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20XX年天津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前期,细胞核中发生着复杂的变化.下列叙述最准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联合 B.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C.核膜核仁出现 D.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 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联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 B、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错误; C、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C错误; D、染色质变成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D正确. 故选:D. 2.如图为某植物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若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相同,则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分充足时植物没有出现“午休”现象 B.曲线Ⅱ波谷的形成与气孔有关 C.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该植物“午休”程度 D.导致曲线Ⅲ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1、分析题图,自变量是土壤水分、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则水分越来越少.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阶段,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会增多,从而促进暗反应;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二氧化碳在暗反应阶段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水分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内,如夏季的“午休”现象. 【解答】解:A、分析曲线图可知,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A正确; B、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Ⅱ双峰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B正确; C、分析曲线图可知,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故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现象,C正确; D、导致曲线Ⅲ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的变化引起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D错误. 故选:D. 3.研究发现,果蝇眼的发育过程中涉及多个基因,ey基因起重要调控作用.科研人员将果蝇的ey基因转入发育成腿的细胞中,ey基因在这些细胞中成功表达,诱导产生了构成眼的不同类型细胞,最终在腿部形成了眼.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果蝇腿部形成了眼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B.ey的表达可能激活相关基因最终在腿部形成眼 C.在腿部形成的眼细胞中能检测到ey形成的mRNA D.发育成腿的细胞因不含有ey基因而不能形成眼 【考点】细胞的分化.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解答】解:A、果蝇腿部形成了眼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ey的表达可能激活相关基因最终在腿部形成眼,B正确; C、根据题意“在腿部形成了眼”,故在腿部形成的眼细胞中能检测到ey形成的mRNA,C正确; D、发育成腿的细胞因含有ey基因,但该基因没有表达而不能形成眼,D错误. 故选:D. 4.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会“红脸”的人体内有乙醇脱氢酶酶但不含有乙醛脱氢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脸”人的基因型有5种 B.一对“白脸”夫妇后代出现白脸与红脸比为3:1,其原理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相同 C.饮酒后酒精以易化扩散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并且在肝细胞光面内质网中“解毒” D.若ADH基因仅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则该基因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型ADH基因占的比例为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乙醇的代谢过程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知会“红脸”的人体内有乙醇脱氢酶但不含有乙醛脱氢酶,结合代谢途径可知,“红脸”人的基因型是A_B_,“白脸”人的基因型是A_bb、aaB_、aabb.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基因型是A_bb、aaB_、aabb的个体为“白脸”,共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基因型,A正确; B、一对“白脸”夫妇后代出现白脸与红脸比为3:1,这对夫妻的基因型是Aabb×aaBb,相当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B错误; C、易化扩散是协助扩散,酒精进行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 D、DNA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均为模板,且是半保留复制方式,ADH基因仅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则该基因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型ADH基因所占比例是50%,D正确. 故选:BC. 5.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培养液中的小鼠离体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 B.b时,膜内钠离子浓度小于膜外;恢复到d点时已不再有离子进出该细胞 C.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 D.图中Ⅱ曲线中的cd段,钠离子含量增多需要消耗能量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膜对K+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膜对K+通透性大,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的蛋白质负离子不能通过膜而被阻止在膜内,结果引起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产生膜内外电位差.