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大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大纲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依2016年福建省生物中考考试大纲[北师大版])‎ 第8章人体的营养 ‎ ‎1.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产生能量,通常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2. 水:约占人体总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到身体的各部位。‎ ‎3. 无机盐:在人体内仅占4%,但作用十分重要。钙和磷是构成牙齿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4.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从谷类和薯类中获得。‎ ‎5.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如果人体缺乏蛋白质,成人会出现贫血、肌肉萎缩等现象。主要从瘦肉、鱼、奶、蛋和豆类中获得。‎ ‎6. 脂肪:是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通常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在体内储存。脂肪还与体温调节有关。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等食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脂肪。‎ ‎7. 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有B、C等)和脂溶性(有A、D等),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 维生素的作用及常见缺乏症(详见课本表格):维生素A(夜盲症);维生素D(儿童为佝偻病,成人为骨软化症,);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B2(口角炎等炎症);维生素C(坏血病)。‎ ‎8. 消化系统具有的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都是由。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可以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具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的功能。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这些酶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9.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位于腹腔的上方偏右,它分泌的胆汁汇集于胆囊中储存,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在小肠内,肠液、胰液和胆汁共同完成消化作用。‎ ‎10.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11. 三大营养物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淀粉(从口腔);蛋白质(从胃);脂肪(从小肠);‎ ‎12. 营养物质的吸收:口腔、咽和食管几乎没有吸收功能;胃能够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部位。‎ ‎13. 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上有微绒毛,可以扩大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容易通过。‎ ‎14.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5. 中国营养学会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一层的食物主要为谷类和薯类,以提供糖类为主,也可以提供蛋白质;第二层的食物主要为蔬菜水果类,以提供无机盐和维生素为主;第三层食物为鱼、肉、蛋、奶类,以提供蛋白质为主;第四层食物为豆制品和奶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部分的无机盐(钙);第五层食物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为主。‎ ‎(注: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仅为人们提供美味和营养的食物,而是包涵环保、发展、协调等社会价值和高品质、安全、营养等质量要求的特定产品。)‎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6.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流动。功能: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营养物质和氧气,带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具有防御保护和体温调节的作用。‎ ‎17. 血液的组成(见课本图):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量筒中的血液: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下层深红色是红细胞;两层之间有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18. 血浆中的成分:最多的是水,其次为蛋白质。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19. 比较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不同:(见课本图)‎ ‎ ‎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态 两面中央凹圆饼状 圆球状 不规则 结构 成熟无细胞核 有细胞核 成熟无细胞核 功能 运输氧 防御和保护 止血和凝血 ‎20.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含铁的蛋白质,特点: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叫贫血。患者常常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要多吃蛋白质和铁含量丰富的食物,‎ ‎21. 动脉血:血液中氧含量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血液中含氧少,颜色暗红。‎ ‎22.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输血前应进行血型鉴定,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3.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见课本图)‎ ‎ ‎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功能 将血液运送到身体各个部分 将血液从身体各个部分运回心脏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管壁 特点 壁厚,腔小,弹性大,‎ 壁较薄,腔大,弹性小,有的内有瓣膜 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极小(红细胞单行通过)‎ 速度 速度快 速度慢 速度极慢 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特点: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极薄,管腔极小,,血流速度很慢。‎ ‎24.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主要由心肌组成,有四个腔,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四腔连接的血管: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流不会倒流是因为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单方向开放的瓣膜。(见课本图)‎ ‎25.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的循环流动,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同时进行,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见课本图)‎ ‎26.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27.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向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过程。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28.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9. 呼吸系统(见课本图):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呼吸道含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场所。‎ ‎30. 鼻:是呼吸道的起点,内表面有鼻黏膜。鼻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黏液腺可分泌黏液,这些结构使吸入鼻腔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减少对肺的刺激。鼻腔上部黏膜内还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31. 咽: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喉:由软骨和声带组成。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以防止食物入喉。气管:痰形成的场所。‎ ‎32.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数量多,扩大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壁很薄,仅有单层细胞构成,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33. 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34. 