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浙江中考语文小说阅读
专题七 小说阅读(一) 一、[2017·台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色玻璃球 [美国] 威廉·贝纳德 ①在美国艾达荷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名叫米勒斯的菜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米勒斯先生在路边摆了个小菜摊,人们下班的时候路过这里,顺便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那个时候,钱和食品非常匮乏,所以,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十分流行。 ②镇上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他们经常到米勒斯先生的菜摊跟前晃悠。当然,他们不想买菜,只是来欣赏一下那些当时非常珍贵的物品。尽管如此,米勒斯先生也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就像招待每个到这里买菜的大人一样。 ③“你好,巴里!今天过得怎么样?” ④“你好,米勒斯先生。我过得不错,谢谢。这些豌豆看起来真新鲜。” ⑤“是的。巴里,你妈妈身体好点没?” ⑥“是的,正在好转。” ⑦“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 ⑧“不,先生,我就是看看,这些豌豆真的很不错!” ⑨“你想带点回去吗?” ⑩“不,先生。我没有钱。” ⑪“可以用东西交换啊!你有什么东西跟我换吗?” ⑫“哦——我只有几个刚赢来的玻璃球。” ⑬“是吗?给我看看。” ⑭“给,你看。这个多漂亮。” ⑮“嗯,是这样的。不过这是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你家里有红色的吗?” ⑯“好像有。” ⑰“这样,你把这袋豌豆带回去,下次把那个红色的玻璃球带来。” ⑱“一定。谢谢你,米勒斯先生。” ⑲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时,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她很熟悉这些“交易”,也很理解丈夫的行为。除了巴里,镇上还有两个穷孩子,他们的家里拿不出钱来买菜,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来交换。为了帮助他们,又显得自然,米勒斯就这样假装和他们为了一个玻璃球进行谈判。就像巴里这次有个蓝色的玻璃球,可米勒斯先生却想要红色的,下次他带红色玻璃球来的时候,米勒斯先生又想要绿色或橘红色的了。当然了,每次打发这个男孩回家的时候,总会让他带上一袋新鲜的蔬菜。 ⑳许多年以后,米勒斯先生去世了。镇上的人全都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并且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问。在长长的告别队伍的最前面,站着三个引人注目的年轻男子,一位身着军装,另两位身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头戴礼帽,十分体面庄重。米勒斯太太站在丈夫的灵柩前,年轻人一个一个走上去拥抱她,低声安慰几句。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这三个年轻人就是当年和米勒斯先生用玻璃球交换蔬菜的穷孩子。他们告诉米勒斯太太,当年他们是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谢他当年换给他们的蔬菜。 B21现在,米勒斯先生不用再和他们为了玻璃球的颜色和大小讨价还价了,这三个孩子也不用再靠他的救济度日,可他们一生都会记住他。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在他已经失去生命气息的右手里,正握着三颗亮晶晶的红色玻璃球。 (选自《中国学生必读的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阅读小说,简要概括小说的两个主要情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米勒斯太太怎样的心理?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4分) (1)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时,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③~⑱段,指出这部分文字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为什么米勒斯先生是“最富有的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车站食堂里的老人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里加湾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透过风雪可以听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 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他什么也没有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里。 和老人一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后脑勺绷得很紧,而且脸色通红地、大吵大嚷地喝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不过,那些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 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它到小桌边,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 “彼契!”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吗去打扰人家?” 可是彼契仍然站在那里,只是它的前腿不住地哆嗦,因为举乏了,耷拉了下来。等到两脚碰到潮湿的肚子上时,便忽然醒悟过来,又重新举了起来。 但是那些年轻人没注意它,他们正谈得津津有味,而且不时把冷啤酒倒到杯子里。 “彼契!”老人又叫,“喂,彼契!过来!” 小狗很快地摆了几下尾巴,好像告诉老人它听见了,请他原谅,不过它一点办法也没有。 它不看老人,甚至完全背过身子去,它好像在说:“我自己知道这不好,不过你又不能给我买一块这样的面包。” “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彼契又重新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哀求地看了老人一眼,它好像请求他别再叫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若不是万不得已,它当然绝不会向陌生人讨的。 一个颧骨高大、戴着绿色帽子的年轻人终于看见了这条狗。 “要吃的吗,狗崽子?”他问道,“你的主人在哪儿?” 彼契欢喜地摇摇尾巴,看了老人一眼,甚至轻轻叫了一声。 “您是怎么回事,先生!”年轻人说,“您既然养狗就得给食吃,不然就不文明。您的狗跟人家讨食吃,我们这儿有法律规定不许讨饭。” 那些年轻人哄堂大笑起来。 “净胡说八道,瓦尔卡!”其中一个人喊道,掷给狗一片香肠。 “彼契,不许吃!”老人喊道,他的脖子涨得通红。 小狗蜷缩起身子,耷拉下尾巴,回到老人身边来,甚至看都没看一眼香肠。 “一点渣儿都不许动他们的!”老人说。 他开始痉挛地翻他的衣袋,掏出几个银角子和铜子来,放在掌心上,一面数着,一面吹掉钱上粘着的脏东西。 他走到柜台边,把几文零钱放到潮湿的台子上。 “来一块香肠面包!”老人哑着嗓子说。 女售货员在碟子里放了两块面包,递给了老人。 “只要一块!”老人说。 “您拿去吧!”女售货员低声说,“我不会因为您受穷的……” “谢谢!”老人说,“谢谢啦!” 他拿起面包到月台上去了。月台上一个人也没有,一阵暴风已经吹过,第二阵暴风正在刮来,不过离得还很远,甚至可以在利耶卢皮河对岸的白色树木上,看见微弱的阳光。 老人坐到长凳上,给了彼契一块面包,把另一块用灰色手帕包起来,藏在袋里。 小狗痉挛地吃着,老人看着它说道:“唉,彼契呀,彼契呀!真糊涂啊!” 小狗没听他说话,它在吃东西。老人看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风吹下了眼泪。 1.文章的结尾写到老人落泪,你觉得老人落泪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概括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具体分析。(4分) (1)“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契,不许吃!”老人喊道,他的脖子涨得通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阅读(二) 一、[2017·宁波]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蜕 变 蔡浩淇 她用胖嘟嘟的小手紧握着婴儿床的栏杆坐着,舌尖不住地舔着刚长出的两颗门牙,灵澈的眼珠子骨碌地转动,四处张望。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了点点金圈。一片葡萄叶摇曳着飘下,落在她的脚跟前。 她挪动一下圆滚滚的胖腿,好奇地望着那片落叶。一个黑点在树叶边缘晃动,过了一会儿成了一条肥厚的黑线,滑过树叶表面,无声无息地直朝她游动。带毛的黑线爬上了她白嫩的脚踝,小腿肚,膝盖……她觉得一阵刺痒,那肥厚的黑线直往上爬,越来越近,毛茸茸的身躯越来越大。转眼间一团黑毛已附在她肩上,黑团中有两粒小眼直盯着她。“达达——,达——达——”她惊慌地尖叫,小手死命地挥舞,重心一个不稳,躺卧了下来。那黑团又开始移动,逐渐逼近,逐渐庞大…… “你还好吧?”交往快两年,未曾牵过手的他紧搂住她的双肩,焦急地望着她。 她虚弱地点点头,深吸了口气:“我从小就对毛虫敏感,见了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刚才昏过去多久了?” “大概一两分钟,把我吓坏了,”他将她扶正,轻声补上,“奇怪,这么晚了,怎么有毛虫出现?” 她紧依着他,相偎坐着。见到毛虫引起的疙瘩已消尽了,代之的是满脸燥热。她瞥了他揽着她肩膀的手一眼,偷偷抱怨:这么晚出现,再半小时宿舍就要关门了。 “妈咪——妈咪——”最断人肠的呼喊将她手中的蚂蚁上树①炒出锅外。她慌忙跑过去,小女儿蜷缩在婴儿床的一角,满脸诧异地哭叫着。一条毛虫肆无忌惮地在婴儿床的栏杆上爬行,她一阵昏花,用了四十年的心脏几欲罢工。小女儿挣扎着想爬起来,令人心碎的哭泣成了啜搐。她咬咬牙,解下围裙往栏杆用力一挥,毛茸肥圆的毛虫滚落于地。她抬起脚,闭起眼重重一踏,觉得脚下一阵瘫软。 “不要怕,”她强抑住胸腹的翻腾,轻抚着女儿泪水纵横的苍白面颊,“不要怕,毛虫并不可怕。” 她坐在摇椅内小憩,枯皱的手握着身旁婴儿床的栏杆。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点点金圈。 “奶奶,”是小孙女清稚的童音,“那是什么?” 她朝小孙女圆胖小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一条肥厚的黑线正由阳光下往阴影处滑动。日光下鲜明的黑线掀开了她人生的相簿,一组组幻灯片在眼前跳动。她深吸了口气,咧开干瘪的嘴,露出仅剩的两颗门牙朝小孙女笑笑。 “那是蝴蝶的幼虫。”她说。 (选自《台湾极短篇小说选》) 【注】 ①蚂蚁上树:四川名菜。 ◆故事·场景的组合 1.阅读小说先关注故事。请根据故事内容,各用一个词填空。(4分) 小小的毛毛虫,伴随着“她”走过童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 小小的婴儿床,承载了“她”“______”“______”的童年。 故事以毛毛虫为线索,始于初遇时的______,历经再见时的恐惧,终于凝望时的______。 ◆语言·意义的蕴含 2.画线句中,“她”两次说“不要怕”,仅仅是在安慰女儿吗?请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呼·人物的标识 3.小说中没有出现主人公的名字,都用“她”来代替。请你说说作者的意图。(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主旨的暗示 4.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蜕变”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烟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锁 王 ①连日来,锁王卞明都愁眉不展,几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纷纷打来电话,要求退掉已经订好的防盗门。往日门庭若市的铜星锁厂突然间变得冷冷清清。 ②这都是让那小偷害的!近段时间以来,蓝月、紫桥等多个小区都发生了小偷入室的现象,这些失主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安装了铜星牌防盗门锁或保险柜锁。但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小偷破门而入竟然没有拿走任何东西,这不是明摆着冲卞明这个锁王来的吗?卞明如何能再担得起锁王的美誉? ③为了扭转乾坤,让铜星锁厂起死回生,卞明决定设计出技术指标更过硬的防盗门锁和保险柜锁。此后,卞明闭门谢客,专心研究,终于设计出了两种新锁。样锁做好后,卞明为了挽回声誉,策划了一场名为“锁王求败”的擂台赛,只要有人能在二十分钟内将卞明设计的两把新锁全部打开,就奖励十万元。如果到最后,谁都不能打开卞明设计的新锁,那么卞明还是锁王。 ④摆好了擂台,卞明不由得想起了早些年同是锁厂工人的大师兄古义和师弟孔礼。锁厂破产后,古义和卞明分别办起了小型的锁厂。卞明凭借不断改进锁的防盗技术以及略胜一筹的营销手段,挤掉了资金困难的大师兄古义。如今古义是公安局备案的开锁专家,而另一边听说孔礼以手中开锁的技术在社会上闯荡,却不小心走上了歪路,不知道现在身在何方。 ⑤这个小偷,会是谁呢? ⑥开锁擂台赛正式开始了。卞明在擂台上贴出了一副横批为“锁王求败”的对联。卞明对台下的人说:“有人称我为锁王,是因为我生产的锁小偷打不开,如今我也来求败,看看我还是不是锁王!” ⑦一晃二十天过去了,各路英雄好汉都信心满满地登上擂台,但一把锁也没打开,然后又都心有不甘地离去。 ⑧终于到最后一天了,卞明让工作人员把两把新锁摆在两朵大红花前,如果今天下午五点之前还没有人能打开这两把锁,他就宣布这两把锁为锁王并举行庆典。 ⑨擂台上依旧风平浪静,期待的精彩没有出现。快到下午五点了,主持人就要宣布结果,“我来试试!”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不慌不忙地走上台来。 ⑩卞明一看,面露喜色,连忙站起来。来人正是卞明的大师兄古义。他是在公安局里备案的鼎鼎有名的开锁专家,曾义务为市民开锁,分文不取。 ⑪古义走到锁前,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小的工具,然后将工具插入防盗门锁孔中。围观的人们一下子安静下来,偌大的擂台场变得鸦雀无声。 ⑫几分钟过去了,古义面色凝重起来。 ⑬突然,“咔嗒”一声,防盗门锁瞬间被打开了!古义凭借手中细如发丝的工具,竟然把锁王研制的新型防盗门锁打开了! ⑭卞明的心咯噔一下,毁他名声的难道是大师兄古义? ⑮古义把打开了的锁举起来,向观众展示了一下,然后放下防盗门锁,径直去开保险柜锁。台上台下都出奇地安静。 ⑯古义用细如发丝的工具慢慢地探向保险柜锁的锁孔。大师兄为人忠厚,当年就是怕伤了师兄弟间的和气,选择了退让。结果这一退让,他兵败如山倒,产品滞销又遭资金链断裂,他的锁厂被迫倒闭了。大师兄不可能坏我的名声的。那么,会是师弟孔礼?锁厂破产后,孔礼竟然去偷窃,最后还被判了刑,出狱后还要让古义照顾他。 ⑰“时间到!”古义遗憾地拿出小工具,对围观的人们说:“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开这把锁。恭喜,它是新的锁王。” ⑱卞明欣慰地说:“我师兄古义是开锁专家,他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打开我的锁,那么我宣布,我的铜星牌锁是——” ⑲“慢!我来试试!”只见一个人一闪而过,从容地走上台来。卞明噎住了。 ⑳人群中有位原锁厂的老职工,认识此人:“他是我们原锁厂的工人孔礼,以前就没有他开不了的锁。” B21孔礼来到保险柜锁前,谁也不看,他的手中忽地现出一物,金光闪闪,竟是一丝软金。他不慌不忙地将软金伸进了锁孔。 B22主持人看着手表,大声地报时:“还有两分钟!” B23孔礼的手指时而像柔软的水波一样起伏,时而又静止不动。开锁手法果然不同凡响。 B24“还有一分钟!”主持人的声音刚落,传来一声轻微的响声——保险柜锁被打开了。现场一阵喧哗! B25新锁都被打开了,卞明这个锁王被打败了,卞明梗着脖子说:“这次开锁的奖金归孔礼了。” B26孔礼却冷冷地对卞明说:“这几年,我专开铜星牌锁,就是恨你不讲师门情义,逼垮了大师兄的锁厂。” B27卞明和古义都没有想到孔礼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时间两人无比震惊。 B28卞明真诚地说:“孔礼,我们之间一定有什么误会。请相信,我是真心想研制出安全的锁,为老百姓服务的。当年的竞争,我并没有使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卞明的解释孔礼并不接受。 B29古义上前说:“我的头脑不如卞明灵活,创新点子不多,破产也是迟早的事,怨不得卞明。再说,当初卞明劝我和他合作,也是我拒绝的。倒是你,学开锁是为了能制造出更牢固的锁,守护住人们的财产安全。你怎么能本末倒置,专门开锁了呢?师傅的教导你咋忘了呢?这么多年了,你也该走一条正道了。” B30孔礼看着古义,想着自己从监狱里出来一直都是古义在照顾和接济他,良久,一行热泪流了下来。 B31几天后,孔礼又再次来到了公安局,不过不同的是,以前他是被警察抓来的,这次是他的两位师兄陪他来的。 B32两年后,卞明和古义、孔礼共同设计出了一款新的防盗锁,这把锁在全国锁王大赛中一举夺魁。 (文章有删改) 1.小说中,“锁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速读文本,概括人物的主要特点。(4分) 人物 共性 个性 古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人忠厚、善良、乐于助人 卞明 头脑灵活、勇于创新、爱惜荣誉 孔礼 ②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在记叙顺序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变化?(2分) (1)(古义)然后将工具插入防盗门锁孔中。 (2)古义用细如发丝的工具慢慢地探向保险柜锁的锁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小说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卞明策划“锁王求败”擂台赛,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声誉,进而扭转乾坤,让铜星锁厂起死回生。 B.第⑦段写各路英雄好汉开锁失败,无功而返,从侧面表现了新锁质量之高,开锁难度之大。 C.第B24段“现场一阵喧哗”,属于社会环境描写,通过开锁后现场观众的反应,表现了开锁者的技艺高超。 D.小说结尾新锁王的诞生,表明事业成功要恪守职业操守、具备创新精神,更需要团队的合作。 小说阅读(三) 一、[2017·白银]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偷一本书 王秋珍 ①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每天,我都能看见它。那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可是,它寂寞地待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谁会留意一本书呢? ④慢慢地,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⑦可机会还是来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A]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吗?”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⑨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虽说窃书不算输,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⑩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⑪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⑫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看着它们,我仿佛走进了老时光。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⑬是的,这是我写的书。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⑭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⑮是的,只是一份客套。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⑯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⑰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⑱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8期,有改动) 1.“我”为什么偷漂亮女同事的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 (1)[A]处: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笫⑩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⑯段说“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南通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店 孙道荣 ①刮了几阵风之后,雨说下就下了。他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看着门外。开店十几年来,这个时间段,本来就没什么生意,他已经习惯了一天中这段闲散的时光。 ②忽然,一个人影匆匆忙忙地走到屋檐下,显然是躲雨的。那人往店里瞄了几眼,犹疑了一下,终于没有推门进来。雨借风势,斜扫,不长的屋檐,根本遮挡不住风雨。他站起来,走过去,拉开门,对那个人说:“别站在外面了,衣服都淋湿了,进来坐会儿吧。”躲雨的是个年轻人。他拿了一条毛巾,递给年轻人。年轻人感激地笑笑,接过毛巾,将脸擦干净,又擦了擦湿漉漉的头发。他注意到,年轻人的头发长而蓬乱,一看就是有段时间没有理发了。他问年轻人:“看样子是来找工作的吧?”年轻人点点头,茫然地看着外面的雨,告诉他:“我去年就毕业了,一直没找到固定的工作。听说这边工厂多,就过来试试看。已经来了两个多月了,再找不着工作,就只能先回老家了。”他安慰年轻人:“别急,总有希望的。” ③他又和年轻人闲聊了几句。外面的雨,一直在下。 ④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年轻人,忽然站起来,拿起架子上的理发布,对年轻人说:“坐着也是坐着,不如我帮你理个发吧?”年轻人一听,神色慌张地直摇头:“我只是进来躲躲雨的,不理发,如果我影响你生意的话,我可以站在外面屋檐下躲一会儿。”年轻人说着,就要站起来。他一把按住年轻人:“没关系,我不会强迫你理发的。反正我现在也是闲着。没有生意,帮你把头发简单地剪一剪,你会看起来精神一些,也许对你找工作有利。”年轻人脸红红地憋出一句话:“我也知道我的头发太凌乱了,可是,不瞒您说,我的身上只剩下几十元钱了,我真的没钱理发。”