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 (一) 基础辨识能力 【常见考点】 基础辨识能力指的是在现代文阅读中对各文体基础知识的识别能力。具体来说,指能辨识各种文体,能判别各文体的组成要素,能分辨各文体中的表达方式,能指出各文体的结构或顺序,能判断文中的各种修治手法,等等。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基础辨识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指出记叙文中记叙的人称、顺序、线索和要素等。2.辨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3.判别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辨小说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等。5.识别特殊体裁(如新闻)的结构。6.辨别文中的记叙、说明、议 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7.判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答题点拨】 解答基础辨识题首先要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然后在阅读训练中掌握答题的技巧。 比如,辨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就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1.看说明的内容。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形态、结构,多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 化多用时间顺序;其他则多用逻辑顺序。2.看说明的对象。说明某事物多用时间、空间顺序,说明事理则多用逻辑顺序。3.看标志词、过渡词。如果文段有表时 间、空间的词语,则多为时间、空间顺序;如果文段有“为什么、首先、所以”等推理性的词语,则多为逻筹顺序。辨识议论文的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的关键,答题时 先要看文题,以得到启发和指引;再看文段,确定提出观点的段落;最后抓住概括性的句子即可。小说的阅读重点是对主要人物的辨识,判断的依据不应该是描写人 物的笔墨有多少,而应该看小说的主题、作者的意图靠谁来表达。 下面的阅读题节选自广东省的中考题,它可以让我们更直接地感受到对“基础辨识能力”的考查: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厉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选自《科学世界》2004年第4期)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上面的考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准确感知与判断,要求我们辨识这一段展开的说明顺序,从60分贝、70分贝、75分贝、100~110分贝、115分贝、160分贝等一系列与“分贝”有关的数字上,我们能看出这一段是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逻辑顺序)安排的。这样写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条理性,能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能力训练】 1、根据上题提示,请写出下列课题的文体: (1)《孔乙己》___________。 (2)《谁是最可爱的人》___________。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___________。 (4)《沁园春·雪》_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___。 (6)《白毛女》___________。 (7)《最后一次讲演》___________。 (8)《背影》___________。 (9)《小橘灯》___________。 (10)《向沙漠进军》___________。 2、基本表达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题提示,请写出下列文句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1)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聚歼了敌人。 ( )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丽宽广。( ) (3)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在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幸福之中的呢? ( ) (4)他(孔乙己)身体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教人半懂不懂。 ( ) (5)书目就是图书目录,分类记录着图书的名称,著者,出版情况或内容提要。 ( ) 4、请根据上题提示,指出下列文句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到大海深处。 运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进)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运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暮霭中古墓累累……古语说狐死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运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运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 或“旁逸斜出” 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和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运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运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已下午,老者的扁舟又悠然划回来了,照例的提着他的两条小鱼,登上岸来向我笑了笑,并且说:“我是为钓,不为鱼。” 运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上题提示写出下列文段的记叙基本要素,记叙顺序,记叙人称,记叙角度及其含义。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个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在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阵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的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1)请写出本文段的记叙基本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_,记叙人称是___________。 (3)本文段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记叙角度,全面反映了志愿军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描写对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上题提示,请写出下列各文句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他(马玉祥)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 ) (2)(孔乙己)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酒客)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凭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头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3)我想,要在祖国遇到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不是一样吗? ( ) 9、人物描写的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根据上题提示,写出下列两句所采用的描写角度。 (1)有一天,大约是中秋节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怎样?……谁晓得?也许死了。” ( ) (2)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了,穿一件破夹袄,盘着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 ) 11、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的情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 13、根据上题提示,请分别写出下列各段意所属小说的哪部分。 (1)交代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往来酒客的情况,为下文孔乙己的出场设置背景,埋下铺垫。 ( ) (2)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遭人耻笑。 ( ) (3)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 ) (4)范进中举发疯。 ( ) (5)鲁提辖弃官避祸,远走他乡。 ( ) 14、消息的根本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本文的体裁是 ,它又称 ,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是标题中的 ,作用是 。 除此之外,标题还包括 、 两种形式。 (3)、除标题外,新闻内容还包括 、 、 、 等部分。 (4)、本文的电头部分是 ,它的作用是 。 (5)、本文段属于全文内容的 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 。 16、常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上题提示,分别写出下列各文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 (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 (3)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的格外漂亮。( ) (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5)洗水壶 烧开水 洗茶壶 泡茶 洗茶杯 ( ) 拿茶叶 (6)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 ) (7)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 ) (8)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庞大惊人的根系,大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在阳光下,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 18、常见的说明顺序有____、____、____,其中逻辑顺序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类型。 19、 根据上题,分别写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子木板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 ) (3)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4.56亿吨氯化钠;有63.7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 ) (4)常见的说明文语言有 ,特点是 ,及 ,特点是 。 20、根据上题提示,写出下列文句的语言类型。 (1)(卢沟桥)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 (2)(卢沟桥)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都雕刻着不同姿态 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前态万状,惟妙惟肖。 ( ) 21、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有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8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品种。 (1)按说明对象来讲,上文属于____说明文,说明对象是____ (2)上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中的____的顺序。 (3)上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 (4)上文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 2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 23、议论文的论据可分 、 。 24、常见的论证方法大而言之有 、 ;小而言之有 、 、 、 、 。 25、根据上题提示,请写出下列各文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吗?( ) (2)“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特•黑德这句名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给人民——特别是热心改革,勇于创新的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 (3)错误同真理,失败同成功,像睡梦同清醒,黑夜同黎明一样紧密相联。一个人从错误的“梦”中醒来,就会以新的智慧和力量奔向真理。( ) (4)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 ) (5)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 ) 2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仆,会有千百万个李公仆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掌声) (1)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 (2)本文段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3)文段中的“黑暗”指的是 ;“光明”指的是 ;“打破这个黑暗”指的是 。 【单项训练】 (一)至爱所在 ①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的身边。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②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 ③1830年,作曲家肖邦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给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 ④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暴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设法回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 ⑤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后来,在肖邦诞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 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1、从记叙的顺序看,③④两段属于 叙部分。