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010高考二轮复习考案14专题十四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实验操作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2010高考二轮复习考案14专题十四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实验操作

专题十四 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实验操作 ‎【专题考案】‎ ‎1.(广东省深圳市2008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制备毒害气体一般在密闭容器或通风橱中进行 ‎ B.白磷(P4)和Na都应保存在水中 ‎ C.苯酚溅到皮肤上会有灼痛感,马上用NaOH溶液清洗 ‎ D.将乙醇、乙酸缓慢加入到浓硫酸中搅拌均匀,再加热制取乙酸乙酯 ‎2.(山东莱阳一中2008 -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段检测)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使用、制备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应有完全吸收处理装置 B.酒精及其它易燃物小面积失火,应该迅速使用湿抹布扑盖;钠、钾等失火应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汞洒落后,应立即撤上硫粉,并打开墙下面的排气扇 D.学生实验时应戴防护眼镜,万一眼睛中溅进酸或碱溶液,应立即用水冲洗(切忌不要用手揉眼睛),然后请医生处理 ‎3.(08天津大港一中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C.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 D.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水冲洗,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4.(2008泰州第一次联考)用0.100mol.L-1的硫酸溶液滴定20.0mL0.100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并绘制酸碱滴定曲线必须选用的仪器是 ( ) ‎ A.pH计 B.胶头滴管 C.滴定管 D.量筒 ‎ ‎5. (浙江嘉兴市2009届高中学科基础测试)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原理、方法、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A.①干燥Cl2 B.②检验K2CO3中的K+‎ C.③石油的蒸馏 D.④吸收NH3‎ ‎6.(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期中考试)配制0.10mol•L-1的含有‎2.0g溶质氢氧化钠的溶液,可能用到下列仪器①托盘天平 ②500mL烧杯 ③100mL烧杯 ④50mL容量瓶 ⑤50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 ⑧漏斗 ⑨酒精灯 ⑩移液管。其中必不可少的仪器是 ‎ ‎  A.①②④⑥⑦⑩  B.①③⑤⑥⑦  C.①②⑤⑥⑦⑩ D.①③⑤⑥⑦⑧⑨ ‎ ‎7.(福州三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半期考)下列各项中在容量瓶上必须表明的是 ‎①容量 ②刻度线 ③温度 ④压强 ⑤物质的量浓度 ⑥用于配制酸溶液或碱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⑤⑥‎ ‎8.(福建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检测)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9.(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09年度高三开学水平检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可用于制取乙炔的是 ‎10. (辽宁实验中学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在实验室中,下列叙述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①白磷保存在冷水中 ②Na保存在CC14中 ③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 ④AgNO3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 ⑤浓硝酸保存在棕色广口瓶内 ‎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 ‎ (福建省南安华侨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的干燥的NaC1固体 B.中和热和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量筒 C.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D.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部分 包含洗 涤烧杯 上 下 ‎12.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目标管理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检测)某同学用Na2CO3配制0.10mol·L-1Na2CO3(aq)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有 A.①⑤⑥ B.②④⑦ C.①⑥⑦ D.⑤⑥⑦‎ ‎13.(山东济宁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进行化学实验时要采取正确的实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印有如右图所示警示标志, ‎ 说明浓硫酸是一种 。‎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有 。‎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 ‎ 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管口约处,手持试管夹长柄进行加热 c.把用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 d.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加碎瓷片或沸石 e.配制硫酸溶液时,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 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f.用右图所示装置吸收氨气 ‎14. (江苏省江安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奶粉中蛋白 ‎ 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 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 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2)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氨,再经过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状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3)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从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 ‎ ‎ 。