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历史下中考必备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中考必备知识点 1、成吉思汗:(1)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2)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创立蒙古族通行的文字。 2、忽必烈:⑴1260年,继承汗位;⑵1271年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⑶1276年,灭亡南宋;⑷1279年,统一全国;⑸推行以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3、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朱元璋:①大开杀戒,制造“胡蓝之狱”;②废除1500多年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③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④设立廷杖制度,⑤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明成祖: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对官吏百姓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 4、清朝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2)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5、贞观之治 出现原因: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②虚心纳谏,选贤用能,知人善任;③改革赋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④沿袭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⑤以《隋律》为基础,多次修订法令,颁布《唐律疏议》;⑥完善科举制度,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重视对外交往和文化交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6、贞观新政的措施:(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2)政治上,沿袭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3)法律上,以《隋律》为基础,颁布《唐律疏议》; 7、武则天:(1)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忠臣,发展中央集权;(2)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3)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4)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表现:经济发展,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史称“贞观遗风”。 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8、唐玄宗: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9、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出现的相同原因:①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②调整统治政策,注意发展生产;③注意节俭,重用人才;④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10、忽必烈改制 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推行以汉法为主的改革:(1)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③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①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农;②设立“司农司”;③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 影响:①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②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加快了蒙古封建化的进程。 11、科举制度 背景:隋唐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 诞生: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完善:①唐朝②关键人物:唐太宗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武则天提倡科举,创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开始考试内容。 作用:(1)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2)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3)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4)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变化:主要是考试的内容不同。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考试科目为明经、进士。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完全脱离实际,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明清八股取士的危害:演变成朝廷牵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变化的原因: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 废止:1905年。(清末) 12、填表记忆: 名称 背景 时间 双方 内容 影响 相似点 澶渊之盟 澶州之战,重挫辽军 1005年 北宋和辽 ①双方撤军,各守边界; ②北宋送给辽岁币。 ①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 ②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年的和平局面,双方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①宋都缴纳岁币,反映宋王朝的腐败; ②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结束了战争状态; ③促进了双方边境经济的发展。 宋夏和议 宋夏战争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北宋中断对西夏的粮食供应。 1044年 北宋和西夏 ①西夏向宋称臣; ②宋给西夏岁币; ③重新开放边境贸易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宋金和议 郾城大捷,宋军收复许多失地。 1141年 南宋和金 ①南宋对金称臣; ②割让部分土地。 ③南宋向金送交岁币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3、经济重心南移 开始、结束时期: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南移趋势,南宋时期完成。 表现: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原因: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④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 14、明清时期,我国的边疆相继遭到哪几个国家的侵略?明清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的斗争。国家:日本、荷兰、俄国 斗争:(1)戚继光抗倭,1565年,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2)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3)1685年和1686年,雅克萨反击战,迫使沙俄政府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4)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线。 15、郑和下西洋: 条件:(1)社会安定,国力雄厚;(2)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时间:1405---1433年 到达地区:到达亚非三十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特点:(1)时间长,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2)次数多,先后七次下西洋;(3)航行人数多,船队规模大;(4)设备先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5)船队到达的范围广,到达亚非三十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历史意义:(1)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2)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3)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废止的原因:(1)不计经济效益;(2)明朝国力衰退 学习郑和的品质:坚定的毅力、志存高远、勇于探索 、拓展外交。 16、闭关政策: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2)清统治者固步自封、愚昧自大;(3)维护清朝的统治 积极影响: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 消极影响: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1)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2)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唐朝实行的对外政策:广泛的对外交流,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宋朝实行的对外政策: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宋代海外贸易的表现:(1)开设“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2)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3)海外贸易范围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船只。 启示:对外开放,导致经济繁荣,闭关锁国,致使文明衰落。 17、明清面临的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农民起义的打击;(2)清统治者固步自封、愚昧自大;(3)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了历史的发展;(4)英国19世纪初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18、民族政策: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辽、西夏、女真与宋的关系的特点:交往频繁,有战有和,和是主流。 举例:和: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战:澶州之战、郾城大捷或岳飞抗金 元朝: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民族分化政策; 清朝:恩威并重,刚柔相济; 清朝民族政策的表现:坚决镇压分裂叛乱活动,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减免赋税等优惠政策,通过会盟联姻等方式加强联系。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目的:联络感情,达到“和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作用:实际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对于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19、西藏问题: 唐:(1)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2)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于尺带珠丹;(3)唐玄宗时,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4)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元:设立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 清:(1)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①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②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2)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3)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的转世人选。 20、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的相同点 目的相同:都为加强思想控制;结果和危害相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1、纸币出现:原因:商业活动的频繁。时期,北宋前期;地点,四川地区;名称:北宋,交子;南宋,会子或关子;影响:有利于商业发展和繁荣。 