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

考前把地理盲点弄得明明白白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4‎ ‎1、 自西向东,东经度变化规律?西经度变化规律?东西半球平分经线? 4‎ ‎2、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是一回事吗? 4‎ ‎3、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 4‎ ‎4、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逐渐增大的吗? 4‎ ‎5、北半球某地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地理纬度关系? 4‎ ‎6、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全天如何变化? 4‎ ‎7、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的变化规律? 4‎ ‎8、判断两地间最近航线的方向? 5‎ ‎9、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也是白昼最长的时候吗? 5‎ ‎10、如何计算昼夜长短? 5‎ ‎11、南北半球(极昼地区、非极昼地区)太阳日出日落方向? 5‎ ‎12、日期的两条分界线?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点一定早看到日出吗? 6‎ ‎13、北半球夏至日,同一条经线的北边先到六点,南边后到六点吗? 7‎ ‎14地球表面各点角速度、线速度如何变化? 7‎ ‎15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的话,那两极的极昼天数如何变化? 7‎ ‎16利用手表可以确定方向,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7‎ 第二单元 大气 8‎ ‎1、逆温的成因(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及影响 8‎ ‎2、 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8‎ ‎3、近地面气压带风带是如何分布的? 8‎ ‎4、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8‎ ‎5、 常见风向比较1月和7月 9‎ ‎6、城市中五岛效应 9‎ ‎7、为何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9‎ ‎8、常考的地中海气候的城市有哪些? 9‎ ‎9、全球变暖有害而无益吗?台风呢?寒潮呢? 9‎ ‎10、台风在赤道地区能形成吗?台风区内的风向?我国台风常见运动方向? 11‎ ‎11、地形雨是否有上限? 11‎ ‎12、等温线应用 11‎ ‎13、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对天气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12‎ ‎14、全球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形成原因?后果?措施? 12‎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12‎ ‎1、水文与水系的区别 12‎ ‎2、大坝、水库及水电站的选址? 13‎ ‎3、河流的五种主要补给类型?松花江汛期? 13‎ ‎4、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3‎ 秘鲁渔场形成正确理解? 14‎ 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冬季、夏季何时强? 14‎ ‎5、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区别与联系? 15‎ ‎6、 喜马拉雅山位于哪个板块?为何5月份登峰最佳? 15‎ ‎7、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5‎ ‎8、什么是高山林线,受哪些因素影响? 15‎ ‎9、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山地垂直自然带中,同一自然带在阴阳坡分布有何不同? 15‎ ‎10、风化壳的发育程度 16‎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16‎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如何变化? 16‎ ‎2、 地震常用术语: 16‎ ‎3、泥石流形成三个条件: 16‎ ‎4、地图中常常描述的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分布规律描述举例: 16‎ ‎5、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7‎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 17‎ ‎1、 常见的经济作物 17‎ ‎2、 我国冬小麦播种、收获大概时间?美国和澳大利亚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 17‎ ‎3、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油菜主要播种区?花生、芝麻主要播种区?甘蔗主要种植区? 17‎ ‎4、 世界主要作物分布? 18‎ ‎5、 新疆瓜果和青藏高原农作物的品质为何好?注意:同为晴天多,但原因不同 18‎ ‎6、 东北大米品质好? 18‎ ‎7.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坝子农业、基塘农业的差异? 18‎ ‎8、海南是我国北方各省冬季大温室? 19‎ ‎9、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对我国的借鉴? 19‎ ‎10、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9‎ ‎11、鲁尔区整治、美国硅谷、意大利新兴工业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借鉴 20‎ 第六单元 人口与城市 20‎ ‎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 ‎2、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注意迁出地、迁入地(经济、社会、环境) 20‎ ‎3、 影响人口分布因素: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决定) 21‎ ‎4、 世界超亿的11个国家中: 21‎ ‎5、 分析、评价城市区位主导因素的方法: 22‎ ‎6、 城市化有关概念区别: 22‎ ‎7、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22‎ ‎8、 城市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形成因素)、城市布局形式 23‎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23‎ ‎1、交通线选线的区位因素 23‎ ‎2、交通线上选点的区位因素 23‎ ‎3、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 23‎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区别 23‎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4‎ ‎1、绿业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24‎ ‎2、赤潮、咸潮 24‎ ‎3、湿地作用、森林的作用、沼泽一定分布在较高纬度吗? 24‎ ‎4、思考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5‎ ‎5、尾水、中水(即再生水)、光化学烟雾 26‎ 第九单元 区域地理 26‎ ‎1、 GIS可应用城市规划与管理、 26‎ ‎2、高考常涉及的中国地理知识 26‎ ‎3、华北地区盐碱化规律 27‎ ‎4、世界三大黑土区?黑土肥力高为什么还要培肥? 27‎ ‎5、紫色土与红壤 27‎ ‎7、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和聚落分布有什么不同? 27‎ ‎8、 长江7、8月份进入枯水期吗? 27‎ ‎9、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五大商品棉基地,西北地区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27‎ ‎10、南方低山丘陵综合开发途径? 27‎ ‎11、凌汛成因,发生季节 28‎ ‎12、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有? 28‎ ‎13、三江源与三江并流区别? 28‎ ‎14、雅鲁藏布江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小于拉萨? 28‎ ‎15、东部地区的河流与西部地区的河流相比,径流年际变化哪一个地区大? 28‎ ‎16、青藏高原主要的地形单元: 28‎ ‎17、日本西海岸冬季多雪? 28‎ ‎18、加尔各答成为印度麻纺织中心? 28‎ ‎19、印度东部沿海一个盐场,产量最多的时候是3—5月,而不是9—11月? 29‎ ‎20、伊朗沿海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 29‎ ‎21英国东西部气候差异对农业影响? 29‎ ‎22、德国农业生产的南北差异和原因 29‎ ‎23、法国西北-东南气候差异和原因 29‎ ‎24、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29‎ ‎25、澳大利亚各地区气候成因? 29‎ ‎26、南极考察的最佳时节 气候酷寒、干燥、烈风成因 30‎ 综合题答题策略 30‎ 重要的自然地理规律 32‎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谈(1) 32‎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谈(2) 33‎ 考前把地理盲点弄得明明白白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1、 自西向东,东经度变化规律?西经度变化规律?东西半球平分经线?‎ 经线上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赤道上经度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其它纬线上经度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 东经度逐渐增加,西经度逐渐减少;20°W和160°E平分东西半球;经度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是:‎ ‎1×111×cosθkm;赤道上经度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是‎111km。‎ ‎2、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是一回事吗?‎ 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时间,北京的时间是指116°E的地方时。‎ 3、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关系?晨昏线与经线圈的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关系?二分日、二至日晨昏线状况?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零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关系互为余角;晨昏线与经线圈的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关系是相等的;二分日、二至日晨昏线状况:二分日晨昏线平分纬线;二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中午12点,反之,为子夜12点。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点,反之为子夜0点。‎ ‎4、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逐渐增大的吗?‎ 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逐渐增大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先逐渐升高,然后再逐渐减少。‎ ‎5、北半球某地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地理纬度关系?‎ 北半球某地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地理纬度关系是数值相等。‎ ‎6、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全天如何变化?‎ 数值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全天如何变化?数值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 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全天一致;数值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是相等的;南极点情况与北极点一致。‎ ‎7、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能热水器要获得最多的太阳能,一般的倾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楼房间距往往以什么时候日影进行计算?‎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逐渐减少;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①公式法:‎ ‎②高度差法ΔH=ΔΦ;太阳能热水器要获得最多的太阳能,一般的倾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楼房间距往往以冬至日(北半球)日影进行计算:‎ ‎ ‎ ‎8、判断两地间最近航线的方向?‎ 判断两地间最近航线的方向是过球心两点大圆的劣弧。‎ ‎9、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也是白昼最长的时候吗?‎ 随着各地纬度的不同,正午影长的变化是怎么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如何变化的?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吗?‎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地区白昼并不是最长的, 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直射北半球任何地区,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由此向南北递减,但只要太阳直射北半球,白昼都是越往北越长,北极圈内可能出现极昼。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也不一定是白昼最长的时候,以北半球为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每年 6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白昼也是一年中最长的,但是南北回归线之间则不同,因为北半球任何地区一年中都是 6 月 22 日白昼最长,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各地太阳直射的时间并不是在 6 月22 日。例如 40°N 每年 6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这一天白昼长度也达一年中最大值,而 10°N 附近,每年四月份和八月份太阳直射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但是白昼长度则是6 月 22 日最长。‎ 随着各地纬度的不同,正午的影长变化是怎么样的? ‎ 正午影长在太阳直射纬度为 0,然后南北递增,离太阳直射纬度越远其影长越长。