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嘉定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2018 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分,每题 1 分) 1.(1.00 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 )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2.(1.00 分)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可乐 C.大理石 D.稀硫酸 3.(1.00 分)“含氟牙膏”中的“氟”可以防止龋齿,这里的“氟”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4.(1.00 分)加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食盐 C.面粉 D.细沙 5.(1.00 分)成语中体现化学变化是( ) A.砸锅卖铁 B.木已成舟 C.火上浇油 D.滴水成冰 6.(1.00 分)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一种物质为氮化镁(Mg3N2),其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3 C.+1 D.+3 7.(1.00 分)下列环境问题与物质对应不相关的是( ) A.温室效应﹣﹣氮气 B.臭氧层空洞﹣﹣氟利昂(氟氯烃) C.酸雨﹣﹣二氧化硫 D.水体富营养化﹣﹣含磷洗衣粉 8.(1.00 分)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9.(1.00 分)根据反应:3Fe+4H2O X+4H2,推断 X 的化学式为( ) A.FeO B.Fe2O3 C.Fe3O4 D.无法确定 10.(1.00 分)物质用途与其性质对应错误的是( ) A.石墨电极﹣﹣导电性 B.稀有气体作霓虹灯﹣﹣稳定性 C.氢气作燃料﹣﹣可燃性 D.盐酸除铁锈﹣﹣酸性 11.(1.00 分)物质的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 A.胆矾 CuSO4 B.熟石灰 CaO C.纯碱 NaOH D.水银 Hg 12.(1.00 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吸取液体 B. 倾倒液体 C. 过滤 D. 实验室制氧气 13.(1.00 分)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4.(1.00 分)如图 X、Y、Z 表示某些物质的 pH 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 一定是酸 B.Y 一定是蒸馏水 C.Z 一定是碱 D.Z 可能是盐 15.(1.00 分)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中“2”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2H﹣﹣2 个氢元素 B.O2﹣﹣2 个氧原子 C.2N2﹣﹣2 个氮分子 D.CO2﹣﹣二氧化碳中含有 2 个氧原子 16.(1.00 分)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NaOH+H2SO4═Na2SO4+2H2OB.2Fe+6HCl═2FeCl3+3H2↑ C.CO+CuO Cu+CO2 D.2Mg+CO2 2MgO+C 17.(1.00 分)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结论正 确的是( ) A.丁的式量为 18g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3 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18.(1.00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含有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19.(1.00 分)如图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向装置中持续通入气体 X, 若打开活塞 K,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若关闭活塞 K,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 X 和洗瓶内的液体 Y 可能是( ) A B C D X 二氧化 碳 氯化氢 二氧化碳 氯化氢 Y(足量) 水 碳酸钠溶 液 氢氧化钠溶 液 氢氧化钠溶 液 A.A B.B C.C D.D 20.(1.00 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粉末 C. 混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D. 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二、填空题:(共 20 分,每空 1 分) 21.(5.00 分)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按要求填空: ①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常加入 作消毒剂; ②冰箱中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是利用其 性; ③食盐溅落在火焰上,火焰呈 色;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⑤“即食快餐”夹层中生石灰和水反应时放热加热食物,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2.(4.00 分)青石棉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一种致癌物质,青石棉的化学式为 Na2Fe5Si8O22(OH)2。 ①青石棉由 种元素组成; ②青石棉分子中钠原子和硅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③青石棉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为 元素 ④0.5mol 青石棉中约含有 个钠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23.(5.00 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 2 溶解度曲线和图 1 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 问题 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②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用“>”“<”“=”填空) ③A 中溶液为 60℃硝酸钾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④B 中溶液的质量为 克 ⑤将 D 过滤,下列有关所得晶体和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Ⅰ.析出的晶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Ⅱ.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钾和氯化钠 Ⅲ.C→D 过程可以完全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 Ⅳ.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24.(6.00 分)一包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镁、硝酸钡中的 一种或多种,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A,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下流程继续进行实 验检验原白色固体成分。 ①操作 1 的名称为 ,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 ; ②白色沉淀 B 的化学式为 ; ③溶液 E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④白色固体组成情况为 。 三、简答题:(共 20 分,每空 1 分) 25.(9.00 分)利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①仪器名称:A 为 ②小丽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现反应速率过快,小丽思考后将所用 仪器 B 改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使用装置 G 收集氧气, 氧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③小明选用 A 到 G 中仪器,组装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他所选仪器有 (填写一套即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小刚选用 H 装置放入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H 装置的优点是 ,反应 一段时间后他关闭活塞,发现装置中固液无法分离,原因可能为 (写出 一种即可); ⑤小刚用制得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 0.1mol 铜,则理论上参与反应的氢气的 质量为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6.(11.00 分)学习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及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 ①从反应物减少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认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了,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位同学认为此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 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小组同学进一步思考讨论后,他 们用和甲相同的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加入 ,做了对照实验,完善 了方案。 ②从生成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取上述方案 C 中的溶液少许, 滴加 ,观察到有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③探究方案①中 C 的溶质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滴 加 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二: 溶质成分为 2018 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分,每题 1 分) 1.(1.00 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 )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解答 【解答】解:空气中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含量如下: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 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故选:A。 【点评】记住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含量是解答本题关健。 2.(1.00 分)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可乐 C.大理石 D.稀硫酸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B、可乐中含有水和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 D、稀硫酸中含有水和硫酸,属于混合物。 故选:A。 【点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 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3.(1.00 分)“含氟牙膏”中的“氟”可以防止龋齿,这里的“氟”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分析】这里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 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家庭使用的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 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 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1.00 分)加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食盐 C.面粉 D.细沙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 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溶剂中是可溶的, 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食用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 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C、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 选项错误。 D、细沙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 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 种物质的溶解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1.00 分)成语中体现化学变化是( ) A.砸锅卖铁 B.木已成舟 C.火上浇油 D.滴水成冰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 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 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砸锅卖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 误。 C、火上浇油,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 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1.00 分)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一种物质为氮化镁(Mg3N2),其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3 C.+1 D.+3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氮化镁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即可。 【解答】解:镁元素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 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3+2x=0,则 x=﹣3 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7.(1.00 分)下列环境问题与物质对应不相关的是( ) A.温室效应﹣﹣氮气 B.臭氧层空洞﹣﹣氟利昂(氟氯烃) C.酸雨﹣﹣二氧化硫 D.水体富营养化﹣﹣含磷洗衣粉 【分析】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B.氟氯烃可以破坏臭氧层; C.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气体的过度排放; D.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氮气不是,环境问题与 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故 A 错误; B.氟氯烃可以破坏臭氧层,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故 B 正确; C.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气体的过度排放,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 相关,故 C 正确; D.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故 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化学名词,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温室效应、酸雨、臭 氧空洞、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水华、赤潮等环境污染问题。 8.(1.00 分)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 B、根据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进行解答; C、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进行解答; D、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进行解答; 【解答】解: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 A 错误; B、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故 B 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故 C 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该题,属基 础知识考查题。 9.(1.00 分)根据反应:3Fe+4H2O X+4H2,推断 X 的化学式为( ) A.FeO B.Fe2O3 C.Fe3O4 D.无法确定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 X 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3Fe+4H2O X+4H2,反应前铁、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3、8、4, 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0、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数目不变,则每个 X 分子由 3 个铁原子和 4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Fe3O4。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 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1.00 分)物质用途与其性质对应错误的是( ) A.石墨电极﹣﹣导电性 B.稀有气体作霓虹灯﹣﹣稳定性 C.氢气作燃料﹣﹣可燃性 D.盐酸除铁锈﹣﹣酸性 【分析】A.根据石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C.根据氢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盐酸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A.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来制电极,故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有色光,所以可用来制霓虹灯;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 定,所以可用做保护气,故错误; C.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来作燃料,故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可用盐酸来除铁 锈,故正确。 故选:B。 【点评】物质通常有多种性质,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用途,要注意区分。 11.