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实验讲解与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
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中考命题,反复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应用性、综合性,并逐步提高了化学实验在中考中的分数比例和难度。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等重点内容,均是通过实验来讲解、验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便灵活运用。 【考测重点难点】 1.会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识别它们的示意图,了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 2.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基本操作的规范要求,并理解操作不当可能引起的事故。 3.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实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4.物质性质的实验装置(氢气、一氧化碳、碳分别还原氧化铜,加热硫酸铜晶体)及现象。 5.常见气体的检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6.常见的酸、碱、盐的检验:盐酸和硫酸及他们的可溶性盐类、碳酸盐、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 【中考复习点拔】 一、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图形及主要的用途:请见下表— ⑴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图形和主要用途 表4-1 一些常用的仪器 名称 图形 主要用途 名称 图形 主要用途 试 管 ①进行物质和物质间的反应 ②装置小型气体发生器 ③收集少量气体 集 气 瓶 ①收集气体 ②进行物质和气体之间的反应 烧 杯 ①进行用量较大的液体与液体或固体的反应 ②溶解物质 漏 斗 ①过滤 ②向小口容器内倾注液体 量 筒 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蒸 发 皿 溶液的蒸发、浓缩或结晶 酒 精 灯 实验室常用的热源,用于物质的加热 胶 头 滴 管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药 匙 用于取用粉末状或颗粒状药品(药匙的两端分别为大小两个匙) 试 管 夹 用来夹持试管 玻 璃 棒 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 托 盘 天 平 称量物质的质量 铁 架 台 用于固定各种反应器和其它仪器可代替漏斗架使用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⑴药品的取用: ①对固体药品——具体取用略。取用量一般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②对液体药品——具体取用略。取用量一般为1—2毫升。 ⑵物质的称量 ①固体物质的称量:使用托盘天平(具体操作略) ②液体的量取:使用量筒(注意量取时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取低点保持水平)。 ⑶物质的加热 一般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仪器。(具体使用及操作略)。 ⑷仪器的装配与连接 一般依“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连接,装置要放平稳。 ⑸物质的溶解,振荡及搅拌——略 ⑹过滤和蒸发——略 三、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说明: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根据反应物、发生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决定的;而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的。 ⑴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时应选用A图,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等。 ⑵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而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时,可选用B图。(见下A图和B图) ⑶收集方法 ①排水集气法: 收集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等。——见C图。 ②排空气集气法: a.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等。——见图D。 b.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等。——见图E。 说明: 收集气体前应先把反应器中空气排净。对可燃性气体应先检验纯度后再收集; 导气管应插到近集气瓶的底部; 收集CO2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收集O2时,把带火星的木条移到集气瓶的瓶口,木条燃烧,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请看气体收集装置图——C、D、E图: ⑷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 [例1]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 表4-3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 制取 气体 药品 反应原理 选用的 仪器装置 收集方法 验满或验纯 注意事项 氧气 O2 2KClO3 2KCl + 3O2↑ 固体加热(装置图4-3A) ①装药前检查气密性 ② 氯酸钾、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MnO2 +O2↑ 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燃着证明已收集满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③用排水法收集,已收集满时,应先撤导气管后停止加热 氢气 H2 锌粒、稀硫酸 Zn+H2SO4(稀) = ZnSO4+H2↑ 块状固体跟液体反应不需加热(装置图4-3B) 排水集气或向下排空气集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时,先收集一试管,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灯焰,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不纯,需用拇指堵管口片刻再重新收集至点燃时响声很小表明已纯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二氧化碳 CO2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CaCO3+2HCl = CaCl2+H2O+CO2↑ (同上)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 四、物质的鉴别——区别、检验。 物质的特性,是检验及区别其它物质的依据。一般多用化学方法检验物质。检验时可利用被检验物质的化学特性——其它物质所没有的;也可利用反应生成物加以区分。 物质的鉴定和鉴别,物质的鉴定和鉴别都是利用物质的某些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选用合适的试剂,与之反应出现明显的现象: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根据现象作出判断和结论。