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2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20

广东省梅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由于受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国内出现了抢购“加碘食盐”的现象,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2.金属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五氧化二钒(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3 C.+2 D.﹣3‎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加热液体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火星四射 B.硫﹣﹣黄色火焰 C.磷﹣﹣黑色固体 D.镁﹣﹣蓝色火焰 ‎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 B.钠为非金属元素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 g 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6.下列物质中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A.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B.森林火灾产生的浓烟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 ‎7.制造下列物品需用热固性塑料的是(  )‎ A.雨衣 B.食品塑料袋 C.炒菜用的锅铲的塑料把手柄 D.矿泉水瓶 ‎8.如图是用模型来表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图示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10.如图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C.t3℃时,在100g水中溶解60gA能形成饱和溶液 D.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 三、(本题包括5小题,化学方程式3分,其它每空1分,共33分)‎ ‎1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①氮气 ②生石灰 ③熟石灰 ④二氧化硫.回答下列问题(均填序号):‎ ‎(1)可作干燥剂的是    .‎ ‎(2)能形成酸雨的是    .‎ ‎(3)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4)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是    .‎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字母序号);‎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的功能;‎ ‎(4)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    (填“食醋”或“食盐水”).‎ ‎(5)防止厨房菜刀生锈,可采用的防锈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6)小明家厨房用的是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 ‎(1)请根据下表中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组成情况,‎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气体X的组成 A中液体 B中黑色粉末 C中液体 ‎①‎ 不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不浑浊 H2‎ ‎②‎ 不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变浑浊 一定有CO,‎ 可能有H2‎ ‎③‎ 变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不浑浊 ‎    ‎ ‎④‎ 变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变浑浊 ‎    ‎ ‎(2)写出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任写一种)    .‎ ‎(3)若b管口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部分CO气体,应采取的措施是    .‎ ‎14.请你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用序号回答: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得多,原因是    ;在铁制品表面刷一层铝粉可以防止生锈,其主要原因是    .‎ ‎①铝的硬度小 ②铝很活泼 ③地壳中铝的含量高 ④铝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保护膜 ‎(2)为了防止月饼变质,常在月饼的内包装袋中放入一小包防腐剂,它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的作用是    ,检验防腐剂中还含有铁粉的方法是    .‎ ‎(3)现提供下列实验药品:①Fe、Cu、Ag、稀硫酸;②FeSO4溶液、Cu、Ag;③Fe、Ag、CuSO4溶液,其中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的是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小魔术“空瓶生烟”方法如图1: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产生浓浓的白烟.由此回答:‎ ‎(1)若“”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如图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图2,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写一条):    .‎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    .‎ ‎(3)生成物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它属于化肥中的    (填:氮、磷、钾)肥.‎ ‎ ‎ 三、(本题包括2小题,化学方程式3分,其它每空1分,共27分)‎ ‎16.(13分)(2016•梅州模拟)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4))如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可以为    .‎ ‎17.(14分)(2016•梅州模拟)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    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 ‎【设计并实验】‎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2)小强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    ‎ 产生大量的气泡 猜想②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把产生的气体通入 ‎    ‎ ‎    ‎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与应用】请你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你选择     溶液.‎ ‎ ‎ 四、(本题1小题,共10分)‎ ‎18.(10分)(2016•营口)某同学称量5g木炭粉与氧化铜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的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除Cu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该物质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是    .‎ ‎(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 ‎2016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由于受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国内出现了抢购“加碘食盐”的现象,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考点】元素的概念;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加碘食盐”的“碘锌”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一般以无机盐类物质存在,则是指元素.‎ ‎【解答】解:加碘食盐中的“碘”存在于无机盐中,有利于人体吸收,则碘是指元素.‎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联系,学生应能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的性质来分析生活中营养元素的存在,借助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及微粒的存在形式来分析解答此类习题.‎ ‎ ‎ ‎2.金属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五氧化二钒(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3 C.