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

‎201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 专题一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考纲导向】‎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考点聚焦】‎ 智能图谱:‎ 常 用 仪 器 能加热 的仪器 酒精灯、试管、烧杯、烧瓶、坩埚、蒸发皿 分离物质的仪器 漏斗、洗气瓶、干燥管、蒸馏烧瓶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容量瓶、滴定管、量气装置、温度计 实验基本操作 仪器的洗涤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试纸的使用 溶液的配制 物质的分离 过滤、蒸发和结晶、蒸馏、分液和萃取、升华、渗析 重点难点:‎ ‎①常用可加热仪器及加热方法;②化学基本操作及操作原理。‎ 热点冷点:‎ 常用仪器的综合使用。‎ ‎【原创与经典】‎ 例1:(2003·上海)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互动]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在乙酸钠盐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所以会分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可用分液法进行分离;乙醇和丁醇均易溶于水,不能用分液,只能用蒸馏法分离;溴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要分离出溴化钠溶液中的溴单质,应用萃取法。‎ ‎[答案]C ‎ [小结]凡是固体混合物的分离,一般会利用溶解度的不同、一物质能升华等性质来加以分离;凡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若液体分层,则用分液法,若液体不分层,一般考虑蒸馏法;凡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分离,直接过滤即可。‎ 例2:(96全国高考)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规范的操作是( )。‎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互动]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规范的操作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沾有待测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中部,试纸变色,立即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值。在操作过程中,试纸不能用水润湿,也不能将pH试纸丢放在待测溶液里。‎ ‎[答案]C 例3: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g E.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 ‎[互动]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分析试题,比较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技能,可知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g,而不能称准到‎0.01g。对于无腐蚀性和不易潮解的固体药品应放在白纸上称量,而不能将它们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托盘天平在使用时要放平、调零,左“物”右“码”等。‎ ‎[答案]CD ‎【零距离突破】‎ ‎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酒精灯在桌上歪倒失火后,立即用湿布盖灭 B.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如果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 D.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2.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以下方法洗涤所用仪器:①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③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④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过三氯化铁的试剂瓶;⑤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 ‎ C.①②③ D.全部正确 ‎3.下列实验操作时,一般情况下不应该相互接触的是( ) ‎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B.向容量瓶中注入溶液时,移液用的玻棒与容量瓶颈内壁 C.用移液管向锥形瓶内注液时,移液管的尖嘴与锥形瓶内壁 D.实验室将气体HCl溶于水时,漏斗口与水面 ‎4.容量瓶中需标有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六项中的( )‎ A.①③⑤ B.②④⑥ ‎ C.③⑤⑥ D.①②④‎ ‎5.下列溶液有时呈黄色,其中由于久置时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色的是( )。‎ A.浓硝酸 B.硫酸亚铁 C.高锰酸钾 D.工业盐酸 ‎6.双球洗气管是一种多用途仪器,常用于去除杂质、气体干燥、气体吸收(能防止倒吸)等实验操作。右图是用水吸收下列某气体时的情形,根据下面附表判断由左方进入的被吸收气体是( )‎ A.Cl2 B.HCl C.H2S D.CO2‎ 附:四种气体的溶解度表(室温下)。‎ 气体 Cl2‎ HCl H2S CO2‎ l体积水约能吸收气体体积数 ‎2‎ ‎500‎ ‎2.6‎ ‎1‎ ‎7.下列溶液使用时需临时配制的是( )‎ A.氯水 B.氨水 ‎ C.氯化钙 D.银氨溶液 ‎8.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的仪器合理的是( )‎ A.用25毫升的碱式滴定管量取14.80毫升的NaOH溶液 B.用100毫升的量筒量取5.2毫升盐酸 C.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克氯化钠 D.用100毫升容量瓶配制50毫升0.1摩/升盐酸 ‎9.以下仪器中,可以不在室温下使用的是( )‎ A.漏斗 B.量筒 ‎ C.移液管 D.滴定管 ‎10.高氯酸是最强的酸,质量分数为60%的高氯酸溶液加热不分解,浓度增高就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热、浓的高氯酸溶液遇有机物易爆炸,纯高氯酸的沸点是‎130℃‎。现有市售的70%高氯酸,为使其进一步浓缩,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加入浓硫酸后再小心常压蒸馏 ‎ B.各仪器连接处的橡皮塞应塞紧防止漏气 C.加入浓硫酸后再减压蒸馏 D.各仪器连接处必须用磨口玻璃装置 ‎11.A~D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温度计装置示意图。‎ A B C D ‎ ‎ ‎ ‎ ‎ ‎ ‎ ‎ ‎(1)请从①~⑧中选出必须使用温度计的实验,把编号填入最适宜的装置图A~C下的空格中(多选要倒扣分)   ①酒精和浓硫酸混和加热制乙烯  ②电石跟水反应制乙炔   ③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物 ④苯和溴的取代反应    ⑤石油分馏装置    ⑥浓硫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  ⑦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⑧食盐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氯化氢 ‎(2)选用装置D做苯的硝化实验,D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某试管内装有约占其容积1/10的溶液,则溶液的体积是(用字母回答) 。‎ A.约lmL B.约3mL C.无法判断 因为 。‎ ‎(2)拟在烧杯中于加热条件下配制某溶液50mL,应选择的烧杯是(用字母回答) .‎ A.400mL烧杯 B.250mL烧杯 C.100mL烧杯 D.50mL烧杯 因为 。‎ ‎13.(1)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学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欲配制500mL0.2mol·L-1的碳酸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计算可知,应用托盘天平称取__g碳酸钠。 (2)称量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 A.调天平零点 B.游码回零 C.向小烧杯中加入碳酸钠 D.称量空烧杯 E.向右盘加砝码并把游码移到所需位置 ‎ F.将砝码回盒 G.记录称量结果 ‎(3)若砝码和药品位置放颠倒(假设称量时未用烧杯),天平平衡时,实际称得碳酸钠的质量是 g ‎(4)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 A.若称取28.6gNa2CO3·10H2O进行配制 ‎ B.称量时用了生锈的砝码 C.往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 D.碳酸钠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E.未洗涤溶解碳酸钠的烧杯 ‎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G.小烧杯洗净后未干燥即用来称量 ‎ H.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15.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 ‎ 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 ‎(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_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_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__________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若碘溶液体积为VamL,浓度为cmol·L-1,N2与O2的体积为Vb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用Va、cmol·L-1、Vb表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_____。‎ ‎(5)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____________(选填下列仪器的编号)。‎ a.烧杯 b.试管 c.广口瓶 d.容量瓶 ‎ e.量筒 f.单孔塞 g.双孔塞 ‎16.为了检验Pb(NO3)2‎ 热分解的产物,有人用示意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略去)。实验时在试管中放入研细的Pb(NO3)2晶体;实验结束后,试管中得到黄色粉末(PbO),U型管下部有少量液体X,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Y。‎ 回答下面问题:‎ ‎(1)在装置中试管和U型管上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互紧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X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气体Y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单的实验证实(2)中的判断 ‎①对X的判断 ‎②对Y的判断(要求:怎样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实验方法、现象、结论)‎ ‎50℃‎‎,Cu ‎17.在实验室可利用下列反应制HCHO:2CH3OH+O2 2HCHO+2H2O,关于甲醇和甲醛的沸点和水溶性见下表。‎ 沸点(℃)‎ 水溶性 甲醇 ‎65‎ 与水混溶 甲醛 ‎-21‎ 与水混溶 实验中,有关物质流经的主要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通入A管的X是什么物质?②在A、B、C管中,反应各装的是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③该实验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是(选填A,B,C)________。④在仪器组装完成后,加试剂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⑤在加入必需的试剂后,继续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__。‎ ‎18.