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度物理中考复习《机械运动》经典题及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年度物理中考复习《机械运动》经典题及解析

考点1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 A.v甲>v乙,s=16 m ‎ B.v甲>v乙,s=8 m C.v甲<v乙,s=16 m ‎ D.v甲<v乙,s=8 m ‎ ‎【答案】D ‎【解析】由图像可知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4 s甲通过的路程为4 m,乙通过的路程为12 m,说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经过4s甲、乙相遇,说明开始时甲在前乙在后,乙追甲,经过4 s刚好追上,所以开始时P,Q间的距离s=12 m-4 m=8 m,故选D.‎ ‎2. 据新华社报道,‎2014 年 8 月 20 日上午,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 3 分 37 秒 52 的成绩获得银牌.赛程全长 2000 米,图为她们在比赛中的情境.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 ‎( )‎ A.5 m/s B.10 m/s ‎ C.5 km/h D.10 km/h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平均速度公式的掌握.根据公式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然后比较大小.3分37秒52≈218 s,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的平均速度v≈9.2 m/s=33.12 km/h;5 m/s<9.2 m/s,故A错误;10 m/s>9.2 m/s,故B正确;5 km/h<33.12 km/h,故C错误;10 km/h<33.12 km/h,故D错误.‎ ‎3. “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 )‎ 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神舟十号”飞船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一起绕地球运行,故彼此是相对静止的,相对于地面的物体都是运动的,B正确,A,C错误;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穿行,航天员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则“天宫一号”相对于航天员也是运动的.‎ ‎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 A.前10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 B.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D.甲、乙两车在4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识别和计算.分析图像可知:在前10 s内,甲车运动了300 m,乙车运动了200 m,故A说法正确;甲车运动600 m用了20 s,在20 s的时间内乙车只运动了450 m,所以乙车运动600 m所用的时间肯定大于甲车运动600 m所用的时间,故B说法正确;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乙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说法错误;甲、乙两车在40 s的时间内都运动了1200 m,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说法正确.‎ ‎5.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华跑得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知识.观察图像可知,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不是,A,B项均错误;在前2 s内,小华运动通过的距离远,表明小华的运动速度大,C项正确;小明和小华相遇时,二人运动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所用时间均相等,则二人的平均速度相同,D项错误.‎ ‎6.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 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 C. 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压力、重力及参照物.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相对于木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小车对斜面的压力不等于小车的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小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小车的重心,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故B错误;图中所示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是6 s,BC段运动所用时间是2 s,故C错误;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 ‎,AB段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 ‎7.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 2.36 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答案】A ‎【解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物体的长度为≈2.36 cm.‎ ‎8.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新华大街 D.天上飞过的小鸟 ‎【答案】A ‎【解析】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高楼和自行车有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向西运动.故选A.‎ ‎9.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 ( )‎ ‎【答案】A ‎【解析】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s和曝光时间为t,下面的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 度.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t3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t4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则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故A正确,B,C,D错 误.故选A.‎ ‎10. ‎2015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赛男子100 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 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 ( )‎ A.0.1 m/s B.10m/s C.10 km/h D.100 km/h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相关计算.由题意,苏炳添用9秒99运动了100m的路程,所以他的平均速度:.故选B.‎ ‎11. “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毫米 B.纳米 C.微米 D.厘米 ‎【答案】C ‎【解析】PM2.5中,“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是2.5 μm.‎ ‎12.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路旁的树 ‎ ‎【答案】B ‎【解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往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则说它是静止的.该同学与甲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相对于甲车他是静止的,故A错;甲车相对于地面和路旁的树,有位置的变化,且向前运动,故C、D错;因为乙车在超车,甲车相对于乙车有位置变化,且不断后退,所以B正确.‎ ‎13.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知识.