‎ 当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北回归线与北极点之间地区,白昼为最长,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并不是这样。随着各地纬度的不同,正午影长的变化是: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每年3月21日---6月22日,影子逐渐缩短,6月22日---12月22日,影子逐渐增长。12月22日—3月21日,影子逐渐缩短。‎ ‎②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12月22日—3月21日,影子逐渐缩短;3月21日—6月22日,影子先缩短,然后影子增长且方向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影子变化规律相反。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是正午时分,气温最高时14时左右。‎ ‎10、如何计算昼夜长短?‎ ‎(根据日出或日落、根据昼弧或夜弧、同一半球相同纬度的不同地区昼长关系、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关系?同一地点冬至日与夏至日昼夜长短关系?‎ ‎①利用昼弧与夜弧的比值计算。昼弧与夜弧的比值可由昼弧与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若求出:昼弧/放弧=a,则昼长=24/(1+1/a)。‎ ‎②利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计算地方时,一般不考虑地表的地形起伏、地球的椭圆形状以及大气散射作用对昼长的影响,因此由日出到正午、由正午到日落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若假定某地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为A,则该地的昼长=2×|12-A|‎ ‎③利用对称纬度计算。不同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长短恰好互补。即某纬度的昼长(夜长)等于与之纬度数相同的另一条纬线的夜长(昼长)。‎ ‎④利用相邻的两条经线间的经度差计算。在光照图上,一般只均匀地给出几条经线,用360°除以图中经线间隔数,即可得到相邻两条经线间的经度差;再根据昼弧所跨越的经线间隔,计算出昼弧所跨越的经度数,用该经度数乘以1/15就是该地的昼长。‎ ‎⑤同一地点冬至日与夏至日昼夜长短关系是冬至日与夏至日昼长之和为24小时。‎ ‎11、南北半球(极昼地区、非极昼地区)太阳日出日落方向?‎ 正午太阳的位置?某地物体一天影子(或一年正午影子)的变化?极昼地区(除极点)太阳视运动、最大太阳高度、最小太阳高度?极点极昼时期太阳视运动、太阳高度?‎ 一、太阳直射赤道 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二、太阳直射北半球 规律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三、太阳直射南半球 规律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极昼区日出的方向应该是在东南,日落的方向应该是在西南;在北极点上,因为所面对的方向都是正南,所以太阳升降的方向相对于地球上的地区来说也应该是在正南方向。‎ 某地物体一天影子(或一年正午影子)的变化?‎ ‎(3)物影变化 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太阳高 度越小,影子越长,直射时无影子。一日之内日出和日落时分影子最长,正午最短,图2反映了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二分时物影的变化规律。‎ 极点极昼时期太阳视运动、太阳高度?‎ 正好出现极昼的地区,北极圈以北地区表现为正北升,正北落,南极圈以南表现为正南升,正南落(升落在同一地点)。已经处于极昼的地方(不包括极点),太阳虽一直在地平圈以上,但仍有高度变化,正午时太阳最高,午夜时太阳最低,如图中a点。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计算,最小太阳高度可以通过直射点运动推算。由于太阳运动轨迹是平行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即为最小太阳高度变化,变化数值为直射点移动范围。例如:北纬80度地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10度时,该纬度正好出现极昼现象,最小太阳高度为0度,正午太阳高度为20度,夏至时,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最大太阳高度为33°26′,最小太阳高度为13°26′。 ‎ ‎(5)北极点和南极点的太阳视运动 (1)北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太阳高度可以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出来,从地平面向上看,太阳逆时针在地平面以上旋转,地平圈中心为观测者位置,即北极点,四周方向都是正南方向。‎ ‎(2)南极点:站在地平圈中心向上看,太阳顺时针在地平面以上旋转,地平圈中心为观测者位置,即南极点,四周方向都是正北方向。‎ ‎12、日期的两条分界线?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点一定早看到日出吗?‎ 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期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另一条为0时或24时的经线(不要与0度经线相混淆)。180度经线是固定不变的,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随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是随时变化的。‎ ‎① 在日照图上,沿地球自转方向增一天的是自然变更线,减一天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② 日界线以东的日期比日界线以西的日期减一天,0时经线以东的日期比0时经线以西的日期加一天。‎ 时间题的计算 ‎(1)某个日期占全球范围。方法: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 ‎①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 ‎②当0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 ‎③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 ‎④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 ‎ 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点一定早看到日出吗?‎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偏东的钟表时刻要提早一些。例如,当60°E 的地方时是9 点时,61°E 的地方时为 9点 04 分,75°E 地方时为 10 点整。但如果不是同纬度地区,情况就不一定了。‎ ‎13、北半球夏至日,同一条经线的北边先到六点,南边后到六点吗?‎ 不对,同一经线上的北边先日出,南边后日出是对的,但不能说北边先日出就先到了六点,问题是出在对地方时的内容还掌握不牢。同一经线上的时间(也就是地方时)一定是相同的,在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也就是越北)昼越长,日出就越早,假如南边是六点日出,北边就一定比六点早,即可能是五点三十分就已经日出了。‎ ‎14地球表面各点角速度、线速度如何变化?‎ 地球是一个固体球,旋转时,整体同步旋转,各个地点在同一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因此自转的角速度处处相同。极点因为在自转的轴心线上,没有转过任何角度,因而没有角速度。‎ ‎15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的话,那两极的极昼天数如何变化?‎ 两极的极昼天数不会变化, 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没有变化; 极昼的范围减小与两极的极昼天数无关。 ‎ ‎16利用手表可以确定方向,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手表定向原理 ‎【指北法】 手表平放,以当地地方时的一半指向太阳,12时所在方位为北方。 [原理]地方时0点为正北,太阳转一周,手表时针转2周,手表时间除以2,正是太阳所在方位。‎ ‎【指南法】 手表平放,以时针指向太阳,则时针与12时的平分线指向南方。 [原理]地方时12时为正南,凡不足12时或超过12时的时刻,时针距离12时的角度是实际太阳距离正午角度的2倍。‎ ‎【举例】某日16时。 指北法:将8时指向太阳,12时所在为北方。 指南法:将16时指向太阳,14时所在方向为南方。 “钟表定向”的“科学原理”   规律二:用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的角平分线指向正南。       ‎ ‎ 也就是说依据的原理就是太阳视运动360度用24小时,而实际上太阳视运动平面与地平面并不重合,太阳视运动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投影到平面上后也与15度不完全相同,因此这些方法都是大致判断,而非绝对正确的。当然,这种方法具有很多的局限性,并不是很科学的,在北半球的中纬,春秋分时,采用地方时,才可大致估计,如果这些条件都不注意,判断出来的方向将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第二单元 大气 ‎1、逆温的成因(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及影响 ‎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上而下消失。 ‎ ‎  (2)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 ‎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 ‎ ‎  (4)下沉逆温: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它的特点是范围大,不接地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1、 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同一地点气压值的垂直变化规律?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关系?等压面凸向变化规律?近地面高低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水平方向气流运动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近地面空气的受热不均 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形成。‎ ‎⑴明确同一地点气压值的垂直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⑵明确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之间的关系:高、低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⑶等压面的凸向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凸高(压)为低(压),凸低(压)为高(压)。即:在高空的同一海拔高度上,B地上空的气压高于A、C两地上空的气压,等压面应向气压低的一侧(高空)凸出;A、C 两地上空的气压低于 B 地山空,等压面 ‎ 应向气压高的一侧(近地面)突出。近地面等压面的凸向变化情况以此类推。‎ ‎ ‎ ‎3.明确高、低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气温相对冷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即反气旋,多晴朗天气。气温相对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即气旋,多阴雨天气。‎ ‎3、近地面气压带风带是如何分布的?‎ 理论上各气压带与风带控制下天气状况?现实中信风总是带来干旱吗?‎ 风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主要是看风从哪里吹来的。 信风在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过程中,由于是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在其影响下气候一般比较干燥。 但是如果信风在经过暖流洋面增温增湿后, 在迎风坡也能形成大量降水,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等地由于受到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从陆地上吹来的风是干燥的,如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信风。 ‎ ‎4、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或资料表格),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是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其判断方法如下:‎ 一、先确定该地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具体方法是:比较一月份和七月份气温的高低。若七月份气温高于一月份(气温曲线呈向上凸出的波峰型),则是北半球,七月份属夏季,一月份属冬季。若一月份气温高于七月份(气温曲线是向下弯曲的波谷型)则是在南半球,一月份属夏季,七月份属冬季。‎ 判定南、北半球后,在图表相应的月份下,注上应属的夏季或冬季,以免在判断气候类型时因季节混淆而造成错误。‎ 二、在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该地区气候类型所属的气候带范围 具体方法是:①最冷月气温在20度(或18度)以上的属于热带气候范围(热带沙漠气候一般在15度以上)②最冷月气温在0度以上的是亚热带气候以及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范围。③最冷月气温在0度以下的是温带气候(包括亚寒带气候在内,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极地气候范围。‎ 三、根据气温年变化大小和降水类型(是属于终年多雨型,还是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终年少雨型)来确定该地区具体的气候类型 5、 常见风向比较1月和7月 ‎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 东亚季风区 南亚季风区 澳大利亚北部 澳大利亚东南部 ‎ ‎1 月 西北风 东北风 西北风 西北风 ‎ ‎7 月 东南风 西南风 东南风 东南风 季风:是一年内风向成相反或接近相反方向的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如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热带季风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虽然也在一年风成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但它的成因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引起。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冬季(7月)盛行东南风,是属于东南信风,处在东南信风带。夏季吹的西北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 ‎6、城市中五岛效应 ‎(1)热岛 (2)干岛 由于城市下垫面和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相对湿度比郊区小,有明显干岛效应发,尤其白天(3)湿岛 是城市夜晚相对郊区夜晚而言,到了夜晚,风速减小,空气层结稳定,郊区气温下降快,饱和水汽压减低,有大量水汽在地表凝结成露水,存留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量少,水汽压迅速降低。