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文言文挖空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近五年高考文言文挖空练习

‎ 1风格高峻——谢 弘 微 ‎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 )峻,司空琰 [yǎn]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 )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 “所继”就是弘微过继的家庭。)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故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 “字”代名。),童幼( )时,精神( )端审( ),时( )然后( )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 ),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 )夙敏( ),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 )贫俭,而所继丰泰( ),唯受书数千卷( ),遗财( )禄秩( ),一不关豫( )。(谢)混风格高峻( ),少所交纳( ),唯与族子(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这里指家族中的晚辈)灵运、瞻、曜 [yào]、弘微并以(因为)文义(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赏会(1.欣赏领会2. 玩赏聚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 )辩富( ),弘微每( )以( )约言( )服( )之,混特( )所敬贵( ),号约微子( )。‎ ‎ 义熙八年,混以( )刘毅党见( )诛,妻晋陵公主以( )混家事委( )以弘微。弘微经纪( )生业( ),事若在公,一钱尺帛(一钱,一枚钱;形容一丝一毫的财产)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 ),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 )还谢氏。自( )混亡,至是( )九载,而室宇修整( ),仓廪( )充盈,门徒业使(供役使之人),不异平日,田畴( )垦辟,有加( )于旧( ),中外(中表之亲,父亲一脉亲属和母亲一脉亲属)姻亲( ),道俗(出家之人与世俗之人)义旧( ),入门莫( )不叹息,或( )为之涕( )流,感弘微之义也。 ‎ ‎ 性严正( ),举止必循( )礼度,事( )继亲之党(上古社会组织形式,以五百家为一 “党”,亦引申为乡里,但这里只亲族),恭谨过( )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 )文学(官职)。母忧( )去( )职,居丧( )以孝称( ),服阕( )逾年,菜蔬不改(仍然吃守丧期间吃的粗劣的食物)。兄曜历( )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 ),哀戚( )过礼( ),服虽除( ),犹不啖( )鱼肉。弘微少孤( ‎ ‎),事兄如父,兄弟友穆( )之至,举( )世莫及( )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 ),而曜好臧否( )人物,曜每言论( ),弘微常以它语乱 ( )之。‎ ‎ 九年,东乡君薨 [hōng]( ),资财钜万(为数极多),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古代官员的薪水,自己的薪水)营葬(办理丧事)。曰:“亲戚( )争财,为( )鄙( )之甚。今分多(财产多就分用)共少(少了共用),不至有乏( ),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天子的左、右或前、后两护卫军)千人营(筹划,管理,建设)毕葬事,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者阵亡的军人、警员、公务员等,或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太常。‎ ‎ ‎ ‎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堂叔)峻,司空琰 [yǎn]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把……当成作为)嗣(继承人),弘微本名密,犯所继(这里的“所继”就是弘微过继的家庭。)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故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 “字”代名。),童幼(童年,儿童)时,精神(有生气、活力)端审(稳重谨慎),时(合时宜的,适时的)然后(这样以后)言(说话),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见而异(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之,谓思曰,此儿深中(符合)夙敏(早慧),方成佳器(良材,有用的人材),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一向)贫俭,而所继丰泰(丰盛,丰裕),唯受书数千卷(定语后置),遗财(遗产)禄秩(1.俸禄2.官吏食禄的品级3、犹禄位),一不关豫(关心)。(谢)混风格高峻(清高,超凡脱俗),少所交纳(结交),唯与族子(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这里指家族中的晚辈)灵运、瞻、曜 [yào]、弘微并以(因为)文义(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赏会(1.欣赏领会2. 玩赏聚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才气辞章)辩富(雄辩),弘微每(经常)以(用)约言(简约的语言)服(使信服)之,混特(特别)所敬贵(敬重推崇),号约微子(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 ‎ 义熙八年,混以(因为)刘毅党见(被)诛,妻晋陵公主以(把)混家事委(嘱托,托付)以弘微。弘微经纪(对产业的经营管理)生业(产业,资财),事若在公,一钱尺帛(一钱,一枚钱;形容一丝一毫的财产)出入,皆有文簿(文册簿籍记录)。高祖受命(受天之命,古帝王自称受命于天以巩固其统治;即位,等级),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准许)还谢氏。自(谢)混亡,至是(这时)九载,而室宇修整(整齐),仓廪(贮藏米谷的仓库)充盈,门徒业使(供役使之人),不异平日,田畴(泛指田地)垦辟,有加(加倍,增多)于旧(状语后置,比过去),中外(中表之亲,父亲一脉亲属和母亲一脉亲属)姻亲 ‎(因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道俗(出家之人与世俗之人)义旧(故交故友),入门莫(没有人,没有谁)不叹息,或(有的人)为之涕(眼泪)流,感弘微之义也。 ‎ 性严正(严肃正直;严格公正),举止必循(遵循)礼度,事(侍奉)继亲之党(上古社会组织形式,以五百家为一 “党”,亦引申为乡里,但这里只亲族),恭谨过(超过)常(平常,这里只一半人或一半情况),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担任)文学(官职)。母忧(母亲的丧事)去(离开)职,居丧(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以孝称(被称道),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逾年,菜蔬不改(仍然吃守丧期间吃的粗劣的食物)。兄曜历(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时间久,多时),哀戚(悲痛伤感)过礼(超过常礼。这里指比正常哀悼兄长的礼节更重),服虽除(服丧期满),犹不啖(吃)鱼肉。弘微少孤(少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事兄如父,兄弟友穆(友好和睦)之至,举(全,整个)世莫及(比得上,赶得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偏义复词,短处,弊端,缺点),而曜好臧否(褒贬、评比、评定、评价、评介、评论)人物,曜每言论(谈论,评论),弘微常以它语乱 (混淆,这里指岔开话题)之。‎ 九年,东乡君薨 [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资财钜万(为数极多),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古代官员的薪水,自己的薪水)营葬(办理丧事)。曰:“亲戚(父母兄弟)争财,为(是)鄙(被人轻视,看不起)之甚。今分多(财产多就分用)共少(少了共用),不至有乏(匮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见,被;关,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被领取)?”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天子的左、右或前、后两护卫军)千人营(筹划,管理,建设)毕葬事,追赠(‎ 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者阵亡的军人、警员、公务员等,或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太常。  ‎ ‎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炀帝嗣位,被追入朝《北史·来护儿传》;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 ‎③过继。如:嗣母(继母)。‎ ‎④通“司”。主持,掌管。如:远近高下,各得其嗣。——《管子·版法》。‎ ‎⑤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如:以弘微为嗣。‎ ‎⑥后代。如:(2014年高考浙江卷)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欧阳行周文集序》。后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2、夙 ‎①早,早年。《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早晨。《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③平素;过去的;旧有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 ‎3、豫 ‎①欢喜 ‎②安闲,舒适:逸~。(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 ‎③古同"与",参与。‎ ‎3、 素 ‎①平素;一向。《廉颇蔺相如列传》: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②朴素;不加修饰的。《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③白色。《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白色的生绢。《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4、见 ‎①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③拜见;谒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 ‎④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 一、文化常识 ‎1、太守,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2、从叔:堂叔。‎ 中国古代亲属称谓一览 ‎3、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封建时代等级森严,封建礼教极端强调等级名分,为了体现下对上、卑对尊的恭敬,避讳便应运而生。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对当代在位的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要避讳,称之为“国讳”或“公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二是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称“官讳”,亦称“宪讳”。“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所反映的,就是避官讳。三是圣贤,称“圣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比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四是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称“家讳”或“私讳”。