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试卷解题技巧攻略
中考语文试卷解题技巧攻略 (综合篇)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拼音写汉字:一般一项中的错误字词有两个错误,要么是拼音,要么是汉字确定有把握的一个。(属送分题) 2、选词: (1)近义词;A、注意联系语境,区别词语中不同字的含义,体会程度和范围,带进句子读读,看是否通顺,前后词语搭配是否合理,整句表意是否准确恰当。如果课本原文照课本去填词。 B、区别选项,由最容易作出判断的入手,用排除法做题。 (2)有递进关系时:题目中如果出现有“乃至、甚至、不仅……而且……”等词要仔细分析所选词语的表意程度的深浅 (3)有修辞手法时:比喻、拟人等要关注待选词语和比喻、拟人对象的对应(如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关系是否准确。 3、修改病句 读题干明确要求——读句子体会(缩句找主谓宾成分)——想病因——做判断 (详细方法见《病句强化训练资料》) 常见病句:词语搭配不合理、前后不一致(双重否定)、关联词、逻辑顺序、句式杂糅,成分缺失等。(资料上的《病句“几看”》) 找准主谓宾:主语:动词之前发出行为的人或事物为主语,谓语一般是行为动作,是动词动词之后承受行为的人或事物为宾语,发现是否缺主语、缺宾语或主宾、动宾搭配不当 补充:(1)句中有多个主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时,考虑主宾搭配不当,方法为为每个主语寻找一个合适的谓语动词 (2)当句中有多个宾语,却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时,考虑动宾搭配不当,方法为为每个宾语搭配一个合适的谓语动词 (3)看定语。几个并列的短语或词,有没有重复,有没有逻辑顺序错误。关注“顿号”“和” 4、排序、还原 先判断主语(本段对象、观点)再区别其他句子的逻辑顺序。 思维方法:对象————首尾句——中间句——读 主语一致,同一句中的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是同一个即首句;题型:排序题和还原题 ①语境一致,主句和备选句所营造的氛围或感情基调应是一致的; ②句子结构一致,当选项中各个分句的结构已经一致的时候,短句前,长句后;句式相同。 ③首句外地其他句子考虑逻辑顺序,在找准中心句(首句、观点句)后,区别材料句,按照总分总、总分或分总、时间、空间、思维的顺序排列,注意揣摩先后句子,排好后读一读、检验是否通顺,符合表达顺序。 ④筛选法。将所选的选项带进去读,做出判断。 ⑤抓关键词语。还原题或者是排序题要抓住关键词语,如每句话的主体,逻辑关系的词等 5、综合学习 相关知识:主题是大的方面。选题是在主题下探讨的一个与之相应的小的方面,调查问题,是选题下的一个可以实施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带问号的句子。宣传标语(口号) 是切合主题(选题)简短的话(或用对偶等修辞句,或借用电视广告语、歌词、名言典故、古诗词等),要琅琅上口,切题并有文学性。 A、选题:分析主题,结合材料,抓住关键词,然后分析主题类型 (1)类似“武汉发展”的主题,则划分与其中相关联的小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就是一个选题 (2)已经是个小范畴的主题或是具体的一个活动了,则在关键词的后面加上“某一方面,如意义、目的、原因、益处、弊端”等词构成选题。如:武汉的发展与城市的规划。武汉发展与市民素质 再如:民间艺术与中学生艺术课的开展 (3)将与主题相关的两种做比较。用“和、与”确定,如:低碳生活与中学生行为习惯的探究 B、活动设计题:答题时,最好不要同一类。 出题形式为“以……为内容(主题)开展……”,常见的活动方式有: (1)亲自体验解决问题:查资料、采访、主题班会等 (2)竞赛活动:演讲、诗歌朗诵、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辩论等 (3)展览类:书抄报、展板、黑板报等 (4)讲座类:知识座谈、讨论会、名家讲座、交流活动等 (5)趣味活动类:对联、灯谜、成语接龙等 C、调查问题:针对主题或者选题,选择某个细微的角度设计提问,一般是是非题,特殊情况用问答题。一定要加问号,调查对象要一致。如:主题为“生活中的文明习惯”调查问题:你与你告别会说“再见”吗? (你平常吃饭前洗手吗?)调查对象:小学生 D、口语交际——要点:表态(是否同意观点),对象(身份、礼貌)、切主题(该题目)针对性表达、通顺。针对矛盾点提出合理解决方法或指出采取正确态度的好处,提出请求要说明目的,礼貌委婉,注意称谓 E、材料分析概括题:找出所有材料的共同点也就是都谈到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所有材料中都反复出现的词或短语就是关键词,或所有材料中信息量最小的一则就是所有材料的共同信息;或根据题干,归纳每则材料的内容,从对象,行文、意义等归纳每则材料,要简明概括地整合作答。 F、材料选择题:指明每一则材料的主旨内容,符合主题要求的就是合适的材料。 G、图表分析:要求从对象(本次主题、横纵对象)、横纵对象,分析突出变化规律、,突出特点,简洁答题。