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一起聊聊中考数学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阅读材料一起聊聊中考数学复习

数学:一起聊聊中考数学复习 ‎ 北京教育科学院数学研究室 常言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面临中考,同学们都抱有美好的希望,期待着给自己三年的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所以在最后的几个月里,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九年级的学生所关心的.我建议大家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思想上张弛有道 中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同学们自己、老师、家长和社会都认为中考是严峻的考验,这时候有的学生思想高度紧张,生怕自己考不好,有很多东西掌握得还不牢,整日趴在桌子上苦学,不放过一分一秒,甚至弄得自己寝食难安;也有的学生认为有老师呢,老师讲我就听着,老师写我就记着,老师布置了任务,我保证完成,所以万事大吉,因为“跟着老师的指挥棒,没错!”;有的同学认为复习是无所谓的事,因为课本学完了,平时也练习了,复习——麻烦;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升学没希望,干脆不学了……‎ 以上各种表现都不值得提倡,数学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再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中考复习的内容面广,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技能,并非易事.所以说,中考复习是中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它.既不能麻痹大意,也不能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复习阶段正是你查漏补缺的机会,把握机会就是制胜的法宝.请相信自己的实力,每天在心里说三遍:“我能行!我一定成功!”做到 ‎(一)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模拟考试与成绩,树立自信心,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有机会最好听听专家讲座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既能健身,又能释放焦虑情绪;注意交流,学会倾诉,也是减轻心理负担的一种方法.‎ ‎(二)要避免畏惧心理,随着复习的深入,数学复习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加大,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大家都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一味地焦虑,往往会一无所获,长期下去会导致精神衰弱甚至崩溃的.同学们应把做错的、不懂的、不会的题目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正确分析问题原因,善于发现、善于纠正、善于总结,能力才会提高. ‎ ‎(三)找准竞争对手寻找差距,制定合适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相互促进,相互监督,每测一次及时总结,及时调整计划,奋力拼争.‎ ‎(四)每个环节上尽心尽力、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加强锻炼,增加营养,保证睡眠.‎ ‎(五)找出自己的软肋,扬长避短,克服薄弱环节. ‎ 二、方法上科学有效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一样的道理,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的努力,后期的复习至关重要.复习方法多种多样,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一)重视教材,夯实基础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试卷中的大部分试题来源于课本,特别是基础题,多是课本上的原题或者是课本中的典型例题改编而来,就是综合题和压轴题,其解题思路和方法也可以在课本上找到原型.所以,复习时要仔细阅读《考试说明》,这是中考的理论指导,是中考的方向标,不但帮你归纳和梳理了教材知识点,而且对各部分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作了明确的界定.所以千万不要忽视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的记忆.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要靠准确的概念来辨析,如果概念含糊或混淆就会感觉模棱两可,造成错误判断、错误选择.因此,首先要抓住提纲读教材,提纲就是每一章的回顾与反思,这是每一章的精华,粗看加细读,抓住关键词语识记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并从中概括出知识的前后联系、区别,通过读、写、记、析、比等方法加深印象,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然后做例题、练习和习题,自己要重新推导例题,体会每一步蕴含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和方法(代入法、加减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类比法等),规范解题步骤,把握解题技巧.数学复习离不开做题但不等于做题,‎ 一味地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做大量练习题,其效果不一定就好.在做课本上的题时,要善于把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进行引申、变形或综合,把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做到举一反三. 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就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展的,倘若平时常把课本习题改编,并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你就会成为半个命题专家,考场上的高手了.‎ 例如,苏科版九年级数学教材有一个这样的习题:‎ A O C B E F P N M 如图,∠AOB=900,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落在∠AOB的平分线OC的任意一点P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AOB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E、F,试证明:PE=PF.‎ 析解:过P点作PM⊥OA,PN⊥OB,垂足分别为M、N.‎ ‎∵OC平分∠AOB,∴PM=PN.‎ ‎∵∠AOB=∠PMO=∠PNO=90º,∴∠MPN=900.‎ ‎∵∠EPF=900,‎ ‎∴∠MPN=∠EPF.‎ ‎∴∠MPE=∠NPF.又∠PME=∠PNF,∴△MPE≌△NPF,∴PE=PF.‎ 点评: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  以此题为背景,将其改编得到如下题目:‎ 已知∠AOB=90°,在∠AOB的平分线OM上有一点C,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C重合,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OA、OB(或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D、E.‎ 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到OA垂直时(如图1),易证:OD+OE=OC.‎ 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与OA不垂直时,在图2、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OD、OE、OC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解析:图2结论:OD+OE=OC,证明:过C分别作OA,O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证△CPD≌△CQE,DP=EQ,OP=OD+DP,OQ=OE-EQ,又OP+OQ=OC,即OD+DP+OE-EQ=OC,∴OD+DE=OC.图3结论:OE-OD=OC 这便是2006年黑龙江省鸡西市的一道中考题,以探究的形式出现,先探究特殊情形图(1),不需证明,然后探究两种一般情形图(2)、图(3),其中图(2)是对课本习题进行了再挖掘和加工,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 再看2007年临沂市的中考题,又将其拓展得到 如图1,已知△ABC中,AB=AC=1,∠ABC=90º,,把一块含30º角的直角三角板DEF的直角顶点D放在AC的中点上(直角三角板的短直角边为DE,长直角边为DF,将直角三角板DEF绕D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在图1中,DE交AB于M,DF交BC于N.‎ ‎①证明DM=DN;‎ ‎②在这一旋转过程中,直角三角板DEF与△ABC的重叠部分为四边形DMBN,请说明四边形DMBN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是如何变化的?