+2 D.﹣3‎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五氧化二钒(V2O5)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5=0,则x=+5价.‎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加热液体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漏斗会使混合液溅出;‎ B、检查气密性,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C、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D、根据用试管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回答.‎ ‎【解答】解:A、过滤要有玻璃棒引流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A不对.‎ B、检查气密性,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 B、加热液体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过多,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B不对.‎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手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此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液体药品的取用,了解一些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不要因为不规范的操作而引起事故.‎ ‎ ‎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火星四射 B.硫﹣﹣黄色火焰 C.磷﹣﹣黑色固体 D.镁﹣﹣蓝色火焰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磷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 镁燃烧时能够发出耀眼的白光.‎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 C、磷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故选项错误;‎ D、镁燃烧时能够发出耀眼的白光,不能产生火焰.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实验现象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 B.钠为非金属元素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 g 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质子数;金属元素:带金字旁(除汞),则可知钠元素为金属元素;比较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正确识别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A正确;‎ B、钠为“钅”,为金属元素,故B错误;‎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C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该示意图中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一个,所以此示意图是钠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 ‎ ‎6.下列物质中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A.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B.森林火灾产生的浓烟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空气污染物分为两类:粉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主要有三类: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解答】解:A、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会污染空气;‎ B、森林火灾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 C、汽车排放的尾气主要是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 D、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空气主要成分,不是污染物.‎ 故选D ‎【点评】列入空气污染物的三大有害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但其本身是空气主要成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学生易造成错解.‎ ‎ ‎ ‎7.制造下列物品需用热固性塑料的是(  )‎ A.雨衣 B.食品塑料袋 C.炒菜用的锅铲的塑料把手柄 D.矿泉水瓶 ‎【考点】塑料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的区别和性质进行作答,热固性塑料在高温情况下“固”,即高温下形状不变;热塑性塑料在高温情况下“塑”,即高温下可以发生形变.‎ ‎【解答】解: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等.雨衣、食品塑料袋、锅铲手柄、塑料水瓶需要用到热固性塑料的是锅铲塑料把手柄.‎ 故选:C.‎ ‎【点评】根据不同的用途来选用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 ‎ ‎ ‎8.如图是用模型来表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图示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置换反应反应物、生成物中都有单质,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反应物、生成物进行分析.‎ ‎ ‎ ‎9.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燃烧的现象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一些现象.‎ ‎【解答】解:A、实验1中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正确;‎ B、图2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故B错误;‎ C、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C正确;‎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对比的方法验证了燃烧条件,人们往往认为可燃物在水中不能燃烧.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可燃烧.‎ ‎ ‎ ‎10.如图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C.t3℃时,在100g水中溶解60gA能形成饱和溶液 D.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由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趋势,可以升高温度可使A的不饱和溶液是否饱和;t3℃时,A的溶解度为80g,可以确定在100g水中溶解60gA能否形成饱和溶液;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解答】解:A、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故A错误;‎ B、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后A的不饱和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t3℃时,A的溶解度为80g,故在100g水中溶解60gA能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在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三、(本题包括5小题,化学方程式3分,其它每空1分,共33分)‎ ‎1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①氮气 ②生石灰 ③熟石灰 ④二氧化硫.回答下列问题(均填序号):‎ ‎(1)可作干燥剂的是 ② .‎ ‎(2)能形成酸雨的是 ④ .‎ ‎(3)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③ .‎ ‎(4)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是 ① .‎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常见气体的用途.‎ ‎【分析】生石灰能够吸收水,常常用作干燥剂;‎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一种重要物质;‎ 熟石灰显碱性,能够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常用作保护气.‎ ‎【解答】解:(1)生石灰能吸收水,故可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故填:②.‎ ‎(2)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能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故填:④.