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各单元基础知识过关填空题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试题一 班次 姓名 绪言 第一单元 1、化学是在 和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科学。化学的研究对象是 ,而不是物体。 2、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和 创立了 ,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 。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元素周期表有 个横行共 个周期, 个纵行但只有 个族。 4、 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5、物理变化:宏观: 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 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宏观: 的变化。微观: 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 。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化学变化中 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 。二者的联系是化学变化中 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 有化学变化。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化学变化中的现象有 改变,放出 ,生成 ,吸热或放热,发光等。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而不是现象。 8、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化学性质: 、 、 、 、 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 、 、 、 、 、 、 、 、 、 、 、 等。 9、实验探究的过程: ----猜想与假设----- -----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反思与评价。 10、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 。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白色粉末变成 色,则证明含有水。 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通常放在第一步; 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一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盛 的洗气瓶。或通过盛有固体干燥剂(如: 固体、 、 等)的干燥管。 11、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 。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的方法: 。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的方法: 。 12、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石蜡 + O2 H2O + CO2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 元素和 元素,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元素。 13、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三不原则”:不能用手 药品;不要把鼻孔 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 药品的味道。“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 mL; 固体 。“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不能 ,也不要 ,要放入 。 14、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用 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块状固体(如大理石、石灰石等)用 ;“一斜二放三慢竖”。 15、液体药品的取用:(1) 多量且不需准确体积: 。注意瓶塞要 ,标签 ,瓶口 着试管口。(2)少量:用 滴加。悬空滴加,不能伸入容器内。(3) 定量:用 量取。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 加。量筒要 ,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处水平。 注意:①瓶塞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防止 。 ②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 。 ③量筒无零刻度。一次性量取,且量筒规格要与所量液体体积 。 ④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仰视会使读数偏 ,量取液体体积偏大;俯视会使读数偏 ,量取液体体积偏 。 16、酒精灯的使用:(1) 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 ,禁止用酒精灯 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 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2) 酒精的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 ,不能超过 。(3)处理酒精着火的方法: 。(4) 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灯帽,否则 挥发,留下 ,下次使用时点不着火。 17、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倾斜与桌面成 。试管口不要对着 。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 冲洗。 18、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需要注意: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 。试管夹或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 处或试管的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 套上、取下。加热时必须用酒精灯的 ; 19、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 20、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 。不能加热的仪器: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1) 现象: . (2) 结论: . (3) 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 ; ② ; ③ 。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 ① ;② ;③ 。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 ① 。 ② 。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 ① 。 ② 。③ 。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 。 2 、空气的成分 计算:大约是: 78%, 21%,稀有气体 %,CO2占 %,其他气体和杂质 %. 3 氧气用途: (1) (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 (如炼钢、气焊、航空等) 4 氮气用途:(1) 作 (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 (2) 制硝酸和化肥。(3) 麻醉(4)制造 环境。 5 稀有气体用途:(1) ,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2)作 (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6、 保护空气:(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 和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 、 等。 (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 ;② ;③ 。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 ;② ;③ ; ④ 。 注意:空气污染指数包括: 、 、 、 。 7、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1)、混合物:宏观上:由 混合而成的物质。微观上:由两种及以上的 构成。 纯净物:宏观上:只由 组成的。微观上由一种 构成。 (2)、注意:①、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是纯净物。如:金刚石与石墨混合。 ②、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 是单质, 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只含一种元素,但是 物。③、纯净物都有化学式。混合物都没有化学式。 8、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液氧和固态氧为 色。 (2)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具有 性;氧气能 燃烧,具有 性,但 可燃性。 9、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1)硫 现象:在空气中是 的火焰,在氧气中是 的火焰;都生成有 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 注意: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此处的水 用沙代替。 (2)、铁丝 现象:在空气中 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放出热量、生成 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 注意: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目的: 。 (3)、红磷 现象:产生大量 ,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化学方程式: 。 注意:P2O5 会污染空气。 (4)、木炭 现象:空气,发出 光,放出热量,氧气中,发出 光,放出热量,都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 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 10、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由 种物质生成 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 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2)、关系:化合反应 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是化合反应 1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① 。② 。③ (2)原理:① 。 ② 。 ③ 。 (3)装置(以KMnO4制氧气为例)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制气装置。仪器有 、 、 。 收集装置(用排水法收集):仪器有 、 、 。 (4)制取步骤:连接装置→检查其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 点燃酒精灯→加热→ 收集氧气→ 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可以简记为: 、 、 、 、 、 、 。 (5)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氧气 )或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 )。(6)验满方法: 。 (7)注意: a 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b 导管伸出橡皮塞少许,不能太长。 c 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为了 。 d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为了防止 。 e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 。 f 排水法收集时,刚开始有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要等气泡 冒出后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g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 ,松开手后,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不漏气。 11、、分解反应:由 种物质生成 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12、催化剂:一变:改变其它物质的 。二不变:催化剂的 和 在反应前后不变。注意:催化剂只改变 ,不改变生成物的 。改变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能是减慢反应速率。 13、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 。属于 变化。在低温条件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氮气沸点低,首先从液态空气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氧气。 14、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优点: 、 , 、 、 。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试题二 班次 姓名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 三种。铁是由 构成,水由 构成,氯化钠由 构成。 2、分子 (1)、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 都很小; ② 分子在 ;注意: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③ 分子间有 ;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 (3)、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如:1个水分子由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叫 式。 3、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其基本性质: 都很小;在不断 的;原子间有 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 ,而原子却 再分。 联系:分子由 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可直接构成 。 5、分子、原子观点的运用 (1) 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 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 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要分解成 ,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各类物质的微观构成: 由多种分子构成; 由一种分子构成。 6、构成物质的三粒子: 、 、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 、 、 。原子由 和 两部分构成。 7、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带的 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 ,电性 。 8、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 和 决定。 9、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如 原子就不含中子。 10、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数= 数= 数。 1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第一层最多 个。第二层最多 个。最外层不超过 个(只有一层不超过 个) (3)、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 数。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 数。 注:(1) 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 个电子(只有一层具有 个电子)的结构。 (2) 各类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为 个 非金属元素 一般为 个 稀有气体元素 个(He为 个) 13、离子 (1)、离子:是带电荷的 或 。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 电荷的离子。如:氢离子( )、钠离子( )、钾离子( )、铵根离子( ) 镁离子( )、 钙离子( )、钡离子( )、锌离子( )、铜离子( )、亚铁离子( )、 铝离子( )、铁离子( ) 阴离子:带 电荷的离子。如氢氧根离子( )、氯离子( )、硝酸根离子( )、氧离子( ) 硫离子( )、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磷酸根离子( ) (3)、离子符号的意义:Mg2+:表示 离子或1个 离子带 个单位的 电荷 2Mg2+:表示 个镁离子。 (4)、离子的判断:质子数>电子数的是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的是阴离子。(质多为阳电多阴) (5)、离子与形成离子的原子在质量上相等,且属于同种元素。 14、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 跟它相比较所得的 ,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式:相对原子质量= 。 (2)相对原子质量= 数+ 数。