首先了解图表调查的内容或目的(题目或材料中会告知),然后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得出各自结论(展现在草稿纸上),接着结合题目中告诉的图表内容或目的将横纵向结论,变化规律和大致特点(不要太细),分析,提炼整合起来为最终结论。一般由变化的图表所用语言:随着。。。。。增加(增长)+对象+变化主要特点(规律) 如1: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对民间艺术进课堂支持度不变,而家长老师的支持度却在随之降低。如2:随着天气的变热,学生用水量逐渐增多,尤其是男生。 二、文言文阅读 做题原则 文本大意——句子大意——词语落实——明确句意 具体攻略: 1、先读文本,了解大意;2、看实词选择题和 文本内容题,暂时都当正确带进去理解文本;3、再读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大意;4、根据句子大意,想象意境,落实每个词语,从而明确每个句意。 注意根据上下文,添加主语,宾语等对象。 (1)解释加点字:提倡首根据上下文,用组词法和迁移法即首先联系这个词或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或是文本相应的课内古文迁移词语和句式,当组词和迁移法,无法译出该词时,则根据上下文,选用其他近义词代替,落实实词和虚词直译为主,不通用意译法,调换句子,更换词语,尤其关注词类活用、通假字、使动、意动、一词多用等现象。 (2)翻译句子根据全文表述,理解大致文意,根据上下文揣摩,一定做到逐字翻译(古文中很少一个合成词是一个意思,有时需分开扩展理解,有些词语要根据意境去展现,特别是景物和环境词语)表意流畅,语气正确(注意最后一个字和标点)。 技巧:可以先不急着看这题,将古文第一题的实词判断题(一般这题只有一个是错误的,但三个正确的翻译足以让你理解文章了)都带进古文中去翻译,根据上下文的意思,从而理解文章大意,再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判断某一实词的正误,当然句子的翻译也就容易得多。 (3)分析人物形象和内容时,要从文中找到人物的所有行为的一句,逐一分析,然后进行整合,切不可自我感觉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一 攻略:先读原文辨文体,(想文体要素),再读题目抓题干,速读文本画范围,对比分析原句与选项(有无区别、程度、范围和依据;选项句前后逻辑等),回应题目,对比选项定答案。 四、现代文阅读二(具体见《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题型之公式化方法总结》) 要求: 1不读三遍不答题,一遍“沉浸想象意境”;二遍,“跳出剖析思考”;三遍“抓题干、想答题要点、整合语言”; 2、 多结合上下文,多结合抒情议论的句子,多联系主旨,多思考答题的要领; 3、看分值去想答题的需要的答多少个要点。 关于 读第二遍,“跳出剖析思考”具体要思考 筛选信息:除特殊要求外,一般用原文变化回答。筛选信息的过程其实是概括的过程。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一般来说,中心句往往表现为评价性、抒情、议论性的语句,一般在首句或尾句,也是文章的主旨地落脚点,还要注意文中的过渡句或过渡段。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的一些内容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同一类,常说的段联。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 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问某一文段大意。 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的答题格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什么情况下(时间,地点,情形)+谁+干什么+结果” 6、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1)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2)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二)题型:回答某个词语的含义或解释文中某个行为产生的原因,方法:既要结合语境答出其字面含义,还要答出精神实质。 (三)分析景物或环境描写作用,方法:指出此句为描写某人或某物的(何种)生长或生活环境,衬托出了某人或某物的何种特点,说明此句起到了铺垫作用。