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成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浩(qiú)枝 磕(pàn)骋 B.显(rú)染 拮(jū) 轮 C.职(xiāo)勇 自(yì) 秀 D.酌(rǒnɡ)杂 无(yín) 禁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 ___;知音,是为寂寞_ 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 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 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武大、华科大效仿牛津、剑桥两校划船比赛的做法,在东湖举行“同城双星”龙舟赛. B.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C.我们要想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D.“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二、(共9分,每小题9分) 5.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错误管理理论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现实场景中的决定,无论是感知、判断、推理还是行为,不犯错误最好,这毫无疑义,但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 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请朋友到家中喝酒,结果这朋友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后忧心而病.这人告知原委,蛇原来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第二个故事叫鸿门宴:项羽听人说刘邦有称帝野心,于是请他赴鸿门宴.刘邦赴宴,趁机为自己辩解.项羽轻信.最终垓下被围,乌江自刎.这两个故事中都有错误:朋友把弓当成了蛇,这是一类错误;项羽认为素有大志的刘邦没野心,这也是一类错误.这两个错误导致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是虚惊一场,一个是身死国灭.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这两类错误通常给人带来的代价不同: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贻误病情的问题;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就会错失治疗良机.把草绳看成蛇往往是一场虚惊,把蛇看成草绳却会要了人的命.在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能活下来的人通常具有一种倾向:即在不确定决策场景下,他们容易犯代价较小的那类错误.原因很简单,喜欢犯另一类错误的人都死翘翘了,他们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下被淘汰了. 诸多研究案例支持了错误管理理论,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这是因为,音量增大常意味着某一物体趋近自己,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于这种冲向自己的物体,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反应时间,谁知道它是不是一头剑齿虎呢?类似的,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这种倾向会让人在危险的山崖上移动时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比如,一个脸上斑斑点点的人坐在公园长椅上,你要没别的选择也只能跟他坐一起时,不自觉就会离他很远,因为你自动就会把这人脸上的斑点,当成是他有病的迹象,哪怕这种判断是错的,毕竟,这种倾向的代价通常很小.但如果他们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你可能被传染,在缺医少药的石器时代,还可能会死.类似的,人们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坏人,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问题是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对方的好坏.人们可能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这两种错误的代价不一样:前者是一场误会,后者则会遭受伤害. 我们并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更不提倡犯错误,这里提出错误管理理论,是想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选自《2015 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杯弓蛇影中的错误属于错误肯定. B.鸿门宴中的错误属于错误否定. C.把草绳看出蛇属于错误肯定. D.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属于错误否定. (2)对下列现象的分析,不符合“错误管理理论”的一项是 A.音量增大意味着物体正在趋近自己,所以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 B.距离增大意味着掉下去时损伤更大,所以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 C.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D.与陌生人接触,意味着接触坏人的机会更大,所以人们会更容易把陌生人当作坏人. (3)下列对“错误管理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错误管理理论”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为人犯错误难以避免. B.“错误管理理论”可以解释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C.“错误管理理论”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但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错误是有研究价值的. D.“错误管理理论”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让人们少犯错误. 三、(共9分,每小题13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1)下列甲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颖士语柳并曰 阴:暗中 B.胡人宠而骄 负:依仗 C.往金陵 客:旅居 D.则之焉 过:责备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四、 7.填空. ①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②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望月怀古》)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老骥”意指 ,这一诗句表现了诗人 的精神. 五、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老去的舌尖 ①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子拍得虽然好,但是逻辑却弄反了:并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逝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 ②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品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 ③在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是用木片,黄瓜的清爽皆还留着. ④在台湾中部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肉不干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这些鸡在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时要猛,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炉膛,红火光,燃烧着对美味的热情,这样烤出来的鸡肉皮脆肉多汁,且有异香. ⑤其实我不大喜欢厨师做的菜,并不是说厨师做的不好吃,相反,厨师做出来的菜精工细雕,花样绵密而繁复,太有“手艺”了.