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单位是1,省略。 15、元素 (1) 元素: 数(即 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的种类由 数决定;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 数(或 数)不同。 (3) 元素分成三类: 元素、 元素、 元素。 (4) 地壳中的元素,按质量分数计算,居前四位的是: > > >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注意:①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组成物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构成分子,原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如: 水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水由 构成。水分子由氢 和氧 构成;1个水分子由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②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 ,分子数目不一定变。 种类和数目一定 。元素种类和质量一定 。 16、元素符号的意义: 、 。元素符号还表示单质(由 构成的物质)。 17、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一 二 . 18、元素周期表: (1)、俄国化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个横行 个周期; 个纵行 个族。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以金属元素开头,稀有气体元素结尾。每一单元格包含 、 、 、 等信息。 (3)、原子序数== 数== 数= 数。 19、练习:下列符号的意义。 H:表示 、 。 2H:表示 。 S:表示 、 、 。 2S:表示 。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淡水紧缺的原因:淡水占总水量的比例 、生产生活用水量 、水体 。 2、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 ;另一方面 。 3、防止水污染的措施:①加强 监测,②工业 ; ③农业上 。④生活 。 4、提高水的利用效益的方法(节约用水的方法) ①生活中提倡 ②农业上改漫灌为 、 。 ③工业上提倡 。 5、水污染的三个来源: 、 、 。水体污染的危害: 、 、 等 6、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滤纸 漏斗内壁。若有气泡,则影响过滤的速度。 “二低”:滤纸边缘要 漏斗口;漏斗内液面 滤纸边缘。 “三靠”:① 烧杯 玻璃棒;② 玻璃棒下端靠 滤纸处;③ 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 注意:(1)、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时,玻璃棒不能搅拌。 (2)、过滤后仍然混浊的原因:① ;② ;③ 7、净化水的方法:① 、② 、③ 、④ 。 (1)、其中 和 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四种方法都能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2)、沉淀包括 沉淀和 沉淀。 (3)、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 < < < . (4)、净水过程中明矾的作用: 。 (5)、净水时活性炭的作用: 。 8、硬水和软水 (1) 硬水:含有较多 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 的水。软水不一定是纯水,但纯水是软水。 (2) 鉴别方法:加入 ,若产生大量泡沫的为 ;泡沫较少,甚至有浮渣的为 。 (3) 软化硬水的方法: 或 。生活中常采用 的方法。 (4) 硬水的危害:(1) ;(2) 。 9、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 臭、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2)化学性质: ①有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为:产生 的火焰,干冷的烧杯内壁有 , 热量。 化学方程式为 。 注意: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 用途: 。 ②有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现象为:黑色固体变 色,试管口有 。 化学方程式为 。 注意:验纯→通入氢气→加热→停止加热→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 用途: 。 10、电解水实验 (1) 现象:正负极都有 产生,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 。 (2) 结论:水是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 (3) 化学方程式: 。 注意:①、电解水实验所用电源为 。 ②、在水中加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为了 。 ③、H2 和 O2的混合气体称为爆鸣气。爆鸣气是 物. 11、单质:由 种元素组成的 物。如 、 、 、 、 等。 化合物: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物。如 、 、 、 、 等。 氧化物: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 元素的 物。如 、 、 、 、 等。 12、化学式 (1)、化学式的定义:用 和 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 ;表示 组成。 微观意义:表示 ;表示 构成。 注意:若化学式前面有系数,只表示 。 (3)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H: ① ;② 。 2H: 。 H2: ① 。② 。③ 。④ 。 2H2: 。Mg2+:① ;② ;2Mg2+: 。 H2O:① 。② 。③ .④ 。 13、化合价 (1)、化合价是元素的 性质之一。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方。 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电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标的位置 同,正负号与数字的顺序 同。 联系:数值 ,正负号 。 (3)、默写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 (4)、化合价规律: ①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 。 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 ③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 原子团化合价。 14、化学式的写法、读法 (1)、单质写法: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直接用 表示。如铁 、硫 、氦气 等 由分子构成的气态非金属、液态非金属和固态的碘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如氧气 、氢气 等。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正前负后,再标价;和不为零,数交叉。 注意:原子团应作为整体,个数超过1时,应用括号。 (3)、化学式的读法:从后往前读法,两种元素组成的读“ ”;含酸根的化学式读“ ”;含有氢氧根的读作“ ”。 15、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1)、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等于各元素的脚标比。 注意:①元素的顺序按题要求;②同一元素多处出现,合并计算。 (2)、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脚标相比。 (3)、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脚标相加。 注意:CuSO4·5H2O中的 “·”表示相加。 (4)、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质量分数== Χ 100% 【做一做】根据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化学式进行下列计算: (1)、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 (2)、各元素的质量比: 。 (3)、相对分子质量: 。 (4)、计算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试题三 班次 姓名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变化,不适用于 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和不是生成的物质 计入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 、 、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3)、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 中进行;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则在敞口容器中进行; (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有: 的种类、 的种类。