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中考化学热点题型分析
新课标中考化学热点题型分析 中考热点题型分类例析 1、物质推断题 物质推断题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能巩固所学知识,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得到了出题者的青睐,成为化学中考题中的传统保留试题。 做好物质推断题的关键为:1、打好基础,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2、抓好本质,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比如:几种常见气体、常见酸碱盐);3、抓住突破口,特别是把握物质的特征、类别,如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现象特征;化学反应的条件;物质的类别;题目提供的特殊信息;物质的转化关系。 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的明显条件及隐含条件,抓住其中的关键(如:物理特征、化学特征)作为突破口推出其中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然后据该物质与其它物质的反应及变化情况推出其它要求的物质,最后利用求出的物质进行检验,看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例1: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钙、硝酸钠、碳酸钾,为了鉴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氯化钡溶 液和稀硝酸 白色沉淀↓① 分装两支试管 +硝酸银 溶液过滤 加水 澄清滤液 白色沉淀↓② 白色固体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②加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生成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对白色固体的实验过程,该白色固体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可能含有 。 分析:对某些框图式推断题,如果善于抓住反应的最终生成物作为思维的起点,再根据题意反向逆推,得出结论。从①可知滤液一定有硫酸根离子;从②知气体是二氧化碳,白色沉淀②中只含碳酸银而无氯化银,滤液中一定有碳酸根离子,无氯离子,进一步推知白色固体一定含硫酸钠和碳酸钾,而无氯化钙;加水有白色沉淀推知白色固体一定存在碳酸钙,硝酸钠是可能存在的物质。 答案:硫酸钠、碳酸钾和碳酸钙;氯化钙;硝酸钠。 2、实验评价、设计题 实验评价、设计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现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特别是评价试题的出现,使化学实验命题中批判思想得到更新和升华。它已经成为近两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随着新课标观念的深入人心,实验评价、设计题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实验评价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测定、制取、检验、除杂等。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论上要科学合理;操作上要安全、简便易行、现象明显;经济上要节约试剂、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环保不给环境造成污染。其解题思路为:实验原理→所需药品、仪器→整体规划实验基本步骤→分段设计(包括每个细节),首尾相应。 A 例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案,其操作如下:① 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把余下部分五等分;②在导管A处先用止水夹夹住,再向燃烧匙里放入少许红磷(过量),点燃后迅速放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③待点着的红磷自行熄灭后,振荡集气瓶,使瓶内温度降到室温;④打开止水夹A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回答问题: 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集气瓶中要加入少量水的原因是 ; ③红磷燃烧时,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的目的是 ; ④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21%,其原因可能是 。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测量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②红磷应过量,所用的可燃物燃烧不产生气体。 答案;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时,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流入集气瓶的水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②红磷燃烧时放出热,使集气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振荡瓶内的水后可使瓶内温度降低。③防止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出来。④[1]瓶内的氧气未消耗完,一是因红磷不足。二是因点燃红磷后插入瓶中的燃烧匙未伸到瓶底。[2]塞子未塞紧,使装置漏气,导致外界空气进入瓶中,进而造成进入瓶内的水减少。[3]未等瓶内气体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例3、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用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请改正装置图中的错误: ; ; ;。 (2)在给CuO加热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目的是: 。 (3)实验进行时,在A处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 。 (4)C处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 。 (5)本实验设计中,在B处所采取的措施的目的是 ,其优点是 。 分析及答案:(1)酒精灯内的酒精过多,应选熄灭,倒出一些酒精使它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然后再点燃;从A进入C的导气管管口应伸入C中的液面以下;从C引出气体的导管应从水面上提起使其刚过胶塞即可;(2)将A中的空气排出,防止通入CO后引起炸裂;(3)黑色粉末变红;CuO已被CO还原成Cu;(4)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CO被CuO氧化成CO2;(5)防止尾气中未反应的CO污染空气;不用另行点燃随时有少量CO放出即燃烧,尾气处理彻底。 3、开放性题 开放性题是近年来中考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类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归纳概括能力,是全面考查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理想题型。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考点深,成为近年来的中考热点。 