他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善意地撒了一个谎。年轻人抬头看看他,摘下眼镜,狐疑地点点头。 ⑤他将理发布罩在年轻人身上,拿起电推剪,开始帮年轻人剪头发。他先将小伙子的头发轻轻地梳顺,对小伙子说:“我建议你将头发剪短一些,这样显得干练。”小伙子点点头。在嗡嗡的电推剪声中,小伙子长长的头发纷纷落下。他一边修剪,一边和小伙子闲聊。不一会儿,就将小伙子的头发剪好了。他又帮小伙子将头发洗了一下,然后用电吹风吹干、定型。 ⑥小伙子戴上眼镜,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显得年轻、干练,多了很多精气神。小伙子笑着说:“师傅,你的手艺蛮不错的,不像是刚学出来的啊。”他笑笑。小伙子把手伸进外衣口袋,掏了半天,掏出一张五元钞票,递给他,嗫嚅着说:“不好意思,我只能付给你这么多,你别嫌弃。”他推开了他的手,板着脸说:“我说过权当练习,怎么能收你的钱呢?”小伙子红了脸庞,又红了眼圈,慢慢收起了钱。 ⑦外面的雨仍然在下。他给小伙子讲了一个故事。小街上有一家剃头老店。有一次,一个头发蓬乱面容肮脏的小男孩走进店里讨水喝。老师傅给他倒了一杯水,还给了他几块饼干。又饿又渴的小男孩吃得很香甜。吃完了饼干,喝好了水,小男孩准备离开。老师傅却一把拽住他,要给他剃头。小男孩说:“我没有钱。”老师傅说:“我知道你没有钱,可是,既然你走进了我这个剃头铺,你就不能蓬头垢面地走出去。”老师傅给小男孩剃了个好看的小平头。小男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忽然恳求老师父收他为徒。就这样,小男孩学成了一门手艺,再也不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了。 ⑧他没有讲那个小男孩是谁。小伙子也没有问,但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⑨雨终于慢慢小了,停了。小伙子向他告辞,并承诺如果找到工作,今后就都到他这里理发。他拍拍小伙子的肩膀,目送小伙子一脸精神地走出他的理发店,他笑着嘟囔了一句:“不管你是谁,你都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理发店,这是一个理发匠的根本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5期)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年轻人的心理变化 开端 年轻人到屋檐下躲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激、茫然 高潮 “他”为年轻人理发并讲述自己的经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满信心 2.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在第④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说说“一个理发匠的根本”的含义以及在“他”身上的具体表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多次写到“雨”,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雨”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阅读(四) 一、[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谢谢你,女士 [美国] 兰斯顿·休斯 她是个高头大马的女人,背着一个大皮包,里面除了铁锤和钉子外,什么都有。皮包的带子很长,挂在她的肩上。时间差不多是晚上十一点了,她独自走着,忽然一个男孩从后面跑上来,想抢她的皮包。那带子被男孩从背后猛然拉了一下,就断了,而那男孩被自己和袋子加在一起的重量弄得失了平衡,不但未能如愿抢走皮包,反而在路边摔了个四脚朝天。高头大马的女人回过身来,准确无比地朝他穿着牛仔裤的屁股上踢了下去,然后弯下身,揪住男孩胸前的衬衫,不停摇晃他,直到他的牙齿咯咯作响。接着那女人说:“把我的皮包捡起来,小子,拿起来交给我。” 她仍然紧紧抓住他,但身子再弯下去一些,好让那男孩蹲下去捡她的皮包。她说:“你不觉得可耻吗?”胸前衬衫被紧紧扭住的男孩说:“觉得。” “嗯哼!你的脸很脏。我真想帮你洗洗脸。你家里没人告诉你要洗脸吗?” “没有。”男孩说。 “那么,今天晚上得清洗一番。”高头大马的女人一边说,一边拖着那个吓坏了的男孩往前走。他穿着球鞋、牛仔裤,看起来像是十四五岁,弱不禁风,没人管的小孩。女人说:“你应该当我儿子,我会教你如何分辨是非。至少我现在能帮你洗脸。你饿不饿?” “不饿!”被拖着走的男孩说,“我只希望你放开我。” 女人说:“如果你以为我们的接触就只那么一下子,那你就错了。等我把你料理完毕,你一辈子都忘不了露耶拉·贝茨·华盛顿·钟斯太太。” 汗不断从那男孩脸上冒出来,他开始挣扎。钟斯太太停下脚步,把他扯到她前面,架住他的脖子,继续推着他往前走。到了她家,她打开灯,让房门开着。男孩可以听见这幢大房子的其他房间里,有人在谈笑。在她的房间中央,那女人仍抓住他的脖子。她说:“叫什么名字?”“罗杰。”男孩回答。 “好,罗杰,到那个水槽边,把脸洗一洗。”女人说,并且放开他。罗杰看看门,看看那女人,再看看门,然后走到水槽前面。 “打开水龙头等水热,”她说,“这是干净的毛巾。” “你会让我去坐牢吗?”男孩问,一边弯向水槽。“不会让你带着那张脏脸去,我不会带你去任何地方的。” 女人说:“我正要回家给自己弄点东西吃,而你却来抢我的皮包!也许你还没吃晚饭,虽然这么晚了。你吃过了吗?” “我家一个人也没有。”男孩说。 “那我们一起吃好了,”女人说,“我想你是饿了,或者,刚才就一直是饿着的,才来抢我的皮包。” “我想买一双蓝色的麂皮鞋。”男孩说。 “好吧,你不需要抢我的皮包去买麂皮鞋,”露耶拉·贝茨·华盛顿·钟斯太太说,“你可以要求我买给你。” “女士?”那男孩看着她,水珠沿着脸庞滴下来。好一会儿两人都没有说话。他擦干了脸,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女人坐在靠椅上,过了一下子她说:“假使我再年轻一次;倘若我想要我得不到的东西。” 两人又静默了好一会儿。男孩张开了嘴,然后不自觉地皱起眉头。女人说:“嗯哼!你以为我接着要说但是,对不对?你以为我要说,但是我没有抢人家的皮包,我并不打算说这句话。 “我也做过一些事情,不过我并不想告诉你,孩子,也不想告诉上帝,如果他还不知道的话。每个人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所以我弄东西给我们吃的时候,你就坐下吧。你可以用那把梳子梳梳头,看起来会舒服些。” 钟斯太太站起来,走到屏风后面。现在,那女人并没有注意男孩是不是打算跑掉,也没有看她放在靠椅上的皮包,但是男孩小心地坐在房间的另一边,离皮包远远的。他不相信那女人相信他了,而他现在不希望有人不信任他。 “你需不需要有人替你跑腿,”男孩问,“买点牛奶什么的?” “我不必,”女人说,“除非你想喝甜牛奶。我可以用这里有的罐装牛奶冲可可。” “那就好了。”男孩说。 她把从冰箱拿出来的青豆和火腿弄热,泡了可可,铺好餐桌。女人并未询问他有关住处、家人及其他任何会令他困窘的问题。倒是吃东西时,告诉他她在某个旅馆的美容部工作,总是工作到很晚,也告诉他工作的内容。然后把她那块一角钱的蛋糕切了一半给他。 “再吃一点,孩子。”她说。吃完后,她站起来,说:“现在,这儿,你拿这十块钱去买那双蓝色麂皮鞋。下次,别再打我的或其他人的皮包的主意,因为用不正当手段弄来的鞋子会烫到你的脚。我要休息了,从现在开始,我希望你好好做人。” 她领着他穿过通道,走到前门,把门打开。 “晚安!好好做人,孩子!”她说。 他走下台阶时,她的眼光顺着街道看过去。除了“谢谢你,女士”之外,男孩还想对露耶拉·贝茨·华盛顿·钟斯 太太说些什么,但是一直走到了光秃秃的台阶下层,他仰头看着门内那高头大马的女人,他仍只动了动嘴唇,连句话都说不出来。 (选自《世界经典小小说》,有删节)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汗不断从那男孩脸上冒出来,他开始挣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是我没有抢人家的皮包,我并不打算说这句话。”结合上下文内容,请分析女人说这句话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分析“因为用不正当手段弄来的鞋子会烫到你的脚”这句话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钟斯太太是个怎样的人?请你举例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处,男孩还想对钟斯太太说些什么呢?请揣摩男孩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 肖建国 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A)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可今儿个怪了。 “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 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 “当然不是。走,跟我捕鱼去。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哪,谁不馋呢。”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 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药)鱼。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遇到特别有困难的家庭,他走时,会悄悄放下一些钱。 渐渐地,这条小河日益丰腴起来。 儿子少年时期,多次跟老铁来捕过鱼。他最爱吃的就是鳜鱼,那肉细嫩鲜美,脆香可口,素有“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之说。也因此,儿子对捕鱼这套程序了然于胸。 他们找了个小汊沟,开始挖窝。窝子挖得越深,留下来的鱼将越多。老铁操走锹,儿子说:“我来吧。” 老铁想了想,说:“也好,这大黑天的,你一个人干活,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 儿子咂咂嘴,觉得老铁话里有话。于是,赶紧换个话题:“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呢!” “知道。” 知道?儿子心里一惊,不再言语了,把浑身的力气全使在锹上。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手掌上也磨出两个水泡。不过,儿子不敢吭声。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 窝子挖好了,星星也撒满天空。儿子看看手机,已快十点了。儿子有些焦急。老铁说:“干什么事非要等到这个时候?今晚就陪我抓一夜的鱼。” 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B) 老铁在汊沟上游放水,儿子便拿起兜兜网扎在窝子后面,这样可把往下游逃窜的鱼挡回窝子里。 做好这一切,父子俩边休息边聊天。再过两三个小时,等露水全下来,鱼儿抢食吃,就可收网了。 老铁说:“你跟我说说话。” 儿子说:“说啥呢?” 老铁说:“说啥都可以。” 儿子像哑巴一样,好半天都没吭声。 老铁说:“要不,我给你唱个歌?” 儿子扑哧笑了:“你给我唱歌?” 老铁说:“对啊,就是你小时候,我教你的。来,我唱,你也跟着唱。”也不管儿子同不同意,老铁就唱了: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不得过,娘子撑船来接郎。问郎短,问郎长,问郎此去何时返…… 老铁唱着唱着,儿子就接上了。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鸣虫叫,草木散香。露水下来了,好大。 父子俩起网,从窝子里打捞起一兜篓鱼。有鲢子、鲫鱼、白条、草棍,最多的是鳜鱼。老铁看看鱼。这个,小了,放吧。那个,正长呢,也放了。 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 老铁像孩子一样呵呵大笑。 趁老铁不注意,儿子掏出手机发出一条信息:今晚活动取消,今后这样的活动也不许再搞。 