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2017中考专题复习专题3 实验探究性试题
2014-2015年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三 实验探究性试题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多做实验,增强解题意识 2、加强实验基本技能题的训练 (1)能够说出仪器的名称,把仪器的性能、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结合起来解答题目。 (2) 根据化学实验的一般原则和实验原理回答药品的取用、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仪器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体收集、过滤、蒸发、溶液配制等实验题。 (3)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科学推理的方法鉴别O2、H2与CO2;盐酸盐、硫酸盐与碳酸盐;酸溶液与碱溶液。 (4) 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正确的结论,并填写实验报告。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5)探究性试题 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紧扣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二是要根据实验条件筛选出合理的假设;三是注意发现数据分布的规律和实验特征现象,正确推理出结论。 ☞中考在线 【中考在线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装置(见图1)做“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他们将燃烧匙内的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和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中水面变化,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这是什么原因呢?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就该现象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 【猜想与假设】 排除了属于偶然现象的原因之后,其中三位同学对原因做了如下猜想: 图1 小吴 小周 小施 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你还能做出怎样的猜想?请写出你的一个合理猜想: 。 【分析与交流】 对小周的猜想,大家一致认为小周的猜想不合理,并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将使误差更大,原因是: 【实验与结论】 (1)小吴决定使用原装置重做实验,并在实验前重新检验了装置的气密性。小吴检验气密性的正确方法是: 。 (2)为了验证小施的猜想,同学们将500mL的残余气体与足量灼热的铜粉充分反应,结果发现铜粉增重0.028g。(为避免残余气体中CO2及水蒸气可能造成的干扰,在实验前已将它们除去) 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残余气体中 氧气(填“有”或“没有”,如果选“没有”,后一个空填“0”);残余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占 %(已知该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g/L)。 【反思与评价】 针对课本实验装置和操作的不足,小沈同学经过认真思考,改进并设计了如图2实验装置,与原来的装置相比较,请你说出新装置的两个优点: (1) ;(2) 。 【答案】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导管中的气体进入了广口瓶,而原来并没有计算这部分气体的体积; (2)可能是红磷的量不够,导致氧气没有耗尽; (3)可能是红磷熄灭后还没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4)可能是氧气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红磷就不再燃烧了,使氧气没有耗尽; 【分析与交流】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一致,不会造成气体总体积的减少。 【实验与结论】 (1)将装置如原图所示重新装配,在烧杯中注入足量水,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捂住广口瓶,如果看到有气泡冒出;(或加上:撤掉热毛巾后,导管中将倒吸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有;4。 【反思与评价】 (1)装置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2)装置中直接有刻度,方便直接读取数据,利于数据比较;(凡是与体积相关的答法均属此列) (3)避免原装置的导管中存在空气,造成的体积误差; (4)让磷的燃烧在密闭体系中进行,不污染大气,绿色环保; (5)避免燃着的红磷在伸进广口瓶的时候造成热空气的散逸,影响实验的科学性。 【名师解析】 本题从实验中发现所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小于1/5的问题入手,猜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根据小周的猜想:如果将固体的红磷换成液体的酒精就可以消除这个现象。考题指出这一猜想并不合理,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将使误差更大,要求考生答出原因: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在燃烧时生成CO2的体积与消耗O2体积一致,不会造成气体总体积的减少。题目通过设计的问题情景,考查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接着通过检验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的气密性,从一个独特物角度去考查学生的灵活思维及实验动手能力。正确的方法是:⑴ 将装置如原图重新装配,在烧杯中注入足量水,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捂住广口瓶,如果看到有气泡冒出{撤掉热毛巾后,导管中将倒吸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为了验证小施的猜想,可能是残余气体中仍存在氧气的原因。题目给出:同学们将500mL的残余气体与足量灼热的铜粉充分反应,结果发现铜粉增重0.028g。(为避免残余气体中CO2及水蒸气可能造成的干扰,在实验前已将它们除去),问残余气体中 氧气(有或无);若有,残余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占 %(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g/L),在此题目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定量分析实验的超前意识。 【考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中考在线2】梧州市某中学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了课本“金属活动性顺序”后非常感兴趣,便向老师提出进行拓展探究的要求,老师欣然同意。于是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下面实验: (1)同学们把一片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钠溶液中,过一会取出,将观察 到 ,原因是 ;铝片须打磨的目的是 ; (2)同学们又把一片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硝酸汞溶液中,过一会取出,发现铝片表面 长出了一层白色毛刷状物质而且不断地生长。 【提出问题】这种白色毛刷状物质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猜想与讨论】 (1)小吴认为这种白色毛刷状物质是被Al置换出来的Hg,大家对此表示反对,理由是 ; (2)小周从这种毛刷状物质会不断地生长,猜测这种物质是Hg不断地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的HgO,但小施提出了反对,理由是 ; (3)小施认为这种物质是Al与空气中的某些气体发生反应的产物,其化学式可能是 。小施在老师建议下,设计了下面实验进行探讨: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一些毛刷状物质放入水中 无明显变化 取一些毛刷状物质放入稀盐酸中 毛刷状物质慢慢溶解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取一些毛刷状物质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毛刷状物质慢慢溶解 此毛刷状物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反思】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白色毛刷状物质具有的一些化学性质,但是依然不清楚白色毛刷状物质是什么,于是向老师请教,老师笑而不语,建议他们上网查找答案。 