城区因有热岛效应,其凝露量远比郊区少,夜晚湍流弱,与上层空气间的水汽交换量小,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乃高于郊区,出现“城市湿岛”。这种由于城郊凝露量不同而形成的城市湿岛,称为“凝露湿岛”,且大都在日落后若干小时内形成,在夜间维持。在城市干岛和城市湿岛出现时,必伴有城市热岛,这是因为城市干岛是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之一(城市消耗于蒸散的热量少),而城市湿岛的形成又必须先具备城市热岛的存在。(3)混浊岛:城市空气较农村混浊(5)雨岛 城市降水较多 热岛所产生局地气流辐合气流,利对流雨发展;凝结核多 ‎7、为何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卫星城是指为了减轻大城市压力(环境、交通、住房等)而修建在距离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市)。因为卫星城可能形成污染,而热岛环流近地面风向是由郊区吹向城市的,为了避免对大城市形成二次污染,故把卫星城修建在热岛环流之外。‎ ‎8、常考的地中海气候的城市有哪些?‎ 地中海沿岸?美国?智利的?澳大利亚的?南非的?‎ 地中海气候主要在南北纬 30—40 度大陆的西岸及地中海周围,代表城市有地中海沿岸的马赛、罗马、雅典等,其他地方还有美国的旧金山和洛杉矶、智利的圣地亚哥、澳大利亚的珀斯、南非的开普敦等。‎ 罗马   威尼斯 米兰 马赛 尼斯 摩纳哥 伊斯坦布尔 都灵 佛罗伦萨 那不勒斯 巴勒莫 马德里 巴塞罗那 雅典 贝鲁特 大马士革 耶路撒冷 尼科西亚 安曼 开普敦 旧金山 洛杉矶 墨尔本 珀斯 的黎波里 阿尔及尔 达尔贝达 圣地亚哥 ‎ 开罗 阿德莱德 ‎9、全球变暖有害而无益吗?台风呢?寒潮呢?‎ 中国科学院的几位专家们就指出,气候变暖对内陆国家来说好处多于坏处,这些好处表现在三个方面: ‎ ‎ 首先,气候变暖,将使大气水汽增多,给内陆带来更多的雨水。在非洲的北部、亚洲的中部、以及我国的中西部将变得湿润起来,“我国的西北地区的气候将由暖干性转变为暖湿性。”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将会缩小,中国的戈壁滩将逐渐披上绿装。这些地方将变得更适宜人居。‎ ‎ 其次,气候变暖将使全球的植被更加繁茂。森林扩大,草原更绿,树木生长更快。据统计,美国加州地区近年来森林大火发生率超过了历史任何时期,美国政府在头痛的同时,发现山火频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山上的植物生长太茂盛了,等到冬季来临,干燥的季风一吹极易引发大火。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近年来也以很快的速度增长,这里面有人的因素,老天帮忙更是重要原因。 ‎ ‎ 第三,气候变暖使作物生长更加高产。随着“暖冬”的持缓发生,地面积温上升,越冬农作物区域普通北移,作物分蘖良好,产量随之普遍增加。近十几年来,全球的作物产量持续增加,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减少,雨水丰沛是决定性因素。美国、印度、中国等世界重要产粮区五谷丰登,保证了全球饥饿人数大幅下降。作物 的丰收、牧草丰产,使各种牲畜数量大幅增加,像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羊背上的国家”竟打算对牛羊征收“屁税”,原因是反刍动物释放出大量甲烷(屁)污染了空气。‎ 最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人类减少能源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今年的暖冬导致美国人的取暖用油大幅减少,其直接后果是国际油价的下降。中国的暖冬也使供暖部门节约不少能源,由供暖供热引发的紧张和纠纷鲜有听说。‎ 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 ‎ ‎ 其一,随着全球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对淡水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加上陆地上有限的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世界性水荒已日趋严重。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却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约占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1/4以上,对改善这些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其二,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有四季长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 ‎ 其三,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 其四,能量巨大的台风在形成及运行时,借助闪电等作用,可以击碎水分子长链,形成具有活性的短链水分子。而地球上的生物在吸入这些短链水分子后,可增添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地球生态持久发展下去。 ‎ 其五,台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寒潮的益处:‎ ① 地理学家的研究分析表明,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 随着纬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弱,因此地球形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这非常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 ‎ ② 气象学家认为,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 我国受季风影响,冬天气候干旱,为枯水期。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 为什么能在民间千古流传?这是因为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雪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增加土中有机肥料。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起到抗寒保温作用。 ‎ 有道是“寒冬不寒,来年不丰”,这同样有其科学道理。‎ ①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家认为,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据各地农技站调查数据显示,凡大雪封冬之年,农药可节省60%以上。 ‎ ‎④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科学家认为,风是一种无污染的宝贵动力资源。举世瞩目的日本宫古岛风能发电站,寒潮期的发电效率是平时的1.5倍。‎ ‎10、台风在赤道地区能形成吗?台风区内的风向?我国台风常见运动方向?‎ 台风在赤道地区能形成吗:不能.尤其在赤道上根本不可能,虽然它很热,有大量水气上升.但是没有力量使它上升成为气旋.‎ 科氏力能使气流转弯,但赤道地区没有科氏力,所以虽然赤道地区很热,但仍无法形成台风,必须在纬度5度以上,才有足够的科氏力.‎ 台风区内的风向:台风有具体的风向。在北半球台风的风向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位于台风中心的正北方是偏东风,正南方是偏西风,正东面是偏南风,正西面是偏北风。 ‎ 台风的路径有几种,其中: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两种路径对中国影响最大。‎ ‎11、地形雨是否有上限?‎ 在一定的高度内迎风坡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降水随高度的变化,先是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到达一定高度,降水又随高度升高而减少,这一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高度。最大降水高度随地区和季节不同,气候愈潮湿,大气愈不稳定,最大降水高度愈低。我国新疆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一般为 2000~4000 米,皖浙山地在 1000 米左右。 ‎ ‎12、等温线应用 ‎(1)如何判南、北半球(2)如何判陆地、海洋(3)如何判季节(4)如何判寒暖流(5)如何判地形高低起伏(6)确定线的疏密与下垫面、季节关系 ‎⑴判断南、北半球位置:从整体而言,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可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 ‎ ‎⑵判断陆地、海洋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所以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弯曲方向和陆地相反。 ‎ ‎⑶判断季节:此过程与②相反。 ‎ ‎⑷判断寒暖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水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由此可看出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 ‎ ‎⑸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根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来判断。⑹判断温差的大小:同一图中,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a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b 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c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 ‎13、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对天气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基本的天气系统有:气团(暖气团,冷气团),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还有锋面气旋气团多形成于反气旋中,天气晴朗,锋面多伴生于气旋中,多阴雨天气 ‎14、全球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形成原因?后果?措施?‎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首先,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其次,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例如,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臭氧层的破坏 平流层臭氧量的减少,除了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外,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物质也是重要原因。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据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就会增加2%。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我国积极参与了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并制订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酸雨危害 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 ‎    酸雨不仅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煤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为此,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我国政府已经采取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1、水文与水系的区别 河流水系又称“河系”或“河网”‎ ‎,是流域内各种水体构成脉络相通系统的总称。它包括源地、注入地、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不难看出,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只要有水就可形成河流水系,水多水系就发达。常见的水系形状有:树枝状、辐射状、平行状、格子状和网状等。‎ ‎ ‎ 河流水文即水情,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等。‎ 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而水源补给,对大多数河流来说主要是雨水补给。因此河流的水文和河流流经地的气候关系密切。冰期、凌汛也和气候有关。河水含沙量,由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结构决定,如黄河中游地区,地表结构简单,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的黄土组成,且地面植被很少,从而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 1、 大坝、水库及水电站的选址?‎ 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水库范围根据等高线如何界定?流域面积如何界定?水库、大坝要避开断层地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对于大型的水利设施在选址时,还应该考虑到地质构造。一般要选地基坚实的地质构造上,背、向斜选择上,多布置在向斜,但三峡布置在背斜。(总之,要选择地质坚固、峡谷地段、水能丰富、移民量小的地区。同时修建时需要避开喀斯特地形区)‎ ‎3、河流的五种主要补给类型?松花江汛期?‎ 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河流径流特征 分布地区 雨水 季节变化大 一般夏秋汛、冬春枯(地中海气候冬汛夏枯; 热带雨林气候 雨水较丰富地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季节变化小) ‎ 雨水较丰富地区 积雪融水 季节变化较大 春汛 ‎ 较高纬度地区 冰川融水 季节变化大 夏汛冬枯 高山、高纬度地区 湖泊水 可为河流源头,对干流有调节作用 变化较小 分布普遍 ‎ 地下水 最稳定可靠、与河水互补 变化小 分布普遍 ‎ 松花江的汛期有两个,春汛和夏汛。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个主要和这条河流的地理位置有关,松花江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天大量的降雪以及寒冷的天气使得松花江封冻,到了来年春天大概就是当地的 4、5 月份冰雪消融河水流量加大,进入春汛。7、8月份东南季风带来海洋丰富的水汽,形成大量的降水,河流出现第二个汛期。如果把松花江径流量—时间曲线图画出来应该是有两个峰值。 ‎ ‎4、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关注南海季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和北欧气候影响?秘鲁渔场形成正确理解?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 ‎1)在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环流的东部(大陆的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的东岸)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环流的东部(大陆的西岸)为暖流,西部(大陆的东岸)为寒流。