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讲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讲学案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考纲解读 考点 考纲 主要内容 高考示例 新中国民主制度的 确立与外交 成就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的成立 ‎(2)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迈入世界外交舞台 ‎2017江苏单科,12‎ ‎2016课标Ⅰ,31‎ ‎2016江苏单科,12‎ ‎2015安徽文综,17‎ ‎2015江苏单科,12‎ 社会主义建设的 起步与社会变迁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2)票证;铁路;报刊;电视台 ‎2016课标Ⅱ,31‎ ‎2016江苏单科,13‎ ‎2016海南单科,24‎ ‎2015课标Ⅰ,31‎ ‎2014课标Ⅰ,31‎ 毛泽东思想的 新发展与人民 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 ‎(2)教育事业的发展 ‎(1)毛泽东思想 ‎(2)人民教育的奠基 ‎2015课标Ⅱ,31‎ ‎2014天津文综,9‎ 分析解读  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命题规律:(1)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大量出现,属于高考热点章节。(2)从内容看,两部宪法与三大制度、三大外交政策与万隆会议、“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等均是高考热点。(3)从考查角度看,新中国政治建设部分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同学们很难把握,因此,高考考查频率并不高,尽管有很多难懂的政治名词,但高考能力要求并不高,大部分试题只要求回答基础知识;新中国外交多从政策及其实施的角度考查;“一五”计划多从工业化角度考查,三大改造多从所有制变革的角度考查。(4)从难易度看,本单元综合性考查较多,难度和跨度都较大。‎ 备考建议:(1)政治方面,重点把握两个“三”,中国近现代三部宪法(或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三大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新中国外交深受国际局势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外交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创设稳定的国际环境,这是学习的切入点。(3)纵向把握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经济发展的脉络,注意与西方经济模式、苏联模式的对比分析。‎ 命题探究 15‎ 五年高考 考点一 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外交成就 ‎1.(2016课标Ⅰ,31,4分)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答案 B ‎2.(2016江苏单科,12,3分)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 A ‎3.(2015安徽文综,17,4分)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答案 C ‎4.(2015江苏单科,12,3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答案 D 15‎ ‎5.(2015广东文综,17,4分)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答案 B ‎6.(2014江苏单科,8,3分)‎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答案 A ‎7.(2014江苏单科,9,3分)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答案 C ‎8.(2014四川文综,8,4分)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答案 B ‎9.(2013江苏单科,9,3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 A ‎10.(2015四川文综,14,1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序号 批准时间 条文节录 ‎4‎ ‎1791年 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10‎ ‎1791年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15‎ ‎1870年 第一款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15‎ ‎22‎ ‎1951年 第一款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26‎ ‎1971年 第一款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  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12分)‎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6分)‎ 答案 (2)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6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分)‎ ‎(3)要求:观点正确,史实任举一例,史论相符。(6分)‎ ‎11.(2014浙江文综,39,9分)(节选)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9分)‎ 答案 (1)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教师用书专用 ‎12.(2015上海单科,27,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 答案 C ‎13.(2015上海单科,30,2分)“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 答案 C ‎14.(2014广东文综,18,4分)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15‎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答案 B ‎15.(2013北京文综,20,4分)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考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社会变迁 ‎1.(2016课标Ⅱ,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答案 A ‎2.(2016江苏单科,13,3分)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答案 D ‎3.(2016海南单科,24,2分)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答案 D ‎4.(2015课标Ⅰ,31,4分)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15‎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答案 A ‎5.(2014课标Ⅰ,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 B ‎6.(2014课标Ⅱ,31,4分)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答案 C 教师用书专用 ‎7.(2013安徽文综,17,4分)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答案 D ‎8.(2016天津文综,13,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  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 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分)‎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4分)‎ 答案 (3)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15‎ 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4)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 考点三 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与人民教育的奠基 ‎1.(2017课标Ⅲ,31,4分)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 C ‎2.(2017天津文综,9,4分)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D ‎3.(2015课标Ⅱ,31,4分)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 D ‎4.(2014天津文综,9,4分)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答案 B ‎5.(2013课标Ⅱ,31,4分)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答案 A 三年模拟 A组 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 ‎(满分90分 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1)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 15‎ 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 B.