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中考物理复习精练与精讲固体压强26页含考点分析解答及点评
2013中考物理复习精练与精讲--固体压强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则( ) A.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2:3 B.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3:4 C.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2:3 D.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1:3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题意,本题通过对选项中的两个问题进行验证,首先利用圆柱体压强公式:P=ρgh,已知圆柱体的压强比为1:3,密度比是1:2,那么就能求出它们的高度比;根据压强公式P=,F=G=mg,已知压强比是1:3,底面积又相同,那么就能求出它们的质量比.根据所求的答案就很容易选择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P=ρgh, ∴PA=ρAghA,PB=ρBghB; 已知:PA:PB=1:3,ρA:ρB=1;2, ∴=, ∴=×=, ∴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2:3, ∴选项A正确. 根据题意,求它们的质量比,根据公式P=, ∵F=G=mg, ∴P=, 即:PA=,PB=; 已知:PA:PB=1:3,两圆柱体的底面积相同, ∴==, 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1:3, ∴选项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在解题中注意公式变换的规范性,考查压强公式中各种物理量的关系,圆柱体的压强与密度、体积、质量有关. 2.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重力的计算;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首先判断实心长方体A和B的体积关系,然后利用公式G=mg=ρVg判断A和B的重力的关系,再根据F与G之间的关系分析. A和B的形状规则,它们的高度,材料相同,它们对地面的压强 P======ρgh,所以可以用公式P=ρgh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比较. 解答: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VA>VB,而A和B的材料相同,即密度相同, 根据公式G=mg=ρVg可知,GA>GB, 而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FA>FB. A和B的密度相同,g是常量,而A和B的高度相同, 根据公式P=ρgh可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A=PB.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压力和压强的计算,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以及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计算固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可以利用公式P=ρgh计算. 3.如图所示,密封的“凸”字形容器中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中央,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的变化情况是( ) A.P1增大,P2增大 B.P1增大,P2不变 C.P1不变,P2不变 D.P1不变,P2增大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推理法。 分析:把容器倒置后,液体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判断对容器底的压强的变化;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但是受力面积减小,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解答:解:∵P=ρgh可知,倒置后水的深度h不变,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不变; ∵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对桌面的压力:F=G, 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 ∵P=, 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故选D. 点评:分析液体压强变化关键是确定深度大小变化;对桌面压强的分析:一是看压力大小变化(在水平面上F=G),二是受力面积变化. 4.右图是小聪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圆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象,用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实心正方体,b的边长是a的2倍,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pa:pb=1:8 B.pa:pb=1:4 C.pa:pb=1:2 D.pa:pb=1:1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1)从图象中,分析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比值关系, (2)因为是正方体,根据边长之比,推导出体积比值, (3)进而得出质量的比值,因为放在水平利用地面上,压力比值等于重力的比值; (4)根据边长,推导出底面积的比值; (5)根据压强公式P=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由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计算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分别是: ρ甲===2g/cm3,ρ乙===8g/cm3, 因此a、b两物体的密度之比ρa:ρb=2:8=1:4. (2)b的边长是a的2倍,a、b边长之比为1:2,体积之比Va:Vb=1:8; (3)∴a、b两正方体质量之比为==1:32,放在水平地面上,这压力等于重力, 所以压力之比为Fa:Fb=1:32; (4)a、b边长之比为1:2,所以它们底面积之比Sa:Sb=1:4; (5)根据压强计算公式P=,所以压强之比pa:pb=:=×=×=×=1:8. 故选A. 点评:许多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数学上的图象来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反过来,如果画出了相应的物理量变化图象,我们也能根据数学知识从中分析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及其关系. 5.坦克越过水平路面的壕沟时,有一个简便办法:坦克上备有气袋,遇到壕沟把气袋放下去,给气袋充满气,坦克通过壕沟就像走平地一样.设坦克的质量为4×104kg,履带着地的总面积为5m2 ,当坦克的前一半履带压在气袋上时,坦克对气袋的压强是(坦克前后是对称的,g为10N/kg)( ) A.4×103Pa B.8×103Pa C.4×104Pa D.8×104Pa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已知坦克的质量和履带的着地面积,坦克对气袋的压力等于坦克重力的一半,接触面积为履带着地面积的一半,根据公式可求坦克对气袋的压强. 解答:D.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物体重力,本题的难点是压力为坦克重力的一半,接触面积为履带的一半. 6.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A<VB,高度hA<h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A>SB,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的密度一定大于B的密度 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 C.A的质量一定大干B的质量 D.A的质量可能等于B的质量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计算题。 解答:解:∵pA=pB,hA<hB 由P=ρgh得:ρA>ρB,故A选项正确; 又∵pA=pB,SA>SB 由P=得:GA>GB,即mA>mB,故C选项正确.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灵活应用,注意规则物体的压强计算公式可以变形为P=ρgh,对于规则物体比较密度、压强以及高度关系时,利用其变形公式不仅可以节省做题时间,同时准确率也会提高. 