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冬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在南半球的中纬度海区,由于没有大陆的阻挡,形成了横贯整个地球的西风漂流。在南极大陆的外围,由于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形成了自东向西流的南极环流。 ‎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是从洋流性质和流向两个方面加以思考,首先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确认某地的洋流性质和流向特征,然后考虑其对沿岸气候、生物分布、污染物扩散、海上航运等的影响。在考虑洋流对航运影响时,应特别关注几个重要海域(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北海-波罗的海运河等)密度流的流向特征。‎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冬季该海区盛行东北季风, 洋流向西流, 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 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如图 A);夏季该海区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图 B)。 ‎ 世界洋流按海水性质可分为两类:暖流和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 ‎ 洋流从总体上看,不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洋流性质都属于暖流,这是由于该海域位于热带范围之内,水温常年较高的缘故。但是,位于索马里沿岸的夏季洋流则例外。其冬季为索马里暖流,夏季为索马里寒流。这是因为夏季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离岸风),把近岸处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引起深层海水因补偿而上升,形成强大的上升流,并使水温显著下降,洋流性质属于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和北欧气候影响?:‎ 北大西洋暖流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暖流,系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源于纽芬兰浅滩外缘,在 50°N、20°W附近分成三支:干支经挪威海进入北冰洋,南支沿比斯开湾、伊比利亚半岛外缘南下,北支向西北流到冰岛以南。北大西洋暖流的流量随墨西哥湾暖流的强度变化而变化,其流量值为 2×107~4×107万立方米/秒。该暖流对西欧与北欧气候有明显增温增湿作用,使沿岸形成了典型的海洋性气候,1 月份平均气温要比同纬度亚洲与北美洲的东海岸高出 15~20℃,从而使北欧生长混交林及针叶林,巴伦支海西南部终年不封冻。‎ 秘鲁渔场形成正确理解?‎ 秘鲁寒流是西风漂流受到南美大陆的阻挡, 部分海水折向西北 (低纬度) 流动而形成的,它大致沿着南美大陆西海岸自南向北流动,到了南纬 4º附近折向西行,补偿南太平洋赤道暖流流失的海水。由此可见,秘鲁寒流属于水平方向的补偿流,这与秘鲁附近海区的上升流是不能等同的,秘鲁渔场的形成主要是上升流影响的结果。秘鲁附近海区地处东南信风带,强劲的东南信风(离岸风)和地转偏向力将该地区表层温暖的海水输向偏西方,离岸外流,于是低层较冷的海水便上升补偿流失的海水,形成强大的上升流。 上升流把海水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等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供给海洋浮游生物需要的养料,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因此, 该海域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与秘鲁渔场成因相似的,还有位于非洲西海岸的东南大西洋渔场。‎ 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冬季、夏季何时强?‎ ‎ ‎ 直布罗陀海峡连接了大西洋与地中海,大西洋的表层海水水面高于地中海, 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底部海水盐度高于大西洋,所以底层海水是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的,就是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地中海沿岸是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在夏季的时候,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炎热少雨,海水蒸发强,盐度升高,故而密度流强烈;冬季反之,受西风控制,湿润多雨,盐度较低,所以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夏季要强于冬季。 ‎ ‎5、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区别与联系?‎ 分类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在空间上相互联系, 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 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 5、 喜马拉雅山位于哪个板块?为何5月份登峰最佳?‎ ‎(气温较高,降水较少,气流相对比较稳定)‎ 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隆起而成的, 地势较低的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俯冲的地区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印度洋板块褶皱形成了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的俯冲迫使北边的亚欧板块隆起形成了青藏高原, 所以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不是喜马拉雅山,而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因而喜马拉雅山不在亚欧板块上,而在印度洋板块上。 ‎ ‎5 月登峰的原因是人们一般是从南坡登峰。这时太阳高度角较大,气温较高,而且降水较少,因为从 6——10 月就是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雨季 ‎7、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若为不同纬度的两地,主要考虑气温;若为位于同纬度的两地或某山地的两侧,主要考虑降水的因素。‎ ‎8、什么是高山林线,受哪些因素影响?‎ 高山林线即山地森林的上界,影响因素有气温、降水、地形等。从全球来看,林线的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山地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先升后降,山地降水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半山腰,在干旱气候区,高山森林带一般分布在半山腰,表现出荒漠、草原(草甸)、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在同一纬度上,从沿海到内陆一般随着降水减少,山地降水带的海拔升高,林线的分布高度也承随之升高。‎ ‎9、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山地垂直自然带中,同一自然带在阴阳坡分布有何不同? ‎ 山地垂直带(1)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其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山地垂直带谱基带与当地的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2)同一山体两侧垂直地带的高度比较:假设两侧水分相同,看热量差异,一般同一山体阳坡拥有较多的热量,即阳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假设两侧热量相同,看水分差异,一般迎风坡降水较多,即迎风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限比背风坡高,如庐山。 从降水与蒸发综合考虑,如黄土高原,阳坡降水大于阴坡,但阳坡蒸发也大于阴坡,综合起来是阳坡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比阴坡干旱,因此阳坡森林分布上限比阴坡低。(3)不同地区的不同山体的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较:一般距海较远,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上升,因为在干旱地区的山地,其基带的降水量较少并由此向上增加,故森林带开始出现的下限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高。 一般纬度越高,同类型的自然带分布高度越降低。(太行山东西两侧植被高度差异,华北山地北坡森林比南坡生长茂密的奥秘)‎ ‎10、风化壳的发育程度 即厚度与当地的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温度变化随纬度变化规律? 降水量与植物生长量随纬度变化规律?(赤道——副热带——温带——极地)。风化壳厚度与后者变化趋势一致。‎ 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注意,侵蚀是动态的,而风化是静态(在原地发生)的。所以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温度变化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量、植物生长量赤道处数值最大,向副热带递减,接着向温带递增,出现第二峰值,最后向极地递减,直到为零。‎ 风化壳的深度与后者的变化趋势一致。‎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如何变化?‎ 以煤炭为主,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大力发展水电,适当发展核电)逐步降低煤炭使用量。但是煤炭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占有绝对主导地位。(1998年世界煤炭27%石油40%天然气23%中国煤炭71%石油19.8%天然气2..7%)‎ 1、 地震常用术语:‎ 震源、震中、震级、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浅源,70——300千米中源,大于300千米为深源)、震级、震中距、烈度 表述地震的位置、大小、时间和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常用以下五个方面的术语: ‎ ‎①震源:在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之为震源。震源指激发地震波向四处传播的那个“源“,理论上将震源看成一个点,实际上是一个区域。 ‎ ‎②震中: 指震源所对应的地面位置。 震中可以用经纬度, 也可以用震中所在地震名表示。 ‎ ‎③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多。一次地震只对应一个震级,震级每增加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就要增大约 30 倍。 ‎ ‎④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通常用千米表示。根据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深度小于 70 千米);中源地震(深度 70 千米-300 千米);深源地震(深度大于 300 千米)。 ‎ ‎⑤震中距:地震震中离我们所在地点的距离。 ‎ ‎⑥地震烈度:地震造成的地面破坏、结构损坏的程度,人的感觉程度。我国将烈度分为12 个等级。一次地震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破坏程度不同,因而烈度也不同,通常情况是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把地震烈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烈度线,也叫等震线。‎ ‎3、泥石流形成三个条件:‎ 一是陡峭沟谷,二是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三是充足的水源 ‎4、地图中常常描述的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分布规律描述举例:‎ 一些自然灾害在地球表面有较明显的带状分布现象;另外地球表面一些带状地区,多种灾害频繁发生,危害严重。如地震灾害分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东非大裂谷地震带等。‎ 气象灾害是最具有地带性规律的灾害:寒带、亚寒带有寒潮,温带有暴雨、干旱,热带有台风、暴雨等灾害。‎ 从世界灾害地区看:环太平洋、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多灾害;温带多灾害;平原、盆地多灾害;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多灾害。此外地球上还有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带,抵抗外部干扰能力差,易产生灾害。‎ ‎5、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我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灾情严重,尤其洪涝和干旱对我国影响极为严重。‎ 从全国范围看有三大灾害带:沿海灾害带,多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山前灾害带,多地质地貌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 1、 常见的经济作物 ‎ ‎ ‎ 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油料作物(花生、芝麻、大豆、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甜菜、甘蔗)、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嗜好作物(烟叶)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热带作物(橡胶、椰子、油棕、剑麻),广义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 2、 我国冬小麦播种、收获大概时间?美国和澳大利亚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 我国小麦三大产区,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 ‎⑴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 ‎⑵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其特点是商品率高。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一般是在每年的十月 ‎ 份播种,来年的 5月份收。(‎ ‎3)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美国的中部大平原的商品谷物生产中小麦区有两个,其中北部为春小麦区,南部为冬小麦区。澳大利的混合农业生产中,小麦为冬小麦。‎ 3、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油菜主要播种区?花生、芝麻主要播种区?甘蔗主要种植区?‎ 重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 ‎⑴粮食作物——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小麦。①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比较广。它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世界的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生长期一般为 80天至 120‎ ‎ 天。