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几何篇18相似形的综合运用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几何篇18相似形的综合运用二

18.相似形的综合运用(二) 按住 ctrl 键 点击查看更多中考数学资源 知识考点: 本节知识包括综合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这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另外,以 相似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是常见的热点题型。 精典例题: 【例 1】如图已知,△ABC 中,AB=5,BC=3,AC=4,PQ∥AB,P 点在 AC 上(与 点 A、C 不重合),Q 点在 BC 上。 (1)当△PQC 的面积与四边形 PABQ 的面积相等时,求 CP 的长。 (2)当△PQC 的周长与四边形 PABQ 的周长相等时,求 CP 的长。 (3)试问:在 AB 上是否存在点 M,使得△PQ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请简 要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 PQ 的长。 解:(1)∵ PABQPQC SS 四边形 ,∴ 2:1:  ABCPQC SS 又∵PQ∥AB,∴△PQC∽△ABC ∴ 2 12        AC PC S S ABC PQC ,∴ 82 1422 PC 故 22PC (2)∵△PQC 的周长与四边形 PABQ 的周长相等 ∴PC+CQ=PA+AB+QB= 2 1 (△ABC 的周长)=6 又∵PQ∥AB,∴ CB CQ CA CP  ,即 3 6 4 CPCP  ,解得 7 24CP 例 1 图 1 QP C BA (3)①依题意得(如图 2)当∠MPQ=900 ,PM=PQ 时,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C=900,∴△ABC 的 AB 边上的高为 5 12 ,设 PM=PQ= x ∵PQ∥AB,△CPQ∽△CAB,∴ 5 12 5 12 5 xx   ,解得 37 60x ,即 37 60PC 当 090 QPM , MQQP  时,同理可得 37 60PC ②依题意得(如图 3)当∠PMQ=900 ,MP=MQ 时,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 M 到 PQ 的距离为 2 1 PQ,设 PQ= x ,由 PQ∥AB 可得△CPQ∽△CAB,所以有: 5 12 2 1 5 12 5 xx   ,解得 49 120x ,即 49 120PQ 【例 2】如图,△ABC≌△ CBA  ,∠C=∠ C =900, AC=3cm, BA  =5cm,先将△ABC 和△ CBA  完全重合, 再将△ABC 固定,△ CBA  沿 CB 所在的直线向左以每秒 1cm 的速度平行移动,设移动 x 秒后,△ABC 与△ CBA  的重叠部 分的面积为 y cm2,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秒后重叠部 分的面积为 8 3 cm2。 答案: 638 3 2  xxy (0≤ x ≤4) 变式:操场上有一高高耸立的旗杆,如何测出它的高度,请你说出几种方法来。 探索与创新: 【问题】在△ABC 中,D 为 BC 边上的中点,E 为 AC 边上任意一点,BE 交 AD 于点 O。某学生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了如下的事实: 当 11 1 2 1  AC AE 时,有 12 2 3 2  AD AO (如图 1) 当 21 1 3 1  AC AE 时,有 22 2 4 2  AD AO (如图 2) 当 31 1 4 1  AC AE 时,有 32 2 5 2  AD AO (如图 3) 在图 4 中,当 nAC AE  1 1 时,参照上述研究结论,请你猜想用 n 表示 AD AO 的一般结论, 并给出证明(其中 n 是正整数)。 分析:特例能反映个性特征信息, 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 共性蕴含在个性之中。特例所 反映的个性特征, 往往通过类比就可以反映其共性规律。 对照(1)、(2)、(3)很容易猜想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独想:当 nAC AE  1 1 时,有 nAD AO  2 2 成立。 问题图 1 O E D CB A 问题图 2 O E D CB A 问题图 3 O E D CB A 问题图 4 F O E D CB A 证明:过点 D 作 DF∥BE,交 AC 于点 F ∵D 是 BC 的中点 ∴F 是 EC 的中点 由 nAC AE  1 1 可知 nEC AE 1 ∴ nEF AE 2 ∴ nAF AE  2 2 ∴ nAF AE AD AO  2 2 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 1、梯形 ABCD 中,AB∥CD,AB>CD,AC、BD 交于点 O,过点 O 的直线分别交 AB、 CD 于 E、F,若 3 1 AB AE ,FC=4cm,则 CD= cm。 2、如图,O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对角线的交点,OE∥AD 交 CD 于 E,OF∥AB 于 F,那 么 OEFS ∶ ABCDS平行四边形 = 。 3、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B∥CD,中位线 EF 交 BD 于 H,AF 交 BD 于 G,CD=4AB, 则 ABCDS梯形 ∶ GHFS = 。 二、选择题: 矩形 ABCD 中,AB=3,AD=4,DE 垂直对角线 AC 于 E,那么 ADES ∶ DCES =( ) A、4∶3 B、16∶9 C、 32 ∶3 D、3∶4 三、解答题: 1、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M 是 AB 上一点,BM=BN,作 BP⊥MC 于 P,求证: DP⊥NP。 第 1 题图 M N P D CB A 第 2 题图 H E F G D C B A 2、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E、F、G、H 分别是 AB、BC、CD、DA 上的点,且 kHD AH GC DG FC BF EB AE  )0( k ,阅读下段材料,然后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连结 BD,∵ HD AH EB AE  ,∴EH∥BD ∵ GC DG FC BF  ,∴FG∥BD,∴FG∥EH ①连结 AC,则 EF 与 GH 是否一定平行?答: 。 ②当 k 值为 时,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③在②的情况下,对角线 AC 与 BD 只须满足 条件时,EFGH 是矩形; ④在②的情况下,对角线 AC 与 BD 只须满足 条件时,EFGH 是菱形。 3、已知△ABC 中,AB= 32 ,AC=2,BC 边上的高 AD= 3 。 (1)求 BC 的长; (2)如果有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在 AB 上,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在 AC、BC 上,求正方形 的面积。 提示:D 点可能在 BC 上或在 BC 的延长线上,问题要分类讨论。 3、已知抛物线 mmmxxy  22 1838 1 与 x 轴交于 A( 1x ,0),B( 2x ,0) )( 21 xx 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0,b ),O 为坐标原点。 (1)求 m 的取值范围; (2)若 18 1m ,OA+OB=3OC,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 A、B、C 三点的坐标; (3)在(2)的情形下,点 P、Q 分别从 A、O 两点同时出发(如图)以相同的速度沿 AB、OC 向 B、C 运动,连结 PQ 与 BC 交于 M,设 AP= k ,问是否存在 k 值,使以 P、B、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 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跟踪训练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2;2、1∶8;3、15∶2; 二、选择题:B 三、解答题: 1、证△BPM∽△CPB,△PBN∽△PCD; 2、①不一定;②1;③AC⊥BD;④AC=BD; 3、①点 D 在 BC 上时,BC=4, 3612 S ;②点 D 在 BC 的延长线上时,BC=2, 121 348156 S ; 4、(1) 0m ; (2)A(-8,0),B(-4,0),C(0,4), 42 3 8 1 2  xxy (3)存在 3 8k 或 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