同学们通过网络终于找到了满意的答案,也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 【答案】 (1) 铝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金属活动顺序铝排在钠后面 去掉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猜想与讨论】 (1)Hg是一种液态的银白色金属,与白色毛刷状物质的颜色及状态不符 (2)HgO是红色粉末(或常温下汞难与氧气反应) (3)Al2O3 [AlN、Al2(CO3)3等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实验与结论】 毛刷状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名师解析】 本题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点的内容,创设出二个问题情境,前一个铝片浸入硫化钠溶液的问题情境,考查了有关金属活动顺序的知识,难度不大,后一个铝片浸入硝酸汞溶液中,过一会取出后,发现铝片表面长出了一层白色毛刷状物质而且不断地生长的问题情境展开探究,白色毛刷状物质是汞吗?显然不是,因为汞是银白色液体金属;它是氧化汞吗?也不是,因为氧化汞是红色粉末;或者从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是不与氧气反应的。 小施认为该物质是铝与空气中某些气体发生反应的产物的提示后,可以推出其化学式可能是: Al2O3 或AlN或Al2(CO3)3等(可能是铝与O2、N2、CO2反应的产物),至此,题目层层设问,由易渐难,充分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增进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实验与结论】结论中应答毛刷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此点考查了学生答题须遵循严谨性,培养学生从小严谨治学的科学素养,最后老师对于学生的请教笑而不语,建议上网查找答案,这里体现了出题老师对学生进行的学法指导的良苦用心。 【考点】化学方程式、金属活动性顺序 [【中考在线3】(2013广州市)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K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KOH; 假设2:含KOH和K2CO3; 假设3:只含K2CO3 (1)成分中可能含有K2CO3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假设2或假设3成立。 (3)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检验 ②“固体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③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质试剂也有利用价值,从KOH和K2CO3的组成和性质看,这瓶变质试剂的用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答案】 (1)2KOH+CO2═K2CO3+H2O; (2)有气泡产生; (3)①过滤; ②CaCO3;③将碳酸钾完全反应,防止对氢氧化钾检验的干扰;(4)作钾肥(其他答案合理则可). 【名师解析】 (1)氢氧化钾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碳酸钾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KOH+CO2═K2CO3+H2O; (2)在检验是否变质时,只需检验碳酸钠存在,所以加入盐酸检验是否有气体产生,若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钾,说明假设2或假设3成立; (3)①“操作1”是将物质分成固体和液体,因此是过滤; ②“固体A”是变质后的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的碳酸钙沉淀,化学式是为:CaCO3; ③在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时,因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因此加入足量的氯化钙先除去碳酸钠后再证明剩余溶液显碱性,故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将碳酸钾完全反应,防止对氢氧化钾检验的干扰; (4)从KOH和K2CO3的组成来看都含有钾元素,因此可以作为钾肥. 【考点】药品是不是变质的探究 B A 图9 红磷 【中考在线4】(2013河北省)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9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2)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的燃烧条件是 。 (3)熄灭A处火焰,可采用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 【答案】 (1)会聚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盖湿抹布 【名师解析】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把凸透镜对准A处的红磷时,温度不断升高,当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时,红磷燃烧起来. (2)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除与氧气接触外,温度还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灭火的方法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用湿抹布盖上可以使红磷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中考在线5】(2013镇江市)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 ▲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二、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 (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 查阅资料1:Mg(HCO3)2能溶于水。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 ▲ ;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实验】: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 ▲ 溶液,观察到 ▲ ,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查阅资料2:MgCO3 、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22.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含有 ▲ ,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8.8g,则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 ▲ 。 【答案】(一)增强 ;(二)(1)H2 (2)Mg(OH)2 【实验】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②Mg(OH)2 84:29或29:84. 【名师解析】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增强. (二)(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氢气,氢气的化学式是H2. (2)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实验】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故填: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②碳酸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水的质量是1.8g. 解: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 Mg(OH)2ΔMgO+H2O, 58 18 X 1.8g , X=5.8g, 则碳酸镁的质量为:22.6g-5.8g=16.8g, 氢氧化镁和碳酸镁的质量比为:5.8g:16.8g=29:84,那么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质量比为84:29.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碳酸盐;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例题经典2013黄冈【经典例题1】小东、小林和小雨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很感兴趣,决定做实验进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中可供使用的用品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及若干支试管。【提出假设】假设(1):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H2O。假设(2):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Na+。 假设(3):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 小东认为不做实验即可说明假设(1)不成立,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2) 小雨认为向实验步骤(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你同意她的观点吗?