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5月模拟试卷含解析4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拭去,再立刻用稀NaOH溶液冲洗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必须在托盘天平左盘上垫一张洁净白纸 C.测定溶液pH值,将干燥的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片刻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D.金属钠不慎燃烧不能用水扑灭,应立即用沙子覆盖 2.类推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H2、CO与氧气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B.CO2、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由此可知碱能与所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3.下列曲线示意图与相应选项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 B. 表示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C. 表示质量、颗粒大小都相等的金属中加稀盐酸 D. 表示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4.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易溶于水).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5.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②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0.8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3.2g.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该气体可能含有CO和CH4 B.该气体可能含有H2和CO C.该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 D.该气体可能只含有CH4 6.明矾【KAl(SO4)2•12H2O】能在水中电离出K+、A13+、SO42﹣,兴趣小组为探究明矾水溶液中哪种粒子有净水作用,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KCl,静置 烧杯中的水仍然浑浊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A12 (SO4)3,静置 烧杯中的水变澄清 A.K+和Cl﹣都没有净水作用,起净水作用的是水分子 B.A12(SO4)3、A13+和SO42﹣都有净水作用 C.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使用的试剂可以是硫酸钾和氯化铝 D.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使用的试剂可以是硫酸钠和硝酸铝 二、填空题(共10分) 7.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的“毒胶囊”中含有重铬酸钾(K2Cr2O7),重铬酸钾是有毒且致癌的强氧化剂,其中铬(Cr)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请回答: (1)Cr2O72﹣离子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取一铬的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放入稀硫酸中,发生了类似铁和稀硫酸的反应,可观察到铬片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溶液变蓝;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CrSO4),硫酸亚铬溶于水呈蓝色.请写出铬片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8.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其中A、D是盐,B、C是碱,E是酸.它们相互间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①C+E=A+2F,②2B+E=D+2F,③A+2B=C↓+D.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请写出物质F的化学式________. (2)C物质有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选编号). A.NaOHB.Mg(OH)2C.Zn(OH)2D.Fe(OH)3 (3)如果C为一种蓝色沉淀,请写出反应③可能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实验简答题(共26分) 9.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镁条放入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但很快镁条表面又冒出很多气泡,他们觉得很奇怪. 【提出问题】这些气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猜 想】小宇:是氧气;小丽:是氯化氢;小琪:是氨气(NH3);小梁:是氢气.小黄马上否定了小琪的猜想,他否定的依据是________; 【实验探究】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 实验一:小宇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 实验二:为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氯化氢,小丽用________检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化氢; 实验三:为确定气体是否氢气,小梁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每个装置均充分反应). 【实验结果】 (1)若该气体是氢气,则在乙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甲、丙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不同的,请指出它们的区别________; (3)为确定该气体产生的本质原因,小梁用精密pH试纸测试实验所用的CuCl2溶液,pH约为5.5,最后确定CuCl2溶液呈酸性.查阅资料发现:CuCl2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与实验结果相符. 10.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含铜90%的废铜屑制取胆矾(CuSO4•5H2O). ①将铜屑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铜在氧气、稀硫酸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硫酸铜. ②过滤,滤液于烧杯中静置、冷却析出硫酸铜晶体. ③待结晶完毕,在滤出晶体,用少量、低温的蒸馏水洗涤晶体三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外,还需________.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步骤③中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原因是________. (4)为判断步骤③中晶体表面的硫酸是否洗净,有同学向第三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以此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该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________. 11.一定质量的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用排水法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查密度表求出氢气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利用如图给定仪器组装一套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用一次),并回答相关问题. (1)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接口的连接先后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 ①待A中物质恢复至室温时,读取量筒B中水的体积. 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置于天平上称量后,立即投入试管A中.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后关闭活塞.上述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3)分析下列其中一实验步骤出现的状况(其他操作均正确),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低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好 B.装置A中还有氢气未排除 C.试管A尚未冷却至室温就读取量筒B中水的体积 D.