‎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 A.凯氏烧瓶中溶液转移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凯氏烧瓶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g,共配制100毫升的溶液,取其中的20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mol/L盐酸滴定,共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 。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4)2 B4O7 + 2HCl + 5H2O = 2NH4Cl + 4H3BO3。‎ ‎(4)一些不法奶农利用“凯氏定氮法”只检测氮元素的含量而得出蛋白质的含量这个检测法的缺点,以便牛奶检测时蛋白质的含量达标,而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3N6H6)。则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为 ‎ ‎15.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0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 应量取盐酸体积_______mL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_________mL。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量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 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 ‎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 ‎ ‎ 。‎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没有进行A操作__________ ;b.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________ ;c.定容时俯视____________。‎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 __________________。‎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B) 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 _______ _______。‎ ‎16.(山东诸城一中2009届高三年级阶段性评估)某兴趣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装置I制取某些气体,制取气体的反应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利用装置Ⅰ、II制取气体(K2关闭,K1打开)。甲同学认为:利用装置Ⅱ可以收集H2、NH3等气体,但不能收集O2和NO,理由是 ‎ ‎ 。‎ 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II作简易改进(不改变仪器装置),可收集NO、O2,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 丙学认为:利用装置II作简易改进(改变仪器装置),可收集NO2气体,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利用装置I、Ⅲ 验证物质的性质(K2打开,K1关闭)。如设计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则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________ __,C中加______________ ,观察到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7.(2008佛山)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样品a g ‎250.00‎ mL 溶液 ‎25.00mL 溶液 沉淀 红棕色 固体 盐酸 水 操作Ⅰ 操作Ⅱ ‎①溴水 ‎②过量氨水 过滤 洗涤 灼烧 请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I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 、 ,(填仪器名称)‎ 操作II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填编号) ‎ A.50mL烧杯 B.50mL量筒    C.100mL量筒 D.25mL滴定管 ‎(2)请写出加入溴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加入氨水要过量的原因是 。‎ ‎(3)检验沉淀是否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 。‎ ‎(4)将沉淀物加热,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量其质量为b‎1 g,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b‎2 g,若b1-b2=‎0.3g,则接下来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 ‎ 。‎ ‎(5)若蒸发皿质量是W1 g,蒸发皿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W2 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列出原始算式,不需化简);若称量准确,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参考答案 ‎1. 【解析】A项为了防止中毒,实验室制备毒害气体一般在密闭容器或通风橱中进行;B项Na不能保存在水中;C项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D项将浓硫酸缓慢加入到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再加乙酸,然后加热制取乙酸乙酯 ‎【答案】A ‎2. 【解析】B项中钠可与泡沫灭火器产生的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应迅速用砂覆盖,故B项错误。‎ ‎【答案】B ‎3. 【解析】A项防止水倒吸以炸裂试管;B项防止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试管;C项正确;D项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 ‎【答案】D ‎4. 【解析】本题易漏选A而多选C,主要是学生审题不清,为弄清实验要求,将“中和滴定实验”与“绘制中和滴定曲线的实验”混淆。纠错本题是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来完成酸碱滴定曲线的绘制,所以需要酸碱式滴定管,又因要绘制曲线,所以需精确知道pH值,所以需要pH计。‎ ‎【答案】AC ‎ ‎5. 