发完,儿子陪着老铁一起笑。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老铁说:“走吧,回家。再不回,它们就会跑来接我了。” (选自《百花园》) 1.文章以“桃花流水鳜鱼肥”为题,有何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 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A: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 B: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铁让儿子回来一起去捕鱼,用意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的老铁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写“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阅读(五) 一、[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音胡硕的冬天 何君华 道尔吉老人的牛粪让人偷了。 说偷其实也不准确,因为牛粪并不是道尔吉的牛下的。但这堆牛粪是道尔吉老人围了石头的。围了石头,那这牛粪就是道尔吉的了。 白音胡硕草原上人人皆知的规矩是,一堆牛粪一旦被一圈石头围起来就表示这堆牛粪有了主人,别人是不可以捡的。 “是谁破坏这个老规矩呢?真是个不道德的家伙。”道尔吉老人在心里骂道。 每年只有捡满十车牛粪才能熬过白音胡硕长达六个月的寒冬,可如今家里只有九车,上哪里再捡一车呢? 面对空空如也的勒勒车,道尔吉老人决定把这个偷牛粪的人找出来。 抽完一锅旱烟后,道尔吉心中已经有嫌疑人选了。 这个嫌疑人就是阿古拉。 道尔吉的怀疑是有道理的。阿古拉是前几天才搬来嘎查的,只有他没有圈牛粪。没有圈牛粪,怎么生火点炉子?怎么熬过这个刺骨的冬天?所以只好去偷了。 道尔吉老人推着空空如也的勒勒车径直走向了阿古拉家。 阿古拉倒是爽快,当即便承认他在乌兰牧场捡了一车干牛粪。“实在抱歉,我不知道白音胡硕草原上的规矩,不知道牛粪被围起来就不能捡。”阿古拉说着就要把牛粪往道尔吉老人的车上装。 道尔吉老人却制止了阿古拉。 阿古拉的牛粪是在乌兰牧场捡的,但他的牛粪却是在巴音牧场丢的。 事情弄清楚了,阿古拉的确偷了一车牛粪,但他偷的不是道尔吉老人家的,而是别人家的。 一个很简单的解释是,阿古拉偷了某人的一车牛粪,那人眼见自家的牛粪被偷,只好去偷别人家的牛粪,那被偷牛粪的人家也只好去偷下一家的。这样偷来偷去,最后道尔吉老人家的牛粪丢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阿古拉作为破坏规矩的始作俑者,导致道尔吉老人牛粪被偷,过错还是在他,他这一车牛粪还给道尔吉老人也没有错。 道尔吉老人却不收。他抽起一锅旱烟,回头对阿古拉说:“我前几天去了一趟赛罕牧场,发现那里还有些牛粪没有人围。就是远了点儿,从这里往北,大概十里路,你抓紧时间去捡回来吧。冬天没有牛粪怎么能成?” 这些牛粪是道尔吉老人原打算自己去捡回来以备不时之需的。现在,他决定让给阿古拉。 阿古拉连声称谢,连忙推起勒勒车往赛罕牧场走去。 伟大的成吉思汗曾经说过:“牧场不能一人独占,所有的牧民一起放牧,牛羊才会肥壮;美酒不能一人独酌,所有人一起畅饮才清香。”这句话道尔吉老人是突然想起来的,像一个灵光一闪的念头毫无防备地钻进脑海里来。道尔吉老人咂了咂嘴,又燃起一锅旱烟叼在嘴里,推起嘎吱作响的勒勒车朝家的方向走去。 道尔吉老人抬头看了看天,西天边的云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偷偷变成了乌黑色,一场大雪看起来正准备漫卷而至。 “谁说九车牛粪就一定熬不过冬天呢?我偏要试试。”道尔吉老人在心里说。(选自《通辽日报》) 1. 理顺文章的思路,填空。(2分) 丢牛粪——______牛粪——拒牛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粪 2.文中多处写道尔吉老人抽旱烟这一细节,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古拉说着就要把牛粪往道尔吉老人的车上装”,为什么面对失而复得的牛粪,“道尔吉老人却制止了阿古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西天边的云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偷偷变成了乌黑色,一场大雪看起来正准备漫卷而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古拉连声称谢,连忙推起勒勒车往赛罕牧场走去。”发挥想象,试将阿古拉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得到的启示。(不少于5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荆门]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年礼物 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卖衣服的,卖年货的都来了。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 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李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⑥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⑦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听电话。 ⑧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⑨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⑩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⑪“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⑫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⑬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⑭“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⑮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小说第①段用大量笔墨写越来越浓的年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第⑥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第⑪段中写“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请分析“怯怯”这个词语的内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李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边已经答应了雇主帮助照顾老太太,一边是母亲寄来了回家的火车票。你认为李娟该怎么办呢?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阅读(六) 一、[2017·黄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象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镇。很小很小的一个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走到那条街的尽头,转个弯,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我心疼了。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发。 “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她爸。结果,她就来了,但她来后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学校,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是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但是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学校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等在那里,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孩子们英语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个孩子叫路生,早早就没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瞬间唤醒了。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再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好,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摘自《中外文摘》,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第一段单句成段,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也为主人公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关怀体贴,也清晰地反映出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 C.文章后面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向父亲求援,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D.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2.本文题目为“34个鸡蛋”,请分析“34个鸡蛋”这一情节的设置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她的性格也因支教而发生了很大变化,请简要概括她的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会讲故事的人 秦 俑 有土地的地方,就有讲故事的人。正是这些讲故事的人,塑造了王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有一天,国王心血来潮,他想知道在他统治的王国里,谁最会讲故事。于是,我谋到了一份差事,我将踏遍这个国家每一寸土地,去寻找那个最会讲故事的人。 我翻过很多座山,蹚过很多条河,穿过很多个村镇。我听过不计其数的故事,但最会讲故事的那个人一直没有出现。 第二年春天,在白巴哈镇,我见到了“无人不知的扎玛”。扎玛是一个画匠,他一生只画一个人。 扎玛画的是他的救命恩人。九岁那年冬天,他不小心掉进河里,一个长着一头卷发的帅小伙救了他。他冻傻了,等到他想起要向那个救他的哥哥说一声谢谢时,却只看到他消失在人海中的背影。“从那天起,我就一直在寻找他。”扎玛说起六十多年前的那些往事,好像它们就发生在昨天。 在扎玛的画室里,我见到了那个帅小伙的画像。刚开始的时候,扎玛三个月画一幅他恩人的画像,后来改为一年一幅。扎玛一年一年地长大,他恋爱了,结婚了,有了孩子。他脸上的皱纹一天比一天多,头上的白发一天比一天稠。画像上的帅小伙,也随着扎玛一起长大变老。那天的阳光有些忧郁,在那间小小的画室里,我看到时间像河水一样缓缓流淌,像最动听的音乐。 “每一年,我都会抽出时间,带着画像,去寻找我的恩人。我走过白巴哈镇的每一条街道,问过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找到他。”