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呼伦贝尔市中考物理题
2018年初中物理卷 一.选择题(14小题) 1.下列家用电器,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A.电熨斗 B.电风扇 C.洗衣机 D.微波炉 2.公交车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车窗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 ) A. B. C. D. 3.“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 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神舟十号”飞船 4.甲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cm,乙同学采取下面哪个措施可以改变这个高度差( ) A.往水银槽内加少量水银 B.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C.用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实验 D.向上移动玻璃管,管口不出水银面 5.用手机看视频,图象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可看到放大了的图象,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15c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6.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7.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水能传播声音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8.图为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B.都是在小车突然起动时发生 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加速时发生 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 9.九年级的志愿者想为敬老院的老人设计一个呼叫电路。他们的设想是:同一房间内两位老人都能单独控制同一只电铃,且能让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区分出是哪位老人按铃呼叫的。下图中的四个电路,符合设想的是( ) A. B. C. D. 10.为了判断一段导线中是否有方向不变的电流通过,手边有下列几组器材,其中最理想的一组是( ) A.被磁化的缝衣针和细棉线 B.蹄形磁铁和细棉线 C.小灯泡和导线 D.带电的泡沫塑料球和细棉线 11.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隙 B.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 C.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D.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12.两位同学用二只同样的滑轮和同一根绳子,分别组成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来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绳重和阻力,则( ) A.甲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B.乙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C.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相同,机械效率不同 D.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不同,机械效率相同 13.下列数据中,最不接近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B.一个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mm C.人通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200w的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电流约为1A 14.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R=6Ω,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和V1的示数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则该电路中的电流为( ) 。 A.0.6A B.0.4A C.0.2A D.1A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5.如图所示,一个重30N的木块A被压在墙面上静止,压力F的大小为80N,则A受到墙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 。 16.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的电压为380V,电阻为2Ω,电流为10A,正常工作1s消耗的电能为 产生的热量为 。 17.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秒表的分度值是每小格代表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小车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在实验中,斜面就保持 (很大或很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 18.如图所示,当电源开关接通后,会发现小磁针的北极向 (填“左或“右”)偏转,这说明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 ;同时发现可移动的A、B两螺线管相互 (填“靠近”或“远离”) 19.把质量为4kg的冷水与3kg、80℃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为40℃,若不计热量损失,则冷水的温度是 ;从能源的分类看,核能属于 ;(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0. 一束光线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并穿过三棱镜,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进入三棱镜和射出三棱镜后的大致传播方向.(画出法线) 21.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金属盒放入液体前,用手指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_ (2) 小唐把调节好的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 _(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原因是 。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竖直距离越大,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 _ _____ _____ ___。 (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 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 _ __ _ (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 22.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小球对小木块做功的情况, 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1)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我们应选择______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2)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______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21. 某同学做“测定一个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V。 ⑴如图是他实验的电路,但连接不完整,请你给帮他完成电路的连接。 ⑵)电路连接完整后,当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 ,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 ⑶实际实验的有关记录与计算如表1: 该同学注意到灯的亮度变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第三次比第二次更亮,根据他观察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一些什么结论______ ⑷利用这个实验记录计算出了灯丝的电阻,如下表2,该同学有些疑惑:导体的电阻不是与电压、电流无关。而表2三次实验所得的灯丝电阻却不同,请你对此作出解释:______ 。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V) 1.50 2.20 2.50 电流(A) 0.16 0.22 0.24 灯丝电阻(Ω) 9.38 10.00 10.42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V) 1.50 2.20 2.50 电流(A) 0.16 0.22 0.24 功率(W) 0.24 0.484 0.60 四.解答题(共2小题16分) 24.小颖同学一家自驾车出去旅游.她从轿车里程表和油量计上看出,她家小轿车100km的耗油量是10L;从爸爸那里得知,该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为653.2N;从书上查得汽油的密度是O.71×103kg/m3,热值是4.6×107J/kg.若不计空气阻力,求: (1)该车行驶100km消耗汽油的总能量; (2)该车匀速行驶100km的效率. 25.如图为实验室的密度计,其结构为用来标刻度的横截面积S=2.5cm2长度L=10cm的空心圆柱形玻璃管,管下部为一玻璃泡,内装有铅粒,该密度计总质量m=20g,(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 。 (1)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请判断哪杯液体密度大。 (2) 将它放入水中静止时,水面距玻璃管上端为4cm;求密度计玻璃泡的体积 (3)将它放入未知液体中静止时,发现液面距玻璃管上端为2cm。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 26.为设计电子拉力计,小健将量程0-0.6A的电流表改装为拉力计的表盘, 如图甲是其 原理图,弹簧右端和滑动变阻器R的金属片P固定在一起(弹簧的电阻不计,P与R间的摩擦力不计).定值电阻R0=5Ω,AB是一根长为5cm的均匀电阻丝,阻值RAB=25Ω,电源电压U=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当不拉拉环时,金属滑片P刚好处于B端.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L与所受拉力F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拉力计表盘上的零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盘多少刻度处? (2)开关s闭合后,当电流表指针指在0.3A出,作用在拉环上水平向左的拉力为多少? (3)表盘的0.6A处应标多少牛?