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问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问题

阅读理解问题 阅读理解型问题以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题样多变为特点.知识的覆盖面较大,它可以是阅读课本原文,也可以是设计一个新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内容、方法和思想,然后在把握本质,理解实质的基础上作出回答.这类问题的主要题型有:阅读特殊范例,推出一般结论;阅读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阅读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等.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能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所学内容,善于总结解题规律,并能准确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数学方法的运用水平及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应透彻理解所学内容.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要掌握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典型例题剖析 ‎【例1】(2005,模拟,9分)如图 2-7-1所示,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和,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在直线 上平移时,正方形 EFH也随之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 ‎ (1)计算:O1D=_______,O‎2 F=______;‎ ‎ (2)当中心O2在直线 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 O2 =_________.‎ ‎ (3)随着中心 O2在直线 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 解:(1)O1D=2,O‎2 F=1;(2)O1 O2 =3;‎ ‎ (2)当O1 O2>3或0≤O1 O2<1时,两个正方形无公共点;‎ 当O1 O2=1时,两个正方形有无数个公共点;‎ 当1<O1 O2<3时,两个正方形有2个公共点.‎ ‎ 点拨:本题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是“两圆的位置关系”,但形式有所变化.因此,可以再次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认真分析并总结两圆五种位置关系所对应的圆心距d与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五种位置关系主要由两个因素确定:①公共点的个数;②‎ 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还是内部,按这两个因素为线索来探究位置关系.然后,把这种利用平移实验直观探索方法迁移到研究“两个正方形的位置关系”上来.‎ ‎【例2】(2005,内江,9分)阅读材料,大数学家高斯在上学读书时曾经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 ‎1+2+3+…+100=?经过研究,这个问题的一般性结论是1+2+3+…+,其中n是正整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类似的问题:1×2+2×3+…=?‎ 观察下面三个特殊的等式:‎ ‎ ‎ 将这三个等式的两边相加,可以得到1×2+2×3+3×4=‎ 读完这段材料,请你思考后回答:‎ ‎⑴    ;‎ ‎⑵         ;‎ ‎⑶        ;‎ ‎(只需写出结果,不必写中间的过程)‎ ‎ 解:⑴343400(或)‎ ‎⑵⑶‎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乘再求和时可以发现结果总是 ‎,但当每相邻三个自然数相乘再求和时就成为了。‎ ‎【例3】(2005,安徽课改,8分)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断.