【解析】A项中干燥Cl2时,应长进短出,故A项错误;钾离子的检验时通过蓝色的钴玻璃,故B项正确;石油的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处,故C项错误;NH3易与稀H2SO4反应,故如图所示NH3吸收容易发生倒吸现象,故D项错误。‎ ‎【答案】B ‎6. 【解析】依据配制0.10mol•L-1的含有‎2.0g溶质氢氧化钠的溶液步骤为:计算(500mL溶液)→称取(托盘天平)→溶解(烧杯、玻璃棒)→冷却到室温→转移(500mL容量瓶)→洗涤→振荡摇匀→定容(胶头滴管)→振荡摇匀。故所选仪器为B项。‎ ‎【答案】B ‎7. 【解析】容量瓶的瓶体上标有容量、室温,瓶颈上标有刻度线。‎ ‎【答案】A ‎8.【解析】A项应长进短出;B项实验室制取NH3是固体与固体的反应,且NH3密度小,故该项正确;C项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CO2时应长进短出;D项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方蒸馏烧瓶的支管处。‎ ‎【答案】B ‎9.【解析】依据乙炔实验室制备的原理,可知制取装置为:固体+液体→气体,且固体电石易与水反应变成粉末状物质,不能用装置D,只能用装置C。‎ ‎【答案】C ‎10.【解析】①白磷保存在冷水中,②Na保存在煤油中,③HF与玻璃反应,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④AgNO3见光易分解,AgNO3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⑤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内,故①③④正确,所以A项正确。‎ ‎【答案】A ‎11.【解析】A项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B项中和热和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还有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C项正确;D项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重新配制 ‎【答案】C ‎12.【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时左物右码,故①错误;读数时,眼睛应与刻度线向平,故⑥错误;振荡摇匀应用左手按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上下来回旋转振荡,故⑦错误。‎ ‎【答案】C ‎13.【解析】(1)依据图示可知,浓硫酸是一种腐蚀性液体;(2)a中用水封住防止水银的挥发,而水银常温下与硫粉反应生成无毒硫化汞;b中夹持试管及加热方式正确;c残渣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强氧化物质,易发生危险;d中加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止液体暴沸而发生危险;e中量筒不能稀释液体;f中氨气不溶于CCl4,这样可防止倒吸现象。‎ ‎【答案】(1)腐蚀性液体;(2)c、e。‎ ‎14.【解析】(1)往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然后再正放,旋转瓶塞1800,又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若都不漏水,则说明该容量瓶不漏水。(2)A项未洗涤凯氏烧瓶,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液的浓度偏小;B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大;C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小;D项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液的浓度偏小。(3)N的质量分数为×100%=10.73%。(4)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为×100%=66.7%。‎ ‎【答案】(1)往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然后再正放,旋转瓶塞1800,又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若都不漏水,则说明该容量瓶不漏水。 (2)B。(3)10.73%。 (4)66.7%。‎ ‎15.【解析】(1)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8mol/L,所取盐酸体积为:=‎0.0021L=2.1mL;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250mL;配制时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依据配制的步骤可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3)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防止溶质减少,避免配制成的溶液浓度偏小;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因容量瓶只能盛放室温下的溶液;(4)没有进行A操作,致使溶质的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5)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是非常精确的,若出现了题目所给的情况,则应重新配制 ‎【答案】(1)2.1;250;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 BCAFED;(3)避免配制成的溶液浓度偏小;容量瓶只能盛放室温下的溶液;(4)偏低;偏低;偏高;(5)重新配制;重新配制 ‎16.【解析】(1)依据装置Ⅰ的特点,可知所制取的气体的特点为:反应不需要加热,且固体+液体→气体,或液体+液体→气体。(2)由于装置II中经K1的进气管为短管,收集的气体应是密度比空气小的,而O2的密度比空气大;NO与空气的密度相差不大且NO能与氧气反应;若利用装置II作简易改进(不改变仪器装置)收集NO、O2,应将装置II加满水,利用排水法收集;若利用装置II作简易改进(改变仪器装置),可收集NO2气体,由于N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可将装置II中的进气管深入瓶底,出气管刚刚露出瓶塞。(3)由于A中加浓盐酸,则B中加KMnO4固体,产生Cl2,从而验证了KMnO4氧化性> Cl2,然后将产生的Cl2通入到装置Ⅲ中与Br-反应,置换出Br2,依据Br2溶于水溶液呈橙色来判断Br2的产生,从而验证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答案】(1)固十液反应(或液+液反应);反应不需加热;(2)O2的密度比空气大;NO与空气的密度相差不大且NO能与氧气反应;将装置Ⅱ加满水;将装置II中的进气管深入瓶底,出气管刚刚露出瓶塞。(3)KMnO4固体;NaBr溶液;溶液呈橙色。‎ ‎17.【答案】(1)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各1分) D ‎(2)2Fe 2+ + Br2 = 2Fe 3+ + 2Br- (1分) 使Fe3+充分沉淀 ‎ ‎(3)取少量最后一次洗出液,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证明洗涤干净(合理的答案均可得分)‎ ‎(4)再次加热冷却并称量,直至两次质量差小于0.1g ‎ ‎(5)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原因可能是: 固体加热时未充分反应变为 Fe2O3 。‎ www.ks5u.com www.ks5u.com w.w.w.k.s.5.u.c.o.m www.ks5u.com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