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不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其中甲的高度小于乙,甲的底面积大于乙,而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正好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 B.甲的密度大,甲的质量小 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 D.甲的密度小,甲的质量大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重力的计算。 专题:推理法。 分析: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mg=ρgsh;再利用p=表示出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由题知h甲<h乙和p甲=p乙判断甲乙密度的关系;根据F=ps和S甲>S乙判断甲乙的质量和重力大小关系. 解答:解:实心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ρgh;[来源:学&科&网] ∵h甲<h乙,p甲=p乙, ∴ρ甲>ρ乙∵G=F=ps,S甲>S乙 ∴G甲>G乙 ∵G=mg, ∴m甲>m乙. 故选A.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推理法。 分析: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两物体质量相等,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同,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对地面的压力也想等,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乙>S甲,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但接触面积不变,还是S乙>S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A错误. 因为V甲<V乙,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所以甲是铜块,乙是铁块,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铜块的质量大于铁块的质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可能相等.故B错误.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仍然相等,接触面积还是S乙>S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同,故C错误.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乙减小的质量小,甲减小的质量大,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甲小于乙,又因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乙>S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两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 9.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0为木块的中心,如图所示.木块重力为G,底面积为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G B.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G/S C.木块对桌面压力的受力面积小于S D.沿竖直方向将木块外侧的这一半切掉,此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比原来小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分析:因为该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它此时的重力等于它对桌面的压力;结合图示,根据压强公式P=可知,此时的S应为受力面积,而不是长方体的面积,沿竖直方向将木块外侧的这一半切掉后,木块的压力变小,而受力面积不变,所以对桌面的压强不会改变. 解答:解:因为该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它此时对桌面的压力在大小上和它的重力相等; 其对桌面的压强应为P=,其中S是受力面积,从图示上看应该小于木块的面积;P=和P=所表述的物理含义不同; 如沿竖直方向将木块外侧的这一半切掉,此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比原来减小,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压强公式P=,其对桌面的压强也会变小.所以选项A、C、D正确,符合题意;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压强大小及其计算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压强公式,深刻理解其含义,特别要注意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对应性.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质量为45kg的某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两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300cm2,则他对地面的压强Pl= 1.5×104 Pa,若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有Pl < P2(填“>”、“<”或“=”).(取g=10N/kg)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来源:Z,xx,k.Com] 分析:(1)已知该同学的质量为45kg,两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300cm2即为0.03m2,g取10N/kg,先利用公式G=mg计算出他的重力,再利用公式P=计算出他对地面的压强; (2)要比较该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与他走路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的大小关系,需要分析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若压力相等就比较受力面积,若受力面积相同就比较压力的大小. 解答:解:(1)G=mg=45kg×10N/kg=450N; F=G=450N;S=0.03m2; P1===1.5×104Pa; (2)由于该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该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两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300cm2,当他走路时是一只脚着地,一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cm2小于站在水平地面上两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因此该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Pl小于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 故答案为:1.5×104;<.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的计算和比较,解题关键是熟记压强的公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代入数值计算,会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比较压强的大小. 2.某同学的质量是60kg,两只脚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4×10﹣2 m2,当他双脚着地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1.5×104 Pa,当他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将 变大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g取10N/kg)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计算题;推理法。 分析:他双脚着地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就等于重力G=mg,根据P=求出对地面的压强;他行走时,压力不变还等于重力,但受力面积变小,所以压强变大. 