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0
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选种 B.生活中用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甲醛 C.农业上用二氧化碳作温室中气体肥料 D.生活中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蒸发食盐水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3.5月14日上午,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存放婴儿纸尿裤的仓库发生火灾,迅即赶到的消防官兵用水枪将大火扑灭.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燃烧条件看,纸尿裤属于可燃物 B.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对空气会造成污染 C.水枪灭火时因为水降低了纸尿裤的着火点 D.存放纸尿裤等易燃物时不可堆得过密 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涉及到四种物质都有可能是氧化物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有没有变化 5.善于归纳知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是小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实验记录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多吃水果蔬菜利于补充维生素 ③用含碳酸钙的钙片补钙 ①用10mL量筒量取7.25mL 水 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 C、化学与能源 D、安全常识 ①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风能、水能、太阳能﹣﹣未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 ③使用氢能源﹣﹣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减少酸雨. ①厨房煤气管漏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③冬天用煤炉取暖﹣﹣保证室内通风 A.A B.B C.C D.D 6.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若某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若某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粒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7.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以及除去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氧气 水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B 氧化钙 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C 铜 铁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氯化亚铁溶液 氯化铜 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8.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②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③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④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⑤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气 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9.下列图象能正确体现与实验对应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硫酸直至恰好完全反应 C.给盛有高锰酸钾固体的试管加热 D.少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 10.紫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紫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锌、铁、钙、硒等. (1)紫薯中维生素______(选填“A”、“B”或“C”)可预防坏血病; (2)紫薯中还缺乏一种能给人体供能的营养素是______; (3)紫薯中的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B.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中子 C.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18 D.硒元素在化合物中可能显﹣2价 (4)紫薯种植常需施用复合肥.现有硝酸铵、硝酸钾、氧化钾、氯化铵、碳酸钾几种化肥,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 11.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多数是用铜制做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电性和______性. (2)下列汽车配件及用品中,用合金制作的是(填字母)______.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 ①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金属车身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______和______. ②喷漆前需将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反应初期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这是因为生成了______(填化学式)的缘故;反应进行一会儿,又可以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2.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今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其中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外,补充了一氯胺(NH2Cl)、臭氧(O3)等. (1)NH2Cl由______(填数字)种元素组成,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用NH2Cl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3)若用氯气消毒,则在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①请写出如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乙图所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4)生活中可用______ 区分硬水和软水,一般通过将水______ 达到软化的目的. 1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10℃时,1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30℃时,等质量的甲乙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质量大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3)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乙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填“冷却”或“蒸发”) 14.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H是蓝色沉淀.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C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②______, 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5.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完毕后,从节约的角度考虑,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试剂都应该放回原试剂瓶 B.蒸发饱和食盐水,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没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或液体药品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D.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使用前应保持干燥 E.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 F.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16.结合下列仪器装置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以上______(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 (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17.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要求(3)、(4)写出计算过程〕 (1)b点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有______.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选种 B.生活中用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甲醛 C.农业上用二氧化碳作温室中气体肥料 D.生活中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A、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农业选种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 B、生活中用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甲醛利用了活性炭的具有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C、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能和水在光合反应生成有机物,属于化学性质; 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是利用了大理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蒸发食盐水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A、加热液体,先均匀预热,后固定集中加热; B、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C、蒸发溶液是,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D、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解答】解:A、加热液体,先均匀预热,后固定集中加热,图中操作正确,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故B错误; C、蒸发溶液是,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了解加热液体和蒸发的注意事项,掌握给稀释浓硫酸的注意事项,学会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3.5月14日上午,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存放婴儿纸尿裤的仓库发生火灾,迅即赶到的消防官兵用水枪将大火扑灭.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燃烧条件看,纸尿裤属于可燃物 B.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对空气会造成污染 C.水枪灭火时因为水降低了纸尿裤的着火点 D.存放纸尿裤等易燃物时不可堆得过密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物质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通过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物质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解答】解:A、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燃烧条件看,纸尿裤属于可燃物.正确. B、纸尿裤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能够污染环境.正确. C、水枪灭火时,因为水降低了纸尿裤的温度,使温度降低到了纸尿裤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了纸尿裤的着火点.不正确. D、如果纸尿裤堆得过密,缓慢氧化时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出去,容易引起火灾.正确. 故选:C. 【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涉及到四种物质都有可能是氧化物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有没有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 B、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C、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分析. D、根据物质的类别分析化合价的变化;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故A说法正确; B、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该反应不可能属于置换反应.