‎ ‎(3)熟石灰显碱性,能够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故填:③.‎ ‎(4)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常用作保护气,故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是氮气.故填: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 ‎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2)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的功能;‎ ‎(4)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 食醋 (填“食醋”或“食盐水”).‎ ‎(5)防止厨房菜刀生锈,可采用的防锈措施有: 擦干 (写出一种即可).‎ ‎(6)小明家厨房用的是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分析】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橡胶大部分是人工合成的,棉布属于天然纤维;‎ 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食醋显酸性,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等物质反应;‎ 使铁制品与水和氧气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填:A.‎ ‎(2)棉布围裙属于天然纤维.故填:C.‎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故填:乳化.‎ ‎(4)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食醋.故填:食醋.‎ ‎(5)菜刀用后及时擦干可以防止生锈.故填:擦干.‎ ‎(6)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 ‎13.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 ‎(1)请根据下表中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组成情况,‎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气体X的组成 A中液体 B中黑色粉末 C中液体 ‎①‎ 不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不浑浊 H2‎ ‎②‎ 不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变浑浊 一定有CO,‎ 可能有H2‎ ‎③‎ 变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不浑浊 ‎ CO2、H2 ‎ ‎④‎ 变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变浑浊 ‎ 一定有CO、CO2;可能有H2 ‎ ‎(2)写出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任写一种) CO+CuOCu+CO2 .‎ ‎(3)若b管口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部分CO气体,应采取的措施是 收集(点燃,进行尾气处理) .‎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利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而氢气和一氧化碳都不能直接检验,利用它们的还原性,检验它们反应后的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判断两气体的存在.‎ ‎【解答】解:(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若不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B中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说明气体中有还原性的气体.‎ ‎(2)装置B中发生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3)为避免CO污染环境,应进行尾气处理;‎ 故答案为:‎ ‎(1)③CO2、H2;④一定有CO、CO2;可能有H2.‎ ‎(2)CO+CuOCu+CO2;‎ ‎(3)收集(点燃,进行尾气处理).‎ ‎【点评】检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各自的性质,若本身没学过鉴定的,可利用我们熟悉的它们的产物来检验.‎ ‎ ‎ ‎14.请你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用序号回答: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得多,原因是 ② ;在铁制品表面刷一层铝粉可以防止生锈,其主要原因是 ④ .‎ ‎①铝的硬度小 ②铝很活泼 ③地壳中铝的含量高 ④铝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保护膜 ‎(2)为了防止月饼变质,常在月饼的内包装袋中放入一小包防腐剂,它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的作用是 除去水和氧气 ,检验防腐剂中还含有铁粉的方法是 取少量防腐剂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 ‎(3)现提供下列实验药品:①Fe、Cu、Ag、稀硫酸;②FeSO4溶液、Cu、Ag;③Fe、Ag、CuSO4溶液,其中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的是 ③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Cu+FeSO4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有水和氧气共存时易生锈.‎ ‎【解答】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排在铜和铁的前面,性质活泼,铝在空气中表面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本题答案为:②,④;‎ ‎(2)铁在有水和氧气共存时易生锈,铁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本题答案为:除去水和氧气;取少量防腐剂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3)①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和银不可以,说明铁在铜和银的前面,不能说明铜和银的顺序,故①不对,②铜和银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铜和银在铁的后面,不能说明铜和银的顺序,故②不对,③铁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铁在铜的前面,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在银的前面,故③正确,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本题答案为:③,Fe+CuSO4═Cu+FeSO4.‎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 ‎ ‎15.小魔术“空瓶生烟”方法如图1: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产生浓浓的白烟.由此回答:‎ ‎(1)若“”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如图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Cl═NH4Cl ;‎ 根据图2,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写一条): 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或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等) .‎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反应后生成固体 , 瓶中压强变小 .‎ ‎(3)生成物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它属于化肥中的 氮 (填:氮、磷、钾)肥.‎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题目的叙述及图示,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化学计量数,从而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类型的判断,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压强的变化分析;‎ ‎(3)利用化肥的分类分析判断化肥的种类.‎ ‎【解答】解:(1)根据题目的叙述及图示的反应,可以确定反应物氯化氢和氨气,生成物是氯化铵,各物质的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1,1,故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由微观粒子的图形,可得结论: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或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等);‎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反应后生成固体,瓶中压强变小.