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右图为化学教学中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 ‎(1)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HCl和H2O ‎ B.O2和H2O C.NH3和H2O ‎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①在下图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下图锥形瓶外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 A.浓硫酸 B.食盐 ‎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较上图和下图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上图是___________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下图是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 (填上图或下图)装置的原理相似。‎ ‎【猜题报告】‎ 浓H2SO4‎ ‎60~‎‎80℃‎ ‎19.已知甲酸和浓硫酸共热到60~‎80℃‎可发生脱水反应:‎ ‎ HCOOH CO↑+H2O 实验室用甲酸和浓硫酸混和后制取CO时,常不需加热,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试管内倒入一定体积的甲酸,然后再小心沿试管壁倒入等体积的浓硫酸,这时可见试管内液体分上、下两层,在两层液体的界面处有少量气泡,轻轻振动试管,可见液体交界面气泡增多,改变振动的力度可控制气泡产生的速率。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该法制CO不需加热的原因: 。‎ ‎(2)以上操作方法可控制反应速率的原因: 。‎ ‎(3)具支试管(试管侧壁有一支管,如右图所示)在实验室有多种用途,试只用具支试管、橡皮塞(橡皮塞上最多只能打一个孔)、玻璃导管及连接和夹持仪器装配一个用浓硫酸和甲酸的混合液制取CO气体,用CO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其氧化产物的实验装置。画出该装置示意图(同类仪器最多只有三件,不必画夹持仪器,但需注明所装的药品)‎ 专题二 物质的制备 ‎【考纲导向】‎ 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考点聚焦】‎ 智能图谱:‎ 气体发生装置 固态反应物加热产生气体 有液体反应物不加热产生气体 有液体反应物加热产生气体 气体的干燥和净化 洗气瓶 干燥管、U形管一般装入固体的干燥剂 双通加热管一般装入固体除杂剂 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收集法 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尾气的处理装置 ‎ ‎ ‎ ‎ 重点难点:‎ 先列出可能的制备方法和途径,从方法是否可行、装置和操作是否简单、经济和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法,在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时,还应注意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有效地控制。‎ 热点冷点:‎ 掌握O2、H2、CO2、Cl2、HCl、SO2、NO、NO2、H2S、NH3、CH4、C2H4、C2H2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其中包括药品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要点、净化、干燥、收集、检验、尾气处理等一系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原创与经典】‎ 例1:(2003·江苏)拟用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 a b c d C2H4‎ 乙醇 浓H2SO4‎ NaOH溶液 浓H2SO4‎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浓H2SO4‎ NH3‎ 饱和NH4Cl溶液 消石灰 H2O 固体NaOH NO 稀HNO3‎ 铜屑 H2O P2O5‎ ‎(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 ‎①气体 ,理由是 。‎ ‎②气体 ,理由是 。‎ ‎③气体 ,理由是 。‎ ‎④气体 ,理由是 。‎ ‎[互动]按照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注意能否用该发生装置来制备相应气体,本题中的四种气体都能用该发生装置制取;在洗气装置中:由于C2H4中混有SO2、CO2,用NaOH溶液可以起到除杂的目的,但在用浓H2SO4干燥时,C2H4会被氧化;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NH3极易溶于水;H2O可以吸收NO中混有的NO2,P2O5可以干燥NO。因此只能制得干燥、纯净的NO。‎ ‎[答案](1)NO ‎(2)①C2H4 装置中没有温度计,无法控制反应温度 ‎②Cl2 反应生成的Cl2被c中的NaOH溶液吸收了 ‎③NH3 反应生成的NH3被c中的H2O吸收了 ‎【零距离突破】‎ ‎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B. ‎ C. D.‎ ‎2.Inorganic Syntheses一书中,有一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以制备某种干燥的纯净气体。该装置中所装的药品正确的是( ) ‎ A. A中装浓硫酸,B中装浓盐酸 B. A中装浓盐酸,B中装浓硫酸 C. A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B中装浓氨水 D. A中装浓氨水,B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 ‎3.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 ‎   ‎ A.铜屑和浓硝酸   B.二氧化锰和浓HCl C.电石和水   D.碳酸钙和稀盐酸 4.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苯与溴反应的实验。‎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装置中缺洗气瓶,则烧杯中产生的现象无法说明苯与溴的反应是取代反应,理由是________‎ ‎____ 。‎ ‎(2)反应后得到的粗溴苯中溶有少量的苯、溴、三溴苯、溴化铁和溴化氢,可通过以下操作除去: ①水洗; ②碱洗; ③水洗; ④干燥; ⑤……。‎ 其中,操作②碱洗的目的是 完成操作④干燥后,接下来的操作⑤是 (填操作名称)。‎ ‎(3)如果省略(2)中的操作①,一开始就进行碱洗,会对后面的操作造成什么影响?(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 g·cm-3,沸点‎131.4℃‎,熔点‎9.79℃‎ ‎,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 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 ‎ 。‎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NaHCO3、NaCl、NH4Cl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的实验步骤:‎ ‎ 第一步: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 第二步:先让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溶解时,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 后,C中出现固体。继续向C中通人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 ‎ 第三步:过滤C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NaHCO3固体。‎ ‎ 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粉末,有NH4Cl晶体析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所示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 )接( )。‎ ‎(2)A中常选用的固体反应物为________;D中应选用的液体为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步骤中必须先让________装置先发生反应,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试简述使用球形干燥管有上述作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中广口瓶内产生NaHCO3固体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步中分离出NH4Cl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其所得的NH4Cl晶体常含有少量的NaCl和NaHCO3(约占5%-8%),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NH4‎ Cl。简要写出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关稀H2SO4溶液和NaOH溶液在该装置试管中盛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H2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液面都应高于长玻璃管下端 B. 稀H2SO4溶液液面高于长玻璃管下端、NaOH溶液的液面都应低于长玻璃管下端 C. 稀H2SO4溶液液面低于长玻璃管下端、NaOH溶液的液面都应高于长玻璃管下端 D. 稀H2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液面都应低于长玻璃管下端 ‎8.实验室可用Cl2与Fe粉反应制备无水FeCl3,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潮解、‎100℃‎时开始升华。‎ 现有浓H2SO4、浓盐酸、NaOH(aq)、还原Fe粉、KMnO4(s)及实验室中其他常见物质。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 ‎(1)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制取Cl2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成FeCl3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教师审阅后认为存在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已用虚线框出。则:‎ ‎①(Ⅰ)虚线框内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述);‎ ‎②(Ⅱ)虚线框内改进后的装置为:‎ ‎(用简笔画表示);‎ ‎③(Ⅲ)虚线框内存在的错误主要有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述),改进后的装置为:‎ ‎ (用简笔画表示)。‎ ‎9.氧化二氯是棕黄色刺激性气体,熔点:‎-116℃‎,沸点:‎3.8℃‎。氧化二氯不稳定,接触一般有机物易爆炸;它易溶于水(1:100),同时反应生成次氯酸溶液。制备出之后要冷却成固态以便操作和贮存,制备少量Cl2O,是用干燥的氯气和HgO反应(还生成HgO•HgCl2)。装置示意如图,铁架台和夹持仪器已略去)‎ ‎(1)A中盛有的固体深色试剂a是 ,分液漏斗中试剂b是 ‎ ‎(2)B中盛有液体c是 ,C中的液体d是 ‎ ‎(3)D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E中的保温瓶中盛有致冷剂,它应是 (在干冰、冰水、液态空气中选择),在E的内管得到的氧化二氯中可能含有杂质是 ‎ ‎(5)装置A、B、C间的连接方式与D、E间的连接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这区别是 ‎ ‎ ,用这些不同的连接方式的主要理由是 。‎ ‎【猜题报告】‎ ‎10.四氯化锡是无色液体,熔点为‎-33℃‎,沸点为‎114.1℃‎,遇潮湿空气便发生水解。干燥的氯气跟熔化的金属锡(熔点‎231℃‎)反应,可制取无水四氯化锡。请用如图所示的仪器,设计组装一套制取无水四氯化锡的实验装置。且回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管或乳胶管连接上述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接( )( )接( )( )接( )( )接( )( )接( )。‎ ‎(2)装置(Ⅵ)的作用是_____,装置(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冷凝器里冷却水的流向是从___进入,从____流出。‎ ‎(4)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处酒精灯,加热温度应高于______,待____即可停止加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产物之一是固态二氧化锡,那么四氯化锡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如果将制取的四氯化锡少许暴露于空气中,预期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在装置的最后应该再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三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考纲导向】‎ 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考点聚焦】‎ 智能图谱:‎ 固-固分离型 ‎ ‎ 固-液分离型 ‎ ‎ 液-液分离型 气-气分离型 重点难点:‎ ‎ ①物质中阴、阳离子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未知物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优化。