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 120 天,北方为 270天。我国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受饮食习惯影响商品率高。②水稻喜温、喜湿。根据对热量条件的不同要求,可分为一季稻,双季稻和三季稻。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地区以双季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③青稞性喜凉,耐高寒和轻霜,生长期短,播种期的弹性大,于 3—5 月播种,7—9 月收割。我国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北部、西藏、青海都有栽培,以青藏高原出产最多。青稞是青藏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 ‎ ‎ ‎⑵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甘蔗和甜菜。①棉花:喜湿、喜光、生长期长。中国、美国和中亚是世界三大产棉基地。我国的棉花生产相对集中在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我国有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和南疆。②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③花生:其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④芝麻:优质油料作物,喜温怕涝,生产期较短而热量要求较高。主要分布在河南省。⑤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是我国南方的糖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和海南。 ‎ ‎(3)其他常考查的作物——①亚麻: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种子发芽的温度是4℃左右,生育期间温度不超过18℃为宜。亚麻属长日照作物,我国的东北地区及东欧平原地区栽培较多。②黄麻: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是 20℃—25℃,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是 28℃—30℃,昼夜温差要小。全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产在南亚地区。孟加拉国黄麻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黄麻在我国南方种植很广,浙江省最多。③剑麻:原产于墨西哥,现在,坦桑尼亚产的剑麻占世界总产量的 60%。 ‎ 1、 世界主要作物分布?‎ 亚麻:喜温凉、肥沃土壤,以我国东北和东欧平原多 黄麻:喜高温湿润和肥沃土壤,原产东南亚,现主产南亚,孟加拉国第一,我国南方也有,尤其浙江。 剑麻;原产墨西哥,现坦桑尼亚多 2、 新疆瓜果和青藏高原农作物的品质为何好?注意:同为晴天多,但原因不同 西北地区瓜果甜和青藏地区农作物高产原因都是因为当地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积累的糖分或有机质多,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糖分或有机质少,有利于糖分和有机质的积累,所以农作物的品质好。但是西北地区晴天多是因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而青藏高原晴天多则是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洁净。 ‎ 3、 东北大米品质好?‎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7.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坝子农业、基塘农业的差异?‎ ‎ ‎ ‎(1 )河谷农业 ‎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黄河谷地、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典型。青藏高原因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 ‎ ‎(2)绿洲农业 ‎ 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主要分布于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或山麓地带与冲积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因有灌溉水源而成为荒漠地区发展农业的理想场所。绿洲农业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 ‎ ‎(3)灌溉农业 ‎ 是在天然降水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农业,主要分布于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区。灌溉农业通过水利灌溉设施作保障,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以实现稳产高产,有时还可以培育肥力和冲洗盐碱。因此,灌溉农业是一种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农业。 ‎ ‎(4)坝子农业 ‎ 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些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 ‎(5)基塘农业 ‎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它是把低洼的地方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筑成塘基,在塘基上栽果树、桑树、甘蔗。这种生产结构称为“桑基鱼塘” 、“果基鱼塘”或“蔗基鱼塘” 。这种生产方式使农业各环节互相依 存、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8、海南是我国北方各省冬季大温室?‎ 海南省地处低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并有一小部分是热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且四面环海,气候深受海洋影响,在冬天我国北方各省气候寒冷,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海南成为我国北方各省的冬季大温室。‎ ‎9、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对我国的借鉴?‎ ‎⑴我国牧区发展可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借鉴:①建设人工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②加强牧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畜产品的加工工业,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③加大科技投入,集约经营。 ‎ ‎⑵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可借鉴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①扩大生产规模;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③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 ‎⑶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借鉴意义:①大力建设生态农业体系,如在南方建立林业—农田农业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②发展多样化经济,如南方丘陵山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济;③发展多种经营, 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 ‎⑷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①我国的一些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应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 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②建立较大面积人工橡胶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可以起到调节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生物自肥的作用,不仅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达到永续利用资源的目的。 ‎ ‎⑸世界乳畜业对我国的乳畜生产的借鉴意义:①中国大城周围的乳畜业生产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 ‎10、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综合性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影响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 ‎(2)可持续原则: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三效益(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是具体布置运作、 综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生态的可持续是基础, 它强调工农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的可持续是条件,工农业生产布置后既要生存发展,有增长数量,更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益、节能节料,清洁生产;社会的可持续是目的,工农业发展要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 ‎(3)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区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 ‎ ‎(4)因地制宜原则: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布置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区位具有中国南方“门户”的位置——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 ‎ ‎(5)因时制宜原则: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弱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又如,钢铁工业分布的历史演变为:早期趋于煤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低;晚期趋向于铁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现代趋向于市场、临海分布。即前期为煤铁复合型,后期为临海型;现代高科技自动化生产工艺的运用,使其对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大大提高。‎ ‎11、鲁尔区整治、美国硅谷、意大利新兴工业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借鉴 鲁尔区整治:‎ ‎1.调整产业结构,这是综合整治的核心。一方面对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从而促使本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2.调整工业布局。必须打破原有的产业结构,建立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原有的工业分布,使新、老产业部门都有较为合理的区位,以提高经济效益。   3.拓展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天然河流、人工运河交错成网。   4.发展科技。推进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这是维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改变了重工业区烟囱林立、污染严重的状况,即注意经济效益,又注意社会和环境效益。‎ 山西省:‎ ‎(1)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 ‎(2)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3)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4)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提高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 东北: ‎ ‎1、调整单一的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2、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加以改革,增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3、减少小型高耗能,高耗料企业数量。适当扩大中企业的规模。   4、对于东北传统工业的改造政府要在资金和政策上加以扶持   5、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第六单元 人口与城市 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有关。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在全球范围内对人口数量变化没有影响,考查范围越大,其影响越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内,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例如,海湾战争导致大量战争难民迁移;撒哈拉沙漠的扩张导致环境难民迁移;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等。但就全球范围看,影响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2、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注意迁出地、迁入地(经济、社会、环境)‎ ‎⑴对迁出地的影响: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②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 ‎ ‎⑵对迁入地的影响:①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不合理的人口迁移, 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②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既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民工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民工进城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促进了城市商业和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 ‎ ‎⑶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 可调整人口分布, 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 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 1、 影响人口分布因素: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决定)‎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等,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人口密度差异的基本思路:地形——气候(气温、降水等)——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发展。