(1.00 分)物质的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 A.胆矾 CuSO4 B.熟石灰 CaO C.纯碱 NaOH D.水银 Hg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俗称以及化学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胆矾是五水硫酸铜的俗称,化学式是 CuSO4•5H2O,故不正确。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不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 Ca(OH) 2,不是 CaO,故不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2CO3,故不正确。 D.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 Hg,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 识进行。 12.(1.00 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吸取液体 B. 倾倒液体 C. 过滤 D. 实验室制氧气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实验室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 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 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 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实验室加热制取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 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导管伸入试管内太长,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 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1.00 分)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分析】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能烧至发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 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4.(1.00 分)如图 X、Y、Z 表示某些物质的 pH 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 一定是酸 B.Y 一定是蒸馏水 C.Z 一定是碱 D.Z 可能是盐 【分析】根据物质的 pH 图可知:Z 物质 pH>7,呈碱性;X 物质 pH<7,呈酸性; Y 物质 pH=7,呈中性。 【解答】解:A、X 的 pH 小于 7,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故错误; B、蒸馏水呈中性,但有些盐溶液也呈中性,所以 Y 不一定为蒸馏水,故错误; C、Z 物质 pH>7,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可能是盐,如碳酸钠,故错误; D、Z 物质 pH>7,呈碱性,可能是盐,如碳酸钠,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15.(1.00 分)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中“2”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2H﹣﹣2 个氢元素 B.O2﹣﹣2 个氧原子 C.2N2﹣﹣2 个氮分子 D.CO2﹣﹣二氧化碳中含有 2 个氧原子 【分析】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O 中的“2”表示氧 原子的个数为 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O2 中的 “2”表示 1 个氧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2 中的“2”表示氮分子的个数为 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O2 中的 “2”表示 1 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 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6.(1.00 分)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NaOH+H2SO4═Na2SO4+2H2OB.2Fe+6HCl═2FeCl3+3H2↑ C.CO+CuO Cu+CO2 D.2Mg+CO2 2MgO+C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 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置换反 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 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 FeCl2+H2↑,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 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注意事项、置换反应的特 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1.00 分)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结论正 确的是( ) A.丁的式量为 18g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3 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分析】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 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H2 CH3OH+H2O。 A、由方程式可知,丁是水,丁的式量为 18,没有单位 g,故错误;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不是氧化物,丁物质是水,都属于氧化物。故 错误; C、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44:(3×1×2)=22: 3.故正确;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改变,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 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18.(1.00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含有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分类来分析; D.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 CO2+2NaOH═Na2CO3+H2O,故错误; B.含有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 H2CO3,故错误; 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但是 不与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错误; D.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机物的概念、氧化物的特征、中和反应的特征、 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1.00 分)如图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向装置中持续通入气体 X, 若打开活塞 K,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若关闭活塞 K,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 X 和洗瓶内的液体 Y 可能是( ) A B C D X 二氧化 碳 氯化氢 二氧化碳 氯化氢 Y(足量) 水 碳酸钠溶 液 氢氧化钠溶 液 氢氧化钠溶 液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题中的现象分析可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气体必须是溶于水形成 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据此判断 气体和液体 Y。 【解答】解:A、若气体 X 是二氧化碳,打开活塞 K,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A 不符合题意; B、若气体 X 是氯化氢,若打开活塞 K,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若关闭活塞 K,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紫 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B 符合题意; C、若气体 X 是二氧化碳,当关闭活塞 K,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观 察不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C 不符合题意; D、若气体 X 是氯化氢,当关闭活塞 K,氯化氢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观察不 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检验,难度不大,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检 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20.(1.00 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粉末 C. 混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D. 