平均速度必须用对应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前2秒内通过的总路程是8米,8米除以2秒,平均速度是4 m/s,所以A错;同样我们可以计算出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14.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地上的房子 B.路边的树木 C.他身旁的座椅 D.走过他身旁的乘务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小明说自己是静止的,那么参照物与小明没有位置变化,房子、树木以及走过他身边的乘务员与小明的位置都发生变化,只有他身旁的座椅没有位置变化,故所选参照物为他身旁的座椅.‎ ‎1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3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 图 ( )‎ A.一定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  D.可能是图线c ‎【答案】D ‎【解析】考查对s-t图的认识.由题知,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 s,所以乙运动时间t=4 s,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 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s=s甲+2 m=6 m+2 m=8 m,也可能是s′= s甲-2 m=6 m-2 m=4 m,由速度的公式v=可得乙的速度可能是v==2 m/s,也可能是v′= =1 m/s.由图线a知,当s=8 m时,t=4 s,所以图线a表示的速度va==2 m/s;由图线b知,当s=6 m时,t=4 s,所以图线b表示的速度vb==1.5 m/s;由图线c,当s= 6 m时,t=6 s,所以图线c表示的速度vc==1 m/s.由此可知,a,c都有可能是乙的s-t的图线,所以ABC三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说法正确.‎ ‎16.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是否能正确把握.“坐好,别动”是避免小婷从车上掉下来,所以此处的“别动”是相对于电动自行车来说位置不动,故参照物是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17.《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中静止和运动的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我们称物体是运动的,乌龟和兔子始终在一起,它们之间没有相对位置的改变,故选项A,B错误;乌龟和兔子相对于地面都发生位置的改变,故取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 ‎18.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 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则汽车行驶这120 km ( )‎ A.所用时间为2.4 h B. 所用时间为2.6 h C.平均速度为48 km/h D.平均速度为50 km/h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平均速度指的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而不是速度的平均.本题的总时间:t=t1+t2=+=+=2.5 h;平均速度:v=s/t= =48 km/h.‎ ‎19.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 ‎ A 山  B 船   C流水  D河岸 ‎【答案】B ‎【解析】“山……向船尾跑去了”描述对象是山,山是运动的,即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那么它就是静止的,A错误.以船为参照物,相对于船,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B正确.C.以流水为参照物,山相对于流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无法说明向船尾跑去了,C错误.以河岸为参照物,山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D错误.‎ 二、填空题 ‎20.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2.65‎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左侧与1.00 cm对齐,右侧在3.6 cm和3.7 cm中间,估读为3.65 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65 cm-1.00 cm=2.65 cm.‎ ‎21. 2015年5月底,美国发布了最新的SR-72高超音速飞行器设想图.该飞行器速度可达6~7马赫(1马赫=1倍音速),号称1小时可到达地球任一地方,比常规导弹速度还要快.飞行器体表涂敷最新型材料,具有雷达隐形功能,但不具备红外隐形功能.‎ 若该飞行器以7马赫速度飞行,其速度为 m/s .此时若有常规导弹从其正后方攻击,则导弹相对于飞行器是向 运动的.‎ ‎【答案】2380 后 ‎【解析】若该飞行器以7马赫速度飞行,其速度为7×340 m/s=2380 m/s;常规导弹从其正后方攻击飞行器,由于常规导弹的速度低于飞行器的速度,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将会越来越大,以飞行器为参照物,导弹是向后运动的.‎ ‎22.重庆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 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 s,其平均速度为 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 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处罚.‎ ‎【答案】汽车(或自己) 126‎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速度的计算.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测速提示牌相对于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所以他会感觉测速提示牌往后退;t=270 s= h,该车的平均速度为:v==126 km/h.‎ ‎23.如图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答案】1.85‎ ‎【解析】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时一定要注意估读一位,本题测量值为1.85 cm.‎ ‎24.(1)图1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2)图2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3)图3中电能表的示数为 kW·h.‎ ‎【答案】(1)2.49(或2.50) (2)1.2 (3)2015.6‎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电能表的读数.长度测量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物体的长度为2.49 cm或2.50 cm;弹簧测力计直接就近读数,故示数为1.2 N;家庭用220 V电能表最后一个数字为十分位,故示数为2015.6 kW·h.‎ ‎25.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 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 s,则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 m/s由此,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 .‎ ‎【答案】20 见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由题意知汽车距障碍物70m,制动后行驶了 60 m到达障碍物前,故由发现到制动共行驶了10 m路程,所以车行驶的速度是= 20 m/s;由于饮酒后反应迟钝,故不要酒后驾车,车速大了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都加大,故要中速行驶等.‎ ‎26. 2015年,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红旗HQ3将再次进行长途测试,之前的测试中,该车的平均车速约为90km/h,合 m/s;车载高精度GPS系统可对车实时定位,该系统定位时利用了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自动行驶过程中,路边树木相对该车是 的.‎ ‎【答案】25 电磁波 运动 ‎【解析】;GPS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自行车行驶过程中,路边的树木相对于自行车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因此路边的树木相对该车是运动的.‎ ‎27.