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7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度中考历史(7下材料题) 二轮专项练习
目 录 政治制度 经济生活 文化思想科技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政治制度 26.(12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2分)“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2分)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那一朝代官制的变化?(2分)“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2分)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2分)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2分) [参考答案] [12年山东东营中考]第26题 (1)秦始皇(嬴政);(2分)太尉、御史大夫。(2分) (2)明朝;(2分)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2分) (3)军机处;(2分)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2分)(答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官员没有政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可适当给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材料四: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 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意为:秦以来各朝君主都没有吸取“秦设相"的教训,都跟从设立,结果影响君主,原因是他们“擅专威福”。)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材料二中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什么影响?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2分) (3)仔细观察材料三,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该时期,为了加强对今西藏的管理,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 (4)由于材料四的认识,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5)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2年湖南娄底中考]第31题 31.(1)中央:设三公(太尉、御史大夫、丞相)(1分)地方:实行郡县制(1分) (2)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1分) 颁布推恩令,等等(1分) (3)行省制(1分) 宣政院(1分) (4)废丞相(2分) (5)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3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4﹒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他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他”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建立的时间?(2分) (2)材料二中汉代是如何把孔子放在“圣坛”上作为“圣人”代表的?(1分) (3)根据材料三图示,说出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置源于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1分) (4)请你结合以上材料想一想,明、清两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参考答案] [12年黑龙江龙东中考]第24题 (1)秦朝;公元前221年。(2分)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1分) (3)行省制度。(1分) (4)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2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汉书》记载,秦始皇统治时,百姓(负担的)“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各种刑罚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赭(zhě)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簿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材料表明,秦始皇和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不同的统治政策;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分) (2)有人说,唐太宗是实践孔孟治国思想的典范。你认为这一说法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1年山东日照中考]第26题 (1)秦始皇:加强剥削,人民负担沉重,刑法严酷;唐太宗:注重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刑罚。(4分) 秦的暴政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唐太宗的统治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时期。(4分) (2)正确。(1分)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都主张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唐太宗的统治政策与此基本一致。(3分) 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平!” 请回答: (1)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唐太宗的这种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1)以民为本,重视农业(4分) (2)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分) [10年贵州黔东南中考]第26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3)材料三描写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繁荣景象,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他在位时, 称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2分)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的相同点是(1分) (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参考答案] (1)圆形方孔铜钱;小篆;郡县制;“焚书坑儒”(4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2分)(3)开元盛世;诗赋(2分)(4)B(1分) [2008·山东威海]第31题 阅读下表: 唐朝人口统计表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 4531万人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1690万人 请完成: (1)根据上表内容,绘制一幅“唐朝人口变化柱状图”。(10分) (2)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8分) [参考答案](1)如图(10分) (2)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呈上升趋势。(2分) 因为唐太宗的清明统治,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了开元盛世。(6分) [10年湖南益阳中考]第21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第4课(第17页) 材料二 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第4课(第18页) 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2分)它对 [参考答案] (1)答: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2′) ②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2′) (2)①“长策”指科举制度。(2′)②影响:a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1′) b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1′) [2007年扬州中考] 第27题 唐朝时,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都城长安的曲江参加国宴,然后登临大雁塔,象征从此步步高升,并题名他壁留念,被称为“雁塔题名”。请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⑴“新科进士及第”是我国古代哪一重要选官制度的内容?这一制度创建于我国哪一朝代?(2分) ⑵概述这一选官制度在唐朝时的积极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科举制度;隋朝。(2分) (2)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2分) [2007年宜宾中考] 第16题 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 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述其影响。(2分)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1分) [参考答案](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 (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0年江苏苏州中考]第30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材料三:唐太宗派大臣护送她入藏时带出了许多工匠,还有谷物、果品、菜种、药材……,以及医学、农学、天文历法等书籍。藏族人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加莎”。至今,青藏高原仍留下许多颂扬她的诗歌和传说。 请回答: ⑴材料一出自战国时期的变法家商鞅之口,请写出他变法的主要内容?(4分) ⑵与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人物是西汉时期哪一位伟大的史学家?(2分)他留下的历史著作是什么体例?(2分) ⑶材料三的“她”是谁?(2分)留下这段千古佳话时的唐朝统治史称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1年湖南郴州中考]第22题 22、⑴①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推行县制。(答对一点计2分,两点计4分) ⑵司马迁(2分)纪传体通史(2分) ⑶文成公主(2分)贞观之治(2分) 【梦回盛世大唐】(7分)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l)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盛世经济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又农业工具进行了叨陋到渐9(至少举出两例)(2分)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3)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至少举出三件史实)(3分) [参考答案] [11年湖北襄阳中考]第1题 32.[梦回盛世大唐](7分) (1)虚心纳谏(1分);(答出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1分) (2)曲辕犁(l分);筒车(l分) (3)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等。 (评分说明:每回答正确一点给1分,回答正确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多答不加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6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摘自《岳麓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2分) (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西周:分封制(1分)秦朝:郡县制(1分) (2)唐朝:三省六部制(1分)作用: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1分) (3)元朝:行省制度(1分)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1分) [10年湖北黄冈中考]第28题 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秦、西汉、元、明这四个朝代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的主要措施或政治制度。 秦朝: (1分) 西汉: (1分) 元朝: (1分) 明朝: (1分) (2)小明同学想探究秦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管辖的措施,他主要应依据 (1分) A.影视作品 B.民间传说 C.《史记》《资治通鉴》 D.秦始皇兵马俑 [参考答案] (1)秦朝:推行郡县制。西汉: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答“颁布‘推恩令’”也可)元朝:创建行省制度;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2)C。 [09泰安中考]第16题 阅读下列材料 明朝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⑴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他们由谁直接指挥? ⑵这段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⑴锦衣卫(2分),皇帝(2分)。⑵皇权空前加强(或实行特务统治)(2分) [09黔东南州]第24题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被许多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广西共有9位状元。6位出自桂林,因此桂林获得了“状元城”的美誉。假如你是《科技文化报》的记者,准备写一篇关于科举制度的文章,请你谈谈完成下列文章主题的三个设想。 (1)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呢?(2分) (2)请你在文章中简单介绍科举制度在隋、唐、明三个时期的发展状况。(3分) (3)结合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请你简要谈谈科举制度的利弊。(2分) [2007年桂林中考] 第11题 [参考答案](1)复习所学课文、访问学者、考察历史遗址、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资料、上网查阅等。(2分)(任意答出两项即可) (2)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2分)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文体都被严格限定,且不能有个人见解,称为“八股取士”。(1分) (3)科举制度通过较为公开的考试,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参与国家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1分)但是现在的考试制度与科举制度一样,都规定了考试的学科、内容和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1分)( 200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通过公开公平地考度选拔人才的制度,中国自古有之。科举制度自创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5分) (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基本特征是什么?(1分) (2)唐朝科举考试和明清的八股取士在考试的内容方面有何重大变化?(3分)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参考答案] (1)分科考试、择优录取。(1分) (2)内容:唐朝除考儒家经典以外,更重诗赋和时务策,考生可以发表自己主张见解;八股取士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程朱理学,不允许有个人见解。(3)说明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衰落、消极。(1分) [2007年黄冈中考] 第16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2分) [参考答案](1)科举制度;隋唐时期。(4分) (2)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愚天下之心”。(2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10年福建莆田中考]第26题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l)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l分)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l分)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1分)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2分)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1分)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1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l)秦朝;(l分)统一货币、度量衡(1分) (2)行省制度;(1分)西藏、台湾(或琉球)(2分) (3)明朝;(l分)明太祖(或朱元璋)(l分)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 [10年山东泰安中考]第31题 知识归类,填充表格。(4分) 自秦朝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多个朝代的统治者不断采取措施以强化君权。请根据所学知识,以思想方面的措施为例,完成下列知识结构的填写。 [参考答案] [11年山东烟台中考]第27题 27.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太祖:八股取士;康熙帝:大兴文字狱。(4分)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核心的皇帝制度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但国家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若干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自以为功德无且,令群臣商议国君的称号。臣下李斯等认为,秦王的功业超过古代三皇五帝。秦王把“皇”与“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历代君王最尊崇的专称。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帝对臣民的生命和财产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他不仅可以制定法律,而且可以超越法律,为所欲为。 材料二:隋朝设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得以进一步完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六部之中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各部门政令的贯彻与执行都要秉承皇帝的旨意,国家的政治权力逐步由地方集中到中央,由中央集中到皇帝,皇帝总揽国家最高权力,同时又有一个完其的政务机关来协助、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材料三:明太祖朱元璋吸取了前代教训,采取废除承相制,设置内阁等专制措施,加强皇权。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它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历史上始称皇帝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隋唐时期,设立并进一步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写出两点即可,2分) (4)三则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皇权处于怎样的地位?(1分) [参考答案] [11年辽宁沈阳中考]第18题 (5分)(1)嬴政(秦始皇)(2)三省六部制(3)废除压相制、设置内阁、设军机处(4)皇权至高无上 (6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代 组织机构 作用 明朝 A 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清朝 B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在地方上设立什么机构标志着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开始?(2分) (3)请补充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2分) [参考答案] [11年广东梅州中考]第16题 16.(1)秦朝;郡县制度。(2分) (2)元朝;行中书省(或行省,省)。