‎ ‎ ②物质的检验包括鉴别、鉴定、推断等,鉴别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鉴定是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 热点冷点:‎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②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③有机物检验,如能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烯烃、二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③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含有—CHO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能和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醛、酸。‎ ‎【原创与经典】‎ 例1: (2003·上海)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 A.氯化铁溶液、溴水 ‎ B.碳酸钠溶液、溴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互动] 物质的检验包括鉴别、鉴定、推断等,鉴别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鉴定是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 本题四种物质中能使溴水褪色的必定是己烯,能生成白色浑浊的是苯酚,剩下两者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应为甲苯,余下的为乙酸乙酯。‎ ‎[答案] C ‎[例4] (2000年·全国) 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 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互动]杂质离子为Ba2+,可用CO32-或SO42-,使之形成沉淀除去,但为不引入新杂质,需用K+盐,过量的K2CO3或K2SO4也应在后续步骤中除去。‎ ‎[答案] D ‎[小结]物质分离和提纯过程中需注意三个关键问题:(1)被提纯物质的量尽可能不减少,即不可“玉石俱焚”。‎ ‎(2)不得引入新的杂质,即不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3)要易于分离、复原,即不可“难舍难分”。‎ 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用“适量”而应“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零距离突破】  ‎ ‎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含KIO3)中含有碘 B.用醋、石灰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C.用碘酒验证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 D.用鸡蛋白、 食盐水完成蛋白质溶解盐析实验 ‎2.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过滤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物  ‎ B.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KNO3‎ C.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混合物 ‎ D.用加热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3.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中混有乙酸,加入NaOH溶液后,用分液漏斗分液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入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完全转化成乙烷 C.苯甲醛中混有苯甲酸,加入生石灰后,再加热蒸馏 D.苯中含有苯酚,加入溴水后过滤 ‎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括号内)正确的是( ) ‎ A.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镁粉) ‎ 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 C.除去苯中的苯酚(浓溴水)‎ 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是(  ) A.盐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硫酸钠   ‎ B.盐酸、硝酸根、氢氧化钠、硝酸钠 C.氢氧化钠、硫酸镁、碳酸钠、硫酸氢钠  ‎ D.氯化钡、硫酸钠、氯化钙、硝酸钙   6.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 (  ) A.高锰酸钾溶液    B.五氧化二磷 C.饱和小苏打溶液  D.石灰水 7.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SO42—及泥沙。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⑤加过最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  )‎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8.要证明硬酯酸具有酸性,可采用的正确实验是( )‎ A.把硬酯酸溶于汽油,向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把纯碱加入硬脂酸并微热,发生泡沫 C.把硬脂酸加热熔化,并加入金属钠,产生气泡 D.把稀烧碱溶液加入硬脂酸并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微热,红色变浅甚至消失 ‎9.溴乙烷中含有少量乙醇杂质,实验室里可用来除去乙醇的方法是( )‎ A.加入浓硫酸并加热到‎170℃‎,使乙醇变成乙烯而逸出 B.加入氢溴酸并加热,使乙醇转化为溴乙烷 C.加入金属钠,使乙醇发生反应而除去 D.加水振荡,静止分层后,用分液漏斗分离去水层 ‎10.下列实验方法:①用渗析法分离蛋白质和葡萄糖的混合液②用盐析法分离法油皂化反应的产物③用升华法分离I2和砂子的混合物④用重结晶法分离KNO3和NaCl的混合物⑤用分液法分离H2O和C2H5-Br的混合物⑥用蒸馏法分离C2H5OH与C6H5-OH(沸点为‎182℃‎)的混合物。你认为上述方法( ) ‎ A.只有①不正确 B.②⑤⑥不正确 C.只有③④⑥正确 D.全部正确 ‎11.下列五种粉末状物质:硅酸、氧化镁、碳酸钠、硫酸铝、氢氧化铝,为了鉴别它们,除了蒸馏水外,还必须使用的一组试剂是( ) ‎ A.NaOH溶液和CO2 B.盐酸与NaOH溶液 C.盐酸与CO2 D.氯化钡溶液与硫酸 ‎12.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KOH和Al2(SO4)3 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 ‎13.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的物质是( )‎ A.苯、乙酸、四氯化碳 ‎ B.乙醇、乙醛、乙酸 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 D.苯酚、乙醇、甘油 ‎14.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1)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试剂a是_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①是____________,分离方法②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③是________。‎ ‎(2)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常温下,高锰酸钾晶体遇浓盐酸会生成一种气体,该气体是由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的。如右图所示,将浓盐酸小心滴入Y型管B端。‎ ‎①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又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 ‎ 请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应用活性炭的此性质可制作___________来达到防毒、防臭的目的(举一例即可)。‎ ‎16.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是验证氯化铵受热分解的产物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并将分解产物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 ‎(1)U型管B处所盛放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氯化铵的分解产物分别是氯化氢和氨气的操作和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NH3气体生成。‎ ‎②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HCl生成。‎ ‎(3)若要在乙瓶中观察HCl和NH3重新化合生成NH4Cl的实验现象,某学生的实验操作为: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当丙中导管口有白雾生成时,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即可观察到实验现象,你认为该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为什么?‎ ‎17.Ag/α-Al2O3是石油化学工业的一种重要催化剂,其中Ag起催化作用,α-Al2O3是载体且不溶于硝酸,该催化剂的回收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的转化反应为:‎ ‎6AgCl+Fe2O3→3Ag2O+2FeCl3‎ 阅读上述实验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Ag/α-Al2O3加酸溶解应该选用装置 (选填a、b、c)。‎ ‎(2)在实验操作(Ⅱ),如果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进行洗涤,将会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Ⅳ)所需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三种)。‎ ‎(4)实验操作(Ⅶ)从AgNO3溶液获得AgNO3晶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多选扣分)。‎ ‎(a)蒸馏 (b)蒸发(c)灼烧(d)冷却结晶 ‎(5)已知:‎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表示为NOx。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x的值为________。‎ ‎(a)x<1.5 (b)x=1.2 (c)x≥1.5‎ ‎(6)已知Ag/α-Al2O3中Ag的质量分数,若计算Ag的回收率,还必须知道的实验数据为 和 。‎ ‎18.某天然碱的化学组成可能为aNa2CO3·bNaHCO3·cH2O(a、b、c为正整数),为确定其组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定性分析 ‎①取少量天然碱样品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在试管口有液体生成,该液体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能否说明样品中含结晶水,试简述理由。‎ ‎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确认样品中含有CO32—离子。‎ ‎(2)定量分析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天然碱的化学组成。‎ D B C A E 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A处碱石灰的作用是 。‎ ‎②称取天然碱样品‎7.3g,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的质量为‎87.6g,装碱石灰的U型管D的质量为‎74.7g。‎ ‎③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④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待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装浓硫酸的洗气瓶质量为‎88.5g;装碱石灰的U型管D的质量为‎75.8g。