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又如唐朝的诗人杜甫,父亲的名字叫“杜闲”,为了避“闲”字的讳,杜甫写了一辈子的诗,却没在诗中用过“闲”字。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无海棠诗,避母名也。‎ ‎ 避讳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  其一为改字。若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就改用其他的字。这种避讳的方法出现较早,也较普遍。如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端月,正月也。秦讳政,故曰端。”(《史记》)汉文帝讳恒,传说的后羿之妻恒娥遂改称嫦娥。清圣祖讳玄烨,紫禁城的北门玄武门遂改称神武门。‎ ‎   其二为空字。若书写中遇应避讳的字时,采用空一格(字)、打一方框或“讳”、“某”等字表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凡遇当朝皇帝的名讳,就不作任何解释,只写“上讳”二字。如“秀,上讳”。‎ ‎  其三为缺笔。如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则少写一笔或两笔。一般多为最后的一笔或两笔。如清雍正时规定,凡书中遇“丘”字,必须缺笔。若姓名或地名中的“丘”字,一律改为“邱”字。《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听你说的,是为此无疑矣……’”写的就是黛玉每遇其母的名字“敏”时,读、写都注意避讳(即家讳)。‎ ‎ 古代的地名,也有因犯讳而改名的;如秦始皇之父,秦庄襄王讳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西晋愍帝(末帝)司马邺即位,建业(今江苏南京)改称建康。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因其父名国昌,遂改孝昌县为孝感县。‎ ‎4、降为东乡君:东晋灭亡,晋陵公主自然不能再称公主。乡君是我国古代妇女封号。‎ 公主: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公主,最初的意思是公爵主持婚礼, 周天子下嫁女儿给诸侯,同为姬姓的公爵给女儿主持婚礼,后逐渐成了周天子女儿的代称。由于周天子姓“姬”,所有周天子的女儿也被称为“王姬”,战国始称公主。‎ 郡主:即郡公主。晋始置。唐制太子之女为郡主。宋沿唐制,而宗室女亦得封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 县主:皇族女子的封号。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隋唐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明、清郡王女封县主。‎ 秩:“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禾”与“失”联合起来表示“官员俸禄的动态排序”。本义: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义: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再引申义:次序。‎ ‎15.禄:指古代官吏的俸给,也指福气。‎ ‎2信义长者——赵 憙 ‎ 赵憙 [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 )。从兄 ( )为人所( )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 )之。乃挟兵( )结客( ),后遂往( )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 )距( )者( )。憙以( )因( )疾报杀,非仁者( )心,且释( )之而去。顾( )谓仇曰: “尔曹( )若健( ),远相( )避也。” ‎ ‎ 更始( )即位,舞阴(地名,属南阳郡)大姓()李氏拥( )城不下( ),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 )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得降( )之。更始乃( )征憙。嘉年未二十,既( )引见( ),即除( )为( )郎中,行偏将军事( ),使( )诣( )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 )创( ),有战劳( ),还拜( )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 ),憙素( )与奉善( ),数遗书( )切责( )之,而谗者( )因( )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 ),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 )也。”后拜怀 令( )。 ‎ 大姓李子春先为( )琅邪相( ),豪猾( )并兼( ),为人所( )患( )。憙下车(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 ),即穷诘( )其奸,收考( )(李)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 )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刘)良疾病将终,车驾( )亲临(赵)王(刘良),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 ),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 “吏奉法( ),律不可枉( )也,更( )道它( )所欲( )。”王无复言( )。 ‎ ‎ 其年,迁( )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 ),斩其渠帅( ),余党当坐( )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 )止其身,可一切( )徙京师( )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 )颍川、陈留。于是( )擢举( )义行( ),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 ),侵入平原界辄( )死,岁屡有年( ),百姓歌( )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如“五爵”,分 “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 ),帝令憙典( )边事( ),思为( )久长规( )。 ‎ ‎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 )视( )。及薨( ),车驾( )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谥( )曰正侯。 ‎ ‎ ‎ ‎ 赵憙 [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从兄 (堂兄)为人所(被)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为……报仇)之。乃挟兵(带着兵器)结客(约上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遂往(前去)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他)距(通“拒”,抵抗)者(……的人)。憙以(认为)因(趁着)疾报杀,非仁者(指有德行的人)心,且释(释放)之而去。顾(回头)谓仇曰: “尔曹(你们。曹,辈)若健(康复),远相(我)避也。” ‎ 更始(汉帝刘玄年号)即位,舞阴(地名,属南阳郡)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李氏拥(占据)城不下(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说)闻(听说)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得降(能够向……投降)之。更始乃(于是)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已经,……之后)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即除(授予官职,任命)为(担任)郎中,行偏将军事(行……事:做……工作),使(省略“之”,他)诣(到……去;前往)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遭受)创(创伤),有战劳(战功),还拜(授予官职,任命)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状语后置,在南阳),憙素(一向)与奉善(交好),数遗书(wèi,送信)切责(严词斥责)之,而谗者(进谗言的人)因(趁机 ‎)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信),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德高望重的人)也。”后拜怀令(县令)。 ‎ ‎ 大姓李子春先为(做,担任)琅邪相(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豪猾(强横狡诈不守法纪)并兼(合并、并吞土地),为人所(被)患(憎恶,讨厌,害怕)。憙下车(官吏到任),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被发现觉察,暴露,败露),即穷诘(深究问责)其奸,收考(拘捕拷问)(李)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为了,省略“之”,他)请者数十,终不听(被允许)。时赵王(刘)良疾病将终,车驾(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皇帝)亲临(赵)王(刘良),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亲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 “吏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律不可枉(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解)也,更(重新)道它(其它)所欲(想要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望)。”王无复言(说话)。 ‎ 其年,迁(升职调动;重新任命)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搜捕),斩其渠帅(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余党当坐(牵连治罪)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wù è,指憎恨邪恶)止其身,可一切(全部,所有;一概,一律)徙京师(帝王的都城)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迁移安置省略“于”,到)颍川、陈留。于是(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擢举(选拔荐举)义行(有善行的人),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大面积遭受蝗灾),侵入平原界辄(就)死,岁屡有年(丰收;年成好),百姓歌(歌颂)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如“五爵”,分 “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帝令憙典(主持,主管)边事(边防事务),思为(做)久长规(长久规划)。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皇帝亲临)视(看望,探病)。及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车驾(皇帝 ‎)往临吊(临丧哭吊)。时年八十四。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曰正侯。 ‎ 重点实词:‎ ‎2、除①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 :“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②清除,去掉。《荆轲刺秦王》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善 ‎①亲善;友好。‎ ‎《鸿门宴》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②好好地。《荆轲刺秦王》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曰:‘善。’乃下令。”‎ ‎④善于;擅长。《劝学》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喜欢;羡慕。《归去来兮辞》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4、相 动词 ‎①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②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③相貌。