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 ‎《观沧海》 ‎ 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 ②以观沧海 ③水何澹澹 ④山岛竦峙 ‎ ‎⑤星汉灿烂 ⑥若出其里 ⑦幸甚至哉 ⑧歌以咏志 ‎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望岳 ‎1、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      ,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        、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  ‎ ‎ 4、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  ‎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  ‎ ‎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  ‎ ‎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 词语解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 )‎ 2、 方好:(正显得美 )‎ 3、 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 4、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 )‎ 5、 湖:(杭州西湖)‎ 二、文学常识 作者是( )朝的( )‎ 三、 赏析理解 1、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 ‎ ‎)的诗,当时苏轼与朋友一起在西湖饮酒游览,天气(初晴后雨),诗人饱览了西湖(晴日)与(雨中)的湖光山色,由衷赞叹,欣然写下这首咏赞西湖的名作。‎ 1、 ‎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 2、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 ):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 ),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4、 西湖与西施的共同点(1) ‎ ‎ (2) ‎ 6、 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 )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 钱塘湖春行 ‎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 ‎   ② 最爱湖东行不足(       ) ‎ 黄鹤楼 一、填空 ‎1.本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人名) ,本诗选自 。‎ ‎2.“历历”的意思是指 。3.诗中的“萋萋”形容 。‎ ‎4.诗中“乡关”的意思是 ‎ ‎5. ,此地空余黄鹤楼。‎ ‎6.晴川历历汉阳树, ‎ ‎7. ,烟波江上使人愁。‎ ‎ 二、选择题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 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 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 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5分)‎ ‎ ‎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5分)‎ ‎  ‎ ‎ ‎ 送友人(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本诗中“自兹去”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离别地点,描绘了清冷凄凉的送别场面。‎ B.颔联用“孤蓬”表达了对朋友漂泊无定的前程的关切。‎ C.颈联借“浮云”“落日”之景,抒发“游子”和“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尾联“班马”意为“分开的马”,强调“马既如此,人何以堪?”,体现离别的怅恨。‎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表现了他处境的悲惨。‎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刻画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形象。‎ ‎ D.本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9.“翩翩两骑来是谁”“骑”应解释为 。(2分)‎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 ((2分)‎ ‎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写了作者被贬滴的地点和时间,突出了经历坎坷。‎ B.颁联引用两个典故借以表达物是人非而生出悲凉之情。‎ C.颈联采用对偶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 D.尾联表达出在听了白居易的唱歌后,对生活更加乐观。‎ 题破山寺后禅院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7、由本诗衍化出的成语有 、 。‎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唐代诗人常见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 ‎9.诗歌中最能体现古寺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2)‎ ‎10.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是_____(2)‎ 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突出诗人出游之心切 B.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的环境,禅房里花木长势茂盛。‎ C.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愉悦、宁静的内心感受。‎ D.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佛门圣地忘情尘俗的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黄”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作者“狂”的行为,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狂”的情感。‎ B.词的上片写了作者出猎的情景,词的下片写了作者请战的决心。‎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词的下片作者自比魏尚。‎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感热烈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沉郁顿挫。‎ ‎9.词人以“_ __”借指自己。(2分)‎ ‎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 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 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 D.