(2分) (3)A:锦衣卫(或东厂)B:军机处(2分) 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请回答:( 5 分)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1分) (2)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3)元朝政府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你列举其中一年。(1分)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1分) [参考答案] [11年山东青岛中考]第36题 36.(1)秦朝。(l 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3)行省制度。(l 分) (4)改革行政机构,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明成祖削藩;迁都北京等。(1分)(答出任意一条即可得分)军机处。(l分) 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某校历史探究小组围绕上述内容开展小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有关活动内容。(10 分) 探究一 历史回眸(6 分)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明太祖 清雍正帝 政治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 皇帝总揽全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 ① 思想问题 焚书坑儒 ③ 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 探究二 历史思考 上述表格内容反映出我国中央集权制怎样的发展趋势了(2 分) 探究三 历史方法 学习历史要讲究方法。以上学习活动除了探究法,还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写出两种即可)( 2 分) [参考答案]( 10 分) 历史回眸:① 设郡县(制);②设军机处;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每点2 分,共6 分) 历史思考: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或加强)。(2 分) 历史方法:归类法、概括法、列(填)表法、问题法等。(回答出两种即可得2 分) [10年福建宁德中考]第28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中央废除承相,撒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4分) (2)材料一中的措施哪一项对我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2分) (3)有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2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秦朝;材料二:元朝;材料三:明朝;材料四:清朝。(每项1分,材料应与答案相对应,不对应不得分) (2)郡县制(2分)。 (3)皇权逐渐加强(1分),相权逐渐削弱直到废除(1分)。 [10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第22题 经济生活 26.(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测算,1700-182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扬州即属于其中之一。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扬州再次成为全国著名的重要商业城市的主要原因。(3分) (2)材料二马克思所说的“帝国”指的是哪国?“殊死”的决斗”指的是什么战争?从马克思对“帝国”的论断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有益的历史教训?(4分) [参考答案] [12年江苏扬州中考]第26题(7分) (1)①扬州居交通要冲,是我国中部各省食盐供应的基地和清王朝南北漕运的咽喉(1分) ②商品经济特别是盐业的发展(1分) ③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更使扬州经济发展锦上添花,出现空前的繁华。(1分) (2)中国或清朝。(1分)鸦片战争。(1分)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2分) 28.(7分)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2年江苏淮安中考]第28题 28.(1) 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南方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2)江南河。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唐朝。(3)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 26.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2分)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1分)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右面图一、图二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分)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三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 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1分)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参考答案] [12年山东滨州中考]第26题 26.(1)商鞅变法;(2分)重视农业生产(或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或使秦国富强起来)。(1分) (2)曲辕犁;(1分)筒车。(1分) (3)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分)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2分) (4)闭关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分)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 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不能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分) (6分)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 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2分) B 【技术创新】 A (2)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 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2分)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 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2分) [参考答案] [12年广东梅州中考]第16题 (1) 唐太宗(或:李世民);善于纳谏。(2分) (2) A:曲辕犁B:筒车(2分) (3) 藏族;文成公主。(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历史信息是什么?(3分) (2)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4分) (3)从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3分) (4)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3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长城、金字塔。(每个工程2分,共4分。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3)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3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可得分。) (4)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影响深远。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3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007年福州中考] 第26题 (5分)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河南段终于2009年全面开共。这是一项规模浩人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一、图二工程的主要功能。(2分) (2)两人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1分) [参考答案](5分) (1)图一:防洪灌溉;(1分)图二:运输。(沟通南北交通或南粮北运也可,l分)(2)都江堰的修建,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只要答出对秦国的积极影响即可,l分)为修建大运河,隋炀帝过度役使人民¨,遭到人民反抗,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意思相近即可,1分)(3)要从国情出发;要经过充分、科学的论证;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一条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l分) [10年河南中考]第21题 丝绸是中华文明鲜明的特征之一。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各民族都会利用自然界的纤维材料制作衣物,唯有中国竟发明出由蚕丝织成的丝绸。 (锦,经过练染的熟蚕丝织造的多重多彩丝织物,是丝织品中最高水平的代表。 纱,经纬线极纤细,平纹,有均匀的方孔,是丝织品中最纤细、稀疏的品种。 绫,质地轻薄,是一经一纬交织成斜纹地、花的单重丝织物。)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关于丝织品方面的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3分) 信息点一:_____________ 信息点二:_____________ 信息点三:_____________ (2)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推断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2分) [参考答案](1)织品朝代 织品色彩 织品花纹 织品种类 织造工艺 丝织水平 (2)我国唐代丝织业水平高超。 [10年辽宁沈阳中考]第16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宋代《货郎图》 图(2)北宋“交子”铜版拓片 图(3)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图(2)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3分) (2) 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 )。(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3分) A 农业繁荣 B 手工业繁荣 C 商业繁荣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纸币(3分)(2)C(3分)(3)现象:经济重心南移。(2分)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③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每点2分 答对任意2点就得4分) [10年海南中考]第44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四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3)举三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6分) (4)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2分) [参考答案] [11年山东潍坊中考]第21题 (16分)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4分) (2)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三项任选答二项,每项2分,共4分) (3)商业繁荣(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沿街设立店铺;旅店业兴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场所瓦子;有春节(或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列出符合题意的三条即可,每条2分,共6分) (4)根据实际制定恰当政策(或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安城简图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长安城的布局?(1分) (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分析这一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3)结合材料一,归纳材料二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2分) (4)材料二的经济景象对市民的娱乐生活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1分) [参考答案] [09玉林中考]第12题 (1)唐朝。 (2)景象:商业繁荣或经济繁荣。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 (3)特点:①住宅区和商业区没有明显区分。②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或出现了夜市、晓市。③出现了专门的街市。(意思相同或相近,答出2点即可得2分) (4)影响: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娱乐生活的发展,如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或有耍杂技、踢球、武术表演等活动的地方。(1分) (8分)上海世博会会《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l分》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l分) (2)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l分)有很多供来往客人住宿的地方,叫作什么?(l分)达官贵人出行普遍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l分) (3)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l分)政府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l分) (4)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挤生活的认识。(l分) [参考答案](8分)(1)张择端(l分);东京(开封)(1分) (2)瓦子(l分);邸店(l分);轿子(1分) (3)交子(1分);市舶司(1分) (4)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任答一点,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l分) [10年江苏南京中考]第31题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10年开封市“大宋年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在郑州举行,为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跃春节期间广大群众的旅游生活,……中共开封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年文化品牌,……确定于2010年春节至正月十五期间,正式推出开封市“大宋年文化节”……届时将举办规模盛大,多姿多彩的宋文化民俗庙会、灯会、展演等系列活动。———2010年2月9日豫台网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封市“大宋年文化节”举办的目的和主要内容。(4分) (2)材料一中的“大宋”在定都开封期间,出现过哪些与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2分)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大河网——河南日报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北宋东京的商业繁荣有哪些特点?(2分)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在他的一幅美术作品中对东京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描绘,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目的:弘扬传统文化,活跃群众生活,打造文化品牌。(2分)内容:举办宋文化民俗庙会、灯会、展演等系列活动。(2分) (2)辽、西夏、金。(2分,答出2个即可) (3)特点:人口稠密;最大的都市;买卖区与居住区分不清,商品交易时间长等。(2分,答出2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作品:《清明上河图》。(2分) [10年山东临沂中考]第34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建始于公元前3世纪,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都江堰控制着岷江之水,引导其灌溉成都平原肥沃的耕地。 ------------------摘自2000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摘自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1)材料一中的水利工程由谁主持修建的?修建于哪一时期?(3分)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它”是什么的象征?(3分) (3)闽北有哪一处世界遗产?为保护世界遗产,我们该做些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1年福建南平中考]第27题 27.(1)李冰父子;(2分) 战国时期。(1分) (2)长城;(1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2分) (3)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2分) 自觉树立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从自身做起;对中国的世界级遗产有所了解;学习世界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做世界遗产知识的传播者;向有关部门提出保护世界遗产的合理化建议等。(答出其中一点或意思相近,给2分) 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留下了许多传世的珍品。 A.铸有周康王册命贵族盂,并赐给他臣民与奴隶铭文的铜鼎 B、唐代金卧龟莲花纹五足银香炉 C.元代青花凤纹瓷壶 D.清代农耕图瓷瓶 从上面四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方面的历史信息?(写出四点即可)(4分) 方面一: 方面二: 方面三: 方面四: [参考答案] 可从朝代制作材料、文字、文字的载体、用途、种类、历史史实、政治制度、制作工艺、艺术(纹饰、图案、造型)、审美观等方面回答。 [2007年沈阳中考] 第16题 文化思想科技 21.(12分)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l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4分)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2分) 材料二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 材料三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3)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2年山东潍坊中考]第21题(12分) (1)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言之有理,答对二点即可得4分) 作用: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分) (2)现象: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原因:科举制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3)原因: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2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总的看来,科举制在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始终具有选拔人才和控制人才的功能,只不过二者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唐宋时期科举考试确实为社会选拔了一大批国家的栋梁之才。……随着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控制功能的日益突显,选拔人才的功能相对减弱,最终科举考试也就因此失去了选拔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功用而走向了穷途末路。 ——葛剑雄主编《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 材料二 (中国)如今被那些世界魔王英、俄、法、德等强国,看得眼红了,谁都想蚕食鲸吞起来。……不就是害在那班帝王,只顾一时的安稳,不顾万世的祸害,造出“科名”(科举)二字,把全国人民的心都蒙了……凭着人欲杀欲割,一味不疼不痒了。 ——曾朴《孽海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在唐宋时期的主要功能。其中所述的“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明清时期在政治上突出的表现有哪些?明清科举制与隋唐相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说明清末科举制走向尽头的原因。(5分) (2)概括《孽海花》对科举制的看法。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其看法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2年江苏常州中考]第31题 (共8分) (1)功能:唐宋时期,选拔人才的功能为主。(1分) 表现: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2分)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的选拔人才功能减弱,控制功能增强。(1分) 原因:科举制失去了选拔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功用。(1分) (2)看法:《孽海花》认为科举制麻痹了全国人民,是近代中国遭受侵略而无力抵抗的原因。(1分) 认识:《孽海花》的这一观点是片面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2分) 24.(9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艺术篇】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1)材料一中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__________;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年发展成为书法艺术,图二是谁的书法作品?(2分) (2)与图三相关的戏曲剧种是我国的“国粹”,该剧种初步形成于什么时期?(1分) 【思想篇】 材料二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3)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2分) 【科学篇】 材料三 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传统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4)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同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这部著作是什么?(2分) 【感悟篇】 (5)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2年山东德州中考]第24题 24.(1)甲骨文;王羲之。(2分) (2)清朝中后期(或19世纪中期)。(1分) (3)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1分)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构建有重要意义。(1分) (4)五禽戏;(1分)《伤寒杂病论》。(1分) (5)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保护它的发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去其糟粕,更要取其精华,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 26.(12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阅读感悟,探究回答。 (1)完成下列表格:(8分) 史家观点 举例说明(一例即可)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夏鼐 ……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诸子争鸣,岂能淡忘? ——易中天 唐朝的文化确实丰富多彩,多方面向前发展,构成了一幅百花齐放的画面。 ——韩国磐 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2)法国史学家丹纳说,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请以古代中国某项艺术成就为例,说明它与时代的关系。(3分) (3)若让你围绕“古代中国文化”开展研究性学习,请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1分)(要求:文字简洁,观点鲜明) [参考答案] [12年山东日照中考]第26题 (1) 举例说明(一例即可) 青铜器铸造业发达。(2分。或甲骨文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等。) 孟子主张“仁政”,影响到后世的统治思想。(2分。或答墨、道、法、兵家思想亦可。如果答孔子、老子思想得1分。) 雕版印刷术相当成熟。(2分。答出唐朝其它重要文化成果亦可。) 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2分。答出宋朝其它重要文化成果亦可。) (2)《清明上河图》,(1分)反映了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2分) (答出中国古代任意一项重要文化成就,并点明其与时代的关系即可。) (3)如:唐朝文化对亚洲的影响。(1分。符合题意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34.(10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信息交流活动,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源头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即所谓进奏院状。作为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进奏院状主要涉及皇帝的活动、诏旨和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至于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信息,则并不多见。 ―――中华传媒网 (1)材料一认为新闻传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何时?(1分)考古研究青蛙,那时我国境内哪种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且已经会使用天然火?(2分) (2)唐朝以来报纸的产生与发展,与我国古代哪两大科技发明密切相关?(4分) 材料二 2011年12月29日,该报(报纸见右图)举行了这的80周年庆典。毛泽东称它为“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周恩来推介它为“世界上最好的报纸”;几代中国人“一报在手,纵览全球”,始终将其视为了解外部世界不可替代的窗口。 ―――《视觉中国》 (3)材料二中“报纸”的名称是什么?(1分)人们阅读该报与唐朝阅读“进奏院状”的主要目的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2年山东临沂中考]第34题(10分) (1)远古时代。(1分)北京人。(2分) (2)造纸术、印刷术。(4分) (3)《参考消息》。(1分)了解外部世界;了解皇帝的活动、诏旨和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2分) 10、(7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评价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科举制度诞生于何时?废除于何时?(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2分) (3)材料二中顾炎武的观点与材料一中费正清的观点是否矛盾?(1分)请说明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2年湖北荆门中考]第10题 (1)隋朝。(1分)。清朝(1分,回答1905年也可)。 (2)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任答两点即可,但答案中一定要有公平公正的意思存在)。 (3)不矛盾。费正清肯定了科举制度曾经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到了明清时候,科举制度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消极作用越来越大,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2分,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也可) 30.(8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噶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3分) [参考答案] [12年湖北黄冈中考]第30题 (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藏族。 (2)特点: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 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 (3)原因:①噶尔丹勾结沙俄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 ②康熙帝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 意义: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8.材料解析。(10分) 材料一:文化是指人类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体育、教育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 就。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改造自然、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材料二:观看下图(图4)。 材料三:新华社印度科钦2012年5月13日电,执行“和谐使命——郑和舰环球行”任务的中国海军远洋航海训练舰“郑和”舰,13日结束对印度的友好访问,踏上环球航行 出访及远洋实习训练的新航程。 请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朝、明朝都修筑了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他们修筑长城的共同目的是什 么?(1分) (2)隋朝时建造了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是哪座?(1分)为什么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2分) (3)商朝时出现了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由它发展而来的。这是哪种文字?(1分) (4)请完成下列表格。(4分) 姓名 时代 研究领域 主要成就 贾思勰 北魏 农学 所撰写的 ①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农学著作。 祖冲之 南朝 数学 ② 。著有《缀术》。 司马光 ③ 史学 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学巨著。 ④ 明朝 医学 所编著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 (5)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后,你有何感想?(1分) [参考答案] [12年湖北恩施中考]第28题(10分) (1)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1分) (2)赵州桥。(1分)隋炀帝修筑的大运河大量征用人力,使人民承担了繁重的徭役,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生产力。(1分)大运河的开通在客观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联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1分) (3)甲骨文。(1分) (4)①《齐民要术》;(1分)②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ll00年;(1分)③北宋;(1分)④李时珍。(1分) (5)我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当今十分重视科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很高;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言之成理即可,1分) 19.读图说史(8分) 图1孔子 图2丝绸之路上的商队 图3四大发明 阅读上面三幅图文后,回答问题 (1)图1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图2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之路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的关系?(2分) (3)图3中哪一项发明引起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对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的发明又是什么?(3分) (4)结合以上信息,请你从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1分) [参考答案] [12年辽宁营口中考]第19题 (1)儒家学派 核心思想是“仁” (2)长安 张骞通西域 (3)火药 造纸术 (4)略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与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美称,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1)右图这位东方先哲——孔子,他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2分) (2)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1分)并在思想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1分) (3)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史称什么?(1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象思想的精华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6分) (1)提出“仁”、“礼”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懦术”。(3)“贞观之治”。(4)仁政、民本思想。 [09苏州中考]第30题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本报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22日合龙贯通,该桥全长41.58千米,同时也是中国北方首座冰冻海域特大型桥梁……青岛海湾大桥涵盖了目前世界上许多最先进的建桥工艺和技法,填补了中国桥梁史上多项空白…… 青岛海湾大桥 ——2010年l2月23日《广州日报》 (1)隋朝时期,我国在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其中,存在至今的一座著名桥梁的名称是什么?(2分)其设计者是谁?(1分)这座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如何?(1分) (2)与上述隋朝建造的这座著名桥梁相比,青岛海湾大桥有哪些主要特点?(3分) (3)假如你是青岛海湾大桥建设指挥部的负责人,当记者问及海湾大桥的建设意义时,你将怎样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1年山东临沂中考]第34题 (1)名称:赵州桥或安济桥;(2分)设计者:李春;(1分) 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1分) (2)修筑在海上;跨度特别长;使用钢筋、水泥等材料修建;使用悬索;桥面平坦;桥面宽度大;涵盖了世界上许多最先进的建桥工艺和技法。(3分,答出3点、言之有理即可) (3)有利于交通运输;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有利于美化环境;有利于提升桥梁建筑水平。(3分,答出3点、言之有理即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 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1)材料一中,各个学派问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儒家学说从哪一时期开始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2分) 材料二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2)列举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两项宋代科技成就。(2分) 材料三 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材料三中提及“李杜诗篇万口传”,其中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谁?明清时期独领风骚的文学形式(体裁)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一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不超过20字)(1分) [参考答案](1)百家争鸣 汉朝 (2)印刷术 指南针 (3)杜甫 小说 (4)言之成理即可。 [10年江苏泰州中考]第21题 (8分)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某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在空白处各举一例史实,帮助小明完成这期板报。 [参考答案] (8分)选官制度:①进一步完善科举制②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③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④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1分)(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民族关系: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1分) 对外关系:①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文化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③玄奘前往天竺学习佛法(1分)(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科技:唐朝时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1分) 诗歌:诗歌繁荣,大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1分) 书法: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等(1分) 绘画: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1分) 艺术宝库:莫高窟(1分) [08南京中考]第31题 (14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 【栏目一】 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它用一个大拱横跨洨河两岸,跨宽37.37米,拱高仅7.23米,桥面坡度平缓,大拱两肩各建有两个小拱,桥型显得匀称、轻盈。桥身两侧的栏杆、栏板还雕刻有石狮和龙形等花纹,十分生动精美。…… 【栏目二】伟大的发明创造 它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请回答: (1)栏目一的图是我国古代哪项建筑?(2分)它是由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2分) 根据栏目一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该建筑有何特点。(2分) (2)栏目二的图是我国古代哪项发明?(2分)中国古代史上有许多发明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充实栏目二的内容,请你推荐一项发明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4分) (3)如何编辑一份优秀手抄报,请你为他们提一点建议。(2分) [参考答案] [11年湖南株洲中考]第26题 (1)赵州桥。(2分)李春。(2分)桥型匀称、轻盈,稳固性好,泄洪能力强,美观实用等。(学生任答一点即可得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 (2)指南针。(2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推荐发明2分,推荐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3)图文并茂;书写整洁美观;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考考你:汶川特大地震中海事卫星、遥感卫星在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70年_______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窨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的先烈,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实现了六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又一成就。请你列举一项宋朝科技“创新”的事例。(2分) [参考答案] [11年山东济宁63制中考]第33题 (1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地航海、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军事等。(该问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上述其中一点即可,其他回答只要符合史实均可。) 科技引领:请结合图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7分) 图一:蔡伦改进的技术 图二:毕升的发明 图三:宋代的发明 图四:蒸汽机 (1)请结合图片信息写出我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名称。