《孔雀东南飞》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④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副词Xiāng ‎①互相。《陈情表》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里翻译成“我”)‎ ‎5、坐 ‎①牵连治罪。《苏武传》 :“副罪,当相坐。”‎ ‎②因为;由于。《陌上桑》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③空;徒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典 ‎①法则;制度。《张衡传》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②重要的书籍、文献。《张衡传》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抵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三千贯。”‎ 文化常识:‎ ‎1、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2.崩殂:死。古时指皇帝的死亡。崩: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3.天子死,崩,也叫“驾崩”、“山陵崩”、“归西”、“驾鹤归西”、“驭龙归西”、“殡天”。‎ ‎4.诸侯或后妃死:薨(或薨逝、薨亡)。‎ ‎5.大夫死:卒,士死,不禄。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 ‎6.丁忧:古代官员因父母亡故暂时辞官回乡守丧称作丁忧,又叫“丁艰”。古代不论官职多大,遇到父母亡故都必须回乡丁忧,丁忧时间长达三年。如果朝廷因为特殊情况要求官员必须留在朝廷,不得回乡丁忧,或者已经回乡丁忧但期限未满,朝廷强令召其提前出仕,这两种情况叫夺情。‎ ‎7.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以百变善恶叫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可以分为三类:‎ 表扬: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经纬天地称文,威强睿德称武,辟土服远称桓,柔质慈民称惠,圣善闻周称宣,布德执义称穆,临照四方称明,圣闻周达称昭。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批评:如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杀戮无辜称厉,好内远礼称炀。‎ 同情:恭仁短折称衰,在国遭忧称愍,仁慈短折称怀。此外还有私谥: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门人亲友所加的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 ‎8、更始:指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领导者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自称玄汉王朝。消灭王莽政权后统治天下两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都城长安,投降赤眉,更始政权告终。9、关内侯: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仅次于彻侯(即列侯,亦称通侯)。有其号,但无封国。一般乃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封有食邑数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3文韬武略——许 将 ‎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第一。神宗召对( ),除( )集贤校理、同知( )礼院,编修( )中书条例( )。初,选( )人调拟( ),先南曹(尚书省吏部、兵部下属机构),次考功( ),综核(聚总而考核)无法( ),吏得缘文(缘,顺着,沿着;从字面意义附会曲解)为奸( ),选者又不得诉(省略“于”,对)长吏,(许)将奏罢南曹,辟( )公舍以待来诉者(……的人),士无留难( )。‎ ‎ 契丹以( )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 )之使不敢行,以( )命将。(许)将入对( )曰: “臣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侍从,朝廷大议( )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折( )之,则伤国体( )。”遂命(许)将诣( )枢密院阅( )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 )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 ‎ 及肄 [yì]( )射,(许)将先破的 [dì]( )。契丹使萧禧馆客( ),禧果( )以代州为( )问,(许)将随问随答。禧又曰: ‎ ‎“界渠( )未定,顾( )和好体重( ),吾且( )往( )大国( )分画( )矣。”将曰: “此事,申饬( )边臣( )岂不可,何以( )使( )为( )?”禧惭不能对( )。(许将)归报( ),神宗善( )之。‎ ‎ 明年( ),知( )秦州,又改郓 [yùn]州。上元( )张灯,吏籍( )为盗者系狱( ),(许)将曰: “是( )绝其自新之路也(判断句,是)悉( )纵遣( )之,自是从此民无一人犯法,三圄 [yǔ]( )皆空。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 )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喜聚(省略 “于”,在)肆( )以谤( )官政,(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 ‎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 “治兵( )有制,名虽不同,从( )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 )一人。”及( )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许)将立具( )上( )之;明日,访( )枢臣( ),不能对( )也。 绍圣(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初,入( )为( )吏部尚书,章惇 [dūn]为相( ),与蔡卞同( )肆( )罗织( ),贬谪元祐诸( )臣,奏( )发( )司马光墓。哲宗以(省略“之”,它,用这件事)问(许)将,对曰: “发( )人之墓,非盛德( )事。”知( )颖昌府,移( )大名,在大名六年,数 [shuò]( )告老( ),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谥曰文定。‎ ‎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考取,考中)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第一。神宗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除(授予官职)集贤校理、同知(宋以来“知某官”、“知某事”之官的佐官称同知。管理,掌管)礼院,编修(编写,编订)中书条例(泛指分条订立的章程、规则)。初,选(选拔)人调拟(初步定下来),先南曹(尚书省吏部、兵部下属机构),次考功(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综核(聚总而考核)无法(法度),吏得缘文(缘,顺着,沿着;从字面意义附会曲解)为奸(做狡诈、邪恶的事),选者又不得诉(省略“于”,对)长吏,(许)将奏罢南曹,辟(开辟,设置)公舍以待来诉者(……的人),士无留难(无理阻挠刁难)。‎ ‎ 契丹以(率领)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1.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2.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之使不敢行,以(把,省略“之”,它,出使的任务)命将。(许)将入对(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曰: “臣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侍从,朝廷大议(朝廷的重大决策)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折(使屈服,使折服)之,则伤国体(1.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2.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遂命(许)将诣(到)枢密院 阅(查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房梁)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及肄 [yì](学习,练习)射,(许)将先破的 [dì](射中靶子)。契丹使萧禧馆客(接待宾客),禧果(果然)以代州为(把……当做)问,(许)将随问随答。禧又曰: “界渠(边界)未定,顾(只是,不过)和好体重(关系重大),吾且(将)往(去,到)大国(古指大诸侯国,这里指契丹)分画(亦作"分划",区分;划分)矣。”将曰: “此事,申饬(饬令,指示)边臣(驻守边疆的大臣、官员)岂不可,何以(宾语前置,以何,为什么)使(出使)为(句末语气词,呢)?”禧惭不能对(回答)。(许将)归报(复命),神宗善(认为……好)之。‎ ‎ 明年(第二年),知(管理)秦州,又改郓 [yùn]州。上元(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张灯,吏籍(登记)为盗者系狱(关进监狱),(许)将曰: “是(这)绝其自新之路也(判断句,是)悉(全,都)纵遣(释放遣发)之,自是从此民无一人犯法,三圄 [yǔ](多个监狱)皆空。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才)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喜聚(省略 “于”,在)肆(店铺,酒馆)以谤(议论,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官政,(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 ‎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 “治兵(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军队; 2、出兵作战)有制,名虽不同,从(通“纵”)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通“犹”,好像)一人。”及(等到)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许)将立具(详细)上(上报)之;明日,访(询问)枢臣(宰辅重臣),不能对(回答)也。 绍圣(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初,入(入朝)为(担任)吏部尚书,章惇 [dūn]为相(担任做丞相),与蔡卞同(一起,共同)肆(肆意)罗织(网罗罪名 ‎),贬谪元祐诸(众位,多位)臣,奏(上奏)发(打开)司马光墓。哲宗以(省略“之”,它,用这件事)问(许)将,对曰: “发(打开)人之墓,非盛德(品德高尚)事。”知(管理)颖昌府,移(移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 [shuò](多次)告老(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谥曰文定。‎ 文化常识:‎ ‎1、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2、集贤校理:官名。唐开元中置集贤殿书院,置学士、直学士等官,后又增修撰、校理等官。宋亦沿置,绍圣时(1094-1097),改为秘书校理。‎ ‎4、礼院:官署名。 唐代太常寺之别称。‎ ‎5、编修中书条例司:官署名。北宋熙宁二年(1069)置,掌清理中书政务,以为变法之准备,设看详、同看详及编修官 ‎6、状 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7、上元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8、王 沂 公: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北宋时期名相,封沂国公。这里是称官爵。‎ ‎9、近侍:指亲近帝王的侍从之人,他们的地位不高,但有时候对皇帝的影响却很大。‎ ‎10、南曹:唐代吏部的属官。由员外郎一人充任,负责审核官吏的档案和政绩,并向上级呈报,以为升迁的依据。‎ ‎11、侍从:指的是宋代称大学士至待制为侍从官。‎ ‎12、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我国古代辞官说法 ‎⑴.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 ‎⑵.