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二模块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第二模块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 二、晋文公攻原晋文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察;(3)治学严谨;(4)学习专注(答对3点即可) 三、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理解等等,而这些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理解。 可运用组词法。简单地说,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如果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就要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有时候组词解释不通,可联想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等。 2.断句题。断句有三个步骤:先读,后断,再检查。具体方法如下:(1)读懂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熟读课内文言文以及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掌握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2)利用虚词,帮助断句。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例如,语气词“乎”“也”“矣”等常在句末,“盖”“夫”“凡”等常在句首,“于”“以”“而”等常在句中。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个位置要记牢。 (3)观察句式,准确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关注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4)先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现。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者形容词谓语为中心。(5)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联、呼应断句。给叙事的文段断句,一定要先把握事件的梗概:有哪些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事件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过程。议论性的文段,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尤其是一些关联词语。问句和引语是很容易看出的,这样有助于正确地断句。(6)通读一遍,检查断句是否合理。可以用翻译和语法分析的方法或凭借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3.句子翻译题。翻译原则:一是“信”,即翻译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二是“达”,即翻译通顺畅达,无语病;三是“雅”,即翻译自然生动,富于表现力。文言翻译“七妙法”:(1)“留”。即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及专业术语等,照录不译。①保留国号、帝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②保留文言文中一部分沿用至今的实词。 (2)“补”。即翻译时补出翻译成分,增补语句。文言文中,有的句与句之间跳跃很大,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增补一定的语句,使意思通畅、完美。①把文言文中为行文简洁而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出来。②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③补出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修饰名词或直接用在动词前面,翻译时要把量词补出来。 (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①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其中“夫”是个句首助词,可以删掉。再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其中助词“之”,只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以删去。②有的表敬意的副词可以删去。(4)“换”。即把古词包括一些特殊的习惯用语(如“谪”“迁”等)换成现代词。①把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汉语的某些词。②用本字换通假字。 (5)“调”。即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①调整前置宾语、后置宾语、后置状语的语序等。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②调整使动、意动等动宾关系的语序。③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6)“并”。在文言文的一些单句或对偶、排比的复句中有“变文”(互文同义)的用法,几个同义词配合使用,翻译时可以合并。上面介绍的基本上是直译的方法,无法直译的,也不能逐字逐句地硬译,那就要在传达原文精神的前提下采用意译的方法。 (7)“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它们影响着句子的含义。所以,在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得分点”。比如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考的是“白者频来顾视之”,要翻译这个句子,关键要将“频”“顾”“视”这几个词翻译出来,于是又回到了“词语解释”上来了。 4.内容理解题。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一般而言,采用第一、第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会比较高。5.整体感知文章,并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认真阅读,在读懂的基础上,加强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把握。特别要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主旨句、总结句等。考查题型主要有:(1)感知文章的内容。(2)理解文章的主旨。(3)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问题不仅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而且考查了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解答这类题,应努力做到把问题放在语段与课文整体之中,紧扣文章主题、内容及表现手法综合考虑,然后用简洁概括的语言组织答案,反复推敲,最后作答。 6.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第一类: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的解题方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第二类: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的解题方法。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解题时,第一步是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第二步是作判断,分析这些思想或行为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如果不值得,我们又该如何去改正或抵制。 不少考生反映,课外文言文浩茫若大海,如何复习,常常让他们头痛。因此,要作好课外文言文的备考,首先要认真扎实地学好课内文言文;其次是尽量做到平时常读课外文言短文,每天读一个短篇,不断增强语感。另外,提醒大家要注意复习重点。近几年来,课外文言短文阅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是解释实词、断句、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和理解短文所蕴含的道理。1.实词的解释是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全篇疏通,词的把握才准确。所以平时复习时,要加强对全文句子的解释。这样,全文的内容了然于心,文章的中心也易于把握。 2.全文翻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统览全文,掌握大意。(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如“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一句,可在理解每个词的词义的基础上作这样的解释: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直译还可借用组词的方法解释。如“椎鼓径进”中“径”解释为“径直”,“进”解释为“前进”。(3)人名、地名、专有名词不解释。如“秦西巴”“南阳”等。(4)注意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应根据文章前后联系补足省略部分。再如判断句,应根据判断句的特点,解释时不可漏写判断词“是”。另外,要注意倒装句、被动句等。 3.理解短文所蕴含的道理,要善于提取文章重要信息,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把握准确,回答“启示”类的题目就不难了。4.要善于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开放题进行思考,使自己的思维灵活起来。近年来,每年中考的题目类型设计略有不同,平时训练注意灵活多角度提问,如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用一个成语或谚语概括短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等等。日积月累多读文言文,不仅能让你充满信心应对中考,还会加深你的文化积淀,提高思想修养。 一、湖之鱼(清)林纾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选自小刻本《畏庐文集》【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D)2.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3.