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 第一部分 (一)、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2.用原文回答。(4分) “赞语”中“ , ”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3.“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用原文回答) (1分) 4.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2分) (二)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 (三)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第一部分参考答案 (一)五柳先生传 1.①特别爱好 ②到,往 2.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1分)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1分) 好读书性嗜酒(1分)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1分) 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4.“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二)记承天寺夜游 1.2分 A 2.3分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3分 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4.2分 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 (三)桃花源记 1.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②百姓能安居乐业 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2. D(2分) 第二部分 (一)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用相同的词义组词。(4分) 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益: ②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索: 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分) ①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同 ②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同 3.联系选文,说说“疾”“病”在文中的不同含义。(2分) 4.翻译句子(2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现在我们常用哪个成语来比喻课文里所写的这种行为。(1分) (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子,对别人的尊称。)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 是: ②兽见之皆走。 走: 7、 翻译句子(2分) 天帝使我长百兽 8.狐狸说老虎“无敢食我“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1、更加 寻找 2、还通旋 汤通烫 3、疾:小病 病:重病4、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5、 6、这 跑 7、天帝派我掌管百兽。 8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 第三部分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⒈根据原文默写文段中空缺部分。 ⒉下面各组句子使用了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⒊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 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⒋最后一段中的“故”字是对哪些文字进行总结? 答: ⒌第一段总写三峡突出了什么特点?后面哪些文字对其特点进行了照应? 答: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______,水中________,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文段中空缺处应填上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⒉根据上下文,把原文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 )为乐者…… ⒊根据内容,可以把文段分为几个层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⒋文中画线语句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⒈“五柳先生”这个别号是如何得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忘怀得失”与上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呼应。 ⒊先生读书有什么特点?这说明先生怎样一种读书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⒋文中总的概括先生特性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先生与“亲旧”的关系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一) ⒈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⒉B ⒊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⑵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⒋对“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进行总结。⒌突出三峡山多山高的特点。“绝”、“峻”、“林寒涧肃”、“空谷”等对其特点进行了照应。 (二) ⒈如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⒉吾 吾 吾 ⒊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⒋不能,因为这两句传递了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看到大自然的美的无穷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有露出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 (三) ⒈因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⒉不慕荣利 ⒊先生读书的特点是:“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他读书的态度是:只求领会精神实质,不牵强附会、卖弄玄虚。 ⒋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⒌先生与“亲旧”的关系甚为亲密。从他们常置酒招待先生,先生解怀畅饮不讲客套可以看出来。 第四部分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能,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面句加点的字。(4分) (1)今亡亦死 (2)固以怪之矣 (3)为天下唱 (4)会天大雨 2、文中写起义根据形势首先提出的策略是 (2分) 3、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4分) 根本原因是: 4、翻译下面句子(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5、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 发 闾 左 适 戍 渔 阳 九 百 人 6、这段文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2分) (二) 世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马说〉〉选自 ,作者 是 朝著名的 家。(2分) 8、解释加点的字。(4分) (1)虽( )有千里之能 (2)不以( )千里称也。 (3)才美不外见( ) (4)其( )真无马邪?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1、文中的“千里马”比喻 ,“伯乐”比喻 (2分) (三)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2、解释下面的加点的词语。(2分) (1)怀抱利器( ) (2) 吾知其必有合也(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14、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段意。(2分) 15、第二自然段说“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四) 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虫去了。”已而胤答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名读书( ) (2)一日,康往拜胤( ) 17、把下面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写在括号里:(4分) ( )问( )( )何往?门者 曰:“( )出外捉萤火虫去了。” 18、世上有许多事物一旦被普遍搬走,往往会走向它的反面,比如“囊萤读书”之类。请结合你熟悉的成语(或比喻)中举例。