‎ ‎(3)氯化铵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为氮肥;‎ 故答为:(1)NH3+HCl═NH4Cl;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或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等,只要合理则给分,).(2)反应后生成固体,瓶中压强变小.(3)氮.‎ ‎【点评】能根据图示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找准对应关系,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特征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获得的结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 三、(本题包括2小题,化学方程式3分,其它每空1分,共27分)‎ ‎16.(13分)(2016•梅州模拟)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铁架台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CO2↑+H2O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D .‎ ‎(4))如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可以为 2KClO32KCl+3O2↑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3)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4)A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铁架台和集气瓶;‎ ‎(2)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同时生成硫酸锌,反应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4)如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注意没有棉花只能选择氯酸钾,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1)①铁架台; ②集气瓶;‎ ‎(2)Zn+H2SO4=ZnSO4+H2↑;B;‎ ‎(3)CaCO3+2HCl═CaCl2+CO2↑+H2O;D;‎ ‎(4)2KClO32KCl+3O2↑.‎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仪器的名称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 ‎ ‎17.(14分)(2016•梅州模拟)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 .‎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NaHCO3 .‎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 NaOH 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 ‎【设计并实验】‎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③ .‎ ‎(2)小强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 稀盐酸 ‎ 产生大量的气泡 猜想②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CO2↑+H2O ‎ 把产生的气体通入 ‎ Ca(OH)2溶液 ‎ ‎ 产生白色沉淀 ‎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拓展与应用】请你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你选择 Ca(OH)2  溶液.‎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交流讨论】根据酸、碱、盐的组成特点及标签可见部分,猜测该溶液不可能属于哪类物质的溶液;‎ ‎【得出结论】根据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由常温下各物质的溶解度及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判断溶液的可能性;‎ ‎【作出猜想】根据提示物质的可能性,对该溶液进行猜想;‎ ‎【设计并实验】(1)根据三种物质溶液的酸碱性及所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对溶液的可能做出判断;‎ ‎(2)利用碳酸钠、氢氧化钠性质差异及所设计实验中的现象,判断所采取的鉴别所用试剂、现象及结论;‎ ‎【拓展与应用】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性质差异,另选一种试剂完成两种物质的鉴别.‎ ‎【解答】解:【交流讨论】破损标签可见部分为钠元素,可判断该物质由金属元素与根组成,而酸类物质由氢元素与酸根所组成,可判断该物质不可能为酸;故答案为:A ‎;‎ ‎【得出结论】根据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液为9.6g,可判断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8.8%,因此可判断该溶液不可能为碳酸氢钠溶液;故答案为:NaHCO3;‎ ‎【作出猜想】除碳酸氢钠外,该溶液可能为氯化钠、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NaOH;‎ ‎【设计并实验】(1)由于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都为碱性,溶液pH都大于7,只有氯化钙溶液的pH=7,所以该瓶pH大于7的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故答案为:③;‎ ‎(2)根据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可推断鉴别两物质时所加入的试剂为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有气泡可说明该物质为碳酸钠,把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会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稀盐酸;Na2CO3+2HCl═2NaCl+CO2↑+H2O;C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O2+Ca(OH)2═CaCO3↓+H2O.‎ ‎【拓展与应用】利用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而与氢氧化钠不能反应而无明显现象,可使用氢氧化钙溶液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故填:Ca(OH)2.‎ ‎【点评】本题综合利用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酸碱性及物质的变化规律对未知物质进行鉴别,体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四、(本题1小题,共10分)‎ ‎18.(10分)(2016•营口)某同学称量5g木炭粉与氧化铜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的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除Cu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CuO ,该物质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是 32% .‎ ‎(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木炭粉与氧化铜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的剩余固体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铜、可能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木炭与氧化铜;向该剩余固体中倒入稀硫酸,铜、木炭粉都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若剩余固体质量减少就应是由于氧化铜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结果;根据质量关系图,由固体质量减少量可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氧化铜的质量可计算出所消耗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利用硫酸质量与稀硫酸质量的比可计算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加入10g稀硫酸,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是由于剩余固体中未完全反应的氧化铜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剩余固体减少的量即反应掉氧化铜的质量=5g﹣3.4g=1.6g,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32%;‎ 故答案为:氧化铜(或CuO);32%;‎ ‎(2)设5g稀硫酸中含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CuO═CuSO4+H2O ‎ 98 80 ‎ ‎ x 5g﹣3.4g ‎=‎ x=1.96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9.6%‎ 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点评】分析质量关系图中剩余固体质量减小的原因,得出固体中所含氧化铜的质量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