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答案 C ‎2.(2018安徽皖南八校一联,12)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缺乏变革的创新性 B.具有历史的延承性 C.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 答案 B ‎3.(2018湖北荆州一检,9)分析我国1949年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文献的内容,后者较之前者最大的不同点是(  )‎ A.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C.坚持国营经济的引导作用 D.政权主要依靠力量发生变化 答案 A ‎4.(2018江西二测,12)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是基于(  )‎ A.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 B.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 C.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D.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 答案 C ‎5.(2018河南八市二测,15)‎ 新中国1952和1957年部分项目产量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原煤(万吨)‎ ‎6649‎ ‎13 000‎ ‎96‎ 原油(万吨)‎ ‎43.6‎ ‎146‎ ‎235‎ 钢(万吨)‎ ‎135‎ ‎535‎ ‎296‎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纱(万吨)‎ ‎65.6‎ ‎84.4‎ ‎28‎ 由上表可知(  )‎ A.“大跃进”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B.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 C.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D.我国工业结构严重失衡 答案 C ‎6.(2018山东潍坊期中,6)在万隆会议上,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宣称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和平的国际势力,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提出要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对此,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  )‎ A.奋力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解决 B.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 C.首次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答案 D ‎7.(2017湖南百校联考,11)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 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15‎ 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 答案 D ‎8.(2017江苏联盟2月,11)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下内容。该会议(  )‎ 工作重点 ‎(一)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 ‎(二)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 A.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B.面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C.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D.在探索经济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 答案 B ‎9.(2017广东湛江一模,31)1953年,周恩来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周恩来发表此番言论的目的是(  )‎ A.提倡“求同存异”,以解决国际争端 B.冲破欧美封锁,改善外贸局面 C.实行“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D.寻扩盟友,应对中苏关系恶化 答案 B ‎10.(人教必1,20—本课测评,变式)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和借鉴了巴黎公社的建政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最终创建了一种制度。下列对此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制度基本形成于1954年 B.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C.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D.此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党制度 答案 A ‎11.(2017晋冀豫三省一联,13)1950年,加拿大认为不需谈判即可与新中国建交,但在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后,加拿大遂搁置了此事,在1970年才与新中国建交。中加建交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 C.中加两国的现实需要 D.意识形态对抗的淡化 答案 C ‎12.(2017江苏苏北四市期中,10)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 A.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 B.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答案 C ‎13.(2017山东潍坊期中,15)《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这一规定(  )‎ 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15‎ 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答案 B ‎14.(2017安徽合肥二模,31)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 所有制形式 合作社经济 国营经济 公私合 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 义经济 所占比例 ‎55%‎ ‎33%‎ ‎8%‎ ‎3%‎ ‎1%‎ A.土地改革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 答案 B ‎15.(2016湖北孝感六校联考,28)周恩来曾经说过:“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是在分析(  )‎ A.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 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 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D.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 答案 C ‎16.(2016广东深圳一调,30)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没收地主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这说明当时的政策是(  )‎ A.联合地主阶级 B.消灭私有制 C.搞合作化经营 D.保护工商业 答案 D ‎17.(2016湖南十三校二联,30)“改变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运动(  )‎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 C ‎18.(2016河南适应性考试一,32)‎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指出:“我们对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不要把它片面化、绝对化……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犯右倾保守或急躁冒进的错误。”这篇社论(  )‎ A.开始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助长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启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D.认识到三大改造中存在“左”的倾向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19.