物质的鉴定和鉴别又有区别。物质的鉴定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因此,鉴别物质时,最后剩下的一种属已知,不必再做实验检验。物质的鉴定是根据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物质的各种成分一一检验出来,确定它们是不是某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 检验的一般步骤: ⑴取样。一般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瓶中进行检验。 ⑵如果样品是固体,而检验需在溶液中进行,则先用蒸馏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根据现象作出判断和结论。 ⑷答题的叙述顺序为: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⒈物质鉴定题型的解法 物质的鉴定会(或证明)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混合物成分的证明;②离子的鉴定;③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证明。 解第①类题时,要根据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方法或试剂,去证明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存在。 解第②类题时,要抓住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若要进行酸、碱、盐的鉴定,则应从阴、阳离子的角度分别去鉴定;溶液中有多种离子需要鉴定时,要注意鉴定的顺序,防止离子间的互相干扰。 解第③类题时一般是根据该物质发生某一反应后的生成物去间接证明,有时还需进行定量测定和计算。 ⒉物质鉴别题型的解法 ⑴任选试剂的鉴别题 这类鉴别题题目没有限定条件,鉴别的方向可能有多种,但应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即选用试剂最少,步骤最简单的方法。在答题时,要按“方法→现象→结论”的顺序进行。 ⑵指定试剂的鉴别 这类试题给出了鉴别可能用到的试剂,要求选择合理的试剂去鉴别,或者根据试剂去确定鉴别的顺序。 ⑶一种试剂的鉴别 这类题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将所有物质鉴别出来;二是用一种试剂先鉴别其中的某一种物质,然后根据物质间的相互反应鉴别出其他物质。 一种试剂鉴别的常用试剂有:酸碱指示剂、H2O,酸(盐酸和稀硫酸),碱[NaOH和Ba(OH)2溶液],盐(如Na2CO3等)。 ⑷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 这类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题通常有三种解法: ①物性突破法:即根据待鉴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等)去寻找突破口,然后利用已知的物质去鉴别其它物质。 ②加热灼烧法:利用物质受热时产生的不同现象,用加热或灼烧的方法去鉴别。 ③两两混合法:将待鉴别的溶液分别编号,两两混合,根据所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鉴别出物质。 例如: 氢气,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但是它们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不同的; 有些物质也可利用其物理性质来区分——如CaCO3,Na2CO3。两者均为白色固体,都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是CaCO3难溶于水而Na2CO3可溶于水,因而可将其区分开来。 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例2]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表4-4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鉴别 气体 鉴别方法 现象 化学方程 氧气(O2)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瓶中 木条燃着 C+O2CO2 氢气(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淡蓝色火焰,烧杯壁有雾(或无色液体) 2H2+O22H2O 二氧化碳(CO2) ①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②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①木条熄灭 ②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 CaCO3+H2O ⑵盐酸与硫酸的鉴别: [例3]盐酸和硫酸的鉴别 表4-5 盐酸、硫酸的鉴别 鉴别 酸 鉴别方法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盐酸(HCl ) 滴入AgNO3溶液,再加几滴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HCl+AgNO3 AgCl+HNO3 硫酸(H2SO4) 滴入BaCl2溶液 [或Ba(NO3)2],再加入几滴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H2SO4+BaCl2 BaSO4+2Hcl ⑶酸溶液、碱溶液的鉴别: 表4-6 酸溶液和碱溶液的鉴别 鉴别 溶液 鉴别方法 现象 酸溶液 ①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②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③用玻璃棒蘸溶液将 pH试纸润湿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试纸颜色指示pH<7 碱溶液 ①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②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③用玻璃棒蘸溶液将 pH试纸润湿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试纸颜色指示p H>7 ⑷碳酸盐的鉴别: 碳酸盐的鉴别 固体或溶液 鉴别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碳酸盐 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例如: CaCO3+HCl CaCl2+H2O+CO2 CO2+Ca(OH)2 CaCO3+H2O 5.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配制步骤: ⑴计算 ⑵称量 ⑶量取 ⑷溶解 说明: ⑵和⑶也可以并列。 例:如何配制50g食盐的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 解: 计算——需要食盐: 50g×5%=2.5g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2.0g食盐,倒入100ml的烧杯里; 用50ml的量筒取47.5ml的水,倒入盛有2.5g食盐的烧杯里。 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促使盐溶解。以上操作完毕,即配得50gNaCl的质量 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例题精选】 例1.现有K2SO4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请用一种药品将它们一一区分出来。 分析: 这是一个试管实验,仪器及操作并不困难关键在于确定一种药品。 思路: 被检验的物质均为盐的溶液,因此应在酸、碱、盐的范围内“找”这种药品。 该药品或可以和上述三种不同的盐溶液都发生反应——但实验现象完全不同,从而将这三种不同的盐溶液区分开; 该药品或可以和上述三种盐溶液之中的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实验现象不同,而与第三种盐溶液不发生反应,从而将这三种不同的盐区别开。