(3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2)我国明朝时期哪一伟大的远航应用了图三的发明?(1分) (3)图四蒸汽机的改进者是谁?写出工业革命时期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一例。(2分) (4)上述图片的哪两项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传播和发展?(1分) [参考答案] A [11年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第21题 (7分)(1)图一:造纸术(1分) 图二:活字印刷术(1分) 图三:指南针(或罗盘针) (1分) (2)郑和下西洋(1分) (3)瓦特(1分);火车(蒸汽机车)或轮船(1分) (4)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或图一、图二(1分;答出两项给1分,答出一项不给分) 阅读下列材料: 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活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将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拆下可再用。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2分) (2)根据材料指出此项发明有哪些优点?(1分) (3)此项发明的意义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活字印刷术 毕升; (2)省时、经济; (3)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06年曲靖中考]第21题 识图辨史: 图1 图2 图3 请回答: (1)根据上面三幅图,请你说出与它们有关的中国古代的三项重大发明。(3分) (2)这些中国古代发明经哪里传到欧洲?(1分)请你结合其中的一项发明,谈谈它对世界的发展有何贡献?(1分) [参考答案] (1)活字印刷术(1分);指南针(1分);火药(1分) (2)阿拉伯(1分)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用于海上交通,解决了远洋航行辨别方向的困难,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武器的制造为推翻旧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火药可以用来采矿、筑路等工程,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1分)(任意答出一项即可) [2007年桂林中考] 第9题 (10分)(10分)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张骞等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也传到了西方. ——摘自丝博网 (1)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它的开辟有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摘自《魏书》 (2)民族大融合,也是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的一种形式。材料二中的“诏”是谁下达的?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英国哲学家培根对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传入欧洲曾经这样评价:“它们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简述指南针传入欧洲后带来的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1)丝绸之路;(2分)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2分) (2)北魏孝文帝;(2分)为了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2分) (3)指南针传入欧洲后,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2分) [10年山东日照中考]第26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据此回答: ⑴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的标志性成就,请写出四大发明的名称。(4分) ⑵试从政治制度、文化政策和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3分) ⑶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做才能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3分) [参考答案]⑴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每点1分,共4分) ⑵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文化政策: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每点1分,共3分) ⑶发展经济,进一步增强国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等(每点1分,共3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10年湖南湘潭中考]第35题 (9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2分)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分)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 经济篇 (3)(1分)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4)(2分)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三 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2分)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 感悟篇 (6)(1分)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1年山东德州中考]第24题 (9分)(1)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2分) (2)C(1分) (3)水稻或粟(1分)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图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2分) (5)宋词或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或火药的广泛运用)(2分) (6)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分) (3分)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①半坡人面网纹盆 ②司母戊鼎 ③《史记》书影 ④《资治通鉴》书影 ⑴请你按某一标准将以上四幅图片分成两类,把图片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第一类: 第二类: ⑵上述分类中,就史料的真实性而言,哪一类价值更大?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⑴ 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1分) ⑵ ①②两项对应的分类更具史料价值(不论答“第一类”或“第二类”,只要与①②两项对应均应给分)。(1分) 理由:①②均为第一手资料或实物资料。(1分) 评分说明:第一问分类错误不给分;第二问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且和题意相符,均可给分。 [06年河南中考]第21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l)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其中的“臣”是谁?(2分)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分) 材料三 雍正时,徐骏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令照天不敬律斩立决。 (3)材料三中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称之为什么?(2分)有何危害?(3分) (4)以上三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 [11年山东东营中考]第26题 (1)焚书坑儒;(2分)李斯。(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3)文字狱;(2分)摧残人才,禁锢思想,阻碍社会发展进步。(3分) (4)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2分) 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绵不绝,成就辉煌,是整个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中国古代历史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或标志) (2)请填写下面隋朝至清朝朝代更替示意图。(按序号填写朝代或政权名称) (3)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结合右图谈谈我国经济重心发生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4)列举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参考答案] [09滨州中考]第25题 (1)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生产(或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2分) (2)①唐 ②辽(契丹) ③南宋 ④明(4分) (3)变化: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1分) 原因:①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4)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4分) (共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医中药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证实了无论是在治病防病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的。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在近现代的历史中,中医不止一次受到过质疑。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中医已经跟不上时代先进科技的发展,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材料二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中草药使用经验。美国安利公司表示将在中国建立植物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和试点种植中国传统中草药,表明其看好中国中草药的前景。而除了安利公司之外,像联合利华这样的全球知名企业都开始投入到中国的中草药研究上来。 材料三 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科学与人文融合得比较好的学科,……近百余年西学东渐,再加上当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作用,使得一些中医师诊治疾病,常以西药打头阵,中药当陪衬,更有甚者不切脉、不辩证,如此失去了中医理论对诊疗实践的指导。对此,中医学界许多有识之士颇感忧虑而痛心疾首。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王永炎序(有删节) 请回答:(不得原文照抄) ①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医药学家有哪几位?请写出其中两位。(2分) ②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和外国对于中医、中草药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分)指出近代以来导致中医发展陷入困局的原因有哪些?(2分) ③对于中医的存废与发展,你有何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1年广东肇庆中考]第38题 (共9分)①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2分。每答对1人给1分,答对任意2人给满分。)②看法:中国对中医中草药的功效有质疑,外国则看好 中医中草药的前景。(2分,每点1分。答出中国质疑、外国看好两个关键词即赋分,表达出同样意思都给分。)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或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西方自然科学、哲学、医学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当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2分,每点1分。)③(本问是开放性问题,共3分,可作多种观点和论述,论点明确论述充分皆酌情给分。举例如下:)例1:应该保留和发展中医。(1分)中医的发展,首先是要继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有效性,要充分重视和发挥中医的价值。(1分)其次是要创新(或发展),要广泛吸纳现代科学、医学的成果,更新知识,实施中医现代化。(1分)(答出继承和创新、发展,不作论述或论述不紧扣论点只给1分;有论点且论述言之成理者给2分)例2:应该抛弃中医。(1分)中医已跟不上时代先进科技的发展,中医的诊疗不准确、不科学,应当以科学的西医来取代中医。(1分)(持本观点最高得2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二: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用木.石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图像章)。……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 (1)跟据材料一.二级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形式?(4分) (2)上述传统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请你选择其中两种艺术形式,根据所学历史教材,各说出两位我国古代艺术名家。(4分) (3)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请将从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角度,为本届奥运会期间的文艺表演或宣传设计两项活动。(2分) [参考答案] (1)书法,印章(雕刻,雕塑),舞蹈,绘画。(4分)。 (2)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摅市.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董其昌等。(2分出2位即可) 绘画: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张择端,徐渭等。(2分,答出2位即可)。 (3)戏曲欣赏,舞蹈,诗词朗诵,书画展,雕塑展,印章展等。(2分,答出2项即可) [08临沂中考]第34题 仔细观察以下三幅图: 请回答: (1)图A中人物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他是 ______ (名字)(2分)生活在______ (时期)(1分)。 (2)图B显示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______ (名称)(3分)。 (3)图C为某古典名著的插图,描绘了女主角林黛玉焚毁诗稿的情景,这一名著是《 ______ 》(3分)。 [参考答案] (1)孔子(2分) 春秋(1分);(2)造纸术(3分);(3)《红楼梦》(3分) [2007年海南中考] 第41题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绎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唐诗创作之繁荣,流派之众多,风格题材之丰富多样,各类时隔体制之完善齐备,皆表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流传至今的宋词有两万多首。明清时期文学是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其内容上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是通俗文学著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材料二: 朝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东汉 张衡 地动仪 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早于欧洲1700多年 南北朝 祖冲之 圆周率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比欧洲人早了近1000年 隋朝 李春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类似的桥早700多年 北宋 毕升 活字印刷术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 材料三: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已经形成。儒家是这一时期的文化高峰之一。汉武帝即位后,“摆出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家体系——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引佛教和道教学是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唐代、宋代、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3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古代科技在当时世界处于怎样的地位?(1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1)唐代:诗歌 宋代:词 明清时期:小说 (2)领先 (3)儒家思想 [10年辽宁沈阳中考]第18题 民族关系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校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 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藩。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藩。自此以来,完事休贴。见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轶,越在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帝式藏用,不违厥旨。 ⑴从材料一划线处课看出: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 。秦统一后,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在 (朝代)被废除。 ⑵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如何使“西域内属”的?有何意义?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藩之间的关系。《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 ⑶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12年陕西中考]第19题 ⑴ 重用人才 。分管行政 , 明朝。 ⑵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措施:打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设置“使者校尉”管理。 意义:沟通了与西域各族的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 ②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姻亲关系;合同为一家;有过冲突,以和为主。 价值:此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 ⑶认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促进发展是个时代的共同主题,各民族对祖国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26.(10分)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右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 的时代特征是什么?(4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2分) 材料四 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4)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2分) [参考答案] [12年山东莱芜中考]第26题(10分) (1)赵匡胤。(1分)女真。(1分)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2分)(答民族政权并立得1分) (2)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分) (3)民族融合。回族。(2分) (4)活字印刷术,指南针。(2分) 2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2分﹚ (2)汉武帝是如何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6分﹚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2分) (4)近年来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批驳达赖集团的藏独言论。