(2018安徽皖南八校二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少奇同志认为新中国是一个“产业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从实际看,当时我国工农业基础相当薄弱,现代工业只占工业的30%,而且我国旧有的工业是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工业,经济上不能独立……农业也十分落后,分散的、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摘编自《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 15‎ ‎  材料二 安徽省滁县地区在最初的农村改革中,相当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对改革抱观望态度。改革的领导者及时规定了在农村这场大变革中干部的身份不变,报酬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在这项改革的试点中,广东、福建等省的口粮销售价提高一倍左右,但是由于对居民发放了相应的补贴,加以适当的宣传解释工作和其他配套措施,结果消费者情绪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大动荡。……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使企业成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营自主权的、真正自负盈亏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分散国家所承担风险的重要措施。‎ ‎——摘编自《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心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体制改革中体现出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原则的意义。(6分)‎ 答案 (1)说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连年的战争,使中国经济趋于崩溃,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业落后,体系不完善;经济成分复杂多样,特别是封建经济根深蒂固,改造困难;缺乏相应的经济建设经验,只能在苏联的经验上缓步前行。‎ ‎(2)原则:平衡原则;补偿原则;疏导原则;分散原则;稳定原则。‎ 意义: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有助于走向市场经济,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性,减轻了国家负担。‎ ‎20.(2017河南八市二检,26)(节选)民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的宪法草案时指出:“现在能实行的我们就写,不能实行的就不写。”“这个宪法所以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这个宪法草案结合了少数领导者的意见和八千多人的意见,公布以后,还要由全国人民讨论,使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我们的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我们要统一,也要特殊。”‎ ‎——《“三代领导集体”与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立法原则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6分)‎ 答案 (3)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灵活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 关系:相辅相成。(只有建立和发展民主,才能建立和完善法制;只有完善法制,民主才能得到保障)‎ B组 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 ‎(满分90分 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6分)‎ ‎1.(2018江西二测,10)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党政机关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情况。下列对此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年份 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1951年 有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问题最多 ‎1952年 控告各机关干部贪污和资本家申诉不服处分以及群众要求就业的问题居多 ‎1953年 以检举控告各级机关干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问题为主 ‎1954年 在普选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访量呈现上升趋势 A.我国已建立起群众来信来访的专门处理机构 B.来信来访为党政机关与群众沟通的唯一渠道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D.信访内容多与党的政策及各项中心工作相关 答案 D ‎2.(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13)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 “规定之”中的“之”字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更好地体现人民性 C.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答案 B 15‎ ‎3.(2018山东潍坊期中,19)在统筹兼顾方针下,逐步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措施(  )‎ A.有利于国家财政和经济状况好转 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 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 答案 A ‎4.(2018山东日照检测,1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实际投入施工的150个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向东北投资87亿元,占44.3%;向中部地区投资64.6亿元,占32.9%;向西部地区投资39.2亿元,占20%。影响工业建设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对建国初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 B.合理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要求 C.以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需要 D.各地工业基础及资源分布状况 答案 A ‎5.(2018山东潍坊期中,7)“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 A ‎6.(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2)据统计,1956年一年中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000余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现象(  )‎ 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 B.说明我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 C.体现了教育对科研的促进 D.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 答案 A ‎7.(2017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一联,31)“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  )‎ 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D.1949—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 答案 D ‎8.(2017辽宁丹东质测,31)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前叮嘱中国代表团成员:“尽管我们过去在国内谈判有经验,但……(这回)是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 A ‎9.(2017山东菏泽模拟,14)有学者说,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使“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政策”,促进了新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万隆会议(  )‎ A.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 答案 B ‎10.(2017湖北黄冈3月,32)1950年11月,陈云在全国第二次财经会议上提出,“经济建设的投资,要规定这样一条原则:对直接与战争有关的军工投资,对财政收入直接有帮助的投资,对稳定市场有密切关系的投资,这三者应该予以满足。除此以外,应加以削减和收缩”。当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是 (  )‎ 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15‎ B.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国际环境 D.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 答案 C ‎11.(2017河南开封一模,30)以下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大中小型建设项目投资表》。