这么多年过去,扎玛的脸上还会流露出失落的表情。他后来去过很多相邻的城镇,那个卷发的帅小伙已经长成了白头发白胡子的老人,他们还是未能相见。 我用很长的时间才从扎玛的故事里走出来。我说:“我好奇的是,这么多年来,你做了那么多的善事。我一路在走,一路在听你的故事。你花六十年时间去寻找你的恩人,你的恩人没有找到,你却成了很多人的恩人。” “四十岁那年,我感觉自己找不到他了,但我并没放弃希望。有一次,我遇到一个轻生投河的少年,我救了他,就像当年他救我一样。那一天,我的世界豁然开朗,与其盲目无助地寻找,不如在旅途中做一些善事,用这些善事去感念他。于是,我一路寻找,一路做善事,大家都叫我‘无人不知的扎玛’。” 那个下午,扎玛给我讲了许多故事。最后,在画板面前,七十岁的扎玛又画了一幅恩人的画像。画中的老人还是帅帅的,一头卷发全白了,连胡子也是白白的,卷卷的。我看了看画中卷白胡子的老人, 又看了看面前卷白胡子的扎玛,惊讶地说:“扎玛,你看看,你画中的恩人,越来越像你自己了。” 扎玛好像没有听到。或许他听到了,却不知道要怎么回应我。 告别扎玛后,我继续上路。我又翻过很多座山,蹚过很多条河,穿过很多个村镇。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我到达黑木河镇,找到了“彩虹爷爷的老院子”。这一路上,在不同的城镇,我遇到过十多家“彩虹爷爷的老院子”,每一家都说,是跟“黑木河的洛伊娜”学的。 在“彩虹爷爷的老院子”里,我见到了洛伊娜。黑夜降临,她和一群老人在向另一位即将离世的老人告别。老人已经没法说话,他安详地闭上眼睛,就像进入了一个没有尽头的梦境。“这几年,我告别了二十多位‘老爸爸’,他们有的被亲人接走,有的永远离开了。每次有人告别,老院子都会安静好几天,一直等到有新的老人住进来。”说这些的时候,洛伊娜的脸上写满了忧伤。 十年前,洛伊娜的父亲走失了。他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为此,洛伊娜十分自责,这些年她一直在寻找父亲,但没有找到,倒是遇到了很多流离失所的老人。父亲走后,给她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产。为表达对父亲的愧疚,她开办了“彩虹爷爷的老院子”,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老人。十年间,这里共收留过九十九位老人。对每位老人,无论男女,洛伊娜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老爸爸”。 洛伊娜现在是七个孩子的母亲,她只有七个孩子,却有九十九位父亲。“我还清楚地记得父亲出走那天,刚好下着太阳雨,天边有一道绚丽的彩虹。”洛伊娜说,“直到现在,我仍然相信我父亲还活着。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如果你遇到他,你一定能认出他来。他的左下巴长着一个瘊子。他已经失去记忆,只会说一个词语:麦片。” 我静静地听着洛伊娜的故事,内心却难以名状。就在一周前,在另一个镇子的“彩虹爷爷的老院子”,我跟一群老人一起,向一位垂死的老人告别。他真的太老了,弥留之际只会重复说一个词:麦片,麦片,麦片……他的左下巴处,就长着一个刺眼的瘊子。 “我也相信,他一定还活着。我还会去很多地方,见很多人,我会帮你寻找他。”和洛伊娜告别时,我不敢看她的眼睛。 前面还有很多的山,很多的河,很多的村镇。我还会听到不计其数的故事,我依然在寻找那个最会讲故事的人。 如果你恰好遇到他,请你告诉我。 (选载于《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0期) 1.文章围绕“我”寻找“最会讲故事的人”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扎玛,你看看,你画中的恩人,越来越像你自己了。”为什么说“画中的恩人”越来越像扎玛自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十三段运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静静地听着洛伊娜的故事,内心却难以名状。”试揣摩此时“我”的心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结构很有特点,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叙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两则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说阅读(一) 一、 1.米勒斯用喜爱不同颜色的玻璃球为借口,帮助家庭贫困的小男孩;三个曾经受过米勒斯帮助的已长大成人的男孩,在米勒斯的葬礼上表达真诚的谢意。 [解析] 本题考查情节内容的概括。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米勒斯摆菜摊,引来很多孩子来观看物品;第二部分(第③~⑲段),写米勒斯用善意的谎言,既给了几个穷苦孩子新鲜的蔬菜,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第三部分(第⑳~B21段),写米勒斯先生的葬礼很隆重,当年他帮助的三个孩子也来与他告别,并表达对米勒斯先生最真诚的谢意。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情节思路,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主要情节即可。从小说内容来看,本文围绕着“红色玻璃球”,主要写了米勒斯帮助家庭贫困的小男孩,以及小男孩长大后对米勒斯感恩的两个情节。 2.(1)看到米勒斯用善意的谎言来帮助穷苦人,心里感到高兴与自豪,对丈夫行为的肯定。 (2)看到当年米勒斯暗中帮助的三个小男孩来参加葬礼,并珍藏着当年的红色玻璃球,明白他们懂得米勒斯先生的苦心,为丈夫的一片苦心被人理解,有了回报而无比激动。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前后文内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1)从下文可知,米勒斯先生并不是真的想要什么玻璃球,他只是想以此为借口来帮助买不起蔬菜的小男孩,这是一般人都很难做到的,更何况是在“钱和食品非常匮乏”的时候,而米勒斯太太看到丈夫这么做,还面带微笑,可以判断,她此时的心里是高兴的、自豪的,为自己的丈夫善良有爱心而高兴自豪。(2)从下文“他们告诉米勒斯太太,当年他们是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谢他当年换给他们的蔬菜”,可以看出三个男孩是来表达谢意的,他们对米勒斯先生的行为充满了感恩。米勒斯太太之所以“满含热泪”,一是因为丈夫的过世,二是为丈夫当年帮助孩子的苦心被孩子们理解而激动。 3.语言描写。具体展示了米勒斯先生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表现了米勒斯先生的善良,对小男孩的热情与真诚。 [解析]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作出判断,并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描写的效果。文章第③~⑱段,是巴里和米勒斯先生的对话,这部分主要运用的是语言描写。语言描写的作用是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的答题模式为:通过对文中某个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体现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揭示人物……的身份(或地位)。 4.米勒斯先生用善意的谎言来暗中帮助穷困的孩子,他虽然在金钱上有损失,但他的乐于助人的精神,助人还懂得维护别人自尊的行为,永远记在人们的心间,让人们无比敬佩,所以说他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分析。从小说的主体内容可知,米勒斯先生用善意的谎言来暗地里帮助那些穷苦的孩子,他虽然失去的是金钱,但从结尾来看,孩子们一直收藏着当年的红色玻璃球,一直铭记着米勒斯先生的恩情,他的善良、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感动着人们,记在人们的心间。文章就是以此来表现“真诚的帮助会让人终身受益,并得到真诚的回报”这一主旨。 二、 1.老人是为自己和小狗而流泪。他后悔因为舍不得身上仅有的几个硬币,没有早一点主动为小狗买吃的,让小狗忍受饥饿的煎熬和面包、香肠的诱惑;他因为遭受年轻人的羞辱,自己的尊严受到深深的伤害而痛苦。(从自己和小狗的角度,两方面回答) 2.画线句描写了里加湾冬天暴风呼啸、海岸上坚冰覆盖等景象,为读者烘托出了一种清冷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推动情节的发展,也更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3.(1)老人因为自尊而不想小狗去打扰别人,又不能给小狗食物的无奈(难过、矛盾)的心理。 (2)老人受辱之后非常愤怒的心理。 4.①老人的外貌和穿着,表现了他的贫穷,生活艰辛。②从老人再三阻止小狗馋嘴的行动,可以看出他不想打扰别人,他也不想被人瞧不起,表现了他的善良和自尊。③ 面对年轻人的羞辱,老人没有忍气吞声,而是用自己掏钱买面包这个行动表达了他的愤怒,这表现了他很有骨气。④从老人阻止小狗馋嘴时内心的难过以及最后给小狗买面包而自己不肯吃的情节,可以看出他的善良。 小说阅读(二) 一、 1.小女儿 小孙女 惊慌 平和(安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内容的能力。注意题干“各用一个词”的要求。第一空应为第七、八段的内容,此时“她”已为人母,而婴儿床内是“她”的女儿;第二空应为第九至十二段的内容,此时“她”的身份是“奶奶”,而婴儿床内是“她”的孙女;第三空,对应第二段中的“她惊慌地尖叫,小手死命地挥舞”,童年的“她”面对毛毛虫非常惊慌;第四空对应第九至十二段,老年的“她”平和面对毛毛虫,并对孙女说:“那是蝴蝶的幼虫。” 2.画线句中,“她”两次说“不要怕”,不仅仅是在安慰女儿,也是在给自己打气,从“脚下一阵瘫软”和“强抑住胸腹的翻腾”中可以看出,“她”在孩童时受毛毛虫惊吓留下心理阴影,长大后仍心有余悸,所以“她”说“不要怕”其实也是在给自己打气,暗示自己要克服恐惧。 [解析] 本题考查对画线句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上文“她”童年时的“惊慌地尖叫”,青年时“见了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可知毛毛虫已给“她”留下了“后遗症”,而作为母亲的“她”除了对女儿“不要怕”的安慰外,还应该有对自己的鼓励。 3.作者故意隐去主人公的名字,暗示读者主人公的名字在这篇小说中并不重要。作者是想以“她”来代表不断成长蜕变的一类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及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小说中没有主人公的名字,而又写到了“她”由开始对毛毛虫的害怕,到后来老年的平和心态。作者之所以隐去具体的人名,应该是将“她”这一个人,作为一类人来写,如此更全面地阐释“蜕变”的主题。 4.示例:我认为这里的“蜕变”,不仅指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过程,也是心灵成长的过程。主人公在经历了不同角色的转变后,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接纳。在接纳中,生命获得了更多的领悟,心灵变得安宁,对周围的人、事、物给予尊重,从而更好地与世界相处。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题的理解。“蜕变”本义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结合小说内容,变化的不仅是“她”的年龄,以及对“毛毛虫”的态度,还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成熟的过程。由开始对毛毛虫的害怕厌恶,到“那是蝴蝶的幼虫”,这种变化,表明“她”对其他生命的尊重,与外界更好地相处。 