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人教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4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 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4)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不同,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3、利用经纬网定位(重点练习)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11中的图1.14)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3中的图1.18)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四季的形成。 ③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 春季;6、7、8 夏季;9、10、11 秋季;12、1、2 冬季。 3、地球的五带(P14中的图1.19) 北 寒 带 90° 有极昼极夜 (北极圈)66.5° 北 温 带 无极昼极夜、直射 (北回归线)23.5° 热 带 有阳光直射 (赤道)0° (南回归线)23.5° 南 温 带 无极昼极夜、直射 (南极圈)66.5° 有极昼极夜 90° 南 寒 带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③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24中的图1.35)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⑵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25中的图1.37)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200m)、高原(>500m)、山地(>500m)、丘陵(<500m)、盆地。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⑴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32中的图2.5)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33中的图2.6) 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⑶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我国东部海域海底有人类活动的遗迹。 荷兰围海造陆。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学说名称 学说内容 主要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 ①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②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①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②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 ③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 板块构造学说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②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①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 ②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与扩张。 ③大西洋的扩张。 注意: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42中的图2.22)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概念 含义 特点 ※举例 天气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短时间、变化大、即时状况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气候 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变化小、平均状况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常用的天气符号(※P49中的图3.5)以及简单天气图(利用P50中的图3.6练习) 3、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实例:焚烧秸秆、燃烧矿物燃料、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排放。 改善措施:开放并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机动车使用无铅汽油、工业废气达标排放…… 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1、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6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P57中的图3.19、3.20)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P60中的图3.24)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三、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P63图3.25) 四、世界的气候 1、世界气候的分布(※P65中的图3.28) 分 布 地 区 气 候 类 型 热 带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 温 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地中海、 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 带 寒带气候 分布温带地区 气 候 类 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2011年10月31日) ⑵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 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P72中的图4.4) 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①亚洲东部、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②欧洲③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人口稀疏区: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 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 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 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 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3、人口问题 ※⑴人口数量过多,增长快-→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 ①衣——需求量大 ②食——粮食紧缺、饥饿贫困 ③住——住房紧张、居住条件差 ④行——交通拥挤 ⑤上学、就业、看病难 ⑥消耗资源多,环境压力大 ⑵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P75图4.7) 人 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 亚洲东部 黑种人 非洲、大洋洲、美国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P78图4.9) ※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 言 主 要 分 布 地 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 2、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 发源地区 经典 宗教建筑及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的西部 《圣经》 教堂:高高耸立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古兰经》 清真寺:星月照应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佛经》 庙宇:金碧辉煌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乡村和城市 ⑴聚落: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和城市。 ①乡村: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 ②城市: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⑵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①景观特征不同: 房 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家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小 小 稀疏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大 大 密集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大 ②生产活动不同:乡村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⑴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⑵分布规律: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⑶聚落差异大: 热带雨林:双层木楼、高架屋;热带沙漠:墙厚、窗小;黄土高原:窑洞;北极地区:冰屋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⑴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 ※⑵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⑴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⑵分布:(P90图5.3) ①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②发展中国家:共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⑶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 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①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②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⑷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二、国际合作 ⑴经济联系: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一件复杂产品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 ⑵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一、世界第一大洲 ⑴地理位置 位置 半球位置 主要分布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⑵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 ①面积最大,约4400万平方千米; ②跨纬度最广,80°N~10°S; ③东西距离最长,约8000千米。 ⑶亚洲的分区(6个):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二、地形和河流(P7中的图6.8) 重要地形区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主要河流 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印度河 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地势特征 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流向 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导致了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三、复杂的气候(P10中的图6.13) 亚洲气候类型(9种) 面积最广的气候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②温带季风气候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 ④热带季风气候 其它类型 ⑤热带雨林气候⑥地中海气候⑦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⑧高原山地气候⑨寒带气候 亚洲气候特点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一、日本(P14中的图7.2)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位置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纬度位置 23゜~46゜N,位于北温带。 ※领土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和九州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狭小; 富士山3776米,著名的活火山,为其最高峰;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海岸线 曲折、多优良港湾。 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多火山、地震 称号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世界火山博物馆”。 ※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 有益 影响 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旅游、地学科研基地 预防措施 建筑多采用轻质的材料、防震演习 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⑴地位: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⑵条件:不利——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有利——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科技先进 进口原料 依靠科技 加工产品 出口产品 海运便利 ⑶经济特征: ⑷主要贸易对象: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⑸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电力、纺织、电子 ※⑹工业分布: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P18中的图7.14) ⑺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二、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P23中的图7.21) ⑴位置:亚洲的东南部 ⑵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⑶地理位置特点: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被称为联系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被日本人称为是“海上生命线”,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⑴两种热带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农业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南部 粮食作物:稻米(泰国) 四种产量世界第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及产地: 橡胶——泰国 油棕——马来西亚 椰子——印度尼西亚 蕉麻——菲律宾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 ⑵东南亚人喜食米饭的原因: ①人口稠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而种水稻产量大;②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③本区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P26图7.28) ⑴地形特点: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城市名称 附近大河名称 所在国家名称 河内 红河 越南 金边 湄公河 柬埔寨 万象 湄公河 老挝 曼谷 湄南河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 缅甸 (2)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与弊 有利条件:①提供大量城市建设用地 ②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 ③水运通道 ④若城市位于上游,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水 不利条件:①河流水患 ②河流污染,城市环境恶化 4、热带旅游胜地 旅游优势:多数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与度假胜地。 各国历史悠久,多元民族文化并存,宗教文化景观多姿多彩,名胜古迹众多,风土人情多样。 旅游胜地: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三、印度(“金砖国家”之一)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⑴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印度次大陆上,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濒印度洋。 ⑵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 ⑶主要城市:新德里:首都 ;班加罗尔:印度的软件之都 四、俄罗斯(“金砖国家”之一) 1、国土辽阔(P37中的图7.48) ⑴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幅员辽阔,领土170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⑵自然环境特征 位置 领土跨亚欧两洲,主体在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亚欧洲部分主要是东欧平原,亚洲部分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地处较高纬度,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地处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 河流 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俄罗斯的“母亲河”,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亚洲部分: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阿穆尔河(黑龙江)。 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 2、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⑴丰富的自然资源(P39中的图7.50) 特点: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分布:乌拉尔山脉以东面积占国土的3/4,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0%。 ⑵工业特征: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3、交通与城市(P41中的图7.51) ⑴发达的交通: ①特点: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 ②分布:欧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亚欧大陆桥)的分布不平衡。 ③河运:伏尔加河 海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摩尔曼斯克(北冰洋)、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 ④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着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北部地区冻土层很深,难度大。 ⑵重要的城市 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圣彼得堡: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的国家和地区 一、中东 (长期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 ※1、两洋三州五海之地(P45中的图8.3) ⑴两洋:印度洋、大西洋 三州:亚洲、非洲、欧洲 五海: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 ⑵中东的范围: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中东=西亚—阿富汗+埃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⑶两个战略要地:苏伊士运河(大大地缩短了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土耳其海峡(是黑海进出口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2、丰富的石油资源 ⑴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储量、产量、输出量均占世界第一(※P47中的图8.5) ⑵分布: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⑶三条重要的石油输出运输线:(P47中的图8.6) 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 到达的地区 航线A 苏伊士航线 波斯湾→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西欧、北美 航线B 好望角航线 波斯湾→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西欧、北美 航线C 马六甲航线 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东亚 二、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⑴位置:亚欧大陆西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处于40°~60°N。 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除前苏联以外的欧洲地区,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⑵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共有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英、法、德三个国家影响最大,号称“三驾马车”。 ⑶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西班牙(马德里),意大利(罗马),瑞士(伯尔尼),瑞典(斯德哥尔摩),芬兰(赫尔辛基),波兰(华沙) 2、传统的畜牧业 ⑴畜牧业发达 ①许多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很高。 ②生产已达到机械化、专业化程度。 ③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温带海洋性气候 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⑵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 →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⑶主要的地形区(P57中的图8.22) 主要平原 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 4、繁荣的旅游业 ⑴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①风光优美的海滨沙滩②幽深曲折的峡湾景观③高耸险峻的阿尔卑斯 ⑵丰富各异的人文景观:①众多的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②独特的风土人情 ⑶旅游胜地: 英国——伦敦塔桥;荷兰——风车;北欧——峡湾风光;瑞士——阿尔卑斯滑雪; 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意大利——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西班牙——斗牛;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P61中的图8.26) ※位置 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范围 赤道横穿中部,北回归线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地形 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海岸线特点 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说明该区海岸线比较平直。 气候 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称为“热带大陆”。