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现代文阅读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读两三遍,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携带需要解答的题目,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粗读全文,细读题目涉及的段落。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3)仔细审题,思路清晰。准备答题时,要再次细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我答什么(内容),我要怎样答(形式),题目有几个问,分层作答时,用“(1)、(2)、或①、②”标识。 (4)答题力求做到准确、简洁、全面。答题要点要全面、内容要精确、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洁。如果没有字数限制,尽可能多答。 (5)忠实于原文,尽量到原文找答案,或摘录关键词句重新组合。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除非题目有要求要用自己的话作答。 (6)采用“看分答题”的方法。根据分值确定答题要点,比如3分题,可能要答3个要点。 (7)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 (8)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者已成功了一半。 具体过程:读题目——读文章——看试题——按试题要求,有重点地再读原文——答题 (文章要粗、精读两遍或以上,基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内容及中心的概括 1、概括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2、文章主旨或中心:①找首段或尾段的中心句或标题。②找文章中间或结尾处的议论、抒情主旨句。 二、记叙的顺序 1、 文章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线索:(1)人物线索(2)物品线索 (3)事件线索(4)时间线索 (5)情感线索 答题格式: 文章以……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条理清楚。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顺序) 作用:叙事完整,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把后面的情节或结果放到开头来写,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或与文章主体事物形成鲜明对比,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三、理解某个句子或段落的作用 答题格式:(1)内容上: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描写事物特点,表达内心感情,表现人物性格等(2)结构上:开篇——点题、巧设悬念、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设伏笔)、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中间——承上启下(过渡),结尾——照应前文(首尾呼应)、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画龙点睛)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伏笔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 ,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 区别:铺垫,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是“显性”的;伏笔,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四、语言文字的品鉴 1、指出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反映的人物心理、情感): 答题格式:描写类型(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环境、侧面),表现手法(对比、想像),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感官(视、听、嗅、味、触觉): 运用了……描写、修辞、感官, 表现了……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时的……的比喻义或具体含义(……的心理、……的情感)。 情绪与情感分类: 喜:喜爱、喜悦、兴奋、幸福、热情、满足、骄傲、自信、感动、激动、惊喜、感谢、温暖 怒:愤怒、生气、狂怒、暴怒 哀:孤独、悲伤、悲痛、凄凉、悲惨、悲哀、哀怜、压抑、憋屈、委屈 惧:惊吓、恐惧、害怕、自卑、心惊 思:思念、想念、怀念、不舍、依恋、平静、宁静、镇静、空闲、悠闲 恶:厌恶、厌烦、烦恼、讨厌、反感、憎恨、鄙视、不耐烦、烦躁 耻:羞耻、羞愧、尴尬、侮辱、耻辱,惭愧、后悔、内疚 欲:好奇、诧异、惊奇、羡慕、渴望、盼望,希望、期盼 忧:困惑、迷惘、忧愁、不安、担忧、绝望、沮丧、气馁、焦虑、沉郁、苦闷、萎靡、无聊、空虚 信任:虔诚、恭敬、尊敬、崇拜、同情、怜惜、珍惜、怜悯、嫉妒、包容 五、表达方式及作用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2、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人物描写: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行动)、语言(对话)、心理。 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B、渲染……气氛,暗示人物所处的环境; C、烘托人物的……性格、心情; 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六、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对比、象征、作铺垫(埋伏笔)、巧设悬念、前后照应、动静结合、联想想象、辛辣讽刺。 七、给文章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重复出现的主旨句,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文章主旨)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描写人物的个性、品质、精神的词语 1、 个性:聪明伶俐 心灵手巧 天真活泼 乐观开朗 无忧无虑 无拘无束 随性率真 质朴纯真 节俭朴实腼腆羞涩 胆小怯懦 勤劳能干 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幽默风趣 敦厚老实 小心谨慎 说一不二 2、 待人:热情好客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谦卑谦逊 热心诚恳 真诚诚挚 温和善良 宽厚仁慈 无微不至 关怀备至 体贴入微 通情达理 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 极富爱心 爱满天下 尖酸刻薄 自私自利 1、 品质:勤奋好学 刚毅坚强 顶天立地 虚怀若谷 不骄不躁 有始有终 坚持不懈 雷厉风行 爱岗敬业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类别、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二、说明的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说明的中心: 说明内容的集中概括。 三、文章第一段话的作用:1、概括所写内容;2、引出说明的中心(对象);3、吸引读者眼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四、归纳内容要点:1、梳理文章结构;2、找中心句、总结句;3、逐条筛选,全面无遗漏。 