它主要作用是 。 △2、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 。 (二)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里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谁也不能回答吧?那可太不像话啦…… 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着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望着处长;处长以他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是彻底悟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的说:“对不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哩?” 电视台的同志来到智力测验的第二组——一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 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 “这算啥问题嘛?还要考我们大学生!” “太瞧不起人了!简直是开玩笑!” 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的粉笔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的对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对!” 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 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的对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 “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 “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 “是乒乓球!” “是烧饼!” “是鸡蛋!” “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播放节目的时候,给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对机关干部眼光的描写,使用了那些不同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从文中的描写看,中学生的特点是什么?请找出反映这种特点的两个词语。 △3、同样是纷纷回答问题,大学生和小学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4、“智力测验”测验了四类人物,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四类人物? (三)雾 清晨,大雾。 公园里的翠木修竹茵草新花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湖上像堆满了棉絮。雾,好大的雾!对于爱恋中的情人来说,这是撩动情肠的万缕情丝。 剪不断,理还乱…… 男的和女的并肩漫步在湖畔。①女的很活泼,一边走,一边用手拨着空气中的浓雾,欢快笑着,笑声飞进雾里。 ②男的张开口,一团雾迅速地向他嘴唇靠拢,又随着他说话的气流喷出来:“小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哪来这么多好消息?”咯咯的笑声。 “不是跟你开玩笑!”男的很不满意这轻飘的笑声,她不应该这样笑。他压低的声音里带着威严,缓缓地说:“我被提升为车间副主任了!” “真的?” “我什么时候说过假话?昨天正式宣布的。” 笑声没有了,沉默。 “以后我怎么称呼你呢?叫你张主任还是阿才?”又响起轻轻的笑声。 “我们俩单独在一起时,你当然可以叫阿才,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你还是跟大伙那样叫比较好。” “叫张主任?” “嗯。”沉默。 “还有,你在车间里要注意影响,不要整天嘻嘻哈哈,疯疯颠颠的,听到了吗?还有,穿衣服也要朴素些,别惹人讲闲话。昨天,你叫电工班的小刘修焊机,用拳头擂人家的脊背,跟小伙子打打闹闹的,这像什么?得注意影响……” 沉默。笑声消失了。浓重的雾像一张网笼罩着她。好大的雾啊! △1、小说一二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2、小说用大量笔墨写雾,其用意何在?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对表现人物性格有怎样的作用? (四)海底“黑烟囱” 葆兰 ①1979年,美国的“阿尔文”号载人深潜器在东太平洋海底熔岩上,发现的350摄氏度的含矿热液以每秒几米的速度喷出。矿液刚喷出时为澄清溶液,与周围 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形成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的“柱体”,附近有大规模的硫化物堆积丘体。人们把这些海底硫化物形成的直立柱体 及圆丘称为“黑烟囱”。 ②“黑烟囱”通道直径多为数厘米到两米,高度从数厘米到数十米不等。最高的“黑烟囱”出现于东太平洋,达50米。“烟囱”上部常形成树枝状,多个“烟囱” 聚集的形态也很常见。大的“黑烟囱”,及其堆积物有点像教堂或庙宇建筑的复杂尖顶,大规模的堆积物的体积可达一般体育馆大小,重量达百万吨以上。 ③海底怎么会有“黑烟囱”呢?那是由于新生的大洋地壳或海底裂谷地壳的温度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公里。海水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在海底。高温的矿液冷却后,在海底及其浅部通道内堆积,形成多金属矿产。 1.请说出本文说明的对象。 2.请指出本文说明的顺序。 3.第①段为了更好地介绍说明的内容,运用了多助表达方式,请具体指出来。 4.第②段画线句子描绘生动形象,试辨识其修辞手法。 5.为了更清楚更准确地说明事物,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②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③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④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⑤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⑥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⑦ 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⑧据说,全世界的50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⑨更有趣的是,指纹是胎儿从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⑩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只不过长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1、歌剧《白毛女》中,黄世仁强迫杨白劳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卖女儿的“文书”上的做法,说明指纹具有——的特征。 △2、这段说明文字简要地揭示了指纹的奥秘。如果让你接着写下去,介绍指纹的用 途,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 (六) 早餐决定着一天身体可以产生多少能量,而能量产生的多少则决定着精力和自我感觉是否良好。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靠糖,其次是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产生的能量。只有当血液中有了适量的糖,身体的每个细胞才能随时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能量。在正常情况下,血糖维持在80—120毫克/100毫升的水平,这样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人的精神也会觉得轻松愉快。不吃早餐或只吃些稀饭去上学,就很容易出现血糖低的现象。