文章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下钓钩,而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 二、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有删改)【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②尽却:全部退去。③童隶:书童仆役。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4.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三、褚公于章安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①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②,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③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释】①伧父:晋时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轻蔑称呼。②遽:惶恐。③刺:名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3.选文中哪些地方可见褚季野的“雅量”?褚季野的“雅量”从三处可见:一是投宿钱唐亭时,被亭吏赶出来移至牛屋中竟然一点也不生气;二是面对醉醺醺的县令不礼貌的询问,竟然能很有礼貌地回应;三是和县令对饮,言谈、脸色没有什么异样表现。 四、读书佐酒(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④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家中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3.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 五、(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③罢:通“疲”,疲乏。④殁:死。⑤干隧:地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吴国却偏偏因此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4.选文通过魏武侯与李克的对话,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仁爱治国,造福百姓。 六、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3.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七、取信于人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②。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当尔一官。”岁馀,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④进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注释】①郭进:宋永宁军博野人,北宋初任西山巡检,以备北汉。②官名。③刘继元:五代十国时期之一的北汉皇帝,后降宋,封彭城郡公。④具:陈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 3.阅读全文,请说说郭进是如何取信于人的。对于告密者,郭进没有治他的罪,而是让他戴罪立功,并答应赏他一官。告密者完成任务后,郭进为之请官,太祖不肯,郭进力求太祖赏他一官,实现了原先的诺言。 八、愚溪诗序(唐)柳宗元灌水①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②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③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④,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3.“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4.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示例:愚公下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其“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来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的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 九、岳飞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C)2.翻译下面的句子。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3.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 十、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D)2.将“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我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3.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简要分析卖柴农夫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迫害。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 十一、孙权重用吕范吴王以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印绶未下而卒。初,孙策使范典财计,时吴王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①,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②。吴王守③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④,功曹周谷辄为傅著簿书⑤,使无谴问,王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注释】①关白:禀告,报告。②见望:被怨恨。见,被。③守:担任。④料覆:审核。⑤傅著簿书:变着法儿登记账目,意思是制造假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3.吴王(孙权)为什么重用吕范而不用周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吕范坚持原则,不擅自答应孙权的私求,而周谷早年曲意侍奉孙权,不惜做假账来欺骗孙策。从两人的做事风格可见其人品的高下,故孙权不用见风使舵的周谷,而重用坚持原则的吕范。 十二、与长子受之朱熹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选自《朱子大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3.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③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意对即可) 十三、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博学、慷慨,曾任燕王府纪善、兵部尚书等职。②感:通“憾”,怨恨。 1.先解释选项左边加点字词的意思,再选出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B) 2.对句子“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A.即使一贯和他意见不同的人,只是那人有好的地方,金忠也不会不称赞他。B.即使一贯和他意见不同的人,只是那人有擅长的东西,金忠也不会不表彰他。C.即使一贯和他意见不同的人,特别的人也有好的地方,金忠也不会不称赞他。D.虽然那人一贯和他唱反调,然而那人有好的地方,金忠也不会不称赞他。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4.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金忠怎样的思想境界?正直无私,胸怀宽广,善用人才。5.这段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启示:①人与人之间难免有意见分歧,矛盾纠葛,但我们应把这些与人的德行、才干区别开来,不能混为一谈;②要善于任用有才能的人,包括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③为人处事要正直无私,胸怀宽广。 十四、私心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3.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 十五、赵简子杀骡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④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⑤。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④庖人:厨师。⑤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用“/”给画线句子断句。医教之日(/)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示例一: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实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意思对即可)示例二: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以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意思对即可) 十六、长生猪(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释】①弭(mǐ):耷拉。②曩(nǎnɡ):从前。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3.请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这大概就是佛经中所说的过去的冤仇吧!人世间没有解不开的冤仇。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十七、陈禾(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3.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1)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2)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3)开放题: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