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 地理组 张晶 摘要:‎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规律、原理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它们的特征、成因、分布、联系和变化都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最好的说明。‎ 近些年来区域地理的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题型也由简单的填图知识为主变成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们做起高考题来还是无从下手。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的高考题进行分析,得出一些区域地理在高考中的命题特点:区域地理高考的命题通常是以区域为背景,然后考察学习过的自然地理学或人文地理学中的知识和原理。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在吉化一中的实习经历,总结出以下几条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 ‎1.构建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2.确定区域地理位置 ‎3.把握区域特征 ‎4.进行区域比较 ‎5.处理初高中课本间的关系(构建模式图)‎ 关键词:‎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引言:‎ 地理学科高考复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与地图、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由于多种原因,其中区域地理往往是考生最感困惑也是失分最多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试题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地理的比重上升,难度加大。‎ 虽然近些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但考生的成绩还是不理想,其中主要是在区域地理部分丢分太多,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读图和识图的能力较差;区域地理知识记忆混乱;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怎样处理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关系?怎样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等等,就成了许多一线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 针对此种状况,以下是笔者对区域地理复习的几点体会,希望对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1.构建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高考区域地理需要掌握十几个分区,如青藏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每一个分区又都包括大量小知识点,知识杂而且碎,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更容易落掉知识点。构建区域地理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知道区域地理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不记混也不落掉知识点。‎ 学习一个区域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下表是笔者对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构成要素的具体总结。‎ 表一 区域地理构成要素 自 然 地 理 要 素 地理位置 绝对位置、相对位置(一般指海陆位置或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气候 气温和降水特点(日变化和年际变化),主要气候类型以及影响因素 地形 主要地形及其分布特点,特殊地貌,地势起伏状况(有些区域还有地形区,如青藏高原可以分为四大地形区)‎ 河流和湖泊 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 湖泊:主要湖泊及其分布 区域内特殊河流和湖泊 植被和土壤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简单了解)‎ 人 农业 农业类型、分布、主要作物及产品、耕作制度等 文 地 理 要 素 工业 工业部门、布局、‎ 城市 城市职能、规模、位置特点、发展方向等。(知道区域内几个主要城市即可)‎ 资源 资源分布、种类、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等 交通 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区域内主要铁路干线和公路干线以及重要港口要记牢)‎ 人口与风俗 人口的数量、民族、种族、分布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只需要简单了解)‎ ‎2.确定区域地理位置 高考区域地理试题通常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或者是地理图表,还有的用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的地图为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对区域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应用能力。这样一来,“区域定位”往往成为做好区域地理高考题的“钥匙”。到底怎样才能确定一个区域的位置呢?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2.1利用主要经纬线准确定位 这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准确而且迅速,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学生要掌握一些重要经纬线所经过的地方及其周围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记忆量比较大。‎ ‎ 表二 主要经线经过的地方及其周围的地理事物 ‎0°经线 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经过其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30°E 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东侧)、莫斯科(30°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 ‎60°E 穿过亚洲西部。主要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90°E 穿过亚洲中部。主要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120°E 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主要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大兴安岭(东侧)、北京(西侧)、上海(东侧)、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150°E 穿过亚洲、澳大利亚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堪培拉、悉尼等 ‎180°经线 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太平洋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图瓦卢群岛、斐济群岛、新西兰等 ‎30°W 穿过大西洋中部 ‎60°W 穿过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等 ‎90°W 穿过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中美洲等 ‎120°W 穿过北美洲西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脉等 ‎150°W 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 ‎ ‎ 表三 主要纬线经过的地方及其周围的地理事物 赤道 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 北回归线 穿过北非、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华南地区、台湾岛、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等 北极圈 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等 南回归线 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澳大利亚大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 南极圈 南极大陆外围 以上这些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经纬网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当给定一个区域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些主要经纬线准确定位。因此对这些重要经纬线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 ‎2.2根据区域的轮廓特征或相对位置确定其位置 有些区域用经纬网来记忆比较麻烦,但根据其外部轮廓的形状来记忆就非常容易。例如我国的母亲河——黄河,就是几字形的;我国的海河是扇形的水系;澳大利亚类似一个梯形;我国的内蒙古高原是一只雄鹰等等。这些形状比较生动和形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便于学生记忆,因此也就更容易确定该区域的位置。‎ 如果记不住一个区域的绝对位置,记住其相对位置也可以进行定位。如我国的新疆是“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横断山的右侧是四川盆地等等。根据这些区域的相对位置,也可以推断出该区域的位置。‎ ‎2.3根据熟悉的地理数据确定区域空间位置 有一些地理数据是人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可以把它应用到确定区域地理位置上。