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中考易错题整理化学
1. 纯净物的化学式是经实验测定得出的。同学们设计以下甲、乙两组实验方案测定水的组成。 ①甲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b端的气体是 (15) 。由产生气体的体积可推算出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若氢、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水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6) (用“m”或“n”表示)。 ②乙方案的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可观察到 (17) 。若反应结束测得B装置减轻1.6g,则C装置增重的质量会 (18)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g。 甲、乙方案的反应原理虽不同,但实验的设计依据都是 (19) 。 2. 鉴别物质时通常先用物理方法,后用化学方法.现需鉴别三包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粉末,它们可能是CaCO3、Na2CO3和Na2SO4,请按下表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步骤一: (物理方法) ______ ______ 步骤二: (化学方法) ______ ______ 3.工业生产的氢氧化钠常含有碳酸钠杂质。为测定某样品中氢氧化钠纯度,设计以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每一步骤反应完全,浓H2SO4具有吸水性)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1)打开弹簧夹a,先对装置A、B、C(已连接)通入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含有的 ,再关闭弹簧夹a,接上装置D和E,打开弹簧夹c,把硫酸滴入样品中。 (2)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后直接称量装置 (填字母序号)。根据该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得到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最后得到样品中氢氧化钠纯度。 【数据分析】 最后计算得到样品中氢氧化钠纯度比实际数据偏大,反思整个实验过程,造成误差可能的原因 。 4. 酒精(C2H6O)属于( )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有机物 5.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金刚石和石墨 B.双氧水和水 C.干冰和冰 D.氧气和液氧 4. 已知某混合溶液由HCl、K2CO3、H2SO4、CuCl2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Ba(OH)2溶液的关系如下图。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 5. 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该过程的现象是 。 8.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y B C A X 根据上述实验,另一同学又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图像,记录滴入X溶液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A. 图中纵坐标(y)表示 的质量。 B. OA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OC段的现象是 C.反应进行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D.C点溶液的PH为 。 9. 质量均为x克的Mg和Fe,分别与100克浓度为9.8%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 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之比为 。 H2的质量 Mg 消耗Mg和Fe的质量之比为 。 Fe x的取值范围 。 反应时间/s 10.实验室检验经检验处理后的水中还存在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实验流程如图: ①试剂A的化学式是 ,试剂A加入过量的作用是 ;滤液C的溶质的成分 。 ②写出步骤Ⅱ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步骤Ⅰ先加入试剂B,步骤Ⅱ加入过量试剂A,也能达到检验氯化钠的目的,理由是 。 11. 草酸在一定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某同学为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将一定量的草酸完全分解,并将产物全部通入下列装置. · ①A装置U型管内的物质左侧由白色变蓝色,右侧仍为白色,请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实验中观察到B、E中石灰水变浑浊,C中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草酸分解的产物中有 ,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④为计算草酸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某同学在上述实验中测定了如下数据. 装置(含其中药品)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装置B m1 m2 装置D(玻璃管及其中氧化铜) n1 n2 根据上述数据能否计算草酸分解产生的一氧化碳的质量?若能,请写出计算 式 ;若不能,你认为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装置中残留的气体忽略不计) 12.有一包白色粉末样品中,可能含有NaCl、CaCO3、K2CO3、Ca(NO3)2、 无水CuSO4、Na2SO4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1)将样品放入水中,粉末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2)在上述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3)将上述混合物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无色气体;在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则样品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 13. 体X和固体Y的反应可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 ①若X、Y均为纯净物,请根据实验现象完成相关分析. 现象 分析 仪器A 仪器B 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红色 石灰水变浑浊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是 白色固体变蓝色 X是 Y是 ②若Y是纯净物,X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且含有三种元素,A中黑色固体逐渐减少,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能的组成是 . 14.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Cl、KNO3、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对该固体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少量固体做焰色反应实验,若看到黄色火焰,证明原固体中含有KNO3 B.M是BaSO4和BaCO3,N是AgCl,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Na2SO4和K2CO3 C.X是AgNO3,Y是BaCl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和Na2SO4 D.X是Ba(NO3)2,Y是AgNO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和Na2SO4,可能有KNO3 15. 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下列有关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5. 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1、图2回答: (1)由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乙、丙均属于______(填“易溶”或“能溶”)物质. (2)图2中,试管里预先装有少量生石灰,当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某饱和溶液析出固体(不考虑水分蒸发).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是______(填甲或乙或丙). 17.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欲测定其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Na2CO3+H2SO4===Na2SO4 + H2O + CO2↑ 通过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碳酸钠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如图连接装置(除B、C外)并加入所需药品。 ②称量并记录 的质量(m1)。(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 ⑧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④连接上B、C。 ⑤打开分液漏斗F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 ⑥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⑦称量并记录 的质量(m2)。(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及E右端的出口。) ⑧计算。 ⑴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则干燥管A的作用: , 若撤去装置A会导致实验结果 ;干燥管C的作用是 ; E装置的作用是 。步骤③中鼓气的目的是 ; 步骤⑥中鼓气的目的是 ,若没有该步骤,会导致实验结果 ;本实验能否同时省略③、⑥两个步骤? ,原因是 。 ⑵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5g,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分液漏斗F中至少要盛放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mL) mL,若m1为51.20g,m2为53.1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18.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再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 B.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再不断滴入稀盐酸 C.用pH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pH,再滴加稀盐酸,pH逐渐降低,最终小于7 D.向装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19.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 (2)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C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无溶质析出的是______. (3)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4) 若将t10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0C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0. 下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t1℃时100g的饱和溶液中含A物质 g ②t2℃时,A,B,C的相同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 ③将t1℃一定量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可用图上 点表示 ④若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对所得三种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B>C>A C.溶剂质量都不变 D.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⑤t2℃时,分别蒸发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析出固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 21.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查阅资料】 Ⅰ.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COOH CO↑+ H2O,浓硫酸在反应中起 作用。 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设计及操作】 (1) 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 (2) ① 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甲→ → → → →尾气处理(填序号)。 (3) ② 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 ;装置乙的作用是 。 (4) ③ 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 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而非黄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 。 22.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在常温下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浩明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 (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①A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名称)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该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依据是 、 . (2)用D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 ;收集氧气时,还可以选用 法收集.检验D装置试管内收集到中的气体是否氧气的方法、现象及结论是:待D中气体集满后,把试管移出水面,然后 . (3)C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参与反应的CO2,如果没有连接这个装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4)检验B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方程式 ①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 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碳酸钠,写出步骤③的方程式 ② ② ③ ③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明明同学认为Na2O2与CO2反应除了生成Na2CO3和O2,还有可能生成NaHCO3.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写出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图一为甲、乙两种物质(不带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 Ⅰ.图一中M交点的含义是 ; Ⅱ.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g 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Ⅲ.升高温度能够使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甲”或“乙”). Ⅳ.在t1℃时,A、B两烧杯中均盛有20g水,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搅拌后如图二所示,则加入固体的质量必须大于 g. Ⅴ.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升温至t2℃,有关A、B两烧杯中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溶质质量:A可能等于B ②溶液质量:A一定大于B ③溶质质量分数:A可能等于B ④溶剂质量:A一定等于B ⑤溶液状态:A一定不饱和,B一定饱和. 24.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kPa时,M、N两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S M.20℃ =0.023L/L H2O ,S N,40℃ =0.023L/ H2O .则在101kPa、30℃时,M、N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SM <SN B.SM =SN C.SM >SN D.无法比较 24. 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填编号)。 a. 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26.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甲 乙 ① HCl溶液 NaOH溶液 ② HCl溶液 大理石 ③ CaCl2溶液 Na2CO3溶液 ④ CuSO4溶液 铁粉 ⑤ H2SO4溶液 锌粒 A. ①②B.③④C.①⑤D.②⑤ 27.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图。正确的分析是 A.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的不断增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