流水搬运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选项B错误。D处为角峰,是由于冰川侵蚀而成,选项C错误。图示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选项D错误。‎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3.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 ‎【答案】 B ‎【解析】 考查地质作用与海岸线进退的关系。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地壳升降、泥沙沉积、海浪侵蚀等因素影响。从图文材料看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都是地壳持续下沉区,而且都在大陆东岸,属于东南风的迎风海岸,因此三地海岸线的进退差异与地壳升降、海浪侵蚀等因素关系不大。从泥沙沉积看,乙地位于黄河河口附近,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向海推进;甲地位于海河河口附近,海河含沙量比黄河小,泥沙沉积量较小,泥沙沉积与地壳下沉、海浪侵蚀等共同作用维持海岸线的动态平衡,海岸线基本稳定;丙地不位于大河河口附近,泥沙沉积量极少,所以海岸线向陆地后退。故选项B正确。‎ 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 ‎4.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答案】 C ‎【解析】 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K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故选C项。‎ ‎5.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埋藏条件与常规天然气不同,主要沉积在密闭性较好的页岩层底部。下图四地可能勘探到页岩气矿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考查了矿产资源与地质构造。甲、丙位于页岩层底部,但甲页岩层上部为风化物,密闭性差。‎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6~7题。‎ ‎6.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 ‎【答案】 6.B 7.A ‎【解析】 第6题,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考查了河漫滩的形成。河漫滩宽阔程度与河流所处的地区地势平坦程度有关,图中显示②河段为山间小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易于河漫滩的形成与拓宽;其他河段多为河谷地形,不易形成宽阔的河漫滩。第7题,前期与后期比较,可以发现后期河流更平直些且河流流向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河流侵蚀作用造成河道改变的结果。‎ 如图为江汉平原某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北岸堆积,南岸侵蚀 D.侧蚀作用较弱,下蚀作用较强 ‎9.有关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B.该区域聚落一般呈团状分布 C.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减轻洪涝灾害 D.北岸筑堤束水,该地貌无法继续发育 ‎【答案】 8.A 9.B ‎【解析】‎ ‎ 第8题,读图可知,河流南岸有河漫滩发育,如果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河漫滩与南岸之间的水域将被泥沙淤积,因为该水域内河水流速最慢,所以河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岸堆积,北岸侵蚀;有河漫滩发育,可以判断侧蚀作用加强,下蚀作用减弱。第9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该区域聚落一般沿河流分布;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增加河流的通畅性,减少泥沙沉积,减少洪涝灾害;北岸筑堤束水,能减少河流对北岸的侵蚀,该地貌无法继续发育。‎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从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不胜枚举。右图中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据此回答10~11题。‎ ‎10.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 ‎11.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 10.C 11.B ‎【解析】 第10题,河流在地势平坦地区出现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造成的。第11题,河流上游多侵蚀地貌,如“V”型谷;白鹭洲是流水堆积地貌;“惊涛拍岸”道出了河流的侵蚀作用;江水穿过峡谷,是侵蚀作用。‎ 读某河流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H地的地貌类型是(  )‎ A.V型谷 B.冲积扇 C.河漫滩 D.三角洲 ‎13.下列四幅图描述了该河流谷地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以下为沿ab线的河床横剖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2.B 13.D 14.A ‎【解析】‎ ‎ 第12题,H地地处河流出山口,容易形成冲积扇地貌。第13题,河段由X到Y,即河流由上游向下游,河流上游下蚀作用强,中下游侧蚀作用增强,河流变宽,水流速度逐渐减慢,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第14题,a位于河流凹岸,b位于凸岸,河流受水的惯性影响流向凹岸,凹岸水的侵蚀力大,河床较深较陡。‎ 二、综合题(共4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________板块,和材料二图中________(A或B)处的板块一致。‎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主要自然资源有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一,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印度洋 B ‎(2)流水侵蚀作用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3)冰川作用 ‎(4)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持续碰撞,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使亚欧板块受挤压抬升。‎ ‎【解析】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板块a向下俯冲,结合青藏高原地形及纬度位置,判断板块a是印度洋板块,与材料二图中B处的板块一致。第(2)问,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该地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3)问,结合材料中“尖尖的金字塔”“山峰外形”和海拔判断珠穆朗玛峰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第(4)问,结合板块碰撞、向北运动等分析即可。‎ ‎16.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历史变迁。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4分)‎ ‎(1)说出长江河口沙坝的成因。‎ ‎(2)简析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历史变迁规律。‎ ‎(3)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速度减慢,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在河口区由于河流入海后水流扩散、坡度减小,又受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所携泥沙在长江口堆积形成沙坝。‎ ‎(2)长江口沉积作用大于海浪等侵蚀作用,海岸线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向大海推移;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提高,长江流域植被破坏程度增加,河流含沙量上升,海岸线向大海推移的速度越来越快;受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口北岸沉积作用更加明显,河口沙坝逐渐和北岸陆地相连,北岸海岸线向东推移速度快,三角洲海岸线总体向东南摆动。‎ ‎(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文科综合 ‎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历史部分 ‎24.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 ‎,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 )‎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 ‎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 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 ‎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31.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 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 ‎32.‎ ‎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33.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表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35.如果以“两格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二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丈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通人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水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轴线“数倍于正赋”‎ ‎,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国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任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任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 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摩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摩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维·‎ 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0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卑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的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卑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卑斯麦政府相机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人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和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3)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卑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卑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