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轮过关测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5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轮过关测试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2013·天津文综,6]读图,回答第1题。‎ ‎1.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解析:本题以珊瑚礁的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图中看,珊瑚礁(岛)分布在低纬海区,海水温暖且降水丰富,水循环速度快,海水清澈,因此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环境。‎ 答案:C ‎2.[2012·广东文综,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海洋浮游植物可调节大气CO2的浓度,影响全球气温变化,故A项正确;臭氧空洞大小变化,取决于大气中氟氯烃浓度的变化,故B项错误;酸雨形成与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浓度有关,故C项错误;洋流运动主要由盛行风驱动,故D项错误。‎ 答案:A 下图为北半球由赤道到极点景观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植被高度变化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图中景观在水平方向上由雨林最终变为冰盖,这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C ‎4.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植被代表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 C.①至②景观的变化完全由热量决定 D.南半球缺少①自然带 解析:①为针叶林;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淋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小;①至②景观的变化主要由热量决定,但也受水分条件变化的影响;南半球在相对应的纬度缺少陆地,没有针叶林分布。‎ 答案:D 下图为某岛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导致该岛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的因素有(  )‎ ‎①地形   ②盛行风   ③太阳辐射  ④纬度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解析:根据岛屿轮廓、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该岛东部为热带雨林、西部为热带草原,主要是因为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而西部位于背风坡。‎ 答案:A ‎6.该岛1月等温线的分布能够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现象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的等温线呈环状分布,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由此可带来自然景观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能够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D ‎[2013·郑州三模]读我国某山脉90°E附近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M坡最有可能是(  )‎ A.东坡 B.西坡 ‎ C.南坡 D.北坡 解析:该山脉位于90°E附近且基带为温带荒漠带,则必然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该山海拔达‎5000米以上,可能为天山。干旱区山地森林带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山坡,M坡有云杉林、而N坡无森林带,说明M坡水分条件较好,则M坡为迎风坡和阴坡(即北坡)。‎ 答案:D ‎8.N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D.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解析:依上题分析,N坡处于背风坡而水分条件较差,故无森林带分布。‎ 答案:C ‎[2013·北京丰台4月,6~7]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序号①所代表的植被(  )‎ A.在非洲分布面积最广 B.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上 C.能促进全球的水循环 D.破坏之后能快速恢复 解析:图中①气候条件属于典型的高温多雨,应该是热带雨林,运用热带雨林的全球效应知识,可判断C项正确。热带雨林分布区面积最广的是亚马孙平原。‎ 答案:C ‎10.序号②~⑤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草原 苔原 阔叶林 针叶林 B.苔原 针叶林 草原 阔叶林 C.针叶林 阔叶林 苔原 草原 D.阔叶林 草原 针叶林 苔原 解析:图中②分布区降水量较多,植被类型应为阔叶林;③降水量介于荒漠与阔叶林之间,应为草原;④温度较低,但降水量较多,为针叶林;⑤热量条件很差,为苔原。‎ 答案:D ‎11.[2013·广东韶关二模]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 C.地形 D.降水量 解析: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较大,而向西北方向,由于地势渐高而水汽难以到达,从而植被带发生变化;也可从植被带由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变化中看出,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故选D项。‎ 答案:D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跨江濒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素有“水乡江苏”之称。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全省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水生动物资源也极为丰富。‎ ‎ 江苏是湖泊大省,湖泊拥有率在全国省份中位居第一,拥有湖泊总面积排全国第三。但1980年以来,江苏一共消失了11个湖泊。‎ ‎(1)简述江苏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江苏形成由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 ‎(3)试分析江苏省湖泊面积缩小对湖区周围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问,可从水文、植被、土壤和生物等方面分析。第(2)问,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3)问,可从其对气候、河流和生物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答案:(1)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发育有黄壤和红壤,陆上和水生生物物种丰富,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 ‎(2)热量。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气候大陆性增强;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演化为陆地景观等。‎ ‎13.下面为某大洲部分自然带分布图以及45°S附近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什么自然带?‎ ‎(2)请说明丙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3)在甲、丁两处山地东侧,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该地区45°S附近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解析:第(1)问,根据纬度和轮廓可以确定该地为南美洲,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南美洲西部自然带的分布回答即可。第(2)问,原因主要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第(3)问,甲、乙两处山地东侧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从基带、自然带种类与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第(4)问,按地形变化→气候变化→自然景观变化的思路分析即可。‎ 答案:(1)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丙:热带荒漠带。丁:热带草原带。‎ ‎(2)受高大山脉限制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 ‎(3)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纬度位置。‎ ‎(4)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三、探究性学习 实验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发展格局,它的动力和热力效应使其成为亚洲和北半球大气系统的控制区。‎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 其次,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14.阅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西风带变化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气环流和高原季风剖面示意图 ‎(1)分析材料一图,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位置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图中AB之间的风带名称是________。‎ ‎(3)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和亚洲地区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根据题目材料和下面的关联示意图,从备选项目中一一选择对应图中①②③④序号内容的字母:‎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4)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简要说明这一特征的主要内容。‎ 解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其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对亚洲的气候、地貌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答案:(1)夏季位置偏北 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向北移动 ‎(2)东北信风带 ‎(3)C D A B ‎(4)整体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