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赣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2017赣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赣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温馨提示:‎ ‎1.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共计120分钟 2. ‎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确凿(záo) 告磬 如法炮制(pào) 物竞天择 B.归咎(jiù) 馈赠 风雪载途(zài) 通宵达旦 C.殷红(yīn) 销蚀 恪尽职守(kè) 珠丝马迹 D.狡黠(xié) 绰号 叱咤风云(zhà) 略胜一筹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步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 A.⑥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⑤④③ ‎ ‎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分) ‎ A.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 改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 B.原句:傅雷的家书每一封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 改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 C.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 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 D.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 改句: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就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2分) ‎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 ‎(二)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瞋( ) ‎ ‎(2)数( ) ‎ ‎(3)阙( )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 ‎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 ‎(三)古诗文积累。(8分) ‎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 ‎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 ‎(2)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 ‎ ‎(4)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 ‎(6)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 ‎ ‎(7)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 ‎ ‎(8)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6题。(17分) ‎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 阎连科 ‎①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 ‎ ‎②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 ‎ ‎③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 ‎ ‎④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 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 ‎⑤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 ‎⑥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 ‎ ‎⑦这首诗,有啥儿意味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现在也不懂),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窗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 ‎ ‎⑧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 ‎ ‎⑨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一定要写诗),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 ‎ ‎⑩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你怎么在这儿?”“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就带着我下山和过河,又把我送回田湖了。 ‎ ‎21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李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唤了。 ‎ ‎22我的少年就这样了,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 ‎ ‎23可我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李白分手了。 ‎ ‎(文章节选自《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较原文有删改)‎ ‎13.文章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我”一次出走经历。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6分) ‎ ‎“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______ →______ →______‎ ‎14.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4分) ‎ ‎15.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 ‎16.“我”渴望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写一首好诗,但最终“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你认为“我”的成长与李白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4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13分) ‎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 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的。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 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 ‎(文章原标题为《远尘淡墨调烟雨》,较原文有删改) ‎ ‎【注】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遑(huáng)论:不必谈及。 ‎ ‎1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6分) ‎ ‎(1)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2分) ‎ ‎(2)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 ”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从“画”、“ ”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2分) ‎ ‎(3)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2分) ‎ ‎18.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4分) ‎ ‎19.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3分) ‎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 ‎20.(一)综合性学习(6分) ‎ ‎1.想象你将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 要求:‎ ‎(1)自选一个角度; ‎ ‎(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 ‎ ‎(3)不超过150字。 ‎ ‎【材料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为11本,以色列为64本。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进行评价,2.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 ‎【材料二】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读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需要。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 ‎ ‎【材料三】古代教育家董逼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20.