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一模二模汇编材料解析与探究题答案不全
苏州市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二模汇编《材料解析与探究题》 昆山市一模 2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 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材料二 牧马图(魏晋墓壁砖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一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有哪些?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 时期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3分) 25.大国崛起的关键往往在于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492年起,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多次从西班牙启航,航海探险。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前后的商业中心(如下): 材料三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英国走在了最前面,这主要因为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的贸业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的原因。(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2分) 26.请你参与一个有关“对外学习,借鉴国际”的研习活动,并作好回答: 【线索扼要】为挽救中华危亡,中国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近代化,主要经历三个 阶段: (1)填充表格,A处应是什么?(2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器物 学习西方制度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A 【图示解读】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见下图) ( 2)1929-1932年和1933-1937年美国股市走势不同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从美国 股市的复苏,我们得到什么启迪?(2分) 【学法运用】 (3)写出上图中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不正确同学的姓名,并说明理由。(2分) 吴中、吴江、相城模拟 29. (6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商鞅变法中的措施“废井田、开阡陌”解释为确立土地私有制,但近些年出现不同的历史解释。 材料一 (董仲舒):“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国都要加强君权,把土地牢牢抓在手里才有富国强兵的物质基础,如果推行土地私人占有,就削弱了君权的经济基础,于是各国君主推行的非但不是土地私有,反而是土地国有。国家跨过各层贵族直接授田给农民,学者称之为授田制。授田之初只给农民使用权,农民不能据为己有,农民耕种国家土地须向国家缴纳赋税、服徭役。近三十四年的出土文献云梦睡虎地秦简、银雀山汉简、青川木牍等一大批土地制度资料都说明了这一点。 ——李凯《商鞅变法是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材料三 商鞅废除公社所有的井田制,建立新的授田制度,虽然原则上仍为土地国有,但由于农民可以长期占有土地以及国家直接管理基层土地存在困难,实际上大大助长土地私有化的趋势,为以后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社会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董仲舒认为商鞅变法造成了什么后果? (2分) (2)材料二中学者认为商靴变法推行授田制的目的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作出不同的历史解释的依据。(3分) (3)概括材料三作者的观点。(1分) 30. (7分)中国近代历史是“沉沦”还是“上升”?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先生对此进行了新的解读。以下材料摘编自他的文章。 材料 以往人们常说,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时候起,中国社会便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便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提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以往从近代中国80年的历史看,主要只看到了“沉沦”。如果从近代中国110年的历史看,就豁然开朗了。近代中国社会即使是“陷入深渊”,也应该有一个“底”,这个底就在20世纪头20年,就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因为是“谷底”,所以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中国近代史不仅是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屈不挠奋斗的历史。屈辱主要体现在历史的“沉沦”时期,奋斗主要体现在历史的“上升”时期。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举出近代中国社会处于最困难的“谷底”时期的两个主要表现。(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举出“上升”时期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两个主要表现。(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作者提出的近代中国“沉沦”、“谷底”、“上升”所指的时间段。(3分) 31. (6分)精诚学校初三1班的同学在朱老师的带领下,对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运动进行了探究学习。史爱思等同学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提供了不少资料,他们提出这些运动实际上是三个解放的观点,令大家耳目一新。我们一起来参与他们的探究吧。 【人性的解放】 材料一 中世纪的圣母子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子 (1)拉斐尔是什么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与中世纪的相比,他画的圣母子有何特点?(2分) 【人身的解放】 材料二 1789年8月4日至11日,制宪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废除封建权利的法令,规定无条件废除法国残存的农奴制,农民的人身劳役,领主的免税权,司法特权,教会的什一税等。8月26日,制宪议会通过的宣言将启蒙学说中关于政治民主的理论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人的自然权利,以法律至高的原则,取代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同时以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制度取代封建主义的私有制,防止贵族阶级以特权侵犯资产阶级的财产权,也是革命取得重大成果之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请指出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联系。请写出制宪议会通过的宣言的名称。(2分) 【人类的解放】 材料三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类解放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的思想,即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获得政治解放;无产阶级进行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全面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基础上,实现人类解放。 ——李平《对<共产党宣言>中人类解放历史进程思想的思考》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法国的无产阶级曾尝试获得政治解放,请写出他们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名称。(2分) 29.(1)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2分,任答两点即可) (2)目的:富国强兵,加强君权(2分) 观点:商鞅变法原则上是土地国有,但客观上为土地私有埋下了伏笔。