该步骤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 。‎ 计算推导:该天然碱的化学式为 。‎ ‎【猜题报告】‎ ‎19.据‎2002年3月5日的《环球时报》报道:意大利警方一举摧毁了四名摩洛哥人针对美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的恐怖事件。警方从摩洛哥人的住宅中搜出了‎5kg爆竹,‎2.5kg蜡烛和‎2kg K4[Fe(CN)6]。据审讯,四名恐怖分子准备将爆竹作炸药,蜡烛作引爆剂,K4[Fe(CN)6]在爆炸中可分解成一种剧毒盐KCN。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爆竹爆炸后,K4[Fe(CN)6]会发生分解,除生成剧毒盐KCN外,还生成三种稳定的单质。试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恐怖分子打算将产生的剧毒盐KCN用来污染水源,含CN-的污水危害很大。处理该污水时,可在催化剂TiO2作用下用NaClO将CN-氧化成CNO-。CNO-在酸性条件下继续被NaClO氧化成N2与CO2。某环保部门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该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并测定CN-被处理的百分率。‎ 将浓缩后含CN-的废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其中CN-的浓度为0.05mol·L-1)200mL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使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 ‎①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中生成的气体除CO2、N2外还有HC1及副反应生成的Cl2等,上述实验是通过测定CO2的量来确定CN-的处理效果。‎ 丙中加入的除杂试剂是________(填标号)‎ A.饱和食盐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浓NaOH溶液   D.浓硫酸 丁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中盛有足量的石灰水,若实验后戊中共生成0.8g沉淀,则该实验中CN-被处理的百分率_______80%(填“<”、“>”或“=”)。‎ 专题四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纲导向】‎ ‎1.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2.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原理。‎ ‎【考点聚焦】‎ 实验 目的 ‎ 实验过程 ‎(装置、步骤)‎ 实验 现象、结果 ‎ 实验方案 ‎ 最优化 实验验证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性质实验方案的步骤和要求 制备实验方案的一般思路 利用物理性质进行鉴别 利用化学性质进行鉴别 首先观察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直接鉴别 利用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密度等来鉴别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确立能否用指示剂或pH试纸鉴别 根据被鉴别物质中的阴、阳离子,确定选用何种试剂鉴别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智能图谱:‎ 重点难点:‎ ‎①明确实验设计的目的原理。②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③设计装置步骤;④记录现象数据;⑤分析得出结论。‎ ‎【原创与经典】‎ 例1:(2001·上海)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 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mol·L—1的溶液100mL;②‎ 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_______1(选填“>”“<”“=”),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___________。‎ 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互动]本题是证明某HA物质是否是弱电解质的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证明HA是否弱电解质与否,关键在于要了解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加水稀释后pH变化程度小、与Zn反应的速率快(因为稀释过程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发生了移动,c(H+)减小程度反而比相同情况下强电解质小)。对照此,就可对甲、乙两个方案加以评价。甲方案直接测定HA溶液的pH,若测定溶液的pH大于1,则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乙方案是用间接的比较法,用相同浓度(0.1mol·L—1)相同体积(10mL)分别稀释相同的倍数(都稀释到100mL),分别与纯度相同的锌粒反应 ,观察放出H2速率的快慢:若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则可证明HA为弱电解质。要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关键要对HA的溶解性有所了解,pH=1的溶液能否配制?题述中锌粒仅是纯度相同,实际上反应速率与固体表面积的大小也有关。想到此,难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就明朗了。第④小问要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证明一种物质是否是弱电解质,当然可根据上述两同学的思路进行,还可以测定其强碱盐溶液的pH和比较溶液的导电能力等加以说明。‎ ‎[答案] (1)100mL容量瓶; (2)> , b; (3)配制pH=1的HA溶液难以实现;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4)配制NaA溶液,测其pH>7即证明HA是弱电解质。‎ ‎【零距离突破】‎ ‎1.“厨房化学”是指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对化学进行学习和探讨的活动。下列实验能在“厨房化学”中完成的是( ) ‎ A.CO2气体不能支持蜡烛燃烧 B.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元素 C.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D.检验鸡蛋皮可否溶于酸 ‎2.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用含结晶水的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制甲烷气体 B.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C.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出现白色沉淀 D.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氯与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B 测定H2CO3和H2SO4溶液的酸性强弱 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 C AlCl3、MgCl2‎ 溶液中通过量氨气 比较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 D 铁与硫、氯气反应时化合价高低 比较氯气与硫氧化性的强弱 ‎4.某学生在实验室欲制备氧气,但仅有锥形瓶、普通漏斗、各种玻璃导管、橡皮管、胶塞、集气瓶、药匙,据此,他只能选用哪组试剂来制备氧气(  )‎ A.KMnO4 B.KClO3、MnO2 ‎ C.3%的H2O2和MnO2 D.KMNO4、KClO3‎ ‎5.向过氧化氢溶液中逐渐滴入FeCl2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棕色 B.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呈棕黄色 C.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能看到溶液颜色加深,既无沉淀产生,也无气体放出 ‎6.用A、B、C、D四种酸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pH=a 的酸A,与pH=b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测得溶液的pH=7,且a+b>14 ②B与NaCl不反应,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③向浓度为10—3mol·L—1的C溶液滴加甲基橙试液时,溶液变成黄色 ④酸D的钠盐不止一种,向两种D的钠盐水溶液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时,一个呈红色,一个呈蓝色 。从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中,可以用来确定是弱酸的实验是( )‎ A.①③④ B.②和③ ‎ C.②③④ D.全部 ‎7.有人将浓度均为0.1mol·L—1 的氨水和氯化铵溶液等体积混合对此混合液进行实验测定,来验证NH3·H2O的电离倾向大于NH4+的水解倾向,并设想出以下几个实验方案。这些方案中不科学、不合理的是(  )‎ ‎①测定Cl—浓度 ② 测定混合液的pH ③ 用滴定法测定NH4+ 的浓度 ④用滴定法测出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A.①③④ B.只有① ‎ C.只有② D.全部 ‎8.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喷烟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第一,有氧气生成;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 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往试管中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生成后,取出试管,往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为探究此现象,该小组同学从查阅有关资料中得知:过氧化钠跟水反应可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和足量水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过氧化氢存在。现有硫化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碘化钾溶液、红色布条等,请从中选择试剂,加以验证。(只要求列出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 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班级的探究小组想研究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的受热分解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酒精灯省略)及以下实验操作:‎ a、两份氯酸钾同时在相同的条件下正确 加热,每隔10秒钟记录量筒中气体的体积;‎ b、观察滤出物的状态和颜色;‎ c、停止加热,冷却,将原先混有氧化铜 的反应产物加水溶解,小心过滤,得滤出物,‎ 洗涤并干燥;‎ d、将滤出物和炭粉混合,在密闭容器中高 温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 观察实验现象;‎ e、任取两份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相同的试管,在其中的一份中加入经准确称量的n g 的氧化铜粉末。‎ 回答下列问题:‎ ‎(1)按实验的先后顺序对上述实验操作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步骤中,有一步不够严密,请指出是哪一步?_____________‎ ‎(3)要达到实验目的,初改进不严密的实验步骤外,还必须增加一个实验步骤,这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实验:将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加入如图(11)中所示的干燥试管A里,隔绝空气加强热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得残留固体甲,在试管B内得到无色液体乙。