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 【答案】 【实验拓展】 小林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他们经过分析、讨论、归纳,得[提出假设]OH-、 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 [实验验证] 向装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仍为无色 或溶液颜色无变化 假设(2)不成立 假设(3)成立 同意 [实验拓展]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或某些盐溶液呈碱性,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 【提出假设】氢氧化钠溶液另外还有的粒子是氢氧根离子,所以假设(3):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OH-;故填:OH-; 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所以假设(1)不成立;故填: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仍然不变色,说明Na+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填: 向装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仍为无色 假设(2)不成立,假设(3)成立 ;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向步骤(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故填:同意; 【实验拓展】碳酸钠属于盐,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说明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故填: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 【剖析】.【提出假设】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另外还有的粒子是氢氧根离子进行解答;根据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进行解答;根据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仍然不变色,说明Na+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进行解答;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解答;【实验拓展】根据碳酸钠属于盐,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说明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运用猜想与事实验证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实验问题. 【经典例题2】(2013襄阳市)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步骤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_____性; 步骤2: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 步骤3: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选填答案: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 [实验猜想] 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 ①NaCl Na2CO3; ②NaCl CaCl2和NaOH; ③NaCl Na2CO3和NaOH; ④…… [实验验证](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猜想③成立 [反思评价] 有同学提出将CaCl2溶液改为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则证明猜想③成立。小刚同学认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碱 ;A;有白色沉淀生成且红色不消失;红色消失无法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 【名师解析】步骤1、酚酞在碳酸钠溶液中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填:碱; 步骤3、根据步骤2,当倒入同一只烧杯中时有气泡产生,且有白色沉淀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盐酸,故填:A; 实验猜想:若猜想③成立,则溶液中的溶质需要证明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以取滤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则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而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由于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溶液仍然呈红色,故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红色不消失 猜想③成立 反思评价:若改为盐酸,只能证明碳酸钠的存在,无法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故填:无法证明氢氧化钠存在. 【剖析】本题考查了混合溶液成分的推断.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碳酸盐遇酸化气;碳酸钠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据此解答即可. 【经典例题3】实验室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取氧气,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框中写出装置A中a和b的仪器名称① ② 锥形瓶 . (2)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制氧气还可以采用其他药品,请再写出一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4)由(2)(3)题可以得出,实验室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选择的反应物一定是 . (5)收集氧气可以采用 BDF 装置(填字母编号).小王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氧气对血液的影响,需要用到纯净的氧气进行实验,实验装置H如图:请写出收集纯净氧气的仪器编号及操作步骤 【答案】 (1)①分液漏斗②锥形瓶;(2); (3)或;(4)含氧化合物; (5)BDF;F,用针筒抽取装置A产生的氧气,并将针头插入试管中的鸡血中,将氧气打入; (6)⑧Zn+2HCl═ZnCl2+H2↑; ⑨CaCO3+2HCl═CaCl2+H2O+CO2↑. 【名师解析】 装置A中a和b的仪器名称①分液漏斗②锥形瓶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很多,或; (4)有上述可得结论:实验室制取氧气必须选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5)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BD收集.另外注射器也可以用来收集氧气.所以收集氧气的装置有三种BDF; 这里想要验证氧气与鸡血反应,所以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最好,即用针筒抽取装置A产生的氧气,并将针头插入试管中的鸡血中,将氧气打入. (6)⑧Zn+2HCl═ZnCl2+H2↑; ⑨CaCO3+2HCl═CaCl2+H2O+CO2↑. 【名师剖析】该题考查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氧气与鸡血的反应并深化为用装置A制取其他气体.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方法及氧气与鸡血反应设计进去,新颖活泼,而又有深度. ☞精选名题巧练 【名题巧练1】(2013十堰市)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学科王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答案】 (1)温度达到着火点,不支持,; (2)先变大,后缩小; (3)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1/5. 【名师解析】 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压强增大,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又冷却到室温,瓶内压强减小.所以,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缩小. (3)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所以,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又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1/5,所以,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下约4mL时停止下流.