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5人教版本高考历史(第一单元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轮提高题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技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2 利用转换法解答选择题 转换法:即转换思维角度,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依托,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特殊的(个性的)变成一般的(共性的),一般的(共性的)转化为特殊的(个性的)。这种方法往往是在对材料和问题进行再处理的基础上,从知识和思维的角度进行转换。 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解析] 封建统治者登记户口册的目的是为了征发赋税和徭役、兵役,封建国家将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必然是要求民众纳税。 [答案] A 下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 [解析] 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因为在明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答案] A 跟 踪 体 验 1.(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答案] D [解析] 宋代“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土地是一定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B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A、C两项与材料及史实不符,C项与题干冲突。 2.(2013·安徽·12)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答案] B [解析] A项,从题干中看不到安徽农业发展在全国中的地位方面的信息,因此A项错误。C项,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是在南宋以后,因此C项错误。D项,我国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因此D项错误。B项,从两汉到三国两晋时期,到唐,虽有隋朝低潮,但是从整体来看是呈发展态势的。因此选B项。 3.(2013·重庆文综·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所谓均田制指封建王朝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所有制形式为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占田过限,北魏至唐前期都推行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A项没有认识到均田制只是在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上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不在均田制范围;B、C两项不符合均田制的特征,故选D项。 4.(2013·江苏历史·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答案] B [解析] 紧扣材料中“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提高了精耕细作水平。 5.(2013·天津文综·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纺织原料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手工业技术进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别棉花种植的不断扩大与棉花能够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在原因上的不同。A项政府的大力推广、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棉花成为经济作物,这些条件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棉花种植的扩大。但是,棉花能够逐渐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其前提条件还是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故选B项。 6.(2013·福建文综·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内容为唐代手工业的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不得别入诸色”体现了限制工种调整,故排除含①的选项。“工巧业作之子弟”“传家技”体现了官营、世袭的特点,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7.(2013·四川文综·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答案] C [解析] A项体现了西汉时期丝织业的成就、B项发生于元朝、D项的作者为东汉时期的许慎。均晚于“商代”,故排除。甲骨文诞生于商朝,其祭祀蚕神的记载可证明商代纺织业的成就。故C项的表述符合题意。 8.(2013·北京文综·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和对外经济交流。青花瓷是明代以来才有的产品;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于十七世纪。故答案选C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