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1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二
化学知识点总结(二)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1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3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4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5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6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7 硫酸铜晶体的俗称是蓝矾或胆矾。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 8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9 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三者的关系: 缓慢氧化会引起自燃,两者都是氧化反应 (1). (03年上海).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作电极的是………………………( )A.金刚石 B.活性炭 C.炭黑 D.石墨 (2.) (06年上海)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明显现象。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甲>铜>乙 B、乙>铜>甲 C、铜>甲>乙 D、甲>乙>铜 10、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1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1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13、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14、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间的关系:注意各酸根或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元素 单质 化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原 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 分子 构成 分化 离子 得或失电子 直接结合 物 质 聚集 结合 物质 化合物 存在状态 表示方法 单质 元素符号 元素 宏观组成 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微 观 构 成 核外电子(—) 表示方法 元素符号 质子(+) 中子(0) 化学式 由原子构成 结构 表示方法 原子 分子 原子核 分类 无机化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碱 氧化物 酸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盐 混合物 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离子符号 相对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 15、物质的结构: 16、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符号前有数字时符号所表示的粒子 元素符号:原子 化学式:分子 离子符号:离子 如:5CO2 只表示5个二氧化碳分子 如:4Mg2+ 只表示4个镁离子 如:3S 只表示3个硫原子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如: 钙离子:Ca2+ 如: 氢原子:H 如: 二氧化碳分子:CO2 如正二价的镁元素:Mg +2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17、蒸发溶剂、加入溶质、升高(或降低)温度 加入溶剂、降低(或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特征的反应 一、7个分解反应: ⑴ Cu2(OH)2CO3 △ 2CuO+H2O+CO2↑; ⑵ 2H2O 通电 2H2↑+O2 ↑; △ ⑶ 2KMnO4 △ K2MnO4+MnO2+O2↑; ⑷ 2KClO3 MnO2 2KCl+3O2 ↑; ⑸ H2CO3 = H2O + CO2↑; ⑹ CaCO3 高温 CaO + CO2↑; ⑺ 2HgO △ 2Hg+O2↑ 二、3类置换反应: ⑴金属与酸:Zn+H2SO4 = ZnSO4+H2↑; Zn+2HCl = ZnCl2+H2↑ Mg+H2SO4 = MgSO4+H2↑; Mg+2HCl = MgCl2+H2↑ Fe+H2SO4 = FeSO4+H2↑; Fe+2HCl = FeCl2+H2↑ 2Al+3H2SO4 = Al2(SO4)3+3H2↑; 2Al+6HCl = 2AlCl3+3H2↑ ⑵铁与硫酸铜:Fe+CuSO4 = FeSO4+Cu ⑶氢气或碳做还原剂:H2 + CuO △ Cu + H2O; 3H2+Fe2O3 高温 2Fe+3H2O C+2CuO 高温 2Cu+CO2↑; 3C+2Fe2O3 高温 4Fe+3CO2↑ 三、3种氧化还原反应: ⑴氢气做还原剂: H2 + CuO △ Cu + H2O; 3H2+Fe2O3 高温 2Fe+3H2O ⑵碳做还原剂: C+2CuO 高温 2Cu+CO2↑; 3C+2Fe2O3 高温 4Fe+3CO2↑ ⑶一氧化碳做还原剂:CO+CuO △ Cu+CO2;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四、两种沉淀: ⑴ Ca(OH)2+CO2 = CaCO3↓+H2O ⑵ 2NaOH+CuSO4 = Cu(OH)2↓+Na2SO4 白色沉淀 蓝色沉淀 常考的一些知识点: 10. 五种白色沉淀是AgCl、BaSO4、CaCO3、BaCO3、Mg(OH)2;一种蓝色沉淀是 Cu(OH)2;一种红褐色沉淀是Fe(OH)3。 其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是AgCl和BaSO4。 11. 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12. 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 13. 用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 10. 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11. 收集气体应用集气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烧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镊子。加热时常用酒精灯。 12. 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13.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14. 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15.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16.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口复燃。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燃着木条在集气瓶口熄灭。 17. 能区别盐酸和硫酸的试剂是氯化钡BaCl2溶液。 18. 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19. 在氧气、稀硫酸、熟石灰、干冰四种物质中,可用来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用于潜水、抢救病人的是氧气;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20.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1.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22. 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23. 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24.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25.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 26.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27. 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8. 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29. 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30. 浓硫酸在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例1 右图装置具有集气、贮气、洗气等功能。试用“a”或“b”填空: ⑴作集气瓶:①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 端通入;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 端通入,检验氧气是否已收集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处。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先在瓶里盛 。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 端通入;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 端通入。 ⑵作贮气瓶:若瓶中已贮存有难溶于水的气体,为使气体逐渐排出,可往 端逐渐通入 。 ⑶作洗气瓶:为除去(或称洗去)CO中的少量CO2,可在瓶中盛半瓶 ,将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从 端通入,则另一端导管排出的即是纯净的CO。 ⑷对于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使用该洗气瓶(装半瓶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便于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B可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C有利于让病人吸入具有一定湿度的氧气 D氧气瓶应与洗气瓶的b端连接 例2 为了测定水煤气的组成,用右图A、B、C装置连接后, 澄清石灰水 C CuO B 干燥剂 A 将水煤气通入。测定时发现A中质量增加,B中黑色粉末 变红,C中出现浑浊。回答: ⑴装置连接顺序应是:(填A、B、C) 水煤气→ → → ; ⑵A质量增加,说明水煤气中含有 ; ⑶C中的现象说明水煤气中含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