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 (4)将质量M克的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氢气体积为V毫升,试计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填代数式,设氢气密度为0.09g/L). 四、分析计算题(共16分) 12.现有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固体质量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混合溶液中溶质HCl的质量为________g.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你画出该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 13.小金淘米时发现米发霉了,米放在米缸里怎么会发霉呢?小金猜测大米发霉可能与大米的含水率有关.含水率是指“某物质中水的质量占该物质质量的百分比”.于是小金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样.取A、B、C、D、E五种新鲜大米各2份,每份20克. Ⅱ.测定含水率.各取一份样品依次放入烘箱,设定温度130℃,在相同环境下干燥40分钟,实验数据如下: 大米种类 A B C D E 实验前质量(克)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烘干后质量(克) 18.00 17.00 17.50 17.40 17.80 Ⅲ.探究大米发霉的时间.将5种样品的另一份在相同环境下、相同方式下放置15天后,发现B大米变为灰绿色.取灰绿色物质进行培养,从显微镜下辨认是黄曲霉的菌落.接着观察其他样品大米的变化,40天后,用肉眼观察到的大米发霉的日期如下: 大米种类 A B C D E 发霉时间(天) 没有霉变 15 30 35 39 (1)按照国家对大米含水率的标准≤14.5%来衡量,五种大米中不合格的是________. (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小金的实验还不够严谨,变量控制上还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 (4)为了延长大米保存时间,小金发明了新的大米包装袋,将氧化钙包与大米同时密封包装.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了氧化钙某种化学性质: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除(4)方法外,还可采取________措施防止大米发霉.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拭去,再立刻用稀NaOH溶液冲洗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必须在托盘天平左盘上垫一张洁净白纸 C.测定溶液pH值,将干燥的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片刻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D.金属钠不慎燃烧不能用水扑灭,应立即用沙子覆盖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称量器-托盘天平;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A、根据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强腐蚀性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基本操作分析判断; D、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干冰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都生成二氧化碳,只能用干燥沙土盖灭. 【解答】解:A、皮肤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应用抹布擦拭,再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切不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故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 C、将干燥的pH试纸浸入某一溶液一会儿后取出,会玷污溶液,正确使用方法是用玻璃棒点蘸取溶液点试纸的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故错误; D、沙子不易燃,能将金属钠和空气隔离,起到灭火的作用,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2.类推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H2、CO与氧气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B.CO2、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由此可知碱能与所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碱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性质进行解答; C、根据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特点进行解答; 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解答】解: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故正确; B、NaOH与CO2,SO2都能发生反应,并不是碱能与所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例如氢氧化钠溶液不和一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D、有机物都含碳,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CO2、CaCO3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不属有机物,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推理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规律,不是“瞎猜”,也不是以偏概全. 3.下列曲线示意图与相应选项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 B. 表示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C. 表示质量、颗粒大小都相等的金属中加稀盐酸 D. 表示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溶液的pH小于7,加水稀释其pH会增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等质量的镁、铝、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铝最多,盐酸与氯化亚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酸和碱先反应. 【解答】解:A、酸溶液的pH小于7,加水稀释其pH会增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故A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故B正确; C、等质量的镁、铝、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铝最多,不是镁,故C错误; D、盐酸与氯化亚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在盐酸与氯化亚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得等一段时间才能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易溶于水).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滴入的氢氧化钠被氯化铝反应掉不断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直至溶液中的氯化铝全部反应;随后,滴入的氢氧化钠与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AlO2,而使沉淀逐渐消失进行分析; B、根据氯化铝不显碱性,所以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pH逐渐变大;NaAlO2溶液呈碱性,随NaAlO2的生成溶液碱性逐渐增强进行分析; C、根据滴入的氢氧化钠逐渐把氯化铝变成氢氧化铝沉淀而使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全部沉淀而使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变为零;随后滴入的氢氧化钠把沉淀氢氧化铝变成易溶于水的NaAlO2,而使溶液中铝元素质量逐渐增加,至沉淀全部溶解进行分析; D、根据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中水的质量会持续不断增加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后,随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与所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故A正确; B、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与所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故B正确; C、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与所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故C正确; D、图中所示,随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其它因素的影响,结合表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5.