因此这种试剂必须能提供阴、阳两种离子,阴离子必须满足只跟Ag+、Na+、K+中的一种离子反应,当然应该想到是Cl-即Ag+与Cl-结合,生成AgCl沉淀。 阳离子必须能与NO3-、CO32—、SO42—中的两种离子——CO32—或SO42—发生反应,但Ba2+不行。因为BaSO4、BaCO3均为白色沉淀。而H+ 则可以——H+不与SO42—发生反应,而与CO32— 则发生反应而生成气泡,从而选定这种试剂为盐酸。 AgNO3 + HCl AgCl + HNO3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CO2 K2SO4与盐酸不发生反应。 从而用一种试剂将上述三种盐溶液区别开来了。 例2.有甲、乙、丙三种实验装置如图: 有一不纯的一氧化碳气体,其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现提供上述甲、乙、丙三种实验装置,如果用来⑴证明混有这两种气体;⑵除去这两种气体气体。回答: ①甲装置的作用是 。 乙装置的作用是 。 丙装置的作用是 。 ③为了达到上述 ⑴和⑵的目的,请用甲、乙、丙三种装的接口代号,表示出正确的接连顺序: 不纯的一氧化碳 纯净的一氧化碳。 首先考虑上述三种装置的功能及作用: 装置 反应 功能 说明 甲 H2SO4+ H2O H2SO4·H2O (此化学方程式不作 要求) 除尽水 因为水蒸气的量很小,被浓H2SO4吸收后,液体体积变化微小,故不能用于证明水蒸气 乙 CuSO4+5H2O CuSO4·5H2O 证明水 因为气体是在其上方通过,故不能用来除尽水 丙 Ca(OH)2+CO2 CaCO3+H2O 证明二氧化碳 除去二氧化碳 用一瓶石灰水可以证明及除去少量的CO2 确定甲、乙、丙三套装置的功能及作用以后,再考虑三种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由于各种物质的水溶液经洗气后,都会带有少量的水蒸气,因此必须先用乙装置证明混合气体之中含有(或说混有)水蒸气,所以乙装置必须排在前边。为了确保最终得到的是干燥的纯净的气体,则必须把甲装置放在最后边。因而丙装置就只能放在中间了。 最后考虑得出甲、乙、丙三种装置间接口的边结应为: 不纯的一氧化碳 → c、d(或d 、c)→ e、f → b、a → 纯净的一氧化碳。 中考实验相关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 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2. 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B. 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完成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 C. 不慎将酸滴在手上,应立即用烧碱溶液擦洗 D. 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滤纸上称量 3. 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B.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 C. 从宏观看,物质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D. 在固体物质中,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4. 在加压的情况下,25 m3的石油气可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这表明(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5. 下列物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大白菜 B. 鸡蛋 C. 大米 D. 植物油 5. 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时间 原子种类 A 时间 物质质量 B 时间 原子个数 C 时间 元素种类 D 6. 我国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两种化合物形式存在。利用厨房中的食醋、淀粉等可鉴定食盐中是否含碘,其反应原理为5X+KIO3+6CH3COOH=6CH3COOK+3H2O+3I2,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 )。 A. KI B. K2O C. KIO D. KOH 7. 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1,已知1.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1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 2︰1 B. 3︰4 C. 12︰11 D. 1︰1 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B. 氢氧化钠、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均有热量放出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9.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里“丝”的主要成分是( )。 A. 维生素 B. 蛋白质 C. 纤维素 D. 油脂 10. 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最密切( )。 A. 铁丝的表面积 B. 氧气的浓度 C. 燃烧区的温度 D. 铁的着火点 11.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下列行为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①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②植树造林 ③不随意丢弃废电池 ④不用含磷洗衣粉 ⑤工厂将废水处理后排放到长江中 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A. ②③⑤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12. 下列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乱扔塑料袋、泡沫快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 B. 城市一般能见度较低,主要是烟雾和粉尘污染所致 C. 公园里大理石雕塑被腐蚀,这是温室效应所致 D. 不合格装饰材料中常含甲醛、苯等致癌物,会导致室内污染 13. 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 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14. 下列标识中,属于塑料包装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只要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B. 氢能是一种未来的理想能源 C. 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D. 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16. 小芳收集了一些衣料的纤维,各取一部分做燃烧实验。下列衣料纤维中,燃烧后能够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 A. 涤纶 B. 锦纶 C. 棉纤维 D. 羊毛纤维 17. 将一定量的镁条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 18. 已知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 +CO2↑+H2O。现取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10 g,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剩余固体质量为6.9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3.1g B. 