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上海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化 学 试 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银针曾是中医针灸的常用器械,银的元素符号是( ) A.Al B.Ag C.Mg D.Hg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解:A、Al是铝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B、银的元素符号是Ag,故选项正确. C、Mg是镁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D、Hg是汞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 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盐汽水 B.矿泉水 C.自来水 D.蒸馏水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盐汽水中有盐、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 和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液氧 B.臭氧 C.金刚石 D.石墨 【考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依据概念分析选项. 【解答】解:与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液氧是液态的氧气,与氧气属于同一种物质,金刚石、石墨都不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臭氧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符合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题目较简单. 4. SiO2中Si的化合价是( ) A.﹣4 B.﹣2 C.+2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二氧化硅(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0,则x=+4;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合价原则的应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较小. 5.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物质是( ) A.KCl B.NaCl C.CaCl2 D.CuCl2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下表为部分金属元素的焰色: 金属元素 钾 钠 钙 钡 铜 焰色 紫色 黄色 砖红色 黄绿色 绿色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焰色反应时火焰是紫色,故A错误; B、NaCl含有钠元素,火焰的颜色呈黄色,故B正确; C、氯化钙中含有钙元素,焰色反应显砖红色,故C错误; D、氯化铜中含有铜元素,焰色反应显绿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焰色反应的应用,熟知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焰色反应的现象及其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属于有机物的是( ) A.葡萄糖 B.干冰 C.碳酸 D.木炭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机物就是指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解答】解:A、葡萄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B、干冰是固体; C、碳酸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 D、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属于单质;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7.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沸点 B.溶解性 C.可燃性 D.导热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判断物质的性质. 【解答】解:A、熔沸点,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溶解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C、可燃性,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D、导热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方面的内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 CuSO4•5H2O的俗名是( ) A.食盐 B.烧碱 C.胆矾 D.纯碱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名称和俗称进行分析. 【解答】解:A、NaCl的俗名是食盐,故A错误; B、NaOH的俗名是烧碱、火碱、苛性钠,故B错误; C、CuSO4•5H2O的俗名是胆矾、蓝矾,故C正确; D、Na2CO3的俗名的是纯碱,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化学名称和俗名的记忆,难度不大. 9. K2CO3是常用的肥料,它属于( ) A.钾肥 B.氮肥 C.磷肥 D.复合肥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10. 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 A.花生油 B.食盐 C.白糖 D.白酒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化学规律的类比;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A正确;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白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A.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1. 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产生耀眼白光 B.产生黑色固体 C.产生蓝紫色火焰 D.产生大量白雾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区别. 12. 化学反应C+H2OH2+CO中的还原剂是( ) A.C B.H2O C.H2 D.CO 【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失氧的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氧的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均指的是反应物. 【解答】解: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氧的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氧的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在C+H2OH2+CO中,C得氧被氧化是还原剂,水失氧被还原是氧化剂. 答案:A 【点评】此题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主要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3. 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KClO32KCl+O2↑ B.2KClO32KCl+3O2 C.2KClO32KCl+3O2↑ D.2KClO32KCl+3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ClO32KCl+3O2↑. B、该化学方程式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ClO32KCl+3O2↑. 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ClO32KCl+3O2↑.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 14. 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滴加液体 倾倒液体 装入粉末状固体 装入块状固体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数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 用“●”表示一个氢原子,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是( ) A B C D A.A B.B C.C D.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解答】解:A、该图示表示4个氢原子,故A错误; B、该图示表示2个氢分子,故B正确; C、该图示表示2个氢原子,故C错误; D、该图示表示1个氢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通过分析、观察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 16. 有关摩尔质量叙述正确的是( ) A.单位是摩尔 B.等于物质的量乘以质量 C.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D.表示单位积物质的质量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对于某一纯净物来说,它的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对于某一纯净物来说,它的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17. 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质量不变 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 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当双氧水完全分解时,气体逸出,溶液质量减少解答; B、根据如果不加二氧化锰,双氧水也会分解产生O2,只是速度慢解答; C、根据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可知,当双氧水完全分解时,气体逸出,溶液质量减少,此时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不变解答; D、根据氧元素部分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解答. 