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⑶.致事:表示辞官退休,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 ‎⑷.致政: 表示辞官退休,还君事。‎ ‎⑸.乞身: 封建时代作官则以身许国,因此退职需乞身以还。故以"乞身"表示退休。它与"乞骸骨"一样,皆为 "请求退休"的意思。‎ ‎⑺.解印: 印是为官之依据,解印就是退休回家。‎ ‎⑺.解佩: 佩,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解佩,犹 言脱去朝服,表示辞官。‎ ‎⑻.解冠: 脱去官帽,表示辞官。‎ ‎⑼.解组: 组,印绶。解下印绶,表示辞官。‎ ‎⑽.解绶: 解去印绶,表示辞官。萧统《陶渊明传》: "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束带见召之,渊明叹日: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缓去职 。”‎ ‎⑾.解龟: 古代印章的纽一般为龟形,因以龟表示印。解去龟印,即解去官印。‎ ‎⑿.初衣: 作官以前所穿的衣服。古人作官有官服,辞官则需脱去官服,穿上初衣。因以初衣表示辞官退职。或者称 返初服。‎ ‎⒀.投冠: 古代作官必戴冠,投冠表示辞去官职。或者挂冠,挂冠而去,表示辞官。   ‎ ‎⒁.挂绶: 挂绥带而去,表示辞官。‎ ‎⒂.释绂: 绂,古代系(ji)印章的丝绳。犹言弃印。‎ ‎⒃.释冕: 冕,古代官吏所戴的礼帽。‎ ‎⒄.请急:急,古代休假名,取急、请急,都指请假。‎ ‎⒅.告归:古代官吏请假回家。‎ ‎⒆.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13、开府仪同三司: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与幕僚部属的行为。得授仪同三司加号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之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一般是魏晋至元朝时,朝廷对有功大臣功劳的重赐。‎ 元祐: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由于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因此后来的党争中, “元祐”一词又被用来指称旧党及其成员。‎ 重点实词 ‎1、辟:‎ ‎①开,与"闭"相对。例如:"语毕而宫门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 ‎②.开垦,开辟。例如:"前辟四窗"。《项脊轩志》‎ ‎③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2、顾 本义:回头看。例: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史记·项羽本纪》‎ ‎②视;看。《行路难》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看望;拜访。《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照顾,关怀。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⑤眷念,顾及。例: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⑥顾虑;考虑。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⑦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例: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荆轲刺秦王》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廉颇蔺相如列传》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 ‎⑧副词,反而,却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籍 ‎①本义:祖居地登记册。‎ ②:户口簿。‎ ‎③引申义:书册)‎ ‎④动词:登记。例:“籍吏民,封府库。”‎ ‎⑤动词:抄没。“籍没其家”‎ 具:‎ ‎①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泛指准备,备办。‎ ‎②用具;器械:修守战之具 ‎③才干: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④完备;详尽。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4明 练 文 法——曾 公 亮 ‎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 )进士甲科,知( )会稽县。民田( )镜湖旁,每患( )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 )端明殿学士知( )郑州,为( )政有能声,盗悉( )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尝( )有使客( )亡( )橐( )中物,移书( )诘( )盗。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殆( )从者之廋( )耳。索( )之,果( )然( )。‎ ‎ 公亮明练( )文法( ),更( )践( )久,习( )知朝廷台阁典宪( ),首相韩琦每( )咨访( )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 )盗取之,大理当( )以( )强( )。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 )矣。”固( )争之,遂下有司议,比( )劫( )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 )界河,又数( )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 ),且( )生事。公亮言: “萌芽不禁,后将奈何(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 )也。”使谕( )以指意 ‎( ),边害讫( )息( )。英宗即位,加( )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 )加户部尚书,帝不豫( ),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 )之曰: “锡( )宴不赴,是( )不虔( )君命也,人主( )有疾,而必( )使亲临,处之( )安( )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 )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 ),起判(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永兴军。居( )一岁,还京师。旋( )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 )朝三日,公亮方厚( )庄重( ),沉深周密( ),平居谨( )绳墨( ),蹈( )规矩;然性吝啬,殖( )货( )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 )之,阴( )为( )子孙计( ),凡( )更张( )庶事( ),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 )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 )信任安石。安石德( )其助己,故引擢( )孝宽至枢密以报( )之。苏轼尝( )从容( )责( )公亮不能救正( ),世讥( )其持禄( )固( )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 ‎ ‎ ‎ ‎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考取,考上)进士甲科,知(主管,任…县令)会稽县。民田(名词作动词,种田)镜湖旁,每患(忧虑)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凭…的身份)端明殿学士知(名词作动词,担任知府)郑州,为(处理)政有能声,盗悉(全都。同义词:悉、皆、毕、咸、尽、率)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尝(曾经)有使客(使者)亡(丢失。亡古同“无”,没有)橐(tuó,口袋)中物,移书(发送公文;布告)诘(追问)盗。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大概,几乎)从者之廋(sōu,隐藏,藏匿)耳。索(搜查)之,果(确实,真的)然(这样)。公亮明练(熟悉;通晓)文法(公文法令),更(又)践(任职)久,习(熟悉)知朝廷台阁典宪(典章制度),首相韩琦每(经常)咨访(询问)焉(相当于“于之”,向他)。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方略)。密州民田产银,或(有人)盗取之,大理当(判罪)以(按照)强(强盗之罪)。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差别,不同)矣。”固(坚决)争之,遂下有司议,比(比照)劫(抢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捕鱼,这句话省略了介词“于”,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界河,又数(多次)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计较),且(将要 ‎)生事。公亮言: “萌芽不禁,后将奈何(怎么办)?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担任,胜任)也。”使谕(告诉晓谕,使人知道)以指意(意旨,意图),边害讫(完结,终了)息(平息)。英宗即位,加(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不久)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豫”本为安逸舒适之意, “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泛称尊长有疾),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质问)之曰: “锡(通“赐”)宴不赴,是(这)不虔(恭敬)君命也,人主(君主)有疾,而必(一定)使亲临,处之(做这样的事)安(心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第二年),起判(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永兴军。居( 停留 )一岁,还京师。旋(不久)以太傅致仕(退休),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停止)朝三日,公亮方厚(端方忠厚)庄重(严肃),沉深周密(细致周密),平居谨(谨守)绳墨(规矩),蹈(踩,引申为遵守)规矩;然性吝啬,殖(动词,积蓄)货(钱币)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偏向)之,阴(暗中)为(替)子孙计(谋划),凡(所有)更张(变更或改革)庶事(古时指各种政务政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赞同)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更加)信任安石。安石德(感激)其助己,故引擢(提拔)孝宽至枢密以报(报答)之。苏轼尝(曾经)从容(私下)责(责备)公亮不能救正(纠正弊病),世讥(讥讽)其持禄(保持禄位)固(固守)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  ‎ 文化常识 ‎1、字,在古代,婴儿出生后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2、进士甲科:最初的科举没有甲科和乙科的区分,所有进士都称为“乙科”。到了唐明皇时期,为彰显文德,设甲科,让最优秀的人才成为天下人的表率。“甲科”‎ 成为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明、清通称经过殿试的进士为甲科,未经殿试的举人为乙科。补充:应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明清时指乡试。补充:①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②下第: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③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3、学士:职官名。魏晋南北朝始设,为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开元年间设置学士院,成为“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參理机务,起草诏书。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录取时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一甲即授官职,二、三甲参加翰林院的考试,学习三年后再授官职。