取出甲放在图(12)中的石英管C的中部,连接好其他部分的仪器后,开启旋塞K,逐滴滴加乙醇使C管左部石棉绒(一种纤维状硅酸盐材料,很稳定,不燃烧)浸润吸足,关闭K,然后加热,几分钟左右(加热过程中还可以较快地开启、关闭旋塞K来补充乙醇并使之通入石棉绒里),可观察到甲的颜色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反应停止后,取试管E中的液体0.5mL逐滴加入到含新配制的银氨溶液的试管F中,振荡后,把试管放在水浴中温热,不久会观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如上图所示的干燥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反应原理请你评价上图实验装置的主要缺点是: ;‎ ‎(3)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如何检验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D安装在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F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世界环保联盟将全面禁止在自来水中加氯,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高效的杀菌消毒剂ClO2。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沸点:11.‎0℃‎,它可以看作是亚氯酸(HClO2)和氯酸(HClO3)的混合酸酐,少量的ClO2可用饱和草酸(H‎2C2O4)溶液与KClO3粉末在‎60℃‎时反应制得。‎ ‎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三套制备装置:(△代表热源,铁架台石棉网略)‎ ‎(1)从甲、乙、丙三套装置中选出合理部分(按气流从左向右的方向)组装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实验装置(填所选部分的编号)_________。 ‎ ‎(2)为了能使反应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在组装的装置中还应添加某一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组装后的装置中的尾气吸收剂与尾气(含ClO2等气体)能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物质(除水外)是 ______、______和______ (写化学式)。‎ ‎(4)文献报道,等质量时,ClO2的消毒效果(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12的2.63倍,由此可判断ClO2的最终还原产物是________(用离子符号或化学式表示),推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计算式)。‎ ‎【猜题报告】‎ ‎13.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和稀硫酸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中“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说法不一致。为排除因试剂变质等因素造成的影响,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进行下列实验,验证是否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用品:仪器(略,凡是实验需要的都有);‎ 药品:3.0mol/L盐酸、1.5mol/L硫酸、3.0mol/L硫酸;相同大小的铝片(纯度>99.5%)‎ 实验过程:往三根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的铝片各一片,再往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3.0mol/L盐酸、1.5mol/L硫酸、3.0mol/L硫酸。观察反应进行到1、2、5、15、20分钟时的铝与酸反应的情况。结果如下:‎ 反应进程(分钟)‎ ‎1‎ ‎2‎ ‎5‎ ‎15‎ ‎20‎ ‎3mol/L盐酸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大量气泡 反应剧烈 铝片耗尽 ‎1.5mol/L硫酸 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产生)‎ ‎3mol/L硫酸 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产生)‎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无论是用1.5mol/L硫酸还是3.0mol/L硫酸,均无明显的现象。而3.0mol/L盐酸与铝片反应的现象却十分明显。‎ 问题1、为了探究“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差异的原因”,你能对问题的答案将作出哪些假设或猜想(列出两种即可)?‎ 假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为了验证上述假设,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 五 复习效果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2.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MnO4-离子的颜色,而不是K+离子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 )‎ A.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 B.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K+无色 C.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无反应 D.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4-离子为紫红色 ‎3.某同学在做苯酚的性质实验时,将少量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结果没有发生沉淀现象,他思考了一下,又继续在反应混合液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他发现( )‎ A.溶液中仍无沉淀 ‎ B.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 C.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 ‎ D.溶液呈橙色 ‎4.准确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mL量筒 B.10mL量筒 ‎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 ‎5.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CuSO4(变蓝),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中一定有(  ) A.HCl、CO2、H2    B.CO、H2、H2O  ‎ C.CO、H2、NH3     D.HCl、CO、H2O 6.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7.某学生用天平称量固体时将样品和砝码错放位置,待天平平衡时,称得样品质量为‎10.5克(‎1克以下用游码),如按正确称法,此样品质量应为( )‎ A.‎10.5克 B.‎10.0克 ‎ C.‎9.5克 D.‎‎11.0克 ‎8.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 A.NaOH B.NH3·H2O ‎ C.AgNO3 D.BaCl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9.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碱化,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检验C2H5Cl时,将C2H5Cl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加入稀H2SO4进行酸化。‎ B.为了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酸化。‎ C.鉴定待测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用硝酸进行酸化。‎ D.进行乙醛银镜实验时,常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 ‎10.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 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甘油和水;乙醚和水;乙酸和乙醇 ‎ D.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水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 B.用银氨溶液鉴别乙醛溶液和麦芽糖溶液 C.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通常用硫酸来洗涤铂丝D.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 ‎12.下列实验中,由于错误操作导致所测出的数据一定偏低的是( )‎ A.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俯视读出的读数 B.用标准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测碱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洗净后,没有用标准盐酸润洗,直接着装标准盐酸滴定碱液,所测出的碱液的浓度值 C.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加热温度太高使一部分硫酸铜发生分解,所测出的结晶水的含量 D.做中和热测定时,在大小烧杯之间没有垫碎泡沫塑料(或纸条)所测出的中和热数值 ‎13.欲证明一瓶无色液体是纯水,可靠的实验方法是( )‎ A.测得其pH=7‎ B.跟钠反应生成氢气 C.电解时得到H2、O2,体积比为2∶1 ‎ D.1.013×105Pa时沸点为‎100℃‎ ‎14.某气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SO2、N2、CO2,检查其中是否含有CO2的正确方法是( )‎ A.用燃烧木条检查是否使火焰熄灭              ‎ B.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 C.使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再通入石灰水 D.使混合气体通过Na2CO3溶液,再通入石灰水 ‎15.利用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间反应制备和收集少量相应气体,能采用右图实验装置的是( )‎ ‎①浓氨水与固体NaOH ‎②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 ‎③稀硝酸与铜片 ‎④方解石与稀盐酸 ‎⑤电石与水  ⑥二氧化锰与浓盐酸 A.①⑤ B.②④ ‎ C.④⑥ D.③⑤‎ ‎1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A 苯(苯酚)‎ 溴水 过滤 B 甲烷(甲醛)‎ 银氨溶液 洗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蒸馏 D 淀粉(氯化钠)‎ 蒸馏水 渗析 ‎17.除去食盐溶液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需加入NaOH、Na2CO3、BaCl2和盐酸,加入顺序正确的是( ) ‎ A.NaOH Na2CO3 BaCl2 HCl ‎ B.Na2CO3 BaCl2 HCl ‎ ‎ NaOH C.BaCl2 HCl NaOH Na2CO3 ‎ D.NaOH BaCl2 Na2CO3 HCl ‎18.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 500mL水 ‎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三、本题共6小题,共54分 ‎19.(4分)(1)图Ⅰ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 如果刻度A为4,量简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mL。‎ ‎(2)图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画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 ,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____________。‎ A.是amL      B.是(50-a)mL C.一定大于amL   D.一定大于(50-a)mL ‎ ‎20.(10分)拟用下图装置和表中所列试剂进行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 (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等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序号 A B C C中现象 实验结论 ‎①‎ 碳酸钠 醋酸溶液 苯酚钠溶液 溶液变浑浊 酸性:醋酸>碳酸>苯酚 ‎②‎ 无水乙醇 浓硫酸 溴水 溴水褪色 证明乙烯有碳碳不饱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填序号) 。