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 ‎,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讲:“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 ‎(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 ‎(1)答:上述两同学回答的均不全面,应该是:其余两角的大小是75°和75°或30°和120°.理由如下:‎ ‎(i)当是顶角时,设底角是.‎ ‎, .‎ ‎∴其余两角是75°和75°. ‎ ‎(ii)当∠A是底角时,设顶角是β,‎ ‎, .‎ ‎∴其余两角分别是0°和120°. ‎ ‎(2)(感受中答有:“分类讨论”,“考虑问题要全面”等能体现分类讨论思想的给2分,回答出“积极发言”、“参与讨论”等与数学问题联系不紧密的语句给1分.) ‎ 点拨:此题应树立分类讨论思想,考虑问题要全面.‎ ‎【例4】(2005,贵阳模拟),8分)阅读材料,解答问题:图2-7-2表示我国农村居民的小康生活水平实现程度.地处西部的某贫困县,农村人口约50万,2002年农村小康生活的综合实现程度才达到68%,即没有达到小康程度的人口约为(1-68 %)×50万= 16万.‎ ‎(1)假设该县计划在2002年的基础上,到2004年底,使没有达到小康程度的16万农村人口降至 10.24万,那么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是多少?‎ ‎(2)如果该计划实现,2004年底该县农村小康进程接近图2-7-2中哪一年的水平?(假设该县人口2年内不变)‎ 解:(1)设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为。‎ 据题意,得 16(1-x)2 =10.24, ‎ ‎(1-x)2 =0.64,(1-x)= ±0.8,x1=1.8(不合题意,舍去),x2=0.2.‎ 即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是20%.‎ ‎(2)×100%=7 9.52%.‎ 所以根据图2-7-2所示,如果该计划实现,2004年底该县农村小康进程接近1996年全国农村小康进程的水平.‎ 点拨:此题属于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但和原来的实际应用问题的情境不同,需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例5】(2004,山西)已知p2-p-1=0,1-q-q2=0,且pq≠1,求的值.‎ 解:由p2-p-1=0及1-q-q2=0,可知p≠0,q≠0‎ 又∵pq≠1,∴‎ ‎∴1-q-q2=0可变形为的特征 所以p与是方程x 2- x -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根据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解答.‎ 已知:‎2m2-5m-1=0,,且m≠n 求:的值.‎ 解:由‎2m2-5m-1=0知m≠0,∵m≠n,∴‎ 得 ‎ 根据的特征 ‎∴是方程x 2+5 x -2=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 ‎【例6】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在《算书九章》中记述了“三斜求积术”,即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它的面积。用现代式子表示即为:‎ ‎……①(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s为面积)。‎ 而另一个文明古国古希腊也有求三角形面积的海伦公式:‎ ‎……②(其中)。‎ ‎(1)若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7、8,试分别运用公式①和公式②,计算该三角形的面积。‎ ‎(2)你能否由公式①推导出公式②?请试试。‎ 分析:这是一道阅读理解题,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三斜求积术”的现在代公式,第(1)小题是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学以致用的能力,第(2)题是考查学生是创新能力。‎ ‎【例7】阅读下列材料:‎ ‎ 有一些几何图形可以被某条直线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我们将“把一个几何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叫做该图形的二分线”,如: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二分线”。