如在我国,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一定是青藏高原;我国陆地的最低处海拔为-155米,它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的湖面上;我国有一条重要的温度、降水分界线,位于秦岭——淮河附近,是我国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再比如澳大利亚中部平原最低的地方是艾尔湖,它的海拔是-16m;死海是世界上盐度最大的海且海拔为-400m。‎ ‎3.把握区域特征 区域地理特征包括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它是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一个区域区别于其它区域的独特之处。‎ 因此把握区域特征,并以此为主线学习区域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和记忆区域地理知识。笔者结合自身学习、实习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法:‎ ‎3.1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 一个区域的特征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抓住主导因素,可以便于分析区域特征形成原因。如欧洲西部地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海洋性气候显著,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是由于它位于温带大陆西部,终年受西风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是干旱,它的主导因素是有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夏季风对其影响较小;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是高和寒,它的主导因素是它的主体青藏高原的高原面平均海拔都在3000m以上,海拔高决定其高、寒。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出一个区域的特征就会对该区域在整体上有一个了解,不仅理清了知识的头绪,也便于我们进行记忆。 ‎ ‎3.2抓住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区域各个要素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以区域特征为中心,可以根据各个要素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地理位置是主导因素)——干旱是西北地区的主要区域特征(气候、降水、植被、土壤有什么特点)——资源的分布情况;农业的布局、种类;工业的布局、种类;资源种类以及利用状况;由于地形情况,重要的交通线和城市的分布怎样? 知识网络就这样形成了,在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中,还可以设计些乡土地理的知识,贯穿起所有的知识。如针对西北地区,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那么甜?为什么新疆人喜欢吃馕饼?等可以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知识网络构建的会更好。‎ ‎4.进行区域比较 比较法是区域地理复习中常用的方法。区域与区域之间既有相同点也存在着不同点,都是由于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以及风俗习惯等造成的。对两个或者是多个区域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区域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便于记忆,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视角。下面,笔者以一个案例为例讲解一下比较法的应用。‎ ‎4.1相似区域的对比 ‎【例1】英国和日本的比较 在学习日本的时候,会经常与欧洲西部的英国进行比较,这两个国家都为岛国,有相同点但也存在不同点。‎ 相同点:‎ 都为岛国,海岸线都比较曲折,海运业非常发达;因为都临近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气候的海洋性显著,降水都比较丰富;新兴的电子工业在布局上都有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的趋势。‎ 不同点:‎ l 位置不同:英国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的岛国,日本是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岛国,两个国家的纬度也略有差异。‎ l 农业类型不同: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而日本种植业比重较大,侧重于兴修水利。‎ l 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工业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钢铁、机械等,传统工业大多分布在钢铁和煤矿产区;而日本资源贫乏,靠进口发展工业,工业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5.正确处理初高中课本间的关系——构建模式图 ‎ 根据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说明》对初中地理的内容的说明,如“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世界区域和国家地理特征”,“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约占试卷份量的30%-40%”‎ ‎,可以看出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很大,然而由于考试制度的原因,即中考不考地理学科,因此初中地理教师普遍不重视地理教学,不好好讲授,而学生在此阶段也没有认真而系统的学习,这都导致学生对初中区域地理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的不好。针对这一现象,在高中阶段系统的复习区域地理知识就变得很重要,但也并不能简单的重复初中所学习的内容。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也使得知识不系统。笔者认为对于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应该和高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而且还可以把我们所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原理、方法等都应用到其中,使得初高中的知识融为一个整体。笔者对此提出的复习策略是构建初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模式图。下面我以青藏地区为例讲解一下怎样构建模式图:‎ 位 置 ‎ ‎高、寒 自然地理要素 人文地理要素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整合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区位选择的知识)‎ 工业:棉纺、毛纺业(整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区位选择的知识) ‎ 交通:几条重要的公路以及青藏铁路(整合必修二第五章交通的区位选择的知识 城市:几个重要的城市如西宁、格尔木等 人口和风俗:以藏族为主,穿藏袍,藏族文化 ‎ ‎ 气候:高原气候 ‎(整合必修一第二章有关气候的知识)‎ 地形:以高原地形为主体(可以整合中国的地形分区,以及我国的网格状地形分布)‎ 河流和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流湖为主(整合必修一第三章有关河流和湖泊的知识)‎ 植被和土壤:在高中阶段简单了解即可 植被:在高中阶段简单了解即可 图一 青藏地区知识模式图 小结:‎ 区域地理的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这是所共识的。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它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怎样突破它,就成为一线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听课以及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几个比较实用的方法:用区域主要特征和与其它地理要素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用比较法和构建知识体系图来帮助学生记忆杂且碎的知识;用画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特点,在实践中不能完全套用,老师和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使用哪一种复习方法或哪几种复习方法好一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区域地理的这部分内容一定要突破,这是关键 ,有了钥匙,才能把门打开,做好高考中的地理题。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希望能给一线的地理老师和学生在复习区域地理知识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廉霞丽,“一图五条法”探索——区域地理教学小议(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6月,第20卷增刊 ‎2.李玉香,把握地理特征,适应文科综合(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2月,第19卷,第四期 ‎3.漆云峰, 陈宏谦,把握区域地理特征做好高考综合题(J), 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29卷,第六期 ‎4.马琼屿,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探讨——以湘教版“亚洲及欧洲”为例(J),科学教育,2010年第六期,第16卷 ‎5.卞文洲,定位、描述、探讨——区域地理复习的三个能力目标(J),考试(高考文科版),2005年12月 ‎6.高梅,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建议(J),考试(高考文科版),2005年4月 ‎7.史新强,概念图在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朱慧,高考地理复习中初中地理教材处理的策略(J),地理教育,2003年第6期 ‎9.倪向红,基于高中课改新理念的区域地理教学案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0.梁治寇,裂脑理论与地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4年第1期,第30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