当血糖降到65毫克/100毫升时,人们就会感到饥肠辘辘,很想吃些东西。如果血糖继续下降,就会出现心慌、出冷汗、脉搏加快、进而晕厥,医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低血糖反应”。脑细胞对低血糖反应最为敏感,当血糖减少以后,人的思维开始变得迟缓,思路迟钝,学习成绩下降。因此青少年应当重视早餐质量,吃好早餐。 △1、按说明顺序分类,上文属于(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2、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给“血糖”、“糖”、“早餐”、“能量”、“精力”这些概念排一个正确的顺序,来反映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 3、从结构上讲,这篇短文采用的是什么顺序? (七)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的数字,估计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而企鹅到底算不算鸟类,至今仍然大有争议。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乌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南半球的许多候乌宁可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越冬,也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2.“估计大约有9000种”、“160多个科”、“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三句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前两个数字和后一个数字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八)学问与智慧 罗家伦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寥廓天空。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②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 纵有结果。亦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殊,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 往往很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 ③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河。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为基 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掠 影,而是你是探照灯一样,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寥廓天空。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 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深,最可宝贵。 ④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增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从整体上看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仔细品读第②段,试辨别其论据的特点。 3.判别第③段主要有哪些论证方法。 4.第③段论证的语言精美,请指出其句子表达的特点及作用。 5.具体说说全文的结构,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九)友善,和平的使者 ①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有的人缺乏同情心,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无动于衷;还有的人能关爱家人和朋友,但对其他人却漠不关心……这些现象都是缺乏友善之心的表现,既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友善”作为20字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全社会倡导友善。 ②友善,意味着宽以待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友善待人,表明人胸怀宽广,精神境界纯洁高尚。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孔子明确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荀子则更强调了友善的重要,他说:“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这样,才有助于成就大事业,整个社会氛围才会和谐,社会总体效率才会提高。可以说,一个充满友善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③友善,还意味着乐于助人,互爱互助。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发扬友爱互助精神,人间就会充满美好的真情。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各种互帮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等等,使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④对亲人、好友、同事友善,也许不难,但能以友善之心对待陌生人,却并非易事。我们倡导的友善,其理想境界是广具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只有推己及人,普施善心,广推善举,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温馨。 ⑤友善是和平的使者。在经济全球化、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取得谐调的发展。 △上文的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1)上文观点: (2)提出方式: (十) 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问,要有所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出质疑,质疑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清朝学者陈宪章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的学者戴震,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敢于提问,勤于思考,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为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在学习上,怀疑决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走向真理。我们求知的过程,也就是破旧立新,用真理替换谬误的过程。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要想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任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比如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所进行的挑战,决不是一时的发现,而是他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收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潜心观察的结果。没有大量丰富的资料,达尔文决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怀疑。 