‎ 解决下列问题:‎ (1) 三角形的“二分线”可以是 ‎ ‎ D ‎ A ‎ D ‎ A (2) 在下图中,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画出等腰梯形ABCD的“二分线”‎ ‎,并说明你的画法。‎ ‎ C ‎ B ‎ C ‎ B 解:26、(1)三角形一边中线所在的直线………2分 ‎ (2)‎ ‎ D ‎ A ‎ C ‎ B ‎ D ‎ 取上、下底的中点,过两点作直线得梯形的二分线………………4分 ‎ A ‎ B ‎ C ‎ F ‎ E ‎ F 综合巩固练习 ‎【1】阅读以下材料并填空:‎ ‎ 平面上有n个点(n≥2)且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这些点作直线,一共能作出多少条不同的直线下①分析:当仅有两个点时,可连成1条直线;当有3个点时,可连成动条直线;当有4个点时,可连成6条直线;当有5个点时,可连成10条直线……‎ ‎ ②归纳:考察点的个数n和可连成直线的条数SJ发现如下表所示:‎ ‎ ③‎ 推理:平面上有n个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取第一个点A有n种取法,取第二个点B有(n-1)种取法,所以一共可连成n(n-1)条直线.但AB与BA是同一条直线,故应除以2,即Sn=‎ ‎ ④结论:Sn=‎ ‎ 试探究以下问题:‎ ‎ 平面上有n个点(n≥3)个点,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任意三点作三角形,一共能作出多少不同的三角形?‎ ‎⑴ 分析:当仅有3个点时,可作_______个三角形;当有4个点时,可作_______个三角形;当有5个点时,可作_______个三角形……‎ ‎⑵ 归纳:考察点的个数n和可作出的三角形的个数Sn发现:‎ ‎⑶ 推理:‎ ‎⑷ 结论:‎ ‎【2】如图2-7-3所示,这些等腰三角形与正三角形的形状有差异,我们把它与正三角形的接近程度称为“正度”,在研究“正度”时,应保证相似三角形的“正度”相等.设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分别为儿为,底角和顶角分别为以尽要求“正度”的值是非负数.同学甲认为:可用式子来表示“正度”,的值越小,表示等腰三角形越接近正三角形;同学乙认为:可用式子来表示“正度”,的值越小,表示等腰三角形越接近正三角形.‎ ‎ 探究:‎ ‎⑴ 他们的方案哪个较为合理,为什么?‎ ‎⑵ 对你认为不够合理的方案,请加以改进(给出式子即可)‎ ‎⑶ 请再给出一种衡量“正度”‎ 的表达式.‎ ‎【3】如图2-7-4所示,甲、乙两辆大型货车于下午2:00同时从A地出发驶往P市,甲车沿一条公路向北偏东60o方向行驶,直达P市,其速度为‎30千米/时;乙车先沿一条公路向正东方向行驶半小时后到达B地,卸下部分货物,再沿一条通向东北方向的公路驶往P市,其速度始终为‎40千米/时.‎ ‎⑴ 设出发后经过t小时,甲车与P市的距离为s千米,求s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⑵ 已知在P市新建的移动通讯接收发射塔,其信号覆盖面积只可达P市周围方圆‎30千米的区域(包括边缘地带人除此之外,该地区无其他发射塔.故甲、乙两车司机只能靠P市发射塔进行手机通话联系,问甲、乙两车司机从什么时刻开始可取得联系(精确到分钟)‎ ‎【4】阅读下面材料:在计算3+5+ 7+ 9 + 11+13 +15+17+19+21时,我们发现,从第一个数开始,以后 的每个数与它的前一个数的差都是一个相同的定值,具有这种规律的一列数,除了直接相加外,我们还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们的和(公式中的n表示数的个数,a表示第一个数的值,d表示这个差的定值),那么3+5+ 7+ 9 + 11+13‎ ‎ +15+17+19+21=×2=120.‎ ‎ 用上面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为了保护长江,减少水土流失,我市某县决定对原有的坡荒地进行退耕还林,从1995年起在坡荒地上植树造林,以后每年又比上一年多植相同面积的树木改造坡荒地,由于每年因自然灾害,树木成活率,人为因素等的影响,都有相当数量的新坡荒地产生,下表为1995、1996、1997三年的坡荒地面积和植树的面积的统计数据,假设坡荒地全部种上树后,不再水土流失形成新的坡荒地.问到哪一年,可以将全县的所有坡荒地全部种上树木?‎ ‎【5】如果两个三角形不仅是相似三角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作位似三角形.它们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利用三角形的位似可以将一个三角形缩小或放大.‎ ‎⑴ 选择;如图2-7-5⑴所示,点O是等边三角形PQR的中心,P′、Q′、R′分别是OP、OQ、OR的中点.则△P′Q′R′与△PQR是位似三角形.