五、说明方法(划线句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两种以上) 1、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下(定义)、引用说明 ★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 作比较:相对于、相较于、与…相比 ★ 列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倍数…… ★ 打比方: (比喻句)像、仿佛……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 引资料( 引用):标记是引号。 2、说明方法的作用:联系语境指出其在文中的具体作用(一般为前一句话或这段话的中心句) 六、说明文的语言 1、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极 2、表估计:大约、大概、左右 3、表推测:或许、也许、可能 答题格式:(1)表态:不能删。(2)理由:①解释基本词义 + 文中是指……(解释语境义)。②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指代义 1、常考的指代词:这、那、这些个、那些、其他、以上、云云、此……; 2、通常为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注意要全面,不要漏答; 3、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不是适合。 七、联系生活,实际应用:1、运用文中知识;2联系生活实际。 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论点,一般用陈述句,不能用疑问句)。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事实论据(事实材料)和理论论据(讲道理、引用)。 三、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找中心论点:①结尾;②标题;③分论点;④开头;⑤根据文意概括。 方法: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五看论据论证。 (二)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论证方法:★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材料或道理进行对比 ★举例论证:运用事例(含概括事例) ★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的修辞 ★引用论证:引用他人名言,来讲道理(理论论据) 2、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对比论证:把……和……进行正反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的观点(前一句或这段话的中心句)。 ②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把深奥抽象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 3、开头举事例、讲故事、引名言等有什么作用(文章第一段话的作用): 答题格式:1、开头列举……的事例或引用……名言,2、引出……论题(或中心论点),3、作为事实论据(举事例、讲故事)或理论论据(引名言)证明中心论点,3、使文章更具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三)补充论据: 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正面论据还是反面论据;事实论据(事例材料)还是理论论据(讲道理、引名言);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 (四)论证思路:1、提出问题(引出论题;提出论点);2、分析问题(分析依据;论证论点);3、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劝勉号召)。 (五)文章内容理解(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1、 解题方法:对比原文语境 ; 2、答题格式:不是(错误点),而是(理由)。 (六)感悟评价开放性试题 (1)先表态:赞同什么或不赞同什么;(2)讲理由: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和启示;(3)提建议:联系生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设想。 古诗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 文言现象:1、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动);2、古今异义;3古字通假;4一词多义。 二、 文言翻译: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省略成分(主、谓、宾)要补充;3、重点字词要具体;4、注意句式特点;5、与现代汉语同义词、人名、地名、官职名、年份名可照抄;6、语句通顺,无病句。 三、 人物性格、品质分析:(答题格式:从……材料……,可见其……性格、品质……) 1、敏而好学 聪颖过人 不耻下问 勇猛骠悍 骁勇善战 沉着冷静 果敢坚强 坚贞不屈 忠诚不二 忠心耿耿 刚正不阿 敢作敢当 心直口快 直言善谏 正气凛然 言行一致 言而有信 恪尽职守 自知之明 谨言慎行 乐善好施 志向远大 见多识广 观察细微 安贫乐道 坚守原则 坚持信仰 持之以恒 重情重义 2、心胸豁达 胸怀坦荡 宽宏大量 豪爽正直 机智果断 不畏权贵 智勇双全 大智若愚 文武双全 足智多谋 临危不惧 忧国忧民 廉洁奉公 爱惜百姓 与民同乐 一心为民 孝顺长辈 体恤将士 执法严明 公平公正 为官清廉 为官有方 目光长远 顾全大局 极有主见 以国家利益为重 不计个安危 关心百姓疾苦 3、表里不一 居心叵测 恃才放旷 口是心非 诡计多端 老奸巨滑 假仁假义 攀颜附势 阿谀奉承 谄媚逢迎 见风使舵 虚伪狡诈 溜须拍马 消极厌世 纸上谈兵 软弱无能 目光短浅 心狠手辣 心胸狭窄 四、古诗阅读: 1、描写自然环境的词语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骄阳似火 风急雨骤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山清水秀 山高林密 水平如镜 波澜壮阔 水天相接 明月风清 月朗星稀 日月同辉 皓月当空 风和日丽 芳草凄凄 绿树成荫 百花凋零 万紫千红 鸟语花香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万木争荣 雄浑壮丽 雄奇险峻 辽阔苍茫 清幽明净 恬静优美 萧瑟凄凉 肃杀荒凉 浩瀚辽阔 朦胧渺远 清新明丽 清净幽远 宁静恬淡 静谧美好 凄清冷落 2、描写诗人个性、品质、精神的词语 沉郁孤寂 淡雅闲适 豪放洒脱 宁静安祥 逍遥自在 悠闲自得 随遇而安 不流世俗 不慕权贵 厌恶官场 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 品格高洁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慷慨愤世 建功立业 报国思乡 报国无门 忧国忧民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珍惜春(时)光 怀乡思人 反对战争 悯农怜农 哀叹昔盛今衰 1、 “松柏”:青葱苍翠、坚强挺直、不畏严寒——坚韧不拔、傲然不屈; 2、 “梅”:纯净洁白、傲霜斗雪、凌寒独放--坚贞不屈、高洁、清高、孤芳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 “菊”:清丽淡雅、傲霜斗雪、不与群芳争列“隐逸之花”——高洁、傲然不屈、孤芳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4、“兰”:深山野谷、清婉幽香——一种纯洁、高尚、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品格; 5、 “竹”:劲节、虚空、萧疏——刚直(刚正不阿)、谦逊,不亢不卑,超群脱俗; 6、 “荷”: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7、“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