跟厨师菜相比,我更爱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她们因为不是厨师,不会觉得是在“做”给别人吃,所以不会去讲究“手艺”,而是融入亲情,做出家常却入味入心的饭菜,那样的菜印着她们手掌的粗糙和温情. ⑥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烟带着她们的精魂越飘越高,越飘越淡,终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也只能借着回忆和怀念过一把空瘾,唏嘘感慨一下而已.事实上,长年累月的现代饮食吃下来,我们已经的舌头已经迟钝而麻木了,今天,我们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种必然. ⑦舌尖退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都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会去嗜辣、嗜咸,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重口味已经成了我们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的辣已经北伐南下、东征西突,麻辣火锅成了时下的最流行. ⑧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变化,我们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快和饱,一桌人吃饭,基本上都是在舌头在赛跑,没见到谁还能细细品味.生物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用进废退”,是说一个人要是不常活动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这个部位的功能就会渐渐减弱.在我们,舌头不是不用,而是没有细致地用,你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吃东西咀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吃到嘴里还会不会深入品尝食物?恐怕你会大吃一惊,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⑨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更是舌头背后心头的退化.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圆山大饭店的大厨师老朱,每天给三个女儿做尽好吃的,然而三个女儿却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举止,面对一桌丰盛的美味,她们的舌头忙着数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尝有闲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呢?”的确,当心头被纷繁的欲念占据了,舌头又能品出什么滋味呢? ⑩这就是舌头和心头的通感,人心粗粝了,心头最初的单纯和从容便不复存在,即使吃得再精致,听得再高雅,住得再舒适,五官再发达,失去了心头的敏锐,又有什么用呢? ⑪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 (文/蓝染,有删改) (1)本文的标题为“老去的舌尖”,第⑥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含义. (2)本文③~⑤段中,作者认为能做出美食的秘密是什么?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一秘密. (3)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意思.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4)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答. 六、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作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 (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七、作文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成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浩(qiú)枝 磕(pàn)骋 B.显(rú)染 拮(jū) 轮 C.职(xiāo)勇 自(yì) 秀 D.酌(rǒnɡ)杂 无(yín) 禁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解答】A.有误,“磕绊”应读作“kē bàn”,“弛骋”应写作“驰骋”; B.正确,不要把“显赫”写作“显郝”; C.正确,不要把“秀颀”写作“秀欣”; D.正确,不要把“冗杂”的“冗”读作“róng”. 故选:A.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 ___;知音,是为寂寞_ 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 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 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考点】词义辨析. 【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题干中的句中都是课文中出现的语句,只要多读课文都可正确作答. 【解答】“锦上添花”的意思是: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雪中送炭”的意思是: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对于作家而言,成名后粉丝会很多,所以第一个空选择“锦上添花”.作家的知音会很少,所以第二个空选择“雪中送炭”.“慧眼独具”的意思是: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胆识过人”的意思是:很有胆量,勇敢的意思.根据句意寻觅知音,不仅能发现知音,更能有胆量识别作家,所以第三个空选择“独具慧眼”,第四个空选择“胆识过人”.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武大、华科大效仿牛津、剑桥两校划船比赛的做法,在东湖举行“同城双星”龙舟赛. B.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C.我们要想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D.“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有两个角度,意思语法结构,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二是内容,包括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解答】A.表述正确; B.搭配不当,“降低”与“意识”搭配不当,改为“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能力”; C.表述正确; D.表述正确. 故选:B.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考点】标点符号. 【分析】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A.正确; B.正确; C.错误;分号的用法:①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②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而例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不符合分号用法,故在此处应使用“,” C.正确 二、(共9分,每小题9分) 5.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错误管理理论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现实场景中的决定,无论是感知、判断、推理还是行为,不犯错误最好,这毫无疑义,但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 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请朋友到家中喝酒,结果这朋友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后忧心而病.这人告知原委,蛇原来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第二个故事叫鸿门宴:项羽听人说刘邦有称帝野心,于是请他赴鸿门宴.刘邦赴宴,趁机为自己辩解.