气候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河流 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 四、澳大利亚 1、自然条件(P69中的图8.39) 位置 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北面与亚洲相邻,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地形 西部高原 200~500米 中部平原 <200米 东部山地 800~1000米 气候 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 2、主要城市: 堪培拉:首都; 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3、人口、城市的分布规律:东南沿海地区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一、美国 1、自然条件(※P77中的图9.6)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温带和亚热带 海陆位置 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领土组成 本土48个州,2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 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落基山脉 中部平原区:面积广大的中央大平原 东部山地区:阿巴拉契亚山脉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河流 密西西比河——“老人河”,世界第四长河 湖泊 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美洲大陆的地中海”,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2、世界上的农业大国(P79中的图9.10) ①地位:许多农产品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②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③主要的农业带:乳畜带、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区 ④实行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好处: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更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P80中的图9.11) ⑴工业特点:体系完整,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⑵工业分布: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⑶工业中心:纽约、芝加哥、旧金山、底特律等。 ⑷高新技术产业 ①产业中心:旧金山东南的“硅谷”,因大量生产电子工业的基本材料——硅片而得名,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 ②促进作用: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⑸主要城市 华盛顿:首都,位于哥伦比亚特区。 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港口城市,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洛杉矶: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旧金山:又名圣弗朗西斯科,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天然良港之一。 二、巴西(“金砖国家”之一)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P85中的图9.20) ⑴世界著名大国(面积、人口均居世界第5位): ①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②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自然环境: 位置 海陆位置 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属于热带。 地形 北部(约占1/3) 亚马孙平原 南部(约占2/3) 巴西高原 气候 北部(约占1/3) 热带雨林气候 南部(约占2/3) 热带草原气候 河流 亚马孙河,被称为“河流之王”,是世界流域面积、流量最大的河流。 ⑶居民 古:印第安人(黄种人)→单一→玛雅文明 今:白、黑、混血种人(白种人占一半多,其次是黑白混血种人)→复杂→文化融合(拉美文化) (4)主要城市: 巴西利亚——政治中心,首都,是新建城市。 圣保罗——经济中心,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 里约热内卢——商业和金融中心,第二大城市。 附“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2.世界最大的州——亚洲 3.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4.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5.世界最小的洋——北冰洋 6.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7.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8.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9.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10.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11.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英语 12.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 13.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非洲 14.世界上最冷的大洲——南极洲 15.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齐 16.世界热带草原分布最大的洲——非洲 17.世界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洲——亚洲 1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19.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大的洲——欧洲 20.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21.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22.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3.世界上最大的组织——联合国 24.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25.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26.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7.世界国家最多的州——非洲 28.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29.世界最长的河——非洲尼罗河 30.世界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 31.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32.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印度 33.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34.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地区——西亚 35.世界地震最多的国家——日本 36.世界长绒棉出口最多国家——埃及 37.世界唯一地跨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俄罗斯 38.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39.世界淡水最多的湖泊——贝加尔湖 40.世界接待外国游客最多的国家——法国 41.世界唯一跨三个热量带的国家——美国 42.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 43.世界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 44.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亚马孙河 45.世界河口流量最大的河——亚马孙河 46.世界唯一一个拥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 47.世界羊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 48.世界含黄土最多的高原——黄土高原 49.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金砖国家”之一)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 ⑴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⑷位置优点 发展农业生产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 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发展海洋事业 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源。 其它 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 2、国土辽阔(P4图1.3) ⑴陆地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⑵领土四至: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线(53°N)。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⑶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 ※⑷陆上邻国: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⑸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⑹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⑺半岛、岛屿:主要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主要岛屿——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 3、34个省级行政(※P7中的图1.7) ⑴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⑵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⑶特殊的省级行政区。 ①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②地处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 ③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是云南省。 ④大陆海岸线最长的是广东省。沿海岛屿最多的是浙江省。 ⑷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京 北京 天津市 津 天津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山西省 晋 太原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辽宁省 辽 沈阳 吉林省 吉 长春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上海市 沪 上海 江苏省 苏 南京 浙江省 浙 杭州 湖南省 湘 长沙 广东省 粤 广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海南省 琼 海口 重庆市 渝 重庆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安徽省 皖 合肥 福建省 闽 福州 江西省 赣 南昌 山东省 鲁 济南 河南省 豫 郑州 湖北省 鄂 武汉 青海省 青 西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 台湾省 台 台北 二、 众多的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⑴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2005年1月6日,为中国的13亿人口日。 ⑵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⑶※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P13图1.13) ⑴人口密度: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⑵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为界,东多西少。 ⑶34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23个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民族的分布(P19图1.19) ⑴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⑵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3中的图2.2)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山脉(※P25中的图2.6)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 北列:阿尔泰山 中列:祁连山 南列: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 北列:贺兰山 中列:六盘山 南列:横断山区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山区面积广大 ⑴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⑵山区的开发利用 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森林、矿产、生物资源、山区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我国气候主要特征 ⑴季风气候显著 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⑤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⑥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 ⑵气候复杂多样(P38中的图2.24) ①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②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南北方气温差异大 海陆位置——东西部沿海与内地降水差异大 地形因素——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三、河流和湖泊 1、众多的河湖 ⑴外流河、外流区: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⑵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⑶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 流域名称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境外称萨尔温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深处:塔里木河 ⑷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②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长江与黄河(P48中的图2.32、P53中的图2.36) 长 江 黄 河 长度 6300千米 5500千米 发源地 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 特点 呈“V+W”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没有结冰期。 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有结冰期。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宜昌、湖口 河口、孟津 流经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 、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 湟水、汾河、渭河 开发 ①“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著名水电站:三峡、葛洲坝。 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①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著名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②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忧患 ① ① 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③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 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导) 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 ②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③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3、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2、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3、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3月22-28日 中国水周)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⑵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⑶措施: 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江都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逐级提升,过黄河 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山东和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北达北京。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 ⑵时空分布不均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 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 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 “三横五纵” (※P88中的图4.5)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京广线 4、北同蒲——太焦——焦柳线 5、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6、京包——包兰线 7、陇海——兰新线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3、※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⑵货运: 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 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 1、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 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地区 旱地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小麦、花生、大豆、甜菜、棉花。 南方地区 水田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 华南及海南岛: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我国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①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③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⑵对策: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②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④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三、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主导产业 1、工业的空间分布(P103图4.21) ⑴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许多工业基地。 ⑵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⑶沿海:集中了4个工业基地、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⑷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京津唐地区 沪宁杭地区 珠江三角洲 工业中心 大连、沈阳、鞍山 北京、天津、唐山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工业特色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⑴涵义:以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 ⑵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⑶布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 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方向的差导: ①沿海——科技园区型 ②沿边——贸易导向型 ③内陆——国防军工型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P6中的图5.5)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2、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⑶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⑷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⑸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⑹水田农业与旱地农业的分界线 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⑼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二、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代表地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代表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河流 水量较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 水量大、汛期长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农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业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东北地区)、两年三熟(华北地区) 一年二熟至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产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经济作物 棉花 棉花、蚕丝 主要水果 苹果(产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柑橘 生 活 主食 面食、小米(黄土高原) 大米 住宅特点 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注意防寒保暖。 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注意通风散热。 传统交通工具 马拉大车 船舶 体育活动 溜冰、滑雪 龙舟竞赛、游泳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P9图6.3) 1、经纬度位置:34°N-53°N,100°E-135°E 海陆位置: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内蒙古高原;南-秦岭淮河一线;东-渤海、黄海。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分,甘宁东南部,苏皖北部 二、东北三省地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2、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三、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工业中心(※P20图6.20) 有利条件: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铁路、公路、管道、水路、航空等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便利的交通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力量雄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4.工业基础好。 工业中心:大庆-石油;长春-汽车;沈阳-机械;鞍山-钢铁;大连-化工 四、黄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P24中的图6.25) ⑴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⑵黄土地形的分类:黄土原、黄土峁、黄土梁。 ⑶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2、※严重的水土流失 ⑴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①地形: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 ②植被: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③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④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 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⑵危害 ①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⑶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冀北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地,一般降 水量越大;山区地表坡度较大,地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3、脆弱的生态环境 ⑴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⑵自然灾害频繁: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⑶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 ⑴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修挡土坝;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五、北京(P33图6.42)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40°N,116°E附近 海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东面面向渤海。 