此时,△P′Q′R′与△PQR的位似比、位似中心分别为( )‎ ‎ A.2,点P B.,点P C.2,点O D.,点O ‎⑵ 如图2-7-5⑵‎ 所示,用下面的方法可以画面AOB的内接等边三角形.阅读后证明相应问题:‎ ‎ 画法:①在△AOB内画等边三角形CDE,使点C在OA上,点D在OB上; ②连接OE并延长,交AB于点E′,过点E′作E′C′∥EC,交OA于点C′,作E′D′∥ED,交OB于点D′;‎ ‎ ③连接C′D′,则ΔC′D′E′是△AOB的内接三角形, 求证:△C′D′E′是等边三角形.‎ ‎【6】(2005年贵州市)阅读下面操作过程,回答后面问题:在一次数学实践探究活动中,小强过A、C两点画直线AC把平行四边形ABCD分割成两个部分(),小刚过AB、AC的中点画直线EF,把平行四边形ABCD也分割成两个部分();‎ ‎() () ()‎ ‎(1)这两种分割方法中面积之间的关系为:,;‎ ‎(2)根据这两位同学的分割方法,你认为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满足以上面积关系的直线有 条,请在图()的平行四边形中画出一种;‎ ‎(3)由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经过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的任意直线,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分成满足条件的图形;‎ ‎【7】(2005年玉林)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 ‎ 在锐角△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过A作AD⊥BC于D(如图),则sinB=,sinC=,即AD=csinB,AD=bsinC,于是csinB=bsinC,即.‎ ‎ 同理有,.‎ ‎ 所以………(*)‎ ‎ 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 (1)在锐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三个元素a、b、∠A,运用上述结论(*)和有关定理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c、∠B、∠C,请你按照下列步骤填空,完成求解过程:‎ ‎ 第一步:由条件a、b、∠A ∠B;‎ ‎ 第二步:由条件 ∠A、∠B. ∠C;‎ ‎ 第三步:由条件. c.‎ ‎(2)一货轮在C处测得灯塔A在货轮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随后货轮以28.4海里/时的速度按北偏东45°的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灯塔A在货轮的北偏西70°的方向上(如图),求此时货轮距灯塔A的距离AB(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40°=0.6 4 3,sin65°=0.90 6,sin70°=0.940,sin7 5°=0.9 6 6).‎ 解:(1) , ∠A+∠B+∠C=180°,a、∠A、∠C或 ‎ b、∠B、∠C,‎ ‎ 或 ‎(2)依题意,可求得∠ABC=65°,‎ ‎ ∠A=40°,BC=14.2,AB≈21.3.‎ ‎ 答:货轮距灯塔A的距离约为21.3海里.(9分)‎ ‎【8】(2005年佛山)“三等分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的问题,但仅用尺规不可能“三等分角”.下面是数学家帕普斯借助函数给出的一种“三等分锐角”的方法(如图):将给定的锐角∠AOB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边OB在轴上、边OA与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以P为圆心、以2OP为半径作弧交图象于点R.分别过点P和R作轴和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连接OM得到∠MOB,则∠MOB=∠AOB.要明白帕普斯的方法,请研究以下问题:‎ ‎(1)设、,求直线OM对应的函数表达式(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分别过点P和R作轴和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Q.请说明Q点在直线OM上,并据此证明∠MOB=∠AOB.‎ ‎(3)应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结论,你如何三等分一个钝角(用文字简要说明).