二、 1.别人打不开的锁和这种锁的设计者(大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词的含义的能力。通读全文,搜寻出现“锁王”字眼的句子,第②段有“这不是明摆着冲卞明这个锁王来的吗”,第③段有“谁都不能打开卞明设计的新锁,那么卞明还是锁王”,第⑥段有“锁王”二字,第⑧段有“他就宣布这两把锁为锁王并举行庆典”,第⑰段有“恭喜,它是新的锁王”,到最后一段“这把锁在全国锁王大赛中一举夺魁”,由此可见“锁王”有两层含义,既指人也指锁。 2.①技术高超、重(师门)情义。②知错能改、法律意识淡薄(做事手段偏激)(大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①通读全文,提炼出与三个人物有关的内容。古义:锁厂被卞明挤垮;成为开锁专家;参与擂台赛,开防盗门锁成功,开保险柜锁失败;关心孔礼;和卞明一笑泯恩仇,共同设计防盗锁,在全国比赛中夺魁。卞明:挤垮古义锁厂;邀请古义共同开锁厂;自己品牌的锁被开,遭遇信誉危机;举办“锁王求败”擂台赛;陪同孔礼自首;与古义、孔礼共同设计出新锁王。孔礼:替古义打抱不平,仿效小偷开锁;参加“锁王求败”擂台赛;到公安局自首;与古义、卞明共同开发出新锁王。总结三个人的表现,提炼出与锁技、重师门情义有关的共性特点。②单独分析孔礼的表现,提炼出他面对错误的态度、做事手段(或法律意识)方面的特点。 3.插叙 补充故事情节,交代人物关系,同时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或作铺垫)(大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叙事方式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先整体阅读全文,确定叙述的思路,然后探究第④段,发现该段以“卞明不由得想起了”领起,回忆与“同是锁厂工人的大师兄古义和师弟孔礼”有关的往事,而这段往事很明显与下文“锁王求败”擂台赛中的挑战者古义、孔礼有关,和下文孔礼故意开卞明的锁,三兄弟和好开发新锁王有关,由此提炼出“补充情节”“交代人物关系”“设伏笔”三个作用。 4.“插入”“探向”两个词语体现出古义由从容、自信到试探、谨慎的心理变化。(大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词含义的能力。先在文中定位给出的两个句子,然后探究这两个句子的上下文语境,确定这两个动词描写的是古义在“锁王求败”擂台赛上的表现。从古义开防盗门锁的利索和顺利来看,古义对开防盗门锁是心中有底,从容、自信的;而从古义开保险柜锁的“慢慢地探向”和开锁失败的结果来看,当时古义是心里没底,处于试探、谨慎的心理状态。把二者综合在一起,可以总结出古义的心理变化过程。 5.C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写法和分析理解结尾内涵的能力。A项,针对①~③ 段而设,答案藏在第③段段首;B项,探究第⑦段上下文语境,由第⑧段的内容看,可确定是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方法,突出新锁质量高,开锁难度大;C项,属于场面描写或侧面描写,分析作用时,应该说“通过开锁后现场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开锁者的技艺高超”;D项,探究上文语境,通过“锁王求败”擂台赛的始末,和卞明、古义、孔礼师兄弟三人的人生纠葛以及最后的结果,推究出事业成功需要具备的几个要素。 小说阅读(三) 一、 1.因为是“我”写的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女同事向“我”祝贺并要书,“我”把书送给她,但她却不爱书。“我”心疼自己的书,所以就把书偷回来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全文来看,“偷”那本书是主要的情节,也是全文的线索。因而文章开篇就表明“我想偷一本书”,顺着这个思路往下看,第⑤段中的“我只想把它偷回家”,从这两段之间的语段中便能找到原因:“可是,它寂寞地待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再由第⑫⑬段中可知,这本书是“我”写的,同事要是出于客套。最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即可。 2.(1)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想偷书的紧张害怕心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作答时,应先回答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句将“目光”比作“舞台上的追光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前文“我按捺住狂跳的心”,分析其表达效果,即表现的是“我”当时想偷书又怕被人发现的慌乱与害怕。 (2)“酸酸甜甜”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复杂的心理:“酸酸”是因为没有为自己的书找到懂它的人,让它受了“委屈”;而且为了它,“我”还当了一回“小偷”。“甜甜”是因为“我”的书又回来了,又恢复了原样,不用再受“委屈”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明确一点,即该词语属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分析“我”的心理活动时,可以联系上文内容回答。书是“我”辛辛苦苦写的,同事要去后并没有对“我”的书进行阅读欣赏,而是用来垫水杯,“我”心里自然不是滋味。把自己的书拿回来,竟然得“偷”,那种心理多委屈,多尴尬。书终于被拿回来后,它终于可以不受歧视,不受冷漠了,可以受到尊重了,所以,这时候“我”的内心是轻松的,是“甜”的。 3.描写。用生动的语言,通过动作描写,生动而准确地写出了“我”把书“偷”回家之后对书的修复过程,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珍惜。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拿”“轻轻地擦拭”“吹那个固执的圆圈”“放”“压”“厚重的”等词语可看出是描写。分析作用时,可结合人物的动作以及前后文来考虑。从文中可以看出,“我”想偷书,是因为同事不爱惜书,所以“偷”回后的这一系列动作,就准确地表达出了“我”对书的无比爱惜。 4.“我”想到这个忙碌的时代,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我”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恐怕找不到。所以,“我”的内心感到不安。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的能力。分析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看,“我”已经将书“偷”回家了,按理应该很开心。这时,就要弄清楚“我”偷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有没有达到;然后联系上下文,找到相关的内容。从“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谁还看书啊”这两句可明白“我”不安的原因。 5.现象:传统纸质图书在社会上受到冷落,很多人沉溺于手机。看法示例: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这种现象,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对小说的主题,我们应先从内容上进行理解。本文主要写“我”为避免同事对曾经索去的书再糟蹋而将那本书“偷”了回来。“我”是爱书的人,而“我”的同事及一些朋友,他们却不爱惜书,不读书,所以,“我”才感到不安与失望。因而,本文反映了大多数国人都不爱读书这一现象。在表达看法时,可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这种现象的接受能力,或者如何改变这种现象等方面来谈。要做到观点明确,语言通顺连贯,阐述清楚明了。 二、 1.①犹疑 ②“他”请年轻人进店躲雨并闲聊 ③感动、若有所思 ④年轻人告辞离店并承诺如果找到工作,今后就都到“他”这里理发 [解析] 此题考查情节梳理和信息概括。按照情节,梳理出要补写的发展部分集中在第②③段,结局部分为第⑨段,仔细阅读提取出事件核心,加以概述即可。右栏两空内容,直接从相应段落摘取表明心情的词语即可,也可结合相关人物描画的语句来概括。如根据第⑥段“小伙子红了脸庞,又红了眼圈,慢慢收起了钱”,可概括出当时的心情是“感动”。 2.示例:小伙子,你误会了,我不收你的钱,也不瞒你说,我学理发时间也不长,这个店也刚开不久,你就当给我练习一下,如果剪得不合你意,你还要多包涵。 [解析] 根据下文语意和小伙子的反应,可推想“他”一定会表示不收小伙子的钱,而且执意要为小伙子理发的谎撒得入情入理。结合第⑥段“你的手艺蛮不错的,不像是刚学出来的啊” ,合理想象,切合情境,并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人物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 3.不能。第⑦段是插叙,补充交代了“他”的经历,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既解释了“他”无偿帮助年轻人的原因,也表现出“他”是一个懂得感恩并能传递善良,向社会报恩的人。(意对即可) [解析] 此题是对插叙的作用的考查。插叙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补充交代……,丰富了文章内容;②充分表现了人物……;③突出了文章……主题;④解开……悬念(原因)或为下文……作铺垫。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分析,就能轻松解题。 4.①敬业精神。作为理发匠,美化顾客的外表是职责,不管谁,都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他”的理发店,可见“他”的敬业。②手艺精湛。一个头发蓬乱、狼狈的年轻人经“他”理发之后,显得年轻、干练,多了很多精气神,可见“他”手艺精湛。③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于一个经济窘迫的年轻人,“他”无偿为年轻人理发,并且帮助年轻人树立信心,可见“他”的心地善良(乐于助人)。④懂得感恩并能传递善良,向社会报恩。“他”因为有老师傅的帮助,有了稳定的生活。当遇到那位落魄的年轻人,“他”像当年的老师傅一样主动伸手帮助,可见“他”是一个懂得感恩并能传递善良,向社会报恩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人物形象。人物身上有哪些“理发匠的根本”?他请落魄的小伙子进屋躲雨并为其理发,可见他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第⑦插叙的内容,既解释了“他”无偿帮助年轻人的原因,也突出了他是一个懂得感恩,善于传递善良的人;经他理发,小伙子一下变得精神、干练,足见他理发技艺的精湛;而他最后嘟哝则道出了一个理发师的敬业精神。 5.①本文中的雨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引出了下文躲雨、进店、理发等情节。②烘托人物心情,由“说下就下”到“一直下”再到“慢慢小了,停了”的过程,烘托出小伙子由“茫然”到“若有所思”再到充满信心的变化过程。 [解析]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故事是在一个雨天发生的,而雨在文中反复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小伙子心情的变化又是随着雨“说下就下”到“一直下”再到“慢慢小了,停了”的过程而发生变化,雨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心情。 小说阅读(四) 一、 1.