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静安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1.的相反数是( ) A. B.﹣ C. D.﹣ 2.下列方程中,有实数解的是( ) A.x2﹣x+1=0 B. =1﹣x C. =0 D. =1 3.化简(x﹣1﹣1)﹣1的结果是( ) A. B. C.x﹣1 D.1﹣x 4.如果点A(2,m)在抛物线y=x2上,将抛物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点A同时平移到点A′,那么A′坐标为( ) A.(2,1) B.(2,7) C.(5,4) D.(﹣1,4) 5.在Rt△ABC中,∠C=90°,CD是高,如果AD=m,∠A=α,那么BC的长为( ) A.m•tanα•cosα B.m•cotα•cosα C. D. 6.如图,在△ABC与△ADE中,∠BAC=∠D,要使△ABC与△ADE相似,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7.化简:(﹣2a2)3= . 8.函数的定义域是 . 9.方程=x﹣1的根为 . 10.如果函数y=(m﹣3)x+1﹣m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那么常数m的取值范围为 . 11.二次函数y=x2﹣6x+1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12.如果抛物线y=ax2﹣2ax+5与y轴交于点A,那么点A关于此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 13.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B和AC上的点,DE∥BC,BE与CD相交于点F,如果AE=1,CE=2,那么EF:BF等于 . 14.在Rt△ABC中,∠C=90°,点G是重心,如果sinA=,BC=2,那么GC的长等于 . 15.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BC=2AD,设=, =,那么= .(用向量,的式子表示) 16.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ED=∠B,AB=6,BC=5,AC=4,如果四边形DBCE的周长为10,那么AD的长等于 . 17.如图,在▱ABCD中,AE⊥BC,垂足为E,如果AB=5,BC=8,sinB=,那么tan∠CDE= . 18.将▱ABCD(如图)绕点A旋转后,点D落在边AB上的点D′,点C落到C′,且点C′、B、C在一直线上.如果AB=13,AD=3,那么∠A的余弦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7题,满分78分) 19.化简:÷,并求当x=时的值. 20.用配方法解方程:2x2﹣3x﹣3=0. 21.如图,直线y=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a),第一象限内的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OB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α,且tanα=. (1)求点B的坐标; (2)求△OAB的面积. 22.如图,从地面上的点A看一山坡上的电线杆PQ,测得杆顶端点P的仰角是26.6°,向前走30米到达B点,测得杆顶端点P和杆底端点Q的仰角分别是45°和33.7°,求该电线杆PQ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米) (备用数据:sin26.6°=0.45,cos26.6°=0.89,tan26.6°=0.50,cot26.6°=2.00;sin33.7°=0.55,cos33.7°=0.83,tan33.7°=0.67,cot33.7°=1.50) 23.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BD=AD=AC,AD与CE相交于点F,AE2=EF•EC. (1)求证:∠ADC=∠DCE+∠EAF; (2)求证:AF•AD=AB•EF. 24.如图,直线y=x+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C,与直线y=x+1相交于点A、D,CD∥x轴,∠CDA=∠OCA. (1)求点C的坐标;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5.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C=BC=10,cos∠ACB=,点E在对角线AC上,且CE=AD,BE的延长线与射线AD、射线CD分别相交于点F、G,设AD=x,△AEF的面积为y. (1)求证:∠DCA=∠EBC; (2)如图,当点G在线段CD上时,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如果△DFG是直角三角形,求△AEF的面积. 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1.的相反数是( ) A. B.﹣ C. D.﹣ 【考点】实数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因此的相反数为﹣,分母有理化得﹣. 【解答】解:根据相反数定义得: 的相反数为:﹣, 分子分母同乘得:﹣. 故选:D. 【点评】题目考查了相反数和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学生在进行相反数转换后,不要忘记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2.下列方程中,有实数解的是( ) A.x2﹣x+1=0 B. =1﹣x C. =0 D. =1 【考点】根的判别式;无理方程;分式方程的解. 【分析】A、根据△的值判断即可, B、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判断即可; C、根据分式方程的解的定义判断即可; D、根据分式方程的解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答】解:A、∵△=1﹣4=﹣3<0, ∴原方程无实数根, B、当1﹣x<0,即x>1时,原方程无实数根, C、当x2﹣x=0,即x=1,或x=0时,原方程无实数根, D、∵=1, ∴x=﹣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得判别式,无理方程的解,分式方程的解,正确的解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3.化简(x﹣1﹣1)﹣1的结果是( ) A. B. C.x﹣1 D.1﹣x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 【分析】根据a﹣p=(a≠0,p为正整数)先计算x﹣1,再计算括号里面的减法,然后再次计算()﹣1即可. 