‎ ‎(2)如果你为上述实验和结论有不合理的,请写出序号并说明理由:‎ ‎ ‎ ‎ ‎ ‎(3)请你用上述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选择试剂、简述C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所选试剂: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 ‎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 C中的现象: ‎ ‎ ;‎ 实验结论: ‎ ‎ 。‎ ‎21.(8分)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 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乙二酸(HOOC—COOH)俗称草酸,其主要物理常数如下:‎ 名称 分子式 颜色状态 溶解性(g)‎ 熔点(℃)‎ 密度 ‎(g/cm3)‎ 乙二酸 H‎2C2O4‎ ‎——‎ ‎8.6(‎20℃‎)‎ ‎189.5‎ ‎1.900‎ 二水合乙二酸 H‎2C2O4·2H2O 无色晶体 ‎——‎ ‎101.5‎ ‎1.650‎ 注:表中“——”是尚未有具体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向盛有Na2CO3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mL乙二酸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说明乙二酸的酸性比碳酸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5mL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滴硫酸酸化的0.5%(质量分数)的KMnO4溶液,振荡,观察到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说明乙二酸有_________________。‎ ‎175℃‎ ‎(3)已知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 ‎ H2O+CO2↑+CO↑。为了验证草酸受热分解及其产物,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草酸晶体,有人认为该装置不合理。请你根据草酸晶体的某些物理常数和实验目的,指出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存在的四个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下图中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摩/升盐酸,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填写下列空白: ‎ ‎(1)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烧瓶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瓶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__________。‎ ‎(2)实验时,U型管G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__________。‎ ‎(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__________。‎ ‎(4)烧瓶I中发生的反应有时要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安全,在E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__________;E管中的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处应__________。‎ ‎24.(10分)乙醛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下:‎ 物质 乙醛 乙酸 甘油 乙二醇 水 沸点/℃‎ ‎20.8‎ ‎117.9‎ ‎290‎ ‎197.2‎ ‎10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若想检验试管C中是否含有产物乙酸,请你在所提供的药品中进行选择,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 ‎ 所提供的药品有:pH试纸、红色的石蕊试纸、白色的醋酸铅试纸、碳酸氢钠粉末。实验仪器任选。‎ 该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4分 ‎25.(10分)为了测定已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样品的纯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Q为弹性良好的气球,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放入其中,按图安装好仪器,打开了漏斗的活塞,将稀硫酸滴入气球中。请填空:‎ ‎(1)Q内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的气体是_____。‎ ‎(2)为了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滴加稀硫酸之前,K1、K2、K3中应当关闭的是_________,应当打开的是_________。‎ ‎(3)当上述反应停止,将K1、K2、K3均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先打开K2,再缓缓打开K1,这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中装的固体试剂是 ,为什么要缓缓打开K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时,量筒I中有x mL水,量筒II中收集到y mL气体(已折算成标准状态),则过氧化钠的纯度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 ‎(需化成最简表达式)‎ ‎26.(14分)一学生对久置空气中已经变质的CaO取样分析,实验如下:取‎10g样品高温灼烧,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Ba(OH)2溶液中,得到‎3.94g沉淀,另取‎1.00g样品,加入40mL 1.0mol/L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稀释到500mL,从中取出25mL,以0.020mol/L的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盐酸,用去23mL NaOH溶液,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学生用标准0.020mol/L的NaOH溶液中和过量盐酸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取得反应后的盐酸溶液25mL,注入锥形瓶中并加入指示剂;   B、用待测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把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   D、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的碱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厘米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并分别固定在滴定管夹的两边;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到加入1滴碱液后,溶液的颜色突变,并在半分钟内,不再变色为止,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的刻度。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的顺序是(用上述操作序号填写)______________。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 ③在D步操作中,调节液面至刻度“‎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碱液润洗,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某学生记录滴定结果时,滴定前仰视刻度线,滴定达到终点时,又俯视刻度线,将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3)计算样品中各物质的百分组成。‎ 专题一 参考答案 ‎1.B ‎2.D 用何种方法清洗仪器,关键在于了解污物是什么。本题中的污物分别如下:①银;②碘单质;③二氧化锰等;④氢氧化铁;⑤苯酚。在清洗时应考虑试剂可以和污物互溶或试剂和污物反应后生成可溶性的物质。本题的五种方法均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D。‎ ‎3.A ‎4.A ‎5.B 有的化学试剂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其变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久置的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发生分解反应:4HNO3=4NO2+O2+2H2O,浓硝酸里溶解了红棕色的NO2而呈黄色。久置的KMn04溶液也不十分稳定,在酸性溶液中缓慢地分解,使溶液显黄色:4MnO4-+4H+=4MnO2+3O2+2H2O。工业盐酸呈黄色,是因为含有Fe3+杂质。硫酸亚铁在空气里,Fe2+被氧气氧化为Fe3+,而使溶液显黄色:4Fe3++4H++O2=4Fe3++2H2O。‎ ‎6.B 由实验图示可知从左方进入的被吸收气体极易溶于水,只有HCl满足题意。‎ ‎7.AD ‎8.A ‎9.A ‎10.CD ‎11.本题的第(1)问既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关于温度计的使用问题,题目内容十分基础但知识组合又特别巧妙,而且覆盖了整个中学化学中关于温度计使用的问题。当测量的温度为反应液时应选 A或C,当测量的温度为气体时应选用B。在第(2)问中考查了苯硝化实验中长下玻璃管的主要作用——冷凝。‎ 答案:(1)A①  B③ ⑤  C ⑦‎ ‎(2)减少苯的挥发(或答起冷凝器作用)‎ ‎12.试管有多种规格,试管的容积有大有小。第(l)小题没有确定试管的规格和容积,则占其容积1/10的溶液的体积是无法确定的。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用烧杯来溶解溶质,一般情况下选用烧杯的容积应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宜。如配制50mL。溶液应选用100mL烧杯。‎ 答案:(l)C。题目并没有指明试管的大小规格(mL);(2)C。选用烧杯的容积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最佳选择。‎ ‎13.本题考查了关于沉淀、过滤的实验基本操作,重点考查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答案:(1)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2)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14.答案:(1)10.6 (2)BADGECF (3)9.4 (4)B ‎15.本题是以生产实际问题为素材编制实验试题是高考试题一种常见形式。但不论试题取材内容来自何处,考查的落点必定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问题(2)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问题(3)是考查迁移转换能力。‎ ‎(1)反应管的作用是吸收SO2,所以剩余的气体是N2、O2。量气管中增加的水的体积是N2、O2的体积。‎ ‎(2)若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说明其中的I2已消耗完,此时若再通入待测混合气体,其中的SO2不能被吸收,所测得的SO2的含量会偏低。‎ ‎(3)反应管中的试剂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吸收SO2,二是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以利判断是否完全反应。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都可作为吸收剂。‎ ‎(4)考察化学计算能力,根据题给反应可得:‎ V(SO2)%=22.4cVa/(22.4cVa +Vb)×100%‎ ‎(5)量气管可用量筒代替,反应管可用试管或广口瓶代替,所以可以有如下三种组合:b、c、e、g或b、e、g或c、e、g。‎ ‎16.(1)NO2气体会损坏橡胶 ‎ (2)N2O4(答液态的NO2同样给分);O2‎ ‎ (3)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火焰;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到U型管中。‎ ‎ (4)①在通风橱中取下U型管放置,观察到U型管中液体迅速消失,管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证明X是液态N2O4。‎ ‎17.解析:首先抓住玻璃管B是固体与气体反应的常用仪器,应是Cu与O2或CH3OH蒸气反应的甲醛发生器,推知A试管中必盛放甲醇液体,并加热使之成为蒸气(参照甲醇的沸点,加热宜用水浴),X是空气或O2;C是收集甲醛的装置,甲醛气体的收集方法在此题中比较特殊,既不是排空气法,也不是排水法,而是要求收集前先放一种试剂,联想到甲醛常用其40%的水溶液——福尔马林,故C中肯定放水,最终得到的是甲醛的水溶液。