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中有单质,故说法不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以上这些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善于归纳知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是小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实验记录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多吃水果蔬菜利于补充维生素 ③用含碳酸钙的钙片补钙 ①用10mL量筒量取7.25mL 水 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 C、化学与能源 D、安全常识 ①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风能、水能、太阳能﹣﹣未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 ③使用氢能源﹣﹣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减少酸雨. ①厨房煤气管漏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③冬天用煤炉取暖﹣﹣保证室内通风 A.A B.B C.C D.D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一氧化碳的毒性;常用盐的用途;防范爆炸的措施;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PH试纸测出的数值都是整数,10ml量筒只能记到0.1ml,天平也只能读到0.1克. 甲醛浸泡的食品能够致癌,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缺铁会引起贫血,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风能水能太阳能不会产生有害的物质,二氧化硫容易形成酸雨, 煤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煤气与明火发生爆炸,用湿抹布隔绝氧气. 【解答】解:A、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甲醛是有毒的化学物质,有致癌作用,故A正确, B、10ml量筒只能记到0.1ml,用10mL量筒量取7.25mL 水是错误,故B错误,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是可再生能源,氢能的产物是水,不会造成温室效应,不会污染空气,故C正确, D、煤气是可燃性气体,泄漏会造成火灾甚至爆炸,酒精着火后会四处蔓延,密度较小,要用湿抹布盖灭,冬天用煤炉取暖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使人中毒,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实验操作的正确要求,也对一些常见的生活常识进行了考查,要加强记忆. 6.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若某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若某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粒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元素的概念. 【分析】A、根据单质的定义考虑; B、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考虑; C、根据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考虑; D、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解答】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故A错; B、若某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性,可能是碱也可能是显碱性的盐,故B错; C、若某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或其它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故C错; D、元素是指含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粒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故D对.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7.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以及除去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氧气 水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B 氧化钙 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C 铜 铁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氯化亚铁溶液 氯化铜 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干燥(除水);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铁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的铁粉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②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③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④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⑤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气 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认真细、致观察循环体系,理清图示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其中的变化过程.上图中的关键步骤是以水通电分解得到的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等能源. 【解答】解:①由图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知,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②二氧化碳为无机物,能转化为甲醇的等,由此可以说明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③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锰;④二氧化碳和水能源丰富,此项技术若能成功,可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⑤由图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知,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⑥由图示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有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属于混合物.所以: A、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④⑥,⑤不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④⑥,故B符合题意; C、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④⑥,⑤不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④⑥,③⑤不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相关问题.二氧化碳虽然能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因为二氧化碳在工业、农业等多方面应用广泛. 9.下列图象能正确体现与实验对应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硫酸直至恰好完全反应 C.给盛有高锰酸钾固体的试管加热 D.少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随硝酸钾质量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至饱和时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随稀硫酸质量的增加,溶液的pH不断减小; C、随着对高锰酸钾的加热,一段时间后开始产生气体,气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而增加,直到完全反应后,气体质量不再改变; D、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容器内物质的质量逐渐减小. 【解答】解:A、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与图示的变化不相符,故A不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硫酸直至恰好完全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逐渐减小直到完全反应时为7;与图示变化不相符,故B不正确; C、给盛有高锰酸钾固体的试管加热,开始加热时由于温度未达到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高锰酸钾不分解;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分解放出氧气质量不断增加,直到完全分解,氧气质量不再增加.反应过程与图示相符,故C正确; D、少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反应时间的增加,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与图示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根据坐标中曲线变化,分析反应的变化情况,与所描述的反应相对比,判断实际反应与图示变化是否相符.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 10.紫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紫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锌、铁、钙、硒等. (1)紫薯中维生素 C (选填“A”、“B”或“C”)可预防坏血病; (2)紫薯中还缺乏一种能给人体供能的营养素是 油脂 ; (3)紫薯中的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B.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中子 C.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18 D.硒元素在化合物中可能显﹣2价 (4)紫薯种植常需施用复合肥.现有硝酸铵、硝酸钾、氧化钾、氯化铵、碳酸钾几种化肥,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硝酸钾 . 【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维生素C缺少时,就会得坏血病;紫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索B、维生素C、锌、铁、钙、硒等,没有油脂;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一,省略不写;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质子;硒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因此X=18;硒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因此可能显﹣2价;复合肥是含有农作物所需要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 【解答】解:(1)维生素C缺少时,就会得坏血病,故答案为:C (2)紫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索B、维生素C、锌、铁、钙、硒等,没有油脂;故答案为:油脂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一,省略不写;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质子;硒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因此X=18;硒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因此可能显﹣2价.故答案为:C、D (4)复合肥是含有农作物所需要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所以是复合肥,故答案为:硝酸钾;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等,要会识别题目给出的信息,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应该好好把握.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多数是用铜制做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电性和 延展 性. (2)下列汽车配件及用品中,用合金制作的是(填字母) A .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 ①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金属车身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 氧气 和 水 . ②喷漆前需将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反应初期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这是因为生成了 FeCl3 (填化学式)的缘故;反应进行一会儿,又可以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HCl═FeCl2+H2↑ .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金属具有优良的延展性; (2)材料分为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即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等; (3)铁生锈是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4)酸能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解答】解: (1)汽车电路中导线大都是铜的,利用的是铜的导电性和延展性,故填:延展; (2)钢属于金属中的合金材料,玻璃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真皮属于天然材料,故填:A; (3)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是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故填:氧气;水; (4)酸能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观察到溶液变黄,是因为生成了FeCl3; 有无色气泡逸出,说明Fe2O3已被除尽,金属铁与酸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FeCl3;Fe+2HCl═FeCl2+H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材料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本题从金属的利用,材料的鉴别,锈蚀及保存等方面全面考查了金属的性质,是一道不错的试题. 