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实验的现象,解此类问题时关键是分析清楚实验原理.同时用到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这些考点. 【名题巧练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装置E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想获得较稳定气流应选用 (填字母序号)作发生装置. (3)欲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答案】 (1)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b处,若木条复燃则满;(2)C;(3)b. 【名师解析】 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方程式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检验是否收集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于出气口观察现象; 2)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若想获得较稳定气流应选用带注射器的装置,因为注射器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控制反应速率; 3)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将水挤压到集气瓶底部通过a管排尽; 4)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选取方法,并会灵活应用解答问题. 【名题巧练3】(2013兰州市)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右图所示。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 实验员老师告诉大家,该液体只能是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和蒸馏水中的一种。 (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 。 (2)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 粉末。 没有气泡产生。 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二: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 该液体是稀硫酸。 H2 5% 【反思交流】 (1)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 (2)如果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则步骤一中产生的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5.1% . 【答案】(1)水是纯净物; (2)二氧化锰;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 (1)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2). 【名师解析】 (1)猜想与假设:水是纯净物,不含有溶质,故不会出现溶质质量分数,故不可能是蒸馏水;故填:水是纯净物; (2)根据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的结论,所以是向液体中加入二氧化锰验证不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气泡产生;该液体是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二氧化锰;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 (1)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腐蚀标签; (2)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快速的生成氧气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破损标签试剂的确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破损标签的部分以及有关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有关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名题巧练4】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A: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 B: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上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是 B (填序号);为实现相应实验目的,该实验改进的方法是 在薄铜片上放置少量红磷作对比 . (2)实验A的实验原理是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反应的产物是固体 ,若实验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1/5,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未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写出一点). (3)实验C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答案】 (1)B;在薄铜片上放置少量红磷作对比;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反应的产物是固体;未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3)作对比实验. 【名师解析】 (1) 分析上述三个实验,AC的原理和操作都正确,只有B不完整,按照图示操作,只能够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不能证明与温度有关,故应在薄铜片上放置少量红磷做对比实验; (2)磷在空气中燃烧能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可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氧气体积大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若实验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瓶内的氧气没有全部耗尽或未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3)通过烧杯①与烧杯③的对比发现,烧杯①中的酚酞变红,烧杯③中的酚酞不变色,说明是氨水让酚酞变红而不是其它物质让酚酞变红,而氨水和酚酞并没有混合,从而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组成的测定;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此题以图示的形式综合考查了正确判断实验现象及规范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的综合题.解题时应充分利用题中给予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名题巧练5】(2013锦州市)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 . 【答案】 【学生板演】CO2+Ca(OH)2═CaCO3↓+H2O; 【实验探究】(1)气球膨胀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反思拓展】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 【名师解析】 【学生板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所以气球变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小华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还需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是否相同、气球膨胀的大小是否相同)通过对比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还可以检验其反应生成物来验证,可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或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无气体生成,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间接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检验生成物的方法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两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了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据实验现象推导结论的能力,能较好考查生对碱的知识的掌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