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②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0.8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3.2g.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该气体可能含有CO和CH4 B.该气体可能含有H2和CO C.该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 D.该气体可能只含有CH4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根据题意,浓硫酸吸收燃烧生成的水而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浓硫酸质量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增加,说明燃烧既生成了水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结合可燃物完全燃烧的规律,可判断混合气体中含C、H元素;而利用水、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确定混合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对于判断混合气体的组成有决定性作用. 【解答】解:由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装置质量增加10.8g,可判断燃烧生成了10.8g水,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氢元素,且氢元素质量=10.8g××100%=1.2g; 由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装置质量增加13.2g,可判断燃烧生成了13.2g二氧化碳,说明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且碳元素质量=13.2g××100%=3.6g; 甲烷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12:(1×4)=3:1,则混合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3.6g:1.2g=3:1,因此可判断混合气体可能只有甲烷;也可能只含有CO和H2;也可能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同时存在,不可能含有甲烷和另外任何一种气体. A、该气体可能只含CO和CH4,是错误的; B、该气体可能只含H2和CO,是正确的; C、该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是正确的; D、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是正确的. 故选A. 【点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可燃物中的碳元素全部生成二氧化碳,可燃物中的氢元素全部生成水;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判断可燃物中一定含C、H元素. 6.明矾【KAl(SO4)2•12H2O】能在水中电离出K+、A13+、SO42﹣,兴趣小组为探究明矾水溶液中哪种粒子有净水作用,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KCl,静置 烧杯中的水仍然浑浊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A12 (SO4)3,静置 烧杯中的水变澄清 A.K+和Cl﹣都没有净水作用,起净水作用的是水分子 B.A12(SO4)3、A13+和SO42﹣都有净水作用 C.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使用的试剂可以是硫酸钾和氯化铝 D.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使用的试剂可以是硫酸钠和硝酸铝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KCl,静置,烧杯中的水仍然浑浊,说明钾离子和氯离子都不能净化水;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A12 (SO4)3,静置,烧杯中的水变澄清,说明可能是铝离子能够净化水,也可能是硫酸根离子能够净化水,也可能是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能够净化水. 【解答】解:A、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KCl,静置,烧杯中的水仍然浑浊,说明钾离子和氯离子都不能净化水,但是浑浊的水中含有水,因此水分子不能净化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A12 (SO4)3,静置,烧杯中的水变澄清,说明可能是铝离子能够净化水,也可能是硫酸根离子能够净化水,也可能是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能够净化水,不能说明A12(SO4)3、A13+和SO42﹣都有净水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使用的试剂可以是硫酸钾和氯化铝,因为钾离子不能净化水,如果硫酸钾能够净化水,则说明硫酸根离子能够净化水,氯离子不能净化水,如果氯化铝能够净化水,则说明铝离子能够净化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D、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使用的试剂不能是硫酸钠和硝酸铝,因为硫酸钠带入钠离子,硝酸铝带入硝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填空题(共10分) 7.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的“毒胶囊”中含有重铬酸钾(K2Cr2O7),重铬酸钾是有毒且致癌的强氧化剂,其中铬(Cr)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请回答: (1)Cr2O72﹣离子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6 . (2)取一铬的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放入稀硫酸中,发生了类似铁和稀硫酸的反应,可观察到铬片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溶液变蓝;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CrSO4),硫酸亚铬溶于水呈蓝色.请写出铬片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r+H2SO4=CrSO4+H2↑ .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规范性. 【解答】解:(1)钾显+1价,氧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有:(+1)×2+X×2+(﹣2)×7=0,X=+6.故填:+6. (2)铬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铬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H2SO4=CrSO4+H2↑.故填:Cr+H2SO4=CrSO4+H2↑.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三是写上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有“↑”或“↓”. 8.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其中A、D是盐,B、C是碱,E是酸.它们相互间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①C+E=A+2F,②2B+E=D+2F,③A+2B=C↓+D.