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总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总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讲解(基础) 【考纲要求】 1.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 会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它的一般形式为(a≠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把方程变成的形式,当m>0时,方程的解为;当m=0时,方程的解;当m<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 (2)配方法:通过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得方程的解. (3)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当时,它的解为. (4)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而另一边是两个一次因式积的形式,使每一个因式等于零,就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分别解这两个方程,就得到原方程的解. 要点诠释: 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为.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没有实数根. 上述由左边可推出右边,反过来也可由右边推出左边. 要点诠释: △≥0方程有实数根. 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0)的两个根是,那么. 考点二、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有理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要点诠释: (1)分式方程的三个重要特征:①是方程;②含有分母;③分母里含有未知量. (2)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不是一般的字母系数),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如:关于的方程和都是分式方程,而关于的方程和都是整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解法 去分母法,换元法. 3.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验根: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根,使最简公 分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 口诀:“一化二解三检验”. 要点诠释: 解分式方程时,有可能产生增根,增根一定适合分式方程转化后的整式方程,但增根不适合原方程,可使原方程的分母为零,因此必须验根. 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应用 1.应用问题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及题型 (1)数字问题(包括日历中的数字规律) 关键会表示一个两位数或三位数,对于日历中的数字问题关键是弄清日历中的数字规律. (2)体积变化问题 关键是寻找其中的不变量作为等量关系. (3)打折销售问题 其中的几个关系式:利润=售价-成本价(进价),利润率=×100%. 明确这几个关系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4)关于两个或多个未知量的问题 重点是寻找到多个等量关系,能够设出未知数,并且能够根据所设的未知数列出方程. (5)行程问题 对于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问题,也是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分析其中的特点,同向而行一般是追及问题,相向而行一般是相遇问题. 注意:追及和相遇的综合题目,要分析出哪一部分是追及,哪一部分是相遇. (6)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有量=原有量+增长量; 现有量=原有量-降低量. 2.解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题意,找到题中未知数和题给条件的相等关系; (2)设未知数,并用所设的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余的未知数; (3)找出相等关系,并用它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题中未知数的值; (5)检验所求的答数是否符合题意,并做答. 要点诠释: 方程的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整体代入,消元思想,分解降次思想,配方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的数学思想. 注意:①设列必须统一,即设的未知量要与方程中出现的未知量相同;②未知数设出后不要漏棹单位;③列方程时,两边单位要统一;④求出解后要双检,既检验是否适合方程,还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思路点拨】 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常数项右移,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出未知数的值. 【答案与解析】 移项,得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配方 由此可得 , 【总结升华】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把原方程化为的形式; ②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的系数,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④再把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化为一个常数; ⑤若方程右边是非负数,则两边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若右边是一个负数,则判定此方程 无实数解. 举一反三: 【变式】用配方法解方程x2-7x-1=0. 【答案】 将方程变形为x2-7x=1,两边加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得 x2-7x+=1+,所以有=1+. 直接开平方,得x-=或x-=-. 所以原方程的根为 x=或x=. 2.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0?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判别式大于0,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 【答案与解析】 (1)由△=(k+2)2-4k·>0 ∴k>-1 又∵k≠0 ∴k的取值范围是k>-1,且k≠0 (2)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实数k 理由:设方程kx2+(k+2)x+=0的两根分别为x1、x2,由根与系数关系有: x1+x2=,x1·x2=, 又=0 则 =0 ∴ 由(1)知,时,△<0,原方程无实解 ∴不存在符合条件的k的值. 【总结升华】 (1)注意隐含条件k≠0;(2)由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求出k的值,要验证k的值是否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关于x的方程.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m为何值时,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并求出此时方程的解. 【答案】 (1)证明:因为△= = 所以无论取何值时, △>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解:因为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所以, 根据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得,解得, 所以原方程可化为,解得,. 类型二、分式方程 3.解方程: 【思路点拨】先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再进行检验. 【答案与解析】 方程两边都乘以,得 【总结升华】 首先要确定各分式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在方程两边乘这个公分母时不要漏乘,解完后记着要验根. 举一反三: 【变式1】解分式方程:. 【答案】方程两边同乘以,得 . . .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变式2】方程的解是x= . 【答案】. 4.若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则m的值是( ) A. B. C. D. 【思路点拨】先把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把可能的增根分别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出m的值.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得增根是: 化简原方程为:把代入解得, 故选择D. 【总结升华】分式方程产生的增根,是使分母为零的未知数的值. 举一反三: 【变式】若关于的方程无解,则的值是 . 【答案】1. 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应用 5.轮船在一次航行中顺流航行80千米,逆流航行42千米,共用了7小时;在另一次航行中,用相同的时间,顺流航行40千米,逆流航行70千米.求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思路点拨】 在航行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两次航行提供了两个等量关系. 【答案与解析】 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y千米/小时 由题意,得 答:水流速度为3千米/小时,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7千米/小时. 【总结升华】 流水问题公式: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举一反三: 【变式】甲、乙两班同学参加“绿化祖国”活动,已知乙班每小时比甲班多种2棵树,甲班种60棵所用的时间与乙班种66棵树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两班每小时各种多少棵树? 【答案】设甲班每小时种x棵树,则乙班每小时种(x+2)棵树, 由题意得: 答:甲班每小时种树20棵,乙班每小时种树22棵. 6.某服装厂生产一批西服,原来每件的成本价是500元,销售价为625元,经市场预测,该产品销售价第一个月将降低20%,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提高6%,为了使两个月后的销售利润达到原来水平,该产品的成本价平均每月应降低百分之几? 【思路点拨】 设该产品的成本价平均每月降低率为x,那么两个月后的销售价格为625(1-20%)(1+6%),两个月后的成本价为500(1-x)2,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即可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结果. 【答案与解析】 设该产品的成本价平均每月应降低的百分数为x. 625(1-20%)(1+6%)-500(1-x)2=625-500 整理,得500(1-x)2=405,(1-x)2=0.81. 1-x=±0.9,x=1±0.9, x1=1.9(舍去),x2=0.1=10%. 答:该产品的成本价平均每月应降低10%. 【总结升华】 题目中该产品的成本价在不断变化,销售价也在不断变化,要求变化后的销售利润不变,即利润仍要达到125元,关键在于计算和表达变动后的销售价和成本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