‎ ‎(3)人口分布状况 ‎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稠密区 亚洲东部、60°N 以南的欧洲、北美洲东部 北半球中纬度的近海地带 平原广、气候温湿,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达 稀疏区 苔原、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高纬度地区 严寒 ‎ 热带雨林带 赤道地区 湿热 ‎ 沙漠带 干旱地区 干燥 ‎ 高原、山区 高山地区 ‎ 寒冷 需要注意: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 11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 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亚洲);俄罗斯(欧洲);美国(北美洲);巴西(南美洲);‎ 尼日利亚(非洲);墨西哥(北美洲)。 ‎ ‎(4)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 地区差异 主要原因分析 ‎ 世界人口分布 密集区 东南亚、南亚 古老文化中心,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 西欧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贸活动频繁,重要工业地带 北美洲东北 工业、金融、贸易最发达 ‎ 稀疏区 高山寒冷区、干旱沙漠区、湿热地区 ‎ 自然条件恶劣,或开发较晚 中国人口分布 东部沿海地区密集;西部高原稀少;平原多,山区多。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 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2、 世界超亿的11个国家中:‎ ‎(2004年统计),中12.09印10.81美2.97巴西1.80巴勒斯坦1.57孟1.49俄1.42日1.28尼日利亚1.27‎ 中国人中增长率目前约0.7%‎ 1、 分析、评价城市区位主导因素的方法:‎ 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 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②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③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①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起钢铁工业,便利的交通运输也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 ‎②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穿过,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③武汉市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④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武汉市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要用综合思维方式,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科技、 旅游等因素,还有如可持续发展等。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因素之一,那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将得到治理,城市的经济结构也会随着改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有些因素的影响减弱,有些因素的影响增强。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城市区位产生较大的影响。‎ 2、 城市化有关概念区别:‎ ‎⑴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 ‎⑵郊区城市化:指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后的绝对分散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 ‎ ‎⑶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 ‎ ‎⑷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现象)‎ 3、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受到了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使环境向有利于提高人们生产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而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城市问题。 ‎ 解决措施: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使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生产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过快的城市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出现………………等问题 1、 城市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形成因素)、城市布局形式 城市地域形态是指城市的外部形状,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有集中式、组团式和条带式或放射式。城市地域结构则指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其主要指不同的城市功能区有规律地结合。‎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交通线选线的区位因素 ‎(1)经济方面主要包括“线”在路网中的作用。沿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质、文化、信息交流的发展。‎ ‎(2)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的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友好往来,文化传播。‎ ‎(3)环境因素:考虑交通线在施工过程中和营运后对环境的影响。‎ ‎(4)自然因素:尽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评价性语言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跨河)、地质、灾害等有利和限制因素进行评价 ‎(5)科技因素是保证 ‎2、交通线上选点的区位因素 ‎(1)港口区位因素 ‎①陆域条件:是否有平坦的地形,海岸线是否曲折,是否是背风、避浪,河流的入海口, ‎ 河流交汇处,与其他交通是否有便利联系。 ‎ ‎②水域条件:是否水深港阔,泥沙淤积状况。 ‎ ‎③经济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所依托城市的经济是否发达。 ‎ ‎(2)机场区位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有利于排水;地质:地基坚固、稳定;风向:机场跑道沿盛行风向修建,有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气候: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少、风速小的地方,宜设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经济因素:与城市交通联系方便。 ‎ ‎3、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 ‎①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市场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 交通因素: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②商业网点的布局: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布局。‎ a.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平原沿公路线布局,山区沿谷地布局。‎ b.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稀少地区,交通闭塞,商业中心很难建立和发展,多采用流动服务形式,而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设置可以采用相应的固定形式如商业街或商业小区。‎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区别 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等少数几种农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进口大量燃料和原材料。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出口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例如橡胶、棕油、咖啡等农产品、铁、铜、石油、铝土矿等矿产品。发达国家以低价从发展中国家买进所需的燃料、原料等农矿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瑞士)。次一级:巴黎、法兰克福(德国、欧洲中央银行)‎ 东京、香港。‎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绿业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绿色农业是绿色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 凡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之类的农业生产都可以被认为是绿色农业,它强调农业在生产、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都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符合绿色环境标志规定的要求,包括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产后农业。 ‎ 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安排农业生产各部门, 使农业区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系统, 比如通过稻田养鱼既可消除稻田的虫害,减少农药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又解决了肥料问题,促进了粮食产量和农业产值的提高。我国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模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2、赤潮、咸潮 赤潮主要是人为过度排放含磷、钾等养分元素的工农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引起海水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的形成与所在地温度高、蒸发大,降水少,海湾封闭,水体交换少,沿岸工业和城市比较集中等原因有关。其危害是破坏海洋生态平衡、造成海洋渔业减产和水产资源的破坏。 ‎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 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 毫克/升的自然灾害。我国沿海的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初春期间,主要由旱情引起,但海平面的升高和人类的无序采沙也会加剧咸潮的蔓延。当咸潮发生时,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超过 250 毫克。水中的盐度过高,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人等不宜饮用。水中的盐度高还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锅炉容易积垢,同时咸潮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当地植物的生存。‎ ‎3、湿地作用、森林的作用、沼泽一定分布在较高纬度吗?‎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此外,湿地可以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 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 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 6 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 湿地资源的功能:‎ ‎ ⑴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生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⑵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 “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⑶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⑷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有害物质、分解有害物质、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 ‎⑸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 可作为旅游地,航运功能,各种动物的栖息地( “鸟类的乐园”)。‎ 沼泽一定分布在较高纬度吗:‎ 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量的沼泽, 同学们就以为沼泽一定分布在较高纬度。沼泽一般是因为地表过于潮湿,生长着沼泽植物,这些植物不断生长、死亡,大量腐烂的植物残体不断地堆积变成泥炭。但是在较低纬度河水浅、流速慢的地方,会产生积水,水草生长很快而变成沼泽。在沿海低地,由于反复被海水淹没,水分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使得杂草丛生,形成盐沼泽。在青藏高原由于冬季地面积雪,次年春季融化,地面积水,短草伴随着苔藓生长,也可以形成沼泽。 ‎ ‎4、思考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气候变暖、酸雨危害、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淡水资源危机、物种加速灭绝 环境问题 成因 主要分布 危害 对策 荒 漠 化 沙漠化 自然:气候干旱,降水量少;人为:滥伐、滥垦、滥牧,植被破坏 温带内陆干旱半干旱区;季风区的边缘地带 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 保护好现有植被; 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加强管理,退耕还林、牧 ‎ 石漠化 地表土层薄,土下基岩坚硬,地形坡度大,降水多,冲刷作用强,植被破坏 石灰岩广布的高原山地区 使山地成为荒漠,人畜饮水困难,土地退化 禁止陡坡垦荒; 实行封山育林 ‎ 气候变暖 森林大量减少,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全球 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酸雨危害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世界: 西欧、 北美、日本;我国:主要在南方 使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对矿物燃料进行无硫处理,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导致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 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 森林锐减 焚耕开垦、开辟农牧场、商业性木材采伐、不合理的生物资源利用等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等地,以巴西为甚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影响全球气候 加强管理与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设立国际基金, 鼓励保护性开发 淡水资源危机 地球上淡水所占比例少,可供使用的水资源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非洲、西亚等地区比较突出,我国的华北最突出 妨碍工农业生产;影响人类生存 开源和节流,节约用水,修水库蓄水; 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含蓄水源。‎ 物种加速灭绝 自然灾害;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环境污染等 遍及全球,尤以热带雨林最突出 影响全球食物供给;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工繁殖或培植 ‎ ‎5、尾水、中水(即再生水)、光化学烟雾 ‎ ‎ ‎ ‎ 水电站流过了发电机组以后的水叫尾水。水坝尾水缺少流动,加之水中藻类生长,时间久了,藻类疯狂繁殖,导致缺氧。‎ ‎ 中水起名于日本,“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 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志, 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 氮氧化物(NOx)中的 NO 和 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 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经过研究表明,在北纬 60º~南纬 60º之间的一些大城市,都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随着光化学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蓄积,光化学烟雾的浓度不断升高。这种光化学烟雾可随气流飘移数百公里,使远离城市的农村庄稼也受到损害。1943 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 第九单元 区域地理 1、 GIS可应用城市规划与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 ‎ RS可利用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调查、环境灾害调查 ‎ GPS可利用航海导航、航空导航 ‎2、高考常涉及的中国地理知识 ‎(1)我国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温带、海陆兼备)‎ ‎(2)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过快、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 ‎(3)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形成(前者为地壳隆起抬升,后者为风力沉积作用);‎ ‎(4)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高,青藏高原夏季比气温比同纬度低 ‎(6)塔里木盆地气温年较差大和海南气温年较差小(前者地处内陆盆地、地表结构单一、夏季升温快,温度高、冬季降温快、太阳高度小、受冷空气影响大,故寒冷 后者纬度低,全年太阳高度变化小,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7)南京、武汉、南京成为我国夏季火炉(地处长江谷地、夏季受副高控制、城市热岛效应)‎ ‎(8)青藏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相对高度大、温差大)‎ ‎(9)台湾岛和海南岛降水东多西少(东部为迎风坡、西部为背风坡、东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 ‎(10)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原因?‎ ‎3、华北地区盐碱化规律 春秋季。水盐运动规律是春秋季返盐,冬季稳定,夏季淋盐。春秋季节,气温高,蒸发旺盛,使得土壤深层的盐份带到土壤表层,加剧了盐碱化。此外,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沿海海水倒灌,地下水矿化度高,也是盐碱化的原因之一,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是另一个原因。同时需要注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沿线地区也会造成盐碱化问题。‎ ‎4、世界三大黑土区?黑土肥力高为什么还要培肥?‎ 我国东北黑土地、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黑土以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合农耕而闻名于世。黑土肥力高,但无限制的用地会导致肥力的耗竭,此外,加上雨水冲刷严重,肥力流失,因此要注意培肥。‎ ‎5、紫色土与红壤 紫色土和红壤都分布在我国南方,都是在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铁、铝等矿物质经过氧化发育成的土壤。但是紫色土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暖热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到盆地底部,其中所含的铁、铝等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 钾等养分,是一种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油菜、水稻。而红壤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含铁、铝成分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一种低产土壤,适合茶树、杉木、马尾松等生长。 ‎ 1、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和聚落分布有什么不同?‎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因此水源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和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农田、聚落集中分布在黄河沿岸平原、沙漠边缘的绿洲、以及铁路沿线的工矿区。‎ 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因此热量条件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和聚落的主要因素,农田、聚落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流谷地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如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的黄河谷地 2、 长江7、8月份进入枯水期吗?‎ 有的同学以为长江流域 7、8 月份进入伏旱季节,气候干旱,降水少,长江水量也就进入了枯水期,其实不然。长江流域支流多,流域面积广,长江的水源主要来自于上、中游干流和各大支流,而 7、8月份长江各大支流仍处于雨季,水量较大,还有大量地下水的补充,所以 7、8 月份长江流量仍然较大 3、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五大商品棉基地,西北地区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我国有9个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1.太湖平原 2.鄱阳湖平原 3.洞庭湖平原 4.江汉平原 5.珠江三角洲 6.江淮地区 7.成都平原 8.松嫩平原 9.三江平原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西北地区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10、南方低山丘陵综合开发途径?‎ 一是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合理利用不同空间的资源优势,获得最大产出;‎ 二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 ‎11、凌汛成因,发生季节 凌汛出现的条件有三个:河流有一定的结冰期;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结冰和融冰期。由于下游纬度高,结冰早,上游低纬度的水不断流向下游,而下游因为冰的堵塞,导致河水溢出河道,形成深秋的凌汛。当春季来临,上游低纬度地区的河水已经融化,而高纬度的河水还未融化,从而形成了初春的凌汛。‎ ‎12、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有?‎ 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这些障碍的形成与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有关 ‎13、三江源与三江并流区别?‎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位于青藏高原(东经 74度~103度,北纬 27 度~37 度), 青藏铁路正好穿过三江源地区。 三江并流中的三江是指金沙江、 澜沧江、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西北并肩而流约 170 多公里。‎ ‎14、雅鲁藏布江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小于拉萨?‎ 主要受地形影响,谷地处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大,云雨多而太阳辐射小;拉萨处于青藏高原原面上,地势高、大气稀薄,年太阳辐射量大 ‎15、东部地区的河流与西部地区的河流相比,径流年际变化哪一个地区大?‎ 任何一条河流,它各年的径流量都不尽相同,这种径流量各年的多少变化,称之为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径流量受降水影响大,而降水量的多少又受季风强弱的影响,每年夏季风的强弱不同,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故径流的年际变化也大。西北内陆区河流径流量受高山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量的影响, 而融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气温的高低,气温又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量与前者的降水量比较相对稳定,变化小,故每年冰雪消融的数量变化小,因此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小。‎ ‎16、青藏高原主要的地形单元:‎ 藏南谷地(主要农业区)、藏北高原(高寒区域)、川西高原(南部起伏大,北部平缓,多沼泽、红军过草地)、青海高原(草原广阔,水源充足,著名牧区,长江、黄河源头)、柴达木盆地(聚宝盆)‎ ‎17、日本西海岸冬季多雪?‎ 日本西海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上空,加上沿岸对马暖流的增温增湿,使空气中饱含水汽,带来大量水汽,西部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是造成日本西海岸冬季多雪的主要原因。 ‎ ‎18、加尔各答成为印度麻纺织中心?‎ 加尔各答成为印度的麻纺织业中心,一方面是恒河三角洲是印度的黄麻主要产地,另一方面,加尔各答也是印度的麻纺织品主要消费市场。‎ ‎19、印度东部沿海一个盐场,产量最多的时候是3—5月,而不是9—11月?‎ 一般来讲,晒盐时间多在蒸发旺盛,降水稀少的季节,便于海水的蒸发。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每年 6 月—9 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 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在旱季中的 3 月—5 月气候干热,为一个突出的“热季” ,降水少,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故产量最大。 ‎ ‎20、伊朗沿海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 冬季时受亚洲高压(极地大陆气团)‎ 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西南季风受到阿拉伯半岛影响,季风所经海区面积狭小,不能给沿海地区带来降水,故形成了全年温差较大,降水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1英国东西部气候差异对农业影响?‎ 英国地处大西洋东部, 温暖湿润的气流使英国形成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由于降雨较多,日照较少,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多汁的牧草长得很好,乳畜业比较发达。东南部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英国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这个地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 ‎ ‎22、德国农业生产的南北差异和原因 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北两地农业有较大差异。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农村主要利用草场发展畜牧业,也种黑麦、燕麦、马铃薯,经营比较粗放,人口较为稀疏。南部高原山地,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较长,盛产葡萄、烟草、水果,以及用于制造啤酒的啤酒花。 河谷两侧的山地则为森林和高山牧场,人口较稀少。 ‎ ‎23、法国西北-东南气候差异和原因 ‎ 西北部常年受中纬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南部为中央高原,受地形影响,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气候。‎ ‎24、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北美洲的西部的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该地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气候干燥。