(二)写作(50分) ‎ 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3)不少于600字。 ‎ 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 ‎1.B 2.C 3.D 4.B 5.D ‎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 ‎(一)6.C 7.A ‎ ‎(二)8.A ‎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瞋(同“嗔”,发怒意思) (2)数(诘责,数落) (3)阙(缺少)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 ‎(1)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 ‎(2)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 ‎11.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 ‎(三)古诗文积累。(8分) ‎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 ‎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7)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一)‎ ‎“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我”匆匆离家上路,想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为了(离家出走)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特意绕过三姑住的村庄→“我”被三姑夫半路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后被送回了田湖。 ‎ ‎14.文中画线的两句话都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是一个渴望长大,渴望成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与“自由”的叛逆少年。 ‎ ‎15. 内容上:突现出“我”想要离家出走,以进行“我”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以此来证明“我”的成长。结构上:呼应标题;突显文章主题,立意深远;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有关成长的记忆,以及懵懂少年时代的情感与成长的历程。 ‎ ‎16. 文中说“我”离家出走,想去的地方是“伏牛山的九皋主峰”‎ ‎,而李白上过那座山,并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而“我”觉得自己和李白一样,也能够在那山上诗兴大发,作一首那样的诗,同时,最重要的是显示“我”离家出走的成功,但最后却被三姑夫半路 拦截送回了家,宣告了离家出走的失败,及想要登到山顶作诗与宣誓成长梦想的愿望的破灭。文中将我的成长与李白联系起来,暗示“我”的潜意识里学识想要有李白那样的才情,个性要有李白那样的洒脱等。此题意对言之成理即可。 ‎ ‎(二)17.六朝时以刻印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于陶瓷上的文字、长沙窑以书写的的文字装饰瓷器的陶瓷书法 ‎ ‎(2)书法 题诗 ‎ ‎(3)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 ‎18.四段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作比较。从吸墨程度、材料性质、书写技法三方面比较说明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的不同之处,更加突出了瓷板书画对料性和书写功力的更高的要求。 ‎ ‎19.(1)创作者必须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2)创作者必须有精湛的手功、丰富的经验、超凡的悟性和丰厚的学养。 ‎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 ‎20.(一)‎ 示例一: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必须承认,我们与韩国每年的11本、以色列每年的64本相比,确有不小的差距。可能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大多数人的阅读转移为快餐式的电子读物,很少阅读有深度的经典内容,我们呼吁广大国民多读经典图书,提高阅读质量。 ‎ 示例二: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时间”。但是一个人再忙,一天24小时总能有空闲时间,哪怕不是连续的,至少也是可以累计的。如果利用好“三余”时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来读书,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没时间”的困扰。 ‎ ‎20.(二)写作(50分) ‎ 范文:‎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在人世间,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真情。其中包括着父母对我的爱,也有老师对我的教导,还有同学对我的关照……可那件事情却像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使我至今都难以忘怀。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陌生人之间的真情。 ‎ 记得那一天放学,天气十分晴朗,我像往常一样来到站台,准备坐公交车回家。一到车站便有一辆公交车飞快地从我眼前驶过,我看了看车牌:对,没错,那就是我要坐的车。接着,我便上了车,找了个位置坐下来。一路上我都在东张西望,盼望车子能够快一点到家。过了一会儿,‎ 公交车开到了一个我不太熟悉的地方:咦?车子怎么开到这儿来了?是改了路线吗?当时,我什么也没有想,于是就火急火燎地“跳”下了车。这时,风呼呼地刮了起来。 ‎ 正当我准备换一辆公交车回家时,一摸口袋便愣住了: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公交卡也没带,我该怎样回家呢?这时的我犹如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如何是好。我越想越难过,眼泪也情不自禁的从眼眶里流出来。 ‎ 天气也似乎要和我作对:天色已渐渐变暗,肆虐的风越刮越猛,竟然还下起了毛毛细雨。路灯越来越亮,街上的行人却越来越少,这使我愈加惊惶。我再也忍不住了,哭出声来。‎ 这时,从我的身后出现了一个人影,我抬头一看,是一位长发披肩、手提挎包的阿姨。她一看见我就关切的问我:“小朋友,你怎么了,是迷路了吗?”我摇摇头,带着哭腔说道:“我坐的公交车改路线了,现在钱和公交卡都没有,我回不了家了……”‎ 还没等我说完,阿姨就从包里递给我一元钱,说:“小朋友,快回家吧!不要让你的爸爸妈妈担心你!”还没等我对她说一声“谢谢”,她便消失不见了。 ‎ 这时,风也没有之前那样猛了,雨也停了,我惊惶的心也顿时平静了下来。随后我乘坐公交车回了家。 ‎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多年了,那位阿姨的面容我也记不清了,但是她对我做的一切我都将永远铭记在心。 ‎ 赣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说明:‎ ‎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kài) 哺育 孜孜不倦(zī) 头晕目炫 B、静谧(mì) 荒缪 龙吟凤哕(suì) 囊萤映雪 C、荣膺(yīn) 辐射 恍然大悟(huǎng) 锋芒必露 D、门楣(méi) 剽悍 周道如砥(dǐ) 诚惶诚恐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B、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④⑥⑤‎ ‎5、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 山 行 ‎ [唐]项斯 ‎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 ‎ 清官周忱 ‎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④‎ 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间事甚悉 ‎9、解释文中划线句子。(3分)‎ ‎ (1)案( ) (2)恐( ) (3)谢(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11、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李贺 ‎(2)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 ‎(3)中庭生旅谷,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行》乐府诗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5)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6)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7)鲲之大,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庄子 ‎(8)_________________,与我如浮云。