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75月15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 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7)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孙双武历史工作室 (时间:2013年5月15日)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柴窑位列中国古代五大瓷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首,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柴窑烧出的瓷器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美称。据此判断柴窑瓷器属于( ) A.白瓷 B.青瓷 C.釉下彩绘 D.粉彩瓷 【答案】 B 【解析】 由“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可知柴窑瓷器具有青瓷的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 25.“中新网”2010年7月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 A.“礼之用,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理解,解题的关键在“民生”一词,可知这一指示精神是把民生放在首位,体现了民本思想,与孟子的思想一致。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26.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C.图三所示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D.图四中的剧种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产生,体现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答案】 C 【解析】 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C正确;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时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与吸收外来文明无关,A错误;风俗写意画是宋朝绘画的最大亮点,B错误;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D错误。 27.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答案】 A 【解析】 罗马法禁止在公共场所刮胡子,奴隶在公共场所理发违背了这一法律,故对被割喉承担责任,这些规范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故选A项。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 28.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答案】A 29.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信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其中“病”和“药”分别指 A.专制、共和 B.腐败、民主 C.奴隶性、科学 D.奴隶性、自由 【答案】D 30.1947年2月,蒋介石在讲演中得意地说:“一年余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长春如此,张家口也是如此……”。但到1947年12月他却感到:自己也好,国民党的统治也好,已经处在“生死成败的关头”。这是因为 ①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失败 ②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失败 ③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④解放军占领南京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31.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 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 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D.“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 【答案】D 32.对于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沈志华教授认为:“中苏之间谈的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就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中国有一套解释中国共产党行为、政策的理论,苏联另有一套理论,都说自己选择的道路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双方争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沈志华认为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A.国家利益发生了冲突 B.双方对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领导权的争夺 C.中苏领导人之间关系恶化 D.对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看法不同 【答案】B 33.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 A.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国家控制不利于电视工业的发展 【答案】A 34.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够彻底,激进派人士最初对罗斯福抱有很大期待,他们希望通过“新政”,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对这两种不同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A.前者观点代表社会上层利益,后者观点代表社会底层利益 B.前者观点不利于新政的实施,后者观点极大推动了改革进程 C.前者观点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更接近问题的本质 D.后者观点从关注民生角度考虑,更有利于社会进步 【答案】C 35.2012年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顺利闭幕。会议最终从法律上确定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了为推进公约实施的长期合作行动方案,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发达国家淡化其历史责任的倾向进一步明显,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政治意愿不足。下列有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等问题是全球造成的,必须由各国共同承担 B.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问题的主要障碍 C.联合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 D.国际合作解决世界性问题成为时代潮流 【解析】“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说明是以联合国为平台展开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问题方面,因为利益不同而有分歧,但不能因此否定联合国在期间的作用。结合常识,此题不难选出。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第40题25分。第41题12分,共37分。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 第六条: 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人民保留。 ——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 1920年代,“联省自治”思潮风靡一时,《时事新报》、《改造杂志》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从各个角度探讨了“联省自治”的紧迫性和可行性,许多名流包括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胡适等都站到了这一行列中。在吴佩孚公开提出“武力统一”的主张后,各省军阀纷纷主张自治,最早是湖南军阀赵恒惕,其后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陕西、江苏、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纷纷跟进,省宪运动潮流激荡全国,广东军阀陈炯明认为,“古今万国不外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大抵国小民寡,集权之制容或可行,否则无不用分权制者。美之合众,德之联邦,皆分权制。英之帝国,其属地如澳洲,加拿大等皆完全自治,实为分权之尤”。他认为中国广土众民,只能实行分权自治,才可养成“民治精神”,建设民主。 ——摘自《中华百年祭·政治卷》 (1)针对材料一中所提问题,秦始皇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与之前的措施(政策)相比,其有何进步性?(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联邦制确立的背景及其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民国初年“联省自治”运动高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认识。(5分) 40.(25分)【答案】(1)措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2分) 进步性: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历朝所沿用;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4分) (2)背景:独立战争后确立的松散邦联体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秩序,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2分) 特点:联邦至上,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宪的前提下制订宪法和法律;联邦与各州分享权力,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6分) (3)原因:内忧外患下,知识分子为消除内乱割据和实现民主富强而大力宣传推动;地方军阀以“联省自治”为旗帜抗衡统一,力图割据自保;受欧美国家联邦制的影响。(6分) (4)认识:地方自治性过强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动荡不安;过度集权则使地方丧失活力,阻碍社会发展进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5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借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果,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及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的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欧洲人借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 他们的大量产品找市场,欧洲邦国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们拉到他们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力,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的西方文明之下。 ——《殷海光文集》 请评述材料中近代欧洲人的成就对亚非国家(如中国)和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1.(12分)【答案】 【评分标准】 第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第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三、选考题:每小题15分。只能选择做其中的一道题。 45.(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明代推行的土司制度,对稳定南疆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暴露。