‎ 答案:①空气或O2 ②甲醇、铜粉、水 ③A、B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⑴首先给B管用酒精灯加热 ⑵给A管进行水浴加热 ⑶开启导管处活塞,向A管内通入空气 ⑷实验完成时,依次停止对B、A两管的加热 ⑸撤出C塞 ⑹停止通入空气 ‎18.(1)B ‎(2)①D ‎ ‎②A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酒精加快挥发,锥形瓶内气压增大。‎ ‎③减小;增大 ‎(3)下图 ‎19.(1)甲酸和浓硫酸混合时,可产生大量的热,使反应液温度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 ‎(2)由于甲酸和浓硫酸密度不同所以甲酸在上层,浓硫酸在下层,反应在两液体的界面发生,振动试管可使两反应物相互混合、溶解,增大反应物相互间的接触面而加快反应速率。 ‎ ‎(3)实验装置中选用其它仪器(如酒精灯等)或所用同类仪器超过三件的均不给分。装置基本合理,但局部有绘制错误的可酌情扣分,画出其它合理装置的参照给分。‎ 专题二 参考答案 ‎1.AC ‎2.B。本题的切入点来自于题干中“干燥气体”的条件,显然利用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不可能制得干燥的气体,可排除C和D。浓盐酸少量而均匀地流入大量浓硫酸中,可制得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观察实物装置图、剖析隐蔽信息等值得大家注意。‎ ‎3.AD 由气体发生装置可知适用于固体+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收集装置可以知道生成的气体式量应大于空气;干燥剂为浓硫酸。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C12必须加热,不符合题意,电石和H2O反应生成C2H2式量小于29,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D选项符合题意。‎ ‎4.(1)溴与AgN03溶液反应生成AgBr沉淀,无法确定溴与苯反应有HBr生成 ‎(2)除去粗溴苯中的溴和溴化氢,蒸馏(或分馏)‎ ‎(3)先用碱洗,溴化铁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很难分离。‎ ‎5.(1)CH3CH2OH CH2=CH2 +H2O ‎ CH2=CH2+Br2→CH2BrCH2Br ‎ ‎(2)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或答除去CO2、SO2。‎ ‎(4)原因:‎ ‎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 ‎②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答“控温不当”亦可)‎ ‎6.(1)f、e、d、c、b ‎(2)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饱和NaHCO3溶液;CaO+NH3·H2O(浓)=Ca(OH)2+NH3↑‎ ‎(3)B;由于NH3极易溶于水,CO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如果先通CO2再通入NH3,生成的NaHCO3较少,NaHCO3不能达到饱和而析出。‎ ‎(4)防止倒吸;球形干燥管中球形的容积较大,当产生倒吸时,广口瓶中液体较多进入干燥管中,广口瓶中液面下降明显,使导气管口与液面脱离接触,干燥管中液体在重力作用下重新回落到广口瓶中,不致引起倒吸。‎ ‎(5)CO2+NH3十NaCl+H2O=NaHO3↓十NH4Cl ‎(6)过滤;取少量固体放人试管中,加热,固体大部分消失,在试管口又有较多固体凝结。‎ ‎7. 解析:此实验题延续了近两年理科综合试卷的命题思路,稳中见新颖。试题的设计既来源于课本又有所创新。以二价铁、三价铁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为载体,考查了特殊物质溶液的配制方法,对课本的实验进行了延伸,以课本制取Fe(OH)2的实验,延伸到FeSO4溶液如何配制,对于一些实验操作的解释。以Fe(OH)2的实验为切入点,进行课本实验的改进,考查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 此题“方法一”考查的是改进了的课本实验氢氧化亚铁的制取,要求学生用化学推理的方法找出答案;然后是“方法二”以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实验为载体,用全新的实验装置,进一步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验突出了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 答案:‎ 答案:方法一:(1)稀H2SO4 铁屑 ‎ ‎(2)煮沸 ‎ ‎(3)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 方法二:(1)稀H2SO4 铁屑 ‎ ‎(2)NaOH溶液 ‎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5)A ‎8.提示:用KMnO4和浓盐酸制取Cl2,不需加热,反应就能顺利进行,(Ⅰ)虚线框内酒精灯应去掉。‎ ‎(Ⅱ)虚线框中进气管在液面以下,出气管没在了液面以下,阻碍气体的流出。‎ ‎(Ⅲ)虚线框内进入广口瓶的导管既细又长,这样冷凝的FeCl3可将该导管堵塞,因此应换粗导管,且使粗导管远离广口瓶底部。‎ 多余的Cl2未被吸收,直接排入空气,造成了环境污染。Cl2可用NaOH(aq)吸收。‎ 答案:‎ ‎(1)①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②2Fe+3Cl22FeCl3‎ ‎②‎ ‎(2)①撤掉酒精灯 ‎③堵塞导管、污染空气 ‎9.(1)高锰酸钾,浓盐酸 ‎(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3)2Cl2 +2HgO=Cl2O ↑+ HgOHgCl ‎(4)液态空气,氯气 ‎(5)ABC间的连接可以用橡胶管,而DE间不行。因为与有机物接触会爆炸 ‎10.解析:本题要完成的化学反应是Sn(熔)+2Cl2(气)=SnCl4,为此,应首先使Sn熔化,并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根据题目的提示:(1)要防止SnCl4水解;(2)加热启动反应后,由于反应放出大量热,所以应停止继续加热。‎ 审视题目所给的6个装置,依次为:Ⅰ,反应装置;Ⅱ,造气装置;Ⅲ,冷凝装置;Ⅳ,干燥装置;Ⅴ,接受装置;Ⅵ,净化装置。由此可以回答:(1)连接顺序为造气→净化→反应→冷凝→接受→干燥防潮,即:Ⅱ→Ⅵ→Ⅰ→Ⅲ→Ⅴ→Ⅳ,并找出正确接口。‎ ‎(2)Ⅵ是净化氯气的装置,为得干燥、纯净的氯气,应先经过饱和食盐水,后经过浓硫酸,如果接反了,将带出水气,使反应产率降低或失败。‎ Ⅳ是干燥防潮装置,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收集SnCl4的瓶内。‎ ‎(3)冷凝管斜置,夹套中的冷却水总是由下端Q进入,上端P流出,以提高冷却效率。‎ ‎(4)启动反应必须先使Sn熔化,题目给出了Sn的熔点,所以加热温度应高于231℃。由于反应是在该蒸馏烧瓶中进行,而且Sn跟Cl2反应会放出大量热,所以当Sn熔化后,即应停止加热。‎ ‎(5)SnCl4水解:SnCl4+2H2O=SnO2+4HCl。‎ ‎(6)SnCl4暴露在空气中,将吸收水气,生成SnO2白色微小固体颗粒,形成白烟,同时放出HCl气体,形成白雾。‎ ‎(7)反应中难免有多余的Cl2逸出,因此,最好接上一个盛有碱液的尾气吸收装置。‎ 答案:(1)B接J,I接K,A接C,D接G,H接E(或F)。‎ ‎(2)除去Cl2中的HCl和水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收集SnCl4的锥形瓶内。‎ ‎(3)从Q进入,从P流出。‎ ‎(4)装置(Ⅰ),231℃,锡粒熔化,Cl2跟Sn生成SnCl4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可维持反应温度,不需继续加热。‎ ‎(5)SnCl4+2H2O=SnO2+4HCl ‎(6)有白色的烟(SnO2)和雾(HCl)生成。‎ ‎(7)用盛有NaOH溶液的溶器(烧杯或锥形瓶)吸收氯气。‎ Cl2+2NaOH=NaClO+H2O+NaCl 专题三 参考答案 ‎1.A ‎2.B  A选项由于Fe(OH)2胶体及FeCl3均可透过滤纸,所以无法分离,应采用多次渗析法。B选项NaC1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有明显增大趋势,故易采用结晶法分离。C选项乙醇和乙酸沸点虽然不同,但两者都易挥发、蒸馏分离不干净。可往混合物加NaOH使CH3COOH变成CH3COONa再进行蒸馏。D选项碘受热升华,NH‎4C1受热分解产生NH3和HCl,遇冷又重新生成NH4Cl固体,  故加热法不能将两者分离。‎ ‎3.C ‎4.D ‎5.BC 题目中要鉴别的四组中溶液均无明显的外部特征,也不能用加热(因为是溶液)和焰色反应法,只有采用两两混合法。其中B组在两两混合时,AgNO3与其他物质的混合象各不相同。分别为:白色沉淀(HCl)、先白色沉淀又转化为棕灰色沉淀(NaOH)、无明显现象(NaNO3),C组在两两混合中,Na2CO3与其他物质的混合现象各不同,分别是:白色沉淀(MgSO4)、气泡(NaHSO4)、无明显现象(NaOH)。答案为B、C。‎ ‎6.AC  A选项SO2可以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除去。B选项P2O5为酸性干燥剂,不能吸收SO2。C选项SO2+2NaHCO3==2CO2 +Na2SO3+H2O,既除去了SO2,又生成了CO2。D选项石灰水既能和SO2反应,也能和CO2反应。SO2+Ca(OH)2==CaSO3 +H2O,SO2过量:‎ CaSO3+SO2+H2O==Ca(HSO3)2,SO2通过石灰水所产生实验现象和CO2通过石灰水现象一样,都是先浑浊后澄清。‎ ‎7.CD 首先明确所加试剂分别除哪种离子,NaOH除Mg2+;Na2CO3除Ca2+、Mg2+,主要为Ca2+;BaCl2除SO42—;但过量Ba2+必须由Na2CO3除去、因此④应排在⑤后面。而过量的OH—、CO32—通过加适量盐酸将它们转化为H2O或CO2,故C、D都是正确的。‎ ‎8.D ‎9.D ‎10.D ‎11.B ‎12.A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两种溶液,应利用反应物的量不同而现象不同来鉴别。具有这种特征的反应有:Al3+与OH-、AlO2-与H+、AgNO3与氨水、HCl和Na2CO3等。 ‎ A. 若将少量KOH加入过量的Al2(SO4)3溶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至过量,则沉淀消失。反向加入时,无沉淀,加至过量,则生成白色沉淀。B. 产生无色气体。C. 产生白色沉淀。D. 产生白色沉淀 ‎13.A A组中乙酸易溶于水,与水互溶;而苯、四氯化碳难溶于水,但苯的密度比水小,而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故可用水来鉴别苯、乙酸、四氯化碳。具体方法是:各取1mL苯、乙酸、四氯化碳液体,分别加入5mL水振荡、静置。互溶、不分层的为乙酸;有少量油状物浮在水面上的是苯;有少量油状物沉在水下的为四氯化碳。B组中三种物质都溶于水,C组前两种物质都溶于水。‎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及溶于水时的热效应、液体的密度等特点,都可以作为鉴别物质的方法。‎ ‎(1)与水互溶的液体有:低级的醇、醛、酸。‎ ‎(2)与水不互溶的有:密度 > 水:卤代烃(除CH3Cl)、硝基苯、苯磺酸;‎ 密度 < 水:烃类、酯类、油脂。‎ ‎14.(1)饱和Na2CO3溶液;H2SO4;分液;蒸馏;蒸馏。‎ ‎(2)得到乙酸乙酯。‎ ‎15.①有黄绿色气体生成。②黄绿色逐渐变浅;因为活性炭表面积很大,吸附能力极强,可将Y型管中氯气大量吸附,使得黄绿色逐渐变浅。③防毒面具、活性炭口罩、活性炭小滤包等(答案合理均给分)。‎ ‎16.(1)碱石灰(或CaO·NaOH)‎ ‎(2)①打开止水夹K2,关闭止水夹K1湿pH试纸变蓝 ‎  ②打开止水夹K1,关闭止水夹K2,湿pH试纸变红 ‎(3)不正确,因为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首先用向上排空气法,无法收集到NH3,因而无法观察到HCl与NH3重新化合的现象 ‎17.(1)a ‎(2)Ag++Cl-→AgCl↓‎ ‎(3)漏斗、烧杯、玻棒 ‎(4)b、e、d ‎(5)c ‎(6)催化剂的质量,AgNO3的质量 ‎18.(1)定性分析 ‎①不能说明。因为天然碱样品中的“NaHC‎03”‎加热分解也可产生水。‎ ‎②取少量天然碱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过滤并洗涤沉淀;向沉淀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有浑浊现象,说明天然碱样品中含有CO32-离子。‎ ‎(2)定量分析 ‎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除去通入空气中的CO2和H2O ‎⑤使反应生成的CO2和H2O被充分吸收 计算推导:‎ Na2CO3·2NaHCO3·H2O ‎ ‎19.(1)K4[Fe(CN)6] 4KCN+Fe+‎2C+N2‎ ‎(2)①CN-+ClO- CNO-+Cl-;2CNO-+3ClO-+2H+==N2 +2CO2 +H2O+3Cl-‎ ‎②A;除去混合气体中Cl2,防止对CO2测定量的影响;>‎ 专题四 参考答案 ‎1.AD ‎2.D ‎3.C ‎4.C ‎5.B ‎6.A ‎7.A ‎8.(1)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 ‎(2)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c活塞,然后再打开b活塞 ‎9.重视从课本实验中选取命题素材,倾向于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倾向于把一些课本小实验重组成一个微型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是,最后一问中不能用碘化钾溶液,因为生成的I2易进一步跟碱溶液反应,现象不明显;也不能用亚铁盐,因为在碱性溶液中,在没有过氧化氢存在的条件下,氢氧化亚铁也要转化成氢氧化铁;仅用亚硫酸钠也不行,因为亚硫酸钠被氧化后现象不明显。