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改变的有: 、 、 、 、元素的质量、 。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的有: 的数目、元素的 。 ◆练习:2.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 2、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意义:表示 、 、 。 ■量的意义: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的 比。 ■微观意义:表示各反应物及各生成物之间的微粒 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 。 ■种类读法: 和 在 条件下生成 。 ■质量读法: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个数读法:每 个碳 和 个氧 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 。 3、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1) ;(2) 。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配三注。 一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 ,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连“+”,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连“=”。 二配:配平,使每种原子在等号两方的个数 。 三注:注明条件、气体符号“ ”、和沉淀符号“ ”。 ◆配平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 ◆配平的起点:有O先抓O,无O就找H,H、O都不在,就找二次元素。出现次数多的最后配。 ◆配平方法2:待定计量数法。 Fe2O3+ CO Fe+ CO2 5、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标准: (1)、看 是否正确; (2)、看是否 ; (3)、看条件和气体符号“ ”、沉淀符号“ ”标注是否正确。 6、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 比为定值,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 之比。(注意: 必须乘化学计量数即化学式前的系数)。 7、计算的步骤: (1)、设:设 。 注意:未知量不能带单位,且要指明未知量所代表的物理量。 (2)、写:写出 。 注意:只能是该题所涉及的 。 (3)、列:列出相关物质的 和 、 。 注意:①找准已知量、未知量对应的化学式。 ②已知量必须带单位未知量不能带单位; ③相对分子质量写在上,质量写在下。 (4)、比:列 ,求解。 注意:①列比例式既可以横比,也可以纵比。 ②列式和求解过程中已知量都要带单位; ③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未指明时,一般保留至小数2位。 (5)、答:简明地 。 8、注意事项: (1)、反应物或生成物不纯时,必须乘以 。 (2)、若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时,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差就是 质量,再用 质量作为已知量来求未知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1、碳的单质 (1)、金刚石:物理性质: 。 用途: 。 (2)、石墨:物理性质: 。 用途: 。 注意:含石墨晶体的还有 ,均为混合物。 (3)、C60 由C60 构成,很稳定,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 (4)、注意: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 ,其中金刚石、石墨是由 构成的。C60是由 构成的。 b: 金刚石、石墨、C60的 ;物理性质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由于 。 c: 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毒气、异味。 d:石墨→金刚石。该变化属于 。 2、碳的化学性质 (1)、 。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 (2)、 :C + O2 (氧气充足) C + O2 (氧气不足) (3)、 :3C + 2Fe2O34Fe + 3CO2↑ C + CO 2 2CO (该反应吸热) C + CuO +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① 现象: 。 ② 实验结束时, 。 ③ 同时要防止空气进入将生成的铜 。 (4)、①氧化反应: 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 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②反应中夺取氧的物质具有 性,作 剂,发生 反应。 反应中失氧的物质具有 性,作 剂,发生 反应。 ③常见还原剂: 。 3、碳的用途: 、 。 4、CO2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或 、 。 (2)、原理: ( 反应) (3)、发生装置要点: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下(为了防止 );导气管伸出橡皮塞少许。 收集装置要点: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 )。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末端要伸入集气瓶 。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因CO2 。 (4)、步骤: ① 连接装置,检查 ; 教材P115图6-12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若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柱,且保持液面 ,则不漏气。 ② 装入药品,先加 ,再加 。 ③ 收集气体. (5)、检验CO2的存在:将气体通入 ,若 ,则证明是CO2。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若 ,则集满。 5、注意事项: (1)制取CO2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有很强的 性,挥发出的 会使制的CO2不纯。 (2)制取CO2不用硫酸,因为生成的CaSO4 溶于水,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制取CO2不用Na2CO3,因为 。 (4)Ca(OH)2的名称:化学名称: 。俗名: 、 Ca(OH)2的水溶液叫 。 (5)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由 和 决定。 ① 固体与固体加热则与氯酸钾制氧的发生装置相同。 ② 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则与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相同。 6、CO2的工业制法:CaCO3CaO + CO2↑(分解反应) 注意:CaO的俗名: 。CaO能与H2O反应,且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方程式为: 。 7、CO32-的检验: 试剂: 。 现象:取被检验的物质加入 ,若有 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CO32-离子。 8、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2)、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 ② CO2 + H2O = H2CO3 (CO2使石蕊试液变 的反应) H2CO3 = CO2↑+ H2O(加热上述变 的溶液,溶液由 变 的反应) ③ CO2 + Ca(OH)2 == CaCO3 ↓+ H2O (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 CO2 + 2NaOH == Na2CO3+ H2O (用NaOH溶液吸收CO2的反应) ④ C + CO2 2CO (CO2转化为CO的反应、吸热) (3)、CO2的用途: ① 。② 。 ③ 。 ④ 。 ⑤ 。 (4)、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等。 防止措施:① ;② 。 (5)、注意:CO2灭火的原因:① 、② 、③ 。 9、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 注意: 。 (2)、化学性质: ① : CO + O2 (产生 色火焰) ② 。煤气中毒的原因:一氧化碳与人体中的 结合,使 不能很好地与 结合,造成人体 。 注意: a冬天用煤火取暖时, 。 b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发生泄漏时,应该 ; 。 ③ :CO+ CuO Cu + CO2(该反应可用于除去CO2中CO ) 注意: A、该实验开始时, 。 B、该实验结束时, 。 C、尾气中CO的必须处理, 。 (3)、用途: ① 。 ② 。 (4)、注意: ①除去CO2中的CO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 。 (化学反应方程式:CO+ CuOCu + CO2) ②除去CO中的CO2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 。 (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③除去混合气体中的O2的方法: 。 (化学反应方程式: O2+ 2Cu2CuO ) ④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 。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试题四 班次 姓名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剧烈的 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 。② 。③ 。 注意: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着火点是不可改变的。 2、灭火的原理: (1)、 。 (2)、 。 (3)、 。 注意事项: (1)、灭火的三种原理,任何一种均可灭火。 (2)、教材P130页上活动与探究(灭火器原理):其中小试管内为浓盐酸,吸滤瓶内为浓Na2CO3溶液,两者不能调。反应方程式为: 。 (3)、常见灭火器: ① 灭火器:用于扑灭一般失火及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 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着火。 ③ 灭火器:用于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引起的火灾及棉布、木材等的失火。 练习1:向燃着的木炭上浇少量水,火苗比原来更高,而泼一大盆水,火苗熄灭,为什么? 答: 。 练习2:着火的森林中,砍出隔离带的目的: 。 练习3:用水灭火的原理: 。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的条件:可燃物在 。 爆炸的原因: 。 (2)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标有“严禁烟火”的目的: 。 (3)、爆炸有 爆炸(如气球爆炸、锅炉爆炸)和 爆炸(如瓦斯爆炸)之分。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伴随着 。 大部分反应放热:如:所有的 、 、 等。 部分反应吸热:如: ,都为吸热反应。 判断方法:反应条件为“△”或“高温”的。如木炭与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等反应。 (2)、人类对能量的利用 生活燃料的利用、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利用食物在体内反应放出的能量等。 5、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包括: 、 、 。均为 物,都是 能源。 (1)、煤:主要含 元素;称为 “工业的粮食”。 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干馏属于 变化。 “煤气”的主要成分:H2、CH4、 。煤气中毒就是 中毒。 水煤气的成分:H2与CO的 物。 (2)、石油:主要含 元素;称为“工业的血液”。 石油不能直接作燃料。石油的分馏属于 变化。石油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均为 物。 (2)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不是绿色能源。天然气或沼气或瓦斯的主要成分为: (3)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 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为 (发出 色火焰) 注意: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 、 。 (4)、可燃冰:可燃冰与冰、干冰是不同的物质,可燃冰是混合物,是 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化学CH4·xH2O)。 (5)、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要有 ;燃料与空气要有 。 (6)、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危害:① ; ② 。 6、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①杂质如硫等燃烧,产生空气污染物如 等。 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 等。 ③未燃烧的 等排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2)、煤的燃烧:产生的 等与雨水作用形成 。 酸雨的危害:① 。② 。③ 。④ 。 防止酸雨的措施:① 。② 。 (3)、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尾气污染物: 。 ◆减少尾气污染的措施: ① ,使汽油充分燃烧。 ② ,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 ,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④ 加大检测尾气力度,禁止 标准的车上路。 7、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1)、乙醇 ① 俗名: ;化学式: 。 ② 物理性质:无色、有气味易挥发。 ③ 化学性质: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是:产生 色火焰。 ④ 用途:做燃料,如乙醇汽油。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优点: 。 (2)、氢气 ①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 ② 化学性质: H2+O2 ( 色火焰) 可燃烧: H2+Cl2 (苍白色火焰) ③ 实验室制法。 原理: 或 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H2O2制O2 或实验室制CO2的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 。 ④ 氢能源的优点: ; ; 。 ⑤ 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氢能源的困难之处: 。 (3)、其它新能源: 等。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 和 。 (2)、人类使用较多的金属材料:Cu、Fe、Al及其 。 注: Al与Fe相比的优点: 、 。 (3)、金属的物理性质:除汞外,均为 ;有金属光泽;易 、 ;有 性。 2、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 特性的 。 (2)、合金是 物,而不是 物。形成合金的过程不是混合,也不是化合,是 。 合金中至少含 种金属。 (3)、合金的特性:比形成合金的金属 大、 高、更 。但熔点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熔点 。 注: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取样品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若有 产生,则为黄铜,反之为黄金。(反应原理: 或 ) 3、金属的化学性质 (1)、Mg与Al常温下就能与O2反应。 (2)、Fe与Cu在高温时才与能反应。 结论: 比较活泼, 次之, (3)、Au、Pt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 最不活泼。 注:Mg、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因为Mg或Al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 ,阻止里面的金属进一步氧化。 4、金属活动性顺序: (1)、常见金属在溶液里的活动性顺序。K→Au,金属活动性由 到 。 ① 判断金属能否与 ( 、 )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 ② 判断金属与 ( 、 )反应的剧烈程度。 ③ 判断金属能否与 溶液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金属能否与 反应以及与 反应的剧烈程度来证明。 方法二:利用金属与 溶液之间的反应来证明。 ◆例1:设计实验证明Fe比Cu活泼。 方法一: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盐酸,铁片上 ,铜片上 。 方法二:将铁片浸入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铁片上有 色物质覆盖。 方法三:将铜片浸入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例2:设计实验证明Fe、Cu、Ag活泼活泼性。 方法一:用Cu分别与 、 反应。 方法二:用Fe、Ag分别与 反应。 注:Fe与HCl 、H2SO4 、CuSO4等发生 反应时,生成亚铁化合物(即二价铁)。 5、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填写定义。 ①置换反应: 。 ②化合反应: 。 ③分解反应: 。 ④复分解反应: 。 6、金属的化学性质小结(写出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1)、金属 + 氧气 → 。(属于 反应) ① 铝在氧气中燃烧 ; ② 镁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 ③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 ④ 铜在空气中灼烧 。 (2)、金属 + 酸 →盐 + (属于 反应) (条件:①金属排 ;②酸为 、 ) ① Zn+ HCl = Zn+ H2SO4 = ② Mg+ HCl = Mg + H2SO4 = ③ Fe + HCl = Fe + H2SO4 = ④ Al + HCl = Al + H2SO4 == 注:A、相同质量的Mg Al Zn Fe与足量的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H2的量: > > > B、相同质量的盐酸、稀硫酸与足量的Mg Al Zn Fe反应。产生H2的量:Al Mg Fe Zn C、以上两种情况下,产生H2的速率: > > > (3)、金属 + 盐→ + (属于 反应) 条件:①反应物中的金属比盐中金属活泼;②盐必须溶于水;③K Ca Na除外 ① Fe + CuSO4 = ② Al + CuSO4 = ③ Cu + AgNO3 = ④ Cu + Hg(NO3)2 = 注意:① 多种金属与同一化合物反应时,活泼强的金属先反应。如:Fe、Cu混合物同时放入AgNO3溶液中,Fe先反应。② 同一金属与多种盐反应时,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如:Fe与AgNO3和Cu(NO3)2 的混合液作用时,先置换出 。 7、金属资源除金、银等少数以 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 形式存在。工业上把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矿石,矿石是 物。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先后与金属的 有关,越活泼利用越 。 8、铁的冶炼 (1)、原料: 。 (2)、设备:高炉。 (3)、原理: (注意,不是C还原Fe2O3) (4)、CO还原Fe2O3 实验: 现象: 、 、尾气燃烧产生 火焰。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注意:① 要先通CO再加热, 。 ② 反应完全后,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 。 ③ 尾气必须点燃处理,以 。 9、金属资源的保护。 (1)、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铁生锈的条件:铁与 、 同时接触。 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① 保持铁制品表面 、 。 ② 在铁制品表面覆盖 .如:涂油或刷漆、镀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③ 将铁制成 。 、金属资源保护: ① 。② 。 ③ ④ 。 (3)、铁锈是 物,主要成分是Fe2O3 .xH2O,铁锈 ,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生锈,所以要及时除去铁锈,否则会加速铁的锈蚀。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试题五 班次 姓名 第九单元 溶液 1、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 的 物。 溶质: 的物质。(可以是固、液、气体) (2)、组成 溶剂: 的物质。(常为液体,有水时水总是溶剂) 注意:溶液从宏观上看是由 和 组成的。 溶液从微观上看是由溶质分子(或 )和溶剂分子构成的。 (3)、特征: 性。(指任意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如密度、浓度等均相同) 性。(指温度不变、溶剂不减少,溶质与溶剂不分离) 注意: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碘酒是褐色的。CuSO4溶液是 色的(因含有Cu2+)。FeCl3是 色的(因含有Fe3+)。FeCl2是 色的(因含有Fe2+)。 ②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 是溶液,如:蒸馏水、酒精等纯净物。 ③注意: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 、 、将固体 。 (4)、读法:一般读作“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水溶液常省掉溶剂水的名称。 常见溶液的溶质、溶剂:(填写化学式) 溶液名称 碘酒 稀盐酸 生理盐水 石灰水 汽水 溶质 溶剂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多数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NaCl等 (2)、部分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如: , 等。 注意:CaO溶于水时是由于CaO与水反应 热。 (3)、少数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如: 等。 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物。 注意:分散后的小液滴是分子集合体或离子集合体,如: (2)、特征: 、 。静置后 ,但加乳化剂后就不分层。 (3)、(了解)乳化剂:能使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注意:洗洁精能洗掉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 功能,汽油能洗掉油污是因为汽油 油污,炉具清洁剂(含有NaOH)去油污是因为NaOH与油污 。 4、悬浊液:细小固体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物。 注意:分散后的小液滴是分子集合体或离子集合体。如:泥水、浑浊的石灰水 特征: 、 。静置后分层 5、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 下,一定量的 里, 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 下,一定量的 里, 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注意:①饱和溶液还可溶解其它溶质,不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②谈到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温度。 ③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定温度下继续加入 ,看 能否再溶解。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注:Ca(OH)2不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 。 (3)、结晶及其方法 ①结晶: 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 形式析出的过程. ②结晶方法: 结晶和 结晶 ③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 溶液。 注意:结晶后剩余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都减少。 ④冷却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 溶液。 注意:结晶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都减少、但溶剂的质量不变。 (4)、浓溶液与稀溶液: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 的是浓溶液。反之,是稀溶液。 注:①溶液浓稀与饱和与否没有直接关系;浓溶液 是饱和溶液。如:饱和石灰水是稀溶液。 稀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如:浓度较小的石灰水可能是饱和的。②只有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 6、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 准确理解概念的四个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 下” ②标准:“在 溶剂里” ③状态:“达到 状态” ④单位:通常用“ ” 作单位。 (2)、溶解度的含义:表示某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多少克溶质 。 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表示在20℃时,在 g水中最多溶解 gNaCl。 (3)、通过溶解度还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m(溶质):m(溶剂):m(溶液)= : :( + ) (4)、溶解度的大小由 和 的性质决定,同时受 影响。只要温度一定,固体的溶解度就一定,与溶液多少、溶液是否饱和均无关。除氢氧化钙外,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5)、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作图法 (6)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 ②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如: 。 ③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 7、气体溶解度 (1)、定义:在101kPa和一定 下,在 水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气体 数。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和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 ;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 。 