‎ 解:(1)设直线OM的函数关系式为. ‎ 则∴. ‎ ‎∴直线OM的函数关系式为. ‎ ‎(2)∵的坐标满足,∴点在直线OM上.‎ ‎∵四边形PQRM是矩形,∴SP=SQ=SR=SM=PR.‎ ‎∴∠SQR=∠SRQ. ‎ ‎∵PR=2OP,∴PS=OP=PR.∴∠POS=∠PSO. ‎ ‎∵∠PSQ是△SQR的一个外角,‎ ‎∴∠PSQ=2∠SQR.∴∠POS=2∠SQR. ‎ ‎∵QR∥OB,∴∠SOB=∠SQR. ‎ ‎∴∠POS=2∠SOB. ‎ ‎∴∠SOB=∠AOB. ‎ ‎(3)以下方法只要回答一种即可.‎ 方法一:利用钝角的一半是锐角,然后利用上述结论把锐角三等分的方法即可.‎ 方法二:也可把钝角减去一个直角得一个锐角,然后利用上述结论把锐角三等分后,再将直角利用等边三角形(或其它方法)将其三等分即可.‎ 方法三:先将此钝角的补角(锐角)三等分,再作它的余角. ‎ ‎【9】(2005年福州)已知:如图8,AB是⊙O的直径,P是AB上的一点(与A、B不重合),QP⊥AB,垂足为P,直线QA交⊙O于C点,过C点作⊙O的切线交直线QP于点D。则△CDQ是等腰三角形。‎ 对上述命题证明如下:‎ 证明:连结OC ‎∵OA=OC ‎∴∠A=∠1‎ ‎∵CD切O于C点 ‎∴∠OCD=90°‎ ‎∴∠1+∠2=90°‎ ‎∴∠A+∠2=90°‎ 在RtQPA中,QPA=90°‎ ‎∴∠A+∠Q=90°  ‎ ‎∴∠2=∠Q   ‎ ‎∴DQ=DC 即CDQ是等腰三角形。‎ 问题:对上述命题,当点P在BA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如图9所示,结论“△CDQ是等腰三角形”还成立吗?若成立,误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结论“△CDQ是等腰三角形”还成立 证明:略 ‎【10】(2005年内江)阅读材料,大数学家高斯在上学读书时曾经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 ‎1+2+3+…+100=?经过研究,这个问题的一般性结论是1+2+3+…+,其中n是正整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类似的问题:1×2+2×3+…=?‎ 观察下面三个特殊的等式:‎ ‎;‎ ‎;‎ ‎.‎ 将这三个等式的两边相加,可以得到1×2+2×3+3×4=.‎ 读完这段材料,请你思考后回答:‎ ‎⑴     .‎ ‎⑵        .‎ ‎⑶       .‎ ‎(只需写出结果,不必写中间的过程)‎ 解:⑴343400(或 ‎⑵‎ ‎⑶‎ ‎【11】(广西)(本题满分11分)阅读下列材料: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记作n)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它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某校初三学生对我市一个乡的农民家庭进行抽样调查.从1997年至2002年间,该乡每户家庭消费支出总额每年平均增加500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总额每年平均增加200元.1997年该乡农民家庭平均刚达到温饱水平,已知该年每户家庭消费支出总额平均为8000元. (1)1997年该乡平均每户家庭食品消费支出总额为多少元? (2)设从1997年起m年后该乡平均每户的恩格尔系数为(m为正整数).请用m的代数式表示该乡平均每户当年的恩格尔系数,并利用这个公式计算2003年该乡平均每户的恩格尔系数(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3)按这样的发展,该乡将于哪年开始进人小康家庭生活?该乡农民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我国全面进人小康社会的目标?‎ ‎【12】(茂名)王老师要求学生进行编题。解题训练,其中小聪同学编的练习题是:‎ 设k=3,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是,,求的值. 小明同学对这道题的解答过程是: 解:∵ k=3 ∴ 已知方程是, 又∵ +=3,•=3, ∴ = 即 =1。 (1)请你针对以上的练习题和解答的正误作出判断,再简述理由;(4分) (2)请你只对小聪同学所编的练习题中的k另取一个适当的正整数,其他条件不变,改求的值(5分) 解:‎ ‎【13】(烟台)阅读下面材料,再回答问题: 一般地,如果函数y=f(x)对于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任意x,都有f(-x)=-f(x),那么y=f(x)就叫做奇函数;如果函数y=f(x)对于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任意x,都有f(-x)=f(x),那么y=f(x)就叫做偶函数. 