‎ 解析:(1)物质燃烧有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二是有氧气等助燃物质存在,由此着手可得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其中氧化剂、还原剂都是过氧化钠。‎ ‎(2)该小题实质上是考查氧气的检验、气密性检查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运用。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p处,木条复燃。将导管q浸入水中,反应过程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是限定范围,考察实验探究能力的问题。可以有多组答案,如:硫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红色布条,布条褪色。‎ ‎10.分析:本题涉及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本实验目的是研究氧化铜在氯酸钾分解实验中的催化作用。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加快)反应速率但自身的属性(含组成、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一种特殊的物质。要研究氧化铜在实验中是否有催化作用,必须做对比实验(操作e和a),并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产生气体快慢)的差异;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实验研究(操作c、b和d),研究氧化铜的属性是否发生变化。根据这样的实验思路,可以知道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为e、a、c、b、d。‎ 上面已经分析,要研究氧化铜的催化作用必须做对比实验。而对比实验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即有无催化剂,其它因素应该完全相同。据此可知,实验操作e是不严密的,因为该生在实验过程中“任取两份氯酸钾”,而不是取等量的两份氯酸钾。这是该实验中不严密的地方。此外,从实验过程来看,该探究小组对反应后的“不溶物”(实际为氧化铜)只进行性质的研究(观察状态和颜色、让它与碳在高温下反应),而没有对“不溶物”进行称量,因此该实验不够完整,必须在步骤b后进行称量,然后在进行后续操作。‎ 答案:(1)先后顺序为e、a、c、b、d。‎ ‎(2)步骤e(即实验中的第一步)不严密。所取的两份氯酸钾质量应该相等。‎ ‎(3)对经干燥后的滤出物进行称量。‎ 评析:本题要求学生对研究性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对实验步骤排序),并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措施。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和评价能力。答题时只有充分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判断,才能完整作答。‎ ‎11.(1)2FeSO4·7H2O Fe2O3+SO2↑+SO3+14H2O (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 ‎(2)SO2为大气污染物,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3)3CH3CH2OH+Fe2O3 2Fe+3CH3CHO ‎+3H2O ‎(4)关闭活塞K,将E的导气管插入水中,微热C管,E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E管出现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 ‎(5)防止倒吸 ‎(6)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12.(1)A3,B1,C2或(A2,B1,C2) ‎ ‎(2)温度计 ‎(3)NaClO2、NaClO3、Na2CO3‎ ‎(4)Cl- (4-x)×=2.63×2×‎ ‎13.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可知,实验中涉及同学所熟悉的铝片与盐酸、硫酸反应,对应的离子反应为2Al+6H+=2Al3++3H2↑。稀盐酸、稀硫酸都是非氧化性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H+,而且在1.5mol/L的硫酸和3.0mol/L的盐酸中,氢离子的浓度都相等,均为3.0mol/L;同时,由于铝片的大小和纯度都相同,根据所发生的离子反应和反应速率理论,它们的反应速率应该相同(因其他外界条件也相同。但实验结果却和理论推测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既然氢离子浓度和铝片均相同,造成的差异应该与反应(即2Al+6H+=2Al3++3H2↑)所处环境的不同(Cl—和SO42-)有关。因此,在开展实验研究时,应该通过调整2Al+6H+=2Al3++3H2↑反应所处的环境(采用往反应体系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Cl、Na2SO4 固体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的),采用对比实验来进行研究。‎ 答案:问题一:(说明:可能存在多种假设,但只要假设合理均可)‎ 假设一:Cl—能够促进金属铝与H+反应;‎ 假设二:SO42—对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阻碍作用。‎ 问题二:实验方案为——(1)取a、b、c、d四根相同的试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相同大小的铝片(纯度>99.5%)各一片;(2)在a、b、c试管中依次添加0.5gNaCl(约0.01mol)、1.4 g Na2SO4(约0.01mol)、、1.4 g Na2SO4(约0.01mol)固体;(3)再往a、b试管中加入1.5mol/L硫酸5mL,c、d试管中加入3.0mol/L盐酸5mL,并观察五根试管反应进行到5分钟时的现象,把现象填写在下表中:‎ 试管 所加的酸(5mL)‎ 添加的试剂 ‎5分钟后实验现象 a ‎1.5mol/L硫酸 ‎0.5gNaCl固体(约0.01mol)‎ b ‎1.5mol/L硫酸 ‎1.4 g‎ Na2SO4固体(约0.01mol)‎ c ‎1.4 g‎ Na2SO4‎ ‎3.0mol/L盐酸 固体(约0.01mol)‎ d ‎3.0mol/L盐酸 不添加(对比)‎ 评析:本题以学生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作为背景,要求学生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异常现象”作出假设与猜想,并在猜想与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对照实验(条件对照)进行验证。本题综合性很强,能力要求较高,很好地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开展探究的学习能力。作出合理的假设、设计对照实验(条件对照)是解题的关键。‎ 五 复习效果检测 参考答案 ‎1. A ‎ ‎2. A ‎3. A ‎4.C 量筒是不能准确地计量的仪器,滴定管是较精确的计量仪器。准确量取25.00mL溶液,应该用50mL滴定管。又因为碱式滴定管的下端有一段橡皮管,高锰酸钾具有强腐蚀性,能腐蚀橡皮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要用酸式滴定管。‎ ‎5.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但通过Ba(OH)2溶液有浑浊现象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有HCl和CO2,原因是HCl的存在使混合气通石灰水时不可能产生CaCO3沉淀,但HCl被吸收后,再通过Ba(OH)2时,则CO2与Ba(OH)2反应产生BaCO3沉淀,有HC1存在混合气体中一定不会存在NH3,两者不能共存,NH3十HCl=NH4Cl。气体通过浓H2SO4气体被干燥,再通过CuO,灼热CuO变红,说明有还原性气体存在,后又通过无水CuSO4,无水CuSO4变蓝,说明有水产生,故可断定有H2存在,其原理为: ,生成的H2O使无水CuSO4变蓝。‎ ‎6.D 试剂的贮存方法与其化学或物理性质紧密相关,普通试剂均需密封保存,一些特殊性质的试剂还应有一些注意事项:‎ Na、K:浸泡在煤油中。‎ 白磷:冷水。‎ NaOH、Na2CO3、Na2SiO3溶液:用橡皮塞。‎ 氢氟酸:塑料瓶。‎ 液溴:水封。‎ 见光易分解,需放在棕色瓶,冷暗处:如AgNO3、浓HNO3、KMnO4、氯水等。‎ 易挥发或升华的试剂应置于冷暗处:如浓HCl、I2。‎ ‎7. C ‎8. A ‎9. D ‎10. BD ‎11. A ‎12. D ‎13.D ‎14.B ‎15.B ‎16. BD ‎17. D ‎18.D 根据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特点,应配成500mL溶液,而加入500mL的水是错误的,则A、C的操作不正确。再计算CuSO4·5H2O的质量:‎0.5L×0.1mol·L-1×‎250g·mol-1=‎12.5g。‎ 19.(1) 3.2 (2) D  ‎ ‎20.(1)① ‎ ‎(2)②不合理,利用该装置产生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不一定是乙烯。‎ ‎(3)方案合理均给分 例如:A:亚硫酸钠 B:硫酸 C: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气体具有漂白性 ‎21.(1)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2)3Cu+8HNO3=2Cu(NO3)2+2NO +4H2O ‎(3)CO2 密度比空气大, CO2 进入E中并未将瓶中空气完全排尽,致使有少量NO 被空气氧化成NO2 而出现浅红棕色;当从F中鼓入空气时,更多 NO 被 氧化成NO2 ,故红棕色变深。‎ ‎(4)NO2 在溶液中生成的HNO3与CaCO3反应,使沉淀溶解。‎ ‎(5)吸收尾气,防止污染大气。‎ ‎22.(1)有无色气体放出;强 ‎(2)溶液仍呈无色或溶液紫红色褪去;还原 ‎(3)(每答出一个正确的原因给,答到4个就给满分)‎ ‎ ①草酸晶体的熔点低,未分解之前就已熔化并流到试管中,不能完成分解实验。‎ ‎②该装置只能检验一种水解产物(CO2),不能检验是否有其它分解产物。‎ ‎③在未洗气的情况下通入石灰水,还可能因草酸蒸气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草酸钙沉淀,对实验有干扰。‎ ‎④生成的CO未能除去,会污染空气 ‎⑤乙二酸晶体含有结晶水,因而加热后无法证明草酸的分解产物中含水 ‎23.(1)普通铁粉(或铁粉),作为水蒸气发生器(或用来产生水蒸气);防止水倒吸(或用作安全瓶);氢气 (2)固体NaOH(或碱石灰、CaO等碱性固体干燥剂);‎ ‎6摩/升HCl 注:G中如填写酸性干燥剂或液体干燥剂,则此空不给分.‎ ‎(3)A、B、E ‎ ‎(4)加快氢气产生的速度 ‎(5)Fe3O4+4H2 3Fe+4H2O ‎(6)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氢气 ‎24.重视考查创新思维能力是实验题命题的一种变化趋势。这道题的(2)问中温度计在两个阶段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很有新意;第(3)问中要求解题者以水浴加热为起点进行迁移;第(4)问,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回答这几问都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1)2CH3CHO+O2 2CH3COOH。‎ ‎(2)第一阶段时,乙醛氧化成乙酸,温度计用于控制反应温度,所以温度计下端应浸入试管A的反应液中。第二阶段是要将生成的乙酸用蒸馏方法分离出来,温度计的作用是控制馏分的温度,应略低于试管A的支管口处。收集含乙酸的馏分。‎ ‎(3)烧杯B的作用类似于水浴加热,可使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发生反应,使生成的乙酸变成蒸气进入试管C;由于第二阶段时要将乙酸蒸馏出来,所以B中液体的沸点应超过117.9℃,所以可选用乙二醇或甘油。‎ ‎(4)乙醛溶液显中性,乙酸溶液显酸性,可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实验来检验有无乙酸生成。方法一:将少量碳酸氢钠粉末,放入一个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试管C中的液体,若有气体产生,则说明试管C中含有产物乙酸;方法二:把一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管C内的液体,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进而说明是否有乙酸生成。‎ ‎25.(1)O2和CO2 (2)K1、K2 K3‎ ‎ (3)①气球逐渐变小 ②量筒II中有气体进入,水被排出 ‎ (4)碱石灰 控制气流量,使CO2能被碱石灰充分吸收 ‎ (5)‎ ‎26.(1)①C→E→D→B→A→G→F;②酚酞;③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液体。‎ ‎(2)偏高;偏低。 (3)提示:样品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反应: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样品中可能含有Ca(OH)2,CaCO3杂质。 各物质的百分组成为:‎ CaCO3:20% CaO:60% Ca(OH)2:2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