【解答】解: A、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当双氧水完全分解时,气体逸出,溶液质量减少,故错误; B、如果不加二氧化锰,双氧水也会分解产生O2,只是速度慢,故错误; C、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可知,当双氧水完全分解时,气体逸出,溶液质量减少,此时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故正确; D、部分氧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溶液中还有一部分水中的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错误. 答案:C 【点评】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具体化学反应进行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还应注意催化剂本身的特点,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选择性等特点. 18. 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硝酸银和氯化钡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进行分析; B、根据氯化钡和硫酸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进行分析; C、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溶液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D、根据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硝酸银和氯化钡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符合题意,故A正确; B、氯化钡和硫酸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显酸性,故B正确; C、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溶液和氯化钠,故C正确; D、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氯化钡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中不溶于酸的沉淀的记忆,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19. 对盐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原子团 B.都含有金属元素 C.都不含氢元素 D.都含有非金属元素 【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盐的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不一定含有原子团,例如氯化钠属于盐,却不含原子团,故A错误;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铵盐中不含有金属,故B错误,盐中可能会含有氢元素,例如碳酸氢钠属于盐,但含有氢元素,故C错误;盐中都含有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的组成,题目较易. 20. 向amolFe2O3中滴加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有关量的变化见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甲表示氧化铁的物质的量 B.曲线乙表示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C.K点时溶液中铁元素的物质的量是amol D.K点时硫酸铁和剩余氧化铁物质的量相等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向氧化铁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结合图象分析解答; 【解答】解:向氧化铁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A、向氧化铁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氧化铁质量不断减少,反应完毕,氧化铁质量为0,曲线甲表示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故正确; B、向amolFe2O3中滴加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水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加,不会出现平线,故错误; C、由Fe2O3+3H2SO4=Fe2(SO4)3+3H2O 1 3 0.5mol 1.5mol 由图象可知:amolFe2O3中铁元素的物质的量是2amol,K点时氧化铁被消耗0.5amol,溶液中铁元素的物质的量是amol,故正确; D、K点时氧化铁被消耗0.5mol,溶液中铁元素的物质的量是amol,剩余氧化铁物质的量为0.5amol×2=amol,点时硫酸铁和剩余氧化铁物质的量相等,故正确.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清楚反应过程是解题关键,注意利用总反应方程式解答,侧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4分) 21. 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①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口罩中填充活性炭是利用其 吸附 性,以减少污染物的吸入,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数)见图,甲气体的名称是 氮气 .乙中含多种气体,其中可用于填充飞艇且性质稳定的气体名称是 氦气 . ②我们需要结净的水源,含有杂质的天然水通过蒸发、沙滤、氧化等得到净化,其中氧化属于 化学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自来水生产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杀菌消毒 ③我们需要清洁、高效的能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中,最清洁的燃料是 氢气 .1mol燃烧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表. 燃料 一氧化碳 氢气 甲烷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等物质的量的上述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甲烷 .甲烷(CH4)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1molCH4约含有 6.02×1023 个碳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 【分析】①根据物质的性质、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来分析; ②氧化反应是化学变化,自来水生产通入氯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③根据氢气燃烧的产物以及表格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害气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填充飞艇,故填:吸附;氮气;氦气; ②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自来水生产通入氯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答案:化学;杀菌消毒; ③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所以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由表格信息可知,等物质量的上述燃料燃烧,甲烷放出的热量最多;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所以1molCH4约含1mol碳原子,即6.02×1023个.故填:氢气;甲烷;6.02×1023. 【点评】掌握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气体的性质、净水的原理、燃料的燃烧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2. 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①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氯化铵 ②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 37 g ③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 a 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 b 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④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Ⅰ.A溶液为 不饱和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c (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测量容器-量筒;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氯化铵; ②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g,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37g; ③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a视线进行读数,b视线对应的读数较大; ④Ⅰ、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所以A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31.6g+102g=133.6g,溶剂质量是120g,所以A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Ⅱ、a.蒸发20g水后,溶剂质量变成100g,溶质质量是133.6g,没有晶体析出,所以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故正确;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33.6g:100g=133.6:100,故错误; c.硝酸钾在80℃时的溶解度是169g,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故正确; ℃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113.6g+100g=213.6g,故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①氯化铵; ②37g; ③a,b; ④Ⅰ、不饱和; Ⅱ、a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