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分析】A、根据铁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 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B、根据硫酸铜和水反应会生成五水硫酸铜进行分析; C、根据混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 化、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毕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 【解答】解:A、每 56 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 216 份质量的银,会置换出 64 份质 量的铜,所以固体质量开始增大的幅度大,然后变小,反应结束,再次变小, 故 A 正确; B、硫酸铜和水反应会生成五水硫酸铜,会导致水的质量减少,所以有晶体析出, 溶质质量减少,最后为一定值,故 B 正确; C、混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毕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开始没有 沉淀,故 C 错误; D、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的质量会逐渐增大,故 D 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性质的掌握及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是一道不错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 二、填空题:(共 20 分,每空 1 分) 21.(5.00 分)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按要求填空: ①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常加入 氯气(Cl2、液氯合理给分) 作消毒剂; ②冰箱中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是利用其 吸附 性; ③食盐溅落在火焰上,火焰呈 黄 色;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CH4) ⑤“即食快餐”夹层中生石灰和水反应时放热加热食物,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 ①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氯气(Cl2、液氯合理给分)作消毒剂,利用氯气的强 氧化性; ②冰箱中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是利用其吸附性; ③钠元素在焰色反应中显示为黄色,所以食盐溅落在火焰上,火焰呈 黄色;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⑤“即食快餐”夹层中生石灰和水反应时放热加热食物,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 氧化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故答案为: (1)氯气(Cl2、液氯合理给分); (2)吸附; (3)黄; (4)甲烷(CH4); (5)CaO+H2O=Ca(OH)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 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 不标符号等。 22.(4.00 分)青石棉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一种致癌物质,青石棉的化学式为 Na2Fe5Si8O22(OH)2。 ①青石棉由 5 种元素组成; ②青石棉分子中钠原子和硅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1:4 ③青石棉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为 氢 元素 ④0.5mol 青石棉中约含有 6.02×1023 个钠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分析】(1)根据青石棉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 1 个青石棉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 分析解答。 (4)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即 1mol 任何 物质中含有构成该物质的 6.02×1023 个构成该物质的粒子。 【解答】解:(1)青石棉是由钠、铁、硅、氧、氢 5 种元素组成的。 (2)1 个青石棉分子中含有 2 个钠原子和 8 个硅原子,则青石棉分子中钠原子 和硅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2:8=1:4。 (3)青石棉中钠、铁、硅、氧、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2):(56×5):(28 ×8):(16×24):(1×2)=23:140:112:192:1,则青石棉中元素质量 分数最小的为氢元素。 (4)1 个青石棉分子中含有 2 个钠原子,则 0.5mol 青石棉中约含有钠原子的个 数为 0.5mol×2×6.02×1023 个=6.02×1023 个。 故答案为: (1)5; (2)1:4; (3)氢; (4)6.02×102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 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5.00 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 2 溶解度曲线和图 1 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 问题 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 。 ②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 氯化钠的溶解度(用“>”“<”“=”填空) ③A 中溶液为 60℃硝酸钾的 不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④B 中溶液的质量为 21 克 ⑤将 D 过滤,下列有关所得晶体和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Ⅱ、Ⅳ (填字母)。 Ⅰ.析出的晶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Ⅱ.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钾和氯化钠 Ⅲ.C→D 过程可以完全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 Ⅳ.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②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③A 中溶液为 60℃硝酸钾的不饱 和 溶 液 , 因 为 该 温 度 下 硝 酸 钾 的 溶 解 度 是 110g ; ④ B 中 溶 液 的 质 量 =10g+6g+5g=21g;⑤将 D 过滤,下列有关所得晶体和溶液说法正确的是:Ⅱ.所 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钾和氯化钠;Ⅳ.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解答】解: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故答案为: 36g; ②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答案为:>; ③A 中溶液为 60℃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因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g; 故答案为:不饱和; ④B 中溶液的质量=10g+6g+5g=21g;故答案为:21; ⑤将 D 过滤,下列有关所得晶体和溶液说法正确的是:Ⅱ.所得溶液中一定含 有硝酸钾和氯化钠;Ⅳ.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Ⅱ、 Ⅳ;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 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 题和填空题中。 24.(6.00 分)一包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镁、硝酸钡中的 一种或多种,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A,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下流程继续进行实 验检验原白色固体成分。 ①操作 1 的名称为 过滤 ,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 漏斗、烧杯、玻璃棒 ; ②白色沉淀 B 的化学式为 Mg(OH)2 ; ③溶液 E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钡、氯化钠 ; ④白色固体组成情况为 ①硫酸镁;②硫酸镁、氯化钠 。 