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省联考乙卷数学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全国卷省联考乙卷数学文试卷

超级全能生2016届高考全国卷26省联考(乙卷)‎ 数学(文科)‎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平面内表示复数的点位于 ( )‎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 ‎2,、已知,则( )‎ A. B. C. D.‎ ‎3、根据如下的样本数据:‎ ‎ 得到的回归方程为,则( )‎ A. B. C. D.‎ ‎4、点A是上的动点,点B是内的顶点(不与点重合)PQ垂直平分AB于Q,交OA于点P,则点P的轨迹是( )‎ A. 直线 B.圆 C.椭圆 D.双曲线 ‎5、若函数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性质:①的最小正周期为;②对任意的,都有 ‎;③在上是减函数,则的解析式可能是( )‎ A. B. ‎ C. D. ‎ ‎6、已知点,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 ‎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k的为( )‎ A. 7 B.‎8 C.9 D.10 ‎ ‎8、设满足约束条件,且的最大值为4,则( )‎ A. 2 B. C.-2 D.-4‎ ‎9、如图所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4 C.3 D.2 ‎ ‎10、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 ‎1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是抛物线C的两点,且,弦PQ的中点E在准线上的射影为H,则的最大值为( )‎ A. 1 B. C. D.2 ‎ ‎12、如图,M是正方体对角线上的动点,过点M作垂直于面的直线与正方体表面分别交于P、Q两点,设,则核黄素的图象大致为( )‎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横线上。.‎ ‎13、已知,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14、某校从五月开始,要求高三学生下午2:30前到校,加班班主任李老师下午每天到校,假设李老师和小红同学在下午2:00到2:30之间到校,且每人在该段时间到校都是等可能的,则小红同学比李老师至少早5分钟到校的概率为 ‎ ‎15、已知点O为内一点,满足,若,‎ 则 ‎ ‎16、直线平面,垂足是点P,正四面体OABC的棱长为2,点在平面上运动,点A在直线上运动,则点P到直线BC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 数列的前n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18、(本小题满分12分)‎ ‎ 某校高安文科600名学生参加了12月的模拟考试,学校为了了解高三文科学生的数学、外语请客,利用随机数表法从抽取10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将学生编号为 ‎(1)若从第6行第7列的数开始右读,请你一次写出最先抽出的5分人的编号(下面是摘自随你数表的第4恒值第7行);‎ ‎ (2)抽出的100名学生的数学、外语成绩如下表:‎ ‎ 若数学成绩优秀率为35%,求的值;‎ ‎ (3)在外语成绩为良的学生中,已知,求数学成绩优比良的人数少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12分)‎ ‎ 已知三棱锥P-ABC,PA平面ABC,,D、E分别是AB,PC的中点,‎ 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O为它的中心,,D为PC的中点。‎ ‎(1)求证:平面AEF;‎ ‎ (2)求AC与平面AEF所成角的正弦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 ‎ 已知为椭圆C的左右焦点,点在椭圆C上 ‎(1)求椭圆C的方程;‎ ‎ (2)过的直线交椭圆C与A、B两点,圆M为的内切圆,求圆M的面积的最大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 ‎ 已知函数 ‎(1)当时,若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 (2)求证:当且时,。‎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22、(本小题满分10分) 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 已知AB、DE为圆的直径,CDAB于N,N为OB的中点,EB与CD相交于点M,切线E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 ‎(1)求证:EF=FM;‎ ‎ (2)若圆的半径为1,求EF的长。‎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 在直角坐标系中,缺陷为参数),以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直线 ‎(1)求曲线C与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 (2)若P、Q分别为曲线C与直线上的两动点,求的最小值以及此时点P的坐标。‎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 已知 ‎(1)比较与的大小;‎ ‎ (2)求证:‎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