钟斯太太感化了一位抢她皮包的小男孩,让小男孩迷途知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先找出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钟斯太太和小男孩,再分析两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小男孩抢钟斯太太的皮包被抓,钟斯太太把他带回家,请他吃饭,教育他,小男孩很感动。用“人物+事情”的形式表达出来,注意字数的限制。 2.“不断”是不停的意思,这句话写出了小男孩听到钟斯太太要料理他之后的神态,表现了小男孩紧张、害怕的心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品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内容分析,男孩听了钟斯太太的话之后冒汗,可见这是写小男孩的神态,由此可以揣摩出小男孩紧张、害怕的心理。 3.女人曾经也做过一些糊涂的事情;女人理解小男孩,她并不想责怪他;她不想说出让男孩反感的话,以便让小男孩能接受她的帮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从上文钟斯太太要请小男孩吃饭并要给他买麂皮鞋,可知她并没有责怪小男孩的意思;从下文“我也做过一些事情”可以看出她能理解小男孩,并现身说法,让男孩能够接受她的帮助。这样就能分析出女人说这话的原因。 4.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用不正当的方法获得的鞋子自己穿了会感到不舒服;深层含义是不劳而获,走歪门邪道会让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遗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句子中的“烫”是比喻手法,意思是让人感到不舒服,良心受到谴责。抓住关键词“不正当手段”和“烫”字,先写出表层含义,再从人生的角度写出深层含义即可。 5.“高头大马的女人回过身来,准确无比地朝他穿着牛仔裤的屁股上踢了下去”写出钟斯太太的高大干练;“你应该当我儿子,我会教你如何分辨是非”表现出钟斯太太的正直,有同情心;“打开水龙头等水热”表现出钟斯太太热情、细心,关爱孩子;“你可以要求我买给你”表现出钟斯太太的大方宽容;“我也做过一些事情,不过我并不想告诉你”表现出钟斯太太善于劝诫;“再吃一点,孩子”表现出钟斯太太关心、体贴孩子。(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的特点要结合钟斯太太的语言、动作等来思考。先从文中找出描写钟斯太太的语句,再写出特点。 6.示例:钟斯太太,谢谢您!您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把我引到正道上来。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教诲,好好做人的!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想象描写的能力。结合小说的内容可知钟斯太太的宽容、理解和关心,让小男孩迷途知返。因此心理活动只要表达出“感谢”和“好好做人”这两层意思即可。 二、 1.老铁让儿子回来一起捕鳜鱼,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捕鱼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桃花流水鳜鱼肥”是诗句,以此为题,增添文章的诗意美,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从提示行文线索、概括文章内容、表达情感、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角度来回答。 2.(示例)A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锅烟”来比喻夕阳的余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天空的黑暗,暗示了人的郁闷之情。B句:运用心理描写,写出儿子感觉父亲发现了他今晚的行动,在父亲的监视下,不敢肆意妄为、走偏人生之道的心理。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时要根据题干,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来回答。如A句,既可从环境描写的角度,也可以从修辞角度来赏析;B句既可从心理描写的角度,也可从修辞角度来赏析。 3.用意是借机教育当官的儿子要接地气,不能把人生之道走偏。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解答本题要结合相关句子,如“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呢!’‘知道。’”“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等句,不难看出。 4.示例:他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从“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等句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退而不休,奉献余热的人,从退休后,“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执着认真的人,从“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可知。他是一个善于教育子女的父亲,从他以捕鱼来教育儿子可知。(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必须在文章中找到关于老铁的事例和描写,并分析归纳出人物的特点。 5.示例:“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这一处暗示了当官的儿子走了偏道,为下文他的知错改错埋下伏笔。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找出与下文相照应的句子。如写狗的叫声,写儿子的西装,写“儿子看看手机,已快十点了。儿子有些焦急”等,任找一处即可。 6.写“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内容上与文章开头写狗叫形成对比,暗示了儿子已经改错;结构上照应开头,与“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等句相互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为严谨。 [解析] 本题考查重要句子的作用。本文多处写狗叫,开头写儿子回家狗的狂吠,老铁指出狗叫的原因;儿子换了衣服后,狗不再“龇牙咧嘴”;结尾再写儿子改错后,狗友好地叫,本文狗的叫声寓意深刻。解答时要结合有关句子来回答。 小说阅读(五) 一、 1.找 让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中的已有信息,找出答题的范围,然后抓住有关句子概括。根据“丢牛粪”“拒牛粪”找出答题的范围:“每年只有捡满十车牛粪才能熬过白音胡硕长达六个月的寒冬……道尔吉老人推着空空如也的勒勒车径直走向了阿古拉家”“道尔吉老人却不收……道尔吉老人在心里说”。抓住“面对空空如也的勒勒车,道尔吉老人决定把这个偷牛粪的人找出来”“现在,他决定让给阿古拉”等句进行概括。 2.第一处:“抽完一锅旱烟后,道尔吉心中已经有嫌疑人选了。”分析:一锅旱烟的时间,道尔吉老人已经有了嫌疑人选,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道尔吉老人的聪明。第二处:“他抽起一锅旱烟,回头对阿古拉说……”分析:抽一锅旱烟,真实地表现了老人内心的矛盾和思索。第三处:“道尔吉老人咂了咂嘴,又燃起一锅旱烟叼在嘴里……”分析:道尔吉老人从成吉思汗的名言中获得心理安慰,再次抽旱烟表现了道尔吉老人与人分享后的舒坦。 [解析] 本题考查对细节描写的分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方面的作用。如第一处,道尔吉老人决定要找出偷牛粪的人,抽完一锅旱烟后,道尔吉心中已经有嫌疑人选了,可见时间之短。第二处,道尔吉老人是在拒绝了阿古拉的牛粪之后,在一番权衡之后,让出牛粪的,可见他此时内心的矛盾。第三处,道尔吉老人突然想起成吉思汗的话后燃起旱烟,此时,他的内心已经平静。 3.因为阿古拉的牛粪是在乌兰牧场捡的,但他的牛粪却是在巴音牧场丢的。虽然他推导出导致自己的牛粪被偷的过错还是在阿古拉,但是他看到阿古拉家没有圈牛粪,无法过冬,他不忍心找回。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解答本题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如从上文“只有他没有圈牛粪”,以及下文“阿古拉的牛粪是在乌兰牧场捡的,但他的牛粪却是在巴音牧场丢的”“冬天没有牛粪怎么能成”等句,不难归纳出答案。 4.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一场大雪正准备漫卷而至,暗示了牛粪在冬天的草原的重要性,也暗示道尔吉老人只有九车牛粪过冬的艰难,突出了老人让牛粪的高尚品德。 [解析]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内容、主旨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然后再根据题干找出写景句的位置,分析景物的特点。最后再找关联,分析作用。这段景物描写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是在道尔吉老人执着地找牛粪,又拒收牛粪,让出以备自己不时之需的牛粪后呈现的。大雪将至,更能体现出牛粪的重要性,也更能反衬出人物的品德。 5.示例:想不到在冬天的草原牛粪是如此的重要,如果不是道尔吉老人,我真不知怎样度过寒冬。道尔吉老人自己的牛粪丢失了,不仅没有要我的牛粪,还告诉我哪里有牛粪捡,他真是一个善良热心的老人啊。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描写。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及具体环境,明确心理描写的对象;然后了解心理产生的语境;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心理。根据题干,知道心理描写的对象是偷牛粪嫌疑人阿古拉。道尔吉老人拒收阿古拉的牛粪,还告诉他赛罕牧场有牛粪,他此时的内心应该是感动的。据此组织语言,拟写答案。 6.示例:好东西不能独占,要学会分享,分享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素质,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学会分享自己的快乐,如读了一个笑话、一段警句,看到了一张美丽的风景图、一篇好文章,听到了一首动听的音乐等,与他人分享快乐,能使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谈启示,首先要能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牧场不能一人独占,所有的牧民一起放牧,牛羊才会肥壮;美酒不能一人独酌,所有人一起畅饮才清香”,两处“不能一人独……所有……一起……”提示人们要学会分享。其次,还要联系实际来回答,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名人的例子回答。 二、 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背景,引出下文写“礼物”;②烘托人物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娟自然想为母亲买新年礼物,母亲自然也盼望女儿回家团聚。 [解析] 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在开头,基本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文章开头对年味浓墨重彩的描写是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提供故事发生的背景;对于小商小贩的描写,为下文李娟也要来这里买东西作了铺垫;渲染节日的气氛,烘托人物渴望过年,希望买一件称心如意的礼物送给亲人的急切心理和希望与亲人团聚的心理。 