此类题目一定要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具体作用为: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 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四)品味加点词,方法三部曲:词义简要解释+常规作用+内容+主旨(情感),表现了谁的什么情感或特点,有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如有,其作用是什么(比喻手法则为本体体现了喻体的什么特点,拟人手法则为被比拟事物体现了比拟事物的什么特点,对比、反问、排比等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增强了气势),若此句为作者的评价型语句还需加上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的分析语句:(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五)品评句子,方法:修辞(字词、表达方法)+常规对应作用+内容+主旨(情感)(修辞)具体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内容、主旨、情感上)怎样表现了某人或某物的什么特点或感情,(语言上)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要从三方面考虑) ,比喻,比人,夸张,排比,一定要写出具体是怎么在表达的。 结构、表达上的一般常见作用 (1)结构上,常起(选用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C总结上文的作用); (2)写作手法上,常有(选用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3)内容、主旨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4)修辞常规对应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六)题干中如出现此类表述时,“请具体分析……、怎样在字里行间体现…”答题中,请一定要有文中具体的句子,情节(举例)进行的概括分析做支撑后,再去归纳。 (七)评价文中人物的行为,方法:先指出这个行为是什么,再说明这种行为的意义(利或弊)或指出正确的行为应是什么,答题格式为:①评价;②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八)说明文章的寓意,方法:联系文本,联系生活,即人生应像文中的某物或某人一样如何表现行文和特点,从而推断出其具备什么样的启示和精神,总之要上升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高度。 (九)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 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十)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十一)句子的理解题。一定要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结合上下文和主旨去理解,特别是上下文。首先理解句子的表意,然后结合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深意,扣住文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表述该句子的意思, 五、作文 注意: 一定要写思维导图 找准主题去立意——(拟题)——文体——联想想象材料——构思——行文(语言) 1、口诀:作文立意要牢记,分析材料 “为什么”,材料中间找原因,原因排队成文章,事例之后要分析,分析方法很简单,假设、因果都可以,开头、结尾和文中,分论点反复点题很要紧。 2、作文审题是首先注意材料和提示语,将提示语变成“为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然后分析材料提供了什么原因或条件来回答这个问题,作文中一定要有事例支撑,一定要结合观点分析事例,最后还可以联系实际。 3、作文基本结构:开头点题——主体突出、合理安排——结尾回应突出主题(三部分) (各部分写作要求:凤头:优美的开头 猪肚:丰富具体的主体 豹尾:有力的结尾) 常见的结构构思 如 五段式的并列式、情景片段式(散文化议论文、散文),分论点的并列式(议论文))层递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正反对比式(桐一侧面的两正+ 一反) 散文或记叙文有:倒叙式 插叙,描写开头式等(记叙文特别注意波澜——一件事两个情节,过渡转折自然;特别注意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表达情感。)具体见《常见文体的结构构思》 4、选文体。不同的文体选不同题目(命题的除外),选拿手的体裁,注意体裁的表达要求和特点,议论文讲究“讲道理,摆有说服力的论据”,记叙文,要有具体的情节,描写为主,抒情和议论为辅,千万不要成“杂交文”。 5、关于分论点。①确定主题,发表中心论点;②对中心论点从某一角度可通过几种方式提问,如寻措施,追原因等扣题,从同一和统一的方向,确定和拟写不同的侧面展开,即分论点;③注意不要用“我曾经听说过,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大篇讲别人的故事。注意不要从同一角度堆砌事例。 6、落笔要求:导图想好(导图中事例批注,分论点情节的构思,如何切题切分论论证、分析,段落字数的控制)语言书写时,多对照导图,多回头看看,调动有文采的词句,运用准确的词语。正确书写汉字。查看更多