﹙4分﹚ [参考答案] [12年湖南常德中考]第23题 (1)秦(秦朝),公元前221年。(2分)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加强思想统治。(6分) (3)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4)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2分)清朝建立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2分,答对一点即可) 材料一: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西藏自古就是国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为促进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元、明、清时,中央政府都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材料二: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60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507亿元,比1951年增长111.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比民主改革之初增长117倍。人均预期寿命由35.5岁增加到67岁,青壮年文盲率由95%除到1.2%。 材料三:极少数“藏独”分子蓄意制造国家民族分裂,我们要坚持抵制和反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⑴唐朝中央政府主要通过哪些方式促进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任答两点,2分) ⑵清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密切,为有效管辖西藏地区事务,清朝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2分) ⑶西藏是何时得到和平解放的?标志是什么? ⑷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对“藏独”分子蓄意制造国家民族分裂,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2年贵州毕节中考]第25题 ⑴和亲(1分)会盟(1分) ⑵a.确立了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1分) b.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1分) ⑶1951年5月(1分),标志: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团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2分) ⑷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色的发展道路,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坚决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坚决反对抵制任务分裂国家的言行和阴谋等。(4分,此题为开放式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末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军展开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材料二 1686年,清朝皇帝再次派兵进攻雅克萨,俄军损失惨重。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有改动)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战役发生在哪一年?(1分)秦朝末年也有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发生在哪里?(1分) (2)材料二中的“清朝皇帝”是谁?(1分)清朝、元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哪个少数民族建立了元朝?(1分) [参考答案] [12年广西贵港中考]第26题 (1)208年;巨鹿(今河北平乡)(2)康熙帝;蒙古族。 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前的广场的“民族团结宝鼎”(青铜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2001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的,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主题。 从“唐蕃会盟碑”到“民族团结宝鼎”,历史就此跨越了一千多年。人们在历史中见证 了汉藏人们团结友好的事实,同时也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不容置疑与更改的事实。 唐蕃会盟碑 民族团结宝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说唐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6分) (2)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重大措施。(4分) (3)透过汉藏关系史,并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4分) (4)依据材料,指出“唐蕃会盟碑”与“民族团结宝鼎”所包含的相同意义。(2分) [参考答案] [12年湖南邵阳中考]第21题 21.(1)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正式会盟并建立会盟碑;(2)建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立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确立达赖、班禅继承人。(任答两点即可)(3)战与和交织,但以和为主。(4)促进了汉藏人民的交往和友谊,使汉藏人民关系日益密切等。(有理即可)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试举一例说明(2分)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2分) (2)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合同为一家”。 (2 分) (3)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和好)为主。(4分) [10年山东东营中考]第26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生长繁盛);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材料三:“与朝廷和好年深,蓄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2分) (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的现象?(2分) (3)材料三辽“与朝延和好年深”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在此之后的哪一朝代出现了民族融合大发展的现象?(2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11年四川眉山中考]第44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或者“战争”与“和平”各1分) (2)①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或者漠北战役l分) ②昭君出塞(1分) (3)澶渊之盟;元朝(各1分) (4)“和”的关系(民族团结,友好相处意思相近即可,1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历经千百年的大融合,共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请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昭君出塞嫁给匈奴单于 嫁给吐蕃赞普的文成公主 材料二: 汉族士大夫食用烧烤食品 契丹贵族汉服出行图 (1)材料一反映的主题是民族交流的哪种方式?(2分) (2)材料二从日常生活的哪两个方面表现了民族融合?(2分) [参考答案](1)官府和亲(2分)(2)饮食、服饰(各1分) [06年沈阳中考]第16题 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出了很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1分)为巩固统治“新皇帝” 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2分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事实一例。(2分)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 地理志》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1分)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4)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1年山东滨州中考]第26题 (1)秦始皇 郡县制 (2)民族团结政策(或开明的民族政策) 文成公主入藏(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元朝疆域辽阔 行省制度 (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元末有人写诗,反映蒙、汉人民的关系: 胡人有妇解汉音, 汉女亦解调胡琴。 材料二:东汉末年以后,北方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与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关系越来越密切…… ———摘自某学者的文章 材料三:“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摘自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请回答: (1)据材料可知,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有很多,请你选择【把选项代号填入括号里】( )(8分) ①世袭制的推行 ②各民族间的长期交往 ③西方列强的侵略 ④统治阶级的改革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⑥社会经济的发展 ⑦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 ⑧海外贸易频繁 ⑨中外文化交流 (2)请举一个可以说明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例子。(4分) (3)材料三说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你认为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应当怎样处理民族关系?(3分) [参考答案] [11年广东茂名中考]第26题 (15分) (1)(②④⑥⑦)(每点2分,共8分,选错不扣分,全选不给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穿汉服、改汉姓……);唐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元朝形成了由波斯等外国人和中国的汉、蒙等民族融合而成的新的民族——回族……(4分,举一例即可,举其他例子符合题意同等给分,没有写出具体朝代和具体事例或内容的只给2分,照抄材料给1分) (3)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答1点给1分,答2点给3分,答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同等给分,本问最高不超过3分)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请写出下列相关内容。 (1)最早出使西域.加强西域与内地联系的历史人物 (2)迁都洛阳,促进民族融合的著名改革是 (3)“唐蕃和同为一家”中的吐蕃族是今天的 (4)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参考答案] (1)张骞(2)北魏孝文帝改革(3)藏族(4)回族 [08安徽中考]第11题 读下图 请回答 ⑴上图所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是谁建立的? ⑵ 从图可看出当时统治者采取什么制度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管理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⑶该朝统治者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请任举两例当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 ⑴ 元朝(1分)元世祖 (忽必烈)(1分) ⑵ 行省制度 (1分) 宣政院(1分) ⑶ ①汉族外迁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③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④回族形成(任两点,每点2分,共4分) [2007年眉山中考] 第40题 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交流学习而形成的。民族交流的形式丰富多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在镇州、易州、沧州、霸州、雄州等地设榷场(贸易市场)同辽进行贸易。宋人以茶、盐、布、药材、粮食、丝麻纺织品、漆器、硫磺、铜钱等,交换辽人的马、羊等畜牧产品以及马具、刀剑等物品。宋与西夏也曾在保安军等地设榷场贸易。南宋与金在接壤地带开设榷场。 材料二: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与汉族杂居,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西晋时人数达几十万,出现了“关中之人,戎 [参考答案](1)边境贸易、迁徙杂居(每点各2分)(2)民族融合(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06年沈阳课改]第24题 某校九年级(1)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史料呈现】 材料一 魏主(即北魏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贵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元朝时期,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材料三 清朝,西藏与中央政府联系更加紧密. ——北师大版七下《历史》教材 【问题探究】 (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的理由。(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回族作为一个新民族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什么?(1分) (3)试举一例说明材料三所说的“西藏与中央政府联系更加紧密”。(1分) 【活动总结】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以土德王,而土色是万物之元,因此要改为姓元。(1分) (2)元朝国家统一,各地区各民族交往频繁。(1分) (3)①顺治帝时正式赐予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②康熙帝时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③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并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1分) (4)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交往与融合。(2分) [10年江苏扬州中考]第31题 材料一: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所以称“华夏”,是因夏朝而得名。……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至春秋战国时,已成为较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但政治上尚无巩固的统一。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十世纪初,出现了“中华民族”这个名词。 材料二: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鲜明特点。从秦统一后的2000多年,中国的统一时间,大约占70%,分裂的时间约30%。……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及其对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的贡献说明,中华民族不是由汉族一个民族缔造的,而是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个时期?材料二所阐明的中国历史的鲜明特点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合所学知识说出元朝和清朝分别由哪个民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及其对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的贡献说明了什么?(3分) (3)“中华民族”这个名称体现了中国各民族整体上的民族认同。今天,各民族认同中华文化对促进民族团结有何意义?(4分) [参考答案](1)秦汉时期;(1分)大一统(或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1分) (2)蒙古族,满族;(2分)中华民族是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1分) (3)只有在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2分)同时,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使各族人民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2分) [10年江苏常州中考]第35题 材料分析题(本题共6分)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640年唐太宗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遂使唐蕃“和同为一家”。 材料三:元世祖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满足关系的发展。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材料四: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在清朝辽阔的疆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分) (2)分别写出唐朝和元朝民族融合的一则事例。(2分) (3)与北魏、唐朝和元朝相比,清朝民族管子的发展有什么特点?(1分) (4)材料所述四朝的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5)各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1分) [参考答案] [11年山西中考]第18题 (1)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1分) (2)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到吐蕃。(1分) 元朝: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形成新民族——回族。(1分) 评分说明:分别打出唐朝和元朝的事例各一个,一个1分,共2分。 (3)政府设机构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1分) 评分说明:写出“政府设机构”或“加强管辖”都可得1分。 (4)统治者的重视和恰当的民族政策。(1分) 评分说明:意思相符即可。只答“国家统一”者不得分。 (5)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1分) (13分)2009年3月28日 ,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西藏人民隆重集会,庆祝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汉藏交往) (1)“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汉藏交往历史悠久,流传了许多佳话。唐朝曾两次与吐蕃联姻,请举出一位与唐朝联姻的吐蕃首领。(1分) (2)821年,唐蕃会盟。请写出该盟约中的关键词。(1分) (主权管辖) (3)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元朝。当时,中央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西藏?(1分) (4)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5)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年和平解放西藏?为了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中央在西藏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 (西藏发展)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和平解放前,全西藏连一颗铁钉都不能生产,工业生产几乎等于零。2003年,西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874元,名列西部12省区第五位,这表明西藏已经迈入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材料三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天路》 (6)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7)“天路”即青藏铁路。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8)探究关于西藏的历史,你有何感想?(2分) [参考答案] (13分)(1)松赞干布或尺带珠丹。(1分) (2)患难相恤,暴掠不作。(1分) (3)宣政院。(1分) (4)顺治、康熙帝先后册封达赖、班禅;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乾隆帝确立“金瓶掣签”制度。