这个电位差阻止K+进一步外流,当促使K+外流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相互对抗的力量相等时,K+外流停止.膜内外电位差便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即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动作电位时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产生的机制为①域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Na+通道失活,而 K+通道开放,K+外流,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③钠泵的作用,将进入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将膜外多余的 K+泵入膜内,恢复兴奋前是离子分布的浓度.这两种转变都需要能量. 【解答】解:A、曲线Ⅱ上C点值是由钠离子内流引起的,钠离子内流通过通道蛋白完成,培养液中钠离子浓度高,膜内外浓度差大,内流的钠离子多,C对应的峰值大,A正确; B、cd点是去极化过程,钾离子内流,d点后恢复兴奋前离子分布,钾离子内流、钠离子外流,B错误; C、该实验中的某溶液不能用的KCl溶液代替,C错误; D、图中Ⅱ曲线中的cd段,钠离子含量没有增加,而是维持在一定水平,D错误. 故选:BCD. 6.如图表示用胸苷(TdR)双阻断法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其中A表示正常的细胞周期,G1、S、G2、M期依次分别为10h、7h、3.5h、1.5h;B表示经第一次阻断,细胞都停留在S期;C表示洗去TdR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D表示经第二次阻断,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需要对细胞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B.胸苷(TdR)很可能是通过阻碍核糖体与mRNA结合发挥作用的 C.第二次阻断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的7h到15h之间 D.若改用秋水仙素处理,则细胞会停留在G2/M交界处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则选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选分裂期长,占细胞周期比例大的. 【解答】解:A、实验中需要对细胞用胸苷(TdR)处理后再进行制片,A错误; B、胸苷(TdR)很可能是通过阻碍DNA的复制发挥作用的,B错误; C、由于S期时间为7h,G1+G2+M=15h,故第二次阻断后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的7h到15h之间,C正确; D、若改用秋水仙素处理,则细胞会停留在M期,D错误. 故选:C. 二.本卷共3题,共44分 7.回答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问题. 图1是叶绿体膜上磷酸转运器及相关生理作用与示意图.磷酸转运器是三碳糖磷酸与无机磷酸的反向转运蛋白质,它可将三碳糖磷酸运至叶绿体外,同时按照1:1的反向交换方式将Pi运回至叶绿体基质中.在光合作用产物输出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图2是水稻在夏季晴朗的一天24小时内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00和19:0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①的名称是 三碳化合物 .突然停止光照,①的含量变化是 上升 . (2)若合成三碳糖磷酸的速率超过P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则不利于淀粉和③的合成,其中③主要包括 脂质、蛋白质、氨基酸 (至少写出两种). (3)通常情况下,脱离卡尔文循环的产物(三碳糖磷酸)可用于合成多种有机物,其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有机物是 蔗糖 . (4)据图2,在此24小时内不能产生图1中物质④的时段是 0~5点和20﹣24点(或20:00~次日5:00) ,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的浓度,B点将向 右 (左/右)移动. (5)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 大于 (从“大于、等于、小于”中选填)300mg. (6)植物体内与花、叶、果实的脱落有重要关系,且起到对抗生长素作用的植物激素是 乙烯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是3﹣磷酸甘油酸,②是磷酸丙糖,③是脂质、蛋白质、氨基酸等,④是氧气.图2中,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0﹣5只进行呼吸作用、5﹣6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6﹣19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19﹣20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和20﹣24 (或20﹣5)进行呼吸作用.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白天光合作用释放量,据此答题. 【解答】解:(1)据图1分析,图示表示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过程,①是三碳化合物.突然停止光照,三碳化合物去路减少,来源不变,故含量增加. (2)若合成三碳糖磷酸的速率超过P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则不利于淀粉和③脂质、蛋白质、氨基酸等合成. (3)脱离卡尔文循环的产物(三碳糖磷酸)可用于合成最多的物质是蔗糖. (4)图1中,④是氧气,据图2中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0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时氧气的释放量会最小,吸收率最大.所以时段是0:00﹣5:00和20:00﹣24:00(或20:00﹣5:00).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的浓度,光合速率提高,实际光合量增加,故B右移. (5)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白天光合作用量﹣一昼夜呼吸作用量=阴影部分面积﹣两侧空白部分;图乙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表示白天(AB段)光合作用积累量,故该值大于300mg. (6)植物体内与花、叶、果实的脱落有重要关系,且与生长素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乙烯. 故答案为:(1)三碳化合物 上升 (2)脂质、蛋白质、氨基酸(至少写出两种) (3)蔗糖 (4)0~5点和20﹣24点(或20:00~次日5:00)右 (5)大于 (6)乙烯 8.