8、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 质量与 质量之比。 (2)、计算式: ①溶质质量分数 = == Χ100% ②溶质质量= × ③一定温度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质量分数= Χ100% (3)、注意:①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溶液质量多少 。 ②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 。 如:CuSO4·5H2O溶于水,溶质是 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所得溶质是反应后的 。 9、溶液的稀释于浓缩 (1)、溶液稀释的方法:加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2)、计算依据:m浓 × c浓 == m稀 × c稀 (3)、某溶液质量为A克,溶质质量分数为a%,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b%,则分别对应等式如下: ①若加水或蒸发水x克, 则 A x a% ==( )x b% ②加低浓度的溶液,则 A x a%+ B x b%==( )x c% 10、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混合计算 (1)、要用溶质质量列比例式。 (2)、反应后溶液质量的算法:用反应前固液质量总和减去反应放出的气体及生成的沉淀质量。 例 6g石灰石与47.2g稀盐酸恰好反应,剩余物质量为51g,求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酸) 1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1)用溶质固体和水来配制 步骤: 、 、 、装瓶贴标签。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 、胶头滴管、 、 。 注意:不能在量筒里溶解或稀释。 标签上应标明溶液名称及 。 (2)用浓溶液稀释 步骤: 、 、 、装瓶贴标签。仪器: 、 、 、 。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与酸或碱作用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2)、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变 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变 色。 (3)、注意:难溶的酸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Cu(OH)2、Fe(OH)3、Al(OH)3 等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因为它们难溶于水。 练习:要将石灰水、白醋、水三种无色液体一次鉴别出来,应选 溶液 2、常见的酸:盐酸: , 硫酸: 碳酸: 硝酸: 酸:H3PO4 氢硫酸: 醋酸: (1)、盐酸 (HCl气体的水溶液。) 物理性质:①无色液体 ②有 气味 ③有 性 用途:① ② ③ 注意:①浓盐酸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原因: 。 ②浓盐酸敞放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 浓硫酸的特性: ① 属于物理性质。浓硫酸可作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氨气(NH3) ② (化学性质)如:浓硫酸使木条或纸张变黑,其中浓硫酸表现为脱水性 ③ :(化学性质) 如:不能用浓硫酸制H2。虽然浓硫酸能与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 用途:① ②作气体 注意:①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 。 ②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 ③浓硫酸敞放的空气中,会 ,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3)、酸的化学性质 ① 与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变 色,使无色酚酞变 色。 ② 酸 + 活泼金属 → ( 反应) 条件:金属要比氢活泼,酸为稀硫酸或盐酸。 Zn+H2SO4= ,Fe+ HCl= ③ 酸+金属氧化物→盐+ H2O ( 反应) CuO+ HCl= Fe2O3+ HCl= CuO+H2SO4= Fe2O3+ H2SO4= ④ 酸+碱→盐+ H2O ( 反应) NaOH+HCl= Cu(OH)2+ H2SO4= Fe(OH)3+ HCl= Ba(OH)2+ H2SO4= ⑤ 酸+盐→新的酸+新的盐( 反应) HCl+AgNO3= CaCO3+ HCl= NaHCO3+HCl= Na2CO3+ HCl= 1、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 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铝 氨水 (1)、氢氧化钠:俗名: 、 、 。 物理性质:易溶于水且放热。(有 性,NaOH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 剂,但不能干燥CO2、SO2、HCl) 用途:做 、除油、制 。 注意:①NaOH固体要密封保存的原因:a:防止 而潮解;b:防止 而变质。(反应方程式: ) ②检验NaOH是否变质的方法:加入稀盐酸,若 ,则变质。 (反应方程式: )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假设1: 。假设2: 。假设3: 。 具体方法步骤:(1)取溶液少许,滴加稀盐酸,若 ,则没有变质,假设1成立。若 ,则已变质。(2)取变质的溶液,先加足量的 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 ,则部分变质,假设2成立,若 ,则假设3成立。 (2)、氢氧化钙Ca(OH)2:俗名: 、 物理性质: 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用途:建筑上用来 。 农业上用来 。林业上用来防 制备:CaO+H2O= (3)、碱的通性 ① 与指示剂作用:碱能使石蕊变 ,使酚酞变 。 ② 碱+金属氧化物→盐+ 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条件:碱必须微溶或可溶 Ca(OH)2+CO2= NaOH+CO2= 2NaOH+SO2= NaOH+SO3= ③ 碱+酸→盐+ H2O (复分解反应) NaOH+HCl= Cu(OH)2+ HCl= Fe(OH)3+ HCl= ④ 碱+盐→新碱+新盐 (复分解反应)条件:反应物均可溶且为液,生成水或淀或气 NaOH+FeCl3= NaOH+CuCl2= 3、酸、碱具有通性的原因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不同的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 4、中和反应 (1)、教材P60 实验10-8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酚酞的作用: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确定 反应是否完成。 ② 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 ③ 不断搅拌溶液的目的: ④ 恰好完全反应的标志: 。 (2)、中和反应: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注意:①中和反应是 反应,但 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在提到基本反应类型时,不能说成中和反应,必须说 反应。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是中和反应。 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 和碱中的 的结合成 ;中和反应都要 热。 (3)、酸碱盐的概念 ①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叫酸。(酸由H元素和酸根组成)。 ②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叫碱。 ③ 盐:由 离子(或铵根离子)与 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5、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如:用 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污水: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 ,可用 来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可用含有Al(OH)3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的酸碱性用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 测定。 (2)、pH的范围: 。 (3)、pH<7,溶液显 性,pH越小, 性越强。酸性溶液 是酸的溶液。 pH=7,溶液显 性。pH>7,溶液显 性,pH越大, 性越强。碱性溶液 是碱的溶液。如:纯碱溶液呈碱性,但纯碱不是碱,而是 。 (4)、pH的测定方法:用玻璃棒蘸待测液滴在 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比较,得出溶液的pH (5)、注意:① 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可能有误差。