若不发生变化,求出其面积;‎ ‎(2)继续旋转至如图2的位置,延长AB交DE于M,延长BC交DF于N,DM=DN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图3‎ ‎(3)继续旋转至如图3的位置,延长FD交BC于N,延长ED交AB于M,DM=DN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结论,不用证明.‎ 图2‎ 图1‎ 继续延伸,改成如下操作,‎ 在△ABC中,AC=AB,∠C=90°,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中点P处,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射线CB于D,E两点,图①、②、③是旋转三角板得到的图形中的其中三种.‎ 探究:(1)三角板绕P点旋转,观察线段PD与PE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__,并以图②为例,加以证明.‎ ‎(2)三角板绕P点旋转,△PB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的情况(即求出△PBE为等腰三角形时的CE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 ‎(3)若将三角板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M处,且AM:MB=1:3和前面一样操作,试问线段MD和ME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图④供操作,实验用)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提出这么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你不得不惊叹数学的无限空间.‎ ‎(二)立足课堂 课堂上,老师一般是一边展示系统的知识结构,一边领大家挖掘课本中典型例题的演变、引申和拓展过程,思路清晰,目的是使大家弄清一类题或一中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学们要做好信息处理和分析,把握好课堂复习和自我复习的关系,如果把老师的课当成枯燥的独角戏,而是自我陶醉于闭门造车的小圈子里,效率一定不高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自觉复习的习惯固然应该提倡,但首先要立足课堂、跟住老师,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对比,才能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老师一般拿历年的中考题当作例题讲解,目的是在复习中要规范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写作步骤,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你千万不要当作过眼云烟,而是要对比自己的思维过程,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课堂上的循环复习,反复强化,就好像日常“煎豆腐”,需要多翻几次才能热透,否则会冷热不匀.学习也是一样,熟能生巧,就需要多次反复而不是重复,自己的 “练”加上老师的“点”,才能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另外,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还要敢于提出疑问,积极提出自己新颖独到的思考方法和策略,与师生共享,既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做到“五勤”‎ ‎1.勤观察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复习时要多留意生活中的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它,这叫学以致用.再从中挖掘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勤动手 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利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设计方案等问题,就需要我们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只有通过动手做一做,才能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直观地呈现其中的规律;如解方程(组)、不等式(组)、分式的运算、实数的运算等需要动手算一算,才知道正确的结果;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概率必须动手操作、实验才能体会数与形的关系.‎ ‎3.勤动脑 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看和做上,还要多思考,多想像,看应用了哪些知识,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答,哪种方法最简单,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4.勤动口 在各章、各专项的复习中,还要重视交流,通过和老师、同学的交流、合作进行归纳、总结,才能做到不放过一个疑点,不遗漏一个重点,不忽视一个考点,从而使我们不断地有新认识和提高.‎ ‎5.勤总结 通过复习,使学过的知识系统、条理,那就得总结,使知识成线成网,尤其要总结规律,总结思想方法,如类比思想(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进行类比,分数与分数进行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勾股定理中的数形结合思想,等等.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并能综合运用. ‎ 三、习题上精挑细选 复习阶段,对于数学来说,做练习的时候比较多,面对一套一套的习题,有的同学无可奈何,有的同学唉声叹气,有的同学感到无从下手,与其这样,还不如换个角度试试.如选适合自己的题来做,当然要有点难度,因为“跳一跳,够得到”的攻克中,你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首先,大家要正确对待数学练习.通过练习你会体会到:“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做不如讲,讲不如议”.所以复习过程中,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或同学板演以外,还要大胆地把自己的体会、看法讲出来与大家分享,有疑问或发现错误及时提出与同学、老师讨论,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深化理解、发展能力的目的.‎ ‎(二)练习中切忌贪多、求难,搞题海战术,题量上应做到少而精,训练时既要有灵活的基础题如选择、填空,又要有一定的综合题;内容结构上要注意专题与模拟相结合,模拟训练注意把握答题的时间、节奏、速度和正确率;题型上要抓住重点,瞄准热点,近几年的中考,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图形的变换、方程(组)、不等式(组)和函数等一直都是中考的重点. “开放题”、“探索题”、“学科整合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题”等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形式活泼,背景复杂,文字冗长,就需要同学们耐心阅读文章、准确提炼信息、细心分析和处理,大胆运用并决策,提高数学素养.‎ ‎(三)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题目.填空题和选择题虽小,但那是基础,不可粗心大意;对待大题目就把它拆开,把一个大题分解成几个小题,从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每一部分想清楚了,找出解答的规律,加以总结就是一次飞跃,即是化归思想的运用.有了拆装的能力,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注重自己思维的广阔性,对于同一题目,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变通思维方式,做到一题多解,这样才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思路,优化解题方法.‎ ‎(四)制定合适的计划并严格执行.算笔时间帐,每天一个计划,并保证完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及时归纳,查漏补缺,有始有终.同学们要认真分析自己在平时各类问题上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如:审题不认真、基础知识不牢固、解题方法不灵活、计算失误、以及习惯性错误(书写不规范、不良习惯)等,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避免错误的措施.对所做的每一道题,我们都应把与它相关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都联系起来,做到以点带面,切忌就题说题,这样知识之间的联系就会更清晰,知识网络更完善.数学考试成绩往往会因为某些薄弱环节而受严重影响,所以消除某个薄弱环节比做重复练习更重要. 建议大家在平时的做题中要及时记录错题,建立错题档案,经常进行“会诊”,尤其是模拟试卷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分类对比,查找原因,改正错误,可以将试卷进行重新剪贴,从中发现自己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对其中那些反复出错的问题可以考虑再做一遍,通过不断强化记忆和训练,纠正错误思维,使自己的数学习成绩达到新的飞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