12.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今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其中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外,补充了一氯胺(NH2Cl)、臭氧(O3)等. (1)NH2Cl由 3 (填数字)种元素组成,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7:1 . (2)用NH2Cl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 H2O . (3)若用氯气消毒,则在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①请写出如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H2O═HCl+HClO . ②乙图所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分解反应 . (4)生活中可用 肥皂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一般通过将水 煮沸 达到软化的目的.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硬水与软水;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化学式可知其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比进行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由以上依据可推出X的化学式; (3)根据在阅读化学反应模拟图形时,要根据提供的条件和图形准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然后再配平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就是根据反应的特点,看符合那种反应进行解答; (4)根据生活中可用肥皂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一般通过将水煮沸的方法 达到软化的目的进行解答. 【解答】解:(1)NH2Cl含有三种元素,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2)=7:1;故填:3;7:1; (2)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比左边多出了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和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多出的原子全部来自1个X分子中,即X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3)①根据每个图形表示的原子的种类,可以看出组合图形表示的分子,进而写出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填:Cl2+H2O═HCl+HClO; ②从乙图的反应特点是,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4)生活中可用肥皂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一般通过将水煮沸的方法 达到软化的目的.故填:肥皂水;煮沸. 【点评】根据示意图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同学们要通过多看图,多思考,多比较的方式加以练习. 1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10℃时,1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30℃时,等质量的甲乙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质量大的是 乙 .(填“甲”或“乙”). (3)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乙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 .(填“冷却”或“蒸发”)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进行分析解答.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解答】解:(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20g,此温度下10g甲加入50g水中正好饱和; (2)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等质量的甲乙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质量大的是乙; (3)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乙固体,应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故答案为:(1)饱和;(2)乙;(3)蒸发. 【点评】做好该题的关键是注意图形结合,利用好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及二者的关系.结晶的方法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适用于蒸发结晶. 14.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H是蓝色沉淀.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Fe2O3 、C CO2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Fe+CuSO4═Cu+FeSO4 ;② 2NaOH+CuSO4═Cu(OH)2↓+Na2SO4 , 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图示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C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故C是二氧化碳,且A、C组成元素相同故A是一氧化碳;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呈红棕色,故A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D是铁;F是紫红色金属,故F是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G是硫酸亚铁;H是蓝色沉淀,故H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能与硫酸相互转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C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故C是二氧化碳,且A、C组成元素相同故A是一氧化碳;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呈红棕色,故A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D是铁;F是紫红色金属,故F是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G是硫酸亚铁;H是蓝色沉淀,故H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能与硫酸相互转化,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由上述分析可知B是氧化铁,化学式是Fe2O3;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故填:Fe2O3;CO2; (2)反应①是铁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②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Fe+CuSO4═Cu+FeSO4;2NaOH+CuSO4═Cu(OH)2↓+Na2SO4;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找出突破口,知道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紫色金属是铜,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再根据学过去的知识进一步进行分析推断即可.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5.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完毕后,从节约的角度考虑,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试剂都应该放回原试剂瓶 B.蒸发饱和食盐水,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没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或液体药品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D.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使用前应保持干燥 E.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 F.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分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皿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E、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注意事项分析; F、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A、实验完毕后,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试剂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B、蒸发饱和食盐水时,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故选项说法错误. C、没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会污染药品,应放在纸片上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使用前应保持干燥,故选项说法正确. E、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故选项说法正确. F、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6.结合下列仪器装置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 (2)以上 A (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 导气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KMnO4K2MnO4+MnO2+O2↑ ;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 (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CO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CO2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E (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 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是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并正确写出反应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加入盐酸后,有把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解答】解: (1)根据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是: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伸到试管的导管过长而不利于氧气的排出和装置中原有空气排不干净,故装置A有错;导气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则气体发生装置的特点是固体加热型的A装置,实验室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同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KMnO4K2MnO4+MnO2+O2↑;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4)CO与澄清的石灰水不反应,故通入澄清石灰水,首先分离出来,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钙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浑浊的石灰水又会变澄清,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 答案: (1)①铁架台;②长颈漏斗 (2)A; 导气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 (3)A 2KMnO4K2MnO4+MnO2+O2↑;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CO2、CaCO3+2HCl═CaCl2+H2O+CO2↑、E、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两种制法中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选择及反应原理的书写,属于基础性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练掌握.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17.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要求(3)、(4)写出计算过程〕 (1)b点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有 氯化钠、氢氧化钠 .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16 g.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从变化图象可以看出,b点表示氢氧化钠反应过量,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 (3)设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16g×5% x y == x=0.73g y=1.17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4)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5%. 故答案为:(1)氯化钠、氢氧化钠; (2)16; (3)7.3%; (4)4.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