‎ ‎5、、习知朝廷台阁典宪 台阁:台与阁的并称。亦泛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汉时指尚书台,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例: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在官府里任职。‎ ‎6、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首相:古代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7、仁宗末年,琦请建储 建储,立皇太子,即确定储君,或者说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太子为古代储君称谓,即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8、大理当以强 大理寺:我国古代的司法审判机构,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唐代主要负责审理中央百官及京城徒刑以上案件;宋代于刑部,御史台共同行使审判权;明代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共同行使审判权,但大理寺侧重于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以大理寺卿为长官,少卿为副职。‎ ‎9、遂下有司议 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有”即“有……的权利”;“司”即“主管、管理”。例: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⑴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中书令为首官,起初由宦官担任,后也启用士人。下有中书侍郎为副职,中书舍人,为骨干官员,负责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 ‎⑵侍郎:官名。西汉侍郎为郎官之一,掌守宫廷门户,充当车骑随从皇帝。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⑶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又称中书令),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道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隋代始没六部,各部以尚书为正长官。唐初秦王李世民曾任其职,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 ‎⑷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全国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官署;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⑸户部:又称地官,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的官署。‎ ‎11、拜司空兼侍中 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来司空亦为中国姓氏之一。‎ ‎12、侍中:古代一度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始设于秦,侍中在秦汉之际原本只是皇帝身边的小臣,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获此荣誉后,可出入皇宫,经常伴随皇帝左右,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13、河阳三城节度使 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14、起判永兴军 ‎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⑵判:担任通判。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 ‎⑶通判:古代的中央特派员。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 ‎⑷军、监:两宋的行政区划单位。军始于唐,当时称军镇,属军事系统,多设在边区,只管军队不管民政。五代时,军不仅管兵马,也辖有土地、民政,但各军、监皆不辖县;在宋代,军则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监是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性的管理机构,五代初已开始出现,但也在宋代才演变成地方行政区划单位。‎ ‎15、旋以太傅致仕 ‎“师”“傅”“保”三者均含有辅佐和教导的双重意义。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为“三师”,专事对太子的教导。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为“三孤”。 “三公”和“三孤”又统称为“师保”,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 ‎ 5刚直抗疏——陈登云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 )鄢陵知县,征授( )御史,出( )按( )辽东,疏陈( )安攘( )十册,又请速( )首功之赏,改巡( )山西。还朝,会( )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 )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 )沮( )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 ),劾( )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 )储贰( ),且广结术士(讲求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的人)之流曩( )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 )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 ),簧鼓( )朝绅( )。不-但惠安(妃子的名号)遭其虐焰,即中宫( )与太后( )家亦谨( )避其锋矣,陛下享国(帝王在位年数)久长,自由( )敬德( )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 )不立东宫之效( )。干扰盛典( ),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 )?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 )亦为( )登云危,帝竟( )留中不下( )。久之,疏( )论( ‎ ‎)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 )皆惮( )之。时方考选科道(明、清時监察官员的通称),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 )于威,则摧刚为柔( );壬午以后昵( )于情( ),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 ),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 )刚直擢( )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 ),遂嗜乞怜( ),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 )顾( )居其半。夫台谏(谏官,监察官员、谏议官员,后合二为一)为天下持( )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 )望其抗颜( )直绳( ),为国家除大奸、巨蠹( )哉!与其误用而斥( )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 )数事以献,出按( )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 ),囊( )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官署中的佐吏)锺化民赍( )帑币( )振( )之。登云巡方( )者三,风裁( )峻厉( )。以久之当擢京卿,累( )寝( )不下,遂移疾( )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出任)鄢陵知县,征授(被征召授予)御史,出(出,离开京城)按(巡视)辽东,疏陈(上疏陈述)安攘(边境)十册,又请速(加速建立)首功之赏,改巡(改派巡视)山西。还朝,会(恰逢,正碰上)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认为)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暗中)沮(阻挠、破坏)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向皇帝上书直言),劾(弹劾,揭发罪行)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偷偷觊觎;非分的欲望)储贰(太子),且广结术士(讲求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的人)之流曩(năng,从前,过去)陛下重惩科场冒籍(冒籍,假冒籍贯,科闱弊端之一种),承宪妻每扬言(公开宣称)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功臣权贵),簧鼓(簧鼓, 用动听的言语迷惑人)朝绅(指朝廷官员)。不-但惠安(妃子的名号)遭其虐焰,即中宫(皇后)与太后(皇太后)家亦谨(谨慎地)避其锋矣,陛下享国(帝王在位年数)久长,自由(因为)敬德(崇敬道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认为)不立东宫之效(结果)。干扰盛典(重大的典章制度 ‎),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不至何所,不能到达什么地步呢)?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同僚)亦为(认为)登云危,帝竟(最终)留中不下(将奏章留在宫中不下达审议)。久之,疏(上疏)论(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朝廷大臣)皆惮(怕,畏惧)之。时方考选科道(明、清時监察官员的通称),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害怕)于威,则摧刚为柔(把刚强正直的人摧折压抑为软弱柔顺的人);壬午以后昵(迎合)于情(皇帝的心意),则化直为佞(巧言谄媚,奸佞,使正直的人也变成了奸佞的人)。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jǔ yǔ:攻击倾轧),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因为)刚直擢(提拔)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背着皇上,扶植党羽),遂嗜乞怜(于是投其所好,摇尾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向朝廷进言的路径,这里指言官)顾(却)居其半。夫台谏(谏官,监察官员、谏议官员,后合二为一)为天下持(坚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怎能)望其抗颜(不顾情面)直绳(依法办事),为国家除大奸、巨蠹(蛀虫)哉!与其误用而斥(贬斥)之,不若慎于始进(状语后置句,在开始选拔时谨慎地考察)。因条(分条陈述)数事以献,出按(巡查)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矢:通“屎”),囊(囊:名词作状语,用囊包着)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官署中的佐吏)锺化民赍(jī:携带;拿着)帑币(国库里的钱)振(赈济)之。登云巡方(指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者三,风裁(风纪,依法裁处)峻厉(雷厉风行)。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多次)寝(搁置)不下,遂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文化常识 ‎1、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中宫一词的由来是,因古代建筑宫城时,皇后的宫室都位于子午线 上,而一般而言,皇后寝宫前是君王的居室,左右两旁夹挟著嫔妃的居室,后方多为太后及宫中年老女性养老之处,整体而言,是以周围建筑来衬托出皇后统辖后宫的领导地位,因而皇后又有六宫之长一称。‎ ‎2、时方考选科道:‎ 科道:科,六科给事中 ;道,都察院及下设的十三道监察御史。