【解答】解:原式=(﹣1)﹣1 =()﹣1 =.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关键是掌握负整数指数为正整数指数的倒数. 4.如果点A(2,m)在抛物线y=x2上,将抛物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点A同时平移到点A′,那么A′坐标为( ) A.(2,1) B.(2,7) C.(5,4) D.(﹣1,4)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专题】几何变换. 【分析】先把A(2,m)代入y=x2得m=4,于是得到A点坐标为(2,4),由于抛物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则抛物线上所有点都右平移3个单位,然后根据点平移的规律可确定点A′坐标. 【解答】解:把A(2,m)代入y=x2得m=4,则A点坐标为(2,4),把点A(2,4)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对应点A′的坐标为(5,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由于抛物线平移后的形状不变,故a不变,所以求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通常可利用两种方法:一是求出原抛物线上任意两点平移后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二是只考虑平移后的顶点坐标,即可求出解析式. 5.在Rt△ABC中,∠C=90°,CD是高,如果AD=m,∠A=α,那么BC的长为( ) A.m•tanα•cosα B.m•cotα•cosα C. D.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探究型. 【分析】根据在Rt△ABC中,∠C=90°,CD是高,如果AD=m,∠A=α,可以用含m和α的三角函数值表示出CD,通过角相等,它们的三角函数值也相等,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在Rt△ABC中,∠C=90°,CD是高,如果AD=m,∠A=α, ∴tanα=, ∴CD=m•tanα, ∵∠ACB=∠A+∠B=90°,∠BDC=∠B+∠BCD=90°,∠A=α, ∴∠BCD=α, ∴cos∠BCD=, 即cos, C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函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个三角函数值的意义,利用转化的思想找到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6.如图,在△ABC与△ADE中,∠BAC=∠D,要使△ABC与△ADE相似,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 A. = B. = C. = D.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证明题. 【分析】本题中已知∠BAC=∠D,则对应的夹边比值相等即可使△ABC与△ADE相似,结合各选项即可得问题答案. 【解答】解:∵∠BAC=∠D,, ∴△ABC∽△ADE.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个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②有两个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其夹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熟记各种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7.化简:(﹣2a2)3= ﹣8a6 .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根据积得乘方与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解答】解:(﹣2a2)3=(﹣2)3•(a2)3=﹣8a6. 故答案为:﹣8a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积得乘方与幂的乘方的运算,掌握积得乘方与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8.函数的定义域是 x≠﹣2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分式有意义,分母不能为0,故分母x+2≠0,解得x的范围.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2≠0 解得x≠﹣2. 故答案为x≠﹣2.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分式有意义,分母不能为0. 9.方程=x﹣1的根为 4 . 【考点】无理方程. 【专题】计算题. 【分析】首先根据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得出x的取值范围,将无理方程两边平方取消二次根号,整理得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将解代回x的取值范围验算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二次根式性质得: x+5≥0, ∴x≥5. 将=x﹣1两边平方得: x+5=x2﹣2x+1, 整理得:x2﹣3x﹣4=0, 分解因式:(x﹣4)(x+1)=0, 得:x1=4,x2=﹣1, ∵x≥5, ∴x=4. 故答案为:4. 【点评】题目考查了无理方程的求解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求解无理方程常用的方法是平方法,不过求出的解一定要带回无理方程进行验算,看是否符合二次根式的性质. 10.如果函数y=(m﹣3)x+1﹣m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那么常数m的取值范围为 1<m<3 .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组,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函数y=(m﹣3)x+1﹣m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 解得1<m<3. 