该拉力计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牛? 2018年07月12日时老师的初中物理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家用电器,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A.电熨斗 B.电风扇 C.洗衣机 D.微波炉 【分析】(1)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这是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具有了磁性,这是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是电流的化学效应。 【解答】解: A、电熨斗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电风扇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它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电动机是利用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故B不符合题; C、洗衣机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它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电动机是利用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微波炉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通过电磁波高频率的振动,使物体分子相互摩擦,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加热物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1)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 (2)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 2.2011年7月4日23时16分许,无锡市内环高架惠山隧道由南向北隧道中段,无锡市雪丰钢铁公司一夜班接送车突然起火,经初步排查,车上乘员共45人,其中24人当场死亡,19人不同程度受伤,引发社会关于交通安全的大讨论。如图,有些公交车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车窗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 ) A. B. C. D.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解答】解: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在压力一定时,安全锤的越尖,对玻璃的压强越大,越容易打破玻璃而逃生。 故选:A。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3.“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 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神舟十号”飞船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对接后,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天宫一号相对于神舟十号飞船来说是静止的; “天宫一号”相对于发射塔架、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甲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cm,乙同学采取下面哪个措施可以改变这个高度差( ) A.往水银槽内加少量水银 B.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C.用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实验 D.向上移动玻璃管,管口不出水银面 【分析】托里拆利实验要抓住是大气压支持住水银柱,故大气压有多大,支持住的水银柱就有多高。 【解答】解:往水银槽加水银、用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实验、向上移动玻璃管,管口不出水银面,这三个方法既不能改变大气压的大小,又不能改变水银柱的压强,故都不能使管内外高度差变化。只有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高山上大气压小,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也就变小。 故选:B。 【点评】托里拆利实验能测出大气压的值,是利用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即P大气=P水银=ρ水银gh。 5.用手机看视频,图象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可看到放大了的图象,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15c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分析】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由图可知,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u<f,所以f>15cm.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号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分析】液化现象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 【解答】解: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判断物态变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接着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 7.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水能传播声音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解答】解: AB、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故AB错误;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故C错误; D、空气和水都可以传播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8.图为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 B.都是在小车突然起动时发生 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加速时发生 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指物体具有的能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 【解答】解: 甲图:木块与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加速或启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静止或低速状态,使得木块向后倾倒; 乙图:木块与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减速或停止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前倾倒。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惯性现象时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阐明其原来的运动状态; ②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运动状态改变了; ③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说明结论。 9.九年级的志愿者想为敬老院的老人设计一个呼叫电路。他们的设想是:同一房间内两位老人都能单独控制同一只电铃,且能让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区分出是哪位老人按铃呼叫的。下图中的四个电路,符合设想的是( ) A. B. C. D. 【分析】同一房间内两位老人都能单独控制同一只电铃,说明两开关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且电铃位于干路;值班室的工作人员能区分出是哪位老人按铃呼叫的,说明两开关支路应串联能识别的电路元件,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由电路图可知,两开关均可以独立控制电铃,但无法区别是哪位老人呼叫,故A不符合; B.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会造成电源短路,故B不符合; C.由电路图可知,两开关并联且电铃位于干路,两开关支路均串联一个灯泡,可以达到两位老人都能单独控制同一只电铃且工作人员能区分出是哪位老人按铃呼叫的,故C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灯亮,电铃不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根据题意得出两开关的连接方式和电铃的位置以及区别电路的方法是关键。 10.为了判断一段导线中是否有方向不变的电流通过,手边有下列几组器材,其中最理想的一组是( ) A.被磁化的缝衣针和细棉线 B.蹄形磁铁和细棉线 C.小灯泡和导线 D.带电的泡沫塑料球和细棉线 【分析】根据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然后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判断。 【解答】解:用细棉线悬吊被磁化的缝衣针相当于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所以把缝衣针放到导线周围,发现偏转则说明导线中有电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检验。利用了电流产生的磁场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11.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隙 B.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 C.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D.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由于玻璃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无法复原;不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2.两位同学用二只同样的滑轮和同一根绳子,分别组成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来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绳重和阻力,则( ) A.甲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B.乙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C.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相同,机械效率不同 D.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不同,机械效率相同 【分析】(1)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若有n段绳子在拉重物,则 F=(G动+G),从而比较出拉力大小。 (2)根据公式η===比较出机械效率的大小。 【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是有两段绳子在拉重物,故F甲=(G动+G); 乙图有三段绳子在拉重物,故F乙=(G动+G).所以F甲>F乙。 (2)根据η===可知,两个滑轮组动滑轮重相同,物重相同,所以其机械效率相同。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滑轮组拉力大小的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比较的理解和掌握,掌握机械效率公式的变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3.根据你对一些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双竹筷的质量约1kg B.一个乒乓球的重力约是10N C.一名初中生的质量约50kg D.教室里的大气压约为104Pa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两支铅笔的质量在25g左右,一双竹筷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5g=0.025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个乒乓球的质量在3g=0.003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003kg×10N/kg=0.03N.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名初中生的质量约50kg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一标准大气压为1.013×105Pa,教室中的气压接近标准大气压,在105P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R=6Ω,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和V1的示数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则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2.4 V,电源电压为 6 V,该电路中的电流为 0.6 A。 【分析】由电路图知道,灯和R串联,电压表V测总电压和V1测灯两端电压,由此可以判断所用量程,进而读数,根据欧姆定律求解。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以判断,电压表V所用量程:0﹣15V,电压表V1所用量程:0﹣3V,所以:U=6V,UL=2.4V, 因为R和灯L串联 所以UR=U﹣UL=6V﹣2.4V=3.6V, 该电路中的电流I=IR===0.6A。 故答案为:2.4;6;0.6。 【点评】电压表的量程不知道,根据测量对象(一个测总电压,一个测灯两端电压),判断所用量程是解本题关键。 15.如图所示,一个重30N的木块A被压在墙面上静止,压力F的大小为80N,则A受到墙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 30 N,方向 竖直向上 。 【分析】物体所受平衡力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根据图中物体位置,可以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平衡力。 【解答】 解: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是平衡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则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完全相反,为竖直向上。而且大小完全相等,也是30N。 故答案为:30,竖直向上。 【点评】本题考查平衡力的特点,需要学生从图中分析出哪些力是平衡力。 16.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的电压为380V,电阻为2Ω,电流为10A,正常工作1s消耗的电能为 3800J ;产生的热量为 200J 。 【分析】(1)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知道线圈两端的电压、通过线圈的电流和工作时间,可利用公式W=UIt计算出消耗的电能。 (2)知道线圈的电阻、通过线圈的电流和工作时间,可利用公式Q=I2Rt计算出线圈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1)∵U=380V,I=10A,t=1s, ∴电动机正常工作1s消耗的电能为:W=UIt=380V×10A×1s=3800J。 (2)∵I=10A,R=2Ω,t=1s, ∴电动机正常工作1s产生的热量为:Q=I2Rt=(10A)2×2Ω×1s=200J。 故答案为:3800J;200J。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的计算和焦耳定律的运用,注意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的,计算热量选择公式Q=I2Rt,计算电能选择公式W=UIt,都必须用基本公式,公式的变形在这里不能使用。 17.如图所示,当电源开关接通后,会发现小磁针的北极向 左 (填“左或“右”)偏转,这说明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 磁场 ;同时发现可移动的A、B两螺线管相互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 【分析】根据右手定则判断两个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小磁针的指向及两螺线管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对于B螺线管,根据右手定则,伸出右手四指弯曲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 同样,对于A螺线管,根据右手定则可判断出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 所以两个螺线管相靠近的一端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可移动的A、B两螺线管相互靠近。 由于通电螺线管相当于条形磁铁,周围存在着磁场,又A螺线管的左端为S,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小磁针的N极会向左偏转。 故答案为:左,磁场,靠近。 【点评】要确定小磁针的转动方向,首先要判断螺线管的N、S极。本题也可根据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判断小磁针N极的指向。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小丽用金属螺母、海绵和木板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图A、B实验中,根据 海绵的凹陷程度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比较图A、B实验,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3)将该金属螺母放在图C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A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A和图C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C的大小关系为pA = pC.(选填“>”“<”或“=”)但是观察到的压力作用效果却不同,这是因为 受压面的材料不同 。 (4)在一些公共汽车上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 C 【分析】(1)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3)根据p=分析,从受压面的材料不同分析。 (4)根据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回答。 【解答】解:(1)根据转换法,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比较图A、B实验,压力相同,B中受力面积小,作用效果明显,故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 (3)根据p=,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故将该金属螺母放在图C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A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A和图C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C的大小关系为pA=pC; 但是观察到的压力作用效果却不同,这是因为受压面的材料不同。 (4)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故在一些公共汽车上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C。 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2)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受压面的材料不同;(4)C。 【点评】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秒表的分度值是每小格代表1s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刻度尺 和 停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v= (用公式表示) (3)小车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0.1 m/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12 m/s,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0.15 m/s.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在实验中,斜面就保持 很小 (很大或很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时间 。 【分析】(1)(2)(3)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进行计算; (4)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解答】解: (1)实验中需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或停表)测量时间,从而计算得到平均速度; (2)本实验原理的是:v=; (3)由图知,上半段路程s1=0.3m,时间内为3s,小车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v1===0.1m/s; 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s2=60cm=0.6m,所用的时间t2=5s, 则v2===0.12m/s; 下半段的路程s3=s2=×0.6m=0.3m,时间为t3=2s, 则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0.15m/s。 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变速运动; (4)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v=;(3)0.1;0.12;0.15;变速;(4)很小;时间。 【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关键是知道实验原理和方法,会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平均速度的大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