明清时期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官”,俗称为两衙门。 ‎ ‎3、近岁言官,‎ 言官,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通称言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言官的权利算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明朝,言官甚至令皇帝都无可奈何。‎ ‎4、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5、台谏:官名,唐时,台官与谏官分立。唐、宋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掌纠弹,通称为台官,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合称台谏。清代统归于都察院,职权不再分别,虽亦统称台谏,与宋之台谏性质有所不同。‎ ‎6、寺丞:官署中的佐吏。如光禄寺丞,,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账目,唐以后始专司膳。‎ ‎7、京卿:对京堂的尊称。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 ‎8、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9、陛下: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说文》:升高阶也。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为“陛见”,此指臣下见皇帝。‎ ‎6刚 直 忠 谠——傅 珪 ‎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 )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 )兼司经局校书。与( )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 )东宫恩,进( )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不附( )刘瑾,瑾恶( )之。谓( )《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 ),镌( )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 )以( )《实录》成,进( )左中允,再迁( )翰林学士,历( )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 )费宏为( )礼部尚书。礼部事( )视( )他部为简( ),自珪数( )有执争( ),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 )田百顷为( )法王下院,中旨(皇帝的诏谕,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下( )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 )。珪佯( )不知,执奏( ):“孰( )为( ‎ ‎)大庆法王?敢与至尊( )并( )书( ),大不敬。”诏( )勿问( ),田亦竟( )止。珪居闲( )类( )木讷( )者。及( )当( )大事,毅然执持( ),人不能夺( ),卒( )以此忤( )权幸( )去( )。教坊司臧贤请易( )牙牌,制(式样)如朝士(朝廷官员),又请改铸方印。珪格(阻止)不行( )。贤日夜腾谤( )于诸阉( )间,冀( )去( )珪。流寇 ( ) 扰河南,太监陆訚谋( )督师( ),下廷议(廷臣会议,是明代朝廷的议事制度),莫敢先发。珪厉声曰: “师老民疲( ),贼日炽( ),以冒功( )者多,偾事者( )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 )肘腋( )间,民嚣然( )思乱,祸旦夕( )及宗社( )。吾侪( )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 )。”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 )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 )四十有( 通“又”)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 )十事,语多斥( )权幸,权幸益( )深嫉( )之。会户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尚书孙交亦以守正( )见( )忤( ),遂矫( )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言官交章( )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 ),家无储蓄,日给( )为累( ),乞颁( ) 月廪( )、岁隶(每年供给官吏仆人的食米),以示优礼。又谓( )珪刚直忠谠( ),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 )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 )太子少保,谥文毅。‎ ‎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改任)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不久)兼司经局校书。与(参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凭借)东宫恩,进(被提拔)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不附(结交,攀附)刘瑾,瑾恶(嫉恨)之。谓(认为)《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浪费;耗费过多),镌(降级,削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不久)以(凭借)《实录》成,进(晋升)左中允,再迁(升迁)翰林学士,历(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代替)费宏为(担任)礼部尚书。礼部事(事务)视(比照)他部为简(简单),自珪数(多次)有执争(“执挣”,坚持己见,不妥协),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请求)田百顷为(建设)法王下院,中旨(皇帝的诏谕,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下(下发)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并列)。珪佯(假装)不知,执奏(持章表上奏君主):“孰(谁)为(是)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天子)‎ 并(一起)书(署名),大不敬。”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勿问(追究,皇帝自知理亏,下诏书不追究傅珪的奏章),田亦竟(到底,终于)止。珪居闲(平日)类木讷(不会说话)者。及(等到。同义词:①迨。如:迨诸父异爨。②逮:逮奉圣朝)当(面对)大事,毅然执持(坚持自己的意见),人不能夺(强行改变),卒(最终)以此忤(忤逆,违背)权幸(指有权势而得到帝王宠爱的奸佞之人)去(离职)。教坊司臧贤请易(改变)牙牌,制(式样)如朝士(朝廷官员),又请改铸方印。珪格(阻止)不行(推行,古代宫廷礼制对诸如牙牌、印章的规格式样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便逾越。教坊司官员使用的牙牌印章级别低,固然是因为职业歧视,但也含有声乐歌舞官员不得干预朝政的意味,励精图治的皇帝决不允许破坏这个制度。明武宗是一个昏庸无能荒淫享乐的皇帝,沉溺于声色狗马之好,所以才纵容教坊司的官员逾礼。傅珪表面上是不顺从臧贤,实际上是不顺从皇帝。把拒绝说成是搁置,是语气委婉一点而已,没有实质的不同。搁置皇帝要求做的事,是需要勇气的)。贤日夜腾谤(肆意诽谤;大加指责)于诸阉(太监,封建时代的宦官)间,冀(希望)去(使…罢职)珪。流寇 (处流窜的盗匪或流动不定的叛乱者) 扰河南,太监陆訚谋(打算)督师(担任督师),下廷议(廷臣会议,是明代朝廷的议事制度),莫敢先发。珪厉声曰: “师老民疲(师:军队;老:衰竭;民:民众;疲:疲乏。部队士气衰落,百姓疲惫不堪。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人民极其疲劳),贼日炽(旺盛猛烈),以冒功(假冒功绩)者多,偾事者(fèn,偾事,败事。偾,跌倒)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jiāo qí,郊野,郊外)肘腋(身边,比喻距离京城很近)间,民嚣然(扰攘不宁)思乱,祸旦夕(早晨和晚上,比喻很短的时间)及宗社(宗庙和社稷,泛指国家)。吾侪(等辈,同类的人们)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极力陈述)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 “‎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共)四十有( 通“又”)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弊病)十事,语多斥(指斥)权幸,权幸益(愈加)深嫉(痛恨)之。会户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尚书孙交亦以守正(恪守正道)见(被)忤(违背心意。“见忤”有被欺侮之意),遂矫(假托)旨令二人致仕(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两京(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言官交章(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不畏威权,坚持正直原则,也指相对能够焕发自己坦荡光明、健康自由的人格品质),家无储蓄,日给(每天供给)为累(困难),乞颁(发放) 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岁隶(每年供给官吏仆人的食米),以示优礼。又谓(认为)珪刚直忠谠(正直的言论),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回复)。而珪适(恰巧,恰逢)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即追赠,或追封,指加封死者或其家属的官职、勋位,用来表扬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太子少保,谥文毅。‎ 文化常识 ‎1、庶吉士,亦称庶常。庶吉士:官名,亦称庶常,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明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以进士中擅长文学及书法的人担任。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清代设庶吉馆,殿试后朝考前列者入馆学习,称为庶吉士,三年后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翰林院修编、检讨、知县等官。‎ ‎2、编修:官名。唐史馆有修撰官掌修国史。宋实录院有修撰官掌修实录。辽国史院与元、明、清翰林院皆有修撰官,明、清通常授予一甲第一名进士。‎ ‎3、司经局,司经局,官署名。南朝梁太子官署有典经局,北齐有典经坊,隋称司经局,唐一度改名桂坊,有洗马等官,掌太子宫中图书,初唐名臣魏征就曾任职于太子李建成宫中洗马官。辽仍称司经局,金詹事院有司经官。‎ ‎4、校书:官名。掌校雠典籍,订正讹误。东汉朝廷藏书于东观,置校书郎中。后魏秘书省始置校书郎,唐秘书省与弘文馆皆置,宋属秘书省,辽属秘书监著作局,金、元属秘书监。元并掌鉴定书画。明清废。‎ ‎5、左中允:清詹事府左春坊之属官。满、汉各一人,正六品,汉员兼翰林院编修衔。掌记注撰文之事。詹事府,中国清朝中央机构之一,创设于清朝1644年,该机构为模仿明朝旧有机构并加以扩充,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其中,置詹事、少詹事等官职。‎ ‎4、左谕德:官名,唐朝开始设置,秩正四品下,掌对皇太子教谕道德。‎ ‎5、讲官: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东宫侍讲官员。‎ ‎6、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 ‎7、翰林学士:官名,掌起草诏令。‎ ‎8、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9、左右侍郎:官名,正三品,相当于现今政府各部的副部长。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各部的最高长官是“尚书”,相当于现代的部长;副长官称“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各个部有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左侍郎和右侍郎。‎ ‎10、‎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 教坊司: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机构。