【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 液 A,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铜,硫酸镁和硝酸钡不能共存;A 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有硫酸镁,没有硝酸钡;固体与液体分开用过滤的方法, 过滤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无色溶液 C 中加入过量的氯 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镁;溶液 E 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G 和 溶液 F,溶液 E 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钡和氯化钠;白色固体组成情况为只有硫酸 镁或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解答】解:①固体与液体分开用过滤的方法,过滤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漏 斗、烧杯、玻璃棒;故答案为:过滤;漏斗、烧杯、玻璃棒; ②A 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有硫酸镁,因为硫酸镁和氢 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故答案为:Mg(OH)2; ③无色溶液 C 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镁;溶液 E 中,加入硝酸银溶 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G 和溶液 F,溶液 E 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钡和氯化钠;故 答案为:氯化钡、氯化钠; ④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A,说明一定没有硫酸 铜,硫酸镁和硝酸钡不能共存;A 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 定有硫酸镁,没有硝酸钡;固体与液体分开用过滤的方法,过滤用到的主要玻璃 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无色溶液 C 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 镁;溶液 E 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G 和溶液 F,溶液 E 中的溶 质一定有氯化钡和氯化钠;白色固体组成情况为只有硫酸镁或硫酸镁和氯化钠的 混合物;故答案为:①硫酸镁; ②硫酸镁、氯化钠;(合理给分)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 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 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 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 空题和实验题中。 三、简答题:(共 20 分,每空 1 分) 25.(9.00 分)利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①仪器名称:A 为 锥形瓶 ②小丽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现反应速率过快,小丽思考后将所用 仪器 B 改为 分液漏斗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若使用装置 G 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 ③小明选用 A 到 G 中仪器,组装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他所选仪器有 ABCE ( 填 写 一 套 即 可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CaCO3+2HCl ═ CaCl2+H2O+CO2↑ 。 ④小刚选用 H 装置放入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H 装置的优点是 能控制反应的 发生和停止 ,反应一段时间后他关闭活塞,发现装置中固液无法分离,原因可 能为 硫酸反应完了 (写出一种即可); ⑤小刚用制得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 0.1mol 铜,则理论上参与反应的氢气的 质量为 0.2g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分析】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 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进行 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据图可以看出,仪器 A 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现反应速率过快,可以将 B 改为分液漏斗,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若使用装置 G 收集氧气,氧 气的密度小于水,故氧气应从 a 端通入,故填:分液漏斗;2H2O2 2H2O+O2↑; a。 ③小明组装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反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 集 , 故 所 选 仪 器 有 ABCE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CaCO3+2HCl ═ CaCl2+H2O+CO2↑,故填:ABCE;CaCO3+2HCl═CaCl2+H2O+CO2↑。 ④小刚选用 H 装置放入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 止,反应一段时间后他关闭活塞,发现装置中固液无法分离,可能是因为硫酸反 应完了,故填: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硫酸反应完了; ⑤0.1mol 铜的质量为 0.1mol×64g/mol=6.4g 设氢气的质量为 x,则有: H2+CuO Cu+H2O 2 64 x 6.4g x=0.2g 答:理论上参与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 0.2g。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 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 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 和溶解性有关。 26.(11.00 分)学习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及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 ①从反应物减少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认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了,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一位同学认为此实验操作及现 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小组同学进一步思考讨论后,他们用和甲相同的充满二 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加入 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的水 ,做了对照实验,完善 了方案。 ②从生成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取上述方案 C 中的溶液少许, 滴加 滴加足量(过量)稀盐酸 ,观察到有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 碳发生了反应。 ③探究方案①中 C 的溶质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滴加 足量(过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二: 取步骤一上层清液,滴加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为红色 溶质成分为 碳 酸钠、氢氧化钠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①从反应物减少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 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一位同学认为此实 验操作及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组同学进一步思考讨论后,他们用和甲相同 的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加入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的水,做了对照实验, 完善了方案; ②从生成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取上述方案 C 中的溶液少许, 滴加观察到有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③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步骤二: 取步骤一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溶质成分为:碳酸钠、 氢氧化钠。 【解答】解:①从反应物减少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二氧化碳 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一位同学认为此实验操作及现象不 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 水反应生成碳酸;小组同学进一步思考讨论后,他们用和甲相同的充满二氧化碳 的软塑料瓶,加入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的水,做了对照实验,完善了方案;故 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②从生成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取上述方案 C 中的溶液少许, 滴加观察到有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滴加 足量(过量)稀盐酸; ③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步骤二: 取步骤一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溶质成分为:碳酸钠、 氢氧化钠;故答案为:足量(过量)氯化钡溶液;取步骤一上层清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碳酸钠、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碱的化学性质,解决本考点需要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此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