故答案为:1<m<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与系数的关系,熟知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0,b<0时,函数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二次函数y=x2﹣6x+1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3,﹣8) .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利用配方法将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即可得出顶点坐标. 【解答】解:∵y=x2﹣6x+1=(x﹣3)2﹣8, ∴抛物线顶点坐标为(3,﹣8). 故答案为:(3,﹣8).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抛物线的顶点式y=a(x﹣h)2+k,顶点坐标为(h,k)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如果抛物线y=ax2﹣2ax+5与y轴交于点A,那么点A关于此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2,5) .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首先求得点A的坐标为(0,5),抛物线y=ax2﹣2ax+5对称轴为x=﹣=1,进一步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求得点A关于此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是即可. 【解答】解:∵抛物线y=ax2﹣2ax+5与y轴交于点A坐标为(0,5),对称轴为x=﹣=1, ∴点A(0,5)关于此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是(2,5). 故答案为:(2,5).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对称性,求得对称轴,掌握二次函数的对称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3.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B和AC上的点,DE∥BC,BE与CD相交于点F,如果AE=1,CE=2,那么EF:BF等于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由DE∥BC,证得△ADE∽△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由于△DEF∽△BC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AE=1,CE=2, ∴AC=3, ∵DE∥BC, ∴△ADE∽△ABC, ∴=, ∵DE∥BC, ∴△DEF∽△BCF, ∴=, 故答案为:1:3.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正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在Rt△ABC中,∠C=90°,点G是重心,如果sinA=,BC=2,那么GC的长等于 2 . 【考点】三角形的重心.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sinA=,BC=2可得出AB=3BC=6,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E的长,根据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如图所示, ∵在Rt△ABC中,∠C=90°,sinA=,BC=2, ∴AB=3BC=6. ∵点G是重心, ∴CD为△ABC的中线, ∴CD=AB=3, ∴CG=CD=×3=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重心,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B的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BC=2AD,设=, =,那么= ﹣﹣ .(用向量,的式子表示) 【考点】*平面向量.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易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可求得与,再利用三角形法则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E=AD,DE=AB, ∵BC=2AD, =, =, ∴==, ==, ∴=﹣=﹣(+)=﹣(+)=﹣﹣.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知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结合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图形求解是关键. 16.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ED=∠B,AB=6,BC=5,AC=4,如果四边形DBCE的周长为10,那么AD的长等于 4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计算题;图形的相似. 【分析】由两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得到三角形AED与三角形ABC相似,由相似得比例,表示出AD,AE,DE,根据四边形DBCE周长求出AD的长即可. 【解答】解:∵∠A=∠A,∠AED=∠B, ∴△AED∽△ABC, ∴==, ∵AB=6,BC=5,AC=4, ∴==, 设AD=4k,AE=6k,DE=5k, ∵四边形DBCE周长DB+DE+EC+BC=10, ∴6﹣4k+5k+4﹣6k+5=10, 解得:k=1, 则AD=4.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17.如图,在▱ABCD中,AE⊥BC,垂足为E,如果AB=5,BC=8,sinB=,那么tan∠CDE= .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首先由已知条件和勾股定理计算CE=5,所以CD=AB,进而得到∠CDE=∠CED=∠ADE,所以tan∠CDE=tan∠ADE,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解:在△ABE中,AE⊥BC,AB=5,sinB=,∴BE=3,AE=4. ∴EC=BC﹣BE=8﹣3=5. ∵平行四边形ABCD, ∴CD=AB=5. ∴△CED为等腰三角形. ∴∠CDE=∠CED. ∵AD∥BC, ∴∠ADE=∠CED. ∴∠CDE=∠ADE. 