《论语七则》‎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7分)‎ 秋 夜 巴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问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到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体,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 “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哗哗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  “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 ‎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 ‎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 ‎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  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影,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  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  他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  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 ‎ 【注】①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1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22日出殡,巴金等作家扶柩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 ‎13、文章写“秋夜的梦”,突出了鲁迅先生哪些性格特点?(2分)‎ ‎14、伴随“我”的梦境,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这颗心,“我”感受到了(听到了、看到了)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文字。(6分)‎ ‎ ‎ 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所发生的变化 ‎“我”所感受到(听到、看到)的 通红的心一直在燃烧 ‎①‎ ‎②‎ 听见鲁迅一声响亮的回答,看见他向窗外挥手 ‎③‎ ‎④‎ ‎⑤‎ ‎⑥‎ ‎15、梦境中,鲁迅先生激动的、带感情的一席话,表明了他对活着的人怎样的期望?(3分)‎ ‎16、为什么梦醒后“我”会在书上看到鲁迅先生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2分)‎ ‎17、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题。(13分)‎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  衡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8、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4分)‎ ‎19、简要分析文章第4自然段的论证过程。(4分)‎ ‎20、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3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1、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 (一)综合性学习 ‎22、想象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的宣传文字,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材料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强书写的美感,增进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二】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三】王羲之的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下来的。‎ ‎【材料四】“校园文化节”期间将开展“书法知识讲座”“‘ 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 ‎(二)写作(50分)‎ ‎23、请以“向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3)不少于600字;‎ ‎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 参考答案:‎ ‎ 一、1.D 2.C 3.C 4.B 5.A ‎ 二、6. D 7.C 8.D ‎9.(1)案卷(2)担忧、担心(3)道歉(古今异义字)‎ ‎10.(1)听到一处,文襄公突然点头开心地说:“幸亏有这点能够使他活下来。”‎ ‎ (2)文襄公笑着安抚宽慰他没关系的,并且听他把事情说完才离开。‎ ‎11.为了救活一个囚犯,而让官吏读大量的案卷给他听;文襄公的建议巧妙合理地处理了通州粮仓的粮食;文襄公关心民生与百姓一起闲聊并且清楚农事。‎ ‎12、(1) 霜重鼓寒声不起 (2) 造化钟神秀 (3) 井上生旅葵 ‎(4) 山重水复疑无路 (5) 坐断东南战未休 (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 不知其几千里也 (8)不义而富贵 ‎ 三、‎ ‎13.突出了鲁迅先生慈祥、开朗、平易近人、安静、恳切、热心、勇敢的性格特点。(两种特点1分,四种特点2分)(文章中斜体字部分)‎ ‎14.①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②心仍在他胸膛里燃烧,发光。③心在“哗哗剥剥”地燃烧。④听见他激动、带感情的声音,看见他手压在胸前。⑤燃烧的心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然后又变成先生的慈祥的脸庞。⑥看见先生衷心愉快的笑脸。(文章中红字部分)‎ ‎15.鲁迅先生期望活着的人:(1)勇敢追求真理(2)不要在暴力面前低头(3)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文章中有底纹背景部分)‎ ‎16.“我”领悟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温暖了“我”、鼓励了“我”,让“我”找到勇气、获得力量。‎ ‎17.文章构思奇特,通过梦境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体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18.(1)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2)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3)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4)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文章中红字部分)‎ ‎ 19.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首先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2分),其次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 ‎ 20.【示例 】例句: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 分析:运用比喻生动地阐明了“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的观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 21.语文学习中,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在强调背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 四、‎ ‎22.范文示例:‎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那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的书法艺术风格扬名海内外,尤其是他的《兰亭集序》帖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传承传统艺术,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传统书法精髓,我校特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开展“书法知识讲座”“‘ 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吧!‎ 解析:对于综合知识题目,既要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又不能简单摘抄堆砌,一定要切中得分要点。‎ ‎ 对本题,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 ‎ 1、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即以书圣为引领的传统文化经典宣扬。‎ ‎ 2、引领人物“书圣”王羲之的介绍:代表作品及其影响力。‎ ‎ 3、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3.作文要写出高分,必须要注意四个关键——审好题、立好意、选好角度。审题要准确,要把握文章的方向;立意要高大上,但角度要小、巧;结构要完整,要注意开头结尾,中间要内容充实且详略得当,语言要追求朴实中有华丽。‎ ‎ 一、审题 ①本文的关键词是“学习”,那么很肯定地告诉我们:我们要写一篇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文章,它的感情基调必须是积极高昂的。限制词是划线部分填充的内容,它决定了我们学习的内容。②“学习”的前提是被影响被引领,是我们以前所不具备的所缺乏的,从而带给我们一个改变,从而使我们有了更深更好的追求,并积极地去努力。‎ ‎ 二、对于补充部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填充。 如:1、身边的人(爸爸的一手好菜、妈妈的减肥之路等等),平凡的举动给我们思想上的大启迪,带给我们榜样的力量。2、特殊身份职能有影响力的古今中外的名人雅士(陶渊明、邓稼先、华盛顿、盖茨等等),他们带给我们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勇于追求等等的气节情操。这类题材要注意避免陷入老而旧、大而空的“通病”,因此,要联系当今社会现象来写,才会有时代特色、现实意义。 3、还可以写自然界中的生灵(落叶、花草、锦绣江南、革命圣地),它们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生活启迪。‎ 三、文体可以是记述文或议论文,记述文一定要有一个感悟的过程,要夹叙夹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