项羽轻信.最终垓下被围,乌江自刎.这两个故事中都有错误:朋友把弓当成了蛇,这是一类错误;项羽认为素有大志的刘邦没野心,这也是一类错误.这两个错误导致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是虚惊一场,一个是身死国灭.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这两类错误通常给人带来的代价不同: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贻误病情的问题;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就会错失治疗良机.把草绳看成蛇往往是一场虚惊,把蛇看成草绳却会要了人的命.在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能活下来的人通常具有一种倾向:即在不确定决策场景下,他们容易犯代价较小的那类错误.原因很简单,喜欢犯另一类错误的人都死翘翘了,他们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下被淘汰了. 诸多研究案例支持了错误管理理论,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这是因为,音量增大常意味着某一物体趋近自己,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于这种冲向自己的物体,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反应时间,谁知道它是不是一头剑齿虎呢?类似的,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这种倾向会让人在危险的山崖上移动时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比如,一个脸上斑斑点点的人坐在公园长椅上,你要没别的选择也只能跟他坐一起时,不自觉就会离他很远,因为你自动就会把这人脸上的斑点,当成是他有病的迹象,哪怕这种判断是错的,毕竟,这种倾向的代价通常很小.但如果他们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你可能被传染,在缺医少药的石器时代,还可能会死.类似的,人们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坏人,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问题是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对方的好坏.人们可能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这两种错误的代价不一样:前者是一场误会,后者则会遭受伤害. 我们并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更不提倡犯错误,这里提出错误管理理论,是想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选自《2015 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杯弓蛇影中的错误属于错误肯定. B.鸿门宴中的错误属于错误否定. C.把草绳看出蛇属于错误肯定. D.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属于错误否定. (2)对下列现象的分析,不符合“错误管理理论”的一项是 C. A.音量增大意味着物体正在趋近自己,所以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 B.距离增大意味着掉下去时损伤更大,所以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 C.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D.与陌生人接触,意味着接触坏人的机会更大,所以人们会更容易把陌生人当作坏人. (3)下列对“错误管理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错误管理理论”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为人犯错误难以避免. B.“错误管理理论”可以解释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C.“错误管理理论”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但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错误是有研究价值的. D.“错误管理理论”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让人们少犯错误. 【考点】科普阅读综合. 【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开篇第一段借用错误管理理论,提出中心论点“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而后第②③④⑤四段利用事实(两个故事与两个案例研究)与道理(错误肯定与希望否定)论证了错误虽难以避免,但结果却有所不同.最后一段更为全面的提出了错误管理理论是为了让人们反思行为,尽量不犯错误. 【解答】(1)此题考察了对材料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的甄别. A.正确;杯弓蛇影的故事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看成有属于错误肯定,因此原句判断正确; B.正确;鸿门宴的故事是把某个有的东西看成没有属于错误否定,因此原句判断正确; C.正确;把草绳看成蛇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看成有属于错误肯定,因此原句判断正确; D.错误.把没有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看成有属于错误肯定,因此原句判断错误. 故选:D. (2)此题考察了对材料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的甄别. A.正确; B.正确; C.错误;“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所反映的现象并不符合错误管理理论,符合“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这两类现象才能称之为错误管理理论,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病人. D.正确. 故选:C. (3)此题考察了对材料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的甄别.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错误.错误管理理论是说“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是想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让人少犯错误”. 故选:D. 三、(共9分,每小题13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1)下列甲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颖士语柳并曰 阴:暗中 B.胡人宠而骄 负:依仗 C.往金陵 客:旅居 D.则之焉 过:责备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 【分析】参考译文: 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其才华出众而已,把他鞭笞童奴作为他的过错.我反复考察有关资料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有胆识、有抱负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殿校理时,当时的权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从于自己很恼火.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任参军.当时,安禄山自恃玄宗的宠信,恣意妄为,萧颖士私下对柳并说:“胡人(指安禄山)依仗着皇上的宠信而骄横跋扈,他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最先陷落!”不久,他便托病很快离开了洛阳.安禄山反叛以后,萧颖土去见河南采访使郭纳,向他进献防守抵御叛军的策略,可郭纳不予采用.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来势凶猛的叛贼如同玩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他听说大将封常清陈兵东都洛阳,就去观察了一番,结果很失望,连夜返回,南逃到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避乱.