若待测液为中性时,所测pH无误差。若待测液为酸性时,所测pH偏 。若待测液为碱性时,所测pH会偏 。 ② 不能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否则会 。③ pH试纸所测pH为 数 7、正常雨水的pH ,原因是:CO2+H20= 酸雨的pH ,原因 是:SO2+H20= 。肥皂水、洗洁精、草木灰水、纯碱溶液均为 性,pH 7。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试题六 班次 姓名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1、氯化钠 (1)、俗名: (2)、用途: 、制生理盐水、氯化钠溶液选种、腌渍蔬菜、融雪剂 (3)、化学性质:AgNO3+NaCl= 。 注意: 粗盐的提纯:(粗盐中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MgCl2和CaCl2等可溶杂质) 溶解、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步骤 ① ② ③ ④ ,计算产率 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 蒸发时,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分别用NaOH和Na2CO3,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a2CO3、CaCO3、NaHCO3 (1)、Na2CO3 俗名: 用途:制 、造纸、纺织、 。 (2)、CaCO3 : 、 、蛋壳、水垢的主要成分。 用途: 、 。 (3)、NaHCO3 俗名: 用途:焙制糕点的 、治疗 症。 3、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1) 与酸反应 Na2CO3+ HCl= ,NaHCO3+HCl= CaCO3+ HCl= 。 碳酸盐(含CO32-或HCO3-的盐)的检验:取被检验的物质少量,加入 ,若有气泡产生,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则为碳酸盐。 (2)与碱的反应:Na2CO3 +Ca(OH)2 = 。 (该反应用于工业上制取NaOH、除去NaOH中杂质Na2CO3、或除去NaOH中杂质Ca(OH)2) 4、复分解反应 (1)、概念: 。表达式:AB+CD= 。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 、 或 生成。 常见的沉淀有:Mg(OH)2、Al(OH)3、Fe(OH)3(红褐色)、Cu(OH)2(蓝色)、BaCO3、CaCO3、BaSO4、AgCl(BaSO4、AgCl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复分解反应产生的常见气体有:CO2、NH3 (3)、复分解反应的范围: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除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外,其余均为复分解反应。① 酸+碱→ + 如:NaOH +HCl= , ② 酸+盐→ + 如:HCl+AgNO3= , ③ 酸+金属氧化物→ + 如:Fe2O3+ HCl= , ④ 碱+盐→ + 如: NaOH +FeCl3 = , ⑤ 盐+盐→ + 如:BaCl2+Na2SO4= 。 其中④、⑤两类物质间的反应条件是反应物均可溶且为液,生成物有“水淀气”。 (4)、教材P114溶解性表中要掌握的内容 ①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 ②常见的难溶碱:Mg(OH)2、Al(OH)3、Fe(OH)3、Cu(OH)2 常见的难溶盐:AgCl、BaCO3、CaCO3、BaSO4 ③其中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 与 。 ④沉淀颜色:Cu(OH)2 色、Fe(OH)3 色,其余均为白色。 溶液中含有离子时的颜色:Cu2+ 色、Fe3+ 色、Fe2+ 色、MnO4- 色 5、化肥简介 (1)、氮肥 ① 作用:促进作物的 生长,叶色浓绿。 ② 常见氮肥:尿素: :含氮量最高,且为有机物 ,不含铵根,不与碱作用产生氨气。 氨水: :易挥发、是碱。碳酸氢铵 ,氯化铵 ,硝酸铵 , 硫酸铵 ,硝酸钠 。 ③ 注意:铵态氮肥不能与 物质混合使用,否则铵盐与 反应放出 ,失去肥效。 如: NH4Cl + Ca(OH)2 = 。 (2)、磷肥 ① 作用:促进作物 生长,增强 、 能力。 ② 常见磷肥: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过磷酸钙(Ca(H2PO4)2 与CaSO4的混合物)。 (3)、钾肥 ① 作用:促进作物 生长,增强 、 的能力。 ② 常见钾肥:K2SO4、KCl 、草木灰(主要含有K2CO3) (4)、复合肥:同时含有N、P、K中 种或多种营养元素的化合物。 常见复合肥: KNO3、NH4H2PO4、(NH4)2HPO4、KH2PO4 6、化肥的合理使用: (1)、利:提高作物的产量。 (2)、弊:不合理使用会造成 污染、土壤退化、 污染、 污染。 (3)、化肥与 肥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7、化肥的简易鉴别 (1)、看外观:氮肥、钾肥为白色晶体,磷肥为 色粉末。 (2)、加水:氮肥、钾肥易溶,磷肥不溶或部分溶。 (3)、加熟石灰:铵态氮肥有刺激性的放出,而其它氮肥、磷肥、钾肥则无此现象。 (4)、几种氮肥:CO(NH)2 NH4NO3 NH4Cl、(NH4)2SO4的鉴别方法。 方法:①各取样品少量,分别加入 粉末,研磨,无刺激性气味的是 ;②另取其余三种化肥少量分别加入少量 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 ,③再取剩余两种化肥少量,分别加入 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 。 8、食物中六类基本营养素: 、 、 、 、 、 。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属于有机物。其中 、 、 可以提供能量,但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 , 只是备用能源, 不能提供能量。 (1)、蛋白质 ①、功能:人体生长和组织更新的原料。 ②、存在:动物的毛发、蚕丝、植物的种子里。羊毛、羽毛的主要成分都是 。 ③、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中毒。 血红蛋白:是 和 的载体。是含有金属元素的蛋白质。 一氧化碳中毒: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使人体缺 ,引起中毒。 ④、蛋白质的变性:甲醛、浓硝酸、重金属(如Cu2+、Ba2+、Ag+)等使蛋白质变质。 (2)、糖类 功能:为肌体活动提供能量。 存在:葡萄糖 、蔗糖 、淀粉 。 淀粉的检验:淀粉与碘(I2)作用显 色。化学性质,可用于淀粉与碘单质的相互检验。 (3)、油脂 功能: 能源。存在:植物种子、动物脂肪 (4)、维生素 功能: 。存在:水果、蔬菜。 9、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1)、常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 (2)、微量元素: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 (3)、其中 主要以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水的形式存在,其余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10、人体缺少一些元素后的危害 (1)、幼儿或青少年缺钙易患 。中老年缺钙易引起 。 (2)、人体缺铁易患 。含铁元素的食物主要有:肝脏、瘦肉等食物中。 (3)、人体缺碘易患 。含碘元素的食物主要有:海带、加碘盐等食物。 (4)、人体缺氟易患 。 11、对于人体必需元素,也要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12、化学材料包括以下四类: (1)、金属材料:包括 和 。注意合金不是复合材料。 (2)、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水泥、陶瓷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如:棉花、羊毛、蚕丝等) 合成高分子(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4)、复合材料:如:玻璃钢、钢筋混凝土。 13、有机化合物 (1)、有机物:组成中含有 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H2CO3、碳酸盐)。 如:CH4、C2H5OH、CO(NH2) 2等。 注意:①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 ②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③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碳原子不但可以与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还可以相互连接,形成碳链或碳环。 (2)、有机物的特点:①多数 溶于水,易溶于苯、酒精等有机溶剂。②多数 导电。 ③多数不耐热熔点 。④多数可燃烧。⑤发生化学反应一般比较复杂,反应速度慢。 链状结构的具有 性 1、 网状结构的具有 性 14、有机合成材料 2、 3、 15、白色污染及其防治 (1)、白色污染:指 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注意: “白色”不是指颜色。 (2)、白色污染的危害: ① 、② 、③ 、④焚烧则会造成 。 (3)、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 ①减少使用 、②重复使用 、 ③ 、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