2.结构上:这一段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从上文李娟想给母亲买新年礼物,转到母亲给自己送了新年礼物,从而揭示文章的主旨。 [解析] 此题考查具体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题干中已经明确要求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答题,答题时务必要标清楚“结构上”和“内容上”。处于中间的段落通常在结构上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具体起什么作用要根据文章内容分析。这一段的第一句话是对上文李娟买东西情况的总结,第二句“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引出下文李娟与母亲的对话,据此可以断定,这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内容上的作用就是概括此段的内容,再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说明其作用即可。 3.①母亲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她担心李娟没有收到火车票;②没有跟女儿商量就擅自做主给女儿订了回家的火车票,母亲心里不安;③女儿工作忙,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母亲担心这次自己的要求会被拒绝。 [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说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怯怯”是胆小的意思,母亲给女儿打电话为什么会如此胆怯?联系上下文,“丢不了”“会收到”这样的话透露出母亲担心火车票会寄丢,浪费钱,会让女儿生气;根据后文弟弟告诉姐姐母亲给她寄的礼物是“火车票”而母亲在电话中没敢明白地说出来,是担心自己没有跟女儿商量就擅自决定寄火车票让女儿回家过年,害怕女儿知道了会生她的气;再者她已经知道女儿最近很忙,不能回家,担心自己的要求会被拒绝。总之,要结合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母亲语言、行为背后的心理,才能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答案。 4.①吃苦耐劳,勤奋苦干。她常年在外打工当保姆,连过年都不愿意放下工作。②孝敬长辈,疼爱母亲。她总是给母亲买各种生活用品,希望母亲能够享福。③心思细密,耐心体贴。当她意识到母亲对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决定似乎有些不高兴了,就马上换了高兴的语气来安慰母亲。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要结合具体的事件以及人物的言行、心理等进行分析。根据题干的要求,要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必须要对李娟所做的事件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再说出事件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 5.示例一:请雇主原谅,回家陪母亲过年,母亲盼望自己已久,要不也不会着急地给自己订好了回家的火车票。赚再多的钱,给母亲买再多的礼物,也比不上回家陪母亲过年。 示例二:耐心地说服母亲,留下来陪雇主母亲过年。因为事先已经答应了雇主陪他母亲过年,虽然母亲殷殷期盼,但是做人诚信最重要,等过完年再想办法回家好好陪母亲。 示例三:想办法调好时间,尽可能两边兼顾。先请几天假回去陪陪母亲,再赶过来陪雇主的母亲过年,兑现自己的承诺。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阅读文本后是否能够有所思考和感悟。学生的回答只要是文从字顺,有明确的观点,谈出理由,即可给满分。结合文章内容,清楚李娟所处的情况:一方面她已经答应雇主要陪老太太过年;另一方面,自己的母亲给自己寄来了火车票,几年没有见到女儿的母亲思女心切。根据这种情况做出合理的决定,既不能失信于雇主,又能满足母亲的愿望的做法是最可取的。 小说阅读(六) 一、 1.B [解析] 此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解答的时候,要把每一项的内容和文章逐一比对,找出和文章内容不符的选项。B项,“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错误。 2.“34个鸡蛋”这一情节是主人公李暖暖思想情感发生重大转变的重要(关键)情节,正是孩子们自发送来的34个鸡蛋,深深感动了李暖暖,唤醒了她的善良、真诚与爱心,从而让她下决心要留下来兑现她的承诺。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题和情节的分析。李暖暖一开始想走,但最后留了下来,是因为那“34个鸡蛋”打动了她。所以,要分析出“34个鸡蛋”对其思想感情转变上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还要分析出“34个鸡蛋”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3.(1)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以及当地的闭塞落后,暗示了支教条件的艰苦。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的时候,先要明确该语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要表现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从“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看得出,这里是环境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支教条件的艰苦。 (2)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李暖暖的细致和耐心,表现了她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 [解析] 从“仔细”“专注的样子”可以看出,这里是神态描写。从李暖暖分东西的仔细和专注上,可以看出她的细致和耐心,而这又是为孩子们做的,突出了她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 4.①任性、直率;②善良、真诚;③关心他人,细致入微;④执着、坚强(诚信)。 [解析] 此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解答的时候,要找出文中体现李暖暖性格特点的语句,从她所做的事情中分析、总结出其性格特点。从她开始和父亲赌气去做志愿者,可以概括出其“任性、直率”的特点;从她被家长的鞠躬打动,可以概括出其“善良、真诚”的特点;从她仔细地给孩子分零食,可以概括出其“关爱他人、细致入微”的特点;从她决定留下来,可以概括出其“执着、坚强(诚信)”的特点。 二、 1.第一件:扎玛花六十年时间去寻找自己的恩人,恩人没有找到,自己却成了很多人的恩人。第二件:黑木河的洛伊娜为父亲走失感到愧疚,开办了“彩虹爷爷的老院子”,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老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本题,要找到文章对应的要素,比如人物、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等,再进行概括。 2.因为扎玛六十年来一直没有见过恩人,他感念着恩人,以恩人为榜样,一路寻找,一路做善事,于是自己也像恩人一样,成了做善事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解答本题,抓住“你花六十年时间去寻找你的恩人,你的恩人没有找到,你却成了很多人的恩人”“那一天,我的世界豁然开朗,与其盲目无助地寻找,不如在旅途中做一些善事,用这些善事去感念他。于是,我一路寻找,一路做善事,大家都叫我‘无人不知的扎玛’”等句,不难回答。 3.插叙。交代了洛伊娜开办“彩虹爷爷的老院子”的原因,以及十年间收留过老人的数量,丰富了人物形象,使故事情节更为合理,也为下文写洛伊娜牵挂着父亲,“我”隐瞒她父亲已去世的真相作铺垫。[解析] 本题考查叙述的顺序。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第二则故事先从“彩虹爷爷的老院子”写起,再写到拜访“黑木河的洛伊娜”,再写洛伊娜的回忆,最后写跟洛伊娜的告别,显然第十三段是插叙。“十年前,洛伊娜的父亲走失了……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老人”交代了洛伊娜开办“彩虹爷爷的老院子”的原因。“十年间,这里共收留过九十九位老人。对每位老人,无论男女,洛伊娜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老爸爸’”,这两句交代了她收留的老人之多,洛伊娜对待老人之善,突出表现了洛伊娜的美好品质。结构上也为下文写洛伊娜牵挂着父亲,“我”隐瞒她父亲已去世的真相作铺垫。 4.示例:“麦片”“瘊子”?难道一周前去世的老人就是洛伊娜的父亲?我要将知道的事告诉她吗?不行,洛伊娜是多么善良啊,她一直坚信父亲还活着,如果让她知道她的父亲已经去世,那对她是多么残酷啊,看来只能向她撒谎了。洛伊娜收留其他老人,其他人也收留了她的父亲,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今后也要多做善事。 [解析]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的心理。解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上文写“我仍然相信我父亲还活着。在接下来的旅途中……麦片”,下文写“就在一周前……就长着一个刺眼的瘊子”,洛伊娜怀着对父亲的深情,苦苦寻找父亲,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她的父亲已经去世,此时“我”的心理应该是被洛伊娜的故事感动,为她感到难过,为要不要告诉她真相而矛盾。 5.示例一:本文以“最会讲故事的人”为题,虚构了一个故事:“我” 为国王寻找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不计其数的故事中,重点讲述了“我”听到的两则爱的故事。以“讲故事”为线索,故事中有故事,构思巧妙,条理清晰。示例二:开头写“我翻过很多座山,蹚过很多条河,穿过很多个村镇。我听过不计其数的故事,但最会讲故事的那个人一直没有出现”,结尾“前面还有很多的山,很多的河,很多的村镇。我还会听到不计其数的故事,我依然在寻找那个最会讲故事的人。如果你恰好遇到他,请你告诉我”,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结构特点的把握。解答本题,要了解结构的组成部分: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段落与层次、线索与脉络。然后再从这些角度一一探究文章结构特点。 6.示例: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一个人要多存善念,多做益事,让爱一代代传承下去。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可以抓住两则故事的内容来归纳分析。扎玛花六十年时间去寻找自己的恩人,一路寻找,一路做善事,自己却成了很多人的恩人。黑木河的洛伊娜为父亲走失感到愧疚,开办了“彩虹爷爷的老院子”,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老人。人们学着洛伊娜,也收留别的老人,正好也收留了洛伊娜的父亲。从这两件事不难归纳出主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