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今湖北江陵),萧颖士规劝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日不坚守,则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轻易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源洧死后,萧颖士又去金陵(今江苏南京),并客居于此.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慕名要召见他,他坚辞不去.后来,刘展反叛,兵围雍丘,副大使李承式派兵救援,出兵前大宴宾客,歌女环列.萧颖士见此劝李承式说:“天子逃离京师,风餐露宿,这难道是臣下尽情欢乐的时候吗?现在要到吉凶难测的战场战斗,临行前却让他们看听如此华丽的歌舞音乐,谁还愿去拼死疆场呢?”李承式拒不接受其建议.萧颖士的言论如此精辟,操持胆识如此卓异,今天对他的议论也太浅薄了.李白,是天下闻名的大诗人,只因身陷永王李璘的叛军之中,而终身受到连累.萧颖士对永王李璘的召见辞而不见,可见他的胆识远远超过李白.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①句由译文“萧颖士私下对柳并”知道:“阴”,私下; ②由译文“胡人(指安禄山)依仗着皇上的宠信而骄横跋扈”中知道:“负”,依仗; ③由译文“萧颖士又去金陵(今江苏南京),并客居于此”中知道:“客”,客居、旅居; ④由译文“他的胆识远远超过李白”中知道:“过”超过; 故选:D. (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选句的朗读节奏③条规律: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正确; B.正确; C.错误;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译文:萧颖士规劝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日不坚守,则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轻易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 D.正确. 故选:C.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肉食者”,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以”,用;“御”,抵御;“剧”,凶猛的.句意为: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来势凶猛的叛贼如同玩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 答案:(1)D. (2)B. (3)C. (4)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来势凶猛的叛贼如同玩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 四、 7.填空. ①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②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古》) ③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老骥”意指 老马 ,这一诗句表现了诗人 老当益壮,积极进取 的精神. 【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为连续性默写,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①塞上长城空自许(重点字:塞) ②天涯共此时(重点字:涯)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重点字:长) ④老马、老当益壮,积极进取 五、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老去的舌尖 ①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子拍得虽然好,但是逻辑却弄反了:并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逝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 ②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品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 ③在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是用木片,黄瓜的清爽皆还留着. ④在台湾中部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肉不干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这些鸡在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时要猛,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炉膛,红火光,燃烧着对美味的热情,这样烤出来的鸡肉皮脆肉多汁,且有异香. ⑤其实我不大喜欢厨师做的菜,并不是说厨师做的不好吃,相反,厨师做出来的菜精工细雕,花样绵密而繁复,太有“手艺”了.跟厨师菜相比,我更爱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她们因为不是厨师,不会觉得是在“做”给别人吃,所以不会去讲究“手艺”,而是融入亲情,做出家常却入味入心的饭菜,那样的菜印着她们手掌的粗糙和温情. ⑥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烟带着她们的精魂越飘越高,越飘越淡,终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也只能借着回忆和怀念过一把空瘾,唏嘘感慨一下而已.事实上,长年累月的现代饮食吃下来,我们已经的舌头已经迟钝而麻木了,今天,我们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种必然. ⑦舌尖退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都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会去嗜辣、嗜咸,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重口味已经成了我们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的辣已经北伐南下、东征西突,麻辣火锅成了时下的最流行. ⑧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变化,我们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快和饱,一桌人吃饭,基本上都是在舌头在赛跑,没见到谁还能细细品味.生物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用进废退”,是说一个人要是不常活动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这个部位的功能就会渐渐减弱.在我们,舌头不是不用,而是没有细致地用,你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吃东西咀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吃到嘴里还会不会深入品尝食物?恐怕你会大吃一惊,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⑨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更是舌头背后心头的退化.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圆山大饭店的大厨师老朱,每天给三个女儿做尽好吃的,然而三个女儿却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举止,面对一桌丰盛的美味,她们的舌头忙着数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尝有闲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呢?”的确,当心头被纷繁的欲念占据了,舌头又能品出什么滋味呢? ⑩这就是舌头和心头的通感,人心粗粝了,心头最初的单纯和从容便不复存在,即使吃得再精致,听得再高雅,住得再舒适,五官再发达,失去了心头的敏锐,又有什么用呢? ⑪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 (文/蓝染,有删改) (1)本文的标题为“老去的舌尖”,第⑥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含义. (2)本文③~⑤段中,作者认为能做出美食的秘密是什么?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一秘密. (3)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意思.