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 蝶恋花 ‎1、危楼: 2、衣带渐宽: ‎ ‎3、伫: 4、望极: ‎ ‎5、黯黯: 6、烟光: ‎ ‎7、强乐: 8、会: ‎ ‎9、拟把: 10、疏狂: ‎ ‎11、这首词围绕“ ”一词,巧妙地把 的落魄感受,同 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借景抒情,感情真挚。‎ ‎12、词中“ , ”一句,因情感真挚,荡气回肠,成为千古名句。‎ ‎13、词中“ , , ”一句,写主人公在苦中作乐。‎ ‎14、词中“ ”一词,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15、“伊”字既是指 ,也暗寓 。‎ ‎16、本词的作者是 派词人 (谁)。‎ 如梦令 ‎1、浓睡: 2、雨疏风骤: ‎ ‎3、卷帘人: 4、绿肥红瘦: ‎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对话,意味深长。‎ ‎5、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的女词人 (人名),号 。‎ 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 ‎9.“尘暗旧貂裘”一句用了 (人名)的典故。(2分)‎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以“万里”、“匹马”两词传递出当年词人奔赴前线的豪情。‎ B.次句借典故表达了词人不受重用,壮志难酬的苍凉心境。‎ C.下片首句抒发了只因年事已高不得不放弃抗金复国梦想的悲怆。‎ D.末句以“天山”和“沧州”之远隔来形容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之远。‎ ‎11.词中加点的“胡”字一词意思是 (2分)‎ ‎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 B.下片着力抒发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矛盾。‎ C.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化为激昂。‎ D.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即悲愤又深沉的。‎ ‎13、“梦断”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2分)‎ ‎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 ‎ A、“万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写出作者当年的自信与执着。‎ ‎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诉说自己受到重用,依然在前线战斗的情景。‎ ‎ C、一个“空”字既写出作者内心的不甘与失望,也写出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 ‎ D、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与悲壮的爱国诗篇。‎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少年”“爱上层楼”的原因是 ,结果是 ‎ ‎ 。“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理解是: 。‎ ‎2、《丑奴儿》中词人以“ ”为线索,运用 和 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 的报国之仇。‎ ‎3、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两对对比的内容。‎ 答: ‎ ‎ ‎ ‎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麾“的意思是___________。“麾下”在这首词中指___________。(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句连用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B.“八百里”原是牛名,这里语意双关,亦兼指连营之广。‎ C.连营分炙、沙场点兵、英勇杀敌······词里的英雄正是词人的化身。‎ D.全词首尾写梦境,中间写实,抒发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7.“斜”在曲中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心难舍”刻画女子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B.“杨花雪”指像杨花一样的雪。‎ C.“人去也”写女子目送爱人远去后的叹息。‎ D.这首小令以景衬情,化情入景,语意晓畅。‎ 天净沙•秋 ‎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___(2分)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 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2分)‎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天净沙”是这首曲的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昏鸦”的意思是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春天优美的景致。‎ C.“断肠人”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D.这首曲写秋日黄昏旅途的情思。‎ ‎9、这首曲中“       ”一词明确呼应标题中的“秋”。(2分)‎ ‎10、以下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感。‎ D.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7.晴岚在曲中的意思是____(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咏江南的“咏”是赞美歌颂之意 B.看沙鸥舞再三从动态的角度表现江南美景的生动活泼 C.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突出了江南水乡的富庶祥和 D.曲中大量运用数词是为了衬托江南景观的精巧柔美 ‎9.本词中“晴岚”的意思是____ 。 ‎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接画檐”再现两岸房舍鳞次栉比。 ‎ ‎ B.“十里”体现了江南人家极其富裕。 ‎ ‎ C.此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春色。 ‎ ‎ D.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真切喜爱。 ‎ ‎ ‎ ‎ ‎ ‎ ‎ 参考答案:‎ 观沧海 ‎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①登上 ②来 ③多么 ④耸立 ⑤银河 ⑥好像 ⑦庆幸、很 ⑧诗 ‎3.C ‎4.