例如: 当x取任意实数时, 即f(-x)=-f(x) 所以为奇函数 又如f(x)= 当x取任意实数时, 即f(-x)=f(x) 所以f(x)=是偶函数 问题(1):下列函数中 ① ② ③ ④ ⑤ 所有奇函数是 ,所有偶函数是 (只填序号). 问题(2):请你再分别写出一个奇函数、一个偶函数.‎ ‎【14】(随州)课本上有这样一题:已知,如图(1),O点在△ABC内部,连AO、BO、CO,A’、B’、C’分别在AO、BO、CO上,且AB∥A’B’、BC∥B’C’. 求证:△OAC∽△OA’C’.若将这题图中的O点移至△‎ ABC外,如图(2),其它条件不变,题中要求证的结论成立吗? (1)在图(2)基础上画出相应的图形,观察并回答: (填成立或不成立). (2)证明你(1)中观察到的结论.‎ 图1 图2‎ ‎【15】(新疆)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弦,AE⊥CD,垂足是E,BF⊥CD,垂足是F,求证:CE=DF.小明同学是这样证明的: 证明:∵ OM⊥CD 订正: ? ∴ CM=MD ∵ AE∥OM∥BF ? ∴ ME=MF ? ∴ ME-CM=MF-MD 即 CE=DF 横线及问号是老师给他的批注,老师还写了如下评语:“你的解题思路很清晰.但证明过程欠完整,相信你再思考一下,一定能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请你帮助小明订正此题,好吗?‎ ‎【16】(淮安)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2m-1=0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为23,求m的值。‎ 某同学的解答如下:‎ 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 ‎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 -m, x1x2=‎2m-1;‎ 由题意,得x12+x22=23;‎ 又x12+x22=(x1+x2)2-2x1x2;‎ ‎∴m2-2(‎2m-1)=23.‎ 解之,得m1=7, m2=-3,‎ 所以,m的值为7或-3。‎ 上述解答中有错误,请你指出错误之处,并重新给出完整的解答 ‎【17】某超级市场失窃,大量的商品在夜间被罪犯用汽车运走。三个嫌疑犯被警察局传讯,警察局已经掌握了以下事实:(1)罪犯不在A、B、C三人之外;(2)C作案时总得有A作从犯;(3)B不会开车。在此案中能肯定的作案对象是( )‎ A.嫌疑犯A B.嫌疑犯B C.嫌疑犯C D.嫌疑犯A和C ‎【18】先阅读下列的解答过程,然后再解答:‎ 形如的化简,只要我们找到两个数a、b,使,,使得,,那么便有:‎ 例如:化简 解:首先把化为,这里,,由于4+3=7,‎ 即,‎ ‎∴==‎ 由上述例题的方法化简:‎ ‎【19】一个舞蹈演员,面对观众作队形排列变化的种数为A为1种,两个舞蹈演员,并排面对观众作队形排列变化的种数为AA, AA为2种,即为21=2;三个舞蹈演员,并排面对观众作队形排列变化的种数为,,, 为6种,即为123=6,请你推测:‎ ㈠ 四个舞蹈演员A , A,A,A跳舞,并排面对作队形观众作队形排列变化的种数为 种。‎ ㈡ 六个舞蹈演员A ,A,A,A ,A ,A跳舞,并排面对作队形观众作队形排列变化的种数为 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㈢ 用1,2,3,4,5,6,7共七个数字排成7位数字的电话号码(同一个号码内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可以排成 个电话号码 ‎ 答案:(一) 24 (二) 7.2×10 (三) 5040 ‎ ‎【20】火车票上的车次号有两个意义,一是数字越小表示车速越快,1~98次为特快列车,101~198次为直快列车,301~389次为普快列车,401~598次为普客列车;二是单数与双数表示不同的行驶方向,其中单数表示从北京开出,双数表示开往北京.根据以上规定,杭州开往北京的某一直快列车的车次号可能是( )‎ ‎(A)20 (B)119 (C)120 (D)319‎ ‎【21】(本题满分10分)某学习小组在探索“各内角都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否为正多边形”时,进行如下讨论:‎ ‎  甲同学:这种多边形不一定是正多边形,如圆内接矩形;‎ ‎  乙同学:我发现边数是6时,它也不一定是正多边形,如图一,△ABC是正三角形,==,可以证明六边形ADBECF的各内角相等,但它未必是正六边形;‎ ‎  丙同学:我能证明,边数是5时,它是正多边形,我想,边数是7时,它可能也是正多边形.‎ ‎  ……‎ ‎  (1)请你说明乙同学构造的六边形各内角相等.‎ ‎  (2)请你证明,各内角都相等的圆内接七边形ABCDEFG(如图二)是正七边形(不必写已知、求证).