在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中,摄像师坐在摩托车上跟拍时,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摄像师处于 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马拉松赛全程为42.195 km,某业余选手的成绩为3 h 30 min.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结果精确到个位).‎ ‎【答案】静止 12‎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及速度求解.摄影师在摩托车上,与摩托车共同向前运动,故相对静止;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 ‎28.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 ‎【答案】2.50 0.1‎ ‎【解析】本题考查长度测量中读取物体的长度.(1)图示刻度尺1 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 mm=0.1 cm;(2)末端刻度值为6.50 cm,物体长度为 6.50 cm-4.00 cm=2.50 cm.‎ ‎29.福州地铁1号线的建成,将有效减缓城市南北向主干线的交通拥挤.‎ ‎(1)1号线全长29.2 km,列车全程运行约0.7 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列车在运行时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当列车进站时,以站台为参照物,列车是_________的.‎ ‎(3)列车内的乘客面对车窗可以看到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 ‎(4)图7是设计的地铁站台,在站台与轨道之间有玻璃幕墙,可以让列车行驶产生的噪声在________中减弱.‎ ‎(5)车厢内有许多拉环供乘客使用,可以防止列车启动或刹车时,乘客由于________ 摔倒.‎ ‎(6)你认为这种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41.71 机械 (2)运动 (3)反射 (4)传播过程 (5)惯性 (6)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能量的转化、光的反射、惯性的应用、噪声的控制等知识.(1)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列车在运行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当列车进站时,以站台为参照物,列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而是运动的;(3)‎ 乘客面对车窗可以看到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4)玻璃幕墙可以让列车行驶产生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5)拉环可以防止列车启动或刹车时,乘客由于惯性而摔倒;(6)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 ‎30.下图是新建的华中第一高楼——武汉中心大厦,已于‎4月16日封顶.‎ 武汉中心大厦竣工后,游客乘坐高速电梯从地面到410 m高的观光层只需40 s,电梯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10.25 ‎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电梯的平均速度为:; ‎ ‎31.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参赛嘉宾运动时会带着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 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智能运动手环还可以通过_ ___以无线的方式向手机发送运动的统计数据.‎ ‎【答案】静止 电磁波 ‎ ‎【解析】此题考查机械运动和电磁波的知识.智能运动手环与手腕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的;智能手环支持活动、锻炼等模式,可以记录营养情况,拥有智能闹钟、健康提醒等功能,记录的信息需要以无线的方式通过电磁波发送到手机.‎ ‎32.. 两艘潜艇相距s,以相同的速度v1成单纵队同向航行,后艇的超声定位器发出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等于v2,则后艇发出信号和收到回声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测距的应用,设后艇发出声音信号到达前艇的时间为t1,声音由前艇反射回后艇所经历的时间为t2,根据两者始终保持相同的速度v1同向前进,信号向前面的艇传播时,相对前面潜艇的速度为v2-v1,到达前面潜艇的时间为t1=,信号返回时,相对后面潜艇的速度为:v2+v1,到达后面潜艇的时间为t2=,则总时间为t=t1+t2,代入整理得:t=t1+t2=.‎ ‎33.今年5月25日,中国茶海山地自行车赛第一站在遵义市凤冈县的田坝茶山开赛.来自遵义市绥阳县的选手余光伟在150名精英选手中以1 h 9 min 34 s的成绩夺得 30 km茶海赛道冠军.在比赛过程中,以余光伟骑行的自行车为参照物.他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他在整个赛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静止 7.19‎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和速度计算的相关知识.以自行车为参照物,人相对于车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s=30 km=30000 m,t=1小时9分34秒=4174s,v==≈7.19 m/s.‎ ‎34.如图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cm,分度值是 mm.‎ ‎【答案】1.75 1‎ ‎【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图示刻度尺1 cm又分为10个小格,故分度值为1 mm;木块 左侧与6.00 cm对齐,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7.75 cm,故物体长度为7.75 cm-6.00 cm=1.75 cm.‎ ‎35. ‎2015年4月21日,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飞抵我省,飞机上的太阳能电池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飞行时,以飞机上的双翼螺旋桨向后推动空气,使螺旋桨获得向前的力,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以飞机为参照物,飞机里的蓄电池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太阳 相互 静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能量转化以及参照物的理解.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飞机上的双翼螺旋桨向后推动空气,即螺旋桨对空气施加一个向后的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对螺旋桨有向前的推力,从而飞机向前飞;以飞机为参照物,飞机里的蓄电池相对于飞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以飞机为参照物,蓄电池是静止的.‎ ‎36.如图所示是从墙上平面镜中看到的石英钟的像,此刻石英钟所示的时刻是__________.‎ ‎【答案】9:25‎ ‎【解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2:35,故实际时间是9:25.‎ ‎37.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答案】22.5‎ ‎【解析】s=450 m,t=20 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22.5 m/s.‎ ‎38.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8.5 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________s,你会听到________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 m/s)‎ ‎【答案】0.025 1‎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声速的计算,依据公式进行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8.5 m所用时间为:t===0.025 s;同理可计算出声音在铁管中传播8.5 m所用时间为:t'==≈0.0016 s,由于两时间的差远小于0.1s,所以人耳根本区分不清这两次声音,即人只听到一次声音.‎ ‎39.在轿车行驶过程中,以轿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因树木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轿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以轿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运动的.