①√ ②× ③√ ④× ⑤√ ⑥√‎ ‎5.D 答案:望岳 ‎1、唐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2、望  高大雄伟 峰峦连绵 山色青翠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3、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 ‎4、①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②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 ‎5、 ①“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②“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6、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D   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9、C ‎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 ‎ 宋 苏轼 ‎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 ‎ 一、词语解释 ‎ ‎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 2方好:正显得美 ‎ 3、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 4、西子:西施,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 ‎ 5、湖:杭州西湖。‎ ‎ 二、文学常识 ‎ 作者是(北宋)朝的(苏轼)‎ ‎ 三、赏析理解 ‎ 1、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当时苏轼与朋友一起在西湖饮酒游览,天气(初晴后雨),诗人饱览了西湖(晴日)与(雨中)的湖光山色,由衷赞叹,欣然写下这首咏赞西湖的名作。‎ ‎ 2、“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 3、“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 ‎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 5、西湖与西施的共同点(1)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2)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 6、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钱塘湖春行 参考答案:‎ ‎1.《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唐  乐天  香山居士 ‎ ‎2.诗人行踪 早春 喜悦  三 四 颈  对偶 ‎3.D ‎4.C ‎5.①向阳的树 ‎   ②不够 黄鹤楼 一.填空 ‎1.本诗作者是 唐 (朝代)诗人 崔颢 (人名) ,本诗选自 《崔颢集》 。‎ ‎2.“历历”的意思是指 清楚可数 。‎ ‎3.诗中的“萋萋”形容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 ‎4.诗中“乡关”的意思是 故乡 ‎ 二、选择题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D选项错在表达出作者淡然无奈的思乡之情。应该改成:表达出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愁情。)‎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 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 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 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D选项中“词语‘乡关’”应该改成“愁”字。)‎ 山居秋暝 参考答案:‎ ‎(1) 明月、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冷石、空山。(1个意象1分,得到满分为止)‎ ‎(2)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1分),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2分),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2分)‎ 送友人 参考答案:7.从此离开 ‎(三个词,答对一个给一分,答对两个或以上给两分。)‎ ‎8. A(D给一分) ‎ 卖炭翁 参考答案:7.赶着走(2分) 8.C(2分) 参考答案:9.(2分)骑马的人 10.(2分)A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参考答案:7.振作 8.D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参考答案:7.曲径通幽、万籁俱寂(2分)8.B(2分) 9.幽、寂 10.B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参考答案: 7.、黄犬(2分) 8.D(2分)9.孙郎(2分) 10.C(2分)‎ ‎《蝶恋花》(七年级下)‎ ‎1、危楼: 高楼 2、衣带渐宽: 人逐渐消瘦 ‎ ‎3、伫: 久立 4、望极: 极目远望 ‎ ‎5、黯黯: 心情沮丧忧愁 6、烟光: 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 ‎7、强乐: 勉强欢笑 8、会: 理解 ‎ ‎9、拟把: 打算 10、疏狂: 狂放不羁 ‎ ‎11、这首词围绕“ 春愁 ”一词,巧妙地把 漂泊异乡 的落魄感受,同 怀恋意中人 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借景抒情,感情真挚。‎ ‎12、词中“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句,因情感真挚,荡气回肠,成为千古名句。‎ ‎13、词中“ 拟把疏狂图一醉 , 对酒当歌 , 强乐还无味 ”一句,写主人公在苦中作乐。‎ ‎14、词中“ 终不悔 ”一词,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15、“伊”字既是指 思念深爱的女子 ,也暗寓 词人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 。‎ ‎16、本词的作者是 婉约 派词人 柳永 (谁)。‎ 如梦令 ‎1、浓睡: 酣睡 2、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3、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4、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5、B 6、宋 李清照 易安居士 诉衷情 ‎7.代指抗金前线(2分) 8.C(2分)9,B(2分,选D给1分)‎ ‎10. 句子形式相符1分,修辞运用得当2分。‎ ‎11.(2分)指金兵12.(2分)C13.梦醒(2分)14.B(2分)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 尝遍了愁的滋味却说秋天很美好 心中充满了愁苦,却无处诉说,只好找个话头,说说这天凉的秋天吧!‎ ‎2、愁 对比 反复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 ‎3、第一组:“少年”和“而今”对比;第二组:“强说愁”与“欲说还休”对比。第三组:“不识”与“识尽”对比。‎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参考答案::7.(2分)军旗 部下 8.(2分)D ‎ ‎ 四块玉 别情 参考答案:7.此处指溪流拐弯(2分) 8.B(2分)‎ 天净沙•秋  7. B (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8.迟暮萧瑟,明朗绚丽 ‎ 天净沙 秋思 ‎ 参考答案:7.(2分)曲牌名 8.(2分)B参考答案:9.(2分)西风 10.(2分)D 水仙子 咏江南 参考答案:7.晴空中的烟雾(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8.D ‎ 9.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2分)10.C(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