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9讲 水的运动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9讲 水的运动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一、选择题 (2018·重庆重点中学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湖泊分布图,图中盐湖湖水盐度高,以产盐而得名。在盐湖西北侧,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内流湖。2011年9月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据此完成1~3题。 1.对盐湖水位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气温 2.科学家发现2011年9月盐湖增加水量远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原因最可能是( ) A.沿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B.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多 C.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截留 D.经河流流入其他区域 3.受卓乃湖溃决的影响,库赛湖的主要变化是( ) A.含沙量减小 B.水位变低 C.盐度下降 D.结冰期缩短 7 / 7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盐湖及其集水区均位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位的季节变化受气温影响最大。第2题,从题干中可知卓乃湖溃决之前,盐湖上游的3个湖泊均为内流湖,可以判断三个湖泊相互独立,无河道沟通。卓乃湖溃决后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说明卓乃湖水位上升,突破了原来地形的限制,在各湖之间形成联系,可以判断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对卓乃湖来水截留是盐湖增加水量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的主要原因。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的水位升高;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库赛湖湖水可以通过河流排泄,使得盐度下降;上游卓乃湖溃决,可能使下游的库赛湖含沙量增加;气温是结冰期长短的主要影响因素,故库赛湖结冰期不会缩短。 答案:1.D 2.C 3.C 下图示意河套灌区区域。灌区引黄灌溉全年分夏灌(4-6月)、秋灌(7-9月)和秋浇(9-10月)三个阶段。农田退水通过排干渠排入乌梁素海。近年来随灌区耕地面积的增加,乌梁素海水域面积越来越小。为解决乌梁素海面积缩小的问题,灌区采取了生态补水的措施,即引黄入海。据此完成4~5题。 4.河套灌区夏秋季节大量灌溉的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 B.蒸发旺盛 C.土地盐渍化严重 D.地下水不足 5.生态补水的时机应选( ) A.3-4月 B.4-6月 C.7-9月 D.11-12月 7 / 7 解析:第4题,夏秋季节,太阳直射北半球,河套灌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旺盛,且是农作物生长季节,所以夏秋季节需大量灌溉。第5题,从题干中可知,该地夏秋连灌,农田退水都排入乌梁素海,此时不需要生态补水;冬季气温低,乌梁素海中生物较少,不需要生态补水;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乌梁素海面积减小,此时需要生态补水。 答案:4.B 5.A 东海北部海域汇聚了多种水流,如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中国沿岸流以及日本暖流分支,这些水流相互作用,加上风的作用力,使得该海域具有频繁的冷暖水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锋面涡。读某年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流分布图,完成6~8题。 6.下列水流对应正确的是( ) A.Ⅰ—中国沿岸流 B.Ⅱ—台湾暖流 C.Ⅲ—长江冲淡水 D.Ⅳ—日本暖流分支 7.甲、乙、丙、丁四海域,最容易出现锋面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锋面涡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有利于海洋航运 B.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吸引鱼群聚集 D.形成连续性降水 7 / 7 解析:第6题,结合水流分布位置和四个选项进行判断,Ⅰ对应的是长江冲淡水,Ⅱ对应的是中国沿岸流,Ⅲ对应的是台湾暖流,Ⅳ对应的是日本暖流分支。选D。第7题,根据题干“水流相互作用,加上风的作用力”判断水流相互作用的地方易出现锋面涡,图中丁地水流相互作用明显,其余各地没有水流的相互作用,因此丁地最易出现锋面涡。选D。第8题,结合题干“使得该海域具有频繁的冷暖水的生成、消散现象”,根据锋面涡与锋面相似的特点判断锋面涡处容易出现海水扰动,冷海水容易上泛,将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群聚集,C对;涡旋不利于海洋航运,也不利于污染物扩散,A、B错;连续性降水的形成需要相应的天气系统持续较长时间,而锋面涡是海洋中海水的运动状况,不是大气的运动状况,D错。选C。 答案:6.D 7.D 8.C (2018·赣州高三联考)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 cm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见的深度。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9.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 A.海水深度变小 B.水较清的暖流流经 C.海水深度变大 D.水较浑的寒流流经 10.冬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 ) A.向东移动 B.向南移动 C.向西移动 D.向北移动 11.从总体看,图示各海域中渤海透明度最低的原因是( ) ①表层浮游生物密度大 ②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大,污染物排放量大 ③入海河流含沙量大 ④海域较封闭,污染物难扩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 7 解析:第9题,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凸高为低”的基本规律,可知甲处海水透明度相对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甲处夏季有从低纬度而来水较清的暖流经过;该暖流改善了甲处水质,提高了海水透明度。选B。第10题,冬季时,长江处于枯水期,入海泥沙减少,长江口海水水质有所改善,海水透明度升高,数值为1的等值线朝海岸方向(即向西)移动。选C。第11题,结合渤海沿岸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推理分析可知,入海河流含沙量大、周围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和海域较封闭是造成渤海水质差、透明度低的主要原因。选D。 答案:9.B 10.C 11.D 二、综合题 12.(2018·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位置图。 材料二 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1)该处河流能注入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过程要从四个环节分析。(2)日变化可从材料二图中降水的时刻变化看出;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就是要分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垂直运动。(3)首先明确洞庭湖对环境的作用,再来分析面积减小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海陆间循环。 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 7 / 7 (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 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13.(2018·湖北八市联考)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问题。 (1)描述大范围渔场的分布特点。 (2)图中的A、B两海域分布有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其形成大渔场原因的差异。 (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解析:(1)读图可知,大范围渔场从纬度的分布范围来看,主要分布在温带,但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2)A渔场是位于北太平洋的北海道渔场;B渔场是位于 南太平洋的秘鲁渔场,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道渔场主要是由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主要是由上升流形成的。(3)原因可从自然(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和人为(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两个方面回答。对策应主要从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数量、防治海水污染等方面回答。 答案:(1)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 7 / 7 (2)A渔场是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B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 (3)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重大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对策: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海水污染,改善海洋环境。 7 /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