反应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22∶9 C. 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为4.2g D. 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6% 19. 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 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 C. 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 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20.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用硫磺薰蒸使食品增白 B. 食用加碘盐防止甲状腺肿大 C. 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 D. 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21. 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CuO CO2 高温 Ca(OH)2 H2CO3 H2O C CaCO3 CO2 高温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 A. 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 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 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D. 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22.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某种气体。下列对该气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不易溶于水 C. 铁能在该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二、填空题 23. 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纯净的H2可以在黄绿色的Cl2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氯化氢(HCl)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在点燃氢气之前,要先检验_____________。 (3)写出氢气点燃后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选填“化合”或“分解”或“置换”或“复分解”) (4)比较氢气在空气中和在氯气中的燃烧,可以得出结论:燃烧 要有氧气参加。(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5)氢气和氯气完全反应后,B装置的瓶口有较多的白雾,该白雾是 的小液滴;再往瓶中加入AgNO3溶液,振荡,可以观察到 。 24.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燃煤约占70%。 仪器a 煤炭样品 KMnO4溶液 (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煤炭是否含硫”这一问题产生 了争论,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进行测定。请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为点燃煤炭,还须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他们查阅资料后找到了这样一段话:“二氧化硫能使KMnO4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成无色),反应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 == K2SO4+2MnSO4+2 ”。 然而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印刷不清楚,根据上下文了解到该物质是一种酸,请根据已学知识推测其化学式: 。反应后生成的MnSO4中Mn元素化合价为 。 (3)盐往往是由离子构成的。如:KMnO4由K+和MnO4-构成,K2SO4由K+和SO42-构成。盐的晶体或溶液的颜色通常是由构成它的离子决定的。 请根据(2)中查阅到的资料推测:KMnO4溶液呈现的紫红色可能是由 离子表现出来的(填离子符号),理由是 。 25. 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完全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1)小李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以下猜想: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氧化铜,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他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 (2)小王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出,理由是 ; (3)为验证①、②猜想,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待完全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若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 ;若猜想②正确,现象应该是 。 26. 坐落于扬州宝应的江苏宝胜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电缆类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企业。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零碎电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 含铜废料 黑色固体及残留物 足量稀硫酸、加热 ② 蓝色溶液及不溶物 过滤 滤液 加铁屑 ③ 浅绿色溶液及红色沉淀物 过滤 红色粉末 在空气中灼烧 ① △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Cu + 2H2SO4 + O2 2CuSO4 + 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含铜废料 碎铜、碎电缆皮、其他杂质 加入足量稀硫酸 通入空气并加热 蓝色溶液及不溶物 过滤 滤液 加铁屑 浅绿色溶液及红色沉淀物 过滤 红色粉末 粉碎 (1)甲方案的①②③三个步骤中,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① ; ② ; ③ 。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 (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理由是: 。 (3)丙认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你认为丙这么说的道理是: 。 丁又提出了疑问:“如果铁过量,剩余的铁会混在红色粉末中,该怎么处理呢?”。请提出你的想法: 。 (4)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请写出使“绿矾”结晶的两种可能方法: 、 (“绿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果直接排放掉滤液,不仅造成了浪费,还会 。 (5)若上述方案所用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6.8%,问每1000 mL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能配制出这种稀硫酸 g,需水 mL(水的密度为1.0g/mL)。在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是如何操作的: 。 △ (6)根据乙同学查出的方程式(2Cu + 2H2SO4 + O2 2CuSO4 + 2H2O)计算:如果1000 mL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 /mL)稀释后全部参加了反应(假设硫酸不和碎电缆皮、其他杂质反应),所能处理的废料中含纯铜多少克?(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克。) 三、实验题 27. 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有同学猜想其他盐溶液也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的探究。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FeCl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 (2)以知FeCl3在水中可解离出Fe3+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 同学的猜想,理由是 。 (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向盛有5 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无明显现象 向盛有5 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四、计算题 28. “烟台苹果”享誉全国.波尔多液是烟台果农常用的一种果树杀菌农药。一果农管理了5亩果园,准备为果树喷洒一次波尔多液。他现有8%的硫酸铜溶液30 kg、蓝矾(CuSO4·5H2O)10 kg,每亩地需要用150 kg 1%的硫酸铜溶液来配制波尔多液。请你计算一下他现有的硫酸铜药品是否能够满足需要? [适应症] 抗溃疡药,适用于胃溃疡 [主要成分] 每片含有氢氧化铝250 mg [注意事项] 嚼碎后吞服 29. 人胃酸过多会引起很多胃病。下图为某抗酸药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药“嚼碎后吞服”的原因是: 。 (2)某同学为了测定该药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几步操作:取一片药片研碎后用蒸馏水溶解,然后用质量分数为5%,密度为1.02 g/mL的盐酸与其反应(药片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测得实验中反应掉的盐酸体积为6.0 mL。通过计算判断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含量是否达到标注。 30. 某学习小组用图示装置测定黄铜屑(锌铜合金)的组成,取一定量的黄铜屑放入烧杯中,并加入足量稀硫酸。不同时间电子天平的读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H2O逸出):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烧杯及所盛 物质总质量/g 335.70 335.54 335.44 335.38 335.34 335.32 335.31 335.30 335.30 (1)反应生成H2的总质量为 g。 (2)若要计算黄铜屑中锌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数据是 ,若该数据用a表示,求出黄铜屑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以下答案仅做参考 一、选择题 1.A 2.C 3.D 4.D 5.D 6.A 7.B 8.C 9.B 10.B 11.D 12.C 13.C 14.A 15.B 16.D 17.D 18.D 19.D 20.B 21.D 22.C 点燃 二、填空题 23. (1)试管;集气瓶 (2)氢气的纯度 (3)H2+Cl2 2HC1;化合 (4)不一定 (5)盐酸;白色沉淀 24. (1)坩埚钳 酒精灯 (2)H2SO4 +2 (3)MnO4-,反应后无色溶液中存在K+,说明K+无色,故紫红色是由MnO4-表现出来的(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5. (1)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且氧化铜和碳都是黑色 (2)在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碳能发生化学反应 (3)试管中溶液不变色,黑色固体不溶解;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黑色固体全部溶解 26. (1)① 2Cu + O2 加热 2CuO ; ② CuO + H2SO4 === CuSO4 + H2O ;③ Fe + CuSO4 === FeSO4 + Cu 。 (第②个方程式“加热”条件不作要求) (2)乙 。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关键词:“污染空气”) (3)“确保CuSO4 用完”或“将Cu完全置换出来”,其他类似说法均可得分。 将所得铜粉酸洗后再洗涤、干燥;或过滤前在加适量的酸以除去剩余的铁粉。(关键词:“加酸”) (4)蒸发 、降温 。 水污染或环境污染。 (5)4900 ,3060 。将浓硫酸沿玻璃棒加入水中(关键词“浓硫酸加入水中”,答对顺序即得分)。 △ (6)解:设所能处理的废料中纯铜质量为x。 2Cu + 2H2SO4 + O2 2CuSO4 + 2H2O 2×64 2×98 x 1000mL×1.84g/mL×98% = 2×64 2×98 x 1000mL×1.84g/mL×98% x = 1177.6g 答:所能处理的废料中含纯铜1177.6克。 27. ①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甲 ③因过氧化氢溶液中自身有水,可见水不是催化剂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④起催化作用的不是Cl- ⑤Fe(NO3)3溶液 (或Fe2(SO4)3溶液) ⑥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⑦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28. 解:现有的药品中含硫酸铜的质量为: 30kg×8%+10kg×64%=8.8kg 5亩果园需硫酸铜的质量为: 150kg×1%×5=7.5kg 因为8.8kg>7.5kg 所以这一果农现有的硫酸铜药品能够满足需要。 29. 有利反应物充分接触,促进反应的进行 每片含氢氧化铝218 mg,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含量没有达到标注。 30.(1)反应生成H2的总质量:335.70 g-335.30 g = 0.4 g (2)黄铜屑的总质量 设Zn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1分) 65 2 x 0.4 g X=13 g 黄铜屑中锌的质量分数: 2010年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精选汇编(三) 1.(2010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答:C 2.(2010南京)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 D.火药爆炸 答:C 3.(2010南京)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答:C 4.(2010南京)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 D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 答:D 5.(2010南京)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答:C 6.