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4)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答. 【考点】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是一篇散文,第一段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出作者的思绪:我们的舌尖不行了,然后作者用着一种淡淡的愁绪写美味,写人生,与其说是写老去的舌头,更不如作者是在写回不去的童年和记忆. 【解答】(1)此题考察了文章中词语的含义理解. 题目中的老去的舌尖的含义是:退化的意思,这是从二到四自然段体现出来的;第⑥段写到“老去的味道”,根据后面的几段,可总结出:消逝、没有的意思. (2)此题考察了段落大意的概括. 三、四段写的是用心做食物,五段写的是用情做食物. 总结可得答案:用心用情,才能做出美味的食物. (3)此题考察了句子的含义理解.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该句子中的“吃人参果的猪八戒”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尝出味道就吃到肚里去,所以此句的含义为: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不会细致地品尝食物的味道了. (4)此题考察了文章主旨的把握. 回答此题时,要从食物、思想、人生态度三个层次来回答. 不能仅仅能够从一个方面来谈,要联系全文,答案力争全面. 答案: (1)①老去的舌尖:老去一一退化(迟钱、麻木).)②老去的味道:老去消逝.共4分.每处2分.语意正确即可. (2)用心用情,才能做出美味的食物.共4分.核心语意:用心,用情 (3)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不会细致地品尝食物的味道了.共4分.核心语意:不会细致地品尝食物的味道.(或吞得快,没尝到味道.) (4)放慢生活节奏,清除心中欲念,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找回心头的敏锐. 共6分.核心语意:清除欲念,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找回心头的敏锐. 根据学生答案的语意可作如下评价: ①淸除欲念.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找回心头的敏锐. ②消除欲念,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 (③淸除欲念,(或:清除欲念,找回心头的敏说.) ④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 (或: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找回心头的敏锐.) ⑤找回心头的敏锐.(2分> ⑥放慢节奏,慢慢体会生活.(1) 六、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作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 (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见解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做此题可以联系联系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分析,并围绕着“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来表述,注意三条原因不要重复,应该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最终结论. (2)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要注意:①开门见山,观点明确;②有理有据,说服力强;③有条有理,主次分明;④用词恰当,言简意赅.做此题,要针对“主动学习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1)共4分.①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 ②家长强制性管理,学生逆反,反而失去学习兴趣. ③教师教学古板,学生对学习无兴趣.(答出一条得1分,答出两条得2分,答出三条得4分.) (2)共4分.主动学习在于你要学,而不是要你学,是自我探索知识世界的乐趣所在.知识是宝贵的财富,要靠自己去争取.主动学习让自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自己知识和能力快速增长起来.总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每天的自我主动学习.(内容针对“主动学习的意义”表述得2分.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得2分.内容没有针对问题作答不得分.) 七、作文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让我们完成一篇关于选择主题的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选择,这一个题目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容易打开思路,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分析所给出的材料,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选择”,我们应围绕这个词语来写,而且题干中还有这样的提示: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得出写作思路:写一篇关于选择的文章,也可以写一篇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会有不同人生的思路. 【思路点拨】我们可以写关于自己或者同龄人的成长中的选择,也可以写别人的(名人的)成长中的选择. 【形式创新】在文章开头、结尾、揭示中心处扣题,点明中心词语,最好能把“选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这样从结构上来看调理较为清晰. 【文体选择】本文很适合写议论文,也可以写一篇前面是记叙为主,后面议论提炼收尾的议论与记叙结合的文章. 【解答】【例文】 艰难的选择 运由自己决定,生活由自己选择. 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难题时,是进还是退,是坚持还是放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 在十字路口上,一切都很迷茫… 项羽,一个力能扛鼎的力士,一个豪气冲天的霸王,是他手中的剑,结束了秦的暴政,也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我们佩服他的勇气,敢以八千江东子弟兵为本.几番征战,浴血沙场.当他站在秦朝皇宫前,宣告秦的灭亡时,我们会称赞他的睿智. 荣誉背后,是异常艰难的抉择:起义成功了,那还好说.若是起义不成功呢?灭九族、五马分尸这些酷刑,就摆在自己眼前.我想:项羽那时的手肯定万分沉重,因为它寄托了太多的希望与徘徊. 项羽也可以选择平淡,过着祖辈们,那种面朝黄土北朝天的生活. 平淡地生,平淡地死,平淡地,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 但他没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反抗. 历史证明项羽是对的,人,就要有冒险的勇气,摔倒了,再爬起来,努力向前冲.不管代价有多大! 李白,一个至今还在文坛上闪烁着光辉的名字,一个刚正不阿的诗仙,是你手中的笔,诞生出最美丽的诗篇,结出了最丰满的硕果! 千里迢迢赶来,怀着雄心壮志走入朝廷,你期盼着自己的才华有所发挥,希望为国为民尽一点绵薄之力. 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将你的理想击得粉碎.朝堂之上,人心险恶,率真的你却没有防备之心,于是,小人在皇上面前挖苦、贬低你.你,却冷冷一笑,眼中,满是蔑视. 最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你的仕途生涯结束了,面对那些窃笑的小人,你沉默了.良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走了出去,眼中,分明饱含着泪水. 李白也可以选择低头,迎逢权势,这样,就可以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获得高官厚禄,不愁吃穿. 你没有“不与这些小人同流合污,我倒也轻松自在!” 你大步走了,夕阳的余辉,给你的背影镀上了亮丽的色彩. 你游遍了大江南北,收获了不尽的才思,作下了不朽的诗篇,至今仍留芬芳. 官,可不做,心,却不能失. 事实证明:李白是对的,人,就要有放弃的决心,不管前面有多大的诱惑,该放手就放手,头也不回向前走! 青春的路上,一切都由自己掌握,当我们踏上一条路时,不应后悔,迷雾,会散去,前方,是光明. 人生如诗,岁月如歌. “一脚踏扁一个紫罗兰”我们依然前行着,走着自己所选择的路,跟随着时间的脚步,逐渐长大. 2016年7月1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