(3分) (5)1951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6)唐朝时的汉藏交往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西藏的开发。(1分) (7)变化: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进步。(2分) (8)汉藏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汉藏交往和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的发展。(2分。答出其中一点或其他言之成理的皆可) [09衡阳中考]第27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哪些信息?(1分) 材料二 (图片另附页) (2)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1分)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1分) 材料三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1分) (4)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两项清政府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2分) [参考答案] ⑴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巩固边疆。(1分。答对其中一条即可得分) (2)西域都护的设置 。(1分)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1分) (3)行省制度。(1分) (4)确立了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加强对台湾的管理;雅克萨之战。(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项即可得分) [09德州中考]第16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哪些信息?(2分) 材料二 (2)图中A地为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1分)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材料三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1分) (4)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两项清政府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2分) [参考答案] (1)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巩固边疆。(2分) (2)西域都护的设置。(1分)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1分) (3)行省制度。(1分) (4)确立了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加强对台湾的管理;雅克萨之战。(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项即可得分) [09日照中考]第29题 (8分)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阅读下图,根据要求,按序号在空白处填写恰当史实。 [参考答案](8分) (1)①雅克萨(1分) ②尼布楚条约(1分) (2)③郑成功(1分) ④台湾府(1分) (3)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任答一个即可)(1分) H驻藏大臣(1分) (4)⑦大小和卓(1分) ⑧伊犁将军(1分) [09南京中考]第31题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本题7分) 材料一:如下清朝疆域图 材料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后,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 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了。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正式成为中国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城。清初,顺治皇帝开封达赖五廿为“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从此,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正式册封…… 阅读分析图片和材料后请完成: (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分别填写清朝疆域所至的相应地名。(3 分) (2)在材料一中的④、⑤长条形框内,分别填写清政府在该地设置的机构名称。(2 分) (3)材料二的省略号,是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加强管辖的措施,请你写出来。(2 分) [参考答案] (1)①巴尔喀什湖②外兴安岭③南海诸岛 (2)④伊犁将军⑤台湾府 (3)雍正时期(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乾隆时,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2008·山东济宁市] 第31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图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1分)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2分) (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1) [参考答案] (1)唐朝 (2)班禅 康熙皇帝 (3)驻藏大臣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08扬州中考]第29题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珠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二:右图 材料三:2008年3月14日开始,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先后发生了多起打、砸、抢、烧暴乱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这起事件完全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起来的。”几十年来,达赖集团在反动势力和藏独分子的支持下,从事了大量的分裂祖国的活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看待达赖集团的这种分裂行为?你认为藏族地区今后继续繁荣进步的保证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4分) (2)西藏;册封达赖,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和班禅监理西藏事务,并监督达赖和班禅圆寂后的转世程序。 (3)达赖集团制造的拉萨暴力事件是分裂祖国的行为,必定不会得逞;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行使民族自治权,大力发展本地经济。 [2008年·潍坊市]第21题 【区域特色 和同一家】(13分) 材料二:图一中D代表的省级行政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3)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4)A.D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分属我国东部和西部。东西部应各自发挥哪些优势。实现交流与互补?(4分) [参考答案] (13分) (3)册封宗教领袖(或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4)东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教育等方面具有优势;西部地区在自然资源与能源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应互通有无,实现共同发展。 [08温州中考]第21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嫁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 ——刘泽华等编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配图:从北京开往拉萨的T27次列车准时抵达拉萨火车站) ——据新华网 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作用。(2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2分) (3) 读史明智。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结论?(2分) [参考答案] (1)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2分) (2)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2分) (3)汉藏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植下,西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等。(2分。答到2点即可得全分,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08重庆中考]第23题 阅读下面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图一:秦朝疆域示意图 图二:清朝疆域示意图 请回答: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他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3分) (2)清朝统治者对图二中A地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有何意义?(3分) (3)比较图一、图二,指出我国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 (1)秦始皇或嬴政。(1分)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分。答“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等亦给分) (2)措施: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立驻藏大臣。(2分)意义:密切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维护了国家统一。(1分) (3)清朝的疆域比秦朝扩大了。(2分。正确指出某一具体变化也给分) [08衢州学业]第21题 【区域特色 和同一家】(13分) 材料二:图一中D代表的省级行政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3)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4)A、D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分属我国东部和西部。东西部应各自发挥哪些优势。实现交流与互补?(4分) [参考答案] (13分) (3)册封宗教领袖(或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4)东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教育等方面具有优势;西部地区在自然资源与能源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应互通有无,实现共同发展。 [2008·浙江温州] 第21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1分)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2分) (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1) [参考答案] (1)唐朝;(2)班禅 康熙皇帝;(3)驻藏大臣;(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008年·江苏扬州]第29题 自古以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_朝。(2分) (2)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请要概述鲜卑族孝文帝改革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3分) (3)元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你认为出现这一盛况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分) (4)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请你举出清朝前期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而采取的重大措施。(4分) [参考答案](1)秦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国家统一,经济发展 (4)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10年湖南岳阳中考]第31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2分)再举一例该事件中的措施。(2分) (2)材料二体现元朝哪一历史趋势?(2分)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举一例即可,2分) (3)材料三反映清朝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壮举,清政府对东归英雄们的态度如何?(2分) [参考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讲汉话、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尊崇孔子等。(回答一例即可) (2)民族融合的趋势。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同汉族人杂居相处;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等。(回答一例即可) (3)妥善安置。 [10年福建福州中考]第27题 明清时期我国历史最显著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各起到什么作用?(6分) (2)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一政策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1年湖南常德中考]第23题 23.(1)戚继光抗倭,平息东南沿海倭患,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2分)。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赶走沙俄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边疆(2分) (2)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1分),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分),土尔扈行部回归祖国,清政府妥善安置(1分)。 (3)闭关锁国(1分)。积极作用:对西方更改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1分)。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2分) 观察下列两图,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秦朝疆域图图二明长城 (1)图一中秦的统一是由谁完成的?哪次改革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分) (2)图一和图二中长城的修建分别是为了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进攻?依据图二指出明长城的起止点。(4分) (3)秦长城和明长城的修建都是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有人由此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战争与冲突。你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举一例并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1)赢政(秦始皇);商鞅变法 (2)匈奴;蒙古: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主流:和平与友好往来; 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减之间的友好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10年湖南长沙中考]第17题 对外关系 (12分)九年级某班在以“我国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了以下表格,请你一起参与。 历史时期 对外交往状态 对外交往史实 交往道路 典型事例 汉朝 对外开放 陆路为主 丝绸之路 唐朝 海陆并举 1.玄奘西行印度 2. ① 宋、元、明前期 海路为主 1.海上“陶瓷之路” 2. ② 明中后期、清 ③ 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 (1)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入合适的内容。(6分) (2)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道路发生变化的技术条件是什么?(2分) (3)鉴古知今,根据我国古代不同对外政策的后果,谈谈当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4分) [参考答案] [12年浙江台州中考]第25题(12分) (1)①鉴真东渡日本、②郑和下西洋、③闭关自守(6分) (2)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2分) (3)对外开放促进发展,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4分) 简答题 16.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改进,有效地记载和传播了人类文明。 (1)列举上古人类文明(奴隶社会时期)所使用过的文字。(2分) (2)我国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这一古代科技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分) (3)2012年3月13日,《纽约时报》报道:发行244年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停印。说出印刷版百科全书停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12年山西中考]第16题 (1)答:甲骨文(金文、铭文);象形文字;楔形文字。(2分)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任意两个得2分。答出小篆、隶书不得分。(2分) (2)毕昇(毕升)(1分)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或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1分) 27.“名片”,是现代人们自我介绍、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纵观华夏历史,两千年前的丝绸、一千年前的瓷器和五百年前的茶叶都名符其实地成为古老中国的“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公元前一世纪的一天,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1)据材料一,丝绸这张“名片”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送达罗马的?当时中国丝绸业高超的生产技术有哪些?(举一例即可)(2分) 材料二 新华社2012年4月电,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在此间举行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见右图)的专场拍卖,激烈竞逐后拍品以2.786亿港元(合2665万美元)成交,创造了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卖纪录。 (2)这个天青釉葵花洗如此昂贵,不仅仅是因为其年代久远,主要还是其制作工艺非常精美。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所知道的宋代制瓷业的辉煌。(2分) 材料三 有史料记载,早在明末清初,中国的茶叶风靡欧洲各国,并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1662年,号称“饮茶皇后”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时,其陪嫁物品中,包括有221磅的中国红茶和精美的东方茶具。 (3)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在此情况下,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 材料四 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疯狂掠夺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在列强铁蹄的蹂躏下,古老中国的“名片”黯然失色。 (4)对于中国名片的“鲜亮”、“失色”,你有什么感想?(2分) [参考答案] [12年山东烟台中考]第27题 27.(1)丝绸之路。(1分) 使用提花机(或染色技术)(1分) (2)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浙江哥窑以烧制的冰裂纹瓷器闻名;景德镇开始发展为著名的瓷都。(2分,答对其中一项即可得满分) (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 (4)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腐败的专制统治导致了近代的落伍。(2分) 17.