(2010南京)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2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u Zn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 答:B 7.(2010南京)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② ▲ 。 (2)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并据此选择上图中 ▲ (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 (3)如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可以为 ▲ 答: (1)①试管 ②集气瓶 (2)CaCO3+2HCl=CaCl2++CO2↑ BFC (3)2KClO3==2KCl+3O2↑ (合理答案均给分) 8.(2010南京)(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称量其质量。然后 (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 .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标签。 (2)右图表示用上述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 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①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 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②当加入15 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 (写化学式)。 ③试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 (1)①16 184 ②左 BA 氢氧化钠易潮解(或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2)①20g ②HCl、NaCl ③解:20g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的质量:20g×8%=1.6g 设该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0 36.5 40 X 1.6g = X=1.46g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100%=7.3%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9、(2010南京)(11分)我们生活在“水球”上,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 (1)海水晒盐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 ▲ (写化学式)蒸发,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 ▲ (写化学式)晶体。 (2)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 气体或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如图所示,其中 ▲ 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3)请按要求写出初中化学教材中水作为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两个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类别必须不同): ①分解反应: ▲ ②化合反应: ▲ ③化合反应: ▲ (4)下表提供了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否与一些金属发生反应的信息。 ①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表中的已知信息,将表格填写完整。 物质 钠与冷水 镁与冷水 镁与水蒸汽 铁与冷水 铁与水蒸气 能否发生反应 剧烈反应 缓慢反应 ▲ 不反应 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②已知铁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铁虽然常温下与水不反应,但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一周以后发现铁钉表面锈蚀。图中a、b、c三处锈蚀情况最严重的是 ▲ (填字母),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答: (1)H2O NaCl (2)SO2 NO2等 AB (3)①2H2O ==2H2↑+O2↑ ②CO2+H2O=H2CO3 ③CaO+H2O=Ca(OH)2 (②③答案可互换,且合理答案均给分) (4)①能反应 ②3Fe+4H2O(g)==Fe3O4+4H2[‘‘(g)’’不写不扣分] ③b b处铁钉与水、空气同时充分接触(合理叙述均给分) 10、(2010南京)(l1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 ▲ 。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①装置C中出现 ▲ 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D的质量 装置E的质量 反应前 292.4g 198.2g 反应后 296.0g 201.5g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E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 (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上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 。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CH4也还原了CuO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 (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答: (1)CH4+H2OCO+3H2 (2)I.14:3 Ⅱ.[完善实验设计]② [进行实验]红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②如果只有CO和H2,还原足量CuO,合成气中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如果只有CH4还原足量CuO,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索的质量比为3:1。现测得CO2的质量:201.5g--198.2g=3.3g H20的质量:896.0g一292.4g=3.6g 生成物中碳元索与氢元索的质量比:(3·3g×):(3.6g×)=9:4,9;4介于2:1和3:1之间,由此可推测出,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来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合理过程均给分) ③否。因为带走水蒸气会使测得的CO2质量偏低·而实际测得的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已经大于2 :1,所以对推测结果无影响。(合理叙述均给分) [拓展探究]澄清石灰水 HGFI [实验反思]因为根据测得数据计算,生成物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太置2:1,所以可能是合成气中参与反应的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大于1:3(或H2未完全参加反应、生成的水未被完全吸收等) (合理答案均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