温度带 暖温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邻省 东南与天津相邻,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自然环境 地形 平原为主。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 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主要城市职能 我国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历史古城 “五朝帝都”,我国六大古都之一。 名胜古迹 故宫、长城、颐和园、周口店、天坛、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 第七章 南方地区 一、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P45图7.3) 1、经纬度位置:20°N-34°N,100°E-120°E 海陆位置:西-青藏高原;北-秦岭淮河一线;东-黄海、东海;南-南海。 2、范围: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二、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水田集中连片,农作物以水稻、棉花、油菜等为主,还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2、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 三、河流在长三角发展的作用 1.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3.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能够提供大量的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 4.河流能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 5.河流能够为渔业发展提供水域,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四、长三角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核心城市—上海;副中心—南京、杭州;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 五、香港和澳门(P59中的图7.28) 1、区域全貌 香 港 澳 门 位置(中国大陆东南端) 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 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市。 经济特征 国际经济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博彩、旅游业发达。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 ⑴祖国内地:廉价劳动力、厂房、生产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费品。 ⑵香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 3、香港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 ⑴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香港背陆面海,海陆兼顾,具有双向优势,既有利于开拓中国内地,也为开拓沿海经济地带和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同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又位于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大平洋沿岸美洲各国的海上交通要道,这使得香港成为许多国家商品的中转站,转口贸易发达。 ⑵灵活的经济政策 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许多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出口手续也极为简便,从而吸引国际船只和货物过境,这也促进了香港转口贸易的发展。 ⑶祖国的大力支持 香港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祖国内地在提供食品、燃料、原材料等资源以及劳动力和广阔市场等方面对香港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同时,祖国内地又把香港作为转口贸易的重要基地,通过香港、祖国内地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这也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六、台湾省 1、美丽富饶的宝岛(P66中的图7.41) ⑴位置: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位于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之间。 ⑵范围: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小岛组成。 ⑶居民:2300万,汉族97﹪,多是明清以来广东和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⑷台湾是祖国领土的证据:地缘、血缘、历史和文化渊源。(P66中的活动2阅读材料) ⑸自然环境: ①地形:岛内西部是平原,约占1/3;中东部是山地,约占2/3。 ②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 2、外向型经济 ⑴※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即出口导向型经济。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越来越高,而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 ⑵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①优越条件,海岛多港口。②丰富廉价高素质劳动力。③政策支持,吸引外资。 ⑶工业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 原因:①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②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④海运便利 ⑷主要城市:台北是省会,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台南是台湾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台湾的“硅谷”。 第八章 西北地区 一、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P73图8.3) 1.位置: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北至国界。 2.范围: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二、※主要地形和气候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1.牧区:西北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平坦的高原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 2、灌溉农业区: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由以瓜果闻名国内外。 三、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80图8.18) 1.主要城镇有:库尔勒、轮台、库车、阿克苏、喀什、叶城、和田。。。。。。 2.这些城镇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四、※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分别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意义 西部地区:a、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带动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 b、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c、增加就业机会 东部地区:a、缓解能源缺短问题 b、天然气是清洁能源,能够改善环境 第九章 青藏地区 一、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P85图9.3) 1.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范围:青藏高原(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以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地形特征:青藏高原地势高耸,“远看是山,近看是川”,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2.气候特征:高寒气候独特,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3.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高原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4.河谷农业: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地区,如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底,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的生长。 5.人们生活:为了抵御严寒,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牛羊肉也是常见的食物,爱喝青稞酒。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三、了解“中华水塔”,简述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意义 1.概况: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重要调蓄器,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向下游地区输水。 2.措施: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3.意义: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附“中国之最” 1.中国省级单位邻国最多(8个)——新疆 2.中国最大的省级单位(160多万)——新疆 3.中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单位——内蒙古 4.中国最大的岛——台湾岛 5.中国最大的沙岛——崇明岛 6.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台湾玉山 7.中国最长的河——长江 8.中国含沙量最多的河——黄河 9.中国黄土地貌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 10.中国最大的湖——青海湖 11.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12.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13.中国煤炭含量最多的省——山西省 14.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级单位——山东省 15.中国最冷的省级单位——黑龙江 16.中国最大的海——南海 17.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8.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9.中国最大的市——重庆市 20.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 21.中国最年轻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22.中国长绒棉最多的省级单位——新疆 23.中国民族最多的省级单位——云南省 24.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25.中国人口密度最多的省级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26.中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27.中国雨极——台湾火烧寮 28.中国最广的气候灾害——干旱 29.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