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请写出物质F的化学式 H2O . (2)C物质有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BC (选编号). A.NaOHB.Mg(OH)2C.Zn(OH)2D.Fe(OH)3 (3)如果C为一种蓝色沉淀,请写出反应③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4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D是盐,B、C是碱,E是酸,C+E=A+2F,由于C是碱,E是酸,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且生成盐不强调是不溶性的,所以F是水,同时由于水的计量系数为2,所以E为二元酸,即E为H2SO4,而B是碱,由于计量系数为2,所以只能为一元碱,可能为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等,C、E反应生成A、F,说明C为二元碱,这样才能使C、E的计量系数都是1,且相等,所以可以为氢氧化钙或者氢氧化钡或者氢氧化铜或者氢氧化亚铁或者氢氧化镁,同时A+2B→C↓+D,说明碱为不溶性的,则该碱为氢氧化铜或者氢氧化亚铁或者氢氧化镁等,同时可知A为硫酸铜或者是硫酸亚铁或者硫酸镁等,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D是盐,B、C是碱,E是酸,C+E=A+2F,由于C是碱,E是酸,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且生成盐不强调是不溶性的,所以F是水,同时由于水的计量系数为2,所以E为二元酸,即E为H2SO4,而B是碱,由于计量系数为2,所以只能为一元碱,可能为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等,C、E反应生成A、F,说明C为二元碱,这样才能使C、E的计量系数都是1,且相等,所以可以为氢氧化钙或者氢氧化钡或者氢氧化铜或者氢氧化亚铁或者氢氧化镁,同时A+2B→C↓+D,说明碱为不溶性的,则该碱为氢氧化铜或者氢氧化亚铁或者氢氧化镁等,同时可知A为硫酸铜或者是硫酸亚铁或者硫酸镁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F是H2O. 故填:H2O. (2)通过推导可知,C是二元碱,所以可能是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锌, 故选:BC. (3)若C为一种蓝色沉淀,反应③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故填:CuSO4+2NaOH=Cu(OH)2↓+Na2SO4.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简答题(共26分) 9.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镁条放入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但很快镁条表面又冒出很多气泡,他们觉得很奇怪. 【提出问题】这些气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猜 想】小宇:是氧气;小丽:是氯化氢;小琪:是氨气(NH3);小梁:是氢气.小黄马上否定了小琪的猜想,他否定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物中没有N元素 ; 【实验探究】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 实验一:小宇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 实验二:为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氯化氢,小丽用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检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化氢; 实验三:为确定气体是否氢气,小梁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每个装置均充分反应). 【实验结果】 (1)若该气体是氢气,则在乙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粉末变红 . (2)甲、丙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不同的,请指出它们的区别 甲是除去原气体中的水蒸气,丙是验证有水生成 ; (3)为确定该气体产生的本质原因,小梁用精密pH试纸测试实验所用的CuCl2溶液,pH约为5.5,最后确定CuCl2溶液呈酸性.查阅资料发现:CuCl2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与实验结果相符.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猜想】根据反应物是镁和CuCl2溶液分析判断; 【实验探究】根据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分析; 【实验结论】(1)根据氢气具有还原性分析; (2)检验气体的成分,首先除去水分的干扰;无水硫酸铜可以检验水分的存在. 【解答】解:【猜想】反应物是镁和CuCl2溶液,没有N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琪的猜想不对; 【实验探究】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氯化氢是酸性气体,小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化氢; 【实验结论】(1)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铜.所以若该气体是氢气,则在乙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 (2)检验气体的成分,首先除去水分的干扰,无水硫酸铜能够吸收水分,所以甲中的无水硫酸铜是除去原气体中的水蒸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所以无水硫酸铜可以检验水分的存在,丙中的无水硫酸铜是验证有水生成. 故答案为:【猜想】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物中没有N元素; 【实验探究】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实验结论】(1)黑色粉末变红; (2)甲是除去原气体中的水蒸气,丙是验证有水生成. 【点评】通过实验考查物质的性质,训练同学们的实验探究能力,难度不大. 10.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含铜90%的废铜屑制取胆矾(CuSO4•5H2O). ①将铜屑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铜在氧气、稀硫酸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硫酸铜. ②过滤,滤液于烧杯中静置、冷却析出硫酸铜晶体. ③待结晶完毕,在滤出晶体,用少量、低温的蒸馏水洗涤晶体三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外,还需 玻璃棒和漏斗 .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O2+2H2SO4═2CuSO4+2H2O . (3)步骤③中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原因是 水越多,温度越高,硫酸铁晶体溶解的越多 . (4)为判断步骤③中晶体表面的硫酸是否洗净,有同学向第三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以此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该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不可靠,这是因为洗涤液中含有少量的硫酸铜,硫酸铜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沉淀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外,还需玻璃棒和漏斗; (2)铜、氧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3)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水越多、温度越高,硫酸铜溶解的越多; (4)钡离子能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 【解答】解:(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外,还需玻璃棒和漏斗. 故填:玻璃棒和漏斗. (2)步骤①中铜、氧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H2SO4═2CuSO4+2H2O. 故填:2Cu+O2+2H2SO4═2CuSO4+2H2O. (3)因为水越多,温度越高,硫酸铁晶体溶解的越多,因此步骤③中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 故填:水越多,温度越高,硫酸铁晶体溶解的越多. (4)因为洗涤液中含有少量的硫酸铜,硫酸铜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沉淀,向第三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 故填:不可靠,这是因为洗涤液中含有少量的硫酸铜,硫酸铜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沉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一定质量的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用排水法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查密度表求出氢气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利用如图给定仪器组装一套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用一次),并回答相关问题. (1)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接口的连接先后顺序为 a、d、c、b (填字母);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H2SO4=MgSO4+H2↑ .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 ①待A中物质恢复至室温时,读取量筒B中水的体积. 