(1分) (3)依据:现代出土文献资料(1分) 30.(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袁世凯接受21 条;袁世凯称帝;军阀割据混战。(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 (2)中国共产党诞生;北伐战争胜利(国民革命运动);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全民族抗战胜利;解放战争胜利。(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 (3)“沉沦”:1840-1900;“谷底”:1901-1920;“上升”:1921-1949。(3分) 31.(1)文艺复兴 表现了人性的光辉(2分) (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2分) (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2分) 高新区模拟 30.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大一统”情怀己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 —郑成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魏主“断诸北语,一从正音”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2)据材料二,图二与图一相比,我国疆域出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图三与图二相比,我国疆域在西南地区出现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图三的这种变化最早发生于哪一朝代?(3分) (3)材料三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哪些特点?(1分) 31.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 材料二:(1984年6月22日邓小平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1992年-2012年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大陆商务部台港澳司“历年两岸贸易统计” 材料四: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卒民族复兴的伟大荣难。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致辞》(2015年11月7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里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变化的历史背景。(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构想的“新办法”。(1分) (3)据材料三,概括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据材料四,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1分) 32.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于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除了在1933年6-7月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力图拆除各国关税壁垒,取消英帝国特惠制,希望打进英联邦广大市场之外,也开始着眼于改善美苏关系,关注打开苏联市场的可能性……于是,美苏两国恢复邦交谈判于1933年11月8日至16日在华盛顿举行…...11月16日深夜,罗斯福和李维诺夫在恢复邦交的各项协议上签字,结束了16年来两国关系上的不正常状况。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秋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扶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亚洲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德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面对2007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宣布拨款1000万美元设立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APEC经济技术合作。200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世界第三,2010年则上升为世界第二,对恢复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苏关系正常化的经济原因。美苏关系正常化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两次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1分) (3)材料四中的“大变革大调整”指的是当今世界哪些发展趋势?(1分) (4)材料四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材料二中的“世界新秩序”有什么本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2分) 工业园区模拟 29. (6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学习中国古代史, 宋代是无法绕过的一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宋朝……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南宋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地区,特别是东南地区。 —整理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年版 材料三: 宋朝不仅商贸繁荣,也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1)据材料一,写出宋代商贸活动中出现的新现象。(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到南宋时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格局。(1分) (3)据材料三,简要写出宋代商贸繁荣带来的影响。(2分) 30. (6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遮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契合了洋务派怎样的治国理念?(2分) (2)对比材料一、二,与洋务派的教育方针相比维新派有何新发展?材料二中,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历程?(1分) 31. (7分)19世纪中后期,一些国家通过改革、革命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探究下列问题,学会历史分析。 材料一:世界主要国家示意图(引用者注:图中字母代表国家名称) 材料二: 序号 国家 著名历史人物的言论 发展障碍 ① “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 ②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③ E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幕府的统治 材料三:要么是一个中央政府拥有最高权力的统一的国家,要么是一个由各独立州组成的松散的邦联;或者,要么是这个标榜“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国家,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奴隶制国家继续存在下去。1787年的宪法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直到1861年,这些问题还未解决,但不管怎样,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詹姆斯·M·麦克弗森《火的考验:美国内战与重建》 (1)请将材料一中符合要求的国家代码(字母)填入材料二中“国家”一列。(2分,序号对应) (2)材料二中的“言论”反映了a②国家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2分,序号对应) (3)各国扫除障碍的方式不同。据材料三,指出“内战”对美国“重建”有何意义?