(4分) 第四部分参考答案 1、(1)逃亡,(2)自然,(3)通“倡”,倡导;(4)适逢 2、诈称公子扶苏、项呀、项燕; 3、天下苦秦久矣; 4、扶苏因为多次诉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5、略;6、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谋划过程。) 7、略;8、(1)即使 (2)用 (3)“现”表现 (4)难道 9、(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是确实没有马呢,还是真的没有发现马呢? 10、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1、有才能的人、人才; 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人。 12、略;13、燕赵地区古代有许多激昂感慨的志士。 14、希望董生到河北能受知遇。 15、承上启下; 16、(1)借萤光;(2)前往; 17、孙康、门者、车胤; 18,雪中送炭、亡羊补牢 第五部分 (一)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上,可以出而仕矣。”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怀抱利器 (2)郁郁适兹土 (3)为我谢曰 (4)(秦王)长跪而谢之曰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2)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去邪? 3 董邵南要去河北的原因是 。 4 作者对友人董邵去河北的态度是 。 5 作者嘱托邵南去河北后“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的用意是什么? (二)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这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 ,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文中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什么?(用曹刿的话回答) 2 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3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②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 ③ 公将鼓之 鼓: 4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 吾视其辙乱,望旗靡,故逐之。 5 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 解释下列名中加点的词。 ⑴ 死,亦我所恶 ⑵ 故患有所不辟也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所欲有甚于生者”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C.贫者语于富者 D.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3 “舍生取义”者在中国历史上一贯受人崇敬, 请举出人位因“舍生取义”而你崇敬的英雄人物,并写出他的一句曾深刻影响你的名言。 4 结合实例谈谈你对“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理解。 第五部分参考答案 (一)、1. ⑴ 锐利的武器,比喻杰出的才能 ⑵ 到 ⑶ 致意 ⑷ 道歉 2. ⑴ 如果仰慕正义,推行仁德的人都会爱护同情的。 ⑵ 我不知道那里今天同古代所说的有没有不同呢? 3. 董邵南虽有杰出的才能,却得不到常识重用。 4. 名送实劝,作者实际上在劝说董邵南不要云藩镇割据的河北,还是留下来为朝廷效力。 5. 其用意是明确表示有才能的人应该出来为朝廷效力,不应依靠割据势力。 (二)、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3. ①参与 ②独自专有 ③击鼓 4.(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也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 人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5. 略(只要考生能有自己的算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三)、1.(1)痛恨,厌恶 (2)祸患,灾难 2. D 3. 例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略(例子不限,只要能证明“贤者能勿丧耳”即可) 第六部分 (一)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 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 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由是先主遂诣亮( )(2)、欲信在义于天下( ) (3)、然操遂能克绍( )(4)、抑亦人谋也( ) (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6)、南抚夷越( ) (7)、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于秦川( ) 2、翻译下列句子: (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 (2)、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译文: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3、在文中,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目标是“ ”,最终目标是“ ” 他主张在内政上应遵循的方针是“ ”在外交上的方针是“ ”;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 ”,另一路是“ ”。 4、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说明他是个什么人? 5、诸葛亮认为应用什么策略对待曹操?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文段中诸葛亮提出了怎样的策略?提出该策略的目的是什么? (二)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1、解释加点词语: (1)、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2)、岂有徜徉肆恣( ) (3)、羲之之书晚乃善( )(4)、推王君之心( ) (5)、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6)、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 2、翻译下列句子: (1)、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译文: (2)、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译文: (3)、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译文: 3、“临池学书,池水尽里”一句表现了王羲之什么精神? 4、抚州学官王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的目的是什么? 5、你从本文明白了什么道理? 6、文中王羲之“大器晚成”,而方仲永由一个天才少年而“泯然众人”,对两人不同结局,你有何感慨? (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干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 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既加冠( ) (3)、礼愈至( )(4)、俟其欣悦( ) (5)、媵人持汤沃灌( )(6)、右备容臭( ) (7)、烨然若神人( )(8)、无冻馁之患矣( ) 2、翻译下列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文: (2)、以中有足东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译文: 3、试简要概括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4、今之太学诸生求学有哪些优越条件? 5、作者以自己求学的经历来勉励马生,其作用是什么? 6、请结合全文与现实生活,谈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对待学习? 第六部分参考答案 (一) 3、跨有荆益;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内修政理;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4、是个求贤若渴、诚恳虚心的人。 5、此诚不可与争锋;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6、策略:联合孙权、西取益州、荆州作为根据地、内修政理;目的:帮助刘备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二) 3、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 4、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勤学苦练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 5、成才在于勤奋,而非天成。 6、意合即可。 (三) 3、看书难、求师难、行路难、生活难。 4、不愁温饱、不用为求学而奔波,时时有有问必答的老师,资料充足(或无抄书之苦、无求师之难、无奔走之苦、无冻馁之患)。 5、能表达出自己诚恳的心情,比用道理说教生动,有说服力,有循循善诱的效果。 6、学习条件差,要勤勉治学,不怕吃苦;学习条件好,要好好珍惜。 (由荷城中学:陈海东、黎伟萍、唐明轩、刘雪华、刘燕玲、冯惠英等六位老师提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