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35. 人体组织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依次是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36. 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37. 泌尿系统(见课本图):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主要器官是肾脏。各器官的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38.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可分为三部分,皮质、髓质和肾盂。‎ ‎39. 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分布在皮质中)和肾小管(分布在髂质中)(见课本图)。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血液从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由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球。‎ ‎40. 尿液形成:包括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1)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均可透过肾小球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可以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由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运走,剩余的为终尿。每天形成原尿 150L,排出尿液只有1.5L,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1. 泌尿系统卫生:每天饮用适量的水,以保证代谢废物的排出;为保证膀胱的正常功能,必须及时排尿。‎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42. 人体的自我调节: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整体,能够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包括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占主要作用。‎ ‎43.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44. 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是神经元代谢中心;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多且短,而轴突只有一个且长。冲动的传导:树突→胞体→轴突→轴突末梢。(见课本图)‎ ‎45.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做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见课本图)‎ ‎46. 反射除了能通过骨骼肌运动对刺激做出反应之外,还能通过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来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形态。神经系统就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反射活动来实现其调节功能的,‎ ‎4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不同点比较:‎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位置 神经联系稳定性 适应能力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 大脑皮层以下 稳定性强 弱,适应变化小的环境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 大脑皮层中 不稳定,易变 强,适应多变的环境 ‎48. 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的特征。‎ ‎49. 眼球的结构(见课本图):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分外膜(前部无色透明的角膜,后部是有保护作用的巩膜)、中膜(前端是形成瞳孔的虹膜,后部是有营养作用的脉络膜,连接虹膜和脉络膜的是睫状体)、内膜(视网膜,其中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50. 视觉的形成(见课本图):外界光线经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通过晶状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51. 近视眼与远视眼(见课本图)‎ ‎ ‎ 原因 成清晰像的位置 矫治方法 近视眼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视网膜前 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晶状体的曲度过小 视网膜后 配戴凸透镜 ‎52. 耳的结构(见课本图):包括外耳(含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中耳(含鼓膜产生振动、听骨链传导振动、鼓室平衡鼓膜两侧气压)、内耳(含有听觉感受器的耳蜗、有位置感受器的前庭、半规管)。‎ ‎53.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听骨链传导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冲动经位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54. 外分泌腺:细胞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的腺体;内分泌腺:细胞的分泌物进入血液循环送到全身的腺体。‎ ‎55. 激素: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特点:含量极其微少,调节作用非常显著。‎ 激素名称 分泌器官 作用 异常症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时期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阶段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性激素 性腺(睾丸,卵巢)‎ 调节生殖器官的生长,促进并维持第二性征 ‎ ‎ 甲状腺素 甲状腺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呆小症 成年阶段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 成年阶段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 食物中缺碘,地方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胰岛素 胰岛 主要调节糖代谢 分泌不足,糖尿病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56. 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57. 休息方式中最重要的是睡眠,青少年每天的睡眠时间应有8~9h。‎ ‎58. 当今社会三大公害是吸烟、酗酒和吸毒。‎ ‎(1)过量饮酒便是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影响血液循环系统。‎ ‎(2)吸烟是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有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焦油等,“世界无烟日” 是5月31日。‎ ‎(3)毒品危害最大的是鸦片、大麻、可卡因。毒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国际禁毒日” 是6月26日。‎ ‎59.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两大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60.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等方式。‎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1. 预防传染病的三项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62. 免疫是人体内的一中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外来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63. 非特异性免疫,它对多数病原体都起作用,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是先天就有的。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 ‎64. 特异性免疫只对抗原有特异性,是机体与外来侵害物接触之后,后天获得的。针对特定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抗体,用来削弱或消灭抗原。‎ ‎65. 计划免疫是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能够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属于抗原。‎ ‎66. 几种常见传染病 ‎ ‎ 病原体 传染病种类 传播途径 蛔虫病 蛔虫 消化道传染病 土壤、食物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 呼吸道传染病 空气、接触 肺结核 结核杆菌 呼吸道传染病 飞沫、尘埃 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 消化道传染病 饮食、注射 艾滋病 艾滋病毒(HIV)‎ 血液传染病 性接触、血液、母婴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67. 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核心作用,‎ ‎68. 生物圈保护的中心目标,在于保持各种生态环境的健康,维持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