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置于天平上称量后,立即投入试管A中.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后关闭活塞.上述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③②④① . (3)分析下列其中一实验步骤出现的状况(其他操作均正确),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低的是 ABD (填字母). A.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好 B.装置A中还有氢气未排除 C.试管A尚未冷却至室温就读取量筒B中水的体积 D.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 (4)将质量M克的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氢气体积为V毫升,试计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填代数式,设氢气密度为0.09g/L).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量气装置;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要想排出洗气瓶中的液体时,气体要从短导管进入,液体从长导管排出解答,根据金属镁与稀硫酸反应时会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解答; (2)根据连接好仪器后,要先检查气密性,再放入药品,然后收集气体解答; (3)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氢气的质量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 【解答】解: (1)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的先后顺序为 a、d、c、b,注意要想排出洗气瓶中的液体时,气体要从短导管进入,液体从长导管排出.金属镁与稀硫酸反应时会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其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 (2)依据实验的目的和进行实验的要求可知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连接好仪器后,要先检查气密性,在对镁的质量进行测量,再放入药品,进行反应,然后收集并测量气体的体积. (3) A、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好,使生成氢气比理论上要少,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高; B、装置A的试管中剩余部分产生的氢气,使生成氢气比理论上要少,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高; C、若未将试管A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B中的水的体积要比实际体积大,就造成生成的氢气多的假象,这将会使所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低; D、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氧化镁会与酸反应,但不生成氢气,使生成氢气比理论上要少,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高; (4)设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V毫升=V×10﹣3L,0.09g/L×V×10﹣3L=9V×10﹣5g Mg+H2SO4=MgSO4+H2↑ X 2 Mg 9V×10﹣5g X= 答案为: (1)a、d、c、b Mg+H2SO4=MgSO4+H2↑ (2)③②④① (3)ABD (4)=. 【点评】典型的实验探究题,熟练掌握实验中导致出现误差的原因,并能分析清楚每步实验的目的即可准确解答该题.此题比较新颖,通过实验测定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准确称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四、分析计算题(共16分) 12.现有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固体质量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混合溶液中溶质HCl的质量为 7.3 g.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你画出该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设稀盐酸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混合溶液中溶质HCl的质量为y, 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说明反应生成了4.4g二氧化碳,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4.4g ==, x=10.6g,y=7.3g, 故填:7.3. (2)设氯化钙质量为n,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m,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11 100 m n 10g ==, m=10.6g,n=11.1g, 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00%=11.1%, 答: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3)碳酸钠和稀盐酸、氯化钙反应的质量相同,因此溶液质量也相同,和稀盐酸、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质量都为:10.6g÷10.6%=100g, 该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如下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3.小金淘米时发现米发霉了,米放在米缸里怎么会发霉呢?小金猜测大米发霉可能与大米的含水率有关.含水率是指“某物质中水的质量占该物质质量的百分比”.于是小金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样.取A、B、C、D、E五种新鲜大米各2份,每份20克. Ⅱ.测定含水率.各取一份样品依次放入烘箱,设定温度130℃,在相同环境下干燥40分钟,实验数据如下: 大米种类 A B C D E 实验前质量(克)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烘干后质量(克) 18.00 17.00 17.50 17.40 17.80 Ⅲ.探究大米发霉的时间.将5种样品的另一份在相同环境下、相同方式下放置15天后,发现B大米变为灰绿色.取灰绿色物质进行培养,从显微镜下辨认是黄曲霉的菌落.接着观察其他样品大米的变化,40天后,用肉眼观察到的大米发霉的日期如下: 大米种类 A B C D E 发霉时间(天) 没有霉变 15 30 35 39 (1)按照国家对大米含水率的标准≤14.5%来衡量,五种大米中不合格的是 B . (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大米霉变的快慢与含水量有关 . (3)小金的实验还不够严谨,变量控制上还存在的不足是 没有控制大米的种类 . (4)为了延长大米保存时间,小金发明了新的大米包装袋,将氧化钙包与大米同时密封包装.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了氧化钙某种化学性质: CaO+H2O═Ca(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除(4)方法外,还可采取 冷藏、真空保存 措施防止大米发霉.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进行计算; (2)大米霉变的快慢与含水量有关; (3)科学探究过程中,进行实验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对照实验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4)利用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5)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从而达到延长大米保存时间目的. 【解答】解:(1)按照国家对大米含水量的标准14.5%来衡量,五种大米中不合格的是B,其含水量为15%. (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大米霉变的快慢与含水量有关. (3)小金的实验还不够严谨,除温度与相对湿度外,变量控制上还存在的不足有:没有控制大米的种类,因为不同种类的大米其含有的物质不同. (4)为了延长大米保存时间,小金发明了新的大米包装袋,将氧化钙包与大米同时密封包装.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了氧化钙易吸收水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O═Ca(OH)2. (5)除(4)方法外,还可采取冷藏、真空保存措施防止大米发霉. 故答案为:(1)B; (2)大米霉变的快慢与含水量有关; (3)没有控制大米的种类; (4)CaO+H2O═Ca(OH)2; (5)冷藏、真空保存.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探究实验的原则和食物保存的方法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