常见的开放性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题设开放型:给定结论和部分条件,去探索附加条件的可能性;2、结论开放型:给定条件探索结论的多样性;3、实验设计型:依据题目提供的条件,采用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多现象观察;多方法鉴别;多角度论证;多功能探索;多因素分析;多方案设计)。 解开放性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此类题目的特点之一是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多元性、模糊性,要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此类题目的特点之二是情境新颖,思维开放,内涵丰富。因此要学会探寻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一装置多用或多装置一用。 例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湿法冶金的国家,最早发明黑火药的国家,还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按以下要求填空(1)---(3)项,并以此为例,再填出(4)---(6)项化学之最: (1)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3)天然物质中最硬的物质是 ; (4) ; (5) ; (6) ; 分析:此题首先提出(1)---(3)项具体要求,让同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整理,然后提出要求让同学们自己去发散想象,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内容。 答案:(1)原子(2)氧(3)金刚石(4)最轻的气体是氢气(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例5、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试验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在实验基地种了40棵白菜,长势一样茂盛。然后给第一块地的白菜浇收集到的酸雨,第二块地的白菜浇同样体积的河水。三天后,发现第一块地里的白菜叶片发黄、枯萎,第二块地里的白菜长得仍很茂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称为酸雨的水溶液的PH值范围是( ) A、PH﹤7 B、PH﹤5。6 C、PH﹤1 D、PH﹤0 (2)下列气体过量排放,不会形成酸雨的是( ) A、CO2 B、SO2 C、NO2 D、HCl (3)试验中白菜为什么要种在相邻的两块地里? (4)为什么试验中第二块地上的白菜要浇河水? 答案:(1)B(2)A(3)选择两块相邻的白菜地作对比试验,比较的是酸雨和正常雨水对白菜生长的不同影响,而不必考虑土壤、光照、地域、风向等因素的影响。(4)如果第二块地上不浇河水,那么第一块地上的白菜三天后的生长情况,不能严格地说明是由于浇了酸雨的结果,同样第二块地上的白菜也可能因缺水等其它因素而生长不良,造成试验结果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所以进行对比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相关因子的干扰。 4、信息给予题 信息给予题是根据题中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使考生经过短时间临场阅读、结合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由于此类题情境新,知识活,能力要求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成为中考试题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该类试题将成为今后命题的主要方向。 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为:题干(信息部分)+若干简短问题(问题部分)。题干是向学生提供解题信息。题干可以是文字描述、数据或图示等信息,内容全面,往往看起来是我们未曾学过的知识,有一种“未曾相识”但又有一点“似曾相识”的朦胧感觉,题干的作用具有隐蔽性、启发性和迁移性;问题部分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能否解答问题,关键取决于能够从题干中获取多少信息以及运用获取得的信息能否快速地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问题往往以连环式、渐进式、并行式或综合式的结构关系形成系列,构成对主题信息的比较完整的研究和运用。 信息给予题的一般特点:1、高起点、低落点:此类题目的命题范围并没有超越课程标准,但所选某些内容确实超越了教材,这部分在题目中则以“新情景”的形式告诉学生,初看起来给人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但细细品味,又似曾相识,看似超标,实则扣本,能力要求高,但落到具体的知识点并不高;2、情景新、知识活:创设情景的题材一般不会太深奥,知识浅显易懂,考生能够接受但考生必须对新情景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知识迁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迅速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对症下药,才能“手到病除” ;3、即学即用:由于创设的情景新,知识内容新,要求考生现学现用,即时解决问题。 信息给予题的一般法:阅读理解发现信息→提炼信息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联想迁移→类比推理解答问题。 例6、某化工厂以食盐、水为主要原料,可生产多种化工产品: (1)以食盐和水为反应物,经过电解获得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将氯气溶于水,有一部分氯气跟水发生以下反应: Cl2+H2O=HCl+HClO(次氯酸) 写出氯气通入消石灰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第一问题干提供的信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为食盐和水,生成物为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条件是电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较容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二问题中的信息是氯气与水的反应,产物是两种酸,再联系已学过的酸具有的通性,迁移到本题中来,将次氯酸比作盐酸,按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依葫芦画飘”创造性地解决此类问题。 答案: (2)2Cl2+2Ca(OH)2=Ca(ClO)2+2H2O+CaCl2 5、探究性题 探究性试题是近两年来刚出现的试题,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的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是今后中考命题的大趋势。 探究性试题的特点:1、探究性试题要求学生具有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2、探究性试题是在新的情景中,将真实的实验事实作为探究的基础。需要学生用科学研究方式,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测或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案进行验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能进一步发展和应用。3、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探索性。 