冬季寒冷中心气流可影响到北美洲北部东海岸地区,且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的经过,减温减湿,使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时,因北美所处大陆面积及大西洋的面积较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小,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较小,夏季风的势力较亚洲弱,不能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区,使其夏季降水较少,故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 ‎25、澳大利亚各地区气候成因?‎ 半环状分布,东北部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东部南回归线至南纬 30 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纬 30 至 40 度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受西北季风和东南信风的影响为热带草原气候;西部由于位于大陆内部且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 ‎ ‎26、南极考察的最佳时节 气候酷寒、干燥、烈风成因 由于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天气寒冷而且会出现极昼与极夜现象,所以考察的时间应该是当地的夏季出现极昼的时候,正好是我国的冬天,因为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 综合题答题策略 一、原因分析类:‎ 无论是自然地理事物还是人文地理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有的是单一因素影响产生的,有的现象则是几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在进行原因分析时还要区分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特别是要搞清因果关系。 这类问题在考试中比较常见。但我们会发现很多原因分析方法是可以套用的。如果学生记住一些典型解释,可以大大提升思维质量。‎ 如:1、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有什么区别?‎ ‎2、伦敦与昆明都可以说是四季如春,其形成原因各是什么?‎ ‎3、东南亚地区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4、为什么孟加拉国容易发生水灾?‎ ‎5、世界上种植棉花的产区主要由那些?各有什么特点?‎ ‎6、亚马孙河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多河流的原因有那些?‎ ‎7、尼罗河为什么会出现定期泛滥?‎ ‎8、美洲西部的自然带为什么多呈条带状?‎ ‎9、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有哪些不同点?‎ ‎10、为什么同一时间内秦岭南坡的温度比北坡高?‎ ‎11、为什么长白山东边被称为东北小江南?‎ ‎12、北方旱灾发生的原因?  ‎ ‎13、沙尘暴频发的原因? ‎ ‎14、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 ‎ 15、河流凌汛的原因? ‎ ‎ 16、一月份,欧洲西部的等温线为什么南北延伸?‎ ‎17、为什么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雨林西侧为草原? ‎ ‎ 18、为什么世界上许多湖泊多呈长带状?‎ ‎19、为什么祁连山成为西北地区的多雨中心?‎ ‎20、为什么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 二、比较差异类:‎ 比较法是地理学的重要方法,能够比较的事物肯定是两个相似的地理事物,因为两个不相干的事物是无法进行比较的,在两个地理事物进行比较时首先找出影响事物的相同要素,例如成因、特征、分布等方面,其次,对于相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从要素的具体内涵上进行比对,通过比对找出两个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 ‎ ‎ 例举:1黄河水量与尼日尔河的水量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变化 ‎2日本冬季西海岸降水大于东海岸的问题 ‎3河流航运价值的比较 ‎4刚果河与亚马孙河水量的变化问题 ‎5三江平原与江汉平原的比较 ‎6雅鲁藏布江谷地与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上比较 ‎7武汉所在地区与芝加哥所在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比较 ‎8刚果盆地的雨林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雨林的同异点 ‎9比较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日本气候的同异点 ‎10比较西欧平原与东欧平原在气候特征上的差异 三、描述叙述类:‎ 描述一个地理事物属于能力要求中的第三个层次,准确描述一个地理事物要求从组成地 理事物的各个要素进行,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加以认识,从而做到认识事物准确,描述事物到位;在描述地理事物时要用学科术语进行描述,从而做到描述科学、严谨、规范。这个方面学生普遍欠缺。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点状地理事物、线状地理事物、面状地理事物、区域地理特征等方面的描述。‎ 点状事物描述:‎ ‎1、明确点所代表的地理含义 ‎2、看点的大小与多少 ‎3、看在地图中的分布是否均匀 ‎4、有无规律可循 ‎ 线状事物描述:‎ ‎1、线上数值的大小 ‎2、有无相邻线状事物 ‎3、线的走向与排列状况 ‎4、有无先后顺序 ‎5、原因分析 ‎ 面状事物描述:‎ ‎1、面状事物的大小 ‎2、面状事物的形态 ‎3、与周边的相互关系 ‎ 对地理特征的描述: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自然地理特征 四、地质作用类:‎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关地质作用的试题可以说屡见不鲜,在回答某一地区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时,首先要搞清该地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次结合该地区地质基础和地形、气候等因素进行综合做答。‎ 五、区位因素类(各类区位问题详见过去资料)‎ 六、环境问题类(人地关系类):‎ 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以地理学的视角来观察社会,在现代社会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引导学生关心自己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点不仅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地理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各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详见过去资料)‎ 常用地理专业术语 雪山连绵、冰川纵横、广阔坦荡、一望无际 千沟万壑、崎岖不平、深居内陆、温和多雨 炎热干燥、膨胀上升、收缩下沉、退耕还林 过度开荒、植树种草、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光照充足、春秋返盐、夏季淋盐、人口稠密 调整产业结构 合理布局交通网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调整农作物的种植顺序 加强区域经济协作 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重要的自然地理规律 ‎1、地球自转、公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4、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5、洋流的分布规律 ‎6、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7、海洋垂直方向温度的变化规律 ‎8、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9、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10、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11、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12、垂直地域分异 ‎13、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14、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15、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特点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谈(1)‎ 一、 做人文地理类的选择题时,忌跟着感觉走  ‎ ‎   地理高考题中,很多人文类选择题的素材是当今热点话题,新颖、流行、有时代气息,文字简单易懂,读起来感觉亲切熟悉,因此学生很容易受迷惑,而跟着感觉答题,这时候学生的判断依据往往是文字和语感,而不是地理规律。地理高考的目的之一是测试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答题时唯一的依据就是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做此类选择题的步骤是:(1)阅读题干,并排除文字干扰,确定题干中所涉及的地理名词,这样就基本框定了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范围,避免了盲目。(2)快速在脑海中罗列该地理名词所涉及的相关地理原理、规律;(3)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再看选项,判断答题,针对性就比较强。   二、做区域地理类的选择题时,忌匆忙粗略   此类题多有区域背景图出现,而且大多是学生不熟悉的区域图象,主要考查学生辨别区域、定位空间的能力。此类题图象陷阱大,且前后题有联带关系,因此判断要慎重,不可匆忙粗略。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有三个:一,仔细读图,不要遗漏图中的任何信息,尤其是区域图中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是地图的三要素,它们承载了很多重要的地理信息,往往对答题有暗示和启发作用。二,辨别相对冷僻的区域时,可以从图中的经纬网度数、区域轮廓线、等值线的弯曲变化、河流走向、城市布局等来获取信息。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选取一个信息作为判断突破口,其他信息可用作辅助验证。例如可以先由经纬网框定区域范围,确定属于哪个大洲,或者属于哪个具体区域,然后回忆该区域范围内的地理事物,有哪些山脉、河流、湖泊、著名城市等等,最后再到图上去验证。三,要特别留意图中隐含的几对重要差异:冬或夏、南与北、沿海和内陆,这些是确定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重要条件,如果判断失误,将会导致连环出错。学生在紧张应试时,不要忽视以上细节点,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定位,从容应答。‎ 三、 做综合简答题时,忌空洞八股  ‎ 地理考题中经常出现一些综合简答题,主要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所给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总结了不少以不变应万变的“公式”和“通用性语言”,期望在考试中能投机得分。但事实上,在评分要求中,对所回答的知识点的到位度、专业性、具体性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如果言之无物,空洞八股,是没有得分点的。  比如,“分析辽中南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不能笼统地答“资源丰富、水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而要这样答:“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靠近辽河可就近获取充足水源;接近沈阳等消费市场;水陆交通便利等”。这样的回答才具体、实在,富有地理性。   再比如,交通发达这一句,在分析区域有利因素时经常会用到,但如果能写出“该地处于铁路枢纽位置,交通发达”,或者“该地是海港城市,河海联运,交通发达”,或者“该地多高速公路,附近有航空港,现代化高速交通发达”等,就能够得到该知识点的满分。 ‎ 四、 做大分值综合题时,忌轻率答题 ‎ ‎      地理综合题中,总有一、二题分值很高,有的甚至超过20分。学生在做此类题目时,往往有两种极端:一种是联想过多,脱离题目,洋洋洒洒;另一种是寥寥几句,草率解答。前者盲目,后者轻率,两种情况都不能得全分,明智的做法是,先看分值,根据分值可以基本确定答题的要点应该有几个。一般情况,每个要点的得分是2-3分。如果是10分的问题,那么至少要考虑有四至五个要点。当然这些要点不能是重复的内容,应该是不同角度的,符合地理专业性、科学性的要点。   ‎ 如果觉得要写的要点太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那就到题目所给的材料、图表、地图中去寻找信息和灵感。大分值的综合题一般都是材料题,答题的要点很多能从材料中获得,基本是就题论题,只要适当联系,语言表达正确,应该能拿到主要的分数。  ‎ 五、做“陌生”题时,要会顾名思义 ‎      地理考题中会有一些新鲜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会遇到一些“陌生”名词,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即时推断新鲜事物地理规律的能力。   当遇到“陌生”名词时,不要慌张,应战的策略是顾名思义,进行推理。比如去年高考第32题中的第3小题问“图中哪个地点最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解答的切入点是对“滑雪”一词的顾名思义:第一,“雪”如何来?冬季要有降雪的温度条件,即冬季平均气温要低于‎0℃‎;第二,冬季降雪量要比较丰富,即要处于迎风坡位置;第三,“滑”如何才能做到?一定要有坡度,即需要山区环境。综合上述推理,图中能满足“1月气温低于‎0℃‎,降雪量丰富,且在山区”三个条件的地点才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      最后提醒考生,在复查试卷时,要注意再次审题,然后再检查自己的答案,避免疏漏某个重要信息。‎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谈(2)‎ 首先再去看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及考试大纲中例证性试题和答案,体会答题技巧。‎ 其次,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要严格按照以下的程序做题或应试:‎ ① 拿到试卷,浏览全貌,扫描地图,做到心中有数;‎ ② 一般按试题的顺序进行答题,切忌跳跃式答题,因为这会干扰解题思路,并且有可能漏掉题目。如果按顺序答题过程中,的确有题目掐住,你得稳定情绪,绕开这道题,先做下一道;‎ ③ 注意审题,准确把握题意和图意,要求每道题目细读和推敲两遍,千万不要漏掉题目中任何一段文字;④答题过程中别指望有时间校对,只能一次性成功。对实在把握不大的答案,注上记号,最后争取时间再考虑一次;‎ ④ 有答题卡的试题,选择题做好后应立即涂好,千万不要等全部做好后再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差错;‎ ⑤ 答题要做到字迹清楚,语言通顺,逻辑合理,言简意阂,要点明确简洁;‎ ⑥ 答题时,先根据题意确定相应的知识模块,然后要进行细化,例如答交通便利,要描述具体的交通线路及其名称;答能源丰富,要说出是何种能源;‎ ⑦ 综合题的答题原则是注意思维的发散性,从多维角度考虑解题,尽量多写内容,当然语言和原理不能自相矛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