解答:解:站立时的压力为F=G=mg=60kg×10N/kg=600N, 对地面的压强为P===1.5×104Pa; 当他行走时,压力不变还等于重力即F=G=600N,但受力面积变小, 根据公式P=可知,在F不变时,S减小,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1.5×104;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压力、压强的计算和应用,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且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 研究表明,太阳光对被照射的物体也具有力的作用,利用这一现象制成的太阳帆可以为太空飞船提供动力.设一个太阳帆的面积为1×104m2,正对太阳时受到光的压强为9×10﹣4Pa,则太阳帆受到光的压力为 9 N.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已知接触面积和产生的压强,根据公式F=PS可求太阳帆受到光的压力. 解答:解:太阳帆受到光的压力F=PS=9×10﹣4Pa×1×104m2=9N. 故答案为 9. 点评:本题考查压力的计算,关键是压强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要知道影响压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强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 4.将重为2.5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课桌面中央.该物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 2.5 N,压强为 250 Pa;如沿竖直方向将该物块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250 Pa.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来源:Z。xx。k.Com] 专题:计算题。 分析: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根据公式可求对桌面的压强,切去一半,压力减半,接触面积减半,根据公式可求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解:物体对桌面的压力F=G=2.5N,压强, 切去一半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故答案为:2.5;250;250. 点评:本题考查压力和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要知道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物体本身重力,切去一半后,压力减半,接触面积减半,压强不变. 5.如图,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方格纸,质量为54Kg的人左脚单脚站立时,在方格纸上留下的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每一个方格的面积为4×10﹣4m2,数方格时,超过半格的算一格,不足半格的忽略不计,请回答:此人左脚单脚站立时,与地面接触面积大约是 2.16×10﹣2 m2,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2.5×104 Pa,(取g=10N/kg)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重力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整个方格加上超过半格的方格,前脚掌5×7=35个,后脚掌5×4=20个,前脚掌最上面一个不够半格,去掉一个,共计54个,所以可以求出鞋底的面积,在水平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对地面的压强根据公式P=可求. 解答:解:整个方格加上超过半格的方格共计54个, 与地面接触面积大约是54×4×10﹣4m2=2.16×10﹣2m2, 人的重力G=mg=54kg×10N/kg=540N, 对地面的压强P====2.5×104Pa. 故答案为:2.16×10﹣2;2.5×104. 点评:本题考查重力和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重点是数出方格的个数,最容易出错的是站立时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两只脚的面积,本题是单脚着地. 三.解答题(共9小题) 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凹陷 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 (3)分析比较图 乙和丁 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 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归纳法;转换法。 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利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体现.[来源:Zxxk.Com]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要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关系时,要控制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大小. 解答:解:(1)力可以改变海绵的形状,通过海绵凹陷程度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 (2)图乙和丙,控制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并且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图乙和丁,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并且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题目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这一实验目的回答问题, 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1)凹陷;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乙和丁; (4)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点评: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时,要明确一个物理量可能受几个因素的影响,一定要注意控制什么,改变什么.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聪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所示,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 海绵的形变大小(或海绵的凹陷程度) 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 a、d 两次实验(填序号). (3)分析比较图中a、b、c三次实验,可得的结论是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分析:(1)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受力物体的形变上,可以通过受力物体的形变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压力一定而受力面积不同; (3)放在海绵上的砖对海绵的压力等于砖的重力,海绵上的砖越多,海绵受到的压力就越大;砖都是平放,海绵的受力面积等于砖的底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海绵陷下去的深度来表示;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和压力的关系,得出结论. 解答:解:(1)砖块对海绵的压力可以使海绵发生形变,我们可以通过海绵的形变大小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故答案为:海绵的形变大小(或海绵的凹陷程度). (2)a、d两图都用一块砖来压海绵,砖块对海绵的压力相等,等于砖块的重力,平放和竖放时海绵的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故答案为:a、d. (3)a、b、c三次实验,分别使用一块、两块、三块砖平放在海绵上,保证了受力面积一定而压力逐渐变大,随着压力的增大,海绵的形变程度变大,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点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实验现象的观察使用转换法,实验结论要完整. 3.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 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分析: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用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显示. 