土司的世袭性造成割据势力的事实存在,土司间为争夺领地、世袭权而仇杀、内讧,于是明朝廷在一些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的主要内容是改土司为府、州、县,由中央派官员治理,或废府、州、县中的土官,全部由流官统治。同时丈量土地,额定赋税,设兵防守。 清代的改土归流,始于康熙朝,盛于雍正朝,收于乾隆朝。……改土归流之后,清廷在西南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凡遏有事,“逐村清理、逐户稽查”,加强了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在实施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使用武力进剿的手段,曾使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蒙受很大的战争灾难,许多无辜的人民遭到清军的杀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此外,由于清朝廷完全从有利于其统治的目的出发,因此,改流并不彻底。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实施改土归流政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改土归流政策。(9分) 45.(15分)【答案】(1)特点:时间长;渐进性;和平方式与武力相结合;不彻底。(6分,任意三点即可) (2)积极方面:政治方面:消灭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经济方面:打破西南地区的封闭状态,促进了西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 流和发展。 民族关系方面: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促进边疆稳定。(6分) 消极方面:武力手段使人民的生命、生产遭到巨大损失。(3分) 46.(15分)【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惟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以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因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相比较,从而就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的那些要求能经常针对着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摘自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二 人权对应的是国家权力,而不是单个公民个人……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政府,……然而,当始终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至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忍受苦难的经过,也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改变政府制度的原因。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权宣言》颁布的目的。(6分) (2)指出两则材料侧重点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9分) 46.(15分)【答案】(1)目的:防止政府专制腐败;尊重和保护人权;维护宪法的权威。(6分) (2)差异:材料一侧重于公共权和公共对权力的监督权;材料二侧重于国家独立。(3分) 原因:两国国情不同:法国式封建专制国家,当时任务是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式英国的殖民地,首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6分) 47.(15分)【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8月13日签署大西洋宪章。8月14日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进步民主的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领导地位”。同年9月,苏联等国表示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租借法案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法案在1941年3月11日生效,为第1776号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在法案通过之前,美国已在1940年通过与英国达成的基地租用协议,向英国及加拿大提供驱逐舰,以换取使用英国在西半球的基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对当时世界局势走向所造成的影响。(9分) (2)《大西洋宪章》和“租借法案”都发表在美国参加二战前夕,为什么不愿卷入战争的美国在道义和物质上不遗余力支援反法西斯国家?(6分) 47.(15分)【答案】(1)①美国和英国共同发表的《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不仅有利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战后的和平重建; ②美国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失败; ③美国在反法西斯的过程中攫取的一系列权益,有利于美国战后取得世界的领导地位。(共9分) (2)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②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在二战中必然选择站在民主国家的立场; ③美国在支援反法西斯国家过程中可乘机攫取国家利益。(言之有理即可,共6分) 48.(15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教育有二大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专制时代(兼立宪而含专制性质者言之),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纯粹之隶属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材料二 (一)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 ——蔡元培《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内涵。(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认识。(9分) 【解析】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入手,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信息的能力和评价人物的方法。(1)问结合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立场,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知识。(2)问认识,实际就是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评价。 48.(15分)【答案】(1)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点2分,6分)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3分)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主张对新旧思想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相反,其本意在于打破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一点3分,6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48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C C A A D B D B A C C 二、非选择题:(52分) 40.(25分)【答案】(1)措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2分) 进步性: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历朝所沿用;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4分) (2)背景:独立战争后确立的松散邦联体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秩序,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2分) 特点:联邦至上,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宪的前提下制订宪法和法律;联邦与各州分享权力,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6分) (3)原因:内忧外患下,知识分子为消除内乱割据和实现民主富强而大力宣传推动;地方军阀以“联省自治”为旗帜抗衡统一,力图割据自保;受欧美国家联邦制的影响。(6分) (4)认识:地方自治性过强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动荡不安;过度集权则使地方丧失活力,阻碍社会发展进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5分) 41.(12分)【答案】 【评分标准】 第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第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三、选考题(15分): 45.(15分)【答案】(1)特点:时间长;渐进性;和平方式与武力相结合;不彻底。(6分,任意三点即可) (2)积极方面:政治方面:消灭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经济方面:打破西南地区的封闭状态,促进了西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 流和发展。 民族关系方面: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促进边疆稳定。(6分) 消极方面:武力手段使人民的生命、生产遭到巨大损失。(3分) 46.(15分)【答案】(1)目的:防止政府专制腐败;尊重和保护人权;维护宪法的权威。(6分) (2)差异:材料一侧重于公共权和公共对权力的监督权;材料二侧重于国家独立。(3分) 原因:两国国情不同:法国式封建专制国家,当时任务是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式英国的殖民地,首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6分) 47.(15分)【答案】(1)①美国和英国共同发表的《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不仅有利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战后的和平重建; ②美国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失败; ③美国在反法西斯的过程中攫取的一系列权益,有利于美国战后取得世界的领导地位。(共9分) (2)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②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在二战中必然选择站在民主国家的立场; ③美国在支援反法西斯国家过程中可乘机攫取国家利益。(言之有理即可,共6分) 【解析】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入手,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信息的能力和评价人物的方法。(1)问结合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立场,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知识。(2)问认识,实际就是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评价。 48.(15分)【答案】(1)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点2分,6分)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3分)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主张对新旧思想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相反,其本意在于打破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一点3分,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