22、岳飞抗金:战役:1140年,郾城大捷;历史意义:有效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族 916年 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 族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东京(今开封) 西夏 党项族 1038年 元昊 兴庆 金 女真族 1115年 阿骨打 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年 赵构 临安(今杭州) 元 蒙古族 1271年 忽必烈 大都 23、 24、随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三点四段五河:中心洛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1)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2)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3)加重了人民负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胡曾认为,运河的开凿是隋灭亡的主要原因,对运河开凿持否定态度;(2)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皮日休认为大运河开凿利大于弊,对此持肯定态度。(3)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两种观点都不全面。虽然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的灭亡,但运河的开凿大大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隋亡于暴政,并非运河的开凿。 25、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为祖国的统一与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此回答问题: (1)唐朝时,文成公主人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清朝时清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1)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①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②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2)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3)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的转世人选。 (2)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反对分裂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坚决镇压准葛尓部、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辖;②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立驻藏达成,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③设置将军和参赞大臣等官职,加强对西北和东北边疆的管辖;④以会盟联姻等方式,并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以联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的感情。 26、隋唐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①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唐印《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术; ②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唐初孙思邈在《丹经》一书中第一次记录火药配方; ③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比欧洲早700年。 27、宋元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①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②指南针在北宋开始用于航海,南宋广泛运用于航海; ③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运用于战争;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车; ⑤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最早提出“石油”的名称。 28、宋词 词人 时期 作品 特点 苏轼 北宋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开创一代词风,豪迈奔放,达到了“无意不可言,无事不可入”的境界。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辛弃疾 南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慷慨激昂,豪迈奔放,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29、《史记》和《资治通鉴》 史书 时期 作者 体裁地位 内容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从战国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 30、《尼布楚条约》:时间:1689年 内容: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还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可以过境贸易。 意义: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31、秦、明长城: 1、秦长城:目的:御匈奴 起止:东到辽东(今辽宁省境内),西至临洮(今甘肃省境内); 2、明长城:修建目的: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起止:东至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作用:军事上防御作用;经济上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联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填空 1、隋朝建立的时间_____建立者______;唐朝建立的时间______,建立者_______;隋朝统一的时间_______标志_______; 2、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_________。中国现存最在的一部完备法典《__________》。 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她的统治时期史称______。唐朝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______犁和______灌溉技术,增加了粮食产量。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被誉为______。 4、唐代_______习俗风靡全国,__________出行变得普遍而富有情趣。 5、唐玄宗时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是__________,第一个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__________,他口述,由他弟子整理的著作《_________》。 6、中国现存最在的一部完备法典《__________》;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__________》。第一次记录火药配方的著作《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称谓__________,火药开始应用与军事在______(时期),最初的火药武器是什么?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__________,位于______省,被誉为__________,设计者是______朝的______。 7、(1)隋朝建立于________年;唐朝建立于________年;(2)中国现存最在的一部完备法典《__________》;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__________》。(3)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________,西至________;(4)唐朝科举制中,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是________和________;(5)诗仙是________,诗圣是________。 8、宋辽和平局面开始出现的时间________,标志_______;北宋灭亡的时间______,标志_______;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时间______标志 。岳飞抗金的著名战役是___________。 9、_______(时期)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势,_____(时期)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_____(时期)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10、宋代,______开采量居世界第一,宋代______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11、(1)北宋建立于__________年,南宋建立于_________年。(2)建立辽政权的契丹首领是 __________,建立金政权的女真首领是__________.。 12、(1)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_________流域转到___________ 流域。(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 ____________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 _____________ 。(3)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是__________,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______________。 13、(1)隋朝统一于__________年,元朝统一于__________年。(2)宋辽之间战争局面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__________。(3)抗金英雄是__________,抗元英雄是__________。(4)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__________,革新棉纺织技术的是__________。 14、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 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元朝设置的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是 。 15、三省六部制创立在_______(朝代),行省制度创立在_______(朝代)。 16、元朝编写的刊行全国的农书是《________》,下令编写该书的是______;“17世纪的百科全书”是《________》,作者______。 17、雕版印刷术发明于_______(时期),活字印刷术发明于_______(时期)。 1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作者是______;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______》,作者是______。 19、两宋时期词人辈出,______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______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20、(1)我国的宰相制度开始于_________朝,结束于_________朝,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_________年。 (2)朱元璋大开杀戒,制造涉及面最广的“_________”, _________设立,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3)开始实行科举考试的朝代是_________;采用八股取士的朝代是_________。 21、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______,又名______,位于______省;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_______,_____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2、(1)制造胡蓝之之狱的皇帝是_________,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_________。(2)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是_________,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3)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________,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_________。(4)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 __________,被誉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_______________。(5)东方医学巨典《________》,作者________;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6)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____》,作者________;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____》,作者________;我国一部长篇神话小说《_____》,作者________;拙稿古典小说的巅峰《______》,作者________。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