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解答:解:(1)实验中,泡沫塑料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2)甲、乙两图,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塑料凹陷的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乙、丙两图,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泡沫塑料凹陷程度大,所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1)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2)压力;(3)受力面积. 点评:掌握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4.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泡沫的凹陷程度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甲和丙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 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分析:(1)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解答:解:(1)物体作用在泡沫上,泡沫发生凹陷,通过泡沫的凹陷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甲乙实验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凹陷越大.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关系.得到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大. (3)甲丙实验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大小,泡沫凹陷越大.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得到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大. (4)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压力不变.小华实验时没有保持压力不变,实验过程中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变化,无法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故答案为:(1)泡沫的凹陷程度.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和丙. (4)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点评:(1)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能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 (2)用转换法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在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时,一定控制好不变量. 5.为了节能减排,许多旅游点都用电动车取代燃油汽车,某电动观光车技术参数如下表 空车质量 车身长度 3.5m 1200kg 满载人员数 10人 电动机额定电压 48V 满载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0.1m2 最大时速 45km/h 电动机效率 80% 平均行驶里程 ≤80km 根据以上参数,解答下列问题(g取1ON/kg): (1)该车乘客质量平均每人为60kg,求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若观光电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2×103N,求观光电车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0.5h,牵引力做的功.(电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受速度大小影响)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重力的计算;功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1)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等于车和人的重力之和.根据公式P=可求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电动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所受到的阻力;已知行驶的速度和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行驶的路程,再利用公式W=FS可求牵引力做的功. 解答:解:(1)F=G总=(m车+m人)g=(1200kg+10×60kg)×10N/kg=1.8×104N; 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P===1.8×105Pa; 答: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1.8×105Pa; (2)∵电动车匀速行驶 ∴F=f=2×103N; 通过的路程S=Vt=45km/h×0.5h=22.5km=22500m; 牵引力做的功W=FS=2×103N×22500m=4.5×107J. 答:牵引力做的功为4.5×107J.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压力、牵引力、路程、做功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还要学会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 6.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A的边长为0.2米,B的边长为0.3米. ①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②求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ρA:ρB ③若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和P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密度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学科综合题;开放题。 分析:①已知A受到的重力为64牛,A的边长为0.2米,要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可先求出A的底面积,再利用把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压力等于重力这一条件,最后利用公式P=求出. ②已知A的边长为0.2米,B的边长为0.3米,可先求出A、B的体积,及A、B的质量之比,再利用公式ρ=求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ρA:ρB. ③由于A、B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h的值不确定,对地面的压力不同,产生的压强也不同,因此应先求出A、B压强相同时截去相同厚度h的数值,然后展开讨论. 解答:解:①FA=G=64N;SA=a2=(0.2m)2=0.04m2 PA===1600Pa; ②由于AB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因此AB的质量之比为1:1,即mA:mB=1:1; VA=a3=(0.2m)3=0.008m3; VB=b3=(0.3m)3=0.027m3; ==; ===;[来源:Zxxk.Com] ③设切去高度为H时PA′=PB′; 即:ρAg(0.2﹣H)=ρBg(0.3﹣H); 解得H=m≈0.16m; 当h<0.16m时,PA′>PB′; 当h>0.16m时,PA′<PB′; 当h=0.16m时,PA′=PB′; 答:①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1600Pa; ②求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ρA:ρB是27:8; ③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和PB′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 当h<0.16m时,PA′>PB′; 当h>0.16m时,PA′<PB′; 当h=0.16m时,PA′=P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求密度的比值、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和PB′的大小关系,在解题时要记住相关公式,灵活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比值问题,最后对压强PA′和PB′的大小关系展开讨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