在Rt△ADE中,AE=4,AD=BC=8, ∴tan∠CDE==,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图形中相等的角. 18.将▱ABCD(如图)绕点A旋转后,点D落在边AB上的点D′,点C落到C′,且点C′、B、C在一直线上.如果AB=13,AD=3,那么∠A的余弦值为 . 【考点】旋转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DAB=∠D′AB′,AB=AB′=C′D′=13,再由AB′∥C′D′得∠D′AB′=∠BD′C′,加上∠C=∠DAB,则∠C=∠BD′C′,接着由点C′、B、C在一直线上,AB∥CD得到∠C=∠C′BD′,所以∠C′BD′=∠BD′C′,可判断△C′BD′为等腰三角形,作C′H⊥D′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H=D′H,由于BD′=10得到D′H=5,然后根据余弦的定义得到cos∠HD′C′=,由此得到∠A的余弦值. 【解答】解:∵▱ABCD绕点A旋转后得到▱AB′C′D′, ∴∠DAB=∠D′AB′,AB=AB′=C′D′=13, ∵AB′∥C′D′, ∴∠D′AB′=∠BD′C′,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C=∠DAB, ∴∠C=∠BD′C′, ∵点C′、B、C在一直线上, 而AB∥CD, ∴∠C=∠C′BD′, ∴∠C′BD′=∠BD′C′, ∴△C′BD′为等腰三角形, 作C′H⊥D′B,则BH=D′H, ∵AB=13,AD=3, ∴BD′=10, ∴D′H=5, ∴cos∠HD′C′==, 即∠A的余弦值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也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证明△C′BD′为等腰三角形. 三、解答题:(本大题7题,满分78分) 19.化简:÷,并求当x=时的值.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x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 =, 当x=时,原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用配方法解方程:2x2﹣3x﹣3=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分析】首先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移项,然后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右边就是常数,然后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 【解答】解:2x2﹣3x﹣3=0, x2﹣x﹣=0, x2﹣x+=+, (x﹣)2=, x﹣=±, 解得:x1=,x2=. 【点评】此题考查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最好使方程的二次项的系数为1,一次项的系数是2的倍数. 21.如图,直线y=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a),第一象限内的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OB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α,且tanα=. (1)求点B的坐标; (2)求△OAB的面积.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专题】计算题. 【分析】(1)用直线求出点A坐标为(3,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设点B坐标为(x,),tanα=,得出=,x=6,得出B点坐标(6,2); (2)过A点做AC⊥x轴,交OB于点C,将三角形OAB分为两个三角形,分别求解即可. 【解答】解:(1)∵直线y=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a), ∴A(3,4),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 ∵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设B(x,), ∵tanα=, ∴=, 解得:x=±6, ∵点B在第一象限, ∴x=6, ∴B(6,2). 答:点B坐标为(6,2). (2)设直线OB为y=kx,(k≠0), 将点B(6,2)代入得:k=, ∴OB直线解析式为:y=x, 过A点做AC⊥x轴,交OB于点C,如下图: 则点C坐标为:(3,1), ∴AC=3 S△OAB的面积 =S△OAC的面积+S△ACB的面积, =×|AC|×6 =9. △OAB的面积为9. 【点评】题目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求函数解析式及函数交点是函数常见问题.题目整体较为简单,学生在解决(2)中的面积问题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求解. 22.如图,从地面上的点A看一山坡上的电线杆PQ,测得杆顶端点P的仰角是26.6°,向前走30米到达B点,测得杆顶端点P和杆底端点Q的仰角分别是45°和33.7°,求该电线杆PQ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米) (备用数据:sin26.6°=0.45,cos26.6°=0.89,tan26.6°=0.50,cot26.6°=2.00;sin33.7°=0.55,cos33.7°=0.83,tan33.7°=0.67,cot33.7°=1.50)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分析】延长PQ交直线AB于点E,设PE=x米,在直角△APE和直角△BPE中,根据三角函数利用x表示出AE和BE,根据AB=AE﹣BE即可列出方程求得x的值,再在直角△BQE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QE的长,则PQ的长度即可求解. 【解答】解:延长PQ交直线AB于点E,设PE=x米. 在直角△ABE中,∠PBE=45°, 则BE=PE=x米; ∵∠PAE=26.6° 在直角△APE中,AE=PE•cot∠PAE≈2x, ∵AB=AE﹣BE=30米, 则2x﹣x=30, 解得:x=30. 则BE=PE=30米. 在直角△BEQ中,QE=BE•tan∠QBE=30×tan33.7°=30×0.67≈20.1米. ∴PQ=PE﹣QE=30﹣20=10(米). 答:电线杆PQ的高度是10米.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注意掌握当两个直角三角形有公共边时,先求出这条公共边的长是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思路. 23.