疑之所以可贵,就贵在敢于思索,敢于设想,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真理。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他的学生说过:“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是千真万确的。让我们举着问号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吧! △本文用了几个事实论据?请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它们。 △指出文中道理论据的作用。 (十一) ①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不久前因拒收红包被患者的儿子砍成重伤。“好人一生平安”,应该说是全社会普遍的善良愿望吧,可一个患者家属荒唐的心理乃至行为逻辑却为此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反证。 ②医生三退红包,患者主子就心生疑虑:“我父亲的胆囊该不该切除?如果手术没有失误,为什么要退红包?”有此疑心便生杀心。在这位患者之子的意识里,拒收红包不仅不可能理解为一名医生的正气,而且简直是愧疚的表现。这样一种心理逻辑,比伤害案本身,更具有悲剧性。 ③近几年,一种消极的社会意识越来越浓,那就是:不相信一切美的价值,不相信真诚的善良,不相信有好人。有多少人见义勇为反遭误解,交通事故中的扶助者,被疑为肇事者而受到百般纠缠……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善良人挺不直腰杆,社会正气没有鲜亮的外表。 ④不错,生活中有阴暗面。有假冒伪劣商品,有医生勒索病人,有朋友之间的欺骗。但是,美、善良、真诚、信义,永远是同丑恶伪劣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阳光普照,阴影从何说起?不相信美好善良的存在,就如自己把自己关入暗夜。想一想,如果真是这样一个如夜的社会,还值不值得我们生存于其间? ⑤实际上,近年来,一种明亮的色彩正在扩展:徐洪刚,胡曼莉,北大的“爱心社”,还有全国成千上万的青年志愿者。看得见好人,使我们心头多一些光明;不相信好人,使我们心头多一些阴影。 ⑥让我们生活在光明中吧! - △1、第③一⑤段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文章突出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十二) 人们常说:“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作为求知的过程,它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离不开学生的苦学精神。但是,一味强调“苦学”精神,未必能求得好的效果。况且,我认为“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提法本身就不科学。学海既然无涯,何时能苦到头?特别是家长和老师常以这句话来教训学生,致使多数学习较差的学生产生了压抑感,丧失了信心和勇气。 家长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老师说:“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 而同学们说:“越急越没汗,越冷越打颤,老是苦苦苦,苦得人家提不起劲来。” 有人提出,何不换成“学海无涯乐作舟”?我觉得不错,不少同学也赞成。 古语云:“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可见乐学是最有效的。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不也曾强调要“寓学于乐”吗?我们多么想在课堂上常看到老师的笑脸,在课外常参加各种活动啊!有人说:“作文,背书,演题,总得吃苦吧?”我们说:“只要心情愉快,就不会觉得学习也是苦差事,这正如登山一样,自会乐在其中的。” 从学校开展的教学改革的情况看,我相信将有那么一天,我们一定能登上快乐的小舟,在无边的学海中邀游的。 △1、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 △2、本文的反驳方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反驳方法?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来的? 【综合阅读】 (十三)纽扣 内海隆一邮 路边有个无人售货亭。杉田把自家种的萝卜、小油菜、胡萝卜等蔬菜摆在约有半张席大小的货架上。买菜的人把硬币投到用铁丝吊着的空罐头盒里即可。 到无人售货亭来买菜的多为农田前面的小区或对面公寓里的人。因为这里的蔬菜比站前超市便宜得多,所以每天摆出的蔬菜从来没剩过。 “嗨又有一个!” 黄昏时,杉田从铁皮盒往外倒硬币。他的手掌心有一个比百元硬币大一圈的黑色圆形纽扣。这颗纽扣好像用黑色贝壳做的,中间有呈井字状的4个穿线孔。放在明亮处,纽和闪着美丽的光泽。 “真不像话,用纽扣代替钱!” 这一个月以来,已经发现3颗同样的纽扣。虽然没什么用处,但扔掉了可惜,所以随意用胶带粘在墙上。这是第4颗。 在此以前,发生过几次拿走菜不给钱的事。杉田贴了张纸条,上写:“拿菜不付钱就是小偷!”从那以后,再没有丢过菜。 “准是那个老太太。” 他眼前浮现出在田里干活时经常看到的那个老太太。她清瘦,高个,有点驼背,拄着手杖,摇摇晃晃地走着。从那走路的姿态可以看出,她以前是个风姿绰约的女人。 可是,只要她来买土豆、胡萝卜,钱盒里肯定有纽扣。 “她是怎么想的,难道以为纽扣是百元硬币” 话虽这么说,但总不能在她往钱盒里投纽扣的刹那间把她抓住。“也许她真把这纽扣当成了百元硬币。” 当杉田平静下来时,许久不见的女儿回来了。 “嗨,这是怎么了?” 女儿兴致勃勃地指着墙上的纽扣说。 杉田阴沉着脸把事情讲了一遍,女儿两眼闪光。 “这是用黑蝶贝做的纽扣,雕工也好。原来肯定是用在高级礼服上的。” “这么贵重?” “现在买,一个的价钱就吓你一跳。这样高级的扣子。可以卖……” 杉田边听边想起了那个老太大走路的姿态。 1.该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 2.小说写得含蓄委婉,有明线、暗线贯穿全文,请简要归纳出来。 3.请概括小说开头两段的内容和作用。 4.请用横线画出文中对老太太描写的句子、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5.你认为文章以“纽扣”为题好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十四)心茧 文童 ①围墙外的打桩声终于停了下来.此时天色已晚,民工初开始吃晚饭。父亲站在阳台上抽着烟,注视着那些正在狼吞虎咽的民工们。 ②虎子过来!爷爷问你一个问题。”父亲把9岁的儿子叫了出去。“你看他们吃的是什么?”父亲明知故问。 ③“胡萝卜和白菜!”儿子一眼就看清楚了。 ④“他们是因为小时候不好好读书,所以现在只能做苦力吃白菜。而那些能住上他们盖的房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 ⑤此时我正在看德国一篇关于儿童教育的文章,其中有个小故事:孩个粗鲁地骂走了一个上门乞讨的流浪汉,结果父亲认为这是件很严重的事,因为他们的孩子不知 道什么是同情心。于是他俩批评了孩子,让他向被侮辱了流浪汉道歉。德国人教育孩子要崇拜强者同情弱者;竞争意识与同情心并不矛盾。 ⑥我张了张口,可是终于忍住没说升么;因为父亲肯定会说我们是中国,怎么能老跟外国学。 ⑦晚上,儿子入迷地看”着一本童话书。 ⑧“妈妈,人做了坏事是不是会被大灰狼叼走?儿子忽然问。 ⑨“胡说,哪里有什么大灰狼!都是你爸爸尽给你买些小人书,使你这么大了还这么天真,在外面要受欺负的。”妻转而愤愤指示我,以后这种书不要买了。” ⑩难道我的教育思想真的出了问题?父亲和妻子对小一辈的教育为何如此现实世故?儿子幼小的心中会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为什么父亲与妻子都这样怕孩子长大后会 有一颗善良的心。难道为了儿子的前途就应该让他的心慢慢长上老茧吗?也许长了心茧的他走上社会后确实能暂时多占点便宜少吃些亏,可我还是宁愿他有一颗善良 的心,所以我还是会给他买童话书,告诉他围墙外面民工也有快乐的每一天…… l.请结合全文解释“心茧”的含义。 2.用“||”把文章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3.请指出第⑤段的表达方式,分析此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 5.仔细品读“父亲”和“妻子“的话,比较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我”的教育观念有什么不同; 6.你的心长了老茧吗?谈谈你对“心茧”的看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