(11分)自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南海主权争端加剧,“海权”、“海洋”、“海军”等涉海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高之国博士认为: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了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唐朝的繁荣、宋代纷经济兴盛、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期的挨打、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等折射出海洋对我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1)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证明材料的观点。(4分) 材料二:2009年《环球》杂志有文章称: (事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中国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权问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敌坚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当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由此开始关注海权。一时间,中国海上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改革开放以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成了刺激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因。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上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权等问题在中国的热度不断升温。 (2)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指的什么事件?说明你的理由。(2分) (3)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两个主 要原因。(2分) 材料三:2009年《国际先驱导报》有交章指出:海权影响海洋战略,西方扩张性的海洋文化注定了其对外侵略殖民的海洋政策,中国农耕文明相对内敛带有更多主平的色彩。调查发现,有7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就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海洋利益,包括在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内航海、养殖、捕捞、开采油气和矿产资源的排它性的权力,而仅有15.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是控制海洋的权力。恰恰相反,西方社会则普遍认为海权无非是控制海洋的权力。 (4)据材料三,概要指出中西方海权观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据此你认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关键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2年山东菏泽中考]第17题 (1)正面举例: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使唐文明更加繁荣辉煌;(或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海外贸易兴盛。)(事件与理由各1分,共2分) 反面举例: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国家的落后。(事件与理由各1分,共2分) (2)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时间长、规模大、航程远。(2分) (3)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外部因素的刺激。(2分) (4)中国人普遍认为海权就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海洋利益,西方社会则普遍认为海权就是控制海洋的权力(2分);更新海权观念、强化海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说出其中一条即可)(1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的商船最远到了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南宋的财政收入中海外贸易占重要地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后又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关闭其它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说出沟通中西陆上通道的名称及其历史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图中信息举出唐朝与A、B两地交往的史实。(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初期在对外关系上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说出我国古代从汉、唐、宋到清在对外交往上的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2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第21题 21.(1)丝绸之路(2分);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言之成理即可)(2分)。 (2)鉴真东渡日本(或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2分);玄奘西游天竺(印度)(2分)。 (3)市舶司(2分)。 (4)“闭关锁国”(2分)。 (5)由开放到封闭;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符合题意即可)(2分)。 33、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中外友好交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时期开辟的、连接亚欧大陆的陆上通道是什么?请你列举两例当时通过这通道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或手工业品。(4分) (2)唐朝时期,中日交往盛况空前。日本先后13次派往唐朝访问、学习的使团名称是什么?中日友好交往对日本历史上哪次重大改革起了推动作用?(3分) (3)明朝时,明成祖派谁率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对南洋(东南亚一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2年湖南岳阳中考]第33题 (1)丝绸之路 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任选其中两种) (2)遣唐使 日本大化改新 (3)郑和 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31、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1分)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 ⑵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1分)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1分) ⑶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1分)为“剪除” 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2分) ⑷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2分) [参考答案] [12年湖南湘潭中考]第31题 ⑴祖国边疆(海疆)安宁(1分)抗击倭寇(其它答案如与俞大猷配合,荡平沿海地区的倭寇等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计分,共2分) ⑵荷兰(1分)澎湖巡检司(1分) ⑶沙俄或俄国(1分)派清军进攻雅克萨或发动雅克萨之战。(如只答签署《尼布楚条约》计1分。共2分) ⑷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计分,2分) 38、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后是哪一年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1分) 台湾回归后的第二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这一机构的设置起了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2年湖北咸宁中考]第38题 ①1662年;(1分)②台湾府;(1分)③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2分) 2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图1 图2 汉武帝 图3 路博德将军像 材料二:17世纪中期,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者对着当地居民的残酷杀害和对这块土地的蹂躏,使这一繁荣富饶的地区变成了荒野,城堡变成了废墟。 材料三:明朝初年在海南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称琼州府,管辖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清朝基本沿袭明制。……2012年8月以来,菲律宾在我国西沙群岛的黄岩岛海域不断制造事端袭扰中国渔船,提出国际仲裁、给黄岩岛改名、欲去除岛上与中国有关的标志…… 请回答: (1)图1人物横扫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是谁?(3分) (2)西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结合图二,说出西汉汉武帝是如何管辖海南的?(2分)图三中的将军在历史上被誉为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3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材料三中黄岩岛问题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2年海南中考]第21题 (1)秦始皇(秦王嬴政)。(3分) (2)汉武帝在海南设置珠崖和儋耳二郡,海南正式并入中国版图。(2分)路博德被誉为开琼先驱或伏波将军。(2分) (3)沙皇俄国的势力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分)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答出1点到为2分,两点3分) (4)中沙群岛或黄岩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1分)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菲律宾的挑衅改变不了黄岩岛属于中国的事实,我们要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围绕“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来谈,言之成理即可。3分) 38.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蜿蜒的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纽带:遥远而神秘的东西方国度,留下了中国使者的足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归功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1分) (2)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4分) (3)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2分) (4)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12年湖南怀化中考]第38题 38.(1)张骞;(2)玄奘西游;鉴真东渡;(3)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有理即可)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邹枚路传》 材料二 材料三 (1)读图填空:秦朝定都 ,唐朝定都长安,时间相隔 年。(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交通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并分析其积极作用。(4分)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交通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3)综合上述内容,对你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1)读图填空:咸阳,838年。(2分) (2)①贡献:车同轨;修灵渠;形成以咸阳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答出一点即得2分)作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符合题意,答出一点即得2分) ②特点:陆路、水路、海路交通发达;形成了几个交通中心。(2分) 原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民族交往密切;实行对外开放,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得2分) (3) 启示:国家统一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前提;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密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就必须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古代中国具有开放的胸襟,领先于世界。(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得2分) [10年陕西中考]第19题 问答题 玄奘和鉴真为中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们的事迹表明唐政府实行了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请你谈谈我国外交有何优良的传统? [参考答案]玄奘西游天竺,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著有《大唐西域记》。(2分)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分)开放的对外政策。(2分)传播友谊,友好往来,以诚相待(和为贵),共同发展,和平外交。(2分)[06年湘潭中考]第55题 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①,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②、国内民族融合③、文化辉煌。 (1)(6分)“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① ② ③ (2)(2分)从材料出发,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只提问,不作答) 问题: [参考答案](l)①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史称“开元盛世”等。(2分)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类西游等。(2分)③文成公主人藏;文城公主嫁到吐善;西北各部首领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等。(2分)(答案可不拘泥于以上表述,只要依据题意、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共6分)。 (2)你怎样理解唐朝的对外交往等。[06年福州质量检查]第31题 我国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 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至今还有“唐人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唐太宗的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8分) (2) 大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该诗描写了唐朝哪位统治者前期的景况?请你概要描述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 方面的状况。(3分) (3) 电视剧《西斿记》中的唐僧是依据哪一个历史人物原型创作的?他为唐朝与哪个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你从他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 [参考答案] (1)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任用贤才,虚心纳諌;完善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开放的对处政策。 (2)唐玄宗,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3)玄奘,天竺(或印度)不畏难险 [2007年岳阳中考] 第31题 【彰显辉煌历史】(7分) 汉朝和唐朝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据此回答: (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汉朝出现了大一统局面?(举两例)(2分) (2)“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创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胜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做什么?请再列举一例汉、唐出现的盛世局面。(2分) (3)汉唐时汉族同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合同为一家”,请举出一例。(2分) (4)举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密切。”(2分) [参考答案] [彰显辉煌历史](7分) (1)措施:①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②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当中央,实行抑商政策;③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⑤民族关系上(外交上),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意思对即可,答对任意一点可得1分,共2分) (2)开元盛世(1分);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答对任意一点可得1分。) (3)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嫁给叶蕃、金城公主嫁给吐蕃。(任一即可得2分) (4)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唐与新罗的政治、商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唐与朝鲜音乐方面的交流等。(答对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09襄樊中考]第32题 (7分)2008年是唐朝建立1390周年纪念。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玄宗当政时期,采取了哪些政策治理国家?(5分)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2分) [参考答案] (1)作用贤能(或起用有德有才的人);采取措施发展生产(或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废除酷刑苛法;倡导节俭。(以上五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有其他答案,能言这成理,持之有据且符事题目要求变可相应给分。) (2)鉴真东渡(或谴唐使来华)(1分);玄奘西行(1分)(举出其他例子,符合题目要求变可相应给分。) [08黄冈中考]第16题 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合适的图名 。围绕这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有何意义?(3分) (2)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4分) 三个国家分别是① ② ③ 史实: (3)材料三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1)丝绸之路(或汉朝对外交通图)。(1分) 意义: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汉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分) (2)①天竺②新罗③日本(3分) 事实:①天竺:玄奘西游“取经”。 ②新罗: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③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等)。(答出任意一项即得1分) (3)原因:政治经济中心南移;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答对任意 3点即得3分) [09烟台中考]第31题 六、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7题3分,第38题4分,共7分) 3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永恒不变的追求。(3分)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在哪个朝代确立的?(1分) (2)隋朝结束分裂完成了统一,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哪一项工程?