(2分) (4)综合分析上述材料,这些国家成功扫除发展的障碍,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1分) 29、(1)纸币流通;夜市、早市出现;早市形成(3分) (2)南方成为经济中心(或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1分) (3)推动了市民阶级(中产阶级)的产生;促进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2分) 30、(1)方针: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1分) 理念: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或师夷长技以自强)(1分) (2)发展:培养资产阶级人才。(1分) 目的: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1分) (3)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1分) (4)历程: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制度到思想。(1分) 31、(1)①——D ②——B (2分,序号和字母对应) (2)障碍:①——奴隶制的存在;②——农奴制的盛行(2分,序号和字母对应) (3)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2分) (4)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或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1分) 市区学校一模 28. (6分)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而生生不息,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并成为民族灵魂和基因的优秀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天工开物》封面和插图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历史地位。(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天工开物》的作者及朝代。(2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谈谈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2分) 29. (8分)“改革”是当事双方都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结果,只要有一方坚持不妥协,就无法“改革”,社会矛盾必然以不是“坚决镇压”,就是“激烈革命”一类的暴力方式解决。妥协与斗争,改革与革命是政治历史中的常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 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杨杰《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下面是两则对政治道路认识的内容 道路一 有学者评价英国政治制度时说: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建立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联合统治。社会建立了纠错机制,社会矛盾得以调整、释放和缓解。因此国家走上了渐进的,生产力可以积累的良性发展道路。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计着大步。 道路二 章太炎在1903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写道:“长素(注:康有为)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夫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之民,不可革命而独可立宪,……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的理由。(3分) (2)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引用材料中的一句原话写出涉及改革土地制度的内容。 (2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事件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中学习内容的相同点。 (1分) (4)阅读提取材料三的有效信息,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形成一个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写明看法,史论结合,逻辑合理。)(2分) 30. ( 6分)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 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 —摘自齐格勒的《新全球史》 材料二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摘编自陈伟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21世纪初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事件。(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当前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利影响。(2分) (3)据材料三,预测影响2019年全球经济走势的最大因素。谈谈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惠及世界人民。(2分) 平江中学一模 29.(6分)古代中国不断创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体现的是百家争鸣中的哪家思想?(2分) (2)据材料二,元朝在地方管理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并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如此创新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2分) 30.(6分)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 “出发往民间去”的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分)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1分) 31.(7分)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对此某班同学展开探究活动。请你按照问题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材料一 (l)材料一中图片一、二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这一体系能否长久存在下去?为什么?(2分) (2)“二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开始了长时间的“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伴随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整体态势是如何?(2分) 探究活动二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 材料二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情况。(2分) 探究活动三 对全球化的认识 材料三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抑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4)你赞同材料三的观点吗?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1分) 常熟市模拟 28 . ( 6分)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材料二 明朝自宣宗(1398-1435 )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地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惯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内省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材料三 有历史学者认为,用“闭关自守”来形容清朝的海外贸易政策是不够恰当的,更不能笼统地说清代前期的海外贸易是闭关锁国政策,它实行的是开海设关、严格管理贸易的政策,从贸易增长的角度来看,清代海外贸易额比宋、明两朝是有发展的。乾隆中期以后的70年间,中西贸易实际上有了真正的发展,整个海外贸易的商品总值不断增加。如1689 –1722年输往欧洲等国的生丝为1833担,1820–1829年增至51662担,茶叶也由1722–1739年的102795担增至1820–1829年的12209534担。 ——摘自吴剑雄《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黄启臣《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500年前后引领世界的地区。