始建于唐代,称为教坊,专门管理宫廷俗乐的教习和演出事宜。一度改名"云韶府"。宋元两代亦设教坊;明代改教坊为教坊司,隶属于礼部,主管乐舞和戏曲。至清代雍正时改教坊司为和声署。它的存在,对我国古代宫廷戏剧及至民间戏剧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1、臧贤:明正德年间教坊司乐官,受明武宗宠幸。‎ ‎12、牙牌: 象牙腰牌。宋元以后为官员身份证。因多系象牙兽骨制成,故名。其上书写官员官衔、履历。始见于宋。明朝正式定制,分为五种:公、侯、伯曰"勋",驸马都尉曰"亲",文官曰"文",武官曰"武",教坊曰"乐"。嘉靖中总编为"官字某号",朝参时持以出入宫门,否则门官止之。私相借者,论如律。‎ ‎13、言官: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通称言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14、两京: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一般指长安和洛阳。宋代时有三京,以大名为北京,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明代两京指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15、翰林院:始设于唐代,意为文翰之林,即文苑。别称“词林”。玄宗时,遴选擅长文词之朝臣入居翰林,以备草拟急诏,兼有撰写诗文、以颂太平之责。翰林院因此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翰林待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另建翰林学士院,将文学之士从杂流中分出,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 ‎16、东宫:中国古代在方位上也有很重的等级观念,在古代建筑中位于中央座北朝南是最尊贵的,除正殿外,就东西两方而言,以东为大,这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民间也是如此。太子称为东宫,是因为太子以诸皇子之首和储君的身份,地位仅次于皇帝,理所当然地应该居住在除正殿,即皇帝所居住的地方之外的等级最高的地方,而东宫也就成了太子的代称。‎ ‎17、矫旨:也称矫诏,假托或假传的皇帝诏书,或者篡改皇帝的诏令。‎ 重要实词 与 ‎①赞成。如;吾与点也。②结交,亲附。如: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当 ‎①抵得上,等于。例:以一当十。②判罪。例:该当何罪。③掌管,‎ 主持。例:当国。④充任,担任。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⑤把守。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⑥挡住。例:以当南日⑦担负。‎ 适①切合,相合:适当 ;②舒服:适意。③刚才。如:适得府君书。④往,归向:无所适从。⑤旧称女子出嫁:⑥享有。如:吾与子之所共适⑦按照。如:处分适兄意。‎ ‎7为 国 而 死——傅 珪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 )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 )言天下事, 劝其亟( )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 )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 )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 )矣,翰亦罢( )去。靖康元年( ),召为给事中,进( )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 )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 )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 )矢( )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 ),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 )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 )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 )不返,傅属贻( )书请之。及废立檄( )至,傅大恸( )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 )之民间,别求状( )类宦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 )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 )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 ),则( )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 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 )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 ),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 )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 ‎① ‎ ‎② ‎ 文言文翻译(2015·新课标全国卷I)‎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考中进士。登,上,升;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为(做,担任)礼部员外郎。时蔡翛[xiāo]为(做,担任)尚书,傅为(省略“之”,对他,向他)言天下事,劝其亟(jí,立刻)有所建(建立的功业),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升迁)秘书少监,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使者所过(经过的地方),调夫(调遣服劳役的人)治(准备)舟,骚然(扰乱,使地方不安宁)烦费(大量耗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农事),而于(对)中国(中原,也指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特指宋朝)无丝毫之益。”宰相谓(认为)其所论(论断,观点)同(与……相同)苏轼,奏(上奏章)贬(省略“之”,孙傅)蕲[qí]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认为)傅论议(观点)虽偶(偶然)与轼合,意亦亡(通“无”,没有)他,以(按照)职论 ‎(评价,评定)事而责之过(过分,过度)矣,翰亦罢(被罢免)去(离开)。靖康元年,召(征召)为(担任)给事中,进(进职)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使……得到实惠,使……受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奸臣)。”时谓名言。十一月,拜(授予书右丞,俄(不久)改(改任)同知枢密院。‎ ‎ 二年正月,钦宗诣(到……去)金帅营,以(任命)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兼任)少傅。帝兼旬(兼,加倍;二十天)不返,傅屡(多次)贻书(送信)请之。及废立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至,傅大恸(tòng,大哭)曰:“吾惟(只)知吾君可帝(称帝)中国(省略“于”,在中原地区)尔,苟(如果)立(拥立称帝)异姓,吾当死(为动用法,为……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放行)。密谋匿之(省略“于”,到)民间,别(另外)求状(样子)类(像)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几)死囚,持首送之,绐(dài,古同“诒yí”,欺骗;欺诈)金人曰:“宦者欲窃(私下,暗中)太子出,都人(京城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于是)(太子)帅(率领)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作乱的人,造反的人)以献。苟不已(停止),(太子)则以(用)死继之。”越(经过,过了)五日,无肯承(承担)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宾语前置吗,索要我),吾当与(他)之俱(一起)行(出发),求见二酋(长官,敌帅)面(当面)责之,庶(希望)或(或许)万一可(能够)济(对事情有益)。”遂(于是)从(跟从)太子出。金守门者 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为什么,何必)预(参与)?”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判断句),当死从(誓死追随)。” 是(这天)夕,宿门下(省略“于”,在城门下),明日(第二天),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在)朔廷。绍兴中,赠(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赠谥号)曰忠定。‎ ‎ 8志气英远——来护儿 ‎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 )而孤( ),养于世母( )吴氏。吴氏提携( )鞠养( ),甚有慈训( ),幼儿卓荦( );初读《诗》,舍(shě)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 )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 )其志,及长,雄略( )秀( )出( ),志气( )英远( )。会( )周师( )定( )淮南,(来护儿)所住白土村,地居( )疆场,数见军旅( )。护儿常慨然( )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开国年号)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 “开府仪同三司”,隋唐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有开辟府邸的权利),赏物一千段。仁寿(隋文帝杨坚年号)初,迁瀛洲刺史,以( )善政闻,频( )见( )‎ 劳勉( )。炀帝嗣位( ),被追入朝,百姓攀恋( ),累日( )不能出境,诣阙( )上书致( )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 )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dàn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 “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六年,车驾幸( )江都,谓护儿曰:衣( )锦( )昼( )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并牛酒,令(来护儿)谒( )先人墓,宴( )乡里父老,仍( )令三品已(以)上并( )集其宅,酣饮(畅饮)尽日( ),朝野荣( )之。十二年,(隋炀帝)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 )军旅( ),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 ),深恐非宜,伏愿( )驻驾(于)洛阳,与时( )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 )(是)臣衣锦之地。臣荷( )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 ),朕复何望!护儿因( )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 ),(宇文化及)深忌( )之。是日(来护儿)旦将朝( ),见( )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是)备位( )大臣,荷( )国重任,不能肃清( )凶逆( ),遂( )今王室( )至此,抱恨(于)泉壤( ),知复何言( )! 乃遇害。护儿重( )然诺( ),敦( )交契( ),廉于财利,不事( )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于)人意也( )!善抚( )士卒,部分( )严明(严肃而公正),故( )咸(都)得( )其( )死力( )。‎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知道,懂得。此处译为 “懂事”)而孤(幼年丧父称作 “孤”。这里指父母双亡),养于世母(伯母)吴氏。吴氏提携(照顾)鞠养(1.抚养;养育 2.供养;赡养),甚有慈训(父亲或母亲的教诲),幼儿卓荦(zhuó luò卓越,突出,超绝出众);初读《诗》,舍(shě)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应当,一定。