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BD=AD=AC,AD与CE相交于点F,AE2=EF•EC. (1)求证:∠ADC=∠DCE+∠EAF; (2)求证:AF•AD=AB•EF.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BAD,∠ADC=∠ACD,推出△EAF∽△EC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F=∠ECA,于是得到∠ADC=∠ACD=∠ACE+∠ECB=∠DCE+∠EAF;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即,推出△FAE∽△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于是得到FA•AC=EF•AB,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证明:(1)∵BD=AD=AC, ∴∠B=∠BAD,∠ADC=∠ACD, ∵AE2=EF•EC, ∴, ∵∠E=∠E, ∴△EAF∽△ECA, ∴∠EAF=∠ECA, ∴∠ADC=∠ACD=∠ACE+∠ECB=∠DCE+∠EAF; (2)∵△EAF∽△ECA, ∴,即, ∵∠EFA=∠BAC,∠EAF=∠B, ∴△FAE∽△ABC, ∴, ∴FA•AC=EF•AB, ∵AC=AD, ∴AF•AD=AB•EF.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证得△EAF∽△ECA是解题的关键. 24.如图,直线y=x+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C,与直线y=x+1相交于点A、D,CD∥x轴,∠CDA=∠OCA. (1)求点C的坐标;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首先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计算出A、B两点坐标,然后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O=∠BAO,再利用三角函数可得CO长,进而可得C点坐标; (2)首先证明△CBD∽△OB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然后可得D点坐标,再设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即可. 【解答】解:(1)∵函数y=x+1中,当y=0时,x=﹣2, ∴A(﹣2,0), ∵函数y=x+1中,当x=0时,y=1, ∴B(0,1), ∵CD∥x轴, ∴∠BAO=∠ADC, ∵∠CDA=∠OCA, ∴∠ACO=∠BAO, ∴tan∠ACO=tan∠BAO=, ∴CO=4, ∴C(0,4); (2)∵∠AOB=∠OCD=90°,∠BAO=∠BDC=90°, ∴△CBD∽△OBA, ∴=, ∴=, ∴CD=6, ∴D(6,4), 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 ∵图象经过A(﹣2,0),D(6,4),C(0,4), ∴, 解得:.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以及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的求法,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5.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C=BC=10,cos∠ACB=,点E在对角线AC上,且CE=AD,BE的延长线与射线AD、射线CD分别相交于点F、G,设AD=x,△AEF的面积为y. (1)求证:∠DCA=∠EBC; (2)如图,当点G在线段CD上时,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如果△DFG是直角三角形,求△AEF的面积.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数形结合. 【分析】(1)由AD与BC平行,得到一对内错角相等,再由AD=CE,AC=BC,利用SAS可得△DCA≌△ECB,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 (2)由AD与BC平行,得到三角形AEF与三角形CEB相似,由相似得比例表示出AF,过E作EH垂直于AF,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表示出EH,进而表示出y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x的范围即可; (3)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FDG=90°时,如图2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C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D的长,即为x的值,代入求出y的值,即为三角形AEF面积;②当∠DGF=90°时,过E作EM⊥BC于点M,如图3所示,由相似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进而求出y的值,即为三角形AEF面积. 【解答】(1)证明:∵AD∥BC, ∴∠DAC=∠ECB, 在△DCA和△ECB中, , ∴△DCA≌△ECB(SAS), ∴∠DCA=∠EBC; (2)∵AD∥BC, ∴△AEF∽△CEB, ∴,即, 解得:AF=, 作EH⊥AF于H,如图1所示, ∵cos∠ACB=, ∴EH=AE=(10﹣x), ∴y=S△AEF=×(10﹣x)×=, ∴y=, ∵点G在线段CD上, ∴AF≥AD,即≥x, ∴x≤5﹣5, ∴0<x≤5﹣5, ∴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0<x≤5﹣5); (3)分两种情况考虑: ①当∠FDG=90°时,如图2所示: 在Rt△ADC中,AD=AC×=8,即x=8, ∴S△AEF=y==; ②当∠DGF=90°时,过E作EM⊥BC于点M,如图3所示, 由(1)得:CE=AF=x, 在Rt△EMC中,EM=x,MC=x, ∴BM=BC﹣MC=10﹣x, ∵∠GCE=∠GBC,∠EGC=∠CGB, ∴△CGE∽△BGC, ∴=,即=, ∵∠EBM=∠CBG,∠BME=∠BGC=90°, ∴△BME∽△BGC, ∴==, ∴=,即x=5, 此时y==15, 综上,此时△AEF的面积为或15. 【点评】此题属于相似型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平行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