请以宋代经济为例,说明宋朝引领世界的具体表现。(2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材料二中明朝“注重内省”宇宙观形成的原因: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停滞”的判断,请说明理由。(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概述历史的角度。请从不同于材料三的角度,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2分) 29. ( 6分)交通工具的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轮船 古代中国是当时造船和航海的先驱。春秋战国 时期就有了造船工场,能够制造战船,汉代已能制 造带舵的楼船。唐宋时期,河船和海船都有突出的发展,发明了水密隔壁。明朝的船舶制造在尺度、性能和远航范围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中国造船业发展迟缓。1865 –1866年,清政府相继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建造了“保民”、“建威”、“平海”等军舰和“江新”、“江华”等长江客货船。 ——摘编自《中国船舶发展简史》 材料二 火车 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但发展缓慢……从1928年开始执政的南京国民党政府,虽然制订了大规模发展铁路的计划,但在国衰民穷、连年战争的情况下建成的铁路并不多。到1949年,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人称中国是“万国机车博物馆”……2018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 9万公里以上,运行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 ——摘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史》 材料三 飞机 2019年3月10日发生在埃塞俄比亚的重大空难,举世震惊。3月11日清晨,中国民航局率先宣布暂停波音737MAX8的商业运行,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称赞和响应。在随后的三天时间里,全球航空公司所运营的波音737MAX被相继停飞,3月13日,最后一个坚持737 MAX安全适航的美国,由总统特朗普亲自下达停飞命令,至此全球371架MAX系列客机全部停飞。对此,有西方媒体指出,这是1978年纯粹中国时刻到来后,中国打破美国左右世界航空安全认证的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摘编自《新闻网》 请回答: (1)指出与材料一中1865–1866年清政府相继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关的事件名称。(1分) (2)据材料二概括旧中国铁路(火车)交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旧中国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的主要原因。结合中国梦宏伟蓝图指出我国将高速动车组命名为“复兴号”的寓意。(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视角来分析为何把1978年看成纯粹是中国时刻?并指出各国响应中国民航局停飞波音737 MAX机型所反映的信息。(2分) 30. ( 8分)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文字语言是历史学习的一项技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目录是书本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 材料二 图示是历史的凝练,是历史事件的画龙点睛 ——RusselGolderberg, 1900年以来(部分年份),美国人眼里的世界。 请回答: (1)请从经济角度指出材料一目录反映的“西方据优势地位”的原因,并列举相应的史实例。(2分) (2)以目录中的日本为例,说明“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对其产生的影响。(2分) (要求:史实准确,表述合理。) (3)从材料二看1900年美国人有8个月在关注英国,原因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美国在1955年–1958年最关注国家的名称,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2分) (4)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21世纪初“美国人眼里的世界”关注焦点的变化轨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中国在2018年中有9个月引起美国高度关注的因素。(2分) 张家港市模拟 28.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是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肤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三 《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城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时臣马嘎尼尔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到恐外人之交际妓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汉化政策产生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请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一例予以说明(2分) (3)据材料三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3分) 29.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1850年英国占世界贫易总领的21%,其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从而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 英国虽然加入了欧盟,却与之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2016年6月英国开始“脱离欧盟”的全体公民投票表决,并获得通过;2017年2月,英国议会批准“脱欧”法案;2017年3月,英国首相致函欧盟,正式开启了英国“脱欧”程序。11月10日,欧盟和英国第六轮“脱欧”谈利结束。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处理和欧洲大陆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1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2分) 30.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若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看“还我青岛” “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加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地心情跨入1979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一历史事件是“历史转折点”?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历史事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3分) (2)据材料二,请举例说明1949年中国是怎样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1分) (3)材料三中“兴奋地心情”因何而起?此后,党和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 28.(1)影响: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社会进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任答2点,得2分) (2)态度或政策:平等(团结/友爱/开明/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1分) 例子: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1分) (3)政策:闭关锁国(1分) 原因:同外国人交往,危机自身统治;天朝上国的形态,维持皇威。(2分) 29.