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二倍体,18条染色体)中提取的,假设黄花蒿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秆:粉秆:白秆=1:2:1 第二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秆:粉秆:白秆=3:6:7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二组F1中粉秆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AaBb ,若第二组F1粉秆进行测交,则F2中红杆:粉秆:白杆= 1:1:2 . (2)让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仍为粉秆的个体比例占. (3)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F1全为白秆,F2中红秆:白秆=1:3,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也全部表现为白秆,那么F1自交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红秆:白秆=3:13 . (4)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黄花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黄花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27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植物的茎秆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完全消失,Bb使红色淡化,因此红杆的基因型为A_bb;粉红色花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的基因型为 A_BB、aaB_、aabb;第二组子一代是粉杆,粉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6:7,有16种组合,因此可以判定,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红杆的基因型是AAbb,白杆的基因型是aaBB. 【解答】解:(1)第一组中,纯合白杆(AABB或aaBB或aabb)×纯合红杆(AAbb)→粉杆(A_Bb),F1自交后代出现1:2:1的分离比,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F1(AABb)自交所得F2为AABB(白杆):AABb(粉杆):AAbb(红杆)=1:2:1.第二组:纯合白杆(AABB或aaBB或aabb)×纯合红杆(AAbb)→粉杆(A_BbF2红杆:粉杆:白杆=3:6:7.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F1(AaBb)自交所得F2为(AAbb、Aabb)(红杆):(AABb、AaBb)(粉杆):(AABB、AaBB、aaBB、aaBb、aabb)(白杆)=3:6:7. 若第二组F1粉秆进行测交,即AaBb×aabb,则F2中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为:Aabb红杆:AaBb粉秆:(aaBb、aabb)白杆=1:1:2. (2)让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的基因型为AAABb、AaBb, AABb自交后代有AAABb为粉杆,AaBb自交后代有为粉杆,即.两种情况综合可知,后代仍为粉秆的个体比例占()=. (3)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即为白色.第一组中,纯合白杆(AABB或aaBB或aabb)×纯合红杆(AAbb)→白杆(A_Bb,即AABb或AaBb),亲本纯合白杆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F1自交后代出现红秆:白秆=1:3的分离比,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并亲本纯合白杆的基因型为AABB.若第二组中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也全部表现为白秆,自交所得F2为(A_B_、aaB_、aabb)(白杆):(aaB_)(红杆)=(9+3+1):3=13:3. (4)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细胞染色体不分离,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增倍.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7条. 故答案为: (1)AABb、AaBb 1:1:2 (2) (3)红秆:白秆=3:13 (4)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27 9.抗体的结构如图所示,它有两条H链和两条L链.同一物种C区氨基酸序列恒定,不同抗体的结合抗原的V区氨基酸序列有差异. (1)抗体结构中肽键数目为p,氨基酸数目为a,二者的关系式为 p=a﹣4(或“a=p+4”) . (2)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到杂交瘤细胞.将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 抗体 检测以获得具有 能无限增殖并产生专一(特定)抗体 特点的杂交瘤细胞.将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或放入 CO2(恒温) 培养箱进行体外培养,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出单克隆抗体. (3)由于鼠源性抗体会使人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该抗体失效,科研人员制备了嵌合性单克隆抗体,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推测嵌合性抗体应由鼠源性抗体的 V 区和人抗体的 C 区组合而成. (4)为进一步获得更符合治疗要求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对抗体结构进行精细研究,找到既不影响抗体空间结构又降低免疫反应的 氨基酸 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人源化改造.这种人源单克隆抗体属于 蛋白质 工程的产物.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时,使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动物细胞融合后,经过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单一抗体的特点. 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解答】解:(1)抗体结构中的肽键数目为p,氨基酸数目为a,二者的关系式为 p=a﹣4(或“a=p+4”). (2)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将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 抗体检测以获得具有能无限增殖并产生专一(特定)抗体特点的杂交瘤细胞.将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培养或放入CO2(恒温)培养箱进行体外培养,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出单克隆抗体. (3)由于鼠源性抗体会使人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该抗体失效,根据题干的信息“同一物种C区氨基酸序列恒定,不同抗体的结合抗原的V区氨基酸序列有差异”,推测嵌合性抗体应由鼠源性抗体的 V区和人抗体的C区组合而成. (4)为进一步获得更符合治疗要求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对抗体结构进行精细研究,找到既不影响抗体空间结构又降低免疫反应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人源化改造.这种人源单克隆抗体属于蛋白质工程的产物. 故答案为: (1)p=a﹣4(或“a=p+4”) (2)抗体 能无限增殖并产生专一(特定)抗体 CO2(恒温) (3)V C (4)氨基酸 蛋白质 20XX年6月14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