探究性试题的一般解法为:理解提出的问题→猜与假设(实验验证、收集信息、分析讨论、推理判断)→反思与评价→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例7: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同学们为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做了以下三种推测: 第一种:可能是盐酸中的氢离子使紫色石蕊变红 第二种: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使紫色石蕊变红 第三种:可能是盐酸中的水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 (1)你以为该同学的哪种推想是正确的?如果你不同意以上三种推测,请给出你的猜测。 (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1)中你的判断或推测(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分析: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是一个科学事实。所以在解答该题时,应首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在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都应为“可能是试液中的氢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这一假设提供支持。 答案:(1)第一种(2)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各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试液均不变色;说明水分子和氯离子均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因此一定是氢离子使试液变红的。(还有多种答案) 中考热身: (一)选择题 1、将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H2SO4中,并微热,反应完全后过滤,滤出不溶物,向滤液中加入一根铁钉未发现有变化,据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出的不溶物一定是铜 B、滤出的不溶物一定是铁 C、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 D、滤液中一定含FeSO4、可能含有CuSO4 2、10g不纯CaCO3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收集到4.44gCO2,且溶液中有不溶物,据此分析在CaCO3样品中关于①MgCO3,②K2CO3,③SiO2的含有情况,结论成立的是( ) A、肯定含①③,不含② B、肯定含①③,可能含② C、肯定含②③,不含① D、肯定含②③,可能含① 3、理论上有错误和操作上不可行或不经济的是( ) 4、下列各组所示的化学变化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 5、与金属跟盐反应规律相似,非金属也有这种规律。Br2、I2、Cl2 及其化合物有如下反应关系 Br2+2NaI=2NaBr+I2 Cl2+2NaI=2NaCl+I2 Cl2+2NaBr=2NaCl+Br2 则这三种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 A、I2﹥Br2﹥Cl2 B、Cl2﹥Br2﹥I2 C、Cl2﹥I2﹥Br2 D、I2﹥Cl2﹥Br2 6、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中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 I2+5CO2,根据CO2的多少,可判断CO的含量。关于此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2O5发生氧化反应,是氧化剂 B、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的氧原子总数 C、反应物所含元素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 7、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PO43- ),则其化学式正确的是( ) A、Ca2(OH)(PO4)3 B、Ca3(OH)(PO4)3 C、Ca4(OH)(PO4)3 D 、Ca5(OH)(PO4)3 8、离子化合物一般比共价化合物硬度高,密度大,难于压缩,难于挥发,有较高的熔沸点。则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A、HCl B、H2O C、CaCl2 D、CH4 9、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D、重氢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 10、最近国外开发出一种高效的水果长期保鲜技术:在30C多湿条件下,通过低压水银灯的照射,引起光化学反应,使水果贮存过程中,释放出的乙烯(C2H4,它能催熟水果)转变为乙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压水银灯光是反应条件 B、光化学反应中乙稀是催化剂 C、乙稀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醇 D、乙稀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醇 11、氯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受光线照射时易被氧化而产生有剧毒的光气(COCl2),其反应可表示为2HCl3+O2=2HCl+COCl2,有关氯仿的以下实验操作中的正确的是( ) A、 用酚酞试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 B、用硝酸银溶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 C、用蒸馏水检查氯仿是否变质 D、用氯化钡溶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 (二)填空题 1、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钾、硫酸钠、硝酸钡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①将此粉末放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②过滤后向沉淀中加盐酸,沉淀全部溶解。由此推断,此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的是 ;一定不存在的是 ;可能存在的是 。 2、已知:A能电离出钠离子;在通常状况,E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B、C、D、E、F等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A的化学式 。 (2)写出向C溶液中通入适量E的化学方程式 。 3、在盐酸、碳酸钠、火碱、二氧化碳、镁、食盐、石灰水、氧化铜、银、木炭粉等物质中,按类别选择适当物质,使下图连线的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名称 ; (2)写出D的化学式的 ; (3)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准确称量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I的质量83.4g; ③准确称量6.0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内; 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量干燥管I的总质量为85.6g。试回答: (1)若④⑤两步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2)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装置A的试剂应选用 。 (3)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4)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5、下列各组物质是按某些规律组合为一组的,请你在后面的横线上填上符合这一规律的答案。 ①A、缓慢氧化和氧化反应 B、含氧酸和酸 C、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式 D、有机物和化合物 E ②A、MgO CuO B、AgCl Fe3O4 C、硫酸钡 木炭 D、生石灰、二氧化锰 E ③A、HCl H2SO4 B、HNO3 H2CO3 C、HNO3 H2S D、HCl H2CO3 E 6、假如给出氧气与碳的质量比值为a,使它们在高温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试写出a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反应产物的组成。 7、在CO、C、H2、CO2四种物质中,哪一种物质具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 分析:由于不同的特点没有具体的限定,所以从不同的角度(例如,组成、性质、用途等等)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8、NO和NO2具有下列不同的性质:①通常状况下,NO是无色气体,微溶于水;NO2是棕色气体,易溶于水。②3NO2+H2O= 2HNO3+NO,将一支充满NO2棕色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烧杯中(水中已预先加入数滴石蕊试液)。试分别描述试管内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1) ;(2) ;(3) ;(4) ; 9、阅读下面的资料后,回答有关问题。 “兴奋剂是可用来提高运动员成绩的禁用药物,其特点是短期致兴奋或抗疲劳,因而导致好成绩的假象。兴奋剂有的可获得爆发力;有的可失去痛觉和疲劳感;有的暂时使排尿多而体重减轻,利于举重或拳击的级别。常用的兴奋剂如:多巴胺(如C8H11O2N·HCl)、麻黄剂(C10H15ON)、苯丙胺(含C、H、N等元素)、类固醇(含C、H、O等元素)。”又如正常人的血液PH约为7.2,尿的PH偏酸,尿密度1.01g/cm3。现初验三位运动员的尿样,结果是: 运动员 尿PH 尿的密度 尿中含氮量 尿中含磷量 尿中含氯量 甲 6.8 1.01 偏高 偏高 正常 乙 5.9 1.02 正常 正常 偏高 丙 6.5 1.005 偏高 正常 偏低 (1)未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是 。 (2)使用兴奋剂的举重运动员是 。 (3)使用兴奋剂更多些的运动员是 。 10、1824年,法国青年学生巴拉德在把氯气通入海藻灰的浸出液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地发现在提取后的滤液中总沉着一层极少量的棕色液体,深入研究后证明这种深棕色液体就是单质溴(Br2)。已知海藻灰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钠(NaI),还有少量的溴化钠(Na Br)。试根据上述材料推断:(1)氯与溴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2)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某班级的探究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催化剂的知识后,他们想研究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的受热分解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设计了以下的对比实验和后续操作: ①任取两份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在其中一份中加入经精确称量的ng氧化铜粉末。 ②将两份氯酸钾同时在相同的条件下正确加热,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放出气体的快慢。 ③停止加热。冷却,将原先混有氧化铜的反应后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小心过滤,得滤出物,洗涤并干燥。 ④观察滤出物的状态和颜色。 ⑤ 将滤出物和炭粉混合,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观察实验现象。 (1)以上实验步骤,有一步不够严密,请指出是哪一步? 。(2)要达到实验目的,除改进不严密的实验步骤,还必须增加一个实验步骤,这个实验步骤是 。 (3)若用另一个实验装置和操作替换第⑤步实验,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请把下图中仪器连接成一个符合实验目的的实验装置,这个实验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 接 ; 接 ; 接 。(气流的方向从左向右) 12、长久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稀盐酸可以清除水垢。某学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0g水垢中,同时测量3分钟内产生气体的质量,结果如下表: 时间/s 0 30 50 90 120 150 180 质量/g 0 30 50 60 80 66 6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一个测量结果有较大的误差,这点对应的时间是 。 (2)请在下面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轴,以产生气体的质量为纵轴,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 (3)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C 4、A 5、B 6、AD 7、D 8、C 9、A 10、AC 11、B (二)填空题 1、硝酸钡、碳酸钠;氯化铜、硫酸钠;氯化钾 2、(1)Na2CO3(2)2NaOH+CO2=Na2CO3+H2O 3、(1)盐酸(2)Ca(OH)2 4、(1)偏小(2)使容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 氢氧化钠溶液(3)偏大 (4)88.3% 5、①E可为碱性氧化物、氧化物 ②E可为熟石灰、二氧化锰 ③E可为HCl H2S 6、 反应产物 a的范围 (1)全部是CO2 a≥8/3 (2)既有CO2又有CO 4/3﹤a﹤8/3 (3)全部是CO a≤4/3 7、①CO,它是有毒物质,其它三种均无毒。②C,通常状态下是固体,其它三种均为气体。③H2,组成上它不含碳元素,其它三种均含碳元素。④CO2,它不具备还原性(只有氧化性),其它三种均有还原性。(不可以举出一些特点,例如通入石灰水的现象。) 8、(1)试管内剩余气体变为无色;(2)试管内的溶液变为红色;(3)试管内液面上升到约为试管容积的2/3;(4)试管内剩余气体的体积将占整个试管容积的1/3;若不小心将试管底部打碎,那么试管内外液面相平。 9、(1)乙、丙、甲 10、(1)氯的活动性强于溴(2)Cl2+2NaBr=2NaCl+Br2 11、(1)做对比实验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即有无催化剂,其它因素应都相同。据此,步骤①不够严密,绝不能“任取两份氯酸钾”,而应“取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2)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反应后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都保持不变,而步骤⑤只检验了氧化铜的性质是否改变,所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必须在步骤④后加一步,即精确称量滤出物的质量。(3)a接f; g接d (或e) ; e(或d)接b(或c)。即用H2代替炭粉来还原氧化铜。 12、(1)120 (2) (3)解:设200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100 44 x 66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