(0.5分) (3)唐朝时民族关系融洽,与哪个少数民族“和同为一家”?(0.5分) (4)元朝又一次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了什么制度?(0.5分) (5)明朝前期,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谁七下西洋?(0.5分) [参考答案] [11年江苏无锡中考]第37题 (1)秦朝 (2)(隋朝)大运河 (3)藏族或吐蕃 (4)行省制度 (5)郑和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认为中国重要的发明技术不止“四大发明”。……直到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诞生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引自《简明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在十五世纪,明朝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此后)欧洲人从事发展与印度的贸易,并穿越大西洋发现美洲。 ——引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并指出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果是什么?(2分) (2)中国的“发明技术”不断传入西方。汉代架构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什么?(1分) (3)材料二反映了中外历史上哪两件大事?“四大发明”中哪项发明为这两件大事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3分) [参考答案] D [11年江苏常州中考]第31题 31.(1)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它大便利了文化事业的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牛顿在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了微积分,在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即力学三定律。 (2)丝绸之路。 (3)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指南针。 史海泛舟(10分) 材料一: 项目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4分) (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2分) (3)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4分) [参考答案] [11年贵州六盘水中考]第21题 (1)时间长(早)(1分);次数多(1分);人数多(1分);船队规模大(1分)。(每答对一点给l分) (2)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1分)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扩大了明朝的影响。(1分)(如答出促进了南洋的开发也可)。 (3)郑和下西洋是友好和平往来。(2分)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2分) 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据此回答: ⑴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新航路开辟时,航海家达·伽马到达了亚洲的哪国? ⑵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⑶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参考答案] [09黔东南州]第28题 问题探究(9分) ⑴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印度。(2分) ⑵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扩大了明朝的影响,促进了南洋的开发。(3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但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殖民主义灾难。(3分) ⑶传统:和平外交,友好交往。(1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1)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是什么?(1分)这种学说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2分) (2)根据材料,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4分) (3)请从古代中外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三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3分) [参考答案] (10分) (1)一切美德。(1分) 孔子(2分) (2)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4分) (3)开辟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七下西洋。(3分,答出三个即可。答出其他事例,只要符合题意也可) [09临沂中考]第34题 阅读下列材料: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1分)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3分) [参考答案](1)事件:郑和下西洋;(1分)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2)地位: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或伟大的航海家、或世界航海活动 的先驱)。(1分)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每点1分,共2分) [10年山东聊城中考]第40题 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图一、图二中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2分) (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和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 (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2分) [参考答案] (1)弘扬唐朝文化(1分) 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收并蓄)。(1分) (2)郑和下西洋(1分) 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1分) (3)相同作用: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1分)局面:闭关锁国。(1分) [2008·广西玉林]第12题 (8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 时期 概 述 问 题 探 究 总 结 秦汉 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1分)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分) (4)通过问题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1分) 隋唐 时期 隋唐时期,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统一,统一的规模超过秦汉时期。 (2)隋炀帝时期,哪一伟大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1分)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了对今天哪一地区的管辖?(1分) 元明 清时 期 元明清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3)元朝时期,哪一新的民族开始形成?(1分)明朝抗击倭寇、取得台州九捷的民族英雄是谁?(1分)清朝何年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分) [参考答案] [11年江苏南京中考]第31题 答案:(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2)大运河(1分);新疆(1分) (3)回族(1分);戚继光(1分);1684年(1分)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和北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沙俄的侵略,为了反抗外来侵略, 广大爱国军民进行了三次英勇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三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两位民族英雄,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三次英勇斗争”是指哪三次反侵略斗争?他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作为时代青年应如何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2分) [参考答案] [11年广西桂林中考]第11题 (1)“三次英勇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3分) “共同作用”: 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意思相近即可,1分)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或:面对国家危难之时,应挺身而出。(意思相近即可,2分) 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某校拟举办一次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设计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5分) ● 唐朝有两位女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2分) ● 西汉、清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1分) (3)举办图片展,填写图片说明。 图6 人物:______________ 人物:郑成功 人物:______________ 事迹:抗击倭寇 事迹:________________ 事迹: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参考答案](1)采意给分。 (2)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西域都护、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 (3)戚继光;收复台湾;康熙帝。 [10年福建三明中考]第28题 (10分)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①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西亚 欧洲 图6 (1)图6中①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填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图片赏析】 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图7 图8 图9 图1O (2)以上图片中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2分) 【史料分析】 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 图11 图12 (3)图11和图12反映明朝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4)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图12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2分) 【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 [参考答案] (1)长安(2分) (2)指南针(2分) (3)郑和下西洋(2分) (4)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 (5)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1年福建福州中考]第30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1793年乾隆帝在致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夷”各指什么?(2分) (2)据材料,概括唐朝、清朝统治者各自推行的政策,(2分)分析各自政策的最主要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1年山东聊城中考]第31题 小明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题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做了初步的整理。以下是他整理的部分内容,有一些地方遗漏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炎帝和____①_____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大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②____朝。秦王____③____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帝国时代.两汉统治结束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时期,直到6世纪末,隋朝实现了大一统。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出现了_④___ [参考答案]①黄帝 ②夏 ③嬴政 ④贞观之治 ⑤蒙古 ⑥郑和 ⑦闭关锁国 (每个1分)[06年沈阳课改]第19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1)下图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1分) 材料二 国别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鉴真 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上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2分)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分) [参考答案](1)丝绸之路。(1分) (2)对外开放。(1分)《大唐西域记》。(1分), (3)闭关锁国政策。(1分)影响:对西方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2分) (4)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0年山东莱芜中考]第21题 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行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分) (2)清明军民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平定国内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请各举一例。(2分) (3)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200年,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1)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把朝廷的政务分别交给六部处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设立内阁;执行削藩政策;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每点1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2)平定国内叛乱;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1分,任答其中一例即可,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分。) (3)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长期推行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其 [10年重庆中考]第21题 阅读下列村料: 材料一 三国时期,南方得到初步开发。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织造麻布,当时有一地方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特产。 材抖二 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地区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材料三 明朝初年,他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抖四 清朝初年,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年间,只准开放一处地方作为对外开放的港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有改动)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越布是当时哪一地方的著名特产?(1分) (2)材料二的纸币出现在我国哪一时期?(1分) (3)材料三的“他”是谁?(1分) (4)材料四的“地方”是指哪里?(1分) [参考答案](1)吴国。(1分) (2)北宋。(1分) (3)郑和。(1分) (4)广州。(1分) [10年广西贵港中考]第26题 (7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2)请你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3)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成就? (4)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1分) (2)唐与日本:鉴真;(1分)唐与天竺:玄奘。(1分) (3)指南针。(1分) (4)闭关锁国政策;(1分)影响:①积极: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1分)②消极: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1分) [10年江苏淮安中考]第28题 某班历史课堂上,正在进行一场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探究性学习讨论,小历和小史分别代表本组发表着法(如图7)。你认为谁的观点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错误: 理由: [参考答案]25.错误:小史的观点。(1 分) 理由:答案一:①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防御作用。(l分)②但它主要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造成了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1 分)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或近代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国门洞开)。(2 分) 答案二:①闭关锁国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l 分)②但它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 l 分)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或近代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国门洞开)。(2 分) [10年福建宁德中考]第25题 (14分)当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却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英方在信函中说,英王为了“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却称,英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在陈述“使团”来华目的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信函译文与英方信函原文有何不同?(4分)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尔国王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朝,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又据尔使臣称,欲求小海岛一处,以便商人停歇,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此事尤不便准行。” (2)据材料二,简要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4分) 材料三 16世纪到18世纪期间,英国被称为“海盗国家”。一些殖民者组成的英国贸易公司通常由政府授予贸易特权,英国女王甚至授予大海盗德雷克以骑士称号。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材料二中英方提出要求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4分)答案要点: (1)不同:总督译文:来华朝贡;英方信函:扩大贸易。(4分) (2)评价:盲目自大;维护了主权。(4分) (3)现象:英国政府支持对外殖民扩张。(2分) 原因:英国积极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试图打开清廷大门,倾销商品。(4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