例句:会当凌绝顶)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认为……豪壮)其志,及长,雄略(雄才谋略)秀(优秀)出(突出),志气(志向气概)英远(美好高远)。会(正好)周师(周国的军队)定(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白土村,地居(居于,处于)疆场,数见军旅(军队)。护儿常慨然(感情激昂的样子)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开国年号)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 “开府仪同三司”,隋唐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有开辟府邸的权利),赏物一千段。‎ 仁寿(隋文帝杨坚年号)初,迁瀛洲刺史,以(凭借)善政闻,频(屡次,连次)见(被)劳勉(慰问,勉励)。炀帝嗣位(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嫡子或长子继承),被追入朝,百姓攀恋(攀住车马,不胜依恋。常用于表示对良吏的眷恋),累日(连日,多日)不能出境,诣阙(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此处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上书致(表达)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国家的命运。步:时运)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dàn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 “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六年,车驾幸(巡幸)江都,谓护儿曰:衣(动词,穿)锦(华丽的衣服)昼(白天)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并牛酒,令(来护儿)谒(拜谒)先人墓,宴(宴请)乡里父老,仍(又,还)令三品已(以)上并(一起)集其宅,酣饮(畅饮)尽日(终日,整天),朝野荣(为……感到荣耀)之。十二年,(隋炀帝)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兴起)军旅(战争),百姓易咨怨(嗟叹,怨恨),车驾游幸(巡游),深恐非宜,伏愿(等同于“伏惟”希望,愿望)驻驾(于)洛阳,与时(追逐时机,随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这)(是)臣衣锦之地。臣荷(hè背负肩担)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犹言如此。尚且这样说),朕复何望!护儿因(于是)不敢言(进言)。及宇文化及构逆(作乱,叛乱),(宇文化及)深忌(憎恨,忌讳)之。是日(来护儿)旦将朝(上朝),见(被)执(抓)。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在何,在哪里)?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是)备位(充任,任职)大臣,荷(承担)国重任,不能肃清(清除)凶逆(凶恶叛逆。这里指凶恶叛逆的人),遂(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到底)今王室(朝廷)至此,抱恨(于)泉壤(九泉、泉下),知复何言(宾语前置,应为“言何”,译为“说什么”)! 乃遇害。护儿重(看重)然诺(允诺,承诺),敦(厚道,诚恳)交契(‎ 情谊;交情),廉于财利,不事(经营)产业(指私人财产,如田地、房屋、作坊等等)。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于)人意也(句意:这也难道跟我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吗)!善抚(安抚)士卒,部分(部署,安排)严明(严肃而公正),故(所以)咸(都)得(得到)其(将士们的)死力(竭尽全力)。‎ ‎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 【答案】(1)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关键词:“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 “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 ‎ (2)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关键词:“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9机 鉴 敏 悟——于 休 烈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 )贞悫(què, ),机鉴( )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 )文。举( )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 )者,出 ( )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 ),肃宗践祚( ),休烈迁太常少卿,知( )礼仪事,兼修( )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 )听受( ),尝( )谓休烈曰: “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 “禹、汤罪己( ),其兴( )也勃( )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 ),臣不胜( )大庆( )。”时中原荡覆( ),典章( )殆 ‎( )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 ),修撰( )多时,今并无本(刻本)。伏望( )下( )御史台推勘( )史馆所由( ),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 )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 ),重加购赏( )。” 前( )修( )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 ),入东京,至是以( )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kuí)矜能( )忌贤( ),以( )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 ),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 )留史馆修撰以( )下( )之。休烈恬然( )自持( ),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 )名品(名位,品级,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 )元载称之(于休烈),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 )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 )三十余年,历掌(多次掌管)清要( ),家无儋石(dàn shí儋受一石,故称儋石。用以计量谷物。儋,石罂。一说一石为石,二石为儋,谓一人所担。此处借指少量米粟)之蓄。恭俭( )温仁( ),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 )贤( )下士( ),推毂(gǔ, )后进( ),虽( )位( )崇( )年高,曾无( )倦色。笃好( )坟籍( ),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 )赠韦氏国夫人(命妇的一种封号),葬日给卤lǔ簿bù (古代帝王驾出时随从的仪仗队。自汉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鼓吹(演奏乐曲的乐队)。及闻休烈卒,追悼( )久之,褒赠( )尚书左仆射,赙(fù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官名。使者的别称)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 )宣慰(‎ 宣旨,慰问。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儒者(一般读书人)之荣,少有其比( )。‎ ‎ ‎ ‎ ‎ ‎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多指天赋的卓绝的品性)贞悫(què,坚贞诚信),机鉴(机警)敏悟(聪明)。自幼好学,善属(写)文。举(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古代官署名。三国魏始设,为尚书的一个办事机关。后几代因之。隋、唐、宋属刑部。元以后废。其长官,三国魏以下为比部曹,隋初为比部侍郎,后改称比部郎;唐宋为比部郎中及员外郎。其职原掌稽核簿籍。后变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归附自己)者,出 (离开朝廷)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gòu nán结成怨仇。引申为发动叛乱),肃宗践祚(即位;登基),休烈迁太常少卿,知(主管,掌管)礼仪事,兼修(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听受(听从,接受),尝(曾经)谓休烈曰: “‎ 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 “禹、汤罪己(归罪自己,引咎自责),其兴(兴起)也勃(蓬勃,旺盛)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规正过失),臣不胜(不禁)大庆(大可庆贺之事)。”时中原荡覆(动荡,颠覆),典章(典制,法令制度)殆(几乎)尽,无史籍检寻(翻阅,查寻)。休烈奏曰: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重要典籍),修撰(撰写,编纂)多时,今并无本(刻本)。伏望(表希望的敬词。多用于下对上)下(下诏)御史台推勘(考察,推求)史馆所由(来源),令府县招访(招收,寻访)。有人别(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官府衙门),重加购赏(悬赏;奖赏)。” 前(前任)修(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身陷贼营中),入东京,至是以(把)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kuí)矜能(夸耀自己的才能)忌贤(妒忌贤才),以(因为)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平列,平等),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暂且)留史馆修撰以(来)下(贬低)之。休烈恬然(安然)自持(自处,自守,自固),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审核官吏的行状资历而分别去留)名品(名位,品级,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帝王的重臣;宰相)元载称之(于休烈),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照旧;仍旧)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总共)三十余年,历掌(多次掌管)清要(地位显贵、职司重要而政务不繁的官职),家无儋石(dàn shí儋受一石,故称儋石。用以计量谷物。儋,石罂。一说一石为石,二石为儋,谓一人所担。此处借指少量米粟)之蓄。恭俭(恭谨俭约)温仁(温厚仁爱),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亲近)贤(贤才)下士(屈身交接贤士),推毂(gǔ,荐举;援引)后进(后辈),虽(虽然)位(地位)崇(尊贵)年高,曾无(连一点也没有)倦色。笃好(十分爱好)坟籍(指古代的典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帝王的特别诏令。此处可翻译为特别下诏)赠韦氏国夫人(命妇的一种封号),葬日给卤lǔ簿bù (‎ 古代帝王驾出时随从的仪仗队。自汉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鼓吹(演奏乐曲的乐队)。及闻休烈卒,追悼(追念死者表示哀悼)久之,褒赠(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赙(fù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官名。使者的别称)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宣慰(宣旨,慰问。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儒者(一般读书人)之荣,少有其比(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