‎ ‎  (3)根据以上探索过程,提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 ‎  ‎ ‎(图一) (图二)‎ ‎【22】(14分)在某次数字变换游戏中,我们把整数O,1,2.…,100称为“旧数”,游戏的变换规则是:将旧数先平方,再除以100,所得到的数称为“新数”.‎ ‎(1)请把旧数80利26按照上述规则变换为新数:‎ ‎(2)经过上述规则变换后,我们发现许多旧数变小了.有人断言:“按照上述变换规则,所有的新数都不等于它的旧数.”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请求出所有不符合这一说法的旧数:‎ ‎(3)请求出按照上述规则变换后减小了最多的旧数(要写出解答过程).‎ 解:⑴、=64,=6.76‎ ‎⑵、不对。  设这个数为x,则=x ‎  ∴x2=100x ‎ ∴x1=0,x2=100‎ ‎  ∴符合这一说法的旧数有0和100。‎ ‎⑶、设减少的量为y,则y=x-=-(x2-100x)=-(x-50)2+25‎ ‎ ∴当x=50时,y有最大值,是25‎ ‎  即变换后减少最多的旧数是50。‎ ‎【23】如图,已知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   (1)操作并观察,如图,将三角板的45°角的顶点与点C重合,使这个角落在∠ACB的内部,两边分别与斜边AB交于E、F两点,然后将这个角绕着点C在∠ACB的内部旋转,观察在点E、F的位置发生变化时,AE、EF、FB中最长线段是否始终是EF?   写出观察结果。 ‎ ‎  (2)探索:AE、EF、FB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以EF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即能否有EF2=AE2+BF2)?如果能,试加以证明。   分析:操作、观察不是重点,探索、猜测才是整个题目的重点,是难点,也就是说,从操作中获取信息是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   (1)中只须旋转∠ECF中用刻度尺量一量或观察,即可得到。   (2)要判断EF2=AE2+EF2,思路是把AE、EF、FB搬到一个三角形中,通常用平移、翻折、旋转等方法,此题目用翻折的方法,出现和线段AE、BF相等的线段,并且和EF在一个三角形中。   解:(1)观察结果是:当45°角的顶点与点C重合,并将这个角绕着点C在重合,并将这个角绕着点C在∠ACB内部旋转时,AE、EF、FB中最长的线段始终是EF。   (2)AE、EF、FB三条线段能构成以EF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 ‎ ‎  如图在∠ECF的内部作∠ECG=∠ACE,   使CG=AC,连结EG,FG,   ∴ ΔACE≌ΔGCE,   ∴ ∠A=∠1,同理∠B=∠2,   ∵ ∠A+∠B=90°,∴ ∠1+∠2=90°,   ∴ ∠EGF=90°,EF为斜边。 【24】(北京朝阳区,最后一题)如图,一个圆形街心花园,有三个出口A,B,C,每两个出口之间有一条‎60米长的道路,组成正三角形ABC,在中心点O处有一亭子,为使亭子与原有的道路相通,需再修三条小路OD,OE,OF,使另一出口D、E、F分别落在ΔABC分成三个全等的多边形,以备种植不同品种的花草。   (1)请你按以上要求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将你的设计方案分别画在图1,图2中,并附简单说明。   (2)要使三条小路把ΔABC分成三个全等的等腰梯形,应怎样设计?请把方案画在图3中,并求此时三条小路的总长。   (3)请你探究出一种一般方法,使得出口D不论在什么位置,都能准确地找到另外两个出口E、F的位置,请写明这个方法。   (4)你在(3)中探究出的一般方法适用于正五边形吗?请结合图5予以说明,这种方法能推广到正n边形吗? ‎ 解:   (1)方案1:D,E,F与A,B,C重合,连OD,OE,OF,      方案2:OD,OE,OF分别垂直于AB,BC,AC   (2)OD∥AC,OE∥AB,OF∥BC,  如图(3)   作OM⊥BC于M,连OB,   ∵ ΔABC是等边Δ,∴ BM=BC=30,且∠OBM=30°,   ∴ OM=10,   ∵ OE∥AB,∴ ∠OEM=60°,OE==20,   又OE=OF=OD,∴ OE+OF+OD=3OE=60,答:略。   (3)如图(4)‎ 方法1:在BC,CA,AB上分别截取BE=CF=AD,连结OD,OE,OF 方法2:在AB上任取一点D,连OD,逆时针旋转OD 120°两次,得E,F。   (4)设M1为A‎1A2上任一点,在各边上分别取A‎2M2‎=A‎3M3‎=A‎4M4=A‎5M5=A‎1M1,连OM1……OM5即可,∴ 可推广到正n边形。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