(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1分) 说明: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体,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②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③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3分) (2)出发点:英国的国家利益。(1分) (3)最终目标: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2分) 30.(1)事件: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1分) 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 时代精神: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民主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1分) (2)1949年,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分) (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分) 政策:改革开放(1分) 太仓市模拟 28.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百性能避免犯罪,但不能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想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儒家伦理道德在实践中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病态灵魂的扭曲的人,为君主专制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其最终归宿仍然不免是虚伪和“吃人”…… ——刘泽华、张分田《论儒家的理想国》 材料四 孔子为儒家构建了一个体大思精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具有普遍的永恒的价值,影响之深远,是中国任何一个思想家或学派所无法比拟的。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念。(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促使“它们最终流行开来”?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比较材料三、四对儒家思想评价的角度有何不同?并谈谈你对历史评价标准的认识。(3分) 29.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抉择往往决定了历史的走向。某校九年级(八)班同学以“中共在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危机与抉择”为主题进行学习探究,请你参与完成。 【挫折中求索】 (1)毛泽东在图一ABCD四处中的哪处(只填字母序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图二是哪一历史事件的示意图?(2分) 【危机中携手】 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2)概括通电中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直接结果是什么?(2分) 【探索中复兴】 (3)根据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的内容填写完整。(3分) ① ;② ;③ 。 30.整体世界的形成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早期经济全球化》 材料三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世界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据国际在线网(2016年1月 14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你认为他得出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实现这一手段的经济前提又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开始发生怎样的有益变化?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应如何更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2分) 昆山市二模 28.中日关系渊源流长,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摘选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日本在1937年制造的侵华罪行。中华民族能够“报仇雪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深远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9.社会福利,是衡量一个社会现(近)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施舍一则,不得白白妄施,以沽名誉,恐无贞节者一味望恩,不自食其力,是滋弊也。宜合作工,以受所值,惟废疾无所归者准白白受施。—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 本法案(《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材料三 杜鲁门于1946年签署《就业法》,规定政府有责任帮助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同时扩大老年遗族受益人范围,1956年艾森豪威尔……将抚养未成年人的贫困成年人也列入了计划;1949年通过的《住房法》……提出一项全面实施预付保险金的国民健康医疗保险计划,任何人不拘年龄均可参加,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4%。 一一吴娆《试析美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资政新篇》是近代史上哪一运动中的重要文件?请以罗斯福新政的某一措施归纳洪仁玕关于社会福利的基本主张。(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2分) (3)概括材料三中指出美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的角度分析社会保障实施的积极作用。(2分) 30.材料探究题:张维为教授在他的《中国崛起与文明型国家的逻辑》中阐述了中国这个文明型国家所具有的几个特征。下面摘取了张维为教授所谈到的其中四个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广阔的国土疆域】 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土也在漫长的历史巾逐步形成,我叫做“百国之和”,是成百上千个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形成“百国”的制度是什么?(1分) (2)秦朝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请在下图的框中填上秦朝最西的一个郡的名称。 (1分) (3)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为广阔的一个朝代,它是如何有效治理“广阔的国土疆域” 的? (1分) 【独特的语言文字】 基辛格在《论中国》这本书里讲到,中国人使用的语言,是3500年前由甲骨文延伸过来的。甲骨文是什么概念?就是比古希腊城邦共和国早1000多年,比古罗马帝国早1500多年的文字。 (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甲骨文在世界文字史上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1分) 【独特的经济发展】 引用复旦大学史正富教授的观点:一个战略性的中央政府,一个竞争性的地方政府,加上竞争性的企业,这三者合在一起,形成了三维经济,或者叫混合经济。还有一点特别要强调的是,政府能够进行中长期的规划。 (5)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的“中长期规划”我们一般把它叫作什么?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开始改革后,中国形成了怎样的“混合经济”?(2分) 【独特的社会政治】 如果一定要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两类,那么只有两种,不是民主与专制,而是良政与劣政。良政可以是西方的模式,西方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治理还是可以的,我们中国大陆整体的治理水平远远超过别的国家。同样劣政也可以是西方模式。 (6)这段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试以中国古代史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为例进行说明。 (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