‎ ‎40. “襄樊大道”是襄阳市为纪念襄樊这个曾经的历史名称而命名的又一条景观大道,全长约6千米,如果公交汽车在“襄樊大道”上平均的行驶速度是30千米/小时,那么公交汽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    min. ‎ ‎【答案】12‎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基本计算.由速度的计算公式,‎ ‎41.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①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16 ②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答案】①cm ②s ‎【解析】这是一道估测题,它考查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及物理现象能有个大概的认识及估测.一般来说,学生平时走路时的步幅大约为50 cm,而100 m竞赛的成绩大约为15 s.‎ ‎42.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 ‎【答案】2.45‎ ‎【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 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 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示刻度尺1 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 mm;木块左侧与1.00 cm对齐,右侧与3.45 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3.45 cm﹣1.00 cm=2.45 cm;‎ ‎43.(2015·淮安中考)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_______、_______(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 ‎【答案】船 榆堤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以船为参照物,船与云同向同速运动,相对静止;以榆堤为参照物,云和我的位置均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44.周末,小美与爸妈自驾出游,小美与妈妈肩并肩地坐在后座,以妈妈为参照物,小美是______ 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小美是_______的.‎ ‎【答案】静止 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概念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小美和妈妈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相对于路边树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小美是运动的.‎ 三、实验探究题 ‎45.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1)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物理学习研究小组(一)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小组同学用6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材 料 质量(g)‎ 下落高度(m)‎ 下落时间(s)‎ ‎1‎ 铁 球 ‎50‎ ‎10‎ ‎1.43‎ ‎2‎ 铝 球 ‎50‎ ‎10‎ ‎1.43‎ ‎3‎ 铜 球 ‎50‎ ‎10‎ ‎1.43‎ ‎4‎ 铝 球 ‎50‎ ‎15‎ ‎1.75‎ ‎5‎ 铜 球 ‎80‎ ‎20‎ ‎2.02‎ ‎6‎ 铁 球 ‎80‎ ‎10‎ ‎1.43‎ ①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为 、 和 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 (选填“有关”或“无关”). ‎ ‎②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比较实验序号为 和 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 (选填“有关”或“无关”). ‎ ‎③为了验证猜想三,应比较实验序号为 和 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 ‎(2)物理学习研究小组(二)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他们发现两者下落时间不相等,原因是: .‎ ‎(3)下图甲是某实验小组绘制的金属球由静止自由下落的高度h与时间t关系图像;则图乙中描述重力对该球做功W与时间t关系的四种图像中,正确的图像是 .‎ ‎【答案】(1)①1 2 3 无关 ②1 6 无关 ③2 4 有关 ‎(2)纸团受到阻力较大 (3)C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1)为了验证猜想一,所选三次实验的质量、下落高度要相同,材料要不同,1,2,3次实验符合题目要求,由实验数据记录看出,这三次实验的下落时间相同,这说明物体下落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无关.同理,验证猜想二时,应选1,6两次实验,物体下落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验证猜想三时,应选2,4两次实验,物体下落时间与物体的下落高度有关.(2)用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做该实验时,由于纸团受到的阻力相对于它的重力较大,不能忽略,导致两者下落时间不相等.(3)功的计算公式是W=Gh,W与t的关系与h与t的关系图像是一致的,故本题选C.‎ ‎46.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 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 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 v/(cm·s-1)‎ ‎4‎ ‎8‎ ‎12‎ ‎16‎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cm/s.‎ ‎(2)物块做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 ③物块通过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 ④物块通过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并推理,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cm.‎ ‎【答案】(1)20 (2)变速 (3)④ 144‎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 ‎(1)物块5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因而是变速直线运动;(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144 cm.‎ ‎47.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从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时间 (2)大 大 (3)0.25  (4)7‎ ‎【解析】本题考查测平均速度的实验.(1)因时间短,很难测出准确时间.(2)路程越长,车的速度加快,平均速度变大.斜面的倾角越大,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4)120 cm中有8个车长,减去最后一个车长,有7组.‎ 四、计算题 ‎48.宜昌快速公交“BRT”预计于2015年6月建成试运营,该项目北起夷陵客运站,南至宜昌东站,全长约24 km,如图所示是宜昌首批“BRT”公交样车,根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30 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运营车辆的各种信息.‎ ‎(1)“BRT”从起点夷陵客运站至终点宜昌东站需要多长时间?‎ ‎ (2)若“BRT”在某一路段运行时,先以60 km/h的速度运行60 s,停车12 s,再以50 km/h的速度运行36 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解】(1)根据v=s/t得t=s/v=24 km/30 km/h=0.8 h.‎ ‎(2)s1=v1t1=60 km/h×60 h/3600=1 km s2=v2t2=50 km/h×36 h/3600=0.5 km v=s/t=(s1+s2)/(t1+t2+t3)=1.5 km/(60 h/3600+36 h/3600+12 h/3600)=50 km/h.‎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