它表明“一五”时期(  )‎ 年份 投资额(亿元)‎ 投资比重(以总额为100%)‎ 大中型 小型 大中型 小型 ‎1953‎ ‎34.68‎ ‎55.76‎ ‎38.3‎ ‎61.7‎ ‎1954‎ ‎43.87‎ ‎55.20‎ ‎44.3‎ ‎55.7‎ ‎1955‎ ‎60.02‎ ‎40.34‎ ‎59.8‎ ‎40.2‎ ‎1956‎ ‎85.12‎ ‎70.16‎ ‎54.8‎ ‎45.2‎ ‎1957‎ ‎79.10‎ ‎64.22‎ ‎55.2‎ ‎44.8‎ ‎“一五”时期 ‎302.79‎ ‎285.68‎ ‎51.5‎ ‎48.5‎ A.已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小型工业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C.大中小型工业的投资比重相当 D.投资比重向大中型工业倾斜 答案 D ‎12.(人教必2,11—本课测评,变式)1955年3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道路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年7月,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年底,他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所写的按语和序言,回顾了他态度的变化。毛泽东“态度的变化”体现在(  )‎ A.加速发展农村生产合作社 B.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加快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 D.迅速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A ‎13.(2017湖北百校联考,20)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帝国主义之间互相争夺殖民地,他们假借跟我们的矛盾来掩盖他们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调整对外关系的政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当时中国(  )‎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主动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答案 B ‎14.(2017河南中原名校三检,10)《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 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政府强化计划经济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答案 C ‎15.(2017晋冀豫三省一联,12)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 A.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要限制中国文学的发展 答案 B ‎16.(2016甘肃一模,30)据统计,‎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601 938 035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全面的普查所得到的准确的人口数字。此次人口普查的直接作用是(  )‎ A.作为控制人口的依据 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 C.作为实行三大改造的依据 D.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据 15‎ 答案 B ‎17.(2016四川成都三诊,31)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山西忻县有8 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 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 (  )‎ A.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 B.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 答案 B ‎18.(2016广东广州一模,31)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  )‎ A.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 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 D.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 答案 D ‎19.(2016江苏苏北四市期中,13)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调整(  )‎ 年份 ‎1949年 ‎1953年 ‎1965年 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26.2%‎ ‎37.7%‎ ‎43.8%‎ 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33.1%‎ ‎14.9%‎ ‎6.8%(1962年数据)‎ 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 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 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20.(2018河南八市二测,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清朝前期,政府未设立专门的救灾机构,沿袭了中国古代户部管理救荒的做法,救灾官员是临时差遣,不是专职。清末官制改革中设立民政部,其执掌包括地方行政、自治、户口、保息、荒政等事项。民政部下设保息科,掌管官绅所办慈善事业、各地水旱灾赈济。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限制了救济资金的投入,政府社会救济资金的来源呈现出对社会筹资渠道的依赖。‎ ‎——摘编自李俊岭《晚清社会 救济进步与王朝灭亡的一致性》‎ ‎  材料二 建国初期,1949年,我国失业率为23.6%,灾害性弱势群体统计数字大约4000万。因此,在救济灾民时,民政、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卫生、气象等多部门以及人民救济团体、科学研究机关都参与其中;在改造和救济妓女时,公安、民政、司法、卫生、劳动等系统和妇女组织协同作战;在救济资金的筹措上,有财政拨款,也有社会各界群众、团体和单位自愿捐赠。新中国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要达到既助困又救人的目的,依靠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调控,既要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如妓女要参加固定的政治学习、文化学习;乞丐每天要有8个半小时的学习和讨论时间。‎ ‎——摘编自高冬梅《新中国建立 初期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救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前期和晚期社会救济措施的差异及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相比,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救济措施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6分)‎ 答案 (1)差异:清前期,未设立专门救济机构,救灾官员临时差遣;后期,设立专职救济机构,依赖社会筹资。‎ 原因:清前期,沿袭古代传统管理救荒做法。后期,西方民政救济制度传入;清政府财政状况的恶化;挽救清朝濒临灭亡的统治。‎ ‎(2)特点:救助主体和救济资金来源多元化;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结合;国家、集体和个人结合。‎ 意义:增强了弱势群体对新中国的认同感;体现了中共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了社会稳定。‎ ‎21.(2017湖北百校联考,27)(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到1952年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真分析了抗美援朝的发展态势和国际形势,得出了中国将面临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的正确结论。‎ 15‎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决定在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3年12月,毛泽东对总路线的内容作了最后的、完整的阐述,这样,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明确了。到1954年下半年,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宪法草案的制定等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摘编自《一届全国人大为什么在1954年召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届全国人大在1954年召开的